第一篇:张翠显导学案心得
“导学案”教学之我见
东草芦中心小学:张翠显
“导学案”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预习、上课、复习三者有机的统一,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固学等环节的调控,有助于以学定教,开展分层教学,降低数学学习难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导学案”是师生共建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导学案”这种教学模式,被实践证明是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成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通过教师鼓励,可以异想天开,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求异思维品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案各种环节设计科学,并配有适当的课堂练习,教师在讲解时注重学法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就可能达到 “先学后教、以问题承载知识,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的预期目的。
这种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积极探索新知识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通过学案的情境素材呈现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这无疑是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良好途径。
美国的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面我谈谈自己近一段时间使用导学案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导学案在设计中体现和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二)导学案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导学案首先为学生编好学习框架,并指导学生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第二步,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难以掌握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大胆地表达。第三步,引导学生“用一用”。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第四步,引导学生学会“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
(三)导学案教学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导学案教学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五)导学案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利用导学案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第二篇:导学案心得
导学案心得
本学期我校运用了“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关于导学案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感受①实施导学案后,教师对教材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按照由易到简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解决问题。②角色的转变。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在以前的教学中,都是由教师讲学生听,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但很难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也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一直在被动的接受知识,效果不好。但“导学案”的使用,让教师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位——变成了课堂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课堂上让学生质疑提出问题,教师参与共同解决。“导学案”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③实施“导学案”后学生能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由被动的接受变成了主动去学;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有了自我展示的机会。从中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第三篇:7.1礼貌显魅力 导学案
礼貌显魅力
(导学案)主备:周娟娟
审稿:周娟娟
时间:2010-11-12 学习目标:
1、在生活实践和学习的基础上,学会以礼待人。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关系。
2、懂得什么是礼貌,礼貌有什么作用。理解礼貌与尊重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礼貌是尊重。学习难点:礼貌是尊重。
一、课前预习
1、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礼貌是()的具体体现,是()的体现。
2、是否文明礼貌,决不只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的好坏,关系到()的尊严。我们有了礼貌,就有了与人交往的()。
3、文明用语能使交往(),为人际关系增色。(),能使我们增添交往的魅力,也是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
二、课中探究交流(将预习成果进行交流)
三、课堂练习
1、单选题
(1)不少学生放学回家见到邻居都主动打招呼,邻居往往高兴地说:“这孩子真有礼貌!”可见,礼貌是()A、展现我们的风采
B、我们具有魅力的体现
C、尊重的具体表现
D、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需要
(2)我们讲文明有礼貌,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这些良好品质是通往友好交往的()A.道德桥梁
B.具体行动
C.语言魅力
D.文明行为(3)你在“求人帮忙”、“求人解答问题”、“麻烦了别人”时,应使用的礼貌用语分别是()
A、指教
劳驾
包涵
B、打扰
高见
劳驾 C、劳驾
请问
打扰
D、借光
打扰
包涵
(4)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
A、法律准则
B、纪律准则
C、规章准则
D、道德准则(5)下面关于礼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尊重是礼貌的具体表现
B、礼貌是通往友好交往的桥梁 C、礼貌是文明的体现
D、礼貌与否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6)欧洲谚语“出自肺腑的语言,才能触动别人的心弦”强调了与人交往必须()
A、语言文明
B、态度真诚
C、举止端庄
D、待人和气(7)“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这句话主要是说()A、人比禽兽的生命更重要 B、人的生命比禽兽更为珍贵
C、人之所以比禽兽高贵聪慧,是因为人与人之间能以礼相待 D、禽兽要比人珍贵(8)《荀子》上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这句话说明()A、礼貌的重要性 B、没有礼貌国家不得安宁 C、没有礼貌办不好任何事情 D、人没有礼仪就不能生存
2、多选题
(1)小刘考上高中到了一个新的学校,他主动与新同学打招呼,热心帮助新同学,大家都觉得他不错,没多久,他就交到许多新朋友。可见,礼貌()
A.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
B.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C.是一个人具有优良品质的表现 D.是通往友好交往的桥梁(2)2007年11月4日,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城市志愿服务誓师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倡议全民了解、关注、支持和奉献民族运动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少数民族的来宾和运动员全程感受“微笑服务”、“笑脸相迎”。“微笑服务”和“笑脸相迎”
A.是民族友好交往的桥梁
B.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
C.是基本的待客礼仪
D.展示了广州市民的社会文明和良好风尚(3)《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使用礼貌用语,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友善,要讲普通话。接受或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这就是说,我们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A.语言文明
B.态度亲和 C.举止端庄
D.面无表情(4)朋友邀请你去广州星海音乐厅欣赏音乐会,你应做到()A、着装整洁,不穿拖鞋
B、听音乐途中听电话 C、节目完毕要鼓掌感谢
D、用闪光灯拍照
(5)每天乘坐公共汽车上学,我们的礼貌应体现在()A、自觉排队,不争先恐后
B、主动让座给有需要的乘客 C、雨天乘车任由雨伞挨着别人 D、下车时对身旁着说“请您让一下”
3、问答题
小赖和小任都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他们一男一女,关系亲密,无心学习。他们经常在公交车上抢座位,当众互相搂抱,大声嬉笑,旁若无人,见到老人或抱婴者也从不让座。
请你运用有关知识,评价小赖和小任的行为。
五、小结
第四篇:《将相和》导学案张松林
《将相和》导学案 主备人:吴庄村小学 张松林
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3.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美好的品质。学习重点及难点: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过程:
一.导课:(我会填)
《将相和》选自(),主要是()和()之间的故事,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二.自主学习:
1.读课文,思考:《将相和》写了(),()和()三个小故事。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三.合作探究:
展一:故事一
完璧归赵
1.读课文1——10自然段,故事的起因是(),结果是()。
2.说说蔺相如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去秦国的?
3.文中那些语言,动作能体现蔺相如的勇敢机智? 4.蔺相如怎样和秦王斗智斗勇,结果怎样?
展二:故事二
渑池会见
1.读11——14自然段,思考:故事二的起因是(),结果是()。2.秦王为什么让赵王鼓瑟?
3.蔺相如又为何拼命坚持让秦王为赵王击缶?
4.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结果谁占了上风?
展三:故事三
负荆请罪
1.读15——18自然段,思考:故事三的起因是(),结果是()。2.画出廉颇的语言,读一读思考:
(1)从廉颇的话中,我知道了()。(2)蔺相如真的仅仅靠一张嘴吗?
3.从负荆请罪这一故事中,你认为廉颇是怎样的人?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
展四:说说三个故事间有什么联系?
四.检测反馈:
1.我会写:wǎn bì guī zhào miǎn chí huì jiàn fà jīng qǐng zuì()()()2.我会填:
绝()不()()头()马 勇敢()()()无不()理屈()()负荆()()3.改写句子:
蔺相如对手下二人说:“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 改成陈述句:
改成转述句:
五.总结:
通过学习,本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第五篇:小兵张嘎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小兵张嘎》导学案
刘湾镇赵庄小学主备人:马建
导学目标
学习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关键词句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表达效果,感受小兵张嘎的机智勇敢。
3.感知课文在布局谋篇上有详有略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1.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品质。
2.揣摩关键词句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表达效果,知道作者是怎样将重点内容写详细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抗日战争中游击队员的英勇风采,体会小兵张嘎懂事、勇敢、机智和爱憎分明。激发学生对小英雄的热爱与崇敬之情。
导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自学获知。
1.检查本课生字词的掌握。
冀中白洋淀图囊一霎间啃地洋腔怪调
注意“淀”“霎”的读音。注意“囊”的笔画安排,三个口的大小变化。
2.本课所讲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什么地方?
3.概述本课内容。(说清故事发生的人物、地点、时间、什么事)1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研读课文。
1.默读、自由读课文后填空,用一个词语概括你对小嘎子的印象。小兵张嘎真是一个()的孩子。
2.讨论,交流:课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嘎子的这些特点。(你所填的词的特点)
3.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小兵张嘎对手枪的喜爱和渴望?
(课文中几次写到小兵张嘎对手枪的喜爱和渴望?)
三、学习升华,提高认知。
1.通读全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几件什么事,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略写:
详写:
2.同学们,嘎子是一位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你们有的还在爸爸妈妈的怀里撒娇,有的上学还要家长接送,有的还不会洗衣服,有的不敢独立睡觉,不敢独自出门。而他,却已经是一位镇定自若,机智勇敢的侦查员。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促使嘎子成为一名优秀的侦查员的动力是什么吗?
四、总结拓展。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主要从这课的写作方法方面)
2.你还有哪些小战士的故事?交流。
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五、学习检测。
1.比一比,组词。
淀()跨()沸()冀()绽()垮()拂()翼()
2.修改病句。
(1)压缩了的空气,虽然能承受巨大的重量,但是有许多奇妙的用处。
(2)李老师光荣地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的称号。
(3)李刚和李强在打乒乓球,他对他说:“你打得真好。”
(4)两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正在我校展出。
3.按要求写词语。
(1)洋腔怪调(含有近义词的)------------------------..
(2)一霎间(表示时间极短的)--------------------------
(3)咔嚓(表示声音的词)--
4.精彩语段赏析。
嘎子正站在院门口,见鬼子军官往外(),急忙把门一()。鬼子军官的一条腿被()了一下,身子一(),()在了石阶上。
嘎子连忙()身边的一把扫帚,使出浑身力气朝鬼子军官身上()去,可是不顶用,鬼子军官已经把手枪()出来了。嘎子一急,()上去,用身子使劲()住了他的胳膊,又狠狠()住他的手腕,把手枪()了下来。
(1)把选段内容补充完整。
(2)以上句子通过对嘎子的一系列()的描写,有力地表现了嘎子的()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3)学写一句话,要连续用上两个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