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差异
“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差异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课堂讲解加上课后作业,“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是课前学习加上课堂研究。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管理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在“翻转课堂”上,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主动的研究者。
先学后教符合教育规律
传统教学结构是教师白天在教室上课传授知识,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或者感悟巩固;“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是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也就是说,知识传授的识得过程与基本的习得过程发生在课外,知识内化的习得与悟得过程发生在课堂。
教的秘诀在于“度”,学的真谛在于“悟”。悟得是指学生通过思考与觉悟,内化所学内容,让其成为自己智慧的一部分,从而使自己的价值层面得到改变的过程。知识是外在于人的,是一种可以量化的“知道”,只有通过课堂上的点拨与碰撞,悟有所得,让知识进入认知本体,才能称为素养。悟得是一种意义理解,是一种规律性的认识,是一种智慧,是“道”。
默多克指出,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经营方式„„教育是唯一有待开发的领地。微视频能够提供高质量、大规模的在线学习素材,便于学习者无论身处何处、教育背景如何,都能够借助网络分享优质课程资源。微视频的作用就是提供分解、嚼烂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授。当然学校提供的网络微视频一定要基于本校学生的心智水平与理解能力,不同学校的学生对慕课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不难追溯其端倪。《周易》“蒙卦”有载:“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源于师生交往的教育,不能开始于“我求童蒙”,而必须开始于“童蒙求我”,学生学而不厌,教师诲人不倦,才能志趣相应彼此互动,这是对教育本质的揭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在我看来,江苏洋思、河北杜郎口、山西新绛的成功经验的内核也就是先学后教。
设法唤醒学生的内驱力
“翻转课堂”的核心,就是先学后教。这里的问题在于,学生凭什么要去学全新的东西?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英国《金融时报》(2013年12月3日)曾指出,中国教育必须抛弃死记硬背模式,“就算外国人起初可能被上海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考试中的优异表现所震惊,进一步考察后,他们对上海的教育模式就没那么感兴趣了。”教育的功能是唤醒人的自觉。对于学生来说,我要学,才有可能实现教育;要我学,则远离了教育的本质。人的自我教育才是唯一有效的教育。我以为,推进“翻转课堂”的关键,就是学生内驱力的激发,就是学生学习上的“自主当家”。我主持的浙江省教科院重点课题“内驱型教学推动力建设”,意在倡导学生在学习上立足于无师自通的预习,立足于观点碰撞的听课,立足于真正理解的巩固,立足于全面掌握的纠错。
在国家大力倡导课改的背景下,真正走进我们的基础教育课堂,感觉还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占据主导地位。不少教师还是以不变应万变,还在用凯洛夫五步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换句话说,就是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猛灌猛填;课后学生猛练猛写。“翻转课堂”的流程是:教师提出具有热身作用的问题,学生看视频自主学习,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反馈练习,甄别疑难;教师收集问题,再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重难点归纳成几个问题,围绕教学目标,交流互动,释疑解惑。疑为思之源,思为智之本;疑乃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翻转课堂”的要点和局限
“翻转课堂”的要点应该是:围绕教学目标,直奔主题;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应用、相互关系;多运用归纳思维,少一点演绎思维;尽量让学生归纳整理,教师点拨与延伸。“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学生可以学习两遍——第一遍,带着问题自己学,第二遍,再集中解决重难点问题。这样就有了直接面对新内容、新问题、新情境的机会。学生只有在自学理解的基础上,课堂与师生互动交流才有效,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知识才能进入长时记忆。“翻转课堂”的优势得益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学生由此可吸收来自全球的视频知识解读,可以反复看,复习时再看。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思考,真正成为一个思想的强者,适应于终身学习的大趋势。
“翻转课堂”的局限是在知识传授中,教师肢体语言、人格魅力缺失;新课、巩固课、复习课、讲评课,教学目标难以定位;受制于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没有预习,课堂就成为空中楼阁;课堂起点提高后,不同程度学生可能拉大差距。判断一项教改的标准在于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是否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效率,是否针对当下时弊,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有改革的成功经验。“翻转课堂”作为一项改革,也许热一阵就会过去,但它的思想理念一定永存。
第二篇:“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差异
前沿】“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差异
2014-08-19 中国教育报
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中国教育报”关注我们。
翻转课堂很火,很多教师都希望有所了解,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有什么差别?翻转课堂如何助力当前正如火如荼进行的新课改?
先学后教符合教育规律
传统教学结构是教师白天在教室上课传授知识,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或者感悟巩固;“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是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也就是说,知识传授的识得过程与基本的习得过程发生在课外,知识内化的习得与悟得过程发生在课堂。
教的秘诀在于“度”,学的真谛在于“悟”。悟得是指学生通过思考与觉悟,内化所学内容,让其成为自己智慧的一部分,从而使自己的价值层面得到改变的过程。知识是外在于人的,是一种可以量化的“知道”,只有通过课堂上的点拨与碰撞,悟有所得,让知识进入认知本体,才能称为素养。悟得是一种意义理解,是一种规律性的认识,是一种智慧,是“道”。
默多克指出,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经营方式„„教育是唯一有待开发的领地。微视频能够提供高质量、大规模的在线学习素材,便于学习者无论身处何处、教育背景如何,都能够借助网络分享优质课程资源。微视频的作用就是提供分解、嚼烂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授。当然学校提供的网络微视频一定要基于本校学生的心智水平与理解能力,不同学校的学生对慕课”(MOOC)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不难追溯其端倪。《周易》“蒙卦”有载:“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源于师生交往的教育,不能开始于“我求童蒙”,而必须开始于“童蒙求我”,学生学而不厌,教师诲人不倦,才能志趣相应彼此互动,这是对教育本质的揭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在我看来,江苏洋思、河北杜郎口、山西新绛的成功经验的内核也就是先学后教。
设法唤醒学生的内驱力
“翻转课堂”的核心,就是先学后教。这里的问题在于,学生凭什么要去学全新的东西?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英国《金融时报》(2013年12月3日)曾指出,中国教育必须抛弃死记硬背模式,“就算外国人起初可能被上海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考试中的优异表现所震惊,进一步考察后,他们对上海的教育模式就没那么感兴趣了。”教育的功能是唤醒人的自觉。对于学生来说,我要学,才有可能实现教育;要我学,则远离了教育的本质。人的自我教育才是唯一有效的教育。我以为,推进“翻转课堂”的关键,就是学生内驱力的激发,就是学生学习上的“自主当家”。我主持的浙江省教科院重点课题“内驱型教学推动力建设”,意在倡导学生在学习上立足于无师自通的预习,立足于观点碰撞的听课,立足于真正理解的巩固,立足于全面掌握的纠错。
在国家大力倡导课改的背景下,真正走进我们的基础教育课堂,感觉还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占据主导地位。不少教师还是以不变应万变,还在用凯洛夫五步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换句话说,就是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猛灌猛填;课后学生猛练猛写。“翻转课堂”的流程是:教师提出具有热身作用的问题,学生看视频自主学习,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反馈练习,甄别疑难;教师收集问题,再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重难点归纳成几个问题,围绕教学目标,交流互动,释疑解惑。疑为思之源,思为智之本;疑乃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翻转课堂”的要点和局限
“翻转课堂”的要点应该是:围绕教学目标,直奔主题;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应用、相互关系;多运用归纳思维,少一点演绎思维;尽量让学生归纳整理,教师点拨与延伸。“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学生可以学习两遍——第一遍,带着问题自己学,第二遍,再集中解决重难点问题。这样就有了直接面对新内容、新问题、新情境的机会。学生只有在自学理解的基础上,课堂与师生互动交流才有效,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知识才能进入长时记忆。“翻转课堂”的优势得益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学生由此可吸收来自全球的视频知识解读,可以反复看,复习时再看。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思考,真正成为一个思想的强者,适应于终身学习的大趋势。
“翻转课堂”的局限是在知识传授中,教师肢体语言、人格魅力缺失;新课、巩固课、复习课、讲评课,教学目标难以定位;受制于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没有预习,课堂就成为空中楼阁;课堂起点提高后,不同程度学生可能拉大差距。判断一项教改的标准在于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是否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效率,是否针对当下时弊,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有改革的成功经验。“翻转课堂”作为一项改革,也许热一阵就会过去,但它的思想理念一定永存。
来源:教育信息化,作者为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校长陈立群 校稿:中国教育报新媒体实习编辑胡宏超
即日起,中国教育报已开通自定义菜单,设置“每日读报”、“栏目精选”、“互动活动”三个栏目,让您每天在微信上就能读报,就能看到最精彩的内容,就能得到专家的指导,还等什么,退出这篇文章,在手机屏幕下面,就是中国教育报的自定义菜单。
﹡﹡﹡﹡﹡﹡﹡﹡﹡﹡﹡﹡﹡﹡﹡﹡﹡﹡﹡
中国教育报——您身边的教育资讯专家,我们将提供个性化资讯定制服务,无论您是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家长还是学生,根据您的职业代码发送到中国教育报,我们将定期发送您所关注的资讯。
为方便读者查阅以往的精彩内容,小编特意精选出今年以来最受关注的20篇文章,回复“精选1”、“精选2”„„至“精选20”或“001”、“002”„„至“020”等关键词查看相关信息
敬请关注 【精选1】一位特级教师给2014考生的30条建议,一定要转2014-05-29 【精选2】原来射雕英雄传才是教育真经2014-06-19 【精选3】全国重点大学211高校、985高校、C9高校全名单2014-05-02 【精选4】哈佛大学推荐:14部培养孩子优秀品德的电影2014-05-02 【精选5】一位老教师对年轻父母的20条忠告!字字珠玑!2014-05-23 【精选6】为什么德国人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2014-06-06 【精选7】叶澜:一节好课的标准2014-06-09 【精选8】林清玄:让你的孩子努力考7-17名2014-05-30 【精选9】教师保护嗓子的十个秘诀2014-04-28 【精选10】韦钰:教育方法不对,再勤奋也没用2014-05-29 【精选11】一个放牛娃的博士论文后记,比论文本身更震撼2014-06-11 【精选12】刘曼辉:教育孩子不得不看的三本书2014-04-22 【精选13】七问什么是微课、如何设计微课2014-05-27 【精选14】怎样培养终身阅读的好习惯?2014-04-09 【精选15】一位差生妈妈的六年艰辛育儿经2014-06-20 【精选16】一生必读60本书,你读过几本?2014-05-13 【精选17】听清华师兄说,大学四年干什么2014-05-09 【精选18】顾明远:中国教育路在何方2014-06-16 【精选19】台大教授:最难一课,我们却没教给学生2014-05-22 【精选20】美国孩子如此评价阿凡提,中国老师绝想不到!2014-04-18
第三篇:如何处理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关系(定稿)
论文题目:如何处理“翻转课堂”与
“传统课堂”的关系
姓 名: 单 位: 研究方向: 完成时间:
如何处理“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关系
摘要: 传统教学统一的“课堂知识传授”无法真正实现分层教学,恰逢此时新兴的“翻转课堂”模式广受追捧。本文在分析探讨翻转课堂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流程,尽可能展示它与传统方式的不同和联系,力证在中国的课堂上,保留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挖掘应用“翻转”模式,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模式更符合教学规律这一论点。
关键字: 翻转课堂 传统课堂
1.前言
传统教学模式延续千年,这个问题一直被老师们研讨,这种模式下衍生出多种教育学名词,反映出不同阶段下教育人的思考。近些年来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如新生竹笋般,势头正劲遍布各大中小学。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使得教育变得不那么简单。翻转课堂比传统课堂的优势体现在哪里?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从分析探讨翻转课堂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流程,通过对翻转后的课堂的理解,与传统课堂产生对比。意图能为我国实现教育模式创新、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2.传统课堂
班级授课制从最初出现到形成制度,花了150多年的时间,其实,班级授课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班级授课制使“一个先生可以同时教几百个学生”成为可能。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而把知识的内化过程留给学生课下独立完成,这就导致本应用于师生互动、同伴交流协作的课堂,常常被教师一个人占用来“传授知识”。
3.翻转课堂
3.1 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是相对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而言的。将“知识传递”过程放在课堂外,学生借助于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和开放网络资源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而课堂则成为他们完成作业、探讨问题或得到个性化指导的地方。因此,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摆脱了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成为整个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过程中掌握。
3.2 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
首先,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及学生整体情况制作一些时间短、信息明确的教学视频,每个视频针对一到两个特定的问题,供学生课前观看学习。
第二步,学生看完视频后,可以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平台中完成一定的课前针对性练习,检查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巩固学习内容。同时练习结果也会提交给教师,这样教师在第二天上课前就可以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盲点区”,以确定课上应创立怎样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第三部分是发生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就自己在课前知识建构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向教师请教,接受教师的启发和个性化指导。由于学生在学习提问中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效率高。教师则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完成练习时产生的疑惑,总结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供学生选择探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相结合的方式:①通过自主探索,培养提高其独立学习的能力;②通过小组协作,在相互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拓展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并提高其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3 翻转后的课堂如何设计
每一堂课要想在实践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提前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相比,有着颠覆性的变化和典型的特征。我们一直认为翻转课堂的原则应该具备以下两点:一:以学生为主体;二要是课堂互动交流更有效。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含课前知识获取和课堂知识内化两部分。
1、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是促使学习者朝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产生变化的过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和规范,直接影响到教学能否沿着预定的、正确的方向进行。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2、分析学习者特征。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学习者的哪些因素或特征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学习者特点的个性化课堂方案,使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原有心理发展水平及学习风格。
3、选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资源。通过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学生起始能力和终点能力之间的差距就可以确定,接下来教师就应该设计合适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以填补学生学习前后的差距,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4、设计自主学习环境,支持学生课下学习过程。翻转课堂中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其课下的自主学习过程,因此有必要对其自主学习的环境进行设计,支撑学生顺利完成课下的“知识获取”。
5、课前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设计一些题目,供学生学习视频后完成,并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给予价值判断,以检测其知识掌握的程度。
6、课堂探究情境设计。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知识的获取成果,设计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情境,供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学习,以促进其知识的内化过程。
7、学习成果交流展示设计。设计成果交流展示活动,促使学生将自己的探究结果以及在探究过程中收获的心得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实现思想的碰撞升华。
有一点不得不提,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过程中,信息技术是学生课下知识获取和课堂知识内化得以顺利实现的有力保障。只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才可以在课外随时获取教学资源、与教师零距离沟通,教师才可以随时获取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程度,以便为第二天的课堂探究情境设计做好准备,通过课堂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过程。专业的信息技术平台主要要具有资源发布共享、交流互动功能、学习检测跟踪、资源推荐功能为主的几项功能。平台的建构需要网络以及资金支持,这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目前为止把翻转做的很超前的往往都是一些发达地区名校。
3.4 翻转课堂的局限
即使我们把课堂翻转了也还是要围绕教学目标,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应用、相互关系;多运用归纳思维,少一点演绎思维;尽量让学生归纳整理,教师点拨与延伸。翻转课堂的一大改变在于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学生可以学习两遍——第一遍,带着问题自己学,第二遍,再集中解决重难点问题。这样就有了直接面对新内容、新问题、新情境的机会。学生只有在自学理解的基础上,课堂与师生互动交流才有效,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知识才能进入长时记忆。
翻转课堂的局限是在知识传授中,教师肢体语言、人格魅力缺失;新课、巩固课、复习课、讲评课,教学目标难以定位;受制于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没有预习,课堂就成为空中楼阁;课堂起点提高后,不同程度学生可能拉大差距。而且问题在于,我们让学生去预习了,但学生凭什么要去学全新的东西?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教育的功能是唤醒人的自觉。对于学生来说,我要学,才有可能实现教育;要我学,则远离了教育的本质。想要真正实现翻转课堂,关键就是学生内驱力的激发,4.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课堂讲解加上课后作业,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是课前学习加上课堂研究。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管理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在翻转课堂上,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主动的研究者。而翻转课堂的核心,就是先学后教。
在国家大力倡导课改的背景下,真正走进我们的基础教育课堂,感觉还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占据主导地位。不少教师还是以不变应万变,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换句话说,就是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猛灌猛填;课后学生猛练猛写。翻转课堂的流程是:教师提出具有热身作用的问题,学生看视频自主学习,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反馈练习,甄别疑难;教师收集问题,再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重难点归纳成几个问题,围绕教学目标,交流互动,释疑解惑。
其实对比完后我们感受到,我们并不能说某种教育模式完全好或者坏,只能说是否适应当下。目前正是转型期,翻转并没有大规模成型而只是先进个例;鉴于在《什么课型适合翻转课程》一文中我们也分析过,未必是所有科目每节课都适应翻转,所以以传统课题为主,更多更精深地实践并推行翻转课堂就是我校目前的做法。
5.结束语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上述论述可知,设计一节翻转的课堂并不是一件易事,它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上课模式,这一点就让很多老教师无法快速接受;微视频的录制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又让很多老师束手无策;网络终端需要技术资金支持,也不是所有学校都可以做到;很多老师将翻转和传统结合起来,但录视频编制导学案花费大量时间,没有办法再与传统的改作业、面批试卷、心理辅班主任工作同时完成。所以可以说翻转课堂在中国,想要大规模贯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已在国外多个地区取得极大的成功,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因此,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借鉴和吸收“翻转课堂”的成功经验,必将对我国教育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促进教育生产力的提高和教育信息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数学总复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育信息技术.2014(5).[2] 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思考.网友世界.云教育.2013(20).[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课程中的实践探索.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4(1).[4] 翻转课堂优化“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的探究.教育教学论坛.2013(44).[5] 翻转课堂在院校人文通识课程中的实践与思考.中医教育.2014, 33(3).[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第四篇:浅谈“翻转课堂”教学
浅谈“翻转课堂”教学
在观课中,由于一次真实的对话,让笔者看到“翻转课堂”中师生追寻到的幸福和快乐,进而引发了笔者对“翻转课堂”的思考探究。
一、翻转教育教学观和理念
“翻转课堂”采用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翻转课堂”得益于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及数字化设备根据自己的学习步调进行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方式,翻转了传统教学结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同时,教师由指挥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
第一,完成学习任务单,进行课前预习。学生要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资源进行课前预?、讨论,完成学习目标中简单的记忆,获得浅层次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留下问题和困惑。
第二,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解决疑难问题、共性问题,获得理解性的提升。“翻转课堂”对预习和上课两个环节进行了一个“翻转”:浅层次的理解在课前完成,高层次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则可以在课上发生。
第三,课后完成作业,预习新知识。
下面,笔者以《函数的概念》的教学为例对“翻转课堂”教学进行说明。
首先进行学情调研,根据课前小组的分工,各组分别展示学习成果,提出疑难问题,快速筛选问题,形成问题清单,按难易划分等级。然后解决提出的问题:一类问题由同伴互助解决;二类问题由小组讨论完成;对于三类问题,征集学生代表进行展示、主讲和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函数的概念提出如下问题:
(1)y=1,x∈R是函数吗?
(2)能表示函数图像的是?(图略。)
(3)判断下列各式中y是不是x的函数?
①y= 变:y2=x;
②y=+ 变:y=+;
③y=1(x∈R);
④想一想:f(x)=x2+1与g(t)=t2+1这两个函数相等吗?
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等应看函数的三要素是否相同。由于定义域、对应关系确定时,值域也随之确定,所以若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对应关系相同,则这两个函数就一定相等。
(4)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①y=;②y=;③y=+
使学生学会求定义域的方法,养成格式规范以及解题后反思的良好解题习惯,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思意识。
(5)理解符号y=f(x)的含义。①y=f(x)表示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联系x、y的纽带是法则f,所以这个符号本身也说明函数是三要素构成的整体。②f(a)表示x取a时对应的函数值,而不是f乘a。从函数符号角度再次领悟函数的本质。在求解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代换的思想。
最后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
(1)学生归纳小结,以同桌之间一人小结一人倾听的方式,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自主小结。
(2)教师及时进行归纳总结:①函数的近代定义与传统定义的异同点;②集合与函数的联系、区别;③函数的三要素;④数形结合的思想。
第五篇:“翻转课堂”真的能颠覆传统课堂吗
“翻转课堂”真的能颠覆传统课堂吗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课堂教学较之以前更具活力。然而,形式热闹的课堂,效率真的就提高了吗?2014年12月19日笔者在福建省长乐一中观摩了一堂《荷塘月色》,深有感触。它是由来自山东昌乐二中的一位教师执教的,展示该校创立的“271高效课堂”理念。
本堂课流程大致如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提前在前黑板的右侧板书“学习目标”:(1)理清脉络,把握感情基调,理解主旨。(2)诵读品味,赏析文章优美的语言。(3)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表述美。
2.教室的课桌椅围成七人小组。
二、教学步骤
1.经典回顾,课件展示,学生齐声朗读:《春》的片段、《背影》的片段。
2.导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1)品味美:那荷塘、那月色告诉你的,请你告诉每一个人……(播放背景音乐)
要求:①整理自己在预习中评点的语句,选择最有感触的语段,大声朗读。
②体会朗读技巧,注意情感的表达。
(分别有三位学生朗读了他们喜欢的语段。教师给这三位同学所在的组各加了3分,不作任何评价和指导)
3.探寻美。
活动一:小组内部交流探究问题,然后交流自主预习中发现的美。
要求:①感情基调和文章主旨。(注意:景物特点和作者为什么“颇不宁静”)
②作者如何表现美的。(写景顺序、观察角度、特定词语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考虑)
③通过文本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全班同学站立,当堂“热烈”讨论5分钟)
活动二:同步原生态展示。
(不同组的代表分别到前后黑板,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准确无误地写出答案。教师几乎无需点评,给各小组加分)
活动三:慢慢走,欣赏啊。
(教师通过PPT展示有关荷花的各种图片)
4.教师总结。(教师通过PPT展示)
《荷塘月色》艺术之美看过来,手法多样――鲜明的比喻、生动的拟人、传神的通感。
语言传神――动词、叠词的运用,顺序井然、写景角度多变。
三、拓展训练,我手写我心
让学生朗读自己模仿该课写法写的《我的校园》片段。
四、教师给七个小组颁发奖品,每组一本小字典
(整堂课拖延了10分钟下课)
课堂气氛热闹,课堂容量很大,本来需要两课时才能完成的知识点在一堂课上全部展示完毕。观后我却陷入了思考,这样的课堂就是我们要的高效课堂吗?它真的可以颠覆传统课堂吗?
回视“271高效课堂”的含义,其中“学习内容”是,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教师教会。“学生组成”是,20%学生――特优生,70%学生――优秀生,10%学生――待优生。“时间分配”是,20%(约10分钟)是教师诠释学习目标,组织课堂教学,课堂引领、激励、点拨;70%(约30分钟)是学生分组合作,展示点评,质疑拓展;10%(约5分钟)是学生总结反馈,当堂检测。
对照这堂课,笔者有几点疑惑。
1.70%的知识真的是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获得的吗?他们人手一册学习参考书,而在前后黑板展示的讨论成果又“完美无瑕”,几乎就是参考答案,教师无需做任何点评。这种照搬照抄的答案,可以等同于学生获得的知识吗?
2.这样的分小组“讨论”真的能“消灭”学困生,充分体现对每个学生的尊重吗?该模式意在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的70%的优秀生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成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比重,同时把原来10%的学困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理论上“消除”学困生。可是,我们在现场看到更多的是“旁观”的学生,只有为数很少的几个学生在“表演”。
3.教师的“点拨、激励”,学生的“质疑、拓展”,在这堂课根本看不到,只看到教师通过PPT展示的优美图片和学生在前后黑板展示的“正确答案”。教师的语言魅力和语文素养全然不见,只是一个“旁观者”。
4.这堂所谓的“高效课堂”容量确实很大,不可否认,教师在课前设置的预习学案一定也是花了一番心思,但是,学生必须花费几倍于课堂的时间在预习、自学上。如果每一科都是这样,学生哪来那么多的课外时间?不管什么教学形式,都要以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为前提条件。我们所提倡的高效课堂,是向课堂40分钟或45分钟要效率,而不是向24小时要成绩。
学生热烈讨论、精彩展示的背后似乎有一些遗憾,知识的问题化导致了课堂的模式化,琅琅的读书声减少了,含英咀华的时间也减少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智慧碰撞不见了,语文课的美感体现不出来了。作为一篇经典散文,学过之后,学生很可能只是收获了一些冷冰冰的知识碎片。那种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同语文课文进行着对话交流、感情融入、智慧碰撞而产生的陶醉和审美快感体验,在这堂“翻转课堂”中荡然无存,那么,这样的“翻转课堂”真的能颠覆传统课堂吗?
编辑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