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探究的心得感悟体验

时间:2019-05-13 02:0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教学探究的心得感悟体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教学探究的心得感悟体验》。

第一篇:信息技术教学探究的心得感悟体验

信息技术教学探究的心得感悟体验

隆德四中

王晖

信息技术课程由是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过去一年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发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我为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合作的能力,做了不少尝试,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心得。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营造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整体规划,小到图书馆、机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

二、从教学方法方面入手

因我校大部分学生都是首次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于电脑这新生事物学生都产生了很的好奇心,都想自己动手操作一下,所以每次上信息技术课学生都非常高兴,星期五的课有的学生甚至星期一就在那盼望了,等到一上课更是激动得不得了。所以绝对不能一开始就将那些枯燥无味的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等知识灌输给他们,这样会使原本在学生心中很有趣很神圣的电脑又变成一种学习的负担。刚接触电脑的学生首先要从了解电脑外观设备以及使用鼠标键盘学起,而单纯练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怎样能够克服基本动作训练时的不习惯,掌握正确的方法是个难点。我尝试了一些训练的方法,练习鼠标的使用时,让学生打开windows自带的扫雷、纸牌游戏,孩子们兴致高涨的玩着,不用老师强调认真学,仔细看,他自己就会眼睛眨也不眨一下的盯着显示器,哪儿不会操作赶紧问老师,在不知不觉中熟练掌握了单击、双击、拖动几种鼠标的用法,键盘练习使用《金山打字通》,通过不同要求的小游戏,使痛苦艰难的学习过程变得快乐有趣,并熟悉了键盘指法,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是我们的目标。

三、注重语言的形象性

初中生的思维都比较直观,对于比较抽象的问题就很难理解。教师若运用富有哲理和情趣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给学生讲解3.5寸软盘知识时,学生对软盘何种是只能读不能改状态还是能读能改状态往往搞不清。于是我对学生说:“软盘上的两个孔好比两只眼睛,两只眼睛都‘睁’着时,警惕性高,别人只能看(读)不可改;当‘睁’只眼‘闭’只眼打盹时,警惕性放松了,别人既能看又能改了。”通过形象的比喻,把这一难点突破了,学生对此印象也很深刻。

四、上机操作和理论课相结合 随着计算机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学校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课,从以前每周一个学时改到现在每周两个学时,我充分利用学校创造的条件,每周以一节理论课和一节上机课相结合的形式授课,效果非常明显。上机操作是我们计算机学科教学的一大优势,这是因为:实践操作能使学生手脑并用,由理论到实践,在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中不断能加深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而且易于形成生动、活泼、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为取得良好的课堂效率,创造了条件,据调查,学生最愿去的地方是机房,课堂气氛最活跃的也是机房。所以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并掌握操作技巧。

五、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信息技术领域宽泛,发展日新月异,光靠学校的有限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从未来来看,信息技术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环境。因此,培养高中学生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需要。教师应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使其在有效迁移发生的基础上适应技术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同之处,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六、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信息技术课虽然不像语文、数学那样要考试,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处处用的着,应用性很强,我们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word时,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操作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再给学生讲解,学生会记和的牢固些。还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让纸上的画,出现在电脑上,学生会感到很新鲜,很有趣。

七、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程老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一门新的学科,而且随着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在作相应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教师结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同时必须注意知识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肩负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学科研的任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以上是本人在这一年来的一点教学心得,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本人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教学方法还不够成熟、教学设计能力还有待提高等。但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经过磨练,我会改善自己的不足,全面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水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心得体会》出自:本网网

信息技术教学探究的心得感悟体验

隆德四中

王晖

2015/12/10

第二篇:活动探究体验感悟

活动 探究 体验 感悟

——小学品德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吴江区北厍小学 潘 芳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三个基本特性。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程标准,领悟全册教学重点,结合单元分析,准确制定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以活动为课堂的主要组织与实施方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真正得到自我体验和深刻感悟,主动纠正和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品德活动型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情景模拟、调查研究等形式,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获得情感的升华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品德课堂中合理创设情境能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在导课时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则能更快更准地切入主题,使教学更高效。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儿童年龄小、爱玩好动、模仿能力强等特点,依托儿童现实生活,搭建生活平台,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境,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执教三年级《我不耍赖皮》一课,为了使学生从已有认知出发,顺理成章地引入凡事讲规则、不耍赖皮的主题,我精心设计了导入情境。一上课就跟学生聊喜欢玩的游戏,有意识地选了石头剪刀布并跟一、二个学生玩。在玩的过程中,我还故意不遵守游戏规则,比如比对手晚出手或者出手后又临时更改等,有意激起了学生的“愤怒”,从而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共同遵守规则才是公平游戏的前提。这样的导入,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为切入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无规则”的特殊情境,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规矩”的重要性,由此,“规则概念”在学生心目中悄然建立,也为后续活动奠定了基础。

实践告诉我们,教学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导课方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导课时我们还要注意三个关键字:准、实、快。准是准确定位导入部分在全课教学中的角色以及起到的作用;实是注意情境式导入的实效性;快是快速切入活动主题,力求高效。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任何教学活动都不可能单纯地进行“教学”。“寓教于乐”是最有效、最吸引孩子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观察、比较、实验、调查、参观和体验等实践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得到自我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在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活动中的收获,初步建立正确行为习惯的认识。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选,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如四年级《我要攀登》一课,我首先让学生交流一下平时生活或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并形象地做成多个“困难山”贴在黑板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到二个,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征服“困难山”的法宝。比如要克服早上起床“综合症”,有的说睡前开好小闹钟,有的说请妈妈帮忙叫醒,还有的说在床头贴好警示语时刻提醒„„再比如要解决晚上怕黑不敢独睡的困难,学生交流的办法也很多,有的说可以留一个光线较弱的小夜灯,有的说抱个毛绒玩具,也有的说默念十遍“我最勇敢!”„„这些小法宝都

来自学生真实生活,通过组内合作探究,全班交流分享,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使生生之间可以彼此借鉴,相互学习,从而更有效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由此可见,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自主的课堂,道德教育之所以能落在实处,是因为它回归了学生的生活,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了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实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让学生有个性地进行表达。实践证明,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充满着生命力的课堂,是真正有利于学生道德发展的课堂。

三、感悟明理,育情导行

在品德课教学中不能忽视“总结、提升、引领”的作用,这是教学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这个环节的教学里,教师要根据活动内容特点,与学生一起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做出“水到渠成”的归纳总结。从学习习惯上讲,归纳总结是引导儿童体验发现的快乐,促使儿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以后的探究活动中去,从而达到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完美结合有效手段;从教学实效上谈,归纳总结的作用是在整个探究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的有利时机。

还以《我不耍赖皮》一课为例。在课的后半部分,我补充了一个故事:父子俩钓鱼,在规定时间之前,鱼上钩了,可是花了好一会才把这一条唯一收获的大鱼拖上岸,此时已经超过规定时间。我设计了一个小辩论:你认为该怎么处置这条鱼?从学生组内辩论和全班表述的情形看,他们都非常踊跃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且都趋向于应该自觉遵守规则,把这条超时钓到的鱼放回池塘,哪怕此时天色已暗,也无人知晓。相信这个故事、这场辩论会在学生幼小心灵留下一定的震撼,他们或多或少会明白,规则的遵守无需监督,重要的是随时随地自觉自觉遵守。

四、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单靠一两节课,要想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或提升道德感悟,几乎是不可能的,必须将课堂延伸到生活,到家庭,到社会。《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也倡导“回归生活”,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实现教材内容的扩展,要结合本课程生活性和开放性的特性,扩大教材的内涵和外延,真正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例如执教《绿色小卫士》一课,我在导入部分设计了切合主题的情境创设,又精心安排了一系列围绕环保教育的探究活动,还补充了相关的案例讨论和是非辨别,课堂气氛比较热烈,学生对环保重要性的认知有了新的提升,貌似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但是这只不过停留在课堂,要想使课堂认知真正落实到平时生活实际,单靠课堂上热闹的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设计了相关拓展延伸活动:在班委的组织下拟定《班级环保公约》,要求学生平时生活中自觉遵守公约,从小事做起,为使地球妈妈更美丽出一份力。事实证明,本班学生都能在课后积极履行环保公约,相信环保意识也能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总之,活动型品德课要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各课时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情境出发,在活动中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在活动后合作交流、感悟体验、道德升华。只有多种活动方式互相融合、互相促进,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主动探究、道德感悟、习惯养成的最终目的。附:2018.6发表于《时代学习报》

第三篇:“体验感悟探究”型教学模式初探

“体验感悟探究”型教学模式初探

语文组

陈幼儿

摘要:“体验感悟探究”型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氛围,激发兴趣——感知课文,再现画面——研读探究,体验情感——拓展延伸,升华情感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品读,深入体验,主动探究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

体验

感悟

探究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渠道,要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向课堂要效益。要提高课堂效益,唯有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激活语文课堂,提升语文课的魅力。因而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创设独特的语文学习场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入情入境,去开拓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带“行”,主动地去感悟课文,进而不断地探究实践,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理论依据及概念界定

1、多媒体运用的优势。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语文教学可以通过有声有色的画面,调动学生听视等多种感官,再现生动的形象,创造一种特殊的语文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想象思维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深刻体验和想象,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从而丰富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情怀。

2、语文学科性质呼唤人文素养的培养。大纲在“教学目的”部分,很明确地强调了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把语文定位为“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换言之,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外,应引导学生品读课文,鉴赏课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作为学生,必须通过自主学习,才能获得独特的理解,才能在自主学习体验中体验与文本对话的乐趣,才能与其他学生交流彼此的感受,才能在合作学习中体验与同学对话的乐趣,进而积累学习的知识,获取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的美丽。

4、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与书本、与客观世界对话,能够自行选择课题进行研究。但同时也要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给予适当地帮助、适时地调控。教师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在引导的基础上将感受、领悟、欣赏、批评的权利交给阅读的主体——学生,让他们在发现、讨论、申辩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从而体验创造的乐趣。

基于上述理论,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应置身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适当地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体验感悟探究”型教学模式就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产生的。

“体验感悟探究”型教学模式是从学生自身体验出发,创设能勾起学生已知经验和情感的场景,调动学生听视等多种感官,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感悟,激发学生对语言艺术的深刻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丰富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情怀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基本理念

1、倡导和谐教育。以人化、优化、活化为导向,实施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民主教育,充分运用个性化解读的方式,建立起老师、学生、文本互动的平台,渗透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努力达成“平等中的引导”。

2、倡导学生的“主体参与”,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阅读是生命的活动,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让不同性格、不同修养、不同阅历的学生对同一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三、教学原则

1、兴趣性原则

职高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与专业课的学习相比往往兴趣不浓,而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我认为创设情景,浓厚氛围,使师生双方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学生往往能在情感推动下激发出学习的兴趣。

2、互动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使用多媒体互动手段创设教学情景,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的互动调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教材新旧知识的互动衔接,教材知识和社会生活的互动联系,使教师、学生、教材、生活和媒体在自身互动的同时彼此之间互动起来,获取最佳教学效益,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创造性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个体生命的身心发展以及个性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审美性原则

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审美教育有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它几乎包容了一切美的表现。我们应从言语体式的感知出发,创设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感染,受到浸润,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品质,让学生在美的熔炉里去提炼美、创造美、表现美。

4、主体性原则

“体验感悟探究”型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真正让学生品读、体验、感悟,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同时,也突出小组合作探究的精神,极大地激发了每个学生的求知欲、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体验感悟探究”型教学模式实例

(一)主要环节

创设氛围,激发兴趣——感知课文,再现画面——研读探究,体验情感——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二)操作程序

1、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够起到定向的作用。我们可以采用情境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快速进入到课堂学习的环境中。如在上《世间最美的坟墓》一课时,讲课伊始,我就播放音乐——班得瑞《仙境》,以此来创设一种特殊情境,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然后出示托墓,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教学的特定氛围之中,激发学生带着对伟人的敬意去初步感知课文。

2、感知课文,再现画面

汉语的阅读,从字词到句子,它们的意义都需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何况每篇课文的主人公有的学生虽接触过,但了解甚少,更多的是学生从未接触过,更不用说去理解它的内涵。因此让学生总体感知课文是这堂课的关键。分析课文前应让学生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话题、材料、关键词句,粗略地把握文章的基本框架与大致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还是以《世间最美的坟墓》为例,由于文章的主人公是托尔斯泰坟墓,学生从未接触过,它的内涵更无从理解,因此我先让学生边看课文边听配乐朗诵的录音,体会散文情景理的完美结合、感受文章语言的简洁清丽之美和体会作者茨威格对伟人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在总体感受作品的语言与感情的基础上,学生的情感意识已被唤起,对课文有了一定的兴趣,此时,他们更愿意以主人的身份去解读课文,感悟课文。感悟课文,关键在品味语言,靠文本提供的原始材料,与文本展开面对面的对话。此时,你可以提问:现在需要一个特写镜头来表现主人公,如果你是导演,你会如何选择?或者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镜头,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之。如在上《世间最美的坟墓》一课时,我就让大家面对多媒体的镜头,以导演的角色来再现托墓的特征。由于身份的变化,学生兴趣很大,并且此时,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学习语文,我把张扬个性的创造意识落到实处,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3、研读探究,体验情感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没有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与赏析。清代学者唐彪说:“文章读得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我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唐彪的话充分说明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的确是这样,感情朗读不仅能读出语言文字的精妙,还能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在上《世间最美的坟墓》一课中,当学生以导演的角色来再现托墓朴素的特征后,我就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来谈一谈你觉得托墓美吗?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去渗透作品,理解作品,形成自己对课文材料与观点的感受与理解,这就是对作品主题的感悟。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人对课文自然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悟,但“哈姆莱特”就是“哈姆莱特”,他们决不是张三或李四。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由于个体认知水平的制约,有些学生有时对事物的判别又往往是片面的、甚至荒谬的。此时,我们决不能舍弃其本真而求其次,谈真实的体验也不能脱离文本的价值取向。当学生意见有分歧时,应让他们立足文本,采取小组讨论或辩论的形式,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深入地探究文本。如上本课时,当学生读完课文,我出示四幅图片,问学生:面对长方形的土丘,你会产生最美的感觉吗?我原本以为绝大部分学生会认为托墓是美丽,可没想到很多学生认为这个坟墓很普通,谈不上什么美,至少谈不上最美,这样的坟墓如果说“最美”的话,那最美的坟墓就太多了。这确实出乎我的意料,但既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我就应该尊重他们。所以,我对学生的回答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而是采用了延时评价的方法,采取辩论的形式,让他们立足于作品本身,各抒己见。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亲历文本,探究文本,感悟深刻:朴素美与华丽美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美,如果不带感情色彩来谈论的话,不存在谁更美的问题。华丽美是主人伟大成就的外在表现,但当朴素美体现了伟人的不平凡人格时便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美。这样,不仅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

最后,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品出言中之美,感受言中之情,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4、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向我们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建议语文教学“要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这些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内容再也不能局限于教材了,教材不应是学习内容的唯一和全部。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创设多种情境,让教学得到拓展与延伸,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可以在上课前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上完课后,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如在上《世间最美的坟墓》一课时,因为课前我曾叫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托尔斯泰的资料,此时,我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来介绍托尔斯泰,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深化,又是对托尔斯泰其人有一个完美的认识;然后我又设计了第二个问题:结合实际,谈一谈生活中有哪些人像托尔斯泰那样为人类做出了突出贡献,对社会却毫无索取?使学生能立足课堂,放眼课外,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

五、实施效果

1、学生养成了积极参与教学的实践意识和习惯

原来要靠教师反复提醒、强调和督促才能进行的活动任务,现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为摸清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态度和看法,我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体验感悟已变成大多数学生的自觉内在的需要。

2、学生能力有所发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既把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有机地整合,又重视了学生收集、运用、评价能力的训练,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精神、情感熏陶、审美体验等能力的培养,发挥了活动的多种功能,使每项活动都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参与、组织活动能力、合作研究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明显得到提高,尤其是阅读理解方面,学生一般能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解读作品、体验作品、探究作品,并时时为此感动一回。在写作方面,学生能通过具体形象的描写,准确地表情达意。

3、学生考试成绩提高

由于新课标的落实和学生的广泛参与,在新的评价标准下,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分评定逐年都有所提高。今年在同类同级学校的测评中,平均分比其他学校高约4分,优秀率上升约2%。

“教有定则,教无定法”。“体验感悟探究”型的教学模式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具体操作时可以灵活运用。以上谈的也只是我的一点粗浅的认识,还不成熟。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探索,使之更成熟,更具特色。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职高语文教材(基础版)第二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4月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4月

3、《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12月

第四篇:操作、探究,体验、感悟

操作、探究,体验、感悟

听郭邦芝老师的《桥》有感 实验小学

常培秀

郭邦芝老师执教的《桥》是义务教育小学五年级科学课程上册教材第三单元“公路”的第三课。郭老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收集了各种桥的资料,还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准备实验材料的要求;在教学中,郭老师放手让学生操作、探究、体验、感悟,交流,教师只是在方法上适时的点拨、指导,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郭老师开课时,利用视频播放各种桥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桥的多姿多彩,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操作、探究,体验、感悟、交流、分析,得出结论。在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的基础上,教师遵循生本课堂理念,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探究、体验、感悟、交流、分析,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体现以生为本。

1、操作、探究,体验、感悟

(1)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实验材料的准备是上好实验课的基础,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也是实验探究的过程。课前郭老师向学生提出了准备实验材料的要求:做桥面纸的厚薄、大小要一致;重物(棋子或硬币)的大小、重量要一致;桥墩的大小一致等。并要求各实验小组进行讨论、分工。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要考虑怎样准备实验材料,到哪里准备实验材料,准备什么样的材料合适等,这是学生在探究,在思考,为学生的下一步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研究不同形状桥的承受力要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探究才能知道。郭老师先引出探究问题“不同形状的桥承受力是一样的吗?”让学生进行推测。再让各小组做好操作、观察、记录分工,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教材上呈现了几种情形:硬纸平铺、硬纸折成“L”形、硬纸折成波浪形、硬纸折成拱形。郭老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探究时可不局限这几种形状,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设想,提出更多的方法进行检验。教师用“想出两种以上增大桥的承受力的办法就画三面红旗”。的办法激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要知道哪种桥的承受力最大,要通过对各小组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才能得出结果。在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实验后,郭老师就要求各小组学生进行交流。交流中,各小组成员站到了讲台前像一个个小主持人,演讲似的交流着做实验的情况,即:实验方法、桥的形状、不同形状的桥所放的棋子或硬币的个数等。各小组争先恐后地上台交流,并互相评价,交流中学生成为主导者,他们的兴趣很高。三个小组依次交流后,郭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了探究结论:“波浪形桥面承受力最大”、“拱形桥面承受力没有波浪形的桥面承受力大”、“平行的桥面的承受力没有拱形桥面承受力大„„”,这样难点在学生交流中突破,结论在分析、比较中获得,教师只是适时点拨,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

总之,整个教学中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探究、交流、合作能力。但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以下两点我个人认为还可以改进。

1、在展示各种桥的时候,可让学生说出各种桥的形状特点,用的材料等,这样效果会更好。

2、在学生交流实验数据时,只交流了三个小组,如果多交流几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更令人信服,同时还可以给学生更多地展示机会,有利于保护学生探究、交流的积极性。

第五篇:自主探究教育、切身体验、感悟学习

自主探究·切身体验·感悟学习

自主探究·切身体验·感悟学习

——培养学生“自能学习”有感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教学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终身学习、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这就要求全体教育工作者应注重授予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我校语文“自能学习”课题实验旨在立足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引进课堂,摒弃传统的“师讲生听”、“师教生学”等被动教法,让学生人人参与、主动探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各种能力,以达到“自能研究,不待老师讲”的最终目的。要达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就是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合作、探究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让孩子在学习中体验无比的快乐。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进入文中意境构筑起自主、探究、创造的学习模式?下面我以教学《鸟的天堂》为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鸟的天堂》是小学语文 自主探究·切身体验·感悟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主动读书,让学生带着自学中发现的问题走向老师,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

《鸟的天堂》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文章。在教学中,我给学生一个建议,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高声读、轻读、同桌比赛读、小组读等等。同学们马上行动起来,读得不亦乐乎。汇报时,大家更是不甘示弱,有时以课文朗读的形式汇报“描写大榕树枝繁叶茂的部分写得非常美,写出了大榕树的静态美,建议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有的以表演的形式汇报,“我们一组把百鸟争乐部分配乐表演读,请大家多提意见。” 于是我配合学生播放一些关于鸟儿叫声的录音,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鸟儿在空中飞行,林中飞舞,枝头歌唱等景象的画面,创设真实、自然、充满情趣的情境。在这令人心旷神怡的氛围中,这一小组的同学声情并茂地诵读描写早晨百鸟争乐的壮观场面的语句,他们的诵读表演抑扬顿挫,惟妙惟肖,赢来了观众热烈的掌声。还有的以背诵的形式汇报,“我觉得文章中的语言优美生动,我们背诵百鸟争乐的一节”看着同学们的精彩汇报,我又趁热打铁,请学生交流有关“鸟的天堂”这一风景名胜以及鸟的有关资料,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以小导游的身份融课文内容和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介绍“鸟的天堂”这一旅游胜地;有的介绍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鸟的知识,介绍它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号召同学一起行动起来保护益鸟,共同维护我们的生态平衡,为人类造福;有的介绍当地的农民保护鸟的趣事,使这成为闻名中外的鸟的天堂。这种自主的阅读方式,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快乐。

(二)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疑问难。

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在阅读中善于发现及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不受束缚地自由表达,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顿时,课堂高潮迭起,如,读了课文后,我知道了“鸟的天堂”那一带的环境幽

自主探究·切身体验·感悟学习

雅、风景秀丽;本文描写了大榕树的静态美和众鸟纷飞的动态美;当地的农民很爱护鸟等。我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大胆地说,问;或是想,趁机点拨,并让学生把自己的所得写到黑板上去,让学生走进课文。有的同学一下子就把课文的重点提了出来“我发现了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为什么作者 自主探究·切身体验·感悟学习

进步的目的。在学完课文后,我还安排了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能够天南地北地讲,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这样大大地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及心理上的需要。

下载信息技术教学探究的心得感悟体验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教学探究的心得感悟体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共五则)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文是聘才小编为大家介绍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信息技......

    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探究

    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的探究 摘要: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性教学是20世纪颇具代表性的一种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当我们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信息化时代己经到来,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在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活方式;适应信息化的要求,需要我们掌握......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 十字小学马俊 当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它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短短七十多年中,计算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推广,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1 在大中城市,早已在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并已经深入贯彻,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教......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1 一、内容的整体性。第一节是邢老师上的“用卡通拼图”。课上邢老师与孩子们“玩”在一起,非常符合小学生的特点。但在“任务闯关”的过......

    让学生探究中感悟体验获取新知[范文大全]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毕业论文 题 目:让学生在探究中感悟体验 获取新知 院(系): 教育学院 专业年级: 2009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 姓 名: 吴晓亚 学 号: 指导教师: 陈家......

    农村信息技术教学感悟

    农村信息技术教学感悟 内容提要: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全面把握、钻研教材,上课要形象生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要让课堂动起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利用集中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