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省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下)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3 02:3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年福建省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年福建省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下)》。

第一篇:2017年福建省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下)

2017年福建省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下)

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考查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筛选信息、形成解释、反思评价、迁移运用的能力。【例题】编辑:Lily

制图: Clyde嘿,邻居!中国邻里关系调查从解放初期的平房街道,到1958年前后的单位社区,再到上世纪90年代后的商品房,随着居住条件的三次大改变,我国社会的邻里关系也在随之变化。

1.下列表述与调查结果不相符的一项是

【难度:易】A.受调查者中根本不认识自己邻居的人的比例并不大。B.生活在城市的人群不熟悉邻居的比例超过生活在农村的人群。C.居住环境改变是邻里关系变冷漠的最重要原因。D.超过半数受调查者认为社区多举办活动能增进邻里关系。2.“和邻居有哪些相处活动?”的统计数据反映出当下邻里相处存在什么问题?请简要说明。【难度:中】3.有专家认为,“互信互助不互扰”是很合适的邻里关系。请运用“中国邻里关系调查”相关信息论证这个观点。【难度:难】【参考答案】1.C2.邻里之间缺乏深入交流,甚至没有交流。从数据看,邻居之间相处的活动中比例最大的是“见面打招呼”,而“互相串门”“生活上互相照应”等深入相处的活动比例却很小,没有相处活动的比例也高达34.8%。3.“中国邻里关系调查”结果显示,对陌生人缺乏信任、邻里互助的需要减弱等原因,让邻里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而社区多组织活动能让邻里之间交流更加深入,尊重邻居、不影响邻居生活则能增进邻里关系。所以“互信互助不互扰”的确是很合适的邻里关系。4.写作写作的考查要求,重在考查学生规范、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作文命题应力求富有新意,努力设计符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作文命题还应注意减少学生套题的可能性。【例题1】【难度:易】题目:为

(爱、自己、生命……)点赞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扣题作文,不少于600字;②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③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例题2】【难度:易】题目:就在我身边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扣题作文,不少于600字;②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③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例题3】【难度:易】“品”,三个“口”。造字本义:一小口一小口地吃,慢慢地辨别滋味。品尝美食是一种享受,萦绕在每个人的舌尖;品味情感是一脉温柔,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田;品评世态是一种情怀,伴随我们成长前行……请以“品”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扣题作文,不少于600字;②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③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例题4】【难度:易】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扣题作文,不少于600字;②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③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附:

试卷题型参考(该试卷题型参考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的题序安排、考试内容等方面没有对应关系,仅供学校教学及复习参考)(本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古诗文默写(12分)

【难度:易】(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2)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怀旧空吟闻笛赋。(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策勋十二转。(《木兰诗》)(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6)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诸葛亮《出师表》)(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发出了“

,”的感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8分)

【难度:易】随着合福高铁的通车,武夷山市推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精品 ——“武夷水秀”。它以畅游武夷九曲溪奇幻之旅为主线,以新颖的水幕、动漫等声光科技为主角,演yì()武夷水文化。同时,剧中巧妙地融入了武夷山朱子儒家文化、彭祖养生文化、大红袍茶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甲】(活灵活现

跃然纸上)地展示了闽越王城、五夫龙鱼、武夷宫等本土元素。该剧还向世人【乙】(宣布

宣传)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以期达到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武夷水秀”这一梦幻而又美妙的多媒体视听盛宴令观众叹为观止。(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选择题只填序号)(4分)①演yì()

②新yǐnɡ()

③主角

(A.jué

B.jiáo)

④九曲溪

(A.qī

B.xī)(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2分)【甲】

【乙】

.(3)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 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这是一首抒写的五言律诗。(2分)【难度:易】4.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难度:易】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舟顺风而行之态。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D.全诗写景逼真,虚实结合,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6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乙)李光地字晋卿。年四岁,能以炭摹地上灯字影。稍长,力学,有通才。尝举家陷贼,挟以邀金,欲杀者屡,终不惧。间即取书读,贼大奇之。其伯父日燝①,募死士,袭破贼寨,拔以归。光地少无声色之好,衣食裁取粗给,经年不奏丝竹,门馆寂寥,无有私谒。

(《安溪县志》)注:①日燝,李光地伯父的名字,燝,音同“景”。5.解释加点词。(4分)【难度:易】(1)走送之

(2)援疑质理(3)或遇其叱咄

(4)贼大奇之6.与乙文“其伯父日燝”中的“其”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难度:中】A.其真不知马也

B.以其境过清C.告之于帝,帝感其诚

D.不能指其一端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难度:中】(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2分)(2)经年不奏丝竹,门馆寂寥,无有私谒。(3分)8.从“嗜学”的角度,简要分析宋濂与李光地各自不同的表现。(4分)【难度:中】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22分)英语发芽,汉字开花路也①行到美国,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成了一只盛满汉字的罐子,那些方块字由于忽然失去了使用场地,找不到及时的出口,只能在我这只高1.58米的罐子里面密封着、烦闷着、膨胀着、挤压着、惆怅着、等待着,仿佛里面关进了一群亮闪闪的蟋蟀,或者里面在日日夜夜地培育着催生着植物胚芽,跟生豆芽一般……我的天灵盖,也就是罐子上方那只圆圆的盖子,快要被压抑着的巨大的母语的力量掀开来了。②有时候我又感到自己的身体是一只地面上的雷达,里面的导航系统装置完好,却怎么也搜索不到要找寻的飞行目标了,灵感不再,甚至连表情看上去都有些发呆了,我想,那是由于汉语的领空换成了英语的领空,我这只中国制造的雷达失灵了。③被英语包围,可是这感觉又让我无比兴奋,其实从感官到心理,我对英语都很热爱,它能带给我城池沦陷般的快乐,它的干练准确和绅士风度让我着迷,以至倾倒。④我疑心自己英语的每一点进步似乎都在以汉语的退步为代价,身体里的英语也在发芽了,虽然是孱弱的,却正在一点一点地挤走汉语的地盘。于是我很快就开始想念汉语了,30多年来,第一次,我在一个没有它的地方想念它。A我想模仿都德《最后一课》里那个教师的口气武断地说,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这时我才强烈地感觉到我原来是离不开它的,我对它的爱是前世、今生和来世的,我与它生死相依。我常常一个人在路上旅行,随身的背包里总是塞着一本唐诗宋词元曲的选本。在英语那连绵不断蜿蜒起伏的大好河山里,想着古汉语的四合院和画栋飞檐,的确有着很奇特的感觉。在一面镶着字母似的卷涡纹边框的西式镜子里,在元音辅音映出的光泽里,照见的却总是方块字里的中国,繁体竖版的中国,声母和韵母拼出来的中国,用横竖撇点捺弯钩一笔一画写出来的中国,它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清晰。⑤去看海明威和惠特曼,没有朝拜的心情,倒是有走亲戚串门的感觉,从前看的是中文版的,这次我却想把象形文字的它们统统再翻译回去,看看拼音文字的它们,我想知道它们本来的模样。在路上我总是能想到“八里洼”这个地名,地球是圆的,我这样不停地走下去,途经海明威的家、惠特曼的家,途经梭罗的木屋,走过狄金森的窗下,最后一定还会走回到我的八里洼。⑥诗都是后来写的了。我遥遥地赶回地球另一边,走在蒙着烟尘的天空下,沿着永远飘散着白菜味的街道拐进小巷,走进光线昏暗斑驳的楼道,回到那个属于我的小小角落,重新坐在那扇有着白杨树的南窗下,那雷达在汉语的领空重新有了信号,找到了目标……我感到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⑦B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压抑不住的茁壮的胚芽,都舒展开了枝叶,抽出茎干,开出花来。那雷达在汉语的领空重新有了信号,找到了目标。诗后面标着日期,年和月,我没有像过去那样标上写作的日期,这次我标的是我最初想写这诗的时候的那个日期,我认为对于这些诗,产生想写它们的念头要比真正写出它们来更重要。⑧诗写的是美国,但更是中国。很多年以来,其实在我心里,常常莫名其妙地吟咏着一句诗:“我的心啊在高原,这里没有我的心。”我还会同样不知为什么,默默地哼起一句老歌,我只会哼那么一句:“美丽的哈瓦纳,那里有我的家。”而这里的“哈瓦纳”,并不在古巴。

(有删改)9.第②段中写到“我这部中国制造的雷达失灵了”,请简要概括其失灵的原因。(3分)【难度:易】10.文章第④段写到“我对它的爱是前世、今生和来世的”,作者对汉字的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难度:难】11.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6分)【难度:中】(1)有人认为第④段A句中的“武断”用得不好,你的看法如何?说说理由。(3分)(2)请从修辞角度品析第⑦段中的B句。(3分)12.第⑥段中“我”身处一个“小小角落”,却觉得“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4分)【难度:中】13.下面是关于本文的评价,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难度:易】A.幽默风趣,颇具新意。B.细腻温婉,有深刻的哲思。C.想象丰富,风格鲜明而活泼。D.抒情性强,心灵与文句都飞扬起来。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2分)2016年3月15日下午,李世石与人工智能计算机程序AlphaGo(阿尔法狗)对战第五局,最终李世石投子认输。这场举世瞩目的围棋对战以人工智能对人类4:1的结局落下帷幕。以往人们认为“机器只会计算不会学习”“计算机只能听从人类的指令而不会创造”,如今在AlphaGo的胜利面前,这些说法不攻自破。学习、思考、创造不再是人类的专利,计算机完全可以具备这些被视为人类专属特征的能力。在可预见的未来,只要是机器能完成的工作将全部由机器担任,哪怕是传统意义上被人类视为独占领域的创造性工作如音乐、小说、诗歌等也不可能幸免。这样说并非耸人听闻,实际上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已经使计算机学会了自主创作乐曲,模仿巴赫、莫扎特、肖邦风格的“古典音乐”,就连资深乐迷都难辨真伪。IBM的工程师教会了一台名为WATSON的电脑自创菜谱,其食材和组合方式、烹制方法均是人类从未想过的,据品尝过的人说“味道不错”。如果90%的工作都能由智能机器代替人做,那么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人究竟比机器强在哪儿呢?尽管人工智能未来会极其强大,但有一个环节取代不了,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互动。这个世界的所有问题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一类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工智能擅长解决前者,而后者只能靠人自己去解决。举个例子,在今年2月武汉的一场人才招聘会上,有位老父亲替大学生儿子去应聘。很显然,不管这个大学生如何优秀,用人单位都不太可能考虑聘用他。因为除了工作能力,用人单位还看中其他素质—理解力、沟通力,认真、坚韧、献身精神这些对团队成功至关重要的素质必须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才能感知与评价。计算机写出的乐曲再美妙、人工智能烹制出的美食再可口,也很难给人情感上的触动,因为其背后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人。能激发人的欲望、情感、想象和创造的最终是人而不是机器。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人工智能可以解决“从一到无穷”的问题,而人所要解决的是“从零到一”的问题。没有“从零到一”这个环节,就不会有“从一到无穷”的发展。人工智能能“解决问题”,但“提出问题”仍旧是人类的特权。人究竟比机器强在哪儿?答案也许就是:人有人性。人性是推动人类超越自己的内在动力。因此,未来最具创造力的人和民族一定是在人性的丰富与深刻程度上领先的人和民族。在李世石与AlphaGo的世纪对战中最让人感动的一个段子是,电脑:“你明知一定会输给我,为什么还不投降?”人类:“笨蛋,因为我是人啊。” 14.通读全文,概括出作者认为人比机器强的三点表现。(6分)【难度:易】 15.结合文章内容,写出用人单位不太可能考虑聘用大学生的主要原因。(3分)【难度:中】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难度:中】A.在可预见的未来,学习、思考、创造等人类专属特征等能力,机器也可以具备。B.人工智能不仅能提出“从零到一”的问题,也能解决“从一到无穷”的问题。C.在未来,越能推动超越自己内在动力的人和民族是更具创造力的。D.人类不服输的原因是,人类认为失败是暂时的,最终能战胜智能机器。

(五)名著阅读(5分)17.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难度:易】(1)鲁滨逊遇险后,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计算时间、记日记、阅读《圣经》成为他生活中最主要的部分。()(2)“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语段中,“我”是简·爱,“你”是桑菲尔德。()(3)“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这首小诗极富哲理,劝勉青年人勤奋努力地学习。()18.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2分)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却钻入那大虫洞内。李逵却便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文段出自《水浒》中沂岭杀四虎的精彩故事,这个故事的起因是:。

【难度:易】

(六)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10分)【材料一】2016年4月4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奖——“国际安徒生奖”,实现华人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曹文轩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草房子》、《青铜葵花》等。2016年4月29日,著名现实主义作家陈忠实因病辞世。陈忠实的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鹿原》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并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书目。【材料二】曹文轩、陈忠实肖像画

【材料三】曹文轩访谈(节录): 读书能帮助我们发现前方,并引领我们走向前方。读书其实培养的是一种眼力。不读书的人其实是没有前方的,也是没有未来的,也是没有过去的。读书人读着读着就有了过去、现在和前方——风景无边的前方。什么叫读书人?我这里简单下一个定义:拥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叫读书人。曹文轩接受记者团采访后,欣然为学校文学社题词:“幸福在远处”

【材料四】纪念陈忠实的挽联:

忠于人民,忠于生活,忠诚觅得原上鹿;实为楷模,实为经典,实绩赢得举世名。19.结合材料一,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难度:易】A.2016年4月,中国文坛“一悲一喜”,令人感慨。B.曹文轩和陈忠实都是著名作家,但他们面对的读者群是不相同的。C.曹文轩获得了诺贝尔儿童文学奖,实现了中国儿童文学史上零的突破。D.陈忠实的代表作获得教育部极大的肯定,入选大学生必读书目。20.结合材料二,请说说两图是怎样体现两位作家身份特征的。(2分)【难度:难】 21.结合材料三,谈谈“幸福在远处”的含义。(3分)【难度:易】 22.结合材料四,请指出这副挽联的特点。(2分)【难度:中】

三、作文(60分)23.写作(60分)生活中时常可见互让、礼让、谦让、忍让、避让、退让等情景。让,是待人接物的素养;让,是宽宏大量的胸襟;让,是聪明睿智的取舍。请以“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扣题作文,不少于600字;②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③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难度:易】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12分)(每空1分)(1)思而不学则殆

(2)谁家新燕啄春泥(3)到乡翻似烂柯人

(4)赏赐百千强(5)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6)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7)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8)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2.(1)(4分)

①绎②颖③ A④ B(2)(2分)活灵活现

宣传(3)(2分)以期达到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二、阅读3.(2分)思乡之情(乡愁、羁旅之思等)(意对即可)4(.3分)C5(.4分)跑

引,引述,提出

有时

对……感到奇怪,认为……奇怪

6.(3分)C

7.(5分)(1)(2分)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还是收获了很多东西。

(2)(3分)(李光地)一整年都不演奏音乐(没有娱乐),门馆寂静无人,平时也不接受他人私下拜访。

8.(4分)示例:宋濂借书、抄书、恭请老师,求学“勤且艰”,李光地被贼人围扰,即便生命受到威胁,仍不时地拿书读,可谓要书不要命。(意思对即可)9.(3分)示例1:汉语的领空换成了英语的领空,搜索不到汉语的信息示例2:因为行到国外,母语失去了用武之地。10.(6分)要点与评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①旅行时随身携带唐诗宋词元曲的选本

②在英语的世界里常常想念古汉语、方块字

③读海明威和惠特曼的作品时想到的是自己的故乡④回国用汉语创作诗歌。11.(6分)(1)(3分)示例1:我认为“武断”这个词用得好,在这里它有不容置疑、坚决果断之意,从中可以看出“我”对母语强烈的热爱之情,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示例2:我认为“武断”这个词用得不好。因为“武断”带有贬义的色彩,会让人觉得作者态度过于强硬,过于自以为是。换成“坚定”“坚决”“深情”等词更贴切。(2)(3分)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作者“心中的汉字”比喻成“压抑不住的胚芽”,写出了密封在作者心中的汉字被彻底释放出来的感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母语的热爱之情。12.(4分)示例:不矛盾。处在“小小角落”,是指“我”回到家,坐在属于自己的南窗下,而“拥有了整个世界”是指我重新回到自己的语言系统,可以自如地使用属于自己的语言,挥洒自己的情感,这就有了归属感。所以两者并不矛盾,反而更能表现出“我”对祖国、对母语浓浓的爱。13.(3分)B14.(6分)(1)人能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互动)。(2)人能激发人的欲望、情感、想象和创造(能给人情感上的触动)。(3)人能“提出问题”(能解决“从零到一”的问题)。15.(3分)因为用人单位无法感知与评价这个大学生人与人的沟通能力。(意对即可)16.(3分)B17.(3分)(1)×

(2)×

(3)√18.(2分)李逵接母亲上梁山,路经沂岭去打水给母亲喝,四只老虎吃了他的老母亲。19.(3分)C20.(2分)图一捕捉刻画典型细节“戴红领巾”;图二准确定格专注伏案写作场景。21.(3分)只有读书才能引领我们抵达远处,想要幸福,就做一个读书人。(意思对即可。)22.(2分)将人名与代表作巧妙地嵌在挽联中。(嵌名联的形式)(意思对即可。)

三、作文23.(60分)略

第二篇: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基本的学科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实现教学提升。

日常教学中,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遵循循序渐进和螺旋式提升的原则,教学目标体现层次性,问题的设计要体现阶梯性;教学方式力求多样化,不拘泥,不僵化;要突出核心知识,解决核心问题,不要贪多求深。

为提高全县初中语文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突破,现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建议如下:

一、阅读课抓住核心,提升能力

人们对文本的理解有三个基本层次:语言文字层、文学形象层、文学意蕴层。中学语文教学任务更多是在引导学生独立解决语言文字障碍基础上,理解文学形象,初步接触文学意蕴。它是连接小学和高中,形成学生初步语文能力的重要阶段,对学生审美方向的确定和审美能力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学中,老师们要做到心中有数,明晰文本理解的基本规律。

在阅读教学新授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把握课堂核心问题,每节课确定一到两个教学重点,不必求多。在多次的市教学工作会议上,市教育局王秋云局长提出“一课一得 一得足矣”的教学思想,就是要老师们要做到教学中突出中心和重点,不要“大水漫灌”式的教学。教师要学会做好教学规划,要有全局观,制定好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规划,学年教学规划,学期教学规划,单元教学规划和课时教学计划。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教学内容和能力训练有总体设计。规划一旦制定,我们就要依据教学规划来合理安排教学。教学中要重视课本在教学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文本传授阅读方法,理解文学形象,掌握文体知识,训练学生能力。阅读课还要同写作课配合,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

课堂教学中要做到:

1、重视基本字词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初中字词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对重点字词要做到能读、会写、明义、运用,这是语文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特别是针对我县学生的总体语文素养不高,基本能力仍需提高的现实,一定要夯实基础。对于常见的文学常识一定 1 要让学生牢记于心,做到准确、全面、系统。这些任务可以放到学生的预习中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学中,让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提高学生的总体识字水平和书写水平是最基本要求。

2、重视语言的品味。

语文课的最基本构成原素就是文字,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魅力和力量是语文课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最根本特征。体会文字之美最有效的方法是读,在发音准确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语言诵读技巧,做到抑扬顿挫,有张有弛,进而将感情融入其中。体会用字的准确,用词的精巧,句子的凝练,段落的层次安排。从而达到与作者思想的共鸣。这是最近几年语文教学如何体现语文味的研究方向之一,也是近几年中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和方向。能否带领学生欣赏好文学作品,也成为衡量教师优秀程度的标准之一。

3、正确把握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的教学方向主要有语言风格、记叙顺序、基本结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风格意境等。每节课,我们可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来进行重点的解析。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新、质朴、隽永、含蓄、繁富、华美等之分,语言运用上有平实、准确、凝练、生动、形象等特点,要根据所给文段,仔细斟酌,做出判断。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要注意搜寻文中表示时间的的词句,联系全文解析。文体知识方面可从把握文章详略主次、过渡、照应、情节,线索等入手。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要从文体特点出发,熟练判别,分析其在不同文体中的表达作用。文章的表现手法和风格意境更要求我们熟悉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对比、衬托、夸张讽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这些文体知识需要我们在教学之中逐步向学生传达,加强训练,准确把握,通过日积月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注重对学生的能力训练。

语文检测同其它科目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对知识点的考查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考查,这一点在中考和高考中都有突出体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如标志性语句的寻找训练信息检索能力,内容的复述训练概括能力,拓展性题目训练想像能力等。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的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紧紧依托教材,有步骤展开,逐步提升。

5、教师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

教师首先要确定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明确课堂围绕什么来展开,对于整节课的教学环节要了然于胸,每一个环节的重点是什么,如何提问,如何引导,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心中有数,这样才不会被课堂中容易出现的突发状况打乱教学部署。

6、要做好课堂教学检测与评价。

对学生的检测与评价可在课内进行,也可在课后进行。检测题目的设计要体现教学目标的再现和核心能力强化,知识性题目要以夯实基础为目地,拓展性题目要突出对多方面能力的考查。

二、写作课形成系统,杜绝随意

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是支撑语文教学的两大支柱,但现在许多地方的语文教学是阅读教学在独木支撑。为改变这一现象,我县初中教研室在05年组织优秀教师编写了《阳谷县初中作文系统化训练教材》一书,该书是在研究初中阶段的写作要求和初中阶段写作课基本规律的基础之上编写的。从试用情况来看,对规范初中作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下一步,我县初中作文教学还将以《作文教材》为依托,规范作文教学形式,创新写作课教学模式。

作文教学内容要体现系统性和渐近性。近年来,也有不少老师对写作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针对这一情况,在作文课教学内容上,我们并不要求老师们完全和《作文教材》同步,仍然可以坚持自己的教学思路。但在作文教学上没有深入研究,形成体系的教师一定要依据《作文教材》来展开教学,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作文课的教学质量,坚决杜绝教学内容无系统、随意性的情况出现。

作文教案的编写要有完整的教学过程,有教学目标,有重点,有教学过程的设计,有写作知识的解析。不准许以写作题目作为课题,以题目的解析来代替写作课教案的情况再次出现,否则视为教案不合格。教案没有作文和周记的区别,每周一课时的写作指导课和一课时的批改讲评。作文教学要改变以前的重批改反馈,轻教学过程的状况,重视教学过程,将作文教学的方向转到对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训练上来,让学生能讲清事,说清理,真正达到新课标关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

三、复习课重视基础 提高效率 复习课着重点的确定要依据考试说明来确定。如果说新课标是语文考试命题的依据,考试说明则是确定复习要点的依据。在复习前,应首先认真地分析新课标和考试纲要,选准复习侧重点,尤其注意中考试卷内容形式的新变化,避免一些无用的复习,这样才能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要求如下:

1、卷面整洁。

语文考试中,卷面的整洁是首要一环,也是学生有效得分,减少失分的最基本要求。要训练学生规范书写汉字,做到大小均匀,结构合理。

2、要注重基础。

初中常用生字词要集中识记,掌握它们的音、形、义;要学会积累和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了解文学常识,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主要的作家作品;要掌握语法修辞知识要点,掌握文体知识,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文体知识。

3、阅读复习重视能力培养。

文言文阅读的复习要坚持以本为基本,读准字音,学会断句,学会翻译,在读顺畅、读连贯上下工夫,对精美选段进行背诵,形成良好的语感。除了课文之外,也当有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材料,读课外文言材料,一方面是拓展,另一方面也是巩固课文学习所得。所选材料,以短小为宜,也应当读读背背,力求读通读顺。文言文阅读理解,不必求深,一般地说,文章(片断)读通了,内容也就基本理解了。

现代文阅读要以课本为范例,学习掌握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的训练要落实在文段上,精选各种不同的文体(段)进行训练。从最近几年的中考来看,说明文分别从整体感知、文本理解、逻辑思维、语言鉴赏、语言表达、文体知识运用、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来考查。小说(散文)阅读则分别从整体感知、信息概括、文本结构、细节理解、语言鉴赏、内容(主旨)把握、联想想像、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来考查。这些题目多是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综合考查。复习过程中要将这些方面的训练贯穿始终。

4、严格系统地进行作文训练。

老师要了解作文的评分标准。要求学生写作中内容上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感情真挚,内容具体。表达上叙述具体、描写议论得当,结构合理,语言顺畅。书写上要规范整洁。复习课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强化记忆,还要进行知识的深化和知识点的前后勾联,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这一过程要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

总之,不论何种课堂形式,我们都要以教学实效性作为第一要求,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宗旨,研究语文教学基本规律和新课标要求,研读考试说明,依据我县“八大常规”的要求,做好全县初中语文教学工作。

第三篇:【重磅】2017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九科)

【重磅】2017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九科)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初中语文等九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的通知闽教基〔2017〕1号各市、县(区)、平潭综合实验区教育局,福州一中: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我省初中学科教学工作,全面深化初中课程与教学改革,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和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部署,经广泛征求意见,我厅组织编写了《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九门),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是初中语文等九门学科教学与考试评价的指导性文件,是省级组织考试命题和学校组织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省级组织考试命题,要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适应毕业升学“两考合一”的考试功能需要,有利于引导各地学校有效实施教学和复习。

2.各地和学校要逐级组织开展分学科研修,促使教师学习理解学科教学和考试要求,准确把握学科教学重难点和知识的深广度,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创造性使用国家课程教材,优化教与学方式,强化“校本作业”研究实践,实施精准教学,整体提升初中教学质量。

3.《指导意见》随附的省级统考试卷题型参考,仅供学校教学及复习参考,与省级统考试卷的题序安排、考试内容等方面无对应关系。为确保考试科学公正,考生参加省级统一组织实施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时,均不得携带计算器。

4.《指导意见》文本容量较大,请各地即通知所辖初中校,及时从省教育厅门户网站“下载中心”栏目下载,结合实际认真执行。

各地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请及时反馈我厅基础教育处。福建省教育厅2017年1月10日跟着小编一起看看,今年中考都考啥:语

文命题依据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为指导,以本《指导意见》为依据,结合福建省初中语文教学实际进行命题。命题原则1.在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2.命题要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关注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3.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关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信息载体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特有的灵性和生气。4.试题选用相当比例的课外语言材料,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状况。选文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5.试题应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注意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考试范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考试形式、时间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笔试时间为120分钟。试题难度根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进行命题。试卷结构1.题型占分比例

选择题、填空、简答:约60%作文:约40%2.内容占分比例(1)积累与运用:约15%(2)阅读:约45%①古代诗文:约12%②现代文学作品:约15%③议论文、说明性文章、新闻:约10%④课外名著阅读:约3%⑤非连续性文本:约5%(3)写作:约40%数

命题依据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为指导,以本《指导意见》为依据,结合我省初中数学教学实际进行命题。命题原则1.导向性:命题应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关注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解释,关注数学规则的选择和运用,关注数学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促进师生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的转变,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2.公平性:试题素材、背景应符合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考虑城乡学生认知的差异性,避免出现偏题、怪题。3.科学性:试卷的命制应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有效发挥各种题型的功能,保持测量目标与行为目标一致,避免出现知识性、技术性、科学性错误。4.基本性:命题应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注重对数学问题解决的通性通法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本质的理解,关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与结果的考查。5.发展性:命题应突出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发展性评价,重视反映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探究活动的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提倡评价标准多样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考试范围《数学课程标准》(7~9年级)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的内容。凡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标有*的选学内容和借助计算器进行操作的内容,不作为考试要求。考试形式、时间初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题难度根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进行命题。试卷结构试卷包含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其中选择题约40分;填空题约24分;解答题约86分,题量约25题,具体试卷结构见参考试卷。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作图题、证明题、应用题等,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推证过程或按题目要求正确作图。英

语命题依据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为指导,以本《指导意见》为依据,结合我省初中英语教学实际进行命题。命题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基础,难易适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全面考查,做到思想性、科学性、技术性和规范性的统一。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做到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对初中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有利于普通高中招生改革和事业发展。考试范围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九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五级目标”基本要求作为考试范围。考试形式、时间考试形式包括听力测试和笔试。由于目前全省统一组织口试有较大难度,在笔试题中设置“情景交际”测试题型,目的是通过书面的形式,间接考查学生“说”的能力。听力测试和笔试同卷进行,采用书面作答,闭卷考试的形式。

听力测试和笔试时间总共120分钟,其中听力测试不超过30分钟。试题难度根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进行命题。试卷结构试卷包括听力测试和笔试两部分,总分150分。其中听力部分约占20%;笔试部分约占80%。选择题与非选择题比例约6:4。物

理命题依据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为指导,以本《指导意见》为依据,结合我省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进行命题。考试形式、时间1.笔试(闭卷,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实验操作考查试题难度根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进行命题。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题型,其中选择题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题型分值比例:选择题约占32%,非选择题约占68%。2.题量:30~35题。3.内容结构分值比例:力学约占38%,声学和光学约占12%,热学约占14%,电磁学约占36%。化

学命题依据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为指导,以本《指导意见》为依据,结合我省初中化学教学实际进行命题。考试形式、时间1.笔试(闭卷,卷面分值:75分,考试时间:45分钟)2.实验操作考试说明:(1)笔试由全省统一组织命题考试。(2)实验操作考试由各设区市自行组织命题考试,考查内容限于以下8个学生必做实验或其中的实验片段:①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③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⑤燃烧的条件;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⑦溶液酸碱性的检验;⑧酸、碱的化学性质。试题难度根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进行命题。试卷结构试题题型比例:选择题约40%,非选择题约60%。思

品命题依据2017年福建中考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结合我省教学实际和教材版本进行命制。注:将《课程标准》与2017年福建省考试内容范围分析对比后,整理出考试范围中未涉及的课标内容,具体如下:①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认识自我1.1)②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认识自我1.3)③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自尊自强2.1)④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尊自强2.4)⑤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交往与沟通1.1)⑥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交往与沟通1.2)⑦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正确认识好奇心理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1.1)⑧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认识国情,爱我中华2.8)⑨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认识国情,爱我中华2.9)时事政治的内容识记和理解重大时事,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认识和简要评析重大时事政策。纯时事考试内容包括当前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本学(上一年5月至下一年4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考试形式、时间1.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满分100分。2.2017年由各设区市在开卷笔试和闭卷笔试两种形式中选择一种进行考试。其中采用开卷笔试形式的学生参加考试可携带所用课本和有关时事杂志等材料进入考场,供作答时参考。2018年起全省统一采用闭卷笔试。试题难度根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进行命题。试卷结构1.内容结构:“成长中的我”约占15%;“我与他人和集体”约占30%;“我与国家和社会”约占35%;“时事”约占20%。2.题型结构:试卷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部分约占50%,非选择题部分约占50%。历

史命题依据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为指导,以本《指导意见》为依据,结合我省初中历史教学实际进行命题。考试形式、时间开卷考试和闭卷笔试设区市两者选一;使用开卷考试,考生答题可以参考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和出版社出版的其他书籍;考试时间两者均60分钟。试题难度根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进行命题。试卷结构1.知识内容比例

试卷满分100分,其中中国历史约占65%,世界历史约占35%。2.题型结构、比例①开卷考试:单项选择题约52分,主观题(含辨析题、材料解析题、综合题)共约48分。②闭卷考试:单项选择题约60分,主观题(含辨析题、材料解析题与论述题)共约40分。地

理命题依据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为指导,以本《指导意见》为依据,结合我省初中地理教学实际进行命题。考试范围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考试形式、时间闭卷、笔试;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试题难度根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进行命题。试卷结构①单项选择题50% ②非选择题50% 内容分值比例①地球地图约15%

②世界地理约30%

③中国地理约55%生

物命题依据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为指导,以本《指导意见》为依据,结合我省初中生物学教学实际进行命题。适用范围全日制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生物学学业考试。考试形式、时间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2.考试时间:60分钟。试题难度根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进行命题。试卷结构1.题量:选择题25题,非选择题10题左右。2.题型: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资料题。3.分值比例: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选择题、非选择题各占50%。

第四篇:初中物理: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word版

一、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原则

(一)落实“立德树人”。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 想,深刻领悟“立德树人”的思想精髓,充分挖掘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德育内涵,在 物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 心、自豪感,以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基础,联系 学生的学习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和谐、自然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个 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三)注重实验、探究。合理设计实验、探究活动,有效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理解概念、发现规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实验能 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四)发展科学思维。关注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和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引导学 生从中感悟科学方法的应用,逐步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等的联系,引导学生了解物理概念、规律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于 实践的意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课程实施

(一)课程开设

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的要求,按照规定的课时安排,开足开齐初中物理课程,尤其要加强实验教学。

(二)教学要求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为依据,针对我省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对《课 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提出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以及相应的教学建议。

科学内容 1机械运动

内容要求

学习要求

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及其换算。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 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 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 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知道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知道用测量工具测量物理量时误差的 不可避免。4.会估测长度和时间。

 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 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 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 行简单计算。

5.明确速度的物理意义。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匀速直 线运动。了解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明确v-t图像、s-t 图像的物理意义。6.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教学建议:

1.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归纳出机械运动的定义,知道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 种运动形式,是其他各种运动的基础。分析机械运动的实例,让学生体验,选择不同 的参照标准观察同一机械运动时结果可能不同,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让学生知道 参照物在描述机械运动中所起的“标准”的作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 给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或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所选择的参照物。培 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渗透辩 证思想。

2.介绍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让学生练习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练习使用科学记数法。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长度和时间的大小及单位,让 学生对长度和时间的大小及单位形成感性认识,明白孤立的、缺少单位的数值在物理 学中是没有意义的。

3.指导学生观察刻度尺的量程、零刻度线、分度值,示范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明确读数时应估读到分 度值的下一位。组织学生使用刻度尺测量具体的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具体的时间,学会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让学生意识到使用测量工具之前要了解它的量程和 分度值,测量时要遵循科学的测量方法,知道测量值是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的。介绍误

的,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引导 学生了解长度测量的多种方法。

4.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日常物品、自然现象,或自己身上的“尺”和“表”,估测长度和时间,感受身边的物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实践能力。

5.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例,让学生经历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体验用比 值定义物理量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导学生从速度公式中得出速度的单位,通过实例,让学生练习不同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通过实例,让学生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强调运用物理公式解题的规范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及规则。通过具体实例,逐步 引导学生建立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 速度的含义。展示v-t图像、s-t图像,引导学生从图像中进一步明确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体验运用数学图像描述物理过程的方法,感受数学工具在物理中的应用。

6.组织学生使用刻度尺和计时工具(如停表、手表等)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步骤。关注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的过程,训练学生规范 地进行实验操作,学会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学习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学习写简单的实验报告。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 方法,培养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交流合作的团队精神。

科学内容 2质量与密度

内容要求

学习要求

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1.知道质量。能根据生活经验估测物体的质量。体和液体的质量。

2.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会使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3.理解密度。记住常温常压下纯水的密度。4.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5.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 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 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 物理现象。

教学建议:

1.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物质和物体的不同,知道物体是 由物质组成的,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称为物体的质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质 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通过生活中

量。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引导学生观察天平和砝码,认识天平的构造、量程、分度值及各部件的作用。教师示范使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操作程序,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天平的使用规则和 注意事项中蕴含的道理。组织学生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让学生在操作体验的基 础上熟悉天平的操作程序和规则,进一步认识到,有的测量工具使用之前不仅要了解 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还要调零。介绍体积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让学生练习不同体 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引导学生观察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体验的 基础上,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进一步体验使用测量工具前要明确其量程和分度值的 规范。让学生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培养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养成规范操 作实验仪器的良好习惯,培养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指导学生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让学 生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体验利用比值来定义物理量的科学研究方法,学习从物 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引导学生通过密度概念得出密度的公式和单 位,练习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引导学生阅读密度表,让学生对不同物质的密度 有一个感性认识,要求学生记住常温常压下纯水的密度。

4.组织学生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训练学生规范地进行实验 操作。在测量液体密度实验中侧重评估和设计实验环节,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方 案的评估,设计出更优化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熟练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5.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鉴别物质、计算质量、计算体积等。强调运用物理公式解题的规范性,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重视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运动和力

内容要求

学习要求

1.明确力的物理意义。知道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

独存在。能识别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 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

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

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

3.了解弹力。了解弹簧测力计。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4.知道重力。知道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自身的质量成正比,运用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重力的方向及其应用。知道物体的重心。

5.知道滑动摩擦力。会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探

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 方法。运用摩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6.知道合力。会进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7.知道物体的平衡状态,知道平衡力。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运

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作用效果。

 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 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 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 活中的有关现象。

8.认识牛顿第一定律。9.运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感知力的存在,体会力是一个物体对 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归纳、概括出力的概念,了解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不能 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对力的单位的大小形成 感性认识。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体验力的作用效果,分析归纳出力的两种作用效 果。引导学生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解释有关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实例,了解力的 作用是相互的。

2.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从 而归纳出力的三要素。通过示范,指导学生根据力的三要素画力的示意图,培养规范 作图习惯,让学生体验用作图的方法表示力的简洁与直观,体会力的示意图是一种抽 象出力的本质要素的模型,感悟科学抽象的方法,感受图示法和模型法的美妙。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并了解弹力。指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 构造、刻度特点、量程及分度值,观察弹簧测力计的伸长随拉力的变化,了解在弹性

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组织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具体的力。

4.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知重力的存在,了解重力,要求学生记住重力的 符号。引导学生探究物体的重力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侧重收集数据和分析论证环节,尝试用图像法处理数据,体验图像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 概括能力。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用 G=mg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通过实验让 学生明确重力的方向,知道“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的不同。让学生列举重力方 向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介绍重心概念,让学生明 确重心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建立的等效替代的物理模型,感悟科学抽象的方法。要求学生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5.通过对常见事例或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存在,知道两个 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该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 擦力。组织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经历探究滑动 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的过程,侧重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环节,体验控制变量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分析增大和减 小摩擦的方法,运用摩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6.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合力概念,感受等效替代的科 学方法。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两种情况。通过实例,让学 生练习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7.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知道平衡状态与平衡力。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归纳二 力平衡的条件。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如判断物 体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8.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感受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 学推理的研究方法,体验科学实验与科学想象、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 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介绍相关物理学史,让学生了解人类认 识客观规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 态度和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表述中的关键词的含义加深认识,明确力 和运动的关系,体会物理学对客观规律表述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9.通过实验演示惯性现象或列举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的 基础上,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知道物体

“惯性”与“力”的区别。引导学生运用惯性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培养书面和口头上符合逻辑 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了解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可能带来的危害。

科学内容 4压强

内容要求

学习要求

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1.知道压力。知道压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压 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 小压强的方法。

强。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运用压强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运用压强 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 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 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流体 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 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液体压强。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有关现 象。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连通器原理的应用。3.知道大气压。知道测量大气压的方法。了解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了解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运用大气压知识解释有关现象。4.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压力,从产生原因、方向、作用点等方面区分压力和 重力。通过实验或实例,让学生感知压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作用效果。注意引导学生 进行合理猜想,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从而引出压强的概 念。根据压强的概念,引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利用压强公式进行定性分析,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解释有关现象,重视符合逻辑的思维和表达的训练。通 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用压强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判断 压力的受力面积。

2.通过实验或体验,让学生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明确 液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理论推导液体压强公式,让学生感受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体 验物理建模思想,培养抽象、理性思维。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 有关现象,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连通器,列举生 活中应用连通器原理的实例,运用连通器原理解释有关现象。

3.通过实验或介绍历史上有关大气压的经典实验,让学生感受大气压的存在,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发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介绍托里拆利测量大气压的实验,让 学生感受间接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体会实验的巧妙。通过实验或实例,让学生了

系。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运用大气压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与分析,总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 系,解释有关现象。通过实验与分析,引导学生了解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科学内容 5浮力

内容要求

学习要求

1.认识浮力。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2.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 能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解释有关现 象。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 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 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 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 些现象。

教学建议:

1.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和浮力的方向。引导学生用弹簧测 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通过受力分析明确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的。引导学生运用液体压强和压力知识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感受理论推导在科学研 究中的重要作用。

2.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侧重猜想与假设、设 计实验环节,体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引导学生根据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进行合理 地逻辑推理,得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突出逻辑推理过程。引导学生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计 算。

3.引导学生运用二力合成知识和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 沉(上浮、下沉、悬浮),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 沉状态,解释有关现象。通过受力分析,让学生知道漂浮状态下浮力与重力的关系。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6机械与机械能

内容要求

学习要求

1.了解杠杆,知道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  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 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了解机械 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会画力臂。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 算。知道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3.知道滑轮。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4.了解滑轮组的作用。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  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 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 途径和意义。

5.认识机械功,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运用机械功的 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6.知道功率。运用功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7.知道机械效率。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运用机械效 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8.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知道动能和势能。知道动能、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机械能。9.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了解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 的相互转化。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现象,解释 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现象。 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 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 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 化。

教学建议:

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和动手体验,让学生感知杠杆,引导学生在观察和讨论的 基础上归纳、概括出杠杆的共同特征,建立杠杆的概念,体会杠杆是一种抽象出其本 质要素的模型,感悟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抽象方法,感受“理想模型 法”的应用。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杠杆的构造,知道支点、动力、阻力、动力 臂和阻力臂。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及其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要求学生会画力臂。

2.组织学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侧重分析论证环节,让学生体验从物理事实 到物理规律的思维升华。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引 导学生分析典型杠杆实例,比较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大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其 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关系,从而明确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特点。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应用。

3.展示生活中多种滑轮的使用实例,让学生了解滑轮,知道滑轮根据使用情况

是否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是否省距离,归纳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通过理论分析,让学生了解滑轮是杠杆的变形。让学生讨论各种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 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培养学生将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和辩 证地认识事物的意识。

4.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作用。引导学生根据滑轮组的安装情况分析 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介绍滑轮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生产、生活中隐含的物理原理的意识。

5.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认识机械功。结合生产、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根据机械功的 概念,引出机械功的计算公式。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机械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 计算。

6.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做功的快慢问题,类比速度,得出功率概念和功率 的计算公式,体验类比法和比值定义法的应用。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进 行简单计算。

7.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从使用机械的目的出发,分析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引出机械效率的概念,明确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根据机械效率的概念,分析提高 机械效率的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机械效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8.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做功的过程就 是能量转化的过程。介绍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动能大小 的因素,体会控制变量和转换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影响势能 大小的因素。介绍机械能的概念。

9.通过实例或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分析动能和势 能间的相互转化,解释相关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 的相互转化,解释与能量转化有关的现象。

科学内容 1 声现象

内容要求

学习要求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1.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了解 件。

回声。

 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2.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

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3.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知道它们的应用与危害。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4.了解噪声的危害,知道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

教学建议:

1.通过实验活动和体验,引导学生总结发声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归纳声音产 生的条件。通过实验与分析推理,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传播条件。通过活动,培养学 生动手实践能力,渗透比较、转换、归纳、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等科学研究 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资料,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了解回声。

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了解声音的响度 与振幅、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知道发声材料、物体结构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

3.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和交流讨论,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了解超声波与次 声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危害。

4.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噪声与乐音的区别,了解噪声的来源。引导学生通过 阅读资料或观看视频,了解噪声的危害。结合实例,介绍生产、生活中控制噪声的措 施,让学生从中总结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科学内容2 内容要求

光现象

学习要求

1.了解光源、光线。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记住真空中

光的传播速度。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

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 2.知道光的反射现象。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会画反射光路图。能区分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

特点。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探究光的折射特点。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会画折射光路图。运用光的折射特点解释有关现象。

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

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实像和虚像。会根据平面镜成

像的特点作图。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及应用。

学习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

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 5.知道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的组成和光的三基色(光的三原色)。现象。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6.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解释有关现

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象。会画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入射光线的出射光线。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

7.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凸透镜的应用。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

8.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方法。

像规律的应用。

教学建议:

1.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光源。通过实验,分别探究光在同种均匀和不均匀介 质中的传播特点,让学生总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光的直 线传播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识别自然界和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要求 学生记住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介绍光线,让学生体会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 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引入的抽象模型,感受“模型法”的应用。

2.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界和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组织学生探究光发生 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以及反射现象中光路可 逆的结论。探究过程侧重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和分析论证环节,让学生经历光的反射 定律的形成过程。要求学生会画光的反射光路图。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镜面反射和 漫反射,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光的反 射定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光污染的危害,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通过实例、实验,让学生感受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光发生折射时折 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总结出光的折射特点以及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的结 论。探究过程关注让学生经历从证据到结论的分析论证过程。要求学生会画光折射时 光线的大概位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光的折射特点解释有关现象。

4.组织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位置、大小的关系,总结平面镜成像的 特点。探究过程侧重提出问题和设计实验环节,培养学生将宽泛的原始问题转化为明 确具体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替代法的应用,体会实验数据是 进行科学分析的根据,体会测量的重要性。通过演示实验及分析光路,介绍实像和虚 像。要求学生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平面镜成像特 点的应用,说明平面镜可以成像和改变光路。

5.通过媒体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光的色散现象,让学生感知光的色散现象。

6.通过观察实物和实验,引导学生从透镜的外形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它 们之间的区别。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 作用。介绍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解 释有关现象。要求学生会画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入射光线的出射光线。

7.组织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侧重进行实验和分析论证环节,让学生体 验科学的结论来自对证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实物体验、演示、多媒体课件或生活经 验,让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中的应用,体 会物理与技术、生活的密切联系。

8.介绍人眼的结构,引导学生将晶状体与凸透镜作类比、将视网膜与光屏作类 比,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和透镜对光的作用,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 及其矫正方法。强调爱护眼睛的重要性。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热学】

科学内容1 内容要求

物态变化

学习要求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 1.知道摄氏温度。记住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和沸

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 水的温度。了解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 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 测量温度。会使用体温计。了解人的正常体温。了解一些生 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环境中的温度值。

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

2.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物态。知道物态变化。能列举

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

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的物质及其应用。

3.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和条件。记住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的

熔点和水的凝固点。了解晶体和非晶体,了解它们的熔化和

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

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 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

凝固图像。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解释熔化 和凝固的有关现象。

4.知道汽化和液化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 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探究水沸腾的条件及温度变化的

特点。记住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了解沸点与气压的  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关系。了解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解释汽化和液 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

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 化的有关现象。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 5.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了解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的吸热和放

用水的意识。

热。解释升华和凝华的有关现象。

6.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有节水意识,树立 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1.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建立温度的概念,介绍摄氏温度的规定。要求学生记 住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和沸水的温度。介绍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工 作原理,指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介绍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组织学生使 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实践,了解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学习使 用体温计测量体温,了解人的正常体温。结合资料,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活环境中的温 度值,了解其他常见的温度计。

2.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不同状态,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是物质常见 的三种状态,了解这三种状态的基本特征,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会发生变化。引导学生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

3.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现象。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固体熔化 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了解熔化的条件,描绘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了解晶体和非 晶体的熔化特点。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图像的方法处理物理问题,体验运用数 学图像描述物理量变化的方法,感受数学工具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应用。介绍凝固的 条件及图像。让学生知道同一种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物质没有确定 的熔点和凝固点。要求学生记住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通过实例,让学生知道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引导学生运用熔化和凝固知识解释自 然界和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4.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现象,介绍汽化的两种方式及其区别。通 过实验或列举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组织学生探究水沸腾 的条件及温度变化的特点。要求学生记住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通过资料,让 学生了解一些物质的沸点。在学习大气压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了解沸点与气压的关 系。通过实例,让学生知道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引导学生运用汽化和 液化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5.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 放热,运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6.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了解水资源危机,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鼓 励学生参与到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活动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内容要求

 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学习要求

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 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关注 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

1.知道常见物质的组成。知道原子的构成。了 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了解物质世界从微 观到宏观的尺度。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 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 动。

  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 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 点。

2.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 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 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3.知道内能。知道内能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有 关。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 式。知道热量的含义。知道热传递是能量转 移的一种方式。

4.了解比热容。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根据比 热容的知识进行简单计算。运用比热容知识 解释有关现象。  了解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 热值。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 的自然现象。

 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5.了解热机,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原理,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及其能量转 化。

6.认识热值。根据热值的知识进行简单计算。认识热机的效率。能进行能量转移、转化效 率的简单计算。从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教学建议:

1.通过各种媒体资源和物理学史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 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 度,使学生对抽象的微观世界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 探索微观世界和宇宙的历程与新进展。

2.在学生了解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基础上,通过演示扩散

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物体的温度越高;通过演示分 子引力和斥力实验,让学生感知分子间存在作用力,了解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让学生经历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研究过程,体验从可以直接感知的宏观现象推理无法直接感知的微观机理的科学研究方法。

3.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内能的存在。通过类比机械能,介绍分子动能和分子 势能,结合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建立内能的概念,强调内能是自然界能量存在的 一种形式,它不同于宏观世界的动能、势能,它是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 的总和。引导学生根据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内能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演示,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知道温度差是发生 热传递的条件,知道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内能时转移的能量,是内能的变化量。

4.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质量、温度变化和物质种类的关系,发现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降低)相同的温度所吸收(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由此引出比热容的概念。探究过程侧重制订计划与进行实验环节,注意控制变量法的 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知道到水的比热容较大,引导学生运用Q=cmΔt进行简单计 算,运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5.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热机是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利用模型或多媒体等 分析四冲程汽油机的构造、四个冲程及其能量转化,让学生了解四冲程汽油机及其基 本工作原理。结合阅读资料,让学生了解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异同点。

6.从日常生活中燃料的使用出发,引导学生根据等量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释放 的热量一般不同,引出热值的概念。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Q=mq(Q=Vq)进行简单 计算。通过实例,分析热机燃料的能量走向,引出热机效率的概念,引导学生对热机 效率进行简单计算。渗透环保意识,感受热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科学内容 3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源

内容要求

 

学习要求

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描述各种 各样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2.认识能量的转移和转化。

3.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 守恒的实例。

4.了解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 产、生活的联系。

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 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 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   

学习要求

结合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知道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可持 续发展的意识。

5.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列举常见 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结合实例 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 问题。 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的范围 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作为。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观察生产、生活中有关能量利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能量及其存在 的不同形式,描述生产、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能量,体会能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 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3.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能量转化和转移现象之间的联系,思考现象背 后的规律,体会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知道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 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引导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4.结合具体实例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渗透节能教育。

5.引导学生阅读各种资料或调查活动,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了解常见 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了解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结合实 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渗透可持 续发展意识和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观念教育。

【电磁学】

科学内容1 内容要求

电路与欧姆定律

学习要求

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了解

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

正、负电荷的规定。知道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了 解摩擦起电、物体带电的实质。

用。了解新材料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2.解导体和绝缘体。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带来的影响。

了解新材料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

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响。

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 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

学习要求

科技进步的影响。

3.知道电路的组成及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知道通路、断路(开路)和短路。知道电源和用电器使用时的能 量转化。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4.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识别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联电路。会连接并设计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通过实验,探究电流5.认识电流。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

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电路和并联电路。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 流和电压的特点。

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6.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压。

9.认识电阻。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知道变阻器的 构造。了解变阻器的作用。会使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 箱。

10.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运 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11.会用“伏安法”测电阻。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7.认识电压。记住干电池的电压值。会使用电压表测电

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了解串、并联电路电8.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

教学建议:

1.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摩擦起电现象,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了解正、负电荷的规定,知道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通过演示和介绍,让学生知道验电器的 作用和工作原理。引导学生从原子结构层面,了解摩擦起电、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荷 发生了转移,而不是产生了电荷。

2.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导电性,知道导体和绝缘体。通过实例,让 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引导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性与应 用,了解新材料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3.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连接简单的电路,引导学生结合实验了解电路和电路 的组成。介绍常见的组成电路的各元件的作用及符号。引导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 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结合具体电路,介绍通路、断路(开路)和短路,强调电源 短路的危害。结合电路实物,介绍电路图,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通

4.通过展示具体电路和类比,引导学生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及其特点,知 道并联电路中的干路和支路。让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采用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的实 例。通过实例,指导学生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通过示范,指导学生学习画简单 的串联电路图和并联电路图,组织学生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实际电路,学习根据要求设计两个用电器的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5.引导学生通过电路连接的实际操作,感受电流的存在。根据生活经验或运用 “水流”等进行类比,引导学生认识电流,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介绍物理 学上将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电路中电流 的方向。指导学生阅读电流表使用说明书,教师在边演示边讲解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和 注意事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使用电流表测电流,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实验仪器的习惯。

6.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侧重猜想与假 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环节。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画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的过程,逐步掌握各项技能。

7.根据生活经验或运用“水压”进行类比,引导学生认识电压。介绍电压与电 源的关系。要求学生记住干电池的电压值。让学生通过阅读电压表使用说明,学会电 压表的使用方法。组织学生使用电压表测电压,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实验仪器的习惯。

8.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侧重猜想与假 设和进行实验环节。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画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使用电压表 测电压的过程,逐步掌握各项技能。

9.通过类比水流受到的阻力,引入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 因素,侧重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环节,体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通过模型,引导学 生了解变阻器的构造、作用和工作原理。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学习使用滑动变阻 器和电阻箱。

10.组织学生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全过程。探究 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通过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欧姆定律,理解多次测量的目的,经历从实验数据到归纳出物理规律的过程,体会用数学图像处 理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以及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 流、电压特点,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分析动态电路、解释现象、进 行计算等。

11.引导学生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选择器材,中,注意培养学生电学实验技能和规范操作实验仪器的习惯。

科学内容2 内容要求

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

电功、电功率与生活用电

学习要求

1.理解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理解电功。运用电功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会读家用电能表。

2.理解电功率。运用电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3.会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功率。知道用电器的额定 功率和实际功率。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

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说明 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 象。

4.知道电流的热效应。根据焦耳定律进行简单计算,并解释有关现象。

5.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根据家庭电路的组成连接相关元件。

了解家庭电路。有安全用

知道零线、火线和地线。知道试电笔(测电笔)的使用方法。6.记住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值。知道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和危害。知道家庭安全用电常识,有节约用电意识。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

教学建议:

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流做功,理解电流做功的过程 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理解电功,运用电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展示电能表实物,让学生学习看电能表的铭牌,了解电能表的一些重要参数如额 定电压、转速等,学习读电能表。

2.通过类比,让学生经历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电功率的过程。通过实例,引导学 生运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认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让学生学习看机器、用电器等的铭牌。

3.组织学生根据电功率公式,设计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进一步练习使用 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和对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认识。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电学实验技能和规范操作实验仪器的习惯。

4.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了解电流的热效应。引导学生探 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体验转换法和控制变量 法的应用。介绍焦耳定律,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根据电 流的热效应和焦耳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5.展示家庭电路图、实物照片或示教板,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及

空气开关的作用。让学生练习作图连接家庭电路相关元件。介绍试电笔(测电笔)的 构造和使用方法,让学生练习使用试电笔(测电笔)辨别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

6.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危害。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和发生短路是造成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要求学生记住我国 家庭电路的电压值,知道人体触电的危害,了解安全用电常识,知道安全用电原则,注意防雷。渗透安全教育和节能教育。

科学内容3 内容要求

电与磁

学习要求

1.知道磁体、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认识磁体周围

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

存在磁场和磁场的方向。了解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知道地磁场。

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

2.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方 向。会运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或磁场方 向。知道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3.知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力的作用,知道该力的方向与 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能量转 化。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

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

4.知道电磁感应现象。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感应 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能 量转化。

5.知道电磁波。记住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 磁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电磁波的波长、波速 和频率。了解现代信息记录及传播的多样性。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 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速度。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 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教学建议:

1.通过一些简单的磁现象,让学生了解磁体和磁极。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磁 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通过观察小磁针、铁屑在不同磁场中的排列分布,让学生认识 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有强弱和方向,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了解实物和场是物质存 在的两种方式,了解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通过“理想模型法”“转换法”引入 磁感线来描述磁场,体会运用磁感线的疏密描述磁场强弱的巧妙,鼓励学生在解决实

存在,引导学生了解地磁场。介绍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观察、研究和成就,渗透情感 教育。

2.通过奥斯特实验,让学生感受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了解电流的磁效应,初步 了解电和磁之间的联系。组织学生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知道通电螺线管 两端的磁极与电流方向有关。介绍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通过实例让学生练习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磁极或电流方向,感受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用简便的方 法将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同时表达出来的巧妙。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电磁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了解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 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了解电和磁之间的作用。通过电动机 实物模型实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能量转化,了解换向 器的作用,感受换向器设计的精巧。

4.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电磁感应现象。组织学生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体会逆向思维,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经历从物理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了 解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感受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 识的质的飞跃,体会科学探究对人类拓展认知、探索真理的极大推动作用。引导学生 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体会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通过发电机实物模 型实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能量转化。

5.引导学生列举生活实例说明电磁波的存在。介绍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要求学生记住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介绍物理学中用波长、波速和频率来描述 电磁波的特征。引导学生阅读资料,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 影响,了解现代信息记录及传播的多样性。

三、考试评价

(一)日常学习评价

日常学习评价是形成性评价,主要功能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改善教师的教 学。在日常学习评价中,要鼓励多元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注意根据学习要 求和学生学习水平选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要让学生获 得学习成就感,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日常学习评价的要求可 参照上述《教学要求》。

(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命题依据

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为指导,以本《指导意见》为依据,结 合我省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2.命题原则

(1)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能力立意,引导 学生学会学习和应用,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校加强教学管理。

(2)基础性: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 能掌握和应用程度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的渗透。

(3)应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试题素材应自然融洽地联系学生实际,反映物 理科技的发展及其应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之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掌握的方法、能 力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 社会”的课程理念。不出似是而非、脱离实际的试题和“机械性记忆”试题。

(4)探究性:加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应该从过程与 方法入手,立意于能力,侧重考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理解和内化,避免将科学探 究能力的考查知识化、程序化、形式化和标签化。

(5)创新性:关注创新能力的考查。应设计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试题情境,注 重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6)科学性:严格按照科学命题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发挥不同类型试题的功 能,确保学生发挥其真实水平;试题及评分标准要科学、严谨,杜绝出现知识性、技 术性的错误。

3.考试内容

(1)关于实验,应考查正确使用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测量物理量等实验能力。(2)关于科学探究,应考查《课程标准》中要求的科学探究能力,不宜孤立地考 查科学探究要素,而应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落实在科学内容的考查中。

(3)关于科学方法,不宜机械地考查科学方法的名称,而应在具体情境中考查理 解科学方法、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于科学内容中各部分知识的认知水平要求层次,在“表:考试内容及其认 知水平要求”中用字母 A、B、C标出,其含义如下:

A:知道知识的内容及含义,能在相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

B:领会知识的确切含义及内在逻辑关系,能简单运用知识,如:简单作图,进

C:能将知识应用于新情境中,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 理,解决实际问题。

表:考试内容及其认知水平要求

力学

科学内容

知识点

1.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机械运动 2.长度和时间

3.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4.质量

质量与密度

5.密度

6.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7.弹力 8.重力

运动和力

9.滑动摩擦力,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0.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11.合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条件 12.压强 13.液体的压强

压强

14.大气压

15.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浮力

16.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 17.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 18.滑轮,滑轮组

机械与机械

能 19.机械功,功率 20.机械效率

21.动能,势能,机械能,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2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要求 A A B B C B A B B B B C B A A B B A B B A A

科学内容

23.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声现象 24.声音的特性

25.噪声的危害与防治,超声与次声 26.光的直线传播,光速

27.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可逆 28.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光现象 29.光的折射现象,光折射的特点 30.光的色散,白光的组成

31.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 32.透镜的应用,眼睛和视力矫正

热学

科学内容

知识点

33.温度,液体温度计,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4.熔化和凝固,熔点和凝固点,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

物态变化 程中的吸热和放热

35.汽化和液化,物质汽化的两种方式,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的吸

热和放热

36.升华和凝华,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

37.常见物质的组成,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物质

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38.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分子动理论 与内能

40.热量,比热容 41.热机的工作原理 42.热值,热机效率

能量的转化与 43.能量存在的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 要求 A A A A B B B A B B

要求 A B

B A A

A A B A B A 39.内能,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44.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

电磁学

A

科学内容

知识点

45.摩擦起电,电荷的种类,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46.材料的导电性,新材料的特点 47.电路的组成

要求 A A B B B B B C C C B B A A A B A A 电路与欧姆 定律 48.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9.电流,电流表,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50.电压,电压表,串、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 51.电阻,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 52.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 53.电功,电能表

54.电功率,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电功、电功率 与生活用电 55.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 56.家庭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57.安全用电

58.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磁感线,地磁场 59.电流的磁场

60.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 61.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

电与磁 62.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影响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

因素

63.电磁感应,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影响

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64.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波长、波速和频率

A A

4.考试形式

(1)笔试(闭卷,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实验操作考查

(1)笔试由全省统一组织命题考试。

(2)实验操作考查由各设区市自行组织命题考查,应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验素养 以及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应认真组织实验考查,严格把握考查标准,避 免实验考查走过场。《课程标准》中列出的以下 20个学生必做实验为实验操作考查的 范围。

学生必做实验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基本操作类 实验 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7.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8.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9.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测量性实验

10.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1.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2.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4.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5.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探究性实验 16.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7.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8.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9.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20.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5.试题难度

根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进行命题。6.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题型,其中选择题是四选一的

值比例:选择题约占 32 %,非选择题约占 68 %。

(2)题量:30~35题。

(3)内容结构分值比例:力学约占 38 %,声学和光学约占 12 %,热学约占 14 %,电磁学约占 36 %。

7.试题示例

(一)选择题

【例 1】一曲“小苹果”风靡大江南北。人们能分辩出是筷子兄弟在演唱,依据 的是声音的

A.音调 [答案] C [说明]试题贴近学生生活,以风靡大江南北的“小苹果”曲子为素材,考查声 音特性的识别。要求学生知道,辨别演唱者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这个特性。属于容易 题。

【例 2】下列防治噪声的事例中,属于从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A.临街房子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城市高架桥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D.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有耳罩 [答案] B [说明]试题以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为素材,考查噪声防治途径的判断。要求学生 知道防治噪声的三种途径,即在产生环节、传播环节和接收环节防治,从实际事例中 辨别出从产生环节防治噪声的事例。属于容易题。

【例 3】图 1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B.响度

C.音色

D.音速

A.水中倒影

B.铅笔“折断”28

C.雨后绚丽的彩虹 图 1

D.日食的形成

答案] A [说明]试题以生活中的光学现象为情景,考查光的反射现象的识别。要求学生 根据光的反射现象的特点,从体现光的反射现象、折射现象、光的色散和光的直线传 播的四个情景中识别出光的反射现象。属于容易题。

【例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距离凸透镜 40 cm处时的成像 情况如图 2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 cm [答案] A [说明]试题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为背景,考查凸透镜 成像规律的理解。要求学生从图像中提取信息,依据当物距大于透镜

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特点,判断焦距的大致范围。属于中等题。【例 5】夏天,饮料罐在冰箱中被冷藏后,取出擦干,放置一会儿,其外表面仍会 变湿,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答案] C [说明]试题联系生活,以饮料罐从冰箱冷藏室取出后外表面变湿的情景为素材,考查液化现象的判断。要求学生了解液化的机理,根据具体现象判断物态变化。属于 容易题。

B.汽化

C.液化

D.凝华

图 2 B.20 cm C.30 cm D.40 cm 【例 6】甲、乙两物体质量相同,比热容之比为 2∶1,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1∶4,则甲乙两物体吸收的热量之比是

A.1∶2 [答案] A [说明]试题考查 Q=cmΔt的简单计算,要求学生运用 Q=cmΔt计算热量之比,属 于中等题。

【例 7】图 3所示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图像中,描述错误的是

B.1∶4

C.2∶1

D.4∶1 A.探究水沸腾特点实验 B.物体的重力与质 C.匀速直线运动物体

量的关系 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图 3

D.液体内部压强

与深度的关系

[答案]

D [说明]试题以四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图像为素材,考查学生对水的沸腾实验中温 度与时间、重力与质量、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液体压强与深度等四组物理量之 间的关系图像的理解。试题关注数理结合的物理素养,考查运用图像分析物理问题的 能力,属于中等题。

【例 8】如图 4所示,可绕 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在 D点挂一个重为 G的物体 M。用一弹簧测力计依次在 A、B、C三点沿与圆 O相切的方向用力拉,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读出三次的示数分别为 F1、F2、F3。则

A.F1<F2<F3<G B.F1>F2>F3>G C.F1=F2=F3=G D.F1>F2=F3=G [答案] C [说明]试题以杠杆挂重物为背景,考查杠杆及力臂概念、杠杆平衡条件以及圆 的知识的综合应用。要求学生根据力臂概念,画出力臂,并结合数学上圆的知识,比 较力臂大小,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比较动力的大小。属于难题。

【例 9】“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必须具有的意识。关于安 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用湿手拔热水器的插头 B.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 C.把电线布置在地毯下更美观 D.站在绝缘体上双手可任意触电 [答案] B [说明]试题要求学生根据安全用电知识,判断日常生活符合安全用电的做法。考 查家庭安全用电知识的了解,同时渗透安全教育。属于容易题。

【例 10】生活中为了方便,通常在房间门口装开关 S1、床头装开关 S2,让这两 个开关能同时控制房间的吊灯,即门口开灯后可在床头关灯,或床头开灯后可在门口 关灯。图 5中的电路能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220 V

图 4

S1 S1

S2

S1

220 V

220 V

S1

220 V

S2

S2 C

图 5 S2 D A B

答案] C [说明]试题以家庭生活中的房间开关电路为素材,考查串、并联电路的理解。要 求学生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和电路的特殊要求选择合适的电路方 案。属于中等题。

(二)填空题

【例 11】考试钟声敲响后,同学们开始答题。钟声是由钟____________产生的,钟声通过___________传到同学们的耳朵。

[答案]振动 空气

[说明]试题以考场钟声为素材,考查声音产生和传播知识的了解。要求学生在 具体情境中再现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属于容易题。

【例 12】“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 6所示,与直接 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_______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 _______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增大 增大

图 6 [说明]试题联系生活,以“自拍神器”为背景,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理解和生活观察能力。要求学生识别手机拍照利用的是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原理,根据生活经验和物距的定义,判断利用自拍杆对物距、像的大小以及取景范围的改变。属于中等题。

【例 13】“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 同”。沐浴着如酒、如月、如梅的茶香,修身养性的民族生生不息。中国的历史有多 长,中国的茶就有多香。你知道吗?茶文化中有许多的物理知识,如图 7所示:

(1)通过加热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__________,这便是制茶 业中的“杀青”;

(2)用沸水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_______ ____________越激烈;

(3)壶嘴与壶身相通,构成一个______________;

图7

4)茶壶的盖子上有一个小孔,______________通过这个小孔作用到壶内的液 面上,壶中的水便容易倒出来;

(5)茶夹是__________杠杆。(填“省力”或“费力”)[答案](1)汽化(蒸发)(2)分子运动 费力

[说明]试题以清新淡雅而又韵味无穷的宋诗《寒夜》入手,以中国茶文化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分子动理论、连通器原理、大气压和杠杆的分类等知识的了解。要求学生识别制茶中“杀青”过程的物态变化,说明沸水泡茶过程的分子热运动现象,识别茶壶构造中运用的力学原理,判断茶夹属于哪一类杠杆。试题同时渗透中华优秀 文化传统教育。属于容易题。

【例 14】一瓶标有“550 ml”字样的纯净水,水的质量是________ g;小明喝 了半瓶水,则剩余半瓶水的密度是________ kg/ m。1.0×10

(3)连通器(4)大气压(5)

答案]] 550 [说明试题以学生常见的纯净水为背景,考查单位换算、密度公式的简单计算 以及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的理解。属于中等题。

【例 15】小明在水盆中洗碗时发现一个大碗正漂浮在水盆中,如图 9所示。他 将水盆中的一些水放入大碗中,但大碗仍然漂浮。与原先相比,大碗受到 的浮力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水盆中的水面将 ________(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答案]变大 不变

图 8 [说明]试题以在水盆中洗碗这一生活化的情景为背景,考查学生在实

际情境中对物体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和密度概念的综合运用。要求学生根据物体 的浮沉条件判断浮力大小的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密度概念,分析推理水面的变 化情况。属于难题。

【例 16】家庭电路中的“超负荷”是指电路中的________过大。出现上述情况 时,电路中的空气开关会自动切断电路。图 9是空气开关的原理图,它切断电路利用 的是电流的________效应。

[答案]总功率(或电流)磁

[说明]试题以空气开关为背景,考查家庭电路中“超负荷” 原理的了解、电磁铁工作原理的理解、电流磁效应的了解。要求 学生知道家庭电路中“超负荷”的原理,根据空气开关的电路图

图9

【例 17】如图 10为小红家的一个带开关、指示灯和多个插座的接线板。接线板 上的指示灯和插座之间是________联的;小红把接线板的插头插入家 庭电路中的插座时,闭合接线板上的开关,出现“跳闸”现象,其原 因可能是接线板中的电路发生了___________。

[答案]并 短路

图10

指示灯

开关

[说明]试题以生活中常见的接线板为素材,考查并联电路的理解 根据电路故障现象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属中等题。和电路故障的分析。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判断接线板中指示灯与插座的连接方式,【例 18】如图 11所示,电源电压为 3 V。闭合开关后,小灯泡 L1、L2都不亮。用电压表检测后,得出 L1断路(开路)的结论。其测量情况应该是:Uab=_____V,Ubc=_____V,Uac=3 V。

[答案] 3 0

S [说明]试题考查电路故障分析。要求学生根据断路的特点和电压 表的作用,综合分析电路。属于难题。

(三)作图题

【例 19】图 12中有一条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请画出它的入射光线。

图 11 [答案]如图 13

图 12 图 13 [说明]试题考查光的折射的简单运用和规范画光学图的技能。要求学生根据凸透 镜对光的折射特点,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所对应的入射光线。属于容易题。

【例 20】图 14中的 AB、CD是同一发光点 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 射光线,请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发光点 S的位置。

S′

图 14

图 15

图 16

答案]如图 15或图 16 [说明]试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的简单运用和规范画光学图的技能。要求学生画出 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S′,根据平面镜的对称性得出发光点 S所在的位 置;也可以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两条反射光线对应的两条入射光线,根据两条入射 光线的交点就是发光点 S所在的位置确定发光点 S的位置。属于中等题。

【例 21】请在图 17中画出木块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图 17

图 18 [答案]如图 18 [说明]试题考查重力概念的简单运用和规范画力学图的技能。要求学生根据重力 方向的特点画重力示意图。属于容易题。

【例 22】如图 19所示,用杠杆提升一物体,O为杠杆支点,请画出拉力 F的力 臂 l。

O

F

O

F

l

l

O

F 图 19

图 20

图 21 [答案]如图 20或图 21 [说明]试题考查力臂概念的简单运用和规范画力学图的技能。要求学生根据力臂 的定义画出杠杆受到的拉力 F的力臂图。属于中等题。

【例 23】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 22所示,请标出通电螺线管的 N、S极和电流 方向。

S

N

图 22 图 23

答案]如图 23 [说明]试题考查磁极间相互作用特点和电流磁场方向的简单运用。要求学生根据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特点,以及通电螺线管外部小磁针静止时的 指向判断通电螺线管的 N、S极,进而根据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通电螺线 管电流的方向。属于中等题。

【例 24】如图 24甲所示,插线板上的开关控制指示灯和插孔,若指示灯断路(开 路),插孔仍可正常使用。请在图 24乙中画出插线板上的开关、指示灯和插孔的连接 方式,并与电源线接通。

开关

火线 零线

火线 零线

指示灯

图 24

图 25 [答案]如图 25 [说明]试题以生活中的插线板为载体,考查并联电路、安全用电和家庭电路知识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的综合运用以及规范画电路图的技能。要求学生根据插线板上各部 件的工作特点,结合并联电路的特点,判断插线板上指示灯和插孔的连接方式以及开 关在电路中的位置,进而根据家庭安全用电原则连接电路。属于难题。

(四)简答题

【例 25】为了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古代士兵宿营时经常枕着牛皮制作 的箭筒睡在地面上,这是为什么?

[答案]箭筒和大地是固体,能够传声,固体的传声速度比空气的传声速度快,传 播同样的路程用的时间短。所以枕着牛皮制作的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及早听到夜袭 敌人的马蹄声。

[说明]试题以行军宿营士兵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远处马蹄声为情景,考查不同介

知道固体的传声速度比空气的传声速度快,根据速度公式,定性比较相同路程的运动 时间,解释生活现象。属于中等题。

【例 26】为了提高防火意识,消防部门当众演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实验:将装有 水的球形鱼缸摆放在窗边,让阳光透过鱼缸照射到窗帘上,窗帘上聚光点的温度上升,一会儿后,窗帘居然被点燃了。请用光学及能量转化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装有水的球形鱼缸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当阳光透过 球形鱼缸时,将会聚于窗帘上某点,光能转化为内能,窗帘上的聚光点温度上升,一 段时间后达到窗帘的燃点,窗帘被点燃。

[说明]试题取材于生活中容易忽视的细节,考查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能量转 化以及和内能与温度关系的理解,以及建模能力和说理表达能力,同时渗透安全教育。试题要求学生将生活中装有水的球形鱼缸抽象为凸透镜,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 用、能量转化,以及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判断出阳光会聚于窗帘上某点,导致该点内 能增大,温度升高,解释生活现象。属于中等题。

【例 27】小萌吃早饭时,稀饭太烫,她用嘴对着稀饭轻轻吹气。请用热学知识解 释其中道理。

[答案]用嘴对着烫稀饭轻轻吹气,能加快稀饭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加快 蒸发吸热,利于降温。

[说明]试题贴近学生生活,以早晨吃稀饭为背景,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 发吸热知识的理解,以及说理表达能力。试题要求学生判断用嘴对着烫稀饭轻轻吹气,能改变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这一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从而加快蒸发,根据蒸 发能够吸热,推理出有利于降温,解释生活现象。属于中等题。

【例 28 】为什么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内陆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答案]根据公式:Q  cmt,质量相等的海水和干泥土,吸收(或放出)相同的 热量,由于海水的比热容比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海水的温度变化比干泥土的温度 变化小。因此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内陆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说明]本题取材于沿海与内陆昼夜温差不同这一生活现象,考查比热容概念的理 解,公式 Q=cmΔt及控制变量法的简单运用,以及说理表达能力。试题要求学生根据 海水的比热容比干泥土的比热容大以及公式:Q  cmt,定性比较等质量的海水和干 泥土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海水和干泥土的温度变化差别,解释生活现象。属于 中等题。

【例 29】如图 26所示,在动车站站台上,离站台边缘 1 m左右的地方 标有一条黄色的安全线,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候车。请分析,为什么 当动车驶过时,如果站在安全线以内,即使与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是 非常危险的。

[答案]当动车行驶时,人与动车间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人会 受到一个指向动车方向的压力差而倒向动车,造成危险。

[说明]试题联系实际,以动车站上的黄色的安全线为素材,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 关系的理解以及说理表达能力,同时渗透安全教育。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流体压强与流 速的关系,分析动车站上设置黄色安全线的理由,解释生活现象。属于中等题。

【例 30】据史书记载,“老妪(yu)留下一金簪(zan),二女均分起争端,阿舅 用线水平悬,悬处分簪两不怨”。阿舅分簪的方法如图 27所示,图中 O1、O2分别为左边簪头和右边簪尾的重心。请你用所学物理 O1 知识简要说明此法分出的簪头和簪尾是否等重。

[答案]如图 28,当金簪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左边簪头和右边 簪尾受到的重力分别为 G1、G2,则 G1、G2的力臂分别为 L1、L2,由杠杆平衡条件得 G1L1=G2L2,由于 O1比 O2更靠近支点 O,所 以 L1<L2,因此 G1>G2,即粗的簪头一边重些,所以此法分得不 等重。

[说明]试题以古人要等重分金簪为题材,考查杠杆平衡条件 的简单运用及说理表达能力。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杠杆有关概念及杠杆平衡条件推理判 断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关系,说明古法分金簪的合理性。属难题。

【例 31】为什么家庭电路中用铜导线而不用铁导线?

[答案]因为铜的导电性能比铁的导电性能强,因此,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条 件下,铜导线的电阻比铁导线的电阻小,根据焦耳定律Q  I Rt,导线上通过的电流 相同时,相同时间内铜导线损耗的能量比铁导线的少。所以家庭电路中选用铜导线而 不用铁导线。

[说明]试题以家庭电路中的导线为素材,考查材料导电性能的了解、焦耳定律的 简单应用以及说理表达能力。试题要求学生根据铜的导电性能比铁的导电性能强,判 断出相同条件下铜导线的电阻比铁导线的电阻小,再根据焦耳定律,推理出通电时,相同条件下铜导线损耗的能量比铁导线的少,解释家庭电路中用铜导线而不用铁导线 的原因。属于难题。

图 26

O2

图 27

O1 l1

O G1

l2

O2 G2

图 28

图 29

【例 3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为了便于探究成像特点,应选用__________(选填“不透明的平面镜”或“透 明的玻璃板”)做实验;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方便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 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

(2)实验装置如图 29所示,把蜡烛放在图中刻度尺的“0”刻度线处,蜡烛的像 将成在刻度尺的“_______ cm”处;若在刻度尺的“15 cm”处竖直插入一块大纸板,仍在图中的位置观察,还能从平面镜中看到蜡烛的像吗?__________(选填“能”或 “不能”)。

[答案](1)透明的玻璃板大小

(2)20

[说明]试题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为载体,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等效替代方法的理解以及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和收集证据能力。

第(1)小题,根据实验中需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判断要选择透明的玻璃板和两 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来做实验。属于容易题。

第(2)小题,第 1空格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读出物距,根据平面镜成像时物像 与平面镜等距的特点,确定像的位置,属于容易题;第 2空格要求学生根据平面镜成 虚像的特点作出判断。属于中等题。

【例 33】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

(1)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 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 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 30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_的________像。

(2)向水凸透镜内__________(选填“注入”或“吸取”)适量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将光屏向__________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将再 次得到清晰的像;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__透 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1)缩小

(2)注入

靠近透镜

图30 [说明]试题以课外实验“探究近视眼的矫正”为载体,综合考查实像概念、凸透 镜成像规律、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的理解以及长度的测量技能,考查科学探究中收集实验数据能力和分析论证能力。

1)小题,要求学生现场测量物距和像距,比较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根据 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像的放大缩小性质和像的虚实。属于中等题。

第(2)小题,第 1空格要求学生根据近视眼晶状体的特点判断如何调节模拟近视 眼的水凸透镜,第 2空格要求学生根据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判断光屏的移动方向,第 3 空格要求学生根据近视眼的成像特点选择矫正视力的透镜。属于中等题。

【例 34】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根据测量结果画出相应 图像,如图 31甲、乙所示。

温度 A O 甲 B

时间

图31

O

C

温度

D 乙

E 时间

图32

90

℃ 100 90(1)要完成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____________。(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 32所示,该示数是图 31中__________段所对应的 温度(选填“OA”“AB”“BC”“OD”或“DE”)。实验时,大气压__________ 1 个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3)如图 31甲所示,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OA段与 BC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 因为___ [答案](1)秒表(2)DE 低于(3)冰与水的比热容不同(冰的比热容 比水的小,吸收相同热量,冰的温度上升较快)

[说明]试题以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为载体,综合考查晶体 熔化图像、水沸腾图像、水沸腾的特点、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热量与比热容的关系的 理解,以及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能力。

第(1)小题,要求学生根据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这两个实验的目 的,判断两个实验都需要使用的测量仪器。属于容易题。

第(2)小题第 1空格,要求学生正确读出温度计的示数,根据冰熔化和水沸腾的 特点判断图 31甲是冰的熔化图像,图 31乙是水的沸腾图像,根据水沸腾时温度不变 的特点推理出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是图 31乙中的 DE段对应的温度;第 2空格要求学 生知道 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知道水的沸点随着大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根据实验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98℃),判断实验室的大气压低于 1个标准大气压。属于中等题。

39。

3)小题,要求学生能根据冰熔化过程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冰的熔化图像中 两段倾斜的图线对应的物理过程,根据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以及热量与比热 容的关系,分析推理冰的熔化图像中两段图线倾斜程度不同的原因。属于难题。

【例 35】如图 33,小亮用刻度尺测量一个圆的直径,该刻度 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 cm,该圆的直径是________ cm;

[答案] 0.1 1.55(1.53~1.57)

图33 [说明]试题考查刻度尺的使用和观察读数能力。要求学生根据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识别刻度尺的分度值,并正确读数。属于容易题。

【例 36】小鹭设计的“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方案如图 34所示。

图 34(1)为了测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小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 ______________运动。

(2)下列现象中应用了从图 34甲、乙实验所得结论的是_______(选填字母)。

A.足球守门员戴着防滑手套 B.用力压住橡皮,擦去写错的字 C.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上铺设滚木 D.气垫船喷出强气流,在船底和水之间形成气垫

(3)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是否有关,如图 34丙所示,小鹭竖直 向下切去一半木块,测得摩擦力大小是图 34甲中的一半,于是得出,摩擦力大小与 接触面积大小成正比。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匀速直线(2)B 块对木板的压力不变。

[说明]试题以“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为载体,考查二力平衡条 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理解,考查控制变量方法的理解和科学探究中的设 计实验、分析论证和评估等能力。

(3)不正确。因为实验过程中,没有保持木

1)小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原理,理解利用二力平衡间接测量摩擦力的方法,设计实验操作方法。属于容易题。

第(2)小题,要求学生根据甲、乙两图实验方案和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作出判断。属于中等题。

第(3)小题,要求学生依据控制变量方法,评估实验方案与分析论证是否正确。属于难题。

【例 37】“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步骤如图 35所示。(1)处理数据时,发现实验步骤有所遗漏。遗漏的步 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遗漏的步骤标注为 d,则最合理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 实验步骤对应的字母表示)。

(2)实验步骤 a、b、c、d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依 次为 Fa、Fb、Fc、Fd。若这些示数之间的关系满足(用式 子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证明,浸入液体中 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 小。

[答案](1)测量空桶的重力

d a b c或 a d b c(2)Fa-Fb= Fc-Fd

a

b 图 35

c [说明]试题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为素材,考查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科 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分析与论证能力。

第(1)小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和试题信息补充遗漏的实验步骤,并合理安 排实验步骤。属于中等题。

第(2)小题,要求学生根据设计的实验和阿基米德原理推导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的关系式。属于难题。

【例 38】小明用 3V电源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

R 图 36

图 37

图 38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 36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移到___________ 位置。

(3)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移动到某一位置,电压表的示数为 1.5 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 37所示,其示数为______A,则 R的阻值是______Ω。

(4)实验中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如图 38(2)断开 差

[说明]试题以“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为背景,考查欧姆定律的简单计算、电路识 别与连接、电学实验操作规范,以及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能力。

第(1)小题,要求学生先根据实验原理和试题信息判断电压表选用的量程,再根 据电压表连接规范连接实验电路。属于中等题。

第(2)小题,要求学生根据电学实验操作规范和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情况判断连接 电路时开关的位置和滑动变阻器滑片 P的位置。属于容易题。

第(3)小题,要求学生读出电流表的示数,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阻。属于中等题。第(4)小题,要求学生理解并表达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属于难题。【例 39】吴丽同学在实验操作考试中抽到“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其 实验过程如下:

(1)她在检查实验器材时发现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如图 39所示,接下来她要对电 压表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2)问题解决后,她按图 40连接好电路,用开关试触时发现电压表的指针还是 偏转到零刻度线的左侧,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正错误后,她用电压表分别测量 L1两端的电压 UAB、L2两端的电压 UBC 和两灯泡两端的总电压 UAC,更换不同灯泡,再做两次实验,将三次实验数据填入下 表。该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L1

B S 图39

图 40

B(或 D)(3)0.3 5(4)减小误

L2 C

实验次数 UAB UBC UAC 2 3

0.8 1.0 1.2

2.2 2.0 1.8 3 3

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本实验中的相同的是_________(填字母)。A.测量物体的长度

B.伏安法测电阻

C.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答案](1)调零(校零)(2)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3)电压没有标单位(4)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的总和(或 UAC=UAB+UBC)(5)C [说明]试题以“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为背景,考查实验仪器的正确使 用和操作方法,以及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分析论证和评估能力。

第(1)小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电压表指针异常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 的方法。属于容易题。

第(2)小题,要求学生根据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分析故障原因。属于中等题。第(3)小题,要求学生评估实验记录表格。属于中等题。

第(4)小题,要求学生分析比较实验数据,表达实验结论。属于中等题。第(5)小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实验设计目的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属于难题。【例 40】小明要测量小灯泡的电功 率,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及其规格如下:

蓄电池(电压 6 V)、电流表(0~0.6 A、0~3 A)、电压表(0~3 V、0~15 V)、滑动变阻器(10 Ω、1.5 A)、滑动变阻器(50 Ω、1 A)、小灯泡(额定电压 2.5 V)、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1)请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2)小明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他观察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的示数是 6 V,则推断故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 41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小灯泡的 I-U图像,由图像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___ W。

(4)小明在实验中选用了最大阻值是_________ Ω的滑动变 阻器。

A

L V 图 42

R

0.3 0.2 0.1 O U/V

I/A

图 41

[答案](1)如图 42(2)小灯泡接触不良(或小灯泡灯丝断了)(3)0.625(4)50 [说明]试题以“测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为背景,考查电功率、串联电路电压关系 和欧姆定律的综合运用,考查画电路图的能力、电路故障的分析推理能力、从图像中 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中的分析、评估能力。

第(1)小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及提供的器材,画出测量电路图。属于中等 题。

第(2)小题,要求学生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推断实验故障。属于中等题。第(3)小题,要求学生根据小灯泡额定电压(2.5 V)找出图像中对应的电流值(0.25 A),利用电功率的公式计算额定功率的大小。属于中等题。

第(4)小题,要求学生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计算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据此选择滑动变阻器。属于难题。

(六)计算题

【例 41】天然气是一种热值高、污染小的清洁能源。完全燃烧 0.084 m的天然气 放出多少焦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完全被水吸收,能使多少千克的水从 J/ m 25℃3 升高到 75℃?[水的比热容 c=4.2×10 3 J/(kg·℃),天然气的热值取 q=4×10 7 ] [答案] 7 3 = 3.36×10 J 天然气放出的热量 Q Vq = 0.084 m ×4×10 J/ m

Q=cmΔt,由 公 式 得 水 6 的 质 量

3.3610 J m  Q 

ct 4.210 J/(kgC)75C 25C [说明]试题以热值高、污染小的清洁新能源1.6 kg ——天然气为背景,考查热值概念和

热量计算公式的简单计算。试题要求学生根据热值与热量的关系式计算热量,根据比 热容与热量的关系式,进行简单变形后,计算质量。属于容易题。

【例 42】近年来,智能机器人进入百姓家。如图 43所示,质量为 4 kg的清洁机 器人某次工作时,在 4 s内沿水平直线运动了 2 m,此过程机器人所提供的水平牵引 力为 50 N,g取 10 N/kg。求:

(1)机器人所受的重力;(2)牵引力所做的功;(3)牵引力的功率。[答案](1)机器人所受的重力 G = mg = 4 kg × 10 N/kg = 40 N

3

图 43

(2)牵引力所做的功 W = Fs = 50 N × 2 m = 100 J

W = 100 J(3)牵引力的功率 P = = 25 W s t [说明]试题以智能清洁机器人为素材,考查重力、功和功率的简单运用。要求学 生分别运用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机械功的公式、功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属于容易 题。

【例 43】“嘉庚号”科考船(图 44)于 2016年 5月 8日下水,厦门大学由此成 为中国大陆综合性大学中第一所拥有自己的全球级科考船的高校。科考船满载时排水 量为 3.5×10 t,在某段航行中牵引力与速度的关系图像是双曲线,如图 45所示,g取 10 N/kg。(1)求科考船满载航行时受到的浮力。

(2)根据图 45所示规律,推算科考船航速为 20 km/h时受到的牵引力。(3)求在该段航行中科考船发动机每分钟所做的功。

F/×10 N 6 4 3 2 1

O 2 4 6 8 10 12 v/km·h

图 44 图 45

-1 [答案](1)排水量 3.5×10 t = 3.5×10 ×10 kg = 3.5×10 kg t的水受到的重力 G排= m排g = 3.5×106 kg ×10 N/kg = 3.5×10 N

3.5×10 3 3 6 由阿基米德原理得,科考船满载航行时受到的浮力 F浮 = G排= 3.5×10 N(2)科考船航行中牵引力与速度的关系图像是双曲线,说明 F与 v成反比例关系,即有 F1v1 =F2v2 若取图 45中 v = 2 km/h所对应的点,则 F1 = 6×10 N、v1 = 2 km/h,F1v1  610 N2 km/h  5 则科考船航速为 20 km/h时受到的牵引力 F2  v2 610 N km/h(3)由功率、功、速度知识可得,W Fs P =   Fv t t

由于该段航行中牵引力与速度是反比例关系,所以科考船在该段航行时功率 不变,发动机功率 P = F1v1=6 × 10

107 W

3.6 发动机每分钟所做的功 W = Pt = 1 10 7

W60s 3  210 3 J [说明]试题以“嘉庚号”科考船为背景,考查重力与质量关系、阿基米德原理、N ×(2)m/s= 1 二力平衡、功、功率、速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考查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的 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和物理建模能力,考查单位换算、反比例函数的理解 和应用。试题应用本土化的素材,渗透爱国爱乡的情感教育。

第(1)小题,要求学生理解排水量的含义,根据重力与质量关系、阿基米德原 理计算浮力,属于中等题。

第(2)小题,要求学生从双曲线图像中分析出 Fv恒定的信息,从图像中选取一 组数据列方程推算牵引力。属于难题。

第(3)小题,要求学生根据功率、功、速度公式,应用图像提供的功率条件求 解一段时间内发动机所做的功。属于难题。

【例 44】如图 46所示的电路,R1 = 20 Ω,R2 = 80 Ω,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为 0.8 A。求:

(1)电源电压 U;(2)干路电流 I。[答案](1)由欧姆定律得,U1= I1R1=0.8 A× 20 Ω = 16 V

由并联电路电压关系得,U=U1 = 16 V(2)由并联电路电压关系得,U2=U=16 V

U2  16 V  0.2 A 由欧姆定律得,I2 

R2 80 

由并联电路电流关系得,I = I1+I2 = 0.8 A+0.2 A = 1 A [说明]试题以简单的并联电路为情景,考查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关系和欧姆定 律的简单计算。属于容易题。

【例 45】如图 47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 6 V不变,电流表使用 0~0.6 A 的量程,滑动变阻器 R上标有“20 Ω 1 A”的字样,R的阻值为 8 Ω。闭合开关,移 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当电流表的示数为 0.4 A,求:

A

R2

R1

S 图 46

图 47

(1)元件 R两端的电压;(2)电路的总功率;

(3)元件 R的内部是由两个定值电阻 R1、R2连接组成,其中 R1=40 Ω,则通过 R2的电流是多少?

(4)为了保证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允许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是多大? [答案](1)由欧姆定律得,U R  IR  0.4 A8  3.2 V(2)电路的总功率 P UI  6 V0.4 A  2.4 W(3)∵ R  R1∴ R1与 R2是并联的

由欧姆定律得,通过 R1的电流 I1  UR11 3.2 V  0.08 A

=

则通过 R2的电流 I2  I  I1  0.4 A  0.08 A  0.32 A(4)由于电流表的量程为 0~0.6 A,滑动变阻器 R上标有“20 Ω 1 A”的字样,所以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I max = 0.6 A 由欧姆定律得,电路总电阻的最小值 Rmin  U 6 V

 = 10 Ω Imax 0.6 A 滑动变阻器允许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 R  Rmin  R 10  8  2 

因此滑动变阻器允许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 2 Ω~ 20 Ω

[说明]试题以串联电路和电路暗盒问题为情景,考查电功率的简单计算,欧姆定 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电路极值问题的分析推理、综合计算。

第(1)小题,要求学生运用欧姆定律简单计算。属于容易题。

第(2)小题,要求学生理解电路中总功率的概念,运用功率简单计算。属于容 易题。

第(3)小题,要求学生通过比较电路元件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大小关系,分析推 理,判断元件内部的电路连接方式,综合运用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电流关系,计算支 路电流。属于难题。

第(4)小题,要求学生理解“保证工作电路安全”的含义,综合运用欧姆定律 和串联电路电阻关系,分析求解电阻,并正确表达阻值的变化范围。属于难题。

【例 46】如图 48所示,R1=20 Ω,R2=16 Ω,灯泡 L标有“12 V 6 W”字样。电 源电压保持不变,忽略灯泡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1)S1、S2都闭合时,灯泡 L恰好正常发光,求电源电压和 电流表 A的示数;

R1 A

L

S1

R2

S2

图 48

(2)当 S1、S2都断开时,求灯泡 L的实际功率。[答案](1)当 S1、S2都闭合时,电阻 R1与灯泡 L并联接在电源两端

∴电源电压 U=UL=12 V 由欧姆定律得,电流表示数 I1  U  U

R  12 V  0.6 A 1

R1 20 (2)当 S1、S2都断开时,灯泡 L与电阻 R2串联,电源电压不变

∵忽略灯泡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U e L 2   12 V ∴ RL  Re L    24  W PeL 电路的总电阻 R = RL+ R2 = 24 Ω+16 Ω = 40 Ω

由欧姆定律得,电路中的电流 I 2  U  12 V  0.3 A

R 40 

∴灯泡 L的实际功率 PL  I 2 2RL  0.3 A2  24   2.16 W [说明]试题通过开关的通断,使电路结构在串联和并联之间发生变换,考查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的特点,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综合运 用。

第(1)小题,要求学生在正确判断电路的连接情况下,利用并联电路电压特点和 欧姆定律计算电流表的示数。属于中等题。

第(2)小题,要求学生知道通过开关的通断,电路已从并联变为串联,抓住电路 变换后电源电压和灯泡电阻不变的特点,利用串联电路电阻、电流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综合计算灯泡的实际功率,属于难题。

【例 47】某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种预防校园踩踏事故的压力传感报警装置,当 停留在楼梯弯道处的人流对地面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电阻式报警器 R0即发出报警信 号,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其工作电路如图 49甲所示。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获得的 相关信息如下:电源电压保持 4.5 V不变,报警器 R0的阻值恒为 10 Ω,压敏电阻 Rx 随所受压力 F的变化图像如图 49乙所示,当电流表示数为 0.3 A时,报警器 R0开始 发出报警信号。求报警器 R0开始发出报警信号时:

(1)报警器 R0的实际功率;(2)压敏电阻 Rx的阻值;(3)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 F。

图 49

[答案](1)由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得,报警器 R0的实际功率 P  I 0 2R0 (0.3 A)10   0.9 W(2)R0与 Rx串联,由欧姆定律得,报警器 R0两端的电压 U0  I0R0  0.310  3 V 压敏电阻 Rx两端的电压 Ux U U0  4.5V3V1.5V U x  1.5 V  5

压敏电阻 Rx的阻值 Rx 

Ix 0.3 

(3)根据图像可知,当 Rx=5 Ω时,踏板受到的压力 F =10 N。

[说明]试题以一种预防校园踩踏事故的压力传感报警装置为材料,考查串联电 路、电功率、欧姆定律等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以及对图像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同时 渗透安全教育。

第(1)小题,要求学生运用电功率公式计算报警器 R0的实际功率。属于中等题。第(2)小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分析推理,计算电阻。属于难题。

第(3)小题,要求学生理解压敏电阻 Rx随所受压力 F的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根据压敏电阻 Rx的阻值,对照压敏电阻 Rx随所受压力 F的变化图像,判断压敏电阻 受到的压力。属于中等题。

【例 48】右表是某电水壶的铭牌。某次使用过程中,该电水壶把 1.2 kg的水从 25℃加热到 100℃,消耗的电能为

4.2×105 J。[c水 = 4.2×103 J/(kg·℃)]。求这次使用 过程中:

(1)水吸收的热量;(2)该电水壶的效率η;

(3)若此次加热时间为 300 s,通过计算说明此过程电水壶是

电水壶

型号:SWF12PLA-150 最大容量:1.2 L 额定电压:220 V 频率:50 Hz 额定功率:1 500 W

否正常工作。

[答案](1)水的温度变化Δt = t2-t1 = 100℃-25℃ = 75℃

水吸收的热量 Q吸 = cmΔt = 4.2×10 3 J/(kg·℃)×1.2 kg×75℃ = 3.78×10 J 5

100%  3.7810 J 100%  吸(2)该电热水壶的效率   Q

4.210 J W 90%(3)方法一:

W 3 10 电水壶实际电功率 P   4.210 J 1.4 W < 1.5×10 t 300 s 3

W 故此过程电水壶不是正常工作。

方法二:

假设电水壶正常工作,则加热 300 s,电流做功 5 W = Pt = 1 500 W×300 s = 4.5×10 J > 4.2×10

J 故此过程电水壶不是正常工作。

方法三:

如果电水壶正常工作,由电功率公式得,烧这些水需要时间 t  W 4.210

= J=280 s < 300 s P 1.510 W 故此过程电水壶不是正常工作。

[说明]本题以生活中常见用品电水壶为载体,考查比热容、电功率、热量、能量 转化和转移的效率等热学和电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1)小题要求学生根据水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应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  cmt 进行简单计算。属于容易题。

第(2)小题要求学生根据效率公式求电水壶的效率。属于中等题。

第(3)小题解题方法多样,过程开放,学生可以多个角度着手,将计算结果与 铭牌信息、题干已知相比较,判断电水壶是否正常工作。属于难题。

【例 49】超高压水刀是一种新技术产品,一般由水泵、射流发生装置、工作机构 等组成。它将普通水经过多级增压后,通过一个极细的喷嘴喷出一道高速“水箭”,可以对坚硬物体实施切割,如图 50所示。某超高压水刀喷嘴横截面积 S = 5×10 m 喷水速度 v = 800 m/s,高速“水箭”对该切割面的压强 p = 300 MPa。已知水泵电机,功率 P = 20 kW。求:

(1)水刀正常工作 1 min消耗的电能;

-8 2

图 50

第五篇:《厦门市初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研讨会

《厦门市初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研讨会

一、识字与写字

学生借助工具书独立认知,开展查字典比赛。利用“形声造字法”的规律提高识字速度。通过小测手段掌握。在句子中依据字义更快地记下字形。鼓励学生练习正楷书法,每日写一张,在初一年举行硬笔书法比赛。

二、阅读

(一)朗读与默读

1、朗读:了解朗读的重要意义,有意渗透朗读训练,教给学生处理感情、节奏、重音、停顿、语速等方面的技巧。珍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加强有针对性的指导。加强朗读与感悟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借助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特色。

2、默读:教给学生略读、快读、浏览、精读的具体方法。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做点读书笔记。鼓励读整本的书,每年至少读86万字。

(二)基本阅读要求

1、七年级:重点把握记叙文的特征。运用多种方法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掌握字词要重视语境。重点研读关键语句,品味修辞的运用及作用,反复吟诵并积累优美的语句。能借助个人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对课文的内容和各种表达,大胆发表个人的见解。对其稚气的看法,教师以鼓励、包容为主。教师还要适机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2、八年级:重点把握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特征。立足文本,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或讨论优美、关键语句,品味词语和语句的具体含义、生动性、分寸感、感情色彩,给学生点评文本的机会和舞台,启动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的机制,让学生展示个性色彩。

3、九年级:重点把握议论文的特征。引领学生尽可能深层次地理解文意,关注个性化阅读感悟,能自圆其说,能言之成理。在平时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三)文学作品阅读

1、七年级:发挥朗读的熏陶作用,背诵积累名段名篇,了解描写类型及其特点。

2、八年级:落实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与感悟,尝试先学后教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尝试不同文章样式、题材或体裁的比较阅读,也让学生了解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式及其效果,以便在写作中运用。

3、九年级:引导学生反复品味,针对不同作品蕴涵的不同思想感情进行一定深度的探究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并灵活运用品析语言的方法,进一步体味并掌握各种语言表达方式的技巧。

(四)科技作品阅读

1、七年级:将科技作品与记叙文多作比较,在比较中初步感知科技作品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2、八年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注重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运用比较法归纳说明文知识,努力与记叙文区别开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科技读物,不断汲取科技新知识。

(五)议论文阅读

九年级:根据教材议论文编排量少的特点,适当补充课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开放思想,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培养思辨能力。

(六)古诗文阅读

1、七年级:多诵读,读准字音,学会划分停顿,能够读出感情。积累文言实词,侧重方法的掌握。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教师要做好具体的动态辅导。

2、八年级:多诵读,讲究背诵方法,提高效率。在自学的基础上汇集疑难,自主感悟,课堂解决。注重比较,多讨论,允许发表个性化的见解。继续积累常用的文言词。

3、九年级:将文言知识连点成线,学会梳理文章脉络,初步评价文中的人和事。阅读浅显的课外文,学会结合文本表达自己的见解。

(七)课外读物阅读

每学期要读完附录里规定的书目。构筑书香校园,教师推荐好书,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通过读书知识竞赛、读后感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博览群书的求知欲。

三、写作

1、七年级: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细观察、感受人与事,写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具备写人叙事的能力,努力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认识“以读促写”的重要性,多阅读多积累,为写作服务。关心学生的写作心理,对学生的出错不求全责备。

2、八年级:建立个性化的作文“材料库”,学会充实和整理分类。对选材、构思等方面加强有效指导。强化作文训练,形成良好的文风。教师批阅作文要善于选择典型案例进行点评。

3、九年级:多角度思考自然、社会和人生,讲究审题、立意和创新,掌握常用的记叙方法,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强化作文训练,在阅读中吸取写作营养。

四、口语交际

采取灵活的方法,有意识增加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营造口语交际情境,比如平时课堂上的提问和讨论,课前三分钟发言和主题演讲。加强方法指导,规范学生的口语表达,培养良好的表达态度和语言习惯,训练交际的胆量,增强勇气和信心。

五、综合性学习

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热情,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强化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态度、探究成果给予充分评价,保护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千万不要把综合性语文课上成其他种类型的课,如地理课、历史课、美术课。

下载2017年福建省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下)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年福建省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下)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合集]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曾口镇店子小学冯林 本学期,本人担任八年级一班和九年级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本人以学校及教导处、教科室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

    2017年福建省初中历史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的考试范围

    4.考试范围 ※ 中国古代史 ● 史前时期 (1)知道北京人的生活与生产状况。 (2)了解远古时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3)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 ● 夏商......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把握文本核心,优化教学设计内容简介】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把握文本核心,优化教学设计》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第二门课程......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 学科与德育有效融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科教学目标、内容与德育目标、内容加以整合,以达到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教学与德育互动促进的效果......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总结(精选19篇)

    篇1: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总结时光匆匆,一个学期转眼即逝。在这一学期里,我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及教育法律法规,开拓视野,解放思想,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常规工作踏踏实实,教研......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研究与指导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研究与指导》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学法研究与指导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已成为大中小学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因为大家已经认识到科......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指导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指导 清华中学 汪建华 作文难写,作文课难教,这是绝大多数中学生和中学语文教师的共同心声,也是当今中学作文教学的客观现状。作文教学一般从作文指导......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精选合集)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中学课外阅读指的是学生在正式的上课之外进行的相对比较独立的阅读活动。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