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如何进行初中思想品德作业分层练习和分层评价
试论如进行初中思想品德作业分层练习和分层评价
融安县板榄镇初级中学 唐洁 ***邮编:545413
【摘要】人本主义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思想品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在教学研究实践中能将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进行系统分类研究,总结出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练习分层设计原则方法,并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分层作业及分层评价方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作业 分层练习分层评价
一、研究背景
学生因其遗传、家庭、环境等因素的不同,造成每个学生认知能力千差万别,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提出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可以视为最朴素的分层教学理论。人本主义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想方设法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作业分层设计研究与分层评价已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一个研究热点,但较为杂乱,未成系统。预期在我们的研究实践中能将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进行系列分类研究,形成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练习分层设计原则方法,并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分层作业。
二、进行思想品德分层练习和分层评价的理论依据
1.马列主义理论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性质不同必须用不同的方法去进行解决。具体地分析事物的具体矛盾,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加以解决,这是马列主义的灵魂。一般地讲,学生的水平存在着好、中、差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在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习惯诸方面各不相同,即矛盾的性质不同,所以在解决这三类学生学习、进步与发展的问题时,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与策略,而在教学中实施分层练习分层评价则正适应这一要求。
2.从教育理论上讲:“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是教育方针和教学原则的要求。它经受了历史的检验,被实践反复证明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教育理论。此外,“面向全体”要求“因材施教”,只有把“因材施教”落实在课堂,“面向全体”才算落实到了实处。所以,分层练习分层评价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好“四有人才”。
3.从初中生心理学角度上看:初中生上进心强、求知欲盛;喜欢表扬,乐于表现;自信心强,独立性大。很多事情,都想试试自己的力量,并且以此为“乐”,以此为“能”。分层练习、分层评价正适应学生的这些心理需求。在分层练习中,程度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仅“吃的饱”,还可以独立地向新的知识领域进军;程度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不仅“吃的了”,还可以更多地得到教师的关怀,更好地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且通过分层练习的竞赛,也能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分层练习分层评价不仅有利于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促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发展与提高,而且有利于使各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学习潜能都可以很好地得到发挥。
三、进行思想品德分层练习和分层评价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巩固强化,形成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能力是经过由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其广泛迁移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进一步概括化、系统化、具体化的结果。然而并非是学生掌握了知识就必然会形成相应的能力,能力只有通过练习才能逐步发展起来。
2.有利于因材施教,整体发展: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妥善地解决好既满足尖子生求知欲,又促进学困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且必须解决的一个矛盾。分层设计练习则为我们科学地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一个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和提高不同程度的学习要求,去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分层练习真正落实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3.有利于准确反馈,及时调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教师不但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学”的情况,还能及时发现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结构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4.有利于激发兴趣,快乐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结构存在差异,有的语言表达见长,有的绘画独具天赋,有的最善组织交际„„在数学学习方面学生同样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差异和不平衡。教师看到这种客观差异,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并根据学生不同的智能组成优势设计呈现方式及解决途径多样的不同层次的作业,从而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四、进行思想品德分层练习的具体措施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思想品德练习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使每个人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内驱力是一个人成功的首要因素。具体做法是:
1.给学生分层:由教师根据学生差异和需要进行学生分层,分别划分为A组、B组、C组。一般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后才可实施。例如:学有有余力的优秀生可分为 A组,中等以上的学生可分为B组,暂差生或学困生可分为C组。
2.对思想品德练习作业进行分层:结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差异,在设计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堂练习时,应做到内容上分层次,要求上有差异。并且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要随时调整练习的要求。主要分为三类:一类题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注意班级中的暂差生或学困生,内容以本节课应掌握的基础题为主;二类题面向班级中中等以上的学生,题目的设计力求有一定的难度,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三类题面向班级中学有余力的优秀生,内容在二类题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发展,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超前学习。
3.对课外思想品德作业弹性布置:教师应针对各层次学生在认识与情感等方面不同的需求来布置作业。所布置的作业应遵循:低层次学生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中层次学生有变化、有综合、主动走、促发展;高层次学生高起点、领着走、多磨砺、多创新。
五、提高思想品德分层练习效果的分层评价操作方法
分层评价是贯穿于整个分层教学过程中,并与其他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的。分层评价的功能是从以“甄别选拔”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甄别性学生评价向以“促进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发展性学生评价转变。突出评价的发展性也是教育改革中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评价的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策略都要随之作出相应的调整和转变。之所以如此,是基于教育目的的一种革新,即使各种学生,包括综合型、个性型和自信型、自卑型以及按其他标准分类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发展,有所进步,从而达到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
评价主体要从以往的二元化向多元化转变,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到各种学生评价体系中来,实现多主体评价,加强学生自评和互评。要将主体进行分层,按照学习成绩,学习态度、课堂及课外表现等综合因素,分成ABC三层,教师在教授中多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共同讨论的机会,从而增加学生间的合作及相互了解,为学生提供客观公正的互评机会,同时为学生创造相互帮助、相互了解、取长补短的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只有营造这样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确立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思想,由被动学习逐渐向主动学习的角色转变。
建立思想品德分层练习题库,评价内容上要强调对评价对象的综合能力,实施差异评价。以往的学生评价以评价学业成绩判断学生学习水平所达到的程度为主,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实践能力、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及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评价忽视较多,这种评价要素的缺失导致分层成为了学生“分流”,造成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被遗弃,其自卑心理更加严重。学生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的差异上,还表现在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动机兴趣、爱好特长等各个方面,应该在全面综合测评基础上实施差异评价,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建立“因材施评”的评价体系,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正确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潜能,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发展目标和合适的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要多样化,要注重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量化的标准化测验、模考测试一度成为主要的评价学生的工具和手段。量化的评价是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加以僵死化、简单化和表面化,它不仅无法从本质上保证对客观性、精确性的承诺,而且往往丢失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质性评价方法包括课堂行为记录、项目调查、书面报告、作业等开放性方法。先进的评价方法,应视量化评价为其中的一个评价指标,将其揉和到整个评价体系中,为不同的学生分类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测试评价要从试卷上进行分层,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可以体现在思想品德试卷难度的不同上,ABC层学生的试卷难题比例可以分别是70%,40%和20%,这样既能展现优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其学习能动性,又能照顾到差生,有利于学生信心的培养,激发学习兴趣。A类学生可以向“竞争型”培养;B类学生可以向“激励型”培养;C类学生可以向“引导型”培养。
除此之外,思想品德作业评价也要进行分层,作业完成状况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反馈,从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与质量、数量评价其学习能力及水平。对学生作业进行数量登记,并就作业完成的质量给予相应的等级。例如:A层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基础知识的掌握,除了完成既定学习任务还要安排课外阅读及课外作业的任务,扩展其文化储量;B层学生理解并掌握思想品德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大纲任务为主要学习目标;C层学生以掌握一些常用思想品德的基础为主要任务即可。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既可以激励好的学生向更高的学习层次挑战自己、发挥潜能,又可以让稍差的学生找到自信、主动学习。
评价方式也要体现分层标准的差异性和多样性,ABC层学生间的心理发展、智力水平、学习习惯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如果采用统一的评价方式,无法促进全部学生的发展。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评价:A层,主要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并同时培养其合作互助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B层,主要采用“激励评价”,既要肯定学生的学习并对其指明方向,又要揭示其不足,使其不甘落后,积极向上;C层,大多采用“表扬评价”,因为C层学生学习认知能力、学习积极性差,对该层学生应鼓励表扬,寻找、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有利于消除其自卑感。
分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的核心。现进的分层评价解决了学生差异所引起的单一评价局限,也是有效的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
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实验研究前,原有的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效果与对比班无明显差异,两年后的测试数据则说明了实验的成效是明显的。实验班的思想品德平均分和及格率均超过了对比班,实验班的思想品德优分率远远高于对比班,而思想品德低分率却远远低于对比班,体现了“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实验在“培优”和“辅差”方面的优越性。实验班学生思想品德学习主动,作业态度、习惯均优于对比班,说明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分层作业”实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得到尊重和发挥,学生的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2][美]霍华德・加德纳著.多元智能.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3]王孝玲.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技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4]蒋漫云,雷鸣强.构建素质教育的教育评价观.上海教育科研,1998.[5]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6]高凌飚.新课程的评价问题[M].
第二篇:如何进行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专题讲座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专题讲座
府谷县第二初级中学 张玉娥
一、对分层教学的认识
传统的大班级授课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大班级授课制中,教师的出发点并不是完全针对和适应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的,普遍出现“同内容、同进度、同目标要求、同评价标准”等“一刀切”作法,根本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优等生“吃不饱”,产生学习如同嚼蜡的感觉,学困生“难消化”,在“困进”的怪圈中愈陷愈深,无力自拔,导致他们(无论“优等生”还是“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因而感到课堂是那么的乏味,进而厌恶数学,厌恶老师,厌恶课堂、厌恶学习,导致整个教学活动混乱、课堂效率差的严重后果。
而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运用模糊学的方法,把全班学生分为短期性的(即处于发展变化状态而短期内又相对稳定的)A、B、C三个层次,并依据群体学生的差异,区别对待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教案、采取分层施教、进行分层评价,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通过我们的实践。我们深切的感受到,过去一些学生视学习数学为苦役,视学校为拘留所,视教师为陌路,一见到老师,把头一扭就过去了。原因何在?我们对这些学生太漠视了。分层教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关注每一位学生,你关注他了,他心里很清楚,怎么会不尊重你呢?现在有的老师说 “一些老大难学生,见了老师都一脸灿烂”。是啊!基础差的他们被冷落得太久了,不少孩子整天心灰意懒,低着头,但通过分层学习,那些难得考好的学生也能在基础知识竞赛中获奖。他能不高兴吗?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及原则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分组教学法”以及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
在分层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了下列原则的使用:
1、相近性原则:在分层时应将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
2、模糊性原则:分层是动态的、可变的,有进步的可以“升级”,退步的应“转级”,且分层结果不予公布。
3、最近发展区原则: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方法、练习、作业时,应使学生跳一跳,才可够到苹果为宜。
4、整体与个体原则:教学内容的合与分,对学生的“放”与“扶”,以及课外的分层辅导都就遵守这个原则。
5、调控性原则:由于各层次学生要求不一,因此在课堂上以学、议为主,教师要善于激趣、指导、精讲、引思,调控好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做好分类指导。
6、激励性原则:对各层次学生的评价,以纵向性为主。教师通过观察、反馈信息,及时表扬激励,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调到高一层次,相对落后的同意转层,从而促进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我们的分层教学的实施
1、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并不是分好班、差班,而是①原班级建制不变;②原任教师及班主任不变;③原班同学不变;④大纲教材的目标不变。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①智力因素;②前一阶段学习数学知识、技能的状况和学习能力;③心理素质;④学习习惯、方法;⑤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等方面的情况,将学生初步分为三个层次:A层—各方面能力较差,学习上困难大或能力一般,但又消极厌学的学生约占全班的20%;B层—各方面情况中等的学生约占全班的60%;C层—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较好的学生约占全班的20%。
在编排座位时,我们不是对学生的座位固定。有高矮个时的座位;有复式教学时的分层座位;有互帮互助时的学习小组座位(一般四个人1个A层2个B层1个C层)。分组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一段时间后学生进步了个人可申请调整分组。
在对学生分层实践中,我们充分的感受到对每一个学生,教师都要以爱动其心,热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只有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有诚挚的爱心,平等的尊重,让学生感受到你是在为他好。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使分层教育成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
2、备课分层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最好能设立A、B、C三级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中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如“因式分解”教学目标可定为:
共同目标: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会简单的因式分解,应用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解决因式分解简单的问题。
不同目标要求:
A层:理解简单的因式分解,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应用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解决因式分解简单的问题。
B层:理解简单的因式分解,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应用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点的因式分解问题。
C层:能将因式分解的知识与不等式的知识、方程、函数的知识结合起来,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
3、教学分层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高、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C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A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
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A、B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与“学困生”交朋友,使他们抛弃胆怯和怕错的心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包括错误),增强自信心。变要我学又不知道怎么学为我要学,主动地学。对这部分学生可以集中先讲或小组讲,再模仿练。总之,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对于C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C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平时的课堂中我们的授课形式是多样的。全体参与的课占主导,既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又不能让A层学生知识有人为的断层。复式课的授课是一个补充。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同时练习不同层次的练习,评讲与练习交错进行。既不浪费时间又可各取所需,一举三得。这种形式在复习巩固课和初三的二、三轮复习中我们常用。老师讲综合题能掌握的人不多,但几个问题又有不同的层次,学生能听做到那一层就到哪一层,讲下面的你就复习基础题。充分发挥了45分钟的效益。
在大面积实验中我们还采用了“走班”的教学形式。即几个平行班的文化课教师配合。课调成一样,把几个班同层的学生临时编到一个班实施辅导教学。由于大体上处于同一层次便于教学和训练,充分利用了时间和最大限度的发展训练。
4、练习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
我们平时的练习要求:A层学生基础题全做全练,中档题选做;B层学生基础题大部分做,中档题必做,难题选做;C层学生基础、中档题选做,难题必做。有效的调控了作业量和完成的可能性。
5、作业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精心编排,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成绩不好的学生(A层)以重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以模仿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如课本中的练习题以及补充习题中的基础题,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成绩中等(B层)学生,以把握概念,掌握一般解题方法为主,难度以例题的简单变式,一、二个知识点的小综合为主,除做基本题外,还做个别中档题,使他们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成绩较好的学生(C层)则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灵活熟练的运用,从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培养考虑,除课本基础题外,还应解决一些诸如想一想之类的问题,在平时通过小黑板或墙报出一些探索性,开放性,讨论型的思考题让他们来解,开拓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的数学才能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到学无止境。总之,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作业我们是使用活页作业纸的形式,目的是使选题符合需要。为此我们要求A、B、C三层作业都要有,题量一般为6:3:1,题前标示级别便于选用。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完自己层次内的题和以下层次的题。同时对B、C层次的学生提出了基础题完成时间和质上的要求。要速度快、正确率高。作业全批全改。
课外我们主要使用补充习题和同步导学上作业。补充习题难度较低为B层学生作业。同步导学为C层学生的主要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C层批改辅导B层,B层批改辅导A层。一方面减轻了教师过重的负担另外也是对学生的锻炼和提高,帮人纠错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提醒。集中的问题可集体讲评,反复训练。
6、测试分层
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个学生的识知水平,知识基础,接受能力都不一样,不能用同一张试卷去定“终身”。因此,要达到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一一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从而提高整体水平,没有分层测试是不行的。分层测试题可以分基础题和分层题;或A、B卷;或基础题和选做题等。基础题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做,而分层题是指同一大题出三个层次不同、难度不同、分数一样的题目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从而使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可以尝试到高分的乐趣,进而提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优生又可避免因常得高分而产生自满情绪。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测有课堂检测和单元测验,课堂检测一般采用问答的形式,出现问题及时矫正;单元测验一般采用试卷检测,命题可以确定基本目标题100分(适合完成一类教学目标的学生),再加上两个层次的附加题,分别为20分和30分(完成二类教学目标的学生再答20分附加题,完成三类教学目标的学生再答30分附加题)。通过目标检测,及时掌握目标完成情况,再通过课后分层辅导巩固所学知识。
7、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A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囚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8、课外分层
课外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延伸,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有效途径。对A层学生成立补差小组,着重帮助他们消化课堂上未能消化的内容,订正作业中的错误,同时指导他们学习方法,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时问可安排在每天中午、下午放学后进行。对于B层的学生重点是开拓视野,学习一些“趣味数学”,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使他们养成一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C层的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数学特长,在平时可利用小黑板、墙报等出一些有一定思维度的题目让他们思考,建立数学竞赛小组,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数学能力。
第三篇:浅谈初中数学作业分层
浅谈初中数学作业分层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目前发现随着班额的逐渐增大,学困生的比例随之增大,数学老师明显感到不交作业的学生逐渐增多,而交作业的学生敷衍了事的数量也居高不下。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认识;通过家访,了解家长对学生辅导作业情况;通过沟通;了解学生不交作业、抄作业的原因。我们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
1、大量机械习题和重复性作业使学生(部分)厌恶做作业;
2、题海式训练式作业使学生感到课业负担重,每天作业大都耗在数学这门课上;
3、布置习题主要以计算题、应用题为主,不能够多方面、多角度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同时这类题多以封闭题型出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
4、绝大多数教师布置作业一刀切,忽略每个学生个性差异,这样造成优等生因吃不饱,而不屑一“做”的弊端,而学困生因理解能力差,作业难度大,造成学困生吃不了、厌学,最后发展成抄作业,不交作业;
针对目前这一现状,作业的布置如何体现数学课程这一基本理念?如何布置“让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发展”的作业?如何布置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功的作业?如何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作业?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必须摈弃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进行作业布置的改革。笔者有幸参加校本课程实验——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课题研究,就此谈点体会以求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分层作业的理论依据。
因材施教理论: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即孔子教人,因材施教。现代教育学认为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的基础等具体情况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前苏联教育心理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认为:学生已具备的基础和水平与学生尚未达到的,但经过教师的引导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当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后,再利用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水平之间的矛盾,以此确定知识的广度、深度、学生掌握的情况,从而对课内例题、课内习题、课后作业进行分层布置。
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分层作业的过程。
首先是明确对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界定。实验教师根据我校初中阶段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当堂课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进行课内例题、课内练习、课后作业分层布置。不仅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其作业的内容与要求也各有不同,而且还要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学习情况,随时调整作业要求。其次、理清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思路和方法: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综合考虑每个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依据教学目标、知识的重、难点,把课内例题设置成变式题和开放性题型,课后作业设计成必做题和选做题,把课内练习设计出基础训练、综合应用、拓展提升:长期作业与短期作业相结合,情景作业设计与实践作业设计相结合、题组作业设计与“作文式”作业设计相结合,开放式作业及分层作业设计相结合,开放式题型作业与变式训练相结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选择作业,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改善了学生抄作业,不交作业的状况。最后确定初中数学作业分层基本内容:(1)作业的设计,避免重复雷同的内容,避免题海战术,避免单一过旧的形式,打破书面作业单一的形式,注重作业形式多样化,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课内练习分层,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础训练,综合应用,拓展升华练习,尽量设计一些适合各个层次需要的开放性题目和变式训练;(3)课后作业分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不同的作业,有必做题和选做题,课后作业布置设计要有弹性。
三、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研究的主要绩效。
两年多来,课题组成员通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作业分层的实践与探索,取得可喜的成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分层作业是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保证。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内作业布置坚持:“优生多而适当提高难度,学困生少而适当降低难度”的原则,比如学完当堂的教学任务后,课内作业从数量上进行分层,具体要求:学困生完成优生的二分之一,即完成大部分基础知识部分,中等生完成优等生的三分之二,即完成全部的基础知识部分和综合应用,优等生则要完成全部的基础知识综合应用和拓展提升。这样全部的学生步调一致地完成作业,有利于教师统一调控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实施分层作业是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措施。在例题中设置变式题和开放性题不仅可以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课内的学习,而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等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优秀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学困生得到有效的转化,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使全体学生都能够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体验成功,在活动中展示风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作业,在“培优”和“辅困”方面的优越性非常明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得到尊重和发挥,学生的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得到健康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明显增强
4、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作业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使教师的教学能力有较大的提高。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全体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以适应教学改革步伐。通过理论的系统学习,使每一位教师认识到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以及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任务, 在培育崇高的人格塑造美丽心灵过程中,更加注重激发积极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进行作业分层教学中,更加精心选择例题与作业,这就促使教师认真地对待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认真深钻教材,从而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从而探索出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方法。
四、进一步反思与展望。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的影响下,数学教学追求千人一面,这不仅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教育的作用,而且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的教学现状与素质教育相悖。而以人为本的分层作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按学生数学基础、心理素质等因素实施作业分层布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应有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按不同的教学对象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符合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总之,教学实验是时代的呼唤,社会的需要,是我们一线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我们相信随着校本课程研究在我州逐步开展、推行、规范。我州的校本课程研究一定走向成熟,逐渐形成昌吉本土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并在整个学科群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第四篇: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课堂分层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课堂分层教学
同一个老师面对同一个班的学生,教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成绩优秀,有的学生出现学困;有的学生喜欢英语,而有的学生讨厌英语,甚至提及英语就头疼,造成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后进生面大。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是这样做的:
一、学生分层
我所带的两个班级均为七年级新生。学生进班后,我用三个月的时间去了解他们学习英语的程度、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学习英语的困难,做到心中有数。再根据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我把他们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次学生的基本功扎实,学习主动,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接受知识的能力强,是班里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各方面都较优秀的学生;b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可是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基础不扎实,但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内在潜能,需要老师扶持,给予一定的督促和辅导;c层次的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思维反映慢,在学习上有障碍,考试成绩差,在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缺少家庭辅导条件,需要教师时刻关心和督促。
二、教学目标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特点,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a层次学生在全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提高。b层次学生重点以掌握教材内容为主,力争不存在、漏、忘、记忆混乱等现象,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对c层次的学生重“灌”,要求他们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提高学习信心,激发潜能。
三、教学内容分层
对各单元的单词、词组、课文以及练习进行了目标分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每一层次的学生按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出示不同的教学目标,四、施教分层
1、教授对话课时,我采用了分层次教学中的合讲分练法。以go for it!下册 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中的practice conversations为例,在给学生讲解了怎样描述某人外貌时的一些要求(合讲)后,我要求a层学生能仿照对话对班上的同学进行身高、体型、头发、爱好等多方位地描述;b层学生能就班上的同学进行身高、体型、头发进行描述即可;而c层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够熟读对话(分练)。然后我再先请c层一组学生读对话;b层一组学生表演对话;a层一组学生演示自编对话。
2、讲授课文时,我则采用先合讲合练,后合讲分练的方法。以go for it!下册 unit? 8i’d like some noodles.为例。先是导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几种面条,引出本课课文中的面条广告(合讲)。接着进行fast? reading ,回答以下问题:how many kinds of noodles we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 how much are the noodles ? what’s the meaning of lunch noodles ?(合练)。在师生共同检查完答案后(合讲),进行detailed??reading : a层学生回答第三个问题并复述课文;b层学生完成回答第一、二个问题并完成填空;c层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分练)。分练之后再合讲,先由c层学生进行正误辨析,次由b层学生回答有关问题,最后由a层学生复述课文。
五、作业分层
学习英语和学习其它课程一样,单纯依靠课堂的讲解和学习,不通过大量的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学生是难以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面对多层次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作业进行分层次要求。按上、中、下三个层次来设计布置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的学习巩固发展空间。比如,针对课堂作业的要求我设计出:c层次学生以抄写、朗读、记忆为主;b层次学生通过造句、填空、复述课文等形式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a层次学生通过写作、阅读理解训练来巩固所学语言。
第五篇:初中地理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初中地理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地理学科淡出中考舞台,成为了一门会考科目,如何实施地理有效教学,优化课堂质量,提高会考成绩但同时又能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成为所有地理老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实施地理分层教学则是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将从地理分层教学的提出、依据、作用、实施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等多角度说明分层教学对地理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关键词:地理 分层教学 有效性 教学效率
引言: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问题,由于学生来源各不相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广大教师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学生学习的两级分化越趋严重。在同一个课堂上,优秀生吃不饱、不够吃,中层生勉强够吃,后进生则吃不下甚至根本就不想学。另外自从地理不参加中考以来,学生甚至是家长普遍认为地理是副科是次要的,如何有效地突破传统思维的弊端,实施地理有效教学,优化课堂质量,提高会考成绩但同时又能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成为所有海南地理老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它的灵魂也在于“因材施教”。它不仅涉及到教育价值观念的改变,还涉及到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组织的调整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等等许多具体而微的工作,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
原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分层教学”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分层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二、分层次教学的现实要求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而人的素质由于遗传以及所受教育的影响,客观上形成了高低不同的层次,分层次的教学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虽然自古就有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但常规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很难在课堂教学的同一时空内实现分类推进、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思想,因此常规的教学被迫采取面对中等学生的折衷方法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使一些高素质的人才缺乏接受必要的更高层次的、与他们的智能水平相适应的训练,不利于高层次素质人才的培养,也不合乎高层次人才培养教育的一般规律;这种折衷的教学同样也不利于差生的学习,由于差生的反应速度慢,他们的思维往往受到干扰和抑制,形成了差生更差的局面。
就初中教学实际来讲,为什么要进行分层教学?众所周知,初中阶段面临的突出困难就是学生学习成绩分化严重。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从小学毕业直升初中,学生原有的学习差异随着初中学科的增加(由原来语数英三科增加到语数英政史地生七科),学习内容的加深、学习时间的加长而进一步扩大,并且逐渐演变成为两极分化的局面。笔者曾对所教班级的初一8、9、15、16四个班级256名学生的地理学习状况做过调查,结果是:
1)认为授课内容简单,有时显得无所事事,“吃不饱” 的有 47人,占 18.4%。
2)认为课堂教学内容适中,有些内容学起来相对容易的有 104 人,占 40.6%。
3)认为课堂上内容虽听懂,但较难理解,不会运用的有76人,占 29.7%。4)认为课堂上根本听不懂,或注意力不集中,理解不了老师所讲内容的有29人,占 11.3%。
以上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确是存在较大的差异。怎么去面对这个差异,用什么办法去克服这个差异,都是摆在我们广大第一线地理教师的难题。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如果忽视这种差异,就必然使部分学生掉队,丧失信心。只有尊重差异,承认差异的客观存在,我们地理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三、“地理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1、学生分层
为了落实地理课分层次教学,又使每个同学都感到心情舒畅,教师先把分层次教学的意义、内容及方法告诉学生。在做细学生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先采用学生自我评价,自愿报名,笔者再根据期中考试情况、平常上课情况、完成作业情况分别进行打分,稍加调整,把班级分成ABC三等,各层次比例大致1:4:1。
1)A:85—100分,“吃不饱”,态度认真、基础好、兴趣浓、思维敏捷、上课积极的学生。
2)B:60—85分,“勉强够吃”,态度较为端正、自觉性有待提高、成绩和 兴趣不太稳定的学生。
3)C:60分以下,“吃不下、不想吃”,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浓,缺 乏克服困难的毅力。
2、指导思想分层
A层次——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
B层次——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做到二激一防(即激发兴趣,激发进步,防止分化)
C层次——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做到一找三跟踪(找优生辅导,做好作业记录跟踪,单元测验跟踪,课后辅导检查跟踪)
3、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差异,制定了地理教学的分层内容和分层目标,要求层次明确,具体和学生的层次相一致。
1)基本目标:全体学生可以掌握的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的教学内容,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即A、B、C三层次的学生都一样掌握。
2)中层目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比较复杂的运用和分析的教学内容。侧重于一定的综合性和提高性。即C层次学生可以不掌握,了解就好;A、B层次学生必须掌握。
3)发展目标:少数学生可以掌握的复杂分析和综合运用的教学内容,侧重于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以及创造性学习,此目标A层次的学生应掌握。
例如初中地理“中国主要铁路干线”的教学目标可进行如下分层:C级:把握主要铁路干线(五纵三横)的起止点和重要铁路枢纽的分布;B级;在C级目标基础上,能草绘主要铁路干线示意图;A级:在B、C级目标基础上,能熟练运用铁路干线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如旅游、运输选择便捷路线)。实施这一环节应注重,各层次目标虽然有差异,但也只是反映同一教材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各层次目标之间应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阶梯,使低层目标学生也可向高层迈近。
例如在讲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时,C层学生只需知道昼夜更替和时差就可达到目标,即是识记目标;而B层学生除知道这两种现象之外,还需了解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A层学生则需更进一层,在了解昼夜更替产生的机理之后,还能对这两个现象进行解释、理解和运用并有所拓宽,比如为什么地球上看到的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如果地球没有了自转,只有公转,能不能产生昼夜更替呢?激发学生对这类问题进行探讨和动手做实验来演示。这样,课堂教学目标细化到每一个分层,避免以往地理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刀切的弊端,强化了针对性、具体性,并使每个学生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目标,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探究分层
1)设疑激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用故事、新闻热点等巧妙设疑,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日界线时,可讲一对在跨过日界线时生下的双胞胎,先生下来的反而要叫后生下来的为姐姐,以激发学生的爱好。
2)依纲探究。根据大纲要求,针对三个层次教学目标和学生基础及自学能力,在提问的角度上应有所区别。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地理湿润区和干旱区的分布时,B、C层学生只需要知道湿润区、干旱区对应的景观;而对A层学生则可提出问题:黄河的水量和珠江的水量比较,哪个多些?为什么?并提示学生可以在课本图中找到答案。
又如在学习中国的降水情况时,可以让学生分层次探究质疑。C层:我国降水的总趋势是什么?B层:我国降水总趋势的形成原因是什么?A层:夏季风的进退规律与雨带的推移有什么样的关系。一层一层提高要求。
5、作业分层
课上练习、课后习题的选择与编排都应该有一定的层次性,可以设置记忆填空、巩固练习、拓展练习、探索练习、开放性讨论等多种层次。在布置课堂练习和作业时,要注意所选择的习题能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在全体学生都获得发展的基础下,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发展的体验。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不仅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得习题可以量身定做,同时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抄袭作业的现象。
6、测试分层
每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即进行单元测试,试卷中对A、B、C三层学生的题目明确分类。A层同学在完成规定题目之后,另外做一些难度较大题目,并计入总分;B层同学只做规定的题目;A层同学只做基础题。实行“有选择、无淘汰”的分层考试模式,“有选择”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自主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内容,考试时可选择不同难度的试卷。“无淘汰”是指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7、评价分层
每次作业评改,不按自然组上交,而是按A、B、C三个层次上交,教师同层批改,按该层次的训练要求,进行同层相比评价。有当面批改,浏览抽改,选择评价。有时采用自改互评,在小组内,由A组学生改B、C层学生,这样差生得到优生的广泛帮助,优生又在评改中进一步施展了自己的能力。
平时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用公平、公正、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善于看到A层学生的不足,促进其更好发展,也要善于看到B层、C层学生的点滴进步和不断出现的“闪光点”,对于B、C层(尤其C层)学生的进步要及时提出表扬,并适当放大其优点,以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在阶段性检测中采用B、C卷试题,C卷题目难度为中等偏下,B卷题目难度为中等偏上,让B、C层学生检测C卷,A层学生检测A或B卷。在评价时,C层学生即使成绩不是很理想,只要平时表现良好,有进步,也可定为优秀。
由于分层教学接近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分层评价则是这种动力机的加速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对表扬次数多的,有进步的及时调高一层次,无进步而相对落后的从高层调到低层次。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8、课后辅导分层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树主干,那么课后辅导就是树的枝叶,所以抓好课后辅导也是搞好分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
分层教学课后辅导的总体原则是根据学生成绩梯度,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基础好的A组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参加提高性辅导活动;成绩中等的B组学生建立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性辅导活动;基础差的C组学生成立补课小组,从最低起点开始进行补课性辅导活动,平时也可以让A组学生对C组学生进行一帮一辅导。
教师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
四、地理分层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的实施为每个学生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分层教学不仅体现了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既注重整体的提高也关注个体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同时,分层教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通过小组长帮助组员,组员也能够为小组整体素质的提高而奋起直追,最终在班中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氛围。
在笔者运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所教的班级的成绩遥遥领先于年级平均分。如在初一第一学期期中全市统考中,所教的4个班级中,有3个班级成绩名列年级前3名;实践证明,分层教学体现了既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又尊重个体的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地理学习上得到发展的良好教学效果。
当然,分层教学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而且还要深知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能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及进行与学习相关的辅导工作。在分层教学中,除了教师个人的努力外,还需要学科内教师加强研究与协作,共同设计好教学目标、教案、导学案、训练、评价等环节,以推进整个地理学科分层教学的有效开展。
五、实施地理分层次教学的几个问题
1)实施分层次教学后,备课授课,配置作业、批改辅导、测试分析都得分层进行,教师工作量无疑成倍增加,所以这一教法的坚持,虽对学生有利,对提高教师水平也有很大帮助,但必须建立在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上。如何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减轻教师负担又将是一个新的课题。
2)如何解决因材施教与提高课堂效率之间矛盾;防止课堂分层指导复式教学化的倾向,都是下阶段研究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