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邱学华“尝试教学”的“三字十二条”教学原则
邱学华“尝试教学”的“三字十二条”教学原则
尝试教学的“三字十二条”教学原则 | 2012-6-9 12:37:000 推荐
邱学华“尝试教学”的“三字十二条”教学原则
我的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尝试教学思想,相信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具体操作的要求和方法可归纳成“三字十二条”。
“三字”:趣、实、活
1、“趣”——上课首先要上得有趣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他们的自主行为,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无动于衷,就不可能主动,参与也就变成一句空话。根据儿童心理特点,上课有趣,才能使儿童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积极参与。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使学生喜欢学数学”。上课上得有趣,不仅要注意形式上的趣味化,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
2、“实”——上课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
综观建国后50多年数学教育发展史,什么时候削弱“双基”,教学质量就下降,什么时候加强“双基”;教学质量就提高。为什么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究其原因加强“双基”是宝贵的经验。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把加强“双基”同发展创新思维结合起来。不能一味追求形式,光图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以致造成“华而不实”。
3、“活”——课堂气氛要活,学生思维要活跃
学生思维活跃程度是衡量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的标志。满堂灌的课堂教学肯定是死气沉沉,活不起来的。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多动手,多动口,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课堂就活起来了。
“趣、实、活”这三方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其中“趣”是手段,“实”是目的,“活”是提高。所以,“趣”是手段,不是目的,“实”才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有趣是为了实在,不能舍本求末,数学课就是要实实在在学习数学。停留在“实”还不行,还必须提高到活跃学生的思维,把打好基础同追求创新集合起来,所谓要“务实求新”,夯实基础,才能创新。“趣、实、活”三方面是互相促进的,有趣,才能做到实在,才能激活思维;学生获得知识,取得成功,反过来又能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上课做到“趣、实、活”,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必须把愉快教育同严格训练相结合,把加强“双基”同发展思维相结合。要处理好各种关心,掌握分寸,控制火候。十二条建议
“趣、实、活”是课堂教学高水平的目标,达到这“三字”境界,必须要做到以下十二条建议。第一条: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从教育心理学方面看,儿童有了注意方向,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有些教师上课先来一大段的复习、铺垫,直到把新课讲完,才出示课题。这样上课,学生一开始就蒙住了,教师讲了半天,学生还不知道这堂课学什么,怎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呢? 记住:要让学生时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情,要做到什么程度,完成什么目标。
第二条:及早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
尽快打开课本,意思是越快越好。过去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只是在教师讲完新课以后,大约在第30分钟时,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今天老师讲的都在这一页,请大家看书。”其实到这时,教师已经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书了。这种“马后炮”式的自学课本仅是形式而已,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及时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从课本中看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还有什么问题?” 第三条: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是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表扬,我的信条是:“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使学生喜欢学数学;要使学生喜欢学数学,要千方百计地去表扬学生。”
在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安排游戏、竞赛、抢答、猜谜等,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敢于尝试,主动参与。教师的幽默、机智、亲和也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
充分发挥数学本身内在的魅力,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我国的数学大师苏步青曾说过:“要帮助小学生学好数学,我认为必须掌握两条:一条是配合数学课本,适当地有目的地添上一些引人入胜的内容,使少年学起数学津津有味;一条是根据学生思考灵活的特点,循循善诱地介绍少量动脑筋的资料,为将来独立思考打基础。” 第四条:先让学生尝试,鼓励创新精神
“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方法。
尝试是创造的前提,让学生先尝试,不受教师讲解的束缚,可以尝试出各种结果,这就为学生留有创新的空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五条:强调主动参与,摆正主体地位
只提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不够的。参与有两种:一种是被动参与,教师设框框,学生来参与;一种是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主动积极地参与。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过去对学生的限制太多,不能说,不能笑,不能动,这个不准,那个不行,把学生的手脚都捆绑起来,学生如何主动参与?课堂上应允许学生抢答,允许提出问题,主动上讲台板演,可以走出座位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总之,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这样才能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是自主不等于放纵,不是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能放弃教师的指导作用。
一堂课不能教师带着学生跟着教案走,而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六条:允许学生提问,发展学生思维
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首先要给他们提问的机会,并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养成不懂就问的勇气和习惯。
一堂课可以有几次让学生提问的机会。自学课本后,教师让学生提问“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教师讲解后和全课结束前,也可让学生提问,“这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师要耐心听取和解答学生的问题,有些问题可以大家讨论,由学生自己回答。有些问题,可留到课后指导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包括上网)解决。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也可能幼稚可笑,教师千万不能讽刺嘲笑,否则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后他们就不再举手提问了。一堂课如果只有教师问学生,没有学生问教师,不是一堂好课。真所谓:教学、教学、教学生学;学问、学问、引学生问。第七条: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合作意识
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组织学生讨论,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能改变教师一言堂,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在讨论中,各自发表意见,互相取长补短,可以增强合作意识。关心自己也要关心他人,把自我置身于班级集体之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也是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交往能力。
“学生讨论不起来,启而不发”,这是开始时都会遇到的问题。学生参与讨论的能力和大胆发表意见的习惯是逐步培养起来的。起初多采用同桌两人议论的办法;以后可采用全班讨论,听别人发表意见,再互相复述一遍;然后再试着分组讨论,分组人数不要太多,一般2—4人为宜。
要留有充裕时间让学生讨论,不要走过场。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论,让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说错了,也要设法让学生体面地坐下。
第八条:控制教师讲话,多留练习时间
现在上课最大的弊病,就是教师讲话太多,嘴巴像决了口的黄河关不住。整堂课只听见教师的声音,直到学生做课堂作业时,教师还要唠叨,一会儿说要注意什么,一会儿说不要做错,不让学生安静一会儿。教师讲话太多,势必占用学生练习时间,当堂做不完只能留到课后去做,这是目前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始终降不下来的原因之一。真所谓:教师不在言多,言多必失。针对这个弊病,要控制教师讲话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这样可以留30分钟时间让学生活动。教师讲话太多,并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反而会使学生厌烦。学生课堂纪律涣散的时候,正是教师讲话时间太长的时候。只有从教师讲话那里省下时间,才能多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
练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只有通过练习,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当教师必须懂得一条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学生不是听会的,而是练会的。所以,一堂课学生要在练习中学,教师要在练中讲。真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手过一遍。
第九条:及时反馈纠正,练习当堂订正
学生掌握知识的信息,要及时反馈,及时纠正。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当堂练习,当堂校对,当堂订正,这种学习方式进步快,也是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过重负担,必须增加课内练习,并做到四个当堂:当堂完成、当堂校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如果课内把大部分的作业都完成了,课外的作业就少了,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我对课堂练习的要求,概括成一段顺口溜:先练后讲,练在当堂;边练边讲,订正在当堂。学生的作业做到当堂完成,当堂订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措施。学生在课堂上做作业,环境安静,精力集中,当堂消化吸收,当堂消除错误的痕迹,做到既收效快,又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学生在课外做作业,心情烦躁,注意力分散,造成学生敷衍了事,相互抄袭的假作业,既加重学生课外负担,又收不到教学效果。第十条:加强动手操作,运用现代手段
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是按直觉动作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发展的。因此,儿童最初学习概念时,必须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动作感知到建立表象,再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
课堂教学要尽可能采用新技术,使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多样化。教学手段主要有教具、学具、电教手段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等。
教师有教具,学生有学具,为学生提供模型,使其产生丰富的感性知识,特别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学生能够一边操作,一边学习,这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
电教手段和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手段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将广泛应用,同时,电子计算器也将引入课堂。但是运用时要掌握一个“度”,教学手段只能是辅助手段,不要喧宾夺主。
第十一条:内容不要太多,把握教学节奏
过去,一般的课堂教学有三大弊病:“内容太多,起步太快,要求太高”,造成学生负担过重,教学效率低。有些课的形式一个接一个,花样很多,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事实上是“刀光剑影一闪而过,倾盆大雨一泻而光”,在学生头脑中并没有留下多少东西。我的观点是“内容要少一点,学得要好一点”,真所谓:马马虎虎做十道题,不如认认真真做一道题。
“大运动量、快节奏”的做法并不适合儿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不能成立的。根据儿童心理特点,还是应该强调“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的办法。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不能太多,贪多不消化。起步不要太快,使全体学生都能跟上,遵照课程标准要求,不能随意拔高。
教师上课还必须把握教学节奏,要有紧有松,有高有低,张弛适当。现在教师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先松后紧,虎头蛇尾”。上课一开始,教师觉得有的是时间,就把节奏放慢,松松垮垮,后来一看时间来不及了,只能开快车。一般课的后半部分是学生练习,是一堂课的重要部分,却匆匆忙忙,一带而过。我主张:紧在前面,给后面留有余地。第十二条:实施分层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班级授课制始终会带来一个问题:“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怎么办?”过去没有正视这个问题,教学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办法,使学困生跟不上,经常挨批评,造成大批的失败者。
学生存在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实施分层教学,这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有效办法。分层教学包括目标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等,其中主要是练习分层。优秀生多做一点,难度适当高一些;学困生少做一点,难度适当低一些。这样,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做到“培优辅困”,使全体学生都能学好。
分层教学不同于“分班教学”、“分组教学”。分班教学是按学生的成绩分成好班,差班。分组教学是在一个班级里按学生成绩分成A、B、C几组。分班教学和分组教学把学困生列入另册,打入冷宫,是不可取的。
分层教学是承认学生有个别差异,而在教学上采用的灵活调控措施。哪些学生是在哪个层次上,这是模糊的,流动的,不公开的。例如练习分层的具体做法:课堂作业题布置6道作为基本题,全班同学必须完成,另外再布置3道机动题(可称作超产题)让学生争取完成。至于哪些同学做6道题,哪些同学做9道题,没有规定,让学生各自争取。对学困生来说,能做6道题已基本完成任务,也不失面子,如再争取做一、二道超产题他就更高兴了。
以上十二道建议是相互联系的,互相配合的,形成一个新的课堂教学系统。这十二条建议不是高不可攀的,都是可以操作的。关键问题在于,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建立以“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这十二条建议就是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这“三字十二条”是我五十多年来对课堂教学的切身体会,其中吸取了许许多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这“三字十二条”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同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达到这“三字十二条”是课堂教学的很高境界,但是只要努力是可以达到的。
第二篇:浅谈邱学华“尝试教育”
浅谈邱学华“尝试教育”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邱学华老师是一名非常成功的老师,他用他的毕生精力与全部才思所培生出来的尝试教育,像燎原之火一样,点燃了基础教育领域内原生创新“尝试教育”的革命,推动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创新、改革与发展。这实在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丰功伟业,因而理当是我们所应深深尊敬与认真研学的宝贵思想资源。
邱学华老师勤奋敬业的教育与教学实践,满腔热情执著与教育教学改革,全面系统的教学法实验,富有创意的教育理论升华,综合展现了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融为一体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实现了由教师向教育家的自然转型,也为教育界提供了教育家成长的典型范例。
邱学华老师的常识教育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孟子的“我虽不敏,请尝试之”和当代的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无不重视尝试,亲身尝试,而邱学华老师吸取了不断发展的中化教育思想的营养,继承和发展了中化教育的优良传统,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尝试教学法,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尝试教育理念是以“先让学生试一试”为指导思想,以“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为理论核心,以中华教育思想为理论核心,把“先导后试”和“先讲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化成“先试后导”与“先练后讲”的新操作模式,让学生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然后再由教师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讲解问题与答疑解惑。这样的教学法,有助于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学习,并鼓励他们开动脑筋来充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并最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建构知识的能力与综合素质。这种教学法紧紧抓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学习的要义,以尝试的形式,解放学生的心智,促发学生自主思考,从而达到创新学习方式与获得学业成绩提高的最终目的。他的“五步六结构”尝试课堂教学模式:
结构
一、基本训练:把本学科最基础的内容天天练,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1.可以让学生从课间状态及时进入到上课状态,2.只有扎实基础的人才能创新。
结构
二、导入新课,出示目标:新课导入,情景创设,开门见山,不超过2分钟。学会说三句话:第一句,今天这堂课学什么? 第二句, 这个课题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第三句,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结构
三、进行新课:一步、出示尝试题:导学案是关键,充分发挥“导”的作用;二步、自学课本:“导学”引路,自学课本。一定要让学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解决什么问题;三步、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独学为主,小组合作为辅。教师辅导、点评、鼓励学生提问,即:教学、教学、教学生学;学问、学问、引学生问;四步、尝试练习:先练后讲,练在当堂;边练边讲,订正在当堂;五步、教师讲解:控制讲话,言多必失。学生课堂纪律涣散的时候,正是教师讲话时间太长的时候。结构
四、延伸尝试练习:分层练习,优生多做一点,难度适当高一些;学困生少做一点,难度适当低一些。
结构
五、当堂检测:控制题量,围绕目标,题目要有分值,时间在7、8分钟内,当堂校对,小组内交互批改,自己订正。
结构
六、课堂小结:教师问:“这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也可开展提问题比赛,看谁提的问题多,看谁题的问题质量高或归纳总结比赛等。
尝试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策略:以尝试教学法为抓手,以课本为根本,以学案为载体,全面推进课改。
邱学华老师尝试教学法的好处很多,不但可以让学生养成课前自学的好习惯,令学生对所学新知更加清晰地掌握,还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令其对学习充满兴趣,激发学生们的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我也从中感受颇深。
1、教师要改变思想上的传统观念,从以前固定思维的“先讲后练”,改为尝试教学法的“先练后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不仅仅是教会他们学会某些方面的知识,而是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
3、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让他们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而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做出相应的引导。
4、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要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就算有些学生不敢举手发言,也要让他们能够在小组的讨论之中说出自己的思考,使学生的参与面达到100%。
5、尝试教学法简单地说,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其基本步骤是: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
6、尝试教学法还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错误和失败。也正是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人们才学会了学习。对学生尝试中的失误,采取包容的态度,在尝试中去纠正错误。真正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还要经历失败的痛苦。只要体验过失败,才会反思为什么不成功,进而寻找成功的途径。
叶圣陶也曾经这样描述过“老师讲,目的就是要达到不用讲,好比孩子学走路,先牵着他走,扶着他走,进一步让他自己走,在旁边护着他;最后完全可以放心了,就让他自己走,护也不用护了。”在教育观实际上可表示为:教师帮学生→学生大胆尝试→学生独立学习,中间一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当代教育最有效的一步。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让我深刻认识到没有尝试学习,学生就永远不会独立学习,要想让学生尝试成功,就要扶着他走,而不能你讲我听。
多年来,大量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了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的成功之处。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多“悟”少,这和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尝试”的机会有关。真正有意义的知识,要充分利用学生自己已有的经验“悟”出来,而不是教师主动地“教出来”。教出来的东西往往很快就忘,而悟出来的东西,经历了自己的主动尝试,在尝试过程中真正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则会终身难忘。
沉思良久,蓦然醒知,我辈当以邱学华前辈为师,在每天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尝试”的精神书写人生的精彩华章。但愿我们的国家能够涌现出更多的如邱学华式出类拔萃的原生教育创新者――此乃学生之幸,教师之盼,国家之福。
第三篇:邱学华尝试教学法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简介(小学数学)
主要特点:先练后讲
三个为主: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
四个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尝试教学法的五个步骤: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学讲解。主要有三种变式:
1、结合式:出示尝试题—边看课本边尝试练习—学生讨论结合教师讲解。
2、调换式:出示试题—尝试练习—自学课本—学生讨论—教学讲解。
3、增添式:准备题导入—出示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学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
应用尝试教学法的新授课一般结构
(一)基本训练(5分钟左右)
(二)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
(三)进行新课(15分钟左右)
1.出示尝试题
2.自学课本
3.尝试练习
4.学生讨论
5.教师讲解
(四)巩固练习(6分钟左右)
(五)课堂作业(10分钟左右)
(六)课的小结(2分钟左右)
尝试教学理论十二条 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2 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3 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愤; 4 先让学生尝试,鼓励创新精神; 5 强调主动参与,摆正主体地位; 6 允许学生提问,发展学生思维; 7 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合作意识; 8 控制教师讲话,多留练习时间; 9 及时反馈矫正,作业当堂订正; 10 加强动手操作,运用先进技术; 11 内容不可太多,把握教学节奏; 12 实施分层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第四篇: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简介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简介
主要特点:先练后讲
三个为主:学生为主 自学为主 练习为主
四个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尝试教学法的五个步骤: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学讲解
应用尝试教学法的新授课一般结构
(一)基本训练(5分钟左右)
(二)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
(三)进行新课(15分钟左右)1.出示尝试题
2.自学课本
3.尝试练习
4.学生讨论
5.教师讲解
(四)巩固练习(6分钟左右)
(五)课堂作业(10分钟左右)
(六)课的小结(2分钟左右)
教学方法改革了,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必须改革。旧的课堂教学结构不能适应尝试教学法的应用,因此在试验尝试教学法的过程中,同时创立了“六段式”课堂教学结构。尝试教学法的五步基本程序和六段式课堂结构的结合,教师们简称为“五步六结构”,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易学易用,大大推动尝试教学法的推广应用。
(一)传统结构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些教师上新授课的结构,大都采用苏联五十年代凯洛夫《教育学》的五个环节: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新授;4.巩固练习;5.布置家庭作业。这个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一般规律,但已不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这种传统结构,是为传统教学方法而设计的。如果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先练后讲”为特征的尝试教学法,这种结构就不适应了。
(二)新结构的设计与实践
在尝试教学法的试验过程中发现,先进的教学方法同陈旧的课堂结构产生了矛盾,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实施尝试教学法也发生困难。在试验尝试教学法的同时,对课堂结构进行了改革。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六段式”课堂结构。一堂数学新授课大体包括六个阶段,以下把每个阶段的作用、要求和时间,逐一加以分析。
1.基本训练(5分钟左右)
包括口算基本训练、应用题基本训练、公式进率基本训练等。小学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要靠天天练,这样做,把基本能力的训练落实到每一堂课之中。同时,上课一开始就进行基本训练,使学生立即投入紧张的练习中,能安定学生情绪,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基本训练题的设计要注意为新课服务。
2.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
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揭示新课题。一般要编拟一道准备题,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经旧引新,能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为学习新教材铺路架桥做好准备。同时,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确这堂课学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这一步时间不长,但很重要。只要花一、二分钟,开门见山,立即转入新课。
3.进行新课(15分钟左右)
这是新授课的主要部分,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新课,如教师讲解、学生自学、演示实验等。由于时间只有15分钟左右,必须突出重点,集中全力解决关键问题,切不可东拉西扯,拖泥带水。另外,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不能太多,宁可少些,但要学得好些。
4.试探练习(第二次尝试练习,6分钟左右)
一般采用几个学生板演,全班学生同时练的方式进行,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要了解差生的情况。这一步是一次集中反馈,通过板演评讲,教师可以重点补充讲解,解决中差生学习新知识存在的问题。这一步可以说是“进行新课”的延续,又为下一步学生课堂独立作业扫除障碍。
5.课堂作业(10分钟左右)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新知识,提高练习效率,应该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安静地在课堂里完成作业,这是一堂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布置作业不要一刀切,要面向中差生,可为优秀生另外准备“超产题”。学生练习时,教师要注意巡回辅导,特别对差生,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种“课内补课”的效果特好。
6.课堂小结(2分钟左右)
学生做完课堂作业并不是课的结束,因为学生通过亲自练习,发现了困难,需要得到解决。同时还有一个迫切的心情,自己做的作业,到底哪几题对了,哪几题错了。所以,应该安排这一步,做好一堂课的结束工作,这样一堂课的安排就善始善终了。
这段时间里,首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教师再重点归纳小结。由于学生经过了十分钟左右时间集中练习,再听教师归纳小结,体会就更深了,这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然后可以当堂公布正确的答案,使学生当堂就知道,哪几题对了,哪几题错了,便于课后立即订正错误。如有必要,再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也可以预告明天学习的内容。
从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尝试教学法的五步基本教学程序,并不是一堂课的全过程。而是“进行新课”这一阶段中的五个步骤,一堂完整的课,“进行新课”的前后还有其他阶段。
经过试验证明,实行这种课堂结构教学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
(1)突出新课教学的重点。新授课主要是进行新课教学,新的结构六个阶段全部围绕新课教学展开,能够保证较好地完成新教材的教学任务。
(2)增加练习时间。新的结构几乎安排一堂课的二分之一的时间进行练习,从基本练习到巩固练习,再到课堂练习,要求逐步提高,层次清楚。这样能保证学生当堂练习,当堂消化巩固,当堂解决问题,不留尾巴到下一堂课去。
(3)改变了“满堂灌”、“注入式”的旧教学方法。新的结构,增加了练习时间,“进行新课”时间只能控制在15分钟左右,促使教师改变“满堂灌”、“注入式”的做法。
(三)新结构的理论依据
1.系统理论的应用
课堂教学可以看作一个教学系统,课堂结构中的每一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
相渗透。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认真考虑,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才能有效地发挥这个教学系统的整体效果。
尝试教学法的五步基本程序和六段式课堂结构,组成了“五步六段式”为特征的课堂教学系统,在这个教学系统里以“解决尝试题”为核心。
2.反馈理论的应用
新的结构充分应用了反馈的原理,安排了两次集中反馈:
第一次集中反馈——第二次尝试练习。
进行新课结束,通过尝试练习,使学生及时传出对新知识理解程度的信息,如发现问题,教师能及时进行补充讲解,起到调节作用。
第二次集中反馈——课堂作业。
通过课堂练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能够及时反映出来,如果再发现缺陷,当堂就能补救。
3.最佳时间理论的应用
一堂课40分钟,哪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学习效果较好,就是一堂课的最佳时间。
一般来说,上课后的第6分钟到20分钟之间,这段15分钟左右的时间是一堂课的最佳时间。因为开始几分钟,学生刚从课间活动转入课堂学习,情绪还没有安定下来;第6分钟开始,学生情绪已经稳定。又经过课间休息,这时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第20分钟以后,学生开始疲劳了,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当然,一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如果安排在最佳时间,教学效果就好。传统结构把“检查复习”放在最佳时间里,是搞昨天的旧知识,可是转入“新授”时,学生已经疲劳了,新课的教学效果就差。新的结构把“进行新课”放在最佳时间里,学生精力充沛,注意力也集中,就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邱学华与尝试教学法
邱学华与尝试教学法
[摘要] 尝试教学法是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的。它用尝试题引路,诱使学生自学课本,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练习后,引导学生讨论,发挥学生之间互学互助的作用,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作为形成概念的基础,最后教师讲解完整的系统知识。
开展尝试教学研究,有利于调动教师的教学教研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自主、主动学习”的学习氛围,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引言。
“尝试教学理论”诞生于1992年,他的创立者是邱学华老师。邱学华老师,1935年7月生于江苏常州,1960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曾任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师范学校校长。兼任大学教育科学兼职研究员,南京师大兼职教授。由于创立尝试教学法的特殊贡献,1984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1988年荣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编著和主编200多本著作,在国内外教育杂志发表500多篇论文。
邱学华先生从1982年开始实验尝试教学法,经过20多年的探索,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尝试教学理论”。“尝试教学法”以尝试题为起点,促使学生自学课本,再以尝试为手段进行课堂练习,激发学生相互讨论的愿望,最后通过教师讲解达到尝试成功。尝试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尝试能力为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二、对尝试教学法的认识。
近200年来,外国对于各种教学法的理论,可归纳为两个主流思想。一个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布鲁纳等;一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盖聂等。尝试教学法则兼有二者的优点:第一、引导学生尝试,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学习过程;第二、学生尝试成功,就会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用成功进一步催生学生的成功。
自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倡导分段教学以来,风行全世界。不过,各国教育家又会根据自我国情进行研究和变化,例如:邱学华先生提出的五段六结构式教学。无论把教学结构分成多少段,都只是作为参考,主要是“灵活运用”这四个字,里面包含了很多教学经验和心得,可以挥洒自如。有的活动教学法,就因为有些教师未能把握它的精神和方法,被讥笑为“为活动而活动”。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和把握这种教学法的精神和方法,按照教材和学生能力而变化。
三、尝试教学法的结构模式。
应用尝试教学法的新授课一般结构如下:
1、基本训练(5分钟左右);
2、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
3、进行新课(15分钟左右)其中包括: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4、巩固练习(6分钟左右);
5、课堂作业(10分钟左右);
6、课的小结(2分钟左右)。其中,出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法的起步,起步的好坏将影响全局,所以编拟和出示尝试题是应用尝试教学法的关键一步。
尝试题是作为学生自学课本例题的一种手段。编拟的尝试题,要同课本例题相仿,同类型同结构,难度大致相等,仅是把数目或题材变换一下,应用题的题材最好选用学生熟悉的,数目不要太大,尽可能使学生能口算。这样,就能减少学生麻烦,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尝试教学法有固定的教学程序,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新框框,是教条主义的。邱老师认为,一种教学方法要成熟,必须要有相对稳定的程序,并能够按照程序去做。如果一种教学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序,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就没了章法?当然,不能绝对化,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基本模式,一个基本的教学程序,但是不能生搬硬套。
四、关于尝试教学法的述评。
尝试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积极提高教学质量,但更重要的是在于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这是尝试教学法区别于旧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单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而没有探索精神,也不大会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尝试教学法把培养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结合起来。下面是采取提问的方法探讨尝试教学法的几个特点。
1、学生先练,教师再讲会不会浪费时间。
有些教师担心,教师还没有讲解,学生就做尝试题,错了还要订正,何必兜圈子,浪费时间呢?用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分析。比如,寻找一个陌生的地点,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不动脑筋随便跟着别人走,当时虽然一切很顺利,又很省力,可是离开别人的帮助,自己再去走,又不认识路了。
第二种,是自己摸索找路,当然虽然时间较长,也可能要走弯路,但走了一遍,不会忘记。
第三种,是先学会看城市地图,然后按地图的位置和路线找到目的地。当然,起初要费事一点,但学会了按地图找路的方法后,不管什么地方都能迅速找到。而且去同一个地点,可以找到几条不同的路线。
尝试教学法好比是第三种方法。它不仅使学生学会一种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在学会解题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发展智力,具有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本领。有了这种能力,不要看现在慢一点,以后就可以超过别人。一位教育家说得好,知识可能忘记的,但是能力却不会被丢弃,它将伴随你的终生。
五、尝试教学法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
新课程的到来,在教师当中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实,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新课程正好为教师角色的转换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并且不断地适应新角色。新课改为教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的发展。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
新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改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变革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即: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9、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尝试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课改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学生和教师都获得了快乐,正因为这种吻合使它不断地得到推广,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都有它成功的典范。从小学数学的成功应用,到语文专区、英语专区、物理专区、化学专区、历史专区、政治专区等等。尝试教学实践证明,开展尝试教学研究,有利于调动教师的教学教研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自主、主动学习”的学习氛围,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地发展。
安阳县伦掌镇众乐小学 王志清 摘自《邱学华与尝试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