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19-05-13 02:0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一篇: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现阶段,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来说,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声势训练的研究,主要探究了如何将声势训练与小学音乐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声势训练;应用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考虑到如何采取有效办法,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就以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来说,采取声势训练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进行音乐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和音乐理解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探讨了声势训练如何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当中。

一、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声势训练教学法的内涵

声势训练主要是指通过发出声响的人体动作,例如拍手、拍腿等动作。通过声势训练的教学方法,在音乐课堂中应用,能够产生较好的影响力,并且有利于带动学生投入到音乐当中,通过声势训练的方法,让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音节、音阶、朗诵进行有效地把握,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对音乐知识进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势训练教学法是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内容,突出了动作与音乐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能够对自身动作进行运用,更好地对音乐内涵进行感受。声势训练教学法的应用,旨在让学生对音乐更好地进行理解,并能够通过自身的理解,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对音乐知识进行学习,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2.声势训练的优势

声势训练教学法在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具有突出优势,这一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能够更好地对学生的听辨能力进行锻炼。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学生通过声势训练的方法,能够对不同的声音进行有效辨别,形成对音乐丰富性的有效感悟;第二,学生通过相关动作对音乐进行表达,提升了学生对音乐的运用能力,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与音乐进行融合,在音乐中进行音乐学习,可以更好地提升音乐学习的效果;第三,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力。声势训练的音乐教学方法,是一种抽象性的教学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好奇心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是进行声势动作制造的关键。这样一来,在无形之中,加强了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并可以更好地对学生音乐能力进行熏陶,对于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二、如何将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应用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声势训练对于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将之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是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

1.利用声势训练对节奏进行模仿

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对音乐辨识能力的提升,是教师教学的关键。如何提升学生音乐辨识能力,又是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难点。在应用声势训练教学法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利用声势训练,对音乐节奏进行模仿,能够熟练地反应出音乐的节奏,这样一来,在潜移默化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音阶、音符等重要信息进行感知,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借助声势训练的方式进行学习,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年龄,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实际学习当中。声势训练与音乐节奏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亲身地感受到节奏变化,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声势训练应与游戏进行结合

声势训练教学法应用过程中,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够成熟,对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尤其喜欢做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将游戏与声势训练进行结合,这样一来,可以起到较为不错的效果。例如采取“接龙游戏”,让学生通过对节奏的把握,一个接一个的进行声音、动作的模仿。在做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进行创作,保证游戏充满趣味性的同时,又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意义。在“接龙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把握,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把握,并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3.把握节奏创作问题

声势训练在应用过程中,节奏创作问题是一个关键点。声势训练是以人的动作来进行音乐学习的,但是单纯的动作又无法对音乐知识内容进行有效地衔接,这就需要教师对声势训练中节奏进行较好的把握。例如在对歌曲《其多列》进行讲解过程中,歌曲短小精炼,对其节奏进行模仿较为简单。教师可以事先对这首歌曲的节奏进行把握,带领学生打出节奏,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节奏的更新。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打节奏进行指导,而不是限制,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创作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儿歌进行节奏把握和创作,例如《幸福拍手歌》。在唱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学生随节奏拍手;唱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学生随节奏跺脚。这样一来,学生通过互动,可以更好地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从而为学生对以后音乐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提升小学生音乐水平、音乐学习能力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声势训练教学方法的应用,并能够从声势训练教学方法的内涵出发,把握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和理解音乐的能力,促进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姝琳.音乐教学中声势教学法分析[J].音乐时空,2014,24:141.[2]谭乐宁.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153.[3]高星.声势教学让农村音乐教学课堂“活”起来[J].音乐时空,2015,23:142+115.[4]李川.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音乐天地,2013(06):24-28.[5]杨秋仪.浅谈小学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J].音乐天地,2014(01):12-16.[6]杨芳.对音乐教育实习现状的思考与建议[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06):37-40

[7].万金竹.浅谈小学音乐课的美育渗透教学[J].时代教育,2009(04).[8].王岳欣.浅谈美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黑河教育,2012(09).

第二篇:身心聆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身心聆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椒江实验小学课题组

【摘要】:在音乐课程中,感受与鉴赏(欣赏)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实现这种途径的最基本特征就是聆听。聆听是音乐活动最初期的表现,也是感受和欣赏音乐的前提。本课题试着从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内容教学出发,采用多种方法导入,让孩子专心聆听、入境想象、尽情表达,把身心聆听这一教学方式作为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服务,让学生持久的形成一种好的聆听习惯,提高孩子们聆听音乐的能力,让音乐真正地走进孩子们的心中。

【关键词】:音乐 欣赏 聆听 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训练与培养良好的听觉感知,发展优异的音乐思维,不仅对于音乐欣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学习音乐表现技能的必要前提。学校自实施体艺“2+1”工程以来,对体艺项目的重视更是提到了新的高度。体艺“2+1”工程中,学生音乐的学习不仅来自于课堂内,还来自丰富多彩的课堂外的世界。在确保第一课堂教学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音乐选修项目,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与鉴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新课程中把聆听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教学,它与演唱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音乐欣赏中的聆听是对音乐的感知,是一种音乐的吸收活动,它可以大大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小学生这一思维阶段是具体形象的,他们的感知更多的和生活经验融合在一起,成为思维活动的基础,这一阶段的学生表现欲强,常常是情感与形体同步感受音乐,更喜欢把自己当作音乐中的一个角色动情地表演。因此,本课题旨在结合新课程的听赏内容,提供给我们的最优秀的、最有代表性的、最能激起美感的音乐精品,在教学中结合身心聆听的学习方法,来优化我们的音乐教学,使之更好的把音乐与学生融合,来激活我们的音乐审美价值,有助于更好的学习音乐技能。

二、研究背景和意义

音乐是一门靠听觉来感知的艺术。只有通过听,声音才能将刺激的信号传递到人的意识中去。不同的音响刺激,又会得到不同的感知。因此,训练听,可以提高欣赏、理解音乐音响的感知力和对复杂音响的辨别力。

课题负责人:黄群燕

本报告执笔:黄群燕 主要成员:洪 敏 吴兴昌 周雪苹

-0- 儿童的音乐生活一般也是从听开始,接着才是唱、弹奏,直至创作。听是音乐活动中最初期的表现,是感知和欣赏音乐的前提,要发展儿童的音乐生活,聆听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也是他们将来音乐发展的基础,聆听音乐的成功,也是音乐教育成功的主要标志。

音乐不是一般的音响组合,它是“人类感情的共同语言”。音乐直接以声波影响大脑,通过丘脑和边缘系统的调节影响人的情绪,情绪总有宣泄和释放的需要,常表现为一种身体运动,儿童的情绪尚不成熟,具有冲动性、外露性、肤浅性、易变性等特点,在听音乐时,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强弱有序的力度,缓急交错的速度以及丰富多彩的感情交换,都能激起儿童形体动作的反应,以求得心理平衡,这种与情绪相联系的身体动作称为“表情动作”,它分为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等。由于音乐是在动中进行的艺术,听觉对形象的感知是间接的。声音既看不见也摸不着,随生随灭,稍纵即逝,声音只能“对联想摆出形象”、耳朵对听过的声音只能凭记忆追溯印象。因此,进一步聆听就要运用所谓“内在的听觉”,把他在生活中所积累起来的想象(通过欣赏非描绘性的音乐或非情节性音乐,感知、体验其感情而引起的自由想象,称作音乐的想象)、联想(通过欣赏描绘性的音乐或情节性的音乐而引起的对相关生活形象和意境的联想,称作音乐的联想)和简单的思维融解合在一起,不断地帮助学生对感官听觉作出判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因此,身心聆听就是要求学生全身心地作审美的聆听,在意境中想象,在感受中领悟,在情态中表露,通过外部听觉的训练,达到内心情感的变化,让学生与音乐互动,音乐与学生融合。

三、研究对象、方法、时间

1.研究对象:二三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依托新课程教学内容,在实践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和实施效果调整研究进程和实施方案,及时发现新的能促使研究不断深入的生长点,逐步积累、分析,并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指导下一阶段的研究与行动。在行动过程中主要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访谈、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等形式检测聆听的成效,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提出进一步改进、完善行动计划,指导下一轮的课程实践行为。

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需要理论的支撑,但不是对已有理论的图解式演绎;它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但不是对具体做法的写实式描绘与罗列。因此,本课题我们以新课标的理念为理论指导,试图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发现闪光点,然后对闪光点进行归类,提炼出经验,从而形成一套具有操作性的策略体系。

3.研究时间:2007年1月——2007年12月

四、研究的内容

通过前期的总结归纳,得出身心聆听的教学方法,分为四个步骤:导——听——想——动,即愉快导入、专心聆听、入境想象、尽情表达。把身心聆听这一教学方式作为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服务,让学生持久的形成一种好的聆听习惯,会用有效的方法来优化我们的音乐教学,从而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五、实施阶段:

(一)前期工作

-1- 学生情况:我校班级人数多达60人左右,但是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好,班级人数多容易造成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所以我们要做的是首先让学生知道聆听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好的聆听习惯。以聊天谈话的形式进行。教师在第一堂课就强调要求每一个人都是欣赏者而且都做文明的欣赏者,给自己,给他人,创设一个文明的安静的学习环境。

教材情况:由于低段作品基本以短小,形象为主,所以根据教材欣赏内容,进行组合,归纳总结,先得出身心聆听的教学方法,分为四个步骤:导——听——想——动,(二)具体实施 1.导━愉快导入

聆听音乐,师生都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学生应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应有一个饱满的教学状态,而学生的良好学习状态尚需教师启发诱导。因此,教学一开始,教师应在情绪引导方面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聆听教学中的“导”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导”就是教师为学生进入乐曲境界架设桥梁,是指导学生理解、感受音乐的前提。由于音乐是形象性的艺术,不同的乐曲有不同的艺术形象,故要采取不同导入的方法,以激起学生聆听音乐的期待心理。

导入的方法很多,只要生动、形象,使学生感到有趣愉快,各种方法都能用。但是要“导”得精彩,必须对音乐曲目深入地分析研究;对学生实际水平正确地了解估量,这样才会通过筛选,设计出最有效的方法、最简练的形象,愉快地导入。

(1)形象导入

用儿歌,童谣,故事,画图等语言或画面,形象地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自然地进入聆听意境。如:儿歌导入——聆听二胡齐奏曲《小青蛙》时,先用儿歌诱导学生想象群蛙蹦跳的欢乐情景。河边一群小青蛙,唱歌跳舞呱呱呱。“扑通”一声跳下水,大风大雨都不怕。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童谣导入——聆听钢琴曲及民乐曲《跳绳》时,先读童谣,让学生感受跳绳时的快乐情景。花绳花绳舞起来,彩虹彩虹升起来,拉着手儿跳进去,唱着歌儿跳出来。

故事导入——聆听《野蜂飞舞》时,可先生动的讲述《萨尔丹王》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王子为什么要变成野蜂,他急急忙忙去干什么?

画面导入——聆听福建民歌《采茶灯》时,先观赏画面,看看采茶姑娘采茶时的情景,了解采茶劳动的特点,感受茶山、茶林的景色。

(2)设问导入

通过提问,猜谜等引起思考,并导入聆听内容。如:聆听《在钟表店里》时,可用猜谜形式导入: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打一物)

(3)旋律导入

在聆听前,通过拍击,律动,打击乐器等来熟悉乐曲的主旋律,引发学生聆听的兴趣,帮助学生开启聆听之门。

如:聆听《四小天鹅舞曲》前,让学生跟着舞曲作小跑步,轻快的进入教室。聆听木琴曲《我是人民小骑兵》前,让学生先听辨乐曲中骑马与舞蹈的旋律,学着马儿跑一跑,跟着主旋律跳一跳。为聆听全曲作铺垫。

-2- 这种先动后听地导入方法,让学生在愉悦中先感受乐曲的整体情绪和风格,然后再静下来专心聆听,学生对乐曲的感受能力就会进一步提高。

2.听━专心聆听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转瞬即逝。其中的内容和形式,情绪和意境往往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捕捉到。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的注意力不易持久,兴趣容易转移,所以每次聆听都要有所侧重。聆听音乐时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在听音乐的环节上尤其如此。有目的的听,等于有的放矢。每次听音乐学生都必须带着问题去听,有了多层次的问题学生就有了学习任务,有了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就会集中精神听,去思考、找出答案。听觉习惯的养成,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所以教师要顺应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灵活的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例如,初听时,先听出乐曲情绪,复听时品味它的节奏、速度或音色等。学生在有指导的反复聆听中逐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真正感觉音乐。要使学生有一对“音乐耳朵”,首先要教会学生“侧耳聆听”。要创设一个安静聆听的氛围,培养学生“真”听的习惯。不要让学生一听就摇头晃脑地动,盲目的动反而会影响“听”的质量。

初听音乐时,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如乐曲是什么情绪?乐曲有哪些情节?音乐表现了什么形象?教师可采用选择问答方法进行初步聆听时的指导。

复听音乐,可以分段听或有重点地听,指导学生由浅入深的细听,如乐曲采用了什么演奏形式?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你能模仿这种乐器的音色吗?每一首乐曲都有一个音乐主题,乐曲主题往往是乐曲的精华,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重点聆听时带动学生哼唱或通过反复听,熟悉旋律,还可以结合节奏,旋律帮助聆听。我们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能听出乐曲哪里是重复的,哪里是有变化的?哪里是强的,哪里是弱的?哪里是快的,哪里是慢的等,边听边采用图形,色彩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最后再完整地感受乐曲。

如欣赏圣——桑的《狮王进行曲》作品时,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后回答,学生说“我好象看到老虎出来了”“好象是狮子”“音乐很阴森恐怖”其实学生的回答都是正确的。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主题音乐,出示节奏 xxxx|xxxx|xxxxxx|x―――||学生学习节奏后,加入旋律6 3 3 3|4 3 2 3|17 67 1 2|7---||旋律熟悉后,教师与学生合作创编歌词“我是狮子森林之王我的叫声“吼吼吼”通过比较速度、音区的变化来感受狮子威风凛凛的气势。随后整体聆听时,要求学生听出主题乐曲一共出现了几次?学生就能很仔细、很深入地去聆听。

指导聆听时,教师要画龙点睛,有效性地讲解,切忌把主观的想象强加给学生,很多情况下,学生的感受是教师无法用语言来代替的,我们教师要做的是用音乐的语言(节奏、旋律、节拍、速度、力度、调式、曲式等)帮助学生感受理解音乐。

3.想━入境想象

引导学生入境想象是和引导学生专心聆听同步进行的。音乐不是直观可见的实体形象。音乐由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引起人的联想,从而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形象,这种由听觉而产生的形象━“视象性”是由想象而产生的,这就是音乐的形象思维。通过聆听描绘性或情节性

-3- 音乐而引起对相关生活形象和意境的联想,是音乐联想;而非描绘性或非情节性音乐所引起的自由想象,称为音乐想象。

怎样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呢?

①从自然界的各种音响出发,引导学生想象。自然界中包含着无限丰富的音响。这些音响不仅具有音乐性,而且具有自然美。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音响,如小鸟喳喳声、小溪流水声、马蹄哒哒声、时钟滴嗒声、蜜锋嗡嗡声等组成的音乐片断,让学生聆听后展开想象。学生就会感到音乐很有趣,既像一个奇妙的故事,又像一幅生动的图画,从而产生爱听音乐的欲望。

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出发,引导学生想象。如听雄壮的进行曲,让学生联想到雄赳赳的解放军队伍、少先队的队伍。通过这些具有一定特点又有具体形象的音乐片段,启发学生想象或联想,去感受、理解音乐内容。这也是一种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启发学生想象的方法。

③引导学生交流“想象”过程。学生除了学会用自己的心智去聆听音乐外,还要学会描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并通过想象、联想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的感受。使思维更活跃、更丰富,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动━尽情表达

在聆听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这种极为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运动觉„„联系在一起,发挥“联觉”作用。就是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体验音乐,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去表现音乐,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深入感受。

不同的乐曲,可以用不同方式的“动”来表现音乐。

(1)用拟声、拟形的方法让学生模仿音乐。拟声:是听了音乐后把音乐中的形象的音响模拟出来。如《在钟表店里》,大钟,小钟的走动声;《鸭子拌嘴》中“嘎嘎”的欢笑声,争食时的“噗噗”争夺声-----学着把乐曲中主旋律或印象最深的小节(片断)哼唱出来等等。拟形:是把音乐描绘的音乐形象用形体动作模拟出来。如《狮子进行曲》模拟狮子威武的形态;《小猫圆舞曲》模拟小猫跳舞的姿势等。

(2)用口述的方法让学生表述音乐。是对音乐所表现的情绪,情节或音乐形象,通过感受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口述就是对音乐所表现的情绪,情节或音乐形象,通过感受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我们要得是这种语言是描绘音乐要素的语言,而不是以长篇大论口头文学语言来替代音乐。这种描绘性的教学情景,能创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能力,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助于更好的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如教学管弦乐《快乐的小熊猫》时,第一遍欣赏时,教师不出示曲名,让学生先听,然后再谈谈感受。学生各抒己见“小蚂蚁在搬家,小老鼠在钻地洞,小熊猫在整理书包”等等,学生情绪高涨,张开了想象的翅膀。第二遍欣赏时,出示课题,并提问:你们想象一下小熊猫在干什么?聆听音乐作品后,再让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精彩的画面。

(3)用描绘的方法让学生表现音乐。就是听了音乐,把想象后的感受,用图形,线条符号,色彩,文字等表现出来。描绘就是听了音乐,把想象后的感受,用图形,线条符号,色彩,文字等表现出来。如果说随音乐做身体律动是用身体动作来反应音乐,那么听音乐画图则是用图像来表现音乐,但这并不是要求学生一定要画出具体的物体。过分复杂的画图过程会让教学活动脱离“听

-4- 觉”,我们应该从“听”引发“感觉”,进而产生“形象”,以简单的线条、色彩或直觉反应来表现音乐。实践证明,音乐与美术融合可以达到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立体效果。

听了《野蜂飞舞》画出了旋律线:

听了《闪烁的小星》画出了蓝蓝的月亮。听了A——B——A三段体乐曲,会用三种水果来表示:苹果、梨、苹果或香蕉、橘子、香蕉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听”的兴趣,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里参与活动。学生音乐形象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创造思维也受到了刺激和鼓励。

这种横向的联系也促进了各学科的有机结合。

(4)用综合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再现音乐。就是根据乐曲内容和音乐形象,通过情景,律动,舞蹈,声势(拍手,拍腿,跺脚)等自由地表演乐曲的节奏,旋律或内容。在聆听以后,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内容,用“动”来再现音乐形象。教师不要引导学生过多或过分地去猜测音乐的具体内容,应该从似又不似的形象表露中再现音乐,培养学生用“心”感受音乐的能力。如:让学生听一段低沉,缓慢的乐曲,不作任何介绍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有时学生认为乐曲是表现一只笨重的大象在缓慢地行走;有时则认为乐曲是表现一只顽皮的狗熊;也有的认为是胖墩墩的肥猪,笨头笨脑的乌龟——学生们的想象都是对的,他们并没有胡乱猜想,都是从低沉,缓慢的乐曲声中想象这音乐描绘的是笨重的或是行走缓慢的动物,这符合音乐的个性。然后可以要求学生放开自己的手脚,把自己想象的动物,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把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储存的信息调动起,在音乐的伴奏下手舞足蹈。有的表现大象甩着长鼻子;有的缩着头颈像只可爱的乌龟;有的张牙舞爪表现凶猛的老虎狮子——连他们的眼睛,眉毛,牙齿都参加了活动。虽然他们幼稚的动作不太美,整个教室也挺“乱”的。可是学生们的自我感觉都特别好。他们都努力地,千方百计地表现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其说孩子们在聆听音乐,不如说孩子们在用自己的形体“解释”音乐内容,“创造”音乐形象。

六、效果分析

经过了一年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些效果 1.学生聆听的习惯初步养成,兴趣开始稳定

学生欣赏音乐开始往往是凭兴趣在听,这种最初的感悟和对音乐产生的兴趣,如果没有教师适时的引导,时间一长,就坐不住了。而聆听必须要有一个安静的氛围,这就需要教师把这种短暂的兴趣变成稳定的兴趣。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长久的坚持,通过训练,慢慢地学生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好的习惯逐步养成。也为学习各科知识起到促进和延伸的作用。、2.对欣赏作品开始关注,认知在发展

以前学生只注意歌曲的学习和演唱,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对欣赏作品不屑一顾。新课程的实施,彻底打破了这种错误观念。学生在学校的音乐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歌唱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形成独立获取音乐知识、提高音乐鉴赏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给学生身心聆听的方法,正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去掌握学习和欣赏的方法。在聆听中,他们通过动口、动脑、亲自体验认知过程。这样的学习,对学习认知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3、拓宽了知识面,扩大了音乐视野

-5- 每个人都存在差异性,学生的演唱、演奏能力受到生理条件和演唱、演奏技能的限制,有时无法很正确、到位的完成。这对于音乐的作品完整性也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而欣赏可以超越学生本身的技能范围,学生在欣赏中逐步积累音乐的感性认识,扩大了音乐视野,提高了各种能力。

七、几点思考

1.身心聆听的方法相对于其它音乐听赏方式来说,更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四个步骤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互换。

2.这种教学方式最适用于低段的音乐欣赏教学,也可以做为唱游教学前的准备。3.身心聆听也不是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音乐的行为,而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主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曹理、何工 上海音乐出版社 [3]《中国音乐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办

-6-

第三篇: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培养他们艺术综合素养形成的关键阶段。小学音乐教育作为一门艺术课程,他们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的重要课程。因此,要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模式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让他们能够结合情境教学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无穷魅力。故此,加强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情境教学概述

所谓情景教学,就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当前一个时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

学方式,为学生最大程度创设一种有趣轻松的教学情境,从而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情境化教学,它意味着作为音乐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创建适合学生发挥的轻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并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音乐知识体系的认知,从而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紧跟教师的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大程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新思维意识,最终实现对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要求。

二、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对于音乐这门课程的学习,如果学生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教师单方面的知识讲授,根本无法获得对于音乐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也就无法感悟到音乐中所蕴含的真正的美。音乐作为一门抽象性的艺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声音、图像、故事等方式积极的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最大程度调动和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让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二)有利于学生多种思维的开发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音乐教学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要让学生能够更多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对他们进行关于音乐所蕴含的更多美丽元素的熏陶,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力,激发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敏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最终实现其多种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锻炼

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大,再能独挡一面,如果离开集体,缺乏一定的合作精神,也注定其不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因此,要想得到更多能力的提升,就要注重合作能力的锻炼。合作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项重要生存技能,只有在不断的开展与同伴的合作,才能获得合作力的提高。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等方式,不仅能够实现课堂上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还能够通过这种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有效实现其团队融入意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有利于学生健康心态的形成成功演绎一首音乐作品,并不能完全按照音符和乐谱进行生搬硬套,也不能仅凭演绎过程中没有走音和跑掉来评判演出的精彩程度。对于音乐的演绎,更多的是要有情感的流露,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要让欣赏者体会到作品中的真实情感,从而激发欣赏者做出相应的情感反馈。从当前小学音乐教材的内容来看,都是一些健康向上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发展的内容。因此,在教材的感染和熏陶之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配合教材中健康向上的情境,最大限度带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能够投入其中,帮助他们形成健康乐观的心态。

三、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利用游戏教学创建情境教学模式

小学生生性好动,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精力很难长时间的集中,为了改变他们这一现状,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为其创设一种让他们感兴趣的情景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以一种学生更容易也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呈现在他们的面前,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在对《友邻多佳音》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收集好的不同国家的国旗,通过开展“听赏竞答”这个游戏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参考风景图片竞答国家名称、风景名称和音乐名称,答对了则奖励一颗小星星,游戏中小星星获得最多的小组将获得教师现场准备的礼物。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将学生快速的带入到教学内容当中,还能够更好地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达到快乐轻松学习的目的。

(二)通过语言讲解创建情境教学模式

音乐能够跨越国界,它让种族不同的人、语言不相同的人,能够通过音乐感知对方的喜怒哀乐,在一定程度上,它是搭建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对外交流的语言。对于一首歌曲来说,歌词能够帮助倾听者和欣赏者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意思和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然而在小学音乐课堂上,也往往会涉及到来自国外、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形式音乐的鉴赏课程,在对这些音乐进行赏析的时候,教师则可以通过语言讲解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来更好的欣赏音乐作品。比如,在对《土耳其进行曲》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为学生介绍土耳其这个国家的一些民俗风情,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中所描绘的场景。

(三)借助多媒体创建情境教学模式

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不同的形式,将教学内容清晰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最大程度地丰富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在对《快乐的泼水节》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情境教学模式的创建,播放一段泼水节的录像片段,请同学们边看边欣赏,随后向他们进行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播放完影片之后,进行课堂导入,在我国西双版纳地区有这样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傣族,傣族有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泼水节,这一天,傣族人民载歌载舞,互相泼水,互相祝福。刚才大家看到的画面就是傣族人民在过一年一度泼水节的盛大而热闹的场面。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音乐教材中的内容,更好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揣摩学生的心理特点,按照他们的实际需要进行情境化教学,要善于利用游戏教学、通过语言讲解以及借助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在领会歌词的情况下快速进入情境,在用心感受的情况下,接受音乐的熏陶,从而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摘 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利用声势律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学生更好的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节奏感以及记忆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意识到声势律动教学的重要性及作用,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在教学中的效益。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让学生自己用身体表达自己对音乐理解的机会,要充分利用初中学生好动的特点,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本文阐述了对声势律动教学的认识,分析了声势律动教学的重要性及作用,提出了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声势律动 初中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149-01

在初中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受到一定的熏陶,让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从而能够提升学生的美感。为了更好的提升初中音乐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可以科学的应用声势律动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节奏感以及让能够培养学生审美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声势律动教学方法的认识

声势就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人体摆出各种姿势来发出一定的声响。在教学中声势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拍手、跺脚等,它是通过声势表达自身情感的主要方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初中生一般对音乐有了一定的接触,具有了音乐学习的经验,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利用自身的一些姿势来变现出有规律的节奏,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学生通过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身体姿势具有一定的协调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声势律动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和在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能力,通过声势律动可以通过身体来培养学生自身的节奏感,从而在音乐学习中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强。为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让学生自己用身体表达自己对音乐理解的机会,要充分利用初中学生好动的特点,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应用的作用

2.1发掘学生的节奏感

初中学生本身具有好动性也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对学生节奏的训练就是让学生将自己的身体作为乐器,通过学生做出的动作来发现学生的节奏感。初中学生本身节奏感就比较协调,对事物的反映都比较敏感,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身体动作的培养就是为了提升学生对音乐节奏的体验,为此,这几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对节奏感的培养,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2.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听到音乐身体就会做出一些自然的反应,学生在做出反映之后就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有哦一定的创造性学会在音乐学习中才能将自身对音乐的感知充分表现出来。

2.3培养学生身心的综合发展

相比与小学生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是其比较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对事物的感知上都比小学生的感知能力强,学生也具有了比较广泛的兴趣,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好奇性。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对音乐学习中的听力能力以及辨别能力都有一定的提升,随着初中生年龄的增加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但是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也越来越不愿意表现自己,学生也不愿意上音乐课,对音乐课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通过声势律动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原本比较单调的模式,给学生创设了比较好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也能够更好的表现自己,从而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均衡发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的应用

3.1通过节奏律动更好的进行教学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的应用可以让学生通过节奏的训练让学生体验和掌握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在音乐的实践教学中对学生的节奏训练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在对学生的节奏训练过程中,各个节奏之间就会产生一些律动的感觉,让学生在自身的节奏中更好的理解音乐知识和技能。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的给学生讲解相应的知识学生就会失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加自然的节奏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伏尔加船夫曲》中可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些动作,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音乐的欣赏中。

3.2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更好的欣赏音乐,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学习《牧歌》时给学生欣赏这首歌的场景,在欣赏音乐场景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草原风景的丰富多彩,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中所内涵的主题思想,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传授牧歌中都一些经典动作,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融入到音乐的学习中,从而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有一定的提升。结语

声势律动就是通过学生自身的一些姿势让学生更好的提升其节奏感,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利用声势律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够使得学生的身心发展达到综合的发展,为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声势律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的提升那过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丁雪莲.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242-244.[2]钞艺娟.浅议在音乐教学中对于声势律动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5,22:206.[3]刘露.对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5,10:294.[4]钱璐.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2015,40:33.[5]晁雅楠.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第五篇:浅谈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黄石初级中学 江西 宁都 342821)

摘要:音乐是当前初中教育的重要课程,通过音乐教学能够起到培养学生想象力、反应能力以及创造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科学的利用声势律动可以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音乐教学效率的目的。本文现简要分析了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意义,然后结合初中音乐教学实际,探讨声势律动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声势律动;初中音乐;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82-02

声势律动教学法指的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将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音乐来增强学生的节奏感,舞蹈则训练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使用该教学模式,不但训练学生的音乐记忆,而且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音乐乐谱以及音乐节奏,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一、声势律动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教学模式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发展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身思维能力[1]。由此可见,声势律动对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作用突出。声势律动教学下,教师指导学生在听到音乐时,让身体也跟随音乐舞动起来,这样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紧跟教师的节奏,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2.增强学生的反应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中,利用声势律动,着重对音色、音高、旋律等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对音乐节奏敏感度提升,使学生能够根据音乐的旋律来调整自己的肢体动作。长期训练下去,学生的反应能力不断提升。

3.实现学生均衡发展

进入到初中阶段,学生看待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年龄的增长也会限制学生的表现力[2]。在音乐课堂中,学生常常表现出恐惧的心理,尤其是教师提问回答时,学生会有很多的顾虑,害怕问题回答错误而遭到其他学生的嘲笑,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而采取声势律动教学方法,则可以通过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使学生敢于表现自我,从而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

二、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1.通过声势律动来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初中生往往会对枯燥的课堂表现出厌倦的心理,学生心理上往往更喜欢精彩、活跃的课堂。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活动教学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出活跃、精彩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教室中跟对音乐舞动。

比如,教师可以将每节音乐课的前十分钟确定为学生纵情演绎的时间,演绎的内容在上节课临下课前确定,学生演绎内容可以以小组的方式完成,在小组的搭建上,遵循优势互补原则,以使小组各成员都积极参与其中[3]。在确定演绎主题后,小组成员可以在课间进行排练,由小组成员推举组长,由组长分配各个成员的工作,例如指定学生演绎乐器、演唱以及舞蹈,通过合理的分工,使学生能够专注于某一活动,从而使学生展现出精彩纷呈的表演。在活动完成后,教师应对学生的演绎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从中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演奏与表演中更加注重韵律与动作的搭配。

2.通过声势律动来帮助学生训练听觉反应能力

音乐是一门能够表达丰富思想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掌握音色、音高以及旋律。而听觉作为声音捕捉的关键,训练学生听觉反应能力,能够使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演绎出更加精彩的曲目[4]。因此,在声势律动教学中,教师应做好听觉训练工作。听觉的训练应借助乐谱,通过学生自己读谱,并进行演唱训练,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声音的律动来作出不同的动作,从而使学生的听觉反应更加迅速。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节奏感较强的曲目来训练学生的听觉,其中《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就比较符合学生的能力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该曲目让学生通过听觉来提示身体该做出何种动作反应,使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更强。

3.利用音乐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中产生律动

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助推器,音乐灵感的迸发也依赖音乐想象力,相反,如果学生没有音乐想象力,往往会使学生学生音乐能力难以提升,逐渐陷入单一记忆的漩涡。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根据音乐的韵律进行联想与想象,比如在听到一些笛声,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脑海中构建一副草原景象,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专注于音乐学习,并且在不断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一些乐曲,从中得出自己的音乐学习心得。

例如,教学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时,教师可以先从乐曲的创作背景出发,向学生讲解贝多芬的事迹,深切体会贝多芬在听觉受损以及社会的残害背景下依旧坚持创作的精神,通过背景的介绍,使学生可以根据音乐的律动想象贝多芬在创作乐曲使得情境,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音乐本身所传达的思想情感,之后在?W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踏步、拍掌等动作来诠释自己对这首曲子的理解。

三、结语

总之,音乐作为当前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音乐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明确声势律动教学的基本原则,并将其有机的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提升想象力、创造力、反应能力,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音乐素养以及审美水平不断提升,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肖媛媛,毕研芬.关于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11):223-224.[2]钞艺娟.浅议在音乐教学中对于声势律动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5,(22):206.[3]陈超.浅谈体态律动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6):76-81.[4]史美玲.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探索及思考分析[J].音乐时空,2015,(01):173.

下载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态律动在音乐歌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态律动在音乐歌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从节奏律动为核心,切入教学;简单直观为基础,深入教材;即兴律动为特性,难点处理三方面,研究体态律动在音乐歌曲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们在课......

    情景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江苏启东市桂林小学(226241) 夏 鑫情景教学是以生动直观、形象逼真的情景来唤起与调动学生学习情感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语言、掌握语言、运用语言,增强学生的语......

    网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范文

    网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快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进入了多媒体时代,对现代学科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育领域的变革将不可避免。在数学领域,把数学......

    电子白板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大全

    电子白板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各种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交互电子白板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更是体现了极大的优势。本文主......

    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顺应新课改的具体要求,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整合了现在多媒体教学优势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和语文教学的......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浅析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旋律是音乐的血肉,节奏则是音乐的骨架。没有节奏,旋律就不能存在,音乐也就无法表达,所以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达尔克罗斯认为“人无不具有......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周瑞强 主要参加者: 张春兰 蔡红波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报告 关键词:信息技术 应用 研究 一、前言......

    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合唱训练(大全五篇)

    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合唱训练合唱是学校音乐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它是集体的声乐表演,不同于个别的声乐教学,为了塑造共同的音乐形象,准确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