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从“微博”看“当代雷锋”
我从“微博”看“当代雷锋” “我经常接触孤儿院的孤儿、上不起学的孩子、生活困难的职工,和他们相比,我就感觉自己非常富足,我就非常想去帮助他们。”
“我就是普普通通的人,看到有人挨冻,上不起学,急需要血液,心里就不好受,吃不好,睡不好,一天到晚总想这个事。把事做了,心里石头就落地了,心里会很高兴。”
“其实,无论是每天提前两小时到岗,还是拿出300元钱资助一名特困儿童,还是一次献出400毫升的血,都不是什么难事,任何人只要努力就能做到。如果说难,就是难在不断地坚持,难在一辈子都这样做。”
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语言,一个个真情真意的文字,都饱含着一颗炙热心灵的的“当代雷锋”的心和他的热血。他就是郭明义,曾经仅仅是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却数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
微博是一种新鲜的交流工具,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也拉进了我与这位“当代雷锋”的距离。郭明义的在新浪微博的认证是http://weibo.com/guomingyi。他,一个用雷锋精神作为支柱的人。
他用每一条微博记录着雷锋精神,记录着奉献的足迹。现摘取他几日的部分微博。
“矿山的树 依然屹立在大山里 不论春夏秋冬 狂风暴雨 有了你 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 绿色 生机 才是你的本义 什么金钱美女 什么灯红酒绿 对你来说 竟然毫无意义 挺立在矿山的你 那是你唯一的选择 信念的坚守 走近你 融进你 看着你 也许 我就成了 默默坚守的你 我并不是一个孤独的人 矿山的树啊 同你在一起”—— 月6日06:45 “郭明义爱心团队辽宁省鞍山巿育才小学分队成立了!我给孩子们和老师带去了《解放军画报》、《大爱之歌》、还有鞍山巿新华小学捐赠的笔本书、还有爱心团队的徽章。孩子们可高兴了!同时,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给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的无私奉献的老师,致以节日的问候。道一声:"老师好!你们辛苦了!”——8月5日15:48 “郭明义爱心团队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公司大队的团员、青年看望了2年前他们捐款13万元,帮助的矿山职工子女得白血病小严涵、还有辽科大的得白病的大学生殷懿,他们俩恢复的非常好。小严涵已配型成功回到家里,殷懿已经回到学校了。他们又为2个孩子各捐了5000元。非常感谢他们的爱心!”——8月4日16:08 “最美乡村教师 我在寻找着你 你在哪里 啊 你在这里 在祖国新疆 塔什库尔干 在云贵高原 秦岭 淮河的崇山峻岭里 我在寻找着你 沿着你的足迹 听着你的歌声 看到你的笑容 来到你身旁 恰似孩子般的顽皮 向你敬礼 在我的心里 道一声 老师 你辛苦了 辛苦的你 常常忘了你自己 为了孩子 日夜坚守忙碌 在大山里”——8月3日13:04 “同刚刚从北京赶到我工作的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来看我的北京妇产医院的领导、医护人员一起,就学雷锋、走雷锋成长道路进行了探讨。”——7月31日17:22 “郭明义爱心团队学雷锋、献热血:辽宁鞍山千山分局队员。”——7月31日16:34 “郭明义爱心团队学雷锋、献热血:辽宁省鞍山巿邮政局千山分局爱心队员,来自于鞍山日报分队、鞍山劳动教养分队,还有我的工友,共有23参加,献血量7200毫升。”——7月31日16:30 “郭明义爱心团队鞍山公安分队警务指挥部小队指挥调度处小组来到了鞍山南地号,看望了被丈夫遗弃,妈妈带着2个孩子艰难生活,在农村租房、捡拾垃圾生活的母女、母子3人。巿警务指挥部指挥调度处副处长李皓帮助办理小儿子上户口,孩子可以上学了,可以享受低保了。他还为孩子购买了过冬衣服。幸福的一家人”——7月29日15:46 郭明义说过:“坐在车里,看到在弥漫着爱的气息的车厢里,年轻人给抱着孩子的妇女、给颤颤巍巍拄着拐杖的老年人让座的时候,我常常被感动。”这只是一个细节,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但是只要做了,就会感受到那种力量的强大。就想郭明义说过的,“人只要有了积极正确的态度,有了高尚的精神追求,就一定会迸发出无穷力量,执着地朝着远大的目标走下去。” 像郭明义这样学习实践雷锋精神,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倡导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雷锋精神和郭明义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几十年来,郭明义和雷锋一样总是告诫自己,为人民奉献一切,“这是天经地义的,不需要任何理由”,“是共产党员,就要想着人民群众”。他用雷锋精神标定自己的人生方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是最大的快乐”。这种高尚的价值取向给了郭明义忘我奋斗的动力和勇气,他始终把为人民服务视为自己的天职,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心系群众的高尚情怀。弘扬雷锋精神和郭明义精神,就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崇高的价值目标,并自觉内化为一种人生品格,在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奉献人民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
像郭明义同志那样学习实践雷锋精神,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恪尽职守、争创一流”的敬业精神,构筑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甘做党和人民放心满意的永不生锈、永不松劲的“螺丝钉”,恪尽职守、争创一流,这是雷锋精神和郭明义精神鲜明的实践指向,集中体现了新时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鞍钢工作的29年里,郭明义先后在6个岗位履行职务。有人说他“越干越基层、越干越辛苦”,但他无论做什么,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把工作当事业,把职责当生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累计为企业献工1500多天,为企业节约增效3600多万元,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弘扬雷锋精神和郭明义精神,就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远大理想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发扬主人翁精神和“螺丝钉”精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坚守责任、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学以致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职责的新业绩。
郭明义把道德实践与幸福指数紧密联系起来,深刻体会到:“每做一件好事,都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他先后为失学儿童、受灾群众捐款12万余元,救助困难学生近200名,3次把福利分房的机会让给困难职工,无偿献血累计达6万多毫升,挽救了数十人的生命。他发起成立的郭明义爱心团队发展到4.6万多人,参与奉献活动的超过10万人次。郭明义精神是对雷锋精神的历史继承和发扬光大,是和谐社会道德高地的理念标识和行为标识。弘扬雷锋精神和郭明义精神,就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幸福观,倡导团结友善、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礼让宽容等道德品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人们道德观念的升华、文明习惯的养成;就要推出覆盖各领域各层次的道德模范群体,激励人们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培育知荣辱、献爱心、促和谐的社会风尚和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像郭明义同志那样学习实践雷锋精神,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打牢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雷锋精神和郭明义精神的灵魂所在。“从入党那天起,我就选择了跟党走、多为别人奉献的人生道路”,“只要是有益于党和人民的事,我就要天天做”。郭明义坚信,“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奋斗,人的生命就有价值”。郭明义和雷锋一样始终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年复一年默默践行自己的庄严承诺,时时处处作先锋、当模范,用实际行动展示党性,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自己身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连在矿山工作的外国专家都发自肺腑地赞叹郭明义,说“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共产党员”。弘扬雷锋精神和郭明义精神,就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自觉地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
“人人都管事,世上无难事。也许,以我个人的力量,难以从根本上改变那些贫困家庭的生活,但至少可以让他们感觉到有人在惦记着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他的话,是真实的,透露的是来自真实的,内心的真实,他用最真诚的心感动着我,也感动着他人。他,郭明义,无疑是“当代雷锋”。
他说,“对工作对社会有怎样的态度,就会有怎样的行动和付出”,这句话已经打动了我,它成为我的座右铭;而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第二篇:从《失恋33天》看微博营销
从《失恋33天》的成功看微博营销
摘要:一部成本仅900万的国产电影《失恋33天》最终竟然收获逾3亿的巨大票房,其票房成功的背后是过硬的内容和出奇制胜的营销,即本文所探讨的微博营销。本文通过对微博流行的原因以及其相关特点的分析,列举了微博营销的若干优势,同时也指出了它有一定的局限。结合《失恋33天》具体的营销措施,进一步探讨如何成功地运用微博营销,总结出我们应该一边学习微博营销的经验,一边打造更优良的网络环境,为文化产业的市场营销开辟一条新道路。关键词:微博 微博营销 社交网络 网络营销
2011年末,一部国产电影从众多好莱坞大片中杀出重围,无论是场次、票房还是口碑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引起人们关注的,除了电影本身,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没有大牌演员、没有主流媒体力捧的这样一部作品,是怎样一传十十传百引起滚雪球般的轰动的?毋庸置疑,营销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随着这部影片的成功,一个崭新的、正在崛起的营销模式浮出水面,引发了许多人的探讨和研究,那就是微博营销。
(一)微博(社交网络)时代的到来
当今社会,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中虚拟社区、社交网站迅速发展,几乎成为中国网民每天必须经历的虚拟社会空间。这些网站包括开心网、校内(现人人)网、豆瓣网、天涯社区等,注重网络空间的社交,使人们以共同的爱好为联系形成社团,获得归属感。2006年,微博的代表性网站“Twitter”建立,到2007年5月,国际间共有越100多个类似twitter的微博网站,一个新的社交网络形式——微博出现。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ging,Microlog)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它具有一定的私人性,因为最初的个人微博所发内容多为个人的心情感言等,可以说是浓缩化了的博客。比起传统博客,微博的发布方式更加便捷,只需三言两语,就可以随时随地记录生活,其代表着的“快文化”正符合现代社会紧张节奏下人们的心理状态,因此被广泛认可和接受。另一方面,微博又是公开性的,从微博诞生之初的隐私设定就可以看出微博是走公开社交的路线的:个人微博页面不可加密,被人关注也无需经过身份验证。(虽然可以事后取消或者加入黑名单)微博的公开性,是它后来演变为一个巨大的信息交流平台的基础。而它信息传递通畅与迅速的特点,使微博不仅是一个个人博客网站,更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
放眼中国的微博平台,新浪微博的影响举足轻重。微博作为社交网站的一种,依靠的是社交的滚动关系,而它拥有的用户覆盖面越大,连带产生的新用户也就越多。例如微博上有自己的亲朋好友、有自己想关注的名人明星——甚至只是小圈子里的突出人物,都会不断带来新的注册用户。新浪抢占了先机,同时不断邀请大量知名人士入驻微博,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微博这个新的网络社区中,不断熟悉,甚至产生依赖感。
据2011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4.85亿。中国微博用户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其中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从2010年末的15.5%上升至34%。通过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到,微博已经在中等及以上的社会阶层中相当普及,成为了大多数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已经步入了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的时代。
(二)微博营销的特点
微博究竟能够产生多大的影响力,是微博营销首先要分析的问题。以笔者的亲身体验来看,微博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但同时也是有一定范围的。这是微博营销的优势,同时也带有一定局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量大、传递快、覆盖范围广
对比QICQ、MSN的即时交流、人人网的完全实名、豆瓣网的定位单一,微博以其独特的大范围传递性为营销提供了可能。而实现这个功能的就是“转发”。
通过关注特定的对象,用户可以选择信息源的范围,也就实现了自动的RSS(简易信息聚合)①更新,而通过被关注对象的转发,用户可以看到比他关注的信息源更多的信息,当他对其中一部分产生兴趣时,就可以将其变为新的信息源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微博,获取信息几乎是没有阻碍的,信息与信息之间亦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连接(如微群、同时关注的人、可能感兴趣的人等等)、相互传递,最终呈现给用户的是在他们感兴趣范围内的海量信息。
省去组织文字、经过相关部门审批等程序,信息可以第一时间通过微博传递开来。任何主流媒体的速度都不能敌过微博用户对信息的实时发布。信息传递快,也是许多用户选择微博的重要原因之一。
微博的热闹非凡,是发布者和参与者共同缔造的。首先发布者发布信息,然后由关注者进行评论和转发。而当一个人转发时,他也作为一个新的信息发布者,将信息传递到他的“粉丝”中去。每一个用户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中心,通过“转发”,任何一条信息的传播到的终端都不可预测。根据六度空间理论,一个人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他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而微博是一个接收信息-发出信息的平台,当信息二次发出时,就能通过用户们层层相叠的社交网络无限扩散。微博的覆盖面、影响力可想而知。
(2)信任度高、交互性强
除了那些专门利用微博来进行营销、发布官方信息的公共微博,微博世界里更多的是普通的用户,微博把他们和种种社交关系联系在了一起,其中包括现实中的社交和网络中的社交,而只要一个人还处在社交关系中,就会有维护自己形象和信誉的自觉。因此,微博营销的最终目标就是众口相传,它比一般的营销具有更高的信任度。在微博中,用户首先是代表他们个人而存在,因此他们也更相信这种平台中所产生的评价。
而另一方面,“转发”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建立起自己的选择和判断,营造着各自的“微博生态”。这个生态环境中,有他们特别信任的对象、有他们崇拜追从的对象,这些各自打造的生态环境中的核心人物,①RSS:即网络摘要,能够使发行者自动地发布他们的数据,同时也使读者能更够定期更新他们喜欢的网站或是聚合不同网站的网摘。
会更多地左右他们的判断,产生更大的影响。其中有名人,也会有用户非常欣赏的朋友、尊敬的长辈等等,他们往往会不知不觉为营销提供更大的影响力,带给普通用户更大的信任度。
再者,微博的交互性会增加人们对微博的信任感。一些在微博营销上下功夫的企业,往往会非常热衷于在微博上与用户们互动,他们积极评论、转发,例如某些学习网站会鼓励他们的用户、为其答疑解惑,仿佛不是一个宣传者,而是用户们的朋友。在市场营销的理论中,“满意”是指顾客对一件产品的可感知效果与其期望值进行比较后的感受。其中如果可感知的效果超过期望值,顾客就会高度满意或欣喜,甚至产生忠诚。通过企业在微博上与用户的积极互动,久而久之,用户也会对其产生信赖乃至忠诚。
(3)成本少、容易实施、无次数限制
微博营销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广告。广告一般分为三种,告知性广告、劝说性广告和提示性广告。对于电影营销来说,告知性广告就是在影片上映前广泛地告知目标人群电影即将上映;上映之后则加入劝说性广告通过精彩片段、观后感言等方法吸引观众持续观看;电影下线后,依然适当地做一些提示性广告为续集或者其他相关合作、衍生产品的宣传奠定基础。种类如此繁多的广告,如果通过传统营销方式进行投放,将花费巨大的宣传成本,同时也将面临更高的风险,花重金宣传却惨败收场的电影不胜枚举。这时,微博营销成为了“广而告之”的最佳平台。
在微博上发布信息、进行宣传,几乎不用投入多少费用。所需的只是雇一个专业的微博维护者,就可以将广告逐渐地流传到网络人群中。微博营销容易实施,编辑好内容点击发布即可,并且无次数限制,在不让关注者产生反感的前提下,微博发布者可以无限次为一个产品进行宣传。如果把一个产品的官方微博单纯看成一个广告投放机,它所发布的每一条微博实际上都或多或少取得了宣传的效果因而将其比拟成广告,那么与产品相关的“广告”发布量就是巨大的、重复的、潜移默化的,通过小成本营销就可以取得相当可观的宣传效果。
(4)定位迅速、直指目标市场
由于微博本身体现着社交网络的特点,因此实际上微博的使用者还是以一定的共同点聚集在一起的。有些人的互动者是现实中的亲朋好友,有些人是公司同事、老师同学,有些人是有共同爱好的网友,前两者的互动性更强、信任度更高,而后者的话题更加集中,大多数人还是会就彼此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因此无论是哪一种“微博生态”,都体现了一定的市场细分。
因此,微博营销还有一项优势,就是定位迅速。当一个人转发了一条产品信息后,如果他有一定数量的粉丝,几乎可以肯定,会有相当数量的同样对这条信息感兴趣的人获得消息,继续转发,则又有更多的“同好”获得消息。而他们购买或体验产品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都大得多,因为他们就是产品的目标市场。因此,微博营销实际上可以直指目标市场。
由此可以看出,微博营销的优势是显著的,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微博的市场毕竟有限,微博的用户虽然数量庞大,但大多数的微博用户集中在10~30岁之间,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微博的忠实用户会将微博的年龄层不断延长,但就目前来说,微博依然是年轻人的舞台,例如医药、保健等领域就不是
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但是,大多数文化产业却相当适合在微博这片土壤上进行营销。电影、图书、展会、旅游等等都是现在年轻人非常热衷的业余活动,在这个特定的年龄层和特定的领域,微博营销仍然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微博的覆盖面也受硬件的限制。微博营销必须要依存于一定的硬件和网络条件才能开展,这使得它的覆盖面终究不敌在全国范围内已经相当成熟的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一些著名的电视节目或报纸刊物的评价,可能会比微博上的评价更有信誉度。总之,微博营销还需与时代一同发展。
(三)《失恋33天》的微博营销
《失恋33天》于11月8日在众多好莱坞大片的夹击中公映,然而其首周五天票房突破1.6亿,排片从6000场一路暴涨,至周末达到17000场,上映两周后,票房突破3亿,这样一部小卡司、小制作、低成本,投资仅890万的国产片竟然能和好莱坞大片一争票房高低,令人们跌破眼镜。长久以来,业界把国产电影的票房低靡归咎于没有好的剧本,但是《失恋33天》的成功却让我们反省,也许不是没有好的故事,而是没有好的营销。
《失恋33天》成功后,微博营销就像黄金法宝一样浮出水面,令众多企业对微博刮目相看。“如果说之前‘微博营销’还是一个‘走偏门’意味的尝试性行为,《失恋33天》的成功已经让‘微博营销’正式成为一种“靠谱”的传播媒介,俨然与电视、平面、广播等传统媒体平起平坐了。”①下面通过对《失恋33天》这一案例的具体分析来看微博营销是如何将一部小成本电影推向高票房舞台的。
(1)从传统媒介转向Solomo营销
负责此片宣传的负责人早期也曾希望利用传统媒介进行宣传,可惜这样一部毫无卖点,仅仅有着“世纪光棍节”的噱头的小成本电影,既没有大导演也没有大明星,主流媒体根本不买账。记者们甚至对当时宣传方精心制作的“失恋物语”也不感兴趣。在电影宣传推广激烈的渠道竞争中,宣传方选择了社交媒体平台。仅仅一个月,以情感为切入点的“失恋物语”的点击率就超过400万,这让宣传方大受鼓舞,并开始利用新浪微博、新浪视频等平台持续进行宣传,最后反而吸引了主流媒体的跟进。
电影上映后,毫无争议成为本最大的黑马。宣传负责人总结说,“这是
②一次自觉将Solomo营销模式运用到电影中的探索。”Solomo是今年年初由著名
风投公司合伙人约翰.杜尔首先提出的概念,即: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负责人认为,“所有的营销策划,宣传推广都应该具备社会化、本地化的特点,并且强烈应该保持对于移动领域的关注。”“国产小成本电影的宣传推广一定要走新媒体营销之路,因为这个平台是开放的,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不需要公关,只需要创意支持和执行到位。”③
solomo是现代社会互联网络的一种新模式,可以看出,将它运用到电影营销中也非常成功。社交所带来的连动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而在互联网已经突破时空局限的今天,贴近生活、关注小范围的本地化策略反而更让人感到真实可信,而移动网络正以迅雷之势逐渐成为信息的最新也是最快的发展平台。
solomo在《失恋33天》中的体现突出表现在其利用微博积累人气和口碑、通过不同城市的走访制作城市版“失恋物语”拉近和观众的距离,并通过快捷的移动网络持续不断地进行宣传等方面。
①罗颖,《失恋33天》创票房奇迹:微博营销是成功之道》,北京晚报,2011.11.21 ②③
(2)《失恋33天》的微博营销技巧
截止2011年12月9日,微博上关于“失恋33天”的搜索结果已经超过810万,同时“王小贱”的搜索结果也超过170万。是什么造就了这么热门的讨论?
首先,《失恋33天》的官方微博粉丝量近10 万,同时还打造了很多与“失恋33天”相关的微博账号,例如“失恋33天经典语录”、“失恋33 天心语”等,其微博粉丝数也都接近十万之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微博矩阵,由这个矩阵加上话题再加上各大排名靠前的草根微博转播和推荐,所形成的力量在微博上无疑是巨大的。”①
其次,《失恋33天》还借助新浪微博的后台进行宣传推广。笔者偶然在一条微博中提到了“失恋33天”之后,当天就收到了一条系统通知。通知显示“用户您好,我们发现您在微博中提到“失恋33天”,《失恋33天》 的相关演员文章**也开通了微博。你可以关注TA们获得更多《失恋33天》的最新动态。”可见失恋33天在微博营销上用心之深,不放走任何一个有可能感兴趣的用户。
另外,微博本身的一部分功能为营销提供了便利。根据笔者的亲身体验,中国的微博与微博始祖twitter的最大区别在于转发后字数重新计数,这就给评论留下了更多的空间,(而这些功能在twitter上恐怕要借助许多第三方软件或客户端才能实现)因此中国的微博更容易使用,其独特的转发框架使内容和评价都一目了然。这也就便利了评价的传播,直接影响到了电影的口碑和吸引力。此外,通过“这些人也关注他”的功能,一个用户可以在访问另一个用户的微博主页时看到自己的朋友中有哪些人已经关注了这个对象。例如,当笔者点击进入失恋33天某演员的主页时,发现自己的同学几乎都关注了这个对象,很多人在这种时候就会顺理成章地加入其中。电影的宣传力就又扩大了。
最后,维护微博的人气和影响力要靠好的微博内容支撑。据笔者观察,失恋33天官方微博除了转发观众对电影的感想之外,还策划了许多活动,大大吸引了粉丝的关注。例如在征集单身男女赠送某城市的首映场相邻电影票,边看电影边来一场“邂逅”;征集幸福情侣与演员一起走红地毯;在转发的用户中抽奖赠送相关商品等等,就连“失恋物语”的拍摄人物征集,也是通过微博做起来的。失恋33天的官方微博不只是在网上发布新闻讯息或聊天音乐,而是真正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合推广,尊重观众,与观众互动,将电影的营销炒得热火朝天。
(四)结语
微博是这个时代颇具特色的新兴SNS网站,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它在营销方面的作用也逐渐为人们所认可。微博能迅速地传播信息,能调动大范围人群的参与,甚至能进行一部分市场调研。(通过微博的投票功能进行市场调研的例子也不在少数)这一切都源于人们对微博的信任和参与,才使得微博的背后影隐藏着如此庞大的市场。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和爱护微博这个环境。近日,微博
②注册宣布将采取实名制,即身份验证,这样一来“僵尸粉”的数量将大大减少,微博的环境也将更加健康。微博还将在各个方面改变人们的生活,微博营销也将成为今后市场营销,尤其是以文化消费比重较大的年轻人为目标对象的文化产业市场营销不可或缺的一环。
参考文献:
黎开莉.徐大佑主编.《市场营销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2①盛清 ,②僵尸粉:指的是微博上的虚假粉丝,指花钱就可以买到“关注”,有名无实的微博粉丝。
第三篇:从雷锋到当代雷锋
从雷锋到当代雷锋
说到雷锋我想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因为从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向雷锋学习,要乐于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是直到上了大学我才深刻的了解到雷锋精神不仅仅是乐于助人,它还包括有爱国精神、热情似火、默默无闻、勤俭节约、无私奉献、同时还要具有敬业精神。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无时无刻都能践行雷锋精神。说道这里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人,他就是郭明义。
我不知道大家了解不了解他。我第一次认识他是在2010的感动中国上,到现在我都记得那时的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当时我听完这句话时,我第一闪念就是他是当代社会的雷锋。后来随着对他的了解,发现他真的和雷锋有太多的共同之处。
1.郭明义和雷锋一样都曾经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士。在郭明义做战士的时候,他就对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还抽出其余的时间帮助他人。2.他和雷锋一样同样具有爱心和奉献精神3.他也和雷锋一样严格要求自己,舍己为人.......据郭明义的战友回忆说:他们当时当兵的地方在黑龙江,到了冬天外边都特别冷,可是就算外边再冷郭明义也是每天第一个起床去很远的地方挑水,即使裤子溅上水他也没有抱怨一句。挑满整个水缸后,他又忙着砍柴、生炉子、烧水,他每天起这样早,做这些事就是为了能让战友们起床后用上热水。自己班里的事情忙完了,他又到别的班接着干,常常是全排的活儿让他一个人包了。就是这样的事情还有许多许多,多的到现在大家多记不清楚了,只知道郭明义是个勤劳、肯干、经常为他人服务的好兵。有人或许会说那时候的郭明义是一名军人,他那样要求自己是应该的,每一个士兵多应该这样做。但是我想说你们错了。这是一个人的信仰,一个人的内在品德,他能做的或许是许多其他士兵所不及的,或许看到下面的一串数字你们就明白了。
在郭明义退伍后,他回到鞍钢。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量的10倍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看到这一来连串我们不时为之震惊。现在你不能说他是一名士兵应该这样做了吧。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他用他自己微薄的力量书写了辉煌的历史。为我们这个社会做了很大的贡献。我想我们需要好好审视一下我们当今的社会了。同样是中国人为什么就有人昧着良心生产有毒的馒头,为什么就有人每天多上2个小时的班一上就上了15年,为国家带来了更多的利润;为什么就有人黑心的生产黑胶囊、地沟油,有的人就会无常的献血6万毫升;为什么会有郭美美这样的红十字会事件的发生,为什么就有人拿着自己省吃俭用的钱资助180多名的特困生......我不是全盘否定我们的社会,我知道我们的社会还是有好人的,但是为什么就不能稍微的用自己仅有的良知来好好为这个社会服务呢?就像2011年10月13日的小悦悦事件,为什么十余人从旁经过都没有人施救,如果当时他们有一点点的爱心,一点点的同情心,一点点的良知,或许小悦悦就不会被两次让车碾压,或许她可以快乐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肇事司机能在事发后第一时间送小悦悦去医院,或许一切都会不
同。我相信如果郭明义当时在的话一定会救他,和郭明义一样有爱心的人也会救她。
在我们这个高度快速发展的社会,我们能说现代人的素质不高吗?不能。我们现代人只要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每个人手里都有各式各样的证书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是我觉得缺了一样证书,那就是爱心和奉献的证书,道德高尚的证书。雷锋,郭明义等等这些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的人他们虽然不一定有向大学生那样的文凭但是他们都有这样一本证书,就是救小悦悦的那个以捡拾破烂为生的老奶奶都有这样一本证书。这个证书才是人生第一堂课的结课,连人生第一堂课都没上好,又怎样去干好其他的事情呢?到最后必然会出现郭美美和地沟油、毒胶囊等一系列人和事。
社会学家艾君曾经说过这样一短话:如果说郭明义是“英雄”,但他平凡的人生经历中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如果说郭明义是“小人物”,但他却像一支蜡烛,永远在照耀着别人,燃烧着自己。从他的身上,从他的行为中,让我们无处不感悟到“爱心”和“奉献精神”的存在,让我们无处不感受到一种无私奉献的文明力量的存在,也让我们能够更加懂得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内涵。郭明义心中有颗“爱心”,他要在平凡的生活中、工作中、家庭中,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对社会的爱、对人民的爱,在人生的历程中尽情地表达出来;那就是郭明义的言行中有种“奉献精神”,他要在道德与正义、公德与私欲、社会与文明中找到支点,以自己炽热的爱心、在平凡的工作里、在时代的发展中,奉献出自己能够想到以及能够做到的爱心,为社会做点事情,为这个社会的文明与发展留下一条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轨迹。
这是艾君对郭明义高度的评价。我认为这是中肯的。在这个繁杂扰乱的社会中我们需要一丝的宁静,也需要人们内心中的一丝沃土。不能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盲目的去生活,到最后连我们做人的本性都忘了,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在这个社会中我们需要郭明义这样的人来时刻提醒一下自己,我们还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我们还有爱。我们还要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社会做些什么,来实现我们的价值。这样即使有一天我们不在了,我们死的也会重于泰山,某一些我们帮助过的人还会记得我们。
都说好人会有好报。我也相信这句话。郭明义就得到了自己值得拥有的好报:郭明义曾先后获部队学雷锋标兵、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是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
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被评为雷锋传人。
2012年3月2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郭明义同志“当代雷锋”荣誉称号。
我认为在这个大家都追逐利益的时代,郭明义做的这些事是极为珍贵的,这些奖励是对他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他的一种激励,同时也是对世人的一种提醒和激励。告诉人们雷锋还是存在的。雷锋和雷锋精神也永不会淡出历史的舞台。
郭明义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30年来,我经历了很多,但我的信念一直很明确:一个共产党员,要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是天经地义的,不需要任何理由!”读到这句话,我想到了同样身为党员的郝鹏俊等人,他们一方面身为党员,一方面身为地方重要官员,他们从不考虑百姓的生活疾苦,只想的是自己的荣华富贵,虽然他们到最后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我还是想说同样身为党员,为什么郭明义就能在这个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全心全意的帮助
别人,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践和谐社会,而那些贪官污吏却铤而走险贪赃枉法完全不顾人民大众的利益。这就是他们缺少那份“证书”——那份有着爱和奉献的证书,即使他们学历再高、文化水平在高,可是他们连一个基本的做人的道理都做不到,那他们还有什么用武之地吗?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认为我们应当更好的向雷锋学习,向郭明义学习,向那些和郭明义一样有爱心的人学习,我们也应当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做个有责任心的公民,自觉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时时刻刻把个人的成长与祖国的命运,社会的良好发展联系在一起。
曾经有人问我:你是搞艺术的,你认为什么能成为时尚?我回答说:为大众所认同的一切都能成为时尚。现在我要说雷锋精神就是时尚,而且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时尚。无论从雷锋身上还是从当代雷锋郭明义身上我们都能看出,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无论外界的诱惑再多变数再多,雷锋精神是永不会变得,学习雷锋精神也是我们一直要做的。无论在什么岗位,也无论我们都在扮演什么角色,我们都应当时刻不忘雷锋精神,为了我们社会更加和谐而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从马航事件看微信和微博
从马航事件看微信和微博
3月8号,马来西亚航空公司飞往北京的MH370航班,于凌晨2:40失去联系,原本北京时间6:30分抵达北京,机场里接机人苦苦期盼,等来却是网络上航班失去联系的消息。
从马航失联事件中,相信大家不难看出,微博和微信作为目前国内最热门的两大移动互联网平台在传播、产品等方面体现巨大的差异性:
1、微博的公开性与微信的封闭性
微博天生就是一个传播和媒体的工具,而微信最早的出发点和核心就是社交工具,举个例子,微博就像是在广场上的演讲,可以迅速广而告之,人与人之间不需要特定的关系维系,任何人都可以发表消息,任何人都可以旁听,你可以把消息传出去,也可以发表你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而微信就像我们朋友圈子在自家举行的沙龙聚会,这是一个封闭的社交圈,不是你想来就来,另外,受限于我们的朋友和微信的圈子限制,就是通常说的“人以群分”,一个圈子交往的大多数人的见识、视野等大致是一致的,这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消息的判断,会出现趋同化的倾向;另外,微信里大家都是熟人、朋友、生意伙伴,即使你说的观点我不同意,我也不好意思反驳啊,在微博里,即使是批评性的评论也是在帮助信息进一步传播,甚至帮助传播得更广;所以,微博的开放性让信息能得到快速更新,去伪存真,及时纠错,而微信的封闭性在信息迭代上容易滞后,我们获取的信息容易受圈子的限制(包括个人和关注的公众账号),纠错能力会相对较低;
2、信息发散性流动与点对点流动
微博与微信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差别:微博重信息发散状流动,微信重信息点对点流动。微博消息发布后,可以形成迅速传播,杜子建在《微力无边》里提到“传播,就是人的接力”,微博的信息发布后,会经历一个相对较慢的传播过程,而当用户转发积累到某个点的时候(这个点和围观者的数量、质量有很大关系),会出现一个非常快速的增长的过程。这是典型的“蒲公英式”传播,尤其是凭借大V的号召力(杜子建提到的“点客”),可以完成非常广泛的传播,但它又影响到同时其他微博帮助传播,而这些微博都拥有一定数量的粉丝量,其本身就有很大的传播率,迅速形成信息洪流,遍地开花,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反观微信,它更具有朋友圈子的特性,是个深社交的平台,用户发布的内容虽然没有限制,但是你影响到的只是你的朋友圈,你的熟人圈子,一个即使特别好的观点或者信息,非通讯录里的其他人是看不到的,同时由于用户原创的内容不能转发,这不能行成有效果二次传播、造成了信息传播的中止,在这点上,微信不能形成某条信息的信息洪流,无法引爆,微博相比微信的优势就体现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上;,但由于微信是好友间的传播,这种信息的真实性更容易被人接受;
3、微博微信产品的设计与限制
微博由于媒体性的特性,在产品设计上是极力鼓励用户去转发和传播信息的。
在微博里,你看到感兴趣的信息,只需要点击“转发、确定”,瞬间将信息转发到微博里,它的快速转发使用户在信息对自己造成的影响的同时马上参与该信息的转发传播,既是围观者也是参与者,形成病毒式的链式传播。微博在信息发布上是没有任何限制的,这适合于系列事件和重大事件的状态的及时跟进和传播,比如马航失联事件;但是频繁的信息骚扰会极大的影响到用户的体验和感受,信息过于频繁会给用户造成困扰,最终造成用户流失甚至品牌的负面影响;
而在微信中,由于张小龙极端的注意用户体验,避免信息骚扰,基于社交内核的基础上,在信息传播速度以及便捷性都做了大量限制。比如我们在在“朋友圈”中原创发布的普通内容并不能被直接转发,用户看到感兴趣的内容必须先复或截屏,这大大的增加了用户的操作成本,极大的限制了内容的快速传播,不能行成有效的二次传播、造成了信息传播的中止;比如目前微信公众平台每天只能群发一条信息,信息折叠,像马航这种系统性的大事件不能及时跟进更新信息,单一信息的冲击力和传播力有限,无法形成一套组合拳;另外,一条帖子的转发和传播是有数量限制的,当分享到一定数量时,后面转发者只有自己可以看到,但是你的朋友们却看不到,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信息搁浅,信息不会形成病毒式传播;但是,由于极大的照顾到了用户的体验,用户的忠诚度和使用频率会大大增加,高质量的用户很容易在微信平台沉淀和积累下来;
4、微博微信的特性差异和企业定位
微博是广传播、浅社交、松关系;
微博信息传播很广,但是用户之间的关系是很浅的,彼此之间即使没有关注也可以互动,查看,这就造成了用户之间的关系纽带很松散,可以随时流失或者中止。同时信息传播的高频率的更新会造成用户的信息遗漏,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如果企业需要进行品牌曝光以及营销活动的推广,微博的传播是病毒式几何级传播,速度极快,从这个角度上说,微博非常适合打造企业品牌和推广
微信是窄传播、深社交、紧关系;
微信传播信息范围相对有限,但是用户之间必须是好友关系,熟人关系,这种关系的维护和纽带在线上和线下都是相当紧密的,彼此之间是有现实情感维系的;同时微信的信息是主动关注,主动获取,用户关心的都是自己想要的信息,从而使信息的传播更加精准化;现在是大数据分析、精准营销、效果营销、许可营销的时代,微博过多信息很难精准定位客户,微信可以让企业与客户进行高效沟通,加深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继而为企业带来再次消费与口碑效应,这种传播速度虽然慢但影响却极深,信任度很高。因此相比而言,微信更适合做销售转化以及客户关系管理,包括客服、交易、重复消费、售后维护等。
所以,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它们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用处,我们不必急于做出非黑即白的二选一的决定,充分利用平台的差异性和特点为自己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从金庸被去世看微博监管
“金庸被去世”与微博监管
内容摘要:2010年12月6日,一条写着金庸去世的微博在网上首发,随后在微博争相转载,其中包括《中国新闻周刊》的官方微博。后经证实此乃一条假消息,由此引发了对微博监管制度的思考。微博是新生事物,还不完善,急需政府给予正确的引导。
事件回放:
2010年12月6日19点07分一条微博在网上疯传。微博原文为:“金庸,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2010年12月6日19点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很多网友在看到这条微博后,表达了对金庸先生去世的惋惜之情,并对这条微博进行了转发。至6日晚8点30分左右,金庸“被去世”的博文被转发、评论了数万次。闾丘露薇第一个站出来辟谣,称金庸日前刚出席树仁大学荣誉博士颁授仪式,并且香港也没有谣言中的那家医院。至此,金庸“被去世”的谣言才得以遏制。
中新社属下《中国新闻周刊》新媒体的编辑邓丽虹下班后看到这条微博,于是在家登录《中国新闻周刊》的新浪微博官方账号,并以周刊的名义发了类似内容的微博。因为没有注明转发,很多网友误以为是该周刊核实并且首发的消息,于是大量转发。不久该消息即被证实是假,但为时已晚。
当天深夜,刘新宇在新浪微博上承认“编辑未作任何核实草率转发。这暴露了该编辑缺乏应有的新闻素养,也暴露了我们管理上的漏洞”,并“代表周刊新媒体真诚接受大家批评,并力求以此为戒”。7日,刘新宇提出辞去《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职务,当天下午获批准。同时,负有责任的编辑邓丽虹被解聘,新媒体内容总监汤涌则被罚款、降职。
微博问题的思考:
这件事情闹得如此之大,甚至连累了《中国新闻周刊》的副总编辑,是因为金庸先生是大家所喜爱的武侠界的泰山北斗。但在我们谴责发布谣言者和不负责任的《中国新闻周刊》编辑之时,是否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微博的监管。微博让我们看到了谣言的可怕。不得不考虑:微博的道德和事实审核机制究竟在哪里?
早在2010年6月10日,《中国青年报》就刊登了一篇文章,名叫《微博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滋生谣言的温床?》,事件源于国内一门户网站高管于8日中午在微博发出”广州白云机场,金鹿航空737,起落架放不下来,现在要迫降了”的微博,但后经核实,此事为子虚乌有。文章指出“由于微博比病毒传播还要厉害的特殊传播方式,假如有人谩骂、造谣甚至居心不良的煽动的话,那没有任何监管、盲从性更强的微博所造成的危害会远远大于传统的论坛和百度贴吧。如果好好的利用,微博是一个好产品,如果不加约束,微博会很可怕。我对微博最大的担心就是:火爆的微博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滋生谣言的温床?”
但也有人并不认同《中国青年报》的观点。江苏卫视著名主持人孟非在评论这篇文章是说《中国青年报》的这篇文章在危言耸听。孟非表示早在微博出现之前谣言就已经存在,也没能证明有了微博之后谣言更多了,只不过谣言的传播速度更快了,但同时辟谣的速度也更快了,这是两面的。微博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好处在于给普通人一个传达自己意见的平台。他相信会有一个有效地机制来监管和控制微博。
在半年后《中国青年报》又针对“金庸被去世”对中国微博的监管制度进行了拷问。在《金庸“被去世” 微博的道德和事实审核机制在哪》一文中指出“微博不但走进了当下众多网民的生活,也走上了很多传统纸质媒体。微博带给了我们很多方便,让我们迅速地知晓一些
通过传统途径很难知晓的信息,也能很快地 把自己的想法用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别人,微博直播甚至开启了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但我们也不得不正视微博的双刃剑特性:当微博出现谣言、恶意攻击时,我们 该如何面对呢?微博的运营商又该如何应对呢?
在纸质媒体发布恶意或虚假消息是很困难的,因为纸质媒体会有很严格的事实和道德等方面的审核;在大街的墙上贴诽谤、辱骂谁的大字报,这更困难,因为法律不 允许。但在网上尤其是在微博里,发布这些却很方便,并且能在最短时间内影响最大的人群。病毒式传播、猎奇式炒作思维,让网络谣言在出现之后很难阻止。尽管 网民会识别一些如金庸之死这样的谣言,但更多谣言是很难及时澄清的。微博使用者的道德素养良莠不齐,运营者应该建立应有的道德和事实审核机制。”
微博的监管难度的确很大。微博的弊病至少有两方面:一是信口开河,二是信以为真。网友们不负责地信口开河,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发什么发什么,这是虚假消息的产生根源。而有关方面缺乏监管措施及力度,无疑使之恶化。同时,对于形形色色的“微博爆”,好多网友及媒体又总会信以为真,甚至跟风转载,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这样的弊病得不到根除或遏制,还会有多少虚假消息及无端纷争通过微博流传开来,实在难以想象。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讲师刘兴东说:““网络只是一个信息传播媒介,它本身并没有善恶或和平与暴力之分,但一些信息的疯传,会造成一部分人或组织的名誉伤害。在这样的过程中,信息传播者以及阅读者、跟帖者是一个怎样的心态,非常关键。”刘兴东说,网络信息传播迅速,有利于人们散发观点和情感,但对于这些信息却不像传统媒体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度”,只有“很黄很暴力”的信息才会被监管,而“被离婚”、“被暴力”甚至“被死亡”作为一个事件的陈述,有可能被无限制地传播和转载。”
其实现在微博已开始遭遇政府监管方面的压力。各大门户微博集体变脸,虽然相关网站负责人出来澄清均表示,网站正在系统维护当中,各项功能正在升级,但依然无法稀释用户心头疑云。由于各类名人炒作和幕后推手公司藉此平台不断策划出形式翻新的各类不当营销,致使负面效应持续升级,微博被政府纳入监管也是早晚之事。
近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政府对网络的监管逐渐加强。年初的工信部重拳出击各类淫秽网站,更是加强了网站备案的制度性规范,要求国内机房运行的网站一律要求备案,但目前工信部已经不再接收备案,备案则一律需要去具有备案资质的正规接入服务商。据悉,国内知名IDC服务商中国诺网日前已申请通过工信部授权的备案资质,可以帮助广大中小站长顺利备案。网站备案只是政府加强互联网监管的一个方面,但无疑释放了一个信号,各类不规范的营销和炒作极有可能遭遇相关政府部门的整顿,网络运营商也开始对微博服务的内容、信息进行过滤,以免遭受相关的审查。
我们应该知道,新事物刚产生时总是不完善的,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微博亦是如此。经过政府和各方的努力,微博最终将会成为一个完善的,有利于百姓的工具。
参考文献:《中国青年报》2010年6月10日
《中国青年报》2010年12月8日
《广州日报》2010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