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地理课堂作业的情境设计》中期报告[最终版]
《初中地理课堂作业的情境设计》
小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编号:2014CXKT504)
大庆市第十三中学地理课题组
《初中地理课堂作业的情境设计》
中期研究报告
主持人:李曼丽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背景
地理作业设计是地理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独立完成的事情都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机会去体验,感悟,创造,实践,应用。学生是作业的主体,但又是不同的个体,各自兴趣,能力都不同,有个体差异。所以作业可根据目标的确定,拟定各层次的作业,让学生去选做,这就打破了作业单一性问题,增加了作业弹性,考虑到了学生基础,发挥了课外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堂,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因此,我想多做些优化课外作业的研究,寻找一些课外作业与课堂教学和谐共进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在课后保持对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乐意做作业。
创设情境对于优化作业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这点,我决定研究《初中地理课堂作业的情境设计》的课题。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优化地理课堂作业的指导思想。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科学的、有特色的、具有创新性的优化课堂作业的设计的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讨地理教学中优化课堂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学会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地研究与反思。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积累地理素养。
研究重点:课堂作业展示的内容、方式选择的有效性。研究难点:课堂作业展示中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的研究。
三、课题的开题情况
2014年6月15日大庆市教育科研科学 “十二五”规划小课题《初中地理课堂作业的情境设计》在十三中学初中部会议室进行了开题仪式。会上,教研室主任李文玲,就课题的实施进行提问,给出了实践性强的建议。通过与会人员的献计献策,确定了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细则。我校初中地理课题组接下来将踏踏实实做好这一课题研究工作,真正做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用成效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四、课题的研究过程及进展情况 2014年3月:
1、提出设想,和相关人员共同对课题进行论证。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成立课题组(设课题领导小组及课题研究小组),确立课题承担人及骨干成员人选,课题组成员分工如下:组长:李曼丽
组员:栾景波。主持人实验教师:李曼丽具体负责课题领导工作及完成《新课标下初中地理作业设置建议方案》;栾景波负责学生的问卷调查,整理数据,完成《初中地理作业现状的调查报告》。
2、组织课题组成员加强学习,提高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教科研理论知识。从课题准备阶段,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就开始学习相关理论,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能力。我们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如: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明确各年级课外作业的时间,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课外作业、布置、批改、评价的理论文献,如《让地理作业活起来》、《谈谈地理教学如何减负增效》„„学习中做到个人与集体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推荐组内成员阅读《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名师作业设计经验》等书籍,并且定期进行学习交流。课题组长会及时将理论学习登记表上的相关内容上传到课题网站上,真正使理论学习成果让课题组成员共享。通过这些理论学习我们大家对地理学科的特色作业设计的认识更加深刻,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014年4月:
进行实践,开展问卷调查。
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必须建立在了解其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学生都有个性差异,作为教师,我们提倡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因此,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我们的课题组于2014年4月对学生进行了“学生
作业问卷调查”、“学生家庭作业家长问卷调查”。我们共调查了二个年级6个班的290名学生。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1)学生对现行的地理作业并不满意,有些练习题的难度过大,致使部分学生没有能力完成,对练习题的兴趣一般。但是练习题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所以85%的同学认为应该做练习题。因此,面对部分要求过高、过难或学生完成困难的题目,我们教师应该作出一些筛选,确定哪些题目为必做题,哪些题目为选做题。必做的题目,尽量让学生自主完成。选做的题目,老师引导完成。同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问多交流的学习习惯。
(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生活的多元化使学生越来越活泼,想象力越来越丰富,动手能力越来越强。学生对“看课外书”及“动手作业”比较喜爱,对“通过网络、报纸等方式搜寻资源”也比较偏爱,但对一些常规、单一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厌倦感。学生喜欢老师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希望老师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公开展出,加强他们完成作品的动力,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2014年5月:
实践探索,完成《新课标下初中地理作业设置建议方案》。
我们课题组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进行分析,认识到通过情境设计的地理作业更能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地理学习与地理考试成绩之间有时可能存在不一致性,多样性的地理作业可以使老师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更加全面、更加合理的评价。我们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大家在教研例会上把各自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到一起,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从而得到一阶段我们实验的真实情况和效果。并且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的进行调整,通过不断的更正,调整,通过对初中四册地理书的研读探究,制定了以下形式多样的地理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七年级地理》上册
本教材内容主要有五大章节:
(一)地球和地图、(二)陆地和海洋、(三)天气与气候、(四)居民与聚落、(五)发展与合作,结合教材教学要求和教材提供的相应活动,编制了以下的作业题目:
1、制作一个小地球仪(可用其它材料代替乒乓球)。
2、绘制一幅学校地图(平面图,立体模型,电子地图)。
3、制作一个等高线模型(可以是学校附近的一座山)。
4、分小组到地理园观察登记每天的气温、湿度、风力、风向、降水等情况。
5、上网搜索:气候对世界不同地方的人们生产、生活、习俗的影响的资料。
6、自编小品演绎世界人种宗教的情况。
7、做七大洲四大洋的拼图,进行游戏拼图比赛。
8、收集世界有特色的聚落图片(邮票、照片、日历等)。
《七年级地理》下册
本教材内容主要有五大章节:
(一)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二)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三)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四)西半球的国家、(五)极地地区。结合教材教学要求和教材提供的相应活动,编制了以下的作业题目:
1、上网查找亚洲不同国家有特色的文化风情的资料,再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在全班同学之间交流。
2、每位同学选画一张不同国家的国旗进行展示。
3、分组搜集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亚、美国、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资料,在课堂上做小导游。
4、搜集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方面的资料,进行手抄报比赛。
5、从报刊杂志和网上收集关于两极的报导、图片和资料,办一期探索南北极的展览。
《八年级地理》上册
本教材内容主要有四大章节:
(一)从世界看中国、(二)中国的自然环境、(三)中国的自然资源、(四)中国的经济发展,结合教材教学要求和教材提供的相应活动,编制了以下的作业题目:
1、邮政编码与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之间有关系吗?请你调查了解。
2、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拼图制作和拼图比赛活动。
3、举办博览会,进行中华民族服装及民族风俗习惯展示。
4、举办制作中国地形图的比赛。
5、举办《中国地大物博》与《中国地大物不博》辩论赛。
6、参观水厂,写一份调查报告。
7、对家乡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写一份调查报告。
8、设计一份节水标志图并设计一句节水广告语。
9、搜集一些关于大庆市区或萨尔图区道路建设的一些图片(例如:高速公路、西城东城火车站等),举办一次“家乡新貌”图片展。
《八年级地理》下册
本教材内容主要有六大章节:
(一)中国的地理差异、(二)北方地区、(三)南方地区、(四)西北地区、(五)青藏地区、(六)中国在世界中,结合教材教学要求和教材提供的相应活动,编制了以下的作业题目:
1、搜集2014年北京承办世界影响的会议资料。
2、搜集资料进行《西部大开发》的专题报告。
3、收集你家人或你自己的旅游照片,并谈谈自己的旅游经历。
4、假如你是一位旅行社的业务员,草拟一份宣传长江三角洲旅游的资料。
5、画一张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差异的图表。
6、就“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7、参观家乡的某间企业,写一份观后感。
2014年9月:
实施并收集学生作业,全面总结矫正、撰写研究报告。
五、取得的研究成果 1.显性成果:
(1)完成了《初中地理作业现状的调查报告》。(2)完成了《新课标下初中地理作业设置建议方案》。
(3)根据小课题研究内容成了论文《初中地理课堂作业的情境设计》。(4)收集了部分学生的作业设计。(5)学生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2、隐性成果:
(1)学生方面:形式多样的地理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巩固和学生的终身发展。
(2)教师方面: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设计形式多样的地理作业,并贯彻实施,力尽照顾到每位学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教的轻松愉快,学生学得开心幸福。
六、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困惑:
1.初一年级实施地理作业情境创设比较顺利,但是初二年级面临地理结业考试的巨大压力,很多老师甚至学生都认为情境创设浪费课余宝贵时间,影响考试复习进度。
2.情境作业设计在初一年级实施过程中课堂评价体系不够健全,仅凭期末总结很难获得全面的评价。
3.初二年级学生课堂容量大,进度快,学生对于情境作业设计的活动参与度不够,没有初一学生积极活跃。
七、下一阶段的任务
1.加强学习,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 以精深的专业知识引领课题研究。
2.尽量从学生角度出发创设符合不同年级、不同时段、不同教材、贴近学生需求的情境作业设计,不生搬硬套他人的情境创设,深入教材,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创设情境与无痕之中。
3.力争把地理作业的情境创设做到形式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参与度。帮助学生完善情境作业设计的评价体系。
4.请本组地理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听课评课,听取意见,不断改进情境作业设计。不断开展教育教学反思,把课题研究落实到实处,争取出更多的研究成果。
第二篇:如何优化课堂作业设计
如何优化语文课堂作业设计
县城学区南岭中心小学 王淑双
‚教育无小事,处处皆细节,而细节往往决定成败。‛这句话我觉得对于语文课堂作业设计很受用,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在临考前还是按照惯例一味地搞什么题海战术,我想疲惫的不仅是学生,自己,更有最后内心的迷惑,内心的真正疲惫!所以,结合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作业,抓全知识点,要本着查漏补缺,宜深不宜浅,宜精不宜粗,宜全不宜窄的原则。达到最优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字的题型设计。
①生字的处理。
教师们半年来就生词的复习花了不知多少遍力气,功夫已经用到了极致,可谈及收获,学生往往越应会写的越写错,真气人呀!实际上,我却常常觉得我们错就在在书写上用的功夫太多了,而没有遵循老祖宗最宝贵的创造文字是凝结的全部心血和智慧——即造字的规律---先想义,再定形,最后才出字的呀!举一个例子,如‚杳无音信‛的‚杳‛字,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出现了这个字,很多老师都抱怨这个字是二类字,学生能会写吗?可我们班学生连差生都写对了,原因是我在教二类字时也是先领着学生理解字义,并让他们自编怎样记住这个字,结果有的学生编了‚有一个人在树下等了几日,还是没等到。‛这样一编我想学生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再如‚孝顺‛的‚孝‛字,听了于丹讲的说文解字后,我豁然开朗,如果我们在教学生这个字时先讲一讲字义,学生永远不会写错的,没准还会始终做一个孝顺的人。她讲‚孝‛字时说‚土字斜来一笔,意思说这个人哪,快要土没脖子了,这时谁在支撑着他的生命,谁该尽孝了,儿子。‛再如‚炙
烤‛的‚炙‛是‚把生肉放在火上烤‛,‛贫穷‚的‚贫‛一个贝(古代最早的货币单位)还要分开花,岂不和土话说的‚一分钱还要掰开花‛一样太穷了,怎么样,如果我们教学时多动动脑筋,少罚学生,骂学生,不但事半功倍,而且还会和学生一起享受学习中国文字的无穷乐趣呢!
②我觉得教师往往易忽略同音字、多音字。
例子:jun竣工的竣,出:()俏()马险()‚鉴‛别的‚鉴‛ 出:实()水花四()宝()军()贫()()康
Shi()言擦()消()()好修()()察
③多音字
例子:给下面的‚得‛注音,并释义。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中‚得‛的读音是,意思是。
2.‚乘坐磁悬浮,超过1.2米得买全票。‛一句中的‚得‛的读音是,意思是。
3.‚我开门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一句中‚得‛的读音是,在句子中的作用是。
④一字多义,可以设计给出字的意思,让学生结合语境对号入座。例如‚深‛去年小考题目。
⑤形近字组词。今年小考就出到了,可以结合每一课后的字挑典型让学生训练。
⑥改错别字。
2.词的题型设计。
备课时注重挖掘如何引导学生体会重点的,学生难理解的词语的含义,且要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透彻,学生才会用这些词,而不至于一变一点出题路子,学生就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比如去年李主任出的联考卷中‚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前‛许多学生看着‚高谈阔论‛这个词愣是填成了别的。再如用‚饱经风霜‛说一句话,90%的学生都没有描写对,说明他们不明白‚饱经风霜‛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在这个词上做一做文章,结果将大不相同。比如可以让学生先读文中描写车夫外貌的句子试着理解,然后找一些历尽坎坷和生活磨难的老人图片让学生观察描述,学生对此词的意思就会非常清楚,而且不会忘记。这使我不由得想起名师们讲‚络腮胡子‛这个词,没有走很多教师通常走的老路,直接告诉学生什么叫络腮胡子,而是出示了恩格斯的最有说服力的,最有解释权的满脸络腮胡子的图片,学生霎时明白了什么叫‚络腮胡子‛,所以,我常常在想,通往教学成功的路应该是勤奋的智慧者,如果只勤,不慧,那么换来的也许只有烦和累了!
同时还要善于挖掘课文中能进行语言训练点的词语。例:《长城》‚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中‚单看‛如《秋天的怀念》中‚看到窗外飘落的树叶,母亲便挡在窗前。‛中的‚挡‛,《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的‚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和‚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种头才渐渐地熄灭。‛中的两个‚才‛字。每篇文章这样的敏感可生成训练点的词语都有,如果,每一课都能捕捉到,即便挖掘到一两个,也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和提高很有帮助。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语言环境中重点词语的作用;解释成语中加点的字,在具体的语境中填充或选择适当的成语;近义词选词填空,教研室卷子中每单元都设计,我们不能忽略,考试题也总涉及。
3.句子的题型设计
①.备课时把握好重难点语句,力争引导学生学生充分地理解,感悟,朗读,以达到夯实的目的。
②设计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含义,体会在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尤其是一些在课堂上因时间原因未能处理的语句,又很重要,应该利用做训练题时设计到,及时地检测学生的反馈情况以便及时地再讲解或巩固。讲过的再训练一下,也有助于检测和巩固学生的掌握情况。
③仿写语句。
例子:注重捕捉适合进行仿写的语句,如:课文中有一些排比句式,比喻和拟人句都是考试时易出的题目。;诗句的理解训练题,教学时到位
首先复习句子时对学生要求应高一些,不能只停留在会补充上下句,更应该让学生学会在语境中运用句子的能力,李主任谈到测句子重在测试与教材相关的句子,或者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句子。
如:从这幅对联中我知道了读书犹如登山渡海,不刻苦勤奋是不行的。
④结合考试时易出的一些句式训练,平时就要有意识地进行归纳、整理、练习,不仅复习文章的,还应复习阅读链接、采蜜集、资料夹中的重点句子,还可能出现跟教材内容相关的诗词名句(如离别的、赞美的等)还有对于句式的复习也不容忽视,如修改病句题,现在的三年级语文试卷中已经出现,该人称、句式题目四年级也已出现;再如教师们平时不太重视的口语交际题目,都应适当进行一下训练。
4.阅读理解题目的复习。
阅读训练题目既考查基础知识,更侧重能力,是决定学生成绩是否优秀的关键,我个人认为学生易失分的点主要表现在:
①结合语境理解课文词语,50%的学生不会方法,不能联系上下文写出该词语在文中的具体意思;②是理解句子含义只停留在理解句子的表层意思,不能深入句子内核体会作者要表达得主要情感;③是概括主要内容题目,80%的学生易失分,究其原因是归纳概括能力较差,不能抓住主要方面进行概括。④易失分的是谈感受题,学生往往不能充分联系实际来谈,只谈得浅尝辄止,导致不能完全得分。
5.习作的题型设计。
首先平时就要有意识地结合各种习作考点,进行形式多样的训练,如看图写话、续写、改写、读后感等题目都应进行一下训练,尤其学生格式上和内容上的易出现的不正确和抓不住重点,改变原意等错误应进行必要地指导;其次是学生易犯的不分段,不加标点等容易大比分失分的方面,应再强调或个别辅导;最后是普遍存在的易失分方面,即学生书写较乱,使油笔写字的同学几乎占了90%,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得分,还有乱涂抹等现象。最后是要选准链接点,经常练,练经常,而且注意激励语言的使用,使学生的习作经历了一个由没话说,到想说话,再到话很多的过程,平时功夫下到了,考试自然作文失不了什么分数。
6.听力训练的设计。
平时可以一般选取的是300字左右的短文,主要从考察学生能听懂,能抓住要点,听明白作者的主要观点几个方面设计相应的练习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第三篇: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毕彦秀
一、教学设计理念
新一轮课改即将开始,这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注入了一缕新鲜的空气,为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把新课改的精神贯彻到日常的教学中,努力探索旧教材、新课改的教学之路。
本次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大胆尝试,运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具体构想
根据新理念的要求,本学期的地理教学紧紧围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爱学,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地理课堂这一教学思路,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做以下几点设想。
(一)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内在的美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二)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索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一直在研究探索旧教材、新课标的地理教学模式,结合地理教学也做过大胆的尝试,本学期仍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地理课堂做如下尝试。
1、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点、难点的处理
为克服旧教材知识多、课时紧的现状,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我多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的容量。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是本学期地理教学改革大胆尝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3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点:
①复习提问
②导入新课
③新课学习
●图领全文培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习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本课我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和师生间填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合作式课堂。
●知识拓展共同探究
加强地理学科与历史、艺术、军事等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亲身体验参与实践
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历来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亲自布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本学期总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把新课改的理念最大限度的应用于旧教材的地理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在今后的旧教材教学中还有待于继续探索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设计初探
参评科目:地理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初探
————蛇形中学:康红英 新课程理念突出强调:地理学科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将这些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设计中,怎样才能使地理课堂有趣有序而又充满活力,强烈吸引每个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全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笔者作了一些初探:
一、精心设计导言,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生的注意力正处于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的心理年龄阶段,上课伊始,教师如能围绕本节知识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导言,创设与本节核心知识相关的问题情境来导入课堂,不仅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同时还能使学生在一张一弛的轻松愉悦氛围中,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把学习活动推向更广泛更深入的探究,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掌握学习的内容。
例如:学习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温分布》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近些年来,每年冬天,中国海南总会迎来一批多达十几万的“候鸟”老人,据调查这批老人大都来自中国东北,这是什么原因呢?由此快速导入中国气温分布特点的学习,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地理的道理,体验到知识的价值。
再如:学习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分区地理《西北地区》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据了解,新疆地区的人们越是遭遇干旱,越是盼望出太阳,这又是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西北地区的学习,揭开西 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之谜。
学生的学习往往是从疑问和好奇处开始。教师如能精心设计导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就能巧妙的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围绕本节的重难点,善于利用与本堂核心知识相关联的教学素材或者学生的易错易混的知识点或设置悬念或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进而全情地投入到阅读教材的学习之中。
二、坚持读图用图,夯实基础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指导学生读图、用图、画图,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夯实。
首先、初中地理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各种地理事物、现象的空间位置形象,如湘教版七年级世界地理中的大洲、大洋,国家、地区的轮廓、界限,某地地形区,气温的高低变化等等,它们都是难以用语言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而借助相关地图,指导学生读图,便能一目了然。对重点地理事物,则更要常引导学生读图并画图,如中国地理中“五纵四横的铁路干线网络图”,更能让学生形成准确、牢固的形象记忆。
其次、地理学科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综合性。一张地图,我们可以采集到大量的的信息,如一个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湖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知识,据此,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得出该区的人口 城市分布特点、工农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商业等人文地理特征,从而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一个区域的综合特征。基于这些,平时的教学更应该指导学生如何读图、用图、析图,有助于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再次、教师随堂画图,利用地图也是检测反馈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学习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长江黄河的河流概况及河段特征”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借助粉笔,带领学生,快速简笔画河流,讲到哪,画到哪,讲什么,画什么,对比分析也很直观,这样不仅加快了对学生知识理解掌握的检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识图、画图的能力。
第四、平时学习中,对于学生易错易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更要借助地图,帮助学生深入浅出的理清讲透。如学习八年级上册的“行政区划”中两个抽象的概念:省级行政单位和省级行政中心,经常有学生混淆,教师如能任画一个省级行政单位简图,并用彩色粉笔标出其省级行政中心,这样就直观清楚地进行了纠错强调。类似于这样的易错易混的概念都要讲清,例如:农作物和主食、地形和地形区基础夯实理解了,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对今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益处。
三、注重归纳总结,坚持联系实际,内化升华知识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作为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究的能力。
1、会读。
对于教材的阅读,通常需要图文结合。读文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提纲挈领地抓住重点,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阅读之前,教师有必要进行学法点拨,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理清知识的结构,从而抓住重点。例如、学习“四大高原”时,可以将四大高原的名称、范围、海拔、地表特征进行列表比较。
读图时,指导学生先看图名和图例,再依方位看图,并勾画标注图中重要的的事物,进而了解图中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和分布特征。例如学习“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分布”,可以结合教材上的人口分布图,寻找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明白人口分布的规律,并探讨人口分布的原因;进而总结一个地区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的探讨方法和规律。
2、会想。
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使学生会想,思维是掌握知识的主要心理过程。而思维总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和标志。训练学生的思维是教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过程。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问题,更要帮助学生剖析问题,教会他们解题思路,使他们的思维有序的进行。例如学习“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看清地图上的地形与河流后,可以设计问题“地形与河流有没有相互影响?是怎样影响的?”通过思考,不难发 现:地势影响到河流的流向;河流又是塑造平原的主力。再如、在学习了“欧洲西部发达的旅游业”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地区旅游业要发展与该地区的哪些因素密不可分?接着引导学生归纳: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资源、交通设施、气候条件以及旅游设施、管理、服务等,进而迁移到我国的云南省的旅游业的发展。
3、会拓展,向生活倾斜。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学校最大的浪费是学生在学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新课程理念也突出强调,地理学习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脱离了生活实际的地理教学,不仅使地理学习变得枯燥泛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终身的发展。
地理教学中许多的地理知识都与国家的经济建设,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并跳出教材,联系生活现象和生产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堂教学,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为地理教学增“资”添“趣”。例如、学习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重难点时,学生要记住各省的行政简称有一定的难度,新课教学时,教师能够巧妙地从识别车牌号码导入,简介省级行政简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再指导学生依据各省的轮廓、历史文化以及地理事物等特点来结合记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化难为易,解决“简称”难记这一重难点。再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人口政策”时,教 师可以联系当今社会空巢家庭老人的孤独,讲到“单独二胎”到“全面二胎”的政策调整,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理。
学以致用,“学”是为了更好的“用”。联系生活实际来教学,向生活倾斜,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于生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动脑、乐于探究的好习惯,更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增强生活能力,更大程度的满足生存的需求。
以“趣”导学,以“趣”引思,以“图”为本,注重基础,强调方法,联系实际,升华内化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教是为了不教”,只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立足于教材和学情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第五篇: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东西干湿的差异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
2、步学会分析气温特点的形成和原因。
3、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了解降水对我国各地区人民生活的影响。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使学生明确降水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2、掌握阅读和分析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认识,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教学重点
1、降水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2、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
3、训练学生阅读和分析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技能。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对比联想、探究讨论等方法。教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及相关课件。导入新课:
用大屏幕投影展示不同干湿地区有代表性的景观图片,如:南方的水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驼队,森林,草原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原因:造成这些景观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气候的不同,最主要是降水多少的不同)。
一、展示图片:
①新疆平顶房 ②云南丽江的尖顶房
师:请大家观察图上的房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生:一个是平顶房——降水少的地区的民居
一个是尖顶房——降水多的地区的民居 师:屋顶坡度不同,有什么作用? 生:平顶——可以晒粮食和经济作物
尖顶——主要是便于排水
师:观察房屋的建筑材料有什么不同? 生:新疆的平顶房是土坯垒墙
云南丽江尖顶房,建筑材料多为砖、瓦、竹、木。
请学生讨论后归纳:降水多少对房屋建筑的影响,(影响房屋的建筑形式,影响建筑材料)。
师:根据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你觉得我国哪里降水多?哪里降水少?(让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大家到底说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就知道了。
二、分析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师: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别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看它经过我国哪些地形区。
引导学生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以及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的分布作对比,加深印象。
请学生归纳: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三、请同学们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谈谈降水多少,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或者对我们衣、食、住、行有什么影响都可以)。学生讨论,畅所欲言。
师:漫画展示:第一幅:包子、馒头、面条
第二幅:米饭、元宵、粽子 师:哪个是北方人爱吃的食品?
哪个是南方人爱吃的食品?
为什么? 学生讨论归纳:
北方人爱吃面食——北方主要种小麦——旱田(降水较少)南方人爱吃米食——南方主要种水稻——水田(降水较多)
通过以上讨论,请学生们归纳:降水多少影响种植什么样的农作物,也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教师再启发学生降水多少对交通工具、体育运动项目等方面的影响。
四、降水不仅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对自然景观及动、植物 的影响也很大。
师:请大家读我国干湿地区图。
1、观察我国划分了哪几类干湿地区?
2、观察干湿地区划分与年等降水量线之间的关系。
3、观察不同的干湿地区自然景观的差异。展示图片:第一幅:热带雨林图片
第二幅:沙漠驼队图片
师:请同学们根据图上的自然景观判断是哪一个干湿地区?说出判断依据?该地区动物、植物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畅所欲言。
五、展示各种图片,如自然景观图(森林、草原、沙漠图),动、植物图(骆驼、仙人掌、河马)等,包括地理书的封面。让学生判断其干湿地区,陈述判断理由。
最后教师对全课做出小结: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等许多方面,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
张维一中
张新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