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感悟和体验
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感悟和体验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是引领学生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教材,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天地,而不是忽视教材,脱离教材,要根据实际,对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对活动设计加以完善和改造。
(一)怎样灵活把握新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
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例如:必修1中《摩擦力》一节的教学,可以引用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摩擦力的广泛性;必修2第五章第一节的《追寻守恒量》可以以体验守恒思想为目的,与第二节《功》两节内容合在一起学习,像这样的具体问题应灵活处理。在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以及有用的结论后,可以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再补充上,以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运动学公式解决实际的问题等。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
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3、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
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也就是说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新课程期待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的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主动地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把自己放在主导的位置。本人亲身经历这个定位转换过程,深切地感受到了新课标要求下的探究式教学是传统意义上教学的深化和提高,要做好“主导”比做好“主演”更难。每一位新课改中的教师都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引导、辅助的位置上。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从各个角度告诉学生珍惜环境,通过和自然的接触,去领悟大自然的神奇与博大,对自然充满热爱之情。课程指导下的学生不应是“我的眼中只有自己”,而是关爱他人,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新课程对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实践能力和互相协作的能力的要求提高了。新课程培养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学生的学习中能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
(三)实施探究式教学与有限的课时相矛盾
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实施探究式教学需要时间多与课时有限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我们每次开研讨会时谈论的焦点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探究式教学一定要坚持,但探究的力度可以轻重缓急,该探究的地方一定要探究,有的探究内容可适当放松处理,从而节省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加强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应用。但不管怎样,作为一名新课改一线物理教师,头脑中一定要有新课改的理念,要有探究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新课改中留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新课标中的一个亮点就是探究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但是这种教学和学习模式并没有现成的东西供我们使用,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尝试、去摸索,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更能淋漓尽致地得到发挥与体现。探究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度,尊重每个学生的创造个性,彼此的发现还能互相补充、完善,使他们知道了如何生成“结论”,实现了集体研讨,信息共享。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了成功和失败的艰辛,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科学知识,最重要的是了解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思想,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在脑海里形成一系列能令其终生魂牵梦绕的问题,永不满足,不断创新,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四)新课程教学需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新课程特别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科学,生活中的很多素材,需要在应用的过程中及时能够提取出来。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易观察到的事物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极大丰富了教育教学环境。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十分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老师的教学不可能适应每一位学生,有的家长不了解教育教学规律,对新课改初期教师实施的一些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持有偏见。可想而知,一个新生事物在诞生之初让人不理解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还是希望家长支持新课改,积极地促进新课改的进行。新的课程改革随之也带来了教学资源的不足,希望社会和各界人士多多帮助学校,多提供一些物力和财力,以便进一步完善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实验室的必需设备。
以上几点是我在这一年教学实践和学习中的体验和感悟,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作为新课程改革一线的物理教师,我们应该不怕摔跤,不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体验新课程,尽快使自己在新课程中成长壮大起来。
第二篇: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新课程改革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新课程改革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 闫伟锋 信箱:yanweifeng08@163.com 电话:***
摘 要: 高中物理新课程在实施上强调: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为此物理教师应不断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掌握新课程所倡导的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还学习以本来面目。
关键词:物理教学;新课程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已出台,在这一新形势下,如何合理使用中学物理新教材,如何遵循《课标》的思想及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去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理学人才,就成了摆在我们这些中学物理教师或准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我想就高中物理课程改革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和做法。
一、认清《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教育的定位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高中物理新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中物理新课程。
二、对新课程的理解
新课程以“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视各学科为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机器转变为发现规律、主动学习的主体,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上,还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它也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创设快乐的教与学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主动学习。
三、认识高中物理新课改的变化
新课改物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第一个变化是所有的物理学名词后
面都标有英文专业术语,体现与国际化的接轨。信息化的元素非常明显,教材里面列举了许多的网站供教师和学生查询相关的物理学知识。第二个变化是教材编著考虑到了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特点。第三个变化是教材里面的实验新颖,使学生更容易总结接受知识,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第四个变化是教材中的“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科学漫步”、“sts”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做小实验和讨论过程中轻松获取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课改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把教育者也变成了学习者,课堂教学也出现多元化,使教学过程生动而活泼,又不乏趣味性。新课改让物理走向生活,在生活中了解物理,让学生尽量把认识到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与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联系起来。
四、对新课标下物理教学过程的认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试行)下的物理教材,强调三位一体,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单一重视知识的状况,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乐于探索自然界奥秘着手,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感悟物理思想和物理学研究方法。
“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就是说,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但不否定“讲授”等其他教学方法,而是提倡探究、讲授、阅读、讨论等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我认为,物理知识和技能虽为载体,但该讲的还需要讲,因为许多物理问题教师不讲学生难以弄明白,难以建立牢固的物理基础,尤其对重点、难点问题;该练的要坚持练,因为通过习题训练,能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和领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难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化和活化,更难以提高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分析、综合与创新能力。但这需要把握住“度”,既不能过于依赖“讲”和“练”,也不能对任何问题都探究,任何“过分”的做法都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五、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存在许多的问题,而根本的问题是新课程的理念与社会实际的严重脱节。
1、新课程理念与资源不足脱节
小班化教育更有利于落实新课程理念,但现在绝大多数学校还是大班制教育,这导致了在探究活动中实验器材明显不足;同时增加了较多的演示、分组、探究等实验与现有实验器材不配套,另外,探究所需时间长与课时少不相符。
2、新课程理念与社会价值观脱节
学生是社会在学校的具体代表,所以社会价值观必然会在学生身上具体地表现出来。希望自己的子女考上大学是家长的心愿,也是学生的心愿,这样家长和
学生只注重解题和考试成绩,学生对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许多活动更象是一个旁观者。
3、新课程中的评价与高考实际的脱节
在当前,高考仍是课改是否成功的关键,从理论上讲新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很完整,是相当理想的,但今年的高考及录取和往年相差无几,综合素质的评价根本无从体现。反过来,综合素质的评价没有全省统一标准,各地区各学校自己制定,就算有全省的统一标准并纳入高考录取中(折算成分数),那么带来的社会问题更大,社会诚信成了最大的考量。可见,新课程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依赖大教育的改善。大教育是指社会全员的教育。只有提高社会诚信,转变社会价值观,合理分流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解决高考样本过大的难题,才能在高考中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从而为教学实际提供更大的动力和空间,当全社会都参与进新课程改革时,我们的学生就会学得更快乐、更踏实、更主动。
六、面对课改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对我国基础教育现状进行深刻反思、对国际课程改革趋势进行深入比较、对未来人才需求进行认真分析后,国家对现行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重大改革,课改已经取得很大成绩。我们物理教师应如何面对课改呢?面对课改,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
1、调整心态善待自己
首先要调整我们的心态了,如果以消极的心态对待新课改,一味的只是抱怨,有抵触情绪,就可能在课改前不适应,甚至感到失落;而用积极的心态去看,课改既是困难,也是机遇。说它是困难,因为它是中国教育史上一场重大的革命,必然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许多新问题,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许多新的困难,过去我们熟悉的有些用不上,面对新的要求,我们不适应了,但挑战与机遇同在,压力与动力并存,面对课改,大家都困难,但都同享成功的机会。
2、坚持学习自我超越
课改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什么是现代化?我理解现代化就是对现实的超越,要实现对现实的超越,首先要实现对自我的超越。要不断的完善自己,因此在课改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是学习,第二还是学习。用列宁的话说,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3、勇于实践,提升技能
在课改中,我们听到学到很多新的理念,这两年来我感觉似乎是理念大爆炸,教学实践中只有理念不行,还必须有体现理念的教学策略和操作实施技术。怎样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操作技术,就要勇于实践。实践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过程。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同 的学习效果。我们要勇于实践,以形成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操作技术。
物理教师要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新时代的教师应放下架子,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学习,相互启发,才能创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关于对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新理念的理解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细细地摸索,探寻。这里指出的几点看法只是一家拙见,希望大家能加以补充和指正。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4]、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十问/花红斌//江苏教育,2004(1A): [5]、重建课堂秩序/李德显//教育研究,2004(6):P87 [6]、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建构“互动启发”教学模式/李才俊//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36)[中学理科(12)]:P27
第三篇: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心得(定稿)
高中物理新课程学习心得
江口中学彭金华
高中课改对我这个教了近4年高中物理的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也是一次很好的机遇。在2011年暑假,我通过听专家学者的讲座、网络学习、观看示范课等方式,参加了南昌市及江西省的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开学后我还参加了南昌市组织的几次关于新课程教学的研讨会。可以说为迎接新课改的到来提早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主要体现在熟悉新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及改变教育教学理念等方面。在那个时候,一切改革对于我来说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课改后的课怎么上?没有课改经验,对于如何把握新课程我心里不是很有底,但我面对现实认真对待,走好每一步。现中高中课改进行了近一年的时间,回顾过去一学年来的新课程教学,感觉工作很忙,应该说很充实。下面我谈一谈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一年来的心得体会。
一、对课改的再认识新课程新在哪?教材的变化只是表象,这一年下来,我觉得比较多的教师只是按新教材的编排作了教学内容顺序上的调整,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手段并没有多大改变。我想这是因为大多数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不愿意改变自己早已固化的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课程也应该与时具进,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具体体现在高中生选课的模块化设计,选择什么模块是基于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意识。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要由过去的“重结果”转变为现在的“重过程”。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以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新课改的六大“改变”是我在去年暑假培训时学习的理论,用心体会就能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了。很多教师担心课程改革的结果是否会与高考脱轨,就我个人而言,在暑假培训时也担心过,甚至在学习期间直接跟黄恕伯等专家提出了我的担心。当然,我觉得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若一下子完全按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来教学,教育部制订的周课时计划对于物理学科来说就远远不够,高考制度又没有多大改变,这本身就是个矛盾。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当然不能全盘否定过去的教学,而是要把握改革的“度”。
改革的过程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是“痛苦”的,而且是非常辛苦的,因为要改变过去那么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方式,对于任何一位教师来说怎会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回首时一定能发现,我们已走过来了,而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个人的最大收获是,我的学生学得比以前轻松了,而且学习效果比以前更好了,这是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呢?在这“摸着石头过河”的一年里,为了实施课改,作为备课组长的我尤其辛苦,但看到学生的物理学习比以前轻松且更有效果,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二、课改实施过程中的变化
在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教学改革:
1.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科学探究
新课程教学强调知识的获取过程,并且从获取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因此我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科学探究,由过去“重结果”转变为现在的“重过程”。例如:关于动能的教学,在过去是直接给出动能的表达式,现在是先经过实验探究得出动能与速率的平方成正比,再通过理论探究得出动能的具体表达式,使学生在探究动能表达式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并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2.实验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体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不少教师往往对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把物理实验仅仅当作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工具和手段,没有认识到物理实验本身是充满理论的认识过程。例如,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表现为只强调直观观察,或单纯在量的方面追求尽量多的现象刺激,或认为实验可做可不做,而忽视了实验在教学中的目标等质的方面的深入探讨和精心设计。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常常仅仅是观察、观看,有些老师虽然也让学生参与实验,注重了边实验边讲,但是由于老师是“主唱”,没有注重学生体验,往往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我在新课程实验教学中不断改进,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尽可能改进实验装置,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实验效果。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体验,在实验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例如,“向心力”这节课,教学参考已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不少视频资源,里面有许多生活中的情景,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实际上是让学生间接体验,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在教室中不便做实验,更不便让学生直接体验。我没有整个视频一连串地播放,那样实质上又回到了以往“灌输式”教学,而是将视频用软件截成一断一断的,在不同的环节中播放不同的画面,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便于理解知识。这节课除了让学生间接体验,更重要的是,我设计了一个简单易行而又非常有效的体验性实验:撕下保鲜袋的两小块来分别包住两个桔子,用线将桔子掉起来做成两个球摆(金属球做圆周运动实验在课堂上容易伤到学生),两个桔子一轻一重,教师只提供这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自体验桔子做圆周运动时所受的向心力与其质量、半径和角速度的定性关系。实践证明,这样的一个小实验就能达到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教学目标,而且学生学于娱乐中,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就提高了。类似这样的实验,只要我们教师有心设计,不会太难。
3.习题教学中突出知识建构功能
过去的习题教学单纯地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忽略了知识的进一步建构功能,所以在过去的习题教学,尤其是在习题的编排上,出现无序、杂乱、过量、重复等现象,甚至为了跟高考接轨,习题的难度要求追求一步到位,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会不到成功的愉悦,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新课程教学的第一年,我们在黄恕伯等专家的指导下,组成了一个习题研究小组,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已经编出了一套有序、适量、难度适中的习题集,即将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这套习题在编排上不是按题型编排,而是按知识的形成过程来编排,在习题的选择上,突出习题对知识的建构作用,而不是与高考接轨、搞一步到位。
以上我从课改的必要性和课改的实施两方面谈了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课改仍将继续,我当然会更加努力,三年的时间我们备课组全体教师一定能共同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课改之路。
第四篇: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案例
——平抛物体的运动
[教材分析]
1、平抛运动是一种重要的运动,学习习近平抛运动,不仅是知识的深化和扩展,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平抛运动比直线运动复杂,不容易直接研究它的速度、位移等的变化规律,需要将它分解成较简单的运动来研究,教学时应综合频闪照片使学生认识: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利用实验事实得出结论,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做好课本的演示实验是很重要的,让学生从观察中总结出两球总是同时落地,得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结论。
3、对于平抛运动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运动规律的描述上,教学时应利用动力学的知识,分析平抛物体的受力情况,讨论平抛物体为什么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使学生对平抛运动的理解深入一步,建立起前后所学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学情分析]
1、本人所在学校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学习习惯也不好,没有刻苦学习精神。
2、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合我们学校的教学,所以改变“重教、轻学”的倾向。
3、把自觉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基本教学方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一定要给予时上的保证,而这个时间,不能只放在课前、课后,而应该放在课堂上。[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
2、理解平抛运动是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
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频闪照片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价值观
使学生学会认识运动的规律,从而得以更好地利用规律。[教学重点]
1、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两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等效取代。
2、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难点]
1、对频闪照片的正确分析。
2、平抛运动的规律。[设计思路] 1 本节课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思考,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设计,营造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广开言路,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引导共振。
本节课主要采用“边学边实验法”。由于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因而能更多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获得更加清晰的物理形象,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教学过程]
一、通过CAI课件实验引入,激发探究的欲望。
有一只松鼠看到一个猎人正用枪水平对准了它,为了逃脱猎人的射击,它想从地面上逃走。可是就在它刚刚掉离那一瞬间,子弹也刚好射出枪口,问松鼠能否被击中,为什么?
二、学习新知,开始探究规律。
师:要想知道松鼠是否能逃脱厄运,我们就需要来学习抛体运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平抛运动。
(一)平抛运动的定义
(CAI课件)模拟子弹从枪口水平射出的情景。
水平抛出的粉笔头。
师:请学生注意观察子弹、粉笔头的运动特点。
(学生组内讨论子弹、粉笔头运动特点,并把结果写出来)(师生互动总结)
1、子弹、粉笔头运动特点: A)初速度方向水平B)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
2、平抛运动定义:将物体沿水平方向抛出,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二)平抛运动的分解
师:平抛运动是一种曲线运动,我们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来研究它,请大家分析平抛运动的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所具有特点。(组内讨论,并展示讨论结果)
(师生互动总结)
1、在水平方向有初速度且不受力,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竖直方向上,初速度为0,且只受重力,所以做自由落体运动。师:下面请同学做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结论。(学生活动设计)每个组内C层次的同学做实验,用不同的力来打击弹性金属片。组内其他同学注意观察A球、B球的运动特点。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1、无论A球的水平速度大小如何,它总是与B球同时落地。
2、A球的水平初速度越大,走过的的水平距离也越大。
3、A球的水平初速度的大小并不影响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
生: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得到结论是物体在做平抛运动的过程中,沿竖直方向的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这就证明了上面的推导。
师:那能否证明水平方向上是匀速直线运动呢?(组内讨论)
生:如课本上5—17图是一幅平地运动与自由落体对比的频闪照片,可以看出,尽管两个球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不同,但它们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是相同的,即经过相等的时间,落到相同的高度,仔细测量平抛出去的球在相等时间里前进的水平距离也相等,可以推出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的。
(三)平抛运动的规律
学生思考:①设平抛运动的物体初速度的大小为V0,经时间t,它的水平分速度vx=______和竖直分速度vy=______? ②合速度大小v=____ ③合速度的方向tanθ=______ ④水平位移x=_____,竖直位移y=_____,合位移大小s=_____,方向tanα=______ ⑤位移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吗?(组内讨论,完成以上各题,并掌握平抛运动规律)(四)本节例题
飞机在高出地面0.81km的高度,以2.5×102km/h的速度飞行,为了使飞机上投下的炸弹落在指定的目标上,应该在与轰炸目标的水平距离为多远的地方投弹?不计空气阻力。
(引导学生飞析)
1、炸弹的运动为什么是平抛运动?
2、炸弹为什么不能在目标正上方投放?
3、如何确定投弹地点与目标的水平距离?
4、炸弹的水平速度如何确定?
5、炸弹的飞行时间如何确定?
三、课堂小结
1、教师归纳——方法渗透
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先分解后合成,把较复杂的曲线运动简化为简单的直线运动。
2、学生小结——各小组学生把题纲写在黑板上。[教学反思]
1、本节教材是学生第一次利用运动的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应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主动地获得知识——这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所以本教案在设计时将公式的推导、规律的得出都交给学生去完成。
2、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要使学生能够理解平抛运动为什么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作为教材已经给我们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提供了素材,因此,既要做好实验,又要注意理论上的简单分析,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这种理论分析可以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进行。
3、为了使学生的感性认识真正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使学生参与科学抽象的过程,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区别和辨别本质的东西与非本质的东西,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试作概括,并由他们自己得出结论。
4、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以物理实验为基础,我们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选择和优化处理时,就要把实验放在重要的位置来处理,使学生能在物理环境中学习物理。
5、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增加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次数;
6、探究式教学围绕问题展开,并不是教师提出一个漫无边际的问题,学生无尽的思考并随意回答所构成的“菜场式”课堂,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参与,主要呈现探究的要素,体现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第五篇: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心得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心得
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
丁宜宝
在2010年暑假,我通过听专家学者的讲座、网络学习、观看示范课等方式,参加了西宁市及青海省的新课程教师培训,开学后我还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几次关于新课程教学的集体备课研讨会。可以说为迎接新课改的到来提早做了一些准备,主要体现在熟悉新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及改变教育教学理念等方面。在那个时候,一切改革对于我来说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课改后的课怎么上?没有课改经验,对于如何把握新课程我心里不是很有底,但我面对现实认真对待,走好每一步。现在高中课改进行了近一年的时间,回顾过去一学年来的新课程教学,感觉工作很忙,应该说很充实。下面我谈一谈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一年来的心得体会。
一、对课改的再认识
新课程新在哪?教材的变化只是表象,这一年下来,我觉得比较多的教师只是按新教材的编排作了教学内容顺序上的调整,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手段并没有多大改变。我想这是因为大多数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不愿意改变自己早已固化的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课程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具体体现在高中生选课的模块化设计,选择什么模块是基于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意识。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要由过去的“重结果”转变为现在的“重过程”。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以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新课改的六大“改变”,用心体会就能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了。很多教师担心课程改革的结果是否会与高考脱轨,就我个人而言,在暑假培训时也担心过。当然,我觉得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若一下子完全按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来教学,教育部制订的周课时计划对于物理学科来说就远远不够,高考制度又没有多大改变,这本身就是个矛盾。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当然不能全盘否定过去的教学,而是要把握改革的“度”。
二、课改实施过程中的变化
在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教学改革:
1.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科学探究
新课程教学强调知识的获取过程,并且从获取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因此我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科学探究,由过去“重结果”转变为现在的“重过程”。例如:关于动能的教学,在过去是直接给出动能的表达式,现在是先经过实验探究得出动能与速率的平方成正比,再通过理论探究得出动能的具体表达式,使学生在探究动能表达式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并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2.实验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体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不少教师往往对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把物理实验仅仅当作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工具和手段,没有认识到物理实验本身是充满理论的认识过程。例如,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表现为只强调直观观察,或单纯在量的方面追求尽量多的现象刺激,或认为实验可做可不做,而忽视了实验在教学中的目标等质的方面的深入探讨和精心设计。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常常仅仅是观察、观看,有些老师虽然也让学生参与实验,注重了边实验边讲,但是由于老师是“主唱”,没有注重学生体验,往往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我在新课程实验教学中不断改进,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尽可能改进实验装置,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实验效果。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体验,在实验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例如,“向心力”这节课,教学参考已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不少视频资源,里面有许多生活中的情景,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实际上是让学生间接体验,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在教室中不便做实验,更不便让学生直接体验。我没有整个视频一连串地播放,那样实质上又回到了以往“灌输式”教学,而是将视频用软件截成一断一断的,在不同的环节中播放不同的画面,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便于理解知识。这节课除了让学生间接体验,更重要的是,我设计了一个简单易行而又非常有效的体验性实验:撕下保鲜袋的两小块来分别包住两个桔子,用线将桔子掉起来做成两个球摆(金属球做圆周运动实验在课堂上容易伤到学生),两个桔子一轻一重,教师只提供这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自体验桔子做圆周运动时所受的向心力与其质量、半径和角速度的定性关系。实践证明,这样的一个小实验就能达到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教学目标,而且学生学于娱乐中,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就提高了。类似这样的实验,只要我们教师有心设计,不会太难。
3.习题教学中突出知识建构功能
过去的习题教学单纯地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忽略了知识的进一步建构功能,所以在 过去的习题教学,尤其是在习题的编排上,出现无序、杂乱、过量、重复等现象,甚至为了跟高考接轨,习题的难度要求追求一步到位,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会不到成功的愉悦,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新课程教学的第一年,我们备课组对资料习题进行了认真的筛选,对难,偏,怪等等不适合高一学生知识水平的题删除,而精心挑选出一套有序、适量、难度适中的习题集,习题在选择上不是按题型编排,而是按知识的形成过程来编排,突出习题对知识的建构作用,而不是与高考接轨、搞一步到位。
三.打造高效课堂
教育的真谛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将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 “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检验我们中学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们要为学生的一生幸福负责,把“爱”当作教育的秘诀,爱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被爱中学会爱,学会做人。教育本身就肩负着一种责任:育人,而这一责任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爱”。
要让学习变成学生快乐的生活。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应该是学习欲望的满足。学习欲望的满足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尤其在经历了生活的艰苦和学习的困难之后,感觉学习是那样美好的一件事。他以愉快的精神状态在追求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成长。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学校管理,班级管理,自主学习。
我省的新课程改来的突然,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而言,由于没有以前的教学经验这反而成了我的优势。但是我更应该努力学习,学习新课标,新理念,新知识。让学生享受学习,学会做人,求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