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而创新教育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反思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上述目标。我觉得落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创新教育,体现新的教学方法主要应努力做到以下五点:
一、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基本素质,更新教学观念与角色转变相结合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事业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显而易见,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那么要想使课程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标,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做保证,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条件是教师的高素质。
课程改革主要是思想理念和教材教法的改革。有了好的教材以后,就要精心地钻研教材,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要通过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建立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使得我们的教育质量尽可能地提高。走进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导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独奏者转向伴奏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的首席”。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策略也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而对于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应具备以下方面的基本素质: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现今,教师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程改革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的优秀的语文教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应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第一,要求教师要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资源,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教师不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如,进行课文《四个太阳》教学时,光用你的三寸不烂之舌向学生讲述四种季节的太阳给大地带来的好处,是远远不够的,何不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在自己的感知世界里去感受作者的心愿和四季美丽的景色呢?广阔的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课堂。第二,要求教师重新认识语文教学模式。教师绝对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要与学生“亲密接触”,甚至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这样,你才有资格做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引导者、辅导者。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指导时,教材作为阅读的范例,你是逐篇教会学生读,还是教给学生读的方式方法,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读:朗朗地读、默读、品读、美读、诵读呢?我认为 :前者走入了“高投入,低产出”的死胡同,滋长了学生学习的惰性,泯灭了创造性思维,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后者则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再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今天,已不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时代了,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的理论修养,不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 且要有与时俱进、创一流业绩的不懈追求,永操教育者的青春。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广泛涉猎以求“博”,学习业务以求“专”,加强教研以求“精”,科研开路以求“新”。还要向我们的教育对象学习,以求师生共进,教学相长。
二、课堂教学中摒弃繁琐分析、串讲串问的旧模式,实现学习与创新相结合
繁琐分析把生动感人、充满情趣的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使语文教学失去了情感、情趣和魅力,这样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特点,也违背了儿童学习的规律。在阅读一篇语言文字材料时,老师提出“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翻阅工具书,查阅有关资料,认真地阅读思考,梳理好自己读懂的内容;再提出“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仔细的阅读思考勾画和记录疑难问题,做好和同学交流的准备。不是有人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当一个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如果能够听到一个个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以后对阅读材料的不同理解和感受,难道不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吗?例如我在教学《邮票齿孔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我就是让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和小组互帮的形式读通课文,然后让学生讨论:“这篇课文里你喜欢谁?为什么?”学生兴趣非常浓厚,大家就七嘴八舌地在小组内讨论开了,小组内讨论完再让他们在班上说,有的说喜欢阿切尔,因为他善于观察,肯懂脑筋,肯钻研,所以发明了邮票打孔机;有的说喜欢那个用别针给邮票刺孔的那个人,因为他遇到问题时肯动脑筋;还有的提出了很有创意的问题:为什么那个用别针给邮票刺孔的那个人没发明邮票打孔机呢?而在旁边观察的阿切尔反而发明了呢?顿时大家又展 开了热烈的讨论……整堂课学生兴趣浓厚,激情高涨,受益匪浅,有的学生说:“我今后一定也要多动脑多动手。”有的说:“其实发明创造一点都不神奇,就是从日常生活中受到启发的,关键是要多观察”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掌握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既然“语文学习”是一种生活,学生便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语文教学活动长期以来主要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强调记忆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这种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单
一、被动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一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而且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司马光砸缸》一课时,引导学生探究当孩子掉进水缸爬不出来,情势十分危急时,司马光除了用砸缸的办法救伙伴以外,还可以有哪些办法使孩子获救?于是乎,学生想出众多的办法与司马光的办法相比较、选择。经过讨论探究,学生就会自然明白,在当时的特定形势下,只有司马光的办法才是最佳的。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将众多的假设集中而求出解决问题现实方案的能力。
四、以趣为径,开发一些生动、活泼且开放的教学模式,引导学 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合作精神相结合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是进步的阶梯,质疑是成功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质疑是至关重要的。这决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为了热闹而装点花瓶。读书有疑源于思,这是思维的结晶,也是智慧的明灯。小学语文课上,学生面对《海底世界》这一课的插图向老师提出疑问:“章鱼不是10条腿吗?怎么书上只画了6条?”还有的学生说:“书上说章鱼是软件动物,可是高级贝类科学界对此还有分歧呢。”这些难道不令人吃惊吗?我们都吃过章鱼,但从来没注意到它有几只触手,更不注重科学界对章鱼的分类还有分歧。虽然学生的理解有失偏颇,但他能向教材挑战,这就难能可贵了。中国的语文教学这些年来,遭到非议不少,尤其形式主义现象严重,读书不给时,训练不落实,目标不现实,基础不扎实。因此,造成教学走入误区,陷入低谷。而诱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注入学习情感,利用学习意志,这将是我们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是教师的“讲坛”,学生习惯了做忠实的听众。在听讲和繁琐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慢慢地丢失了说的欲望、学的能力、合作的精神,形成了“死读书、读死书”,“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可悲局面。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几乎为零。而当今这个“适者生存”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光有理论知识是寸步难行的,我们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所以,我们应从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那就从母语课堂教学中开始吧!“抱着的孩子长不大!”我们要真正解放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 表现欲。
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语文教学与网络时代相结合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力。有为注意力,学习的人才能保持心里不跑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见注意力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现代教育技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着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显现在显示屏上的课件不仅将学生从单调的“黑白世界”(即黑板和粉笔)带入了绚丽的彩色世界,而且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动态,富有表现力,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极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就利用了多媒体为孩子播放了后羿射日的有趣传说。动画片的形式锁住了孩子的视线,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我们的教师要努力走在时代的前列,做信息技术的有力“推销员”,让学生轻轻松松的进行学习。
总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通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扎扎实实落实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努力,以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上述仅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肤浅认识与见解。
长沙航天学校 何群
2010年5月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小学学语方新 文法教的创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而创新教育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反思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上述目标。我觉得落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创新教育,体现新的教学方法主要应努力做到以下五点:
一、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基本素质,更新教学观念与角色转变相结合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事业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显而易见,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那么要想使课程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标,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做保证,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条件是教师的高素质。
课程改革主要是思想理念和教材教法的改革。有了好的教材以后,就要精心地钻研教材,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要通过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建立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使得我们的教育质量尽可能地提高。走进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导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独奏者转向伴奏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的首席”。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策略也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而对于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应具备以下方面的基本素质: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现今,教师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程改革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的语文教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应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第一,要求教师要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资源,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教师不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如,进行课文《四个太阳》教学时,光用你的三寸不烂之舌向学生讲述四种季节的
太阳给大地带来的好
优秀的处,是远远不够的,何不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在自己的感知世界里去感受作者的心愿和四季美丽的景色呢?广阔的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课堂。第二,要求教师重新认识语文教学模式。教师绝对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要与学生“亲密接触”,甚至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这样,你才有资格做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引导者、辅导者。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指导时,教材作为阅读的范例,你是逐篇教会学生读,还是教给学生读的方式方法,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读:朗朗地读、默读、品读、美读、诵读呢?我认为 :前者走入了“高投入,低产出”的死胡同,滋长了学生学习的惰性,泯灭了创造性思维,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后者则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再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今天,已不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时代了,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的理论修养,不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要有与时俱进、创一流业绩的不懈追求,永操教育者的青春。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广泛涉猎以求“博”,学习业务以求“专”,加强教研以求“精”,科研开路以求“新”。还要向我们的教育对象学习,以求师生共进,教学相长。
二、课堂教学中摒弃繁琐分析、串讲串问的旧模式,实现学习与创新相结合
繁琐分析把生动感人、充满情趣的
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使语文教学失去了情感、情趣和魅力,这样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特点,也违背了儿童学习的规律。在阅读一篇语言文字材料时,老师提出“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翻阅工具书,查阅有关资料,认真地阅读思考,梳理好自己读懂的内容;再提出“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仔细的阅读思考勾画和记录疑难问题,做好和同学交流的准备。不是有人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当一个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如果能够听到一个个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以后对阅读材料的不同理解和感受,难道不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吗?例如我在教学《邮票齿孔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我就是让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和小
组互帮的形式读通课文,然后让学生讨论:“这篇课文里你喜欢谁?为什么?”学生兴趣非常浓厚,大家就七嘴八舌地在小组内讨论开了,小组内讨论完再让他们在班上说,有的说喜欢阿切尔,因为他善于观察,肯懂脑筋,肯钻研,所以发明了邮票打孔机;有的说喜欢那个用别针给邮票刺孔的那个人,因为他遇到问题时肯动脑筋;还有的提出了很有创意的问题:为什么那个用别针给邮票刺孔的那个人没发明邮票打孔机呢?而在旁边观察的阿切尔反而发明了呢?顿时大家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整堂课学生
兴趣浓厚,激情高涨,受益匪浅,有的学生说:“我今后一定也要多动脑多动手。”有的说:“其实发明创造一点都不神奇,就是从日常生活中受到启发的,关键是要多观察”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掌握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既然“语文学习”是一种生活,学生便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语文教学活动长期以来主要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强调记忆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这种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单
一、被动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一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而且严重影
响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司马光砸缸》一课时,引导学生探究当孩子掉进水缸爬不出来,情势十分危急时,司马光除了用砸缸的办法救伙伴以外,还可以有哪些办法使孩子获救?于是乎,学生想出众多的办法与司马光的办法相比较、选择。经过讨论探究,学生就会自然明白,在当时的特定形势下,只有司马光的办法才是最佳的。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将众多的假设集中而求出解决问题现实方案的能力。
四、以趣为径,开发一些生动、活泼且开放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合作精神相结合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是进步的阶梯,质疑是成功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质疑是至关重要的。这决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为了热闹而装点
花瓶。读书有疑源于思,这是思维的结晶,也是智慧的明灯。小学语文课上,学生面对《海底世界》这一课的插图向老师提出疑问:“章鱼不是10条腿吗?怎么书上只画了6条?”还有的学生说:“书上说章鱼是软件动物,可是高级贝类科学界对此还有分歧呢。”这些难道不令人吃惊吗?我们都吃过章鱼,但从来没注意到它有几只触手,更不注重科学界对章鱼的分类还有分歧。虽然学生的理解有失偏颇,但他能向教材挑战,这就难能可贵了。中国的语文教学这些年来,遭到非议不少,尤其形式主义现象严重,读书不给时,训练不落实,目标不现实,基础不扎实。因此,造成教学走入误区,陷入低谷。而诱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注入学习情感,利用学习意志,这将是我们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是教师的“讲坛”,学生习惯了做忠实的听众。在听讲和繁琐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慢慢地丢失了说的欲望、学的能力、合作的精神,形成了“死读书、读死书”,“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可悲局面。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几乎为零。而当今这个“适者生存”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光有理论知识是寸步难行的,我们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所以,我们应从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那就从母语课堂教学中开始吧!“抱着的孩子长不大!”我们要真正解放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语文教学与网络时代相结合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力。有为注意力,学习的人才能保持心里不跑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见注意力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现代教育技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着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显现在显示屏上的课件不仅将学生从单调的“黑白世界”(即黑板和粉笔)带入了绚丽的彩色世界,而且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动态,富有表现力,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极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就利用了多媒体为孩子播放了后羿射日的有趣传说。动画片的形式锁住了孩子的视线,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我们的教师要努力走在时代的前列,做信息技术的有力“推销员”,让学生轻轻松松的进行学习。
总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通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扎扎实实落实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努力,以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上述仅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肤浅认识与见解。
长沙航天学校 何群
20XX年5月
第三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3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
吴伟旦(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号1010750143001)
内容摘要:小学写作教学方法创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让学生明白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二、从写话入手,降低写作初始阶段的难度。
三、加强观察、思考、想象、阅读、积累写作材料。
四、倡导个性化写作,有创意的写作。
五、提倡开放性写作,树立开放性写作。
六、重视习作的评改与交流.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创新;兴趣;想象
提起作文,很多学生叫苦,老师也叫苦。学生苦在搜肠刮肚而无文可作,教师苦就苦在挖空心思而“无题可出”。综观现状,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标准》写作教学的理念和目标,结合写作教学实践,我就小学写作教学方法创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让学生明白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就是 要让学生具有初步的习作意识。我们必须让学生懂得,习作,有时是为自己而写,自我表达;有时是写给别人看,即为了与人交流。
二、从写话入手,降低写作初始阶段的难度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的说法,这里没有什么深意,无非是为了体现降低小学阶段写作的难度而已。我们的写话或者是作文,是我们用自己的母语来和别人进行书面交流,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按理来说,难度降低了,学生写起来该轻松了,但事实却不然。我们的孩子在写话面前依然兴趣不高,依然有畏难情绪,依然快乐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从教师方面来说:
1、教师对写话教学不够重视。虽然“说话写话”等写作教材已经编入课本,但不少教师仍只重视识字、阅读教学,以任务观点对待写话教学,从而缺少有效的方法指导;
2、对低年级写话教学的训练目标把握不当,人为提高写话的要求。有时有的孩子一句话还没有写通顺,标点符号还没有使用正确,老师就要求写好一段话了。
3、对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指导方法简单,单一。教师常用模仿范句,填空等形式进行写话教学,忽视了阅读积累,更不能把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4、没有形成有效的模式。教师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喜好各自为阵,对低年级写话缺乏正确认识,长此以往,也只能是重复过去的错误经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也没有长进。
5、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如组织“瞎子击鼓”、“贴鼻子”、“画嘴巴”等游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简单的游戏,然后指导说;可提示:游戏开始我们做什么?过程怎样?结果怎样?你觉得哪部分最有趣?为什么有趣?观众的反应怎样?
从学生方面来看:
1、写话兴趣不高。学生在写话时经常出现语言贫乏、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顺等现象,故对写话兴趣不高。
2、不知从何入手。一写话就有求助于家长或其他人的依赖心理。
(1)写话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本而不能为了某种功利目的而人为地抬高学生的写话要求。
(2)小学作文姓“小”,名“习作”,“写话”更是小中之小,是作文的起始阶段,是基础,因此更没有必要抬高写话的要求。
3、鼓励学生写放胆文,写真事诉真情。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儿,首先是让他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气,这时候什么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毫无用处。因此,在低年级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
4、写作精英或是作家,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让绝大多数孩子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母语与人交流。
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谈到如何进行我们的写话教学。抓好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训练,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基础环节。要把握好这一环节,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拼音当拐棍提前写话
一年级新生识字不多,会说不会写,使表达能力受到了阻碍。为此,我教他们用汉语拼音做拐棍,要说的话用汉语拼音写下来,提高他们写的兴趣。首先介绍他们自己家庭的成员,在哪儿工作?家庭住址等等。班里很多同学都能介绍得很清楚。接着教他们讲心里话:“你喜欢我们学校和班集体吗?”“喜欢老师吗?”“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等等。孩子们一看,汉语拼音用处真大呀!群情振奋,写的欲望强烈了,纷纷给老师写他们的心里话。我也顺着他们的情绪,因势利导,紧抓不放,也用拼音给他们写回话、评语等,促进了提前读写。别看他们小,写出的内容可丰富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为孩子们提前写话打开了闸门。
2、汉字夹拼音“扶”着写话
在孩子们学完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教学时,为了巩固所学汉字,并同时巩固汉语拼音,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用当堂学的生字先口头组词,再用组的词口头造句,然后将造的句子写出来。写句时,会写的、学过的字一定要使用汉字,不会写的字则用拼音代替。这种拼音夹汉字,汉字带拼音的方式孩子们很喜欢,写句的劲头很大,不但巩固了所学拼音和汉字,提高了造句能力,而且养成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为作文起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3、激发兴趣爱说乐说作文实际上就是写在纸上的话。因此,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得学会说话。对一个一年级学生来说,说话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怕在老师、同学面前讲话,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有的紧张得结结巴巴„„。这就需要培养、扶植,给予引导。我的做法有三:
一是利用说话课,给孩子们提供说话的机会。例如让学生介绍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介绍时要求态度要大方,声音要响亮,要有条理。我班的小班长朱俊达同学人前不拘谨,讲话干脆、利落,我就让他先说。然后启发、调动不会说、不敢讲的学生,动员他们说。声音小的鼓励他放大声音重说一遍。第二遍明显就比第一遍声音响亮了,态度也大方了。这样,胆小的也敢说了,一个带动一个,课堂的发言逐渐踊跃起来。在此基础上,再紧紧抓装看图说话”等机会让学生练说,全班同学的说话水平便逐步提高了。
二是采用多样化方法,给学生创设说话的情境。在学生的生活里,看电视的机会很多,于是我就抓住 这一点,布置他们看动画片“成语动画廊”“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看后在班上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讲出来;再如:早上,让学生把自己做的梦有顺序、有条理的讲出来。你讲一个,他讲一个,同学们的说话热情也高了,说话也逐渐有条有理有顺序了。
三是训练学生学会说完整的话。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同时,要逐渐培养学生会说完整的话。低年级的孩子不懂语法,更不能过早地向他们讲语法,那么怎样才是一句完整的话呢?我就告诉他们:完整的话就是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别人,你说的是“谁”?是“什么?”“他(它)们怎么样了?”“干什么?”等等。在学生们明白了“完整话”的概念后,我就让他们在课堂上,大量地反复练习,并放手让学生评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普遍提高,个别同学还真有些“出口成章”的味儿。
4、写“诚实的自己话”,为中年级作文送一程
在学生说好一句完整话的基础上,还要逐步地让他们练习说好一段话,包括:叙述一件事;介绍一个人;谈自己的理想;说说自己喜爱的什么等等。学生张骞平时好惹事,在谈自己的缺点一段话中是这样写的:“别看我淘气,经常惹老师生气。可我在家里并不调皮,只是好吃懒做。妈妈叫我倒垃圾,我装作没听见,但如果有好吃的,我却一点儿也不放过。我以后得改正这些缺点,做个好学生。”我看后说他这段话写得很真实,提倡全班学生在写作文中都应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于是学生写“真话”的兴趣大增,纷纷交来类似的作文给我看。让学生写“诚实的自己话”是我们指导小学生作文的根本,也是作文教学的生命,应大力提倡。
三、加强观察、思考、想象、阅读、积累写作材料
1、要学会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从事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能力,尤其对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起到举足重轻重的作用。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首先教师应教给学生观察方法、顺序,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重点、目的。重点的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次要的、跟观察的事情无关紧要的都不必多说。另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及时捕捉新鲜的有意义的目标。第三,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细,看得全面,才能积累素材。
2.要学会思考问题
我们经常发现,优秀作文的闪光之处,往往不在语言方面,而在思想方面。比如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体验,对问题的独特视角,对问题的独特见解,构思的巧妙等等。无不闪烁着思想的光辉,给人以启迪,甚至震撼。3.学会开展想象
没有联想就没有创造,没有联想就没有创新。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地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在脑海中生成种种画面。学生在习作中的想象分为细节想象和组合想象。细节想象,就是根据一定的生活环境,在头脑中对特定事物所进行的细致描绘;组合想象,就是根据多种事物的表象塑造自己头脑中对特点事物所产生的形象。如看图作文、扩写、缩写、想象描绘都是少年儿童把自己的愿望和理解加以具体化的一个思维过程。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事物的再思考。学生对熟知的事件往往觉得无法入手。这时,教师应充分启发学生,“勾引”出他们的记忆资料,把内存信息转化为语言。
例如,我在教学《钓鱼》这篇课文时,是这样引导的:钓鱼前,你和谁钓鱼?你做了哪些工作?到了河边你做什么?别人在干什么?你下钓之前要做什么?下钓后出现了什么现象?钓鱼时你心里怎样想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他们在脑海中就会有许多的感性材料,在写作时才感到言物。
如《长相思》的教学片断:
师:你们都看到了,你们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写下来。(生伴随着乐曲《琵琶语》,想像写话)
师:(在学生写话过程中插话)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拉家常„„还可能是„„(生继续在想像中写话。)4.加强阅读
多读、熟读,广记这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方法。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既是事实,也是法则。教师要引导学生们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让他们在更大范围的实践中,学会全方位地接受信息并养成认真思考的品质和习惯。所以,我们要解放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放飞“小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感触,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因此,我很注重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如:可以让学生摘录好词佳句、优美片段等。对于学生摘抄的内容,我采取点名背诵、同组互背等方式,让学生摘抄的内容牢固地储存到记忆的仓库里。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谈读书体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得到感受。
四、倡导个性化写作,有创意的写作
有意识的模拟思维训练。模拟思维指的是摹仿原来创新者的构思方法或者写作技巧等进行写作的思维方式。模拟思维训练不是写作的模仿,它只是创新写作训练的一种方式,是创新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体裁不同、内容丰富的文章。这些文章在描绘生活、塑造形象、状物写景等方面都是摹仿训练的对象。对学生进行联想思维训练。写作就是要注意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写出来,反映周围所发生的事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联想的思维方式进行写作。联想思维是由某一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的人或者事物的思维方式。如:
培养思想情感的个性化。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要说的、非说不可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话语,将假话、套话、空话拒之门外;鼓励学生真正说出从自己心里悟出的道理,将大话拒之门外;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真正感动着,感动了自己而又非抒不可的真情实感,将空话和虚情假意、无病呻吟拒之门外。
培养行文构思的个性化。写作心理学家认为,写作动笔前是思维最活跃的阶段,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段,一篇文章有无创新,多半取决于动笔前的构思。教师在学生写作前应给他们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广阔的构思空间,不要让我们教师的思想限制学生的思维,还学生一个主体地位。
培养语言风格的个性化。语言的鲜活和个性化可以让学生从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意蕴深厚方面下功夫。词语的灵活搭配需要打破常规,大胆想象,敢于创新,这样就可以把静态的事物写活,把动态的事物写得更加逼真,把平常的事写得形象动人。句式灵活,常常表现为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语序的选择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安排。修辞可使文章语言有色彩,能让读者产生种种感受,甚至调动想象和联想,在心中唤起某种影像。
五、提倡开放性写作,树立开放性写作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拓宽写作的时空
让写作与语文其它内容的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与其它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加强写作和生活的联系,使课内写作和课外练笔相结合。
3.尽量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益求精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环境中学会写作。
4.注重作文内容、形式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比如,准备阶段的口头日记,绘画日记,起始阶段的每日一句或两句;图文结合的周末日记,自由灵活的想象作文,幻想作文、童话创作、甚至合适个别孩子的科幻小说,结合生活需要的使用作文;结合学生感兴趣话题进行小练笔。
六、重视习作的评改与交流
1、教师评改方式要灵活多变
作文批改也应是这样一个过程。把作文批改看作是学生再次完善,再次写作,再次创造的过程。把作文批改看作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萌发写作欲望,让学生体验写作成功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在学生作文交流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公开讲评。不公开批评差生作文,以免伤害其自尊心。对于作文中精彩片断可让学生自读、议读,再感情朗读去体会感悟;还可将一些的好的作文装订成册,在班级传阅。让学生充分感受写作的成就感,从而唤醒写作的欲望。
2.学生自改互改要形成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学生自评自改习惯很关键。此外,学生自改和互改的过程,实际上是习作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一篇作文可由多人批改,也可由多人批改同一篇作文。同伴评价时首先要肯定他人作文成功之处,向同学们推荐精彩段落、优美词句,当然也可谈要改进的地方。同伴之间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促进“集体创造力”的发展。
总之,作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实际,将作文教学溶汇于自然、社会、生活当中,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运用多元的评价方法,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燃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想写作,会写作,乐写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佳:《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感受生活能力的培养》新教育论坛2008年第5期 [2]张化万:《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学》
[3]殷淑平: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成功(教育)》2008年12期 [4]郑以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 [5]与爱同行:《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及对策》 [6]许丽:《研究学生习作心理,培养作文创新能力 》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创新终稿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创新
摘要: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通过引起学生认知上的不和谐,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其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探究式阅读要引导学生在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质疑,诱导学生善于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的心理上形成亟待解决的求知状态。教学方法越新奇,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并不断地进行创新。
关键词: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探究式阅读
一、前言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综合。它解决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的问题。目标与方法是统一的,目标是方法的灵魂。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大意义。当确定了教学目的,并有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就必须有富有成效的教学法。否则,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就要落空。由此可见,教学方法,就一定意义来说是关系着教学成败的重要问题。
二、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特点
新课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应当为实现新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服务,并受教学组织、新课程内容说影响和制约。因此,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它应具备以下几个新的特点。
(一)民主对话性。民主对话性是指教学方法无论怎么丰富多彩与先进,都应当体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平等的关系和对话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民主对话与讨论来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培养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自主探究性。它是指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适合学生独立地探究和解决由本人或教师或学生提出的课题。学生的自我活动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学生的“自我活动性”、“自主探究性”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
(三)情感导向性。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学的三个维度的目标中,把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因此,教学方法的优化改革就十分重视情感导向性,并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内驱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四)实践性。培养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这就决定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实践能力。
(五)开放性和内在统一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程内容的不同,教学时间、地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等诸多因素都影响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再加上教学本身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些都决定了教学方法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但是,尽管教学方法是千变万化的,只要一经选择,就应根据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要求、课程内容的特点以及教育情境的需要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一个可以产生合力的、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有机结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方法的教育价值。
三、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心理学等各个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都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认知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环境情感因素的激发和创造;教学力求在完成知识传授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将千姿百态的新的教学方法归结为以下几种类型,以供大家参考。
(一)展示型。
展示型教学方法是通过现场演示实验、多媒体演示课件等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展示能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分解课程内容的难点,促进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要考虑如何把握展示内容与教学内容结合度,如何把握展示时机。
【课例】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雨铃铛》教学片段——恰当使用多媒体
一位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雨叫雨铃铛?”这位教师不急于回答,也不急于让学生讨论。而是用多媒体播放一场小雨,先让学生闭上眼听雨,然后睁开眼看雨,接着让学生想雨。学生有了这些直观形象的展示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很深刻。有点孩子说:“雨从房檐上落下来,一串一串的,好像挂在我家窗前的铃铛啊!”有的孩子说:“雨落到地上本来就是嘀嗒、嘀嗒响的,可是风一吹,就丁零、丁零响了,好像风吹铃铛的声音,真好听。”
点评:这样的音像展示,再现了儿歌中的情景,为学生感悟儿歌语言,展开想象做了有力的铺垫。
(二)平等对话型。
这是通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民主对话与讨论来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民主平等。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自信心,让学生敢说、敢想、敢干,发表不同意见。在新课程理念引导下,现在的课堂对话越来越民主。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参与讨论创造条件,如创设对话情境,课前资料准备等。其次,教师在讨论中不能忽视自己也是对话的主体,对学生有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再次,对话式教学还要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三)合作型。
合作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合作将实现几十名学生智慧的交融与共享。合作情境的创设尤显重要,在阅读教学中,含义深刻的语段、逼真动人的细节描写、饱含深意的象征式结尾、与众不同的标点符号的使用等都有合作探究的必要。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合作,但绝不放松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论是同桌互帮、四人小组交流,还是多人协作、同志式组合,对教师的要求都更加严格。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养成学会分工合作、自由发言、悉心倾听、互相包容、互相鼓励的交流习惯,还要不断地巡视,组织参与引导点拨,了解全班学生特别是后进学生,不断地激发学生求同、求异、求真、求善和求美的意识,并能迅速地发现有代表性的观点,迅速确立集体探究时的思路和条理。
【案例】《江畔独步寻花》教学片段
一位教师在教《江畔独步寻花》一课时,事先设定的程序是:读诗题,了解背景;读诗句,弄清内容;想诗境,体会感情;诵诗篇,赏析特色。可刚一上课,便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发问:“诗中写的‘花’是什么花?”其余学生也在下面议论纷纷。教师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于是甩开预设的教案,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生:有桃花、梨花„„ 生:有水仙花„„
师:诗中写的花可能有水仙花吗?读读诗句想一想。生:没有。因为诗中所写花“千朵万朵压枝低”,水仙花是草本植物,不可能“压枝低”。
师:好,继续想像,诗中的花还可能是什么花? 生:有桂花。
师:可能有桂花吗?读读诗句想一想。
生:没有。因为桂花是八月份开的,而诗中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可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诗句中看出。
师:可以想像,诗中写的花是多种多样的。那么,这些花组成的画面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体会,可以读,可以为诗配画,也可以用一段话来描绘,还可以找找相关的文章来体会。
生:(私下小声说)可以出去看看学校的桃李林吗?
师:当然可以啦,通过仔细观察学校的桃李林,对照着来理解这首诗。学生听老师这么一说,便来劲了。于是老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把他们分成五个学习大组,一组为诗配画,一组改写,一组到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一组在班级小书库去查找,一组外出观察。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组织各个小组学习。
第二节课伊始,由各组挑选代表交流小组学习的收获。生:(汇报学习收获,略)
师:大家学得非常好。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思考:学生的需要与教师既定的教学步骤相矛盾,这是对老师教育智慧的一次严峻考验。可贵的是老师能抓住契机,以学定教,及时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寻求答案,体会百花争春的迷人景象。学习的成果不是来自教师预设的程序,而是其主动探究的结果。学生的出轨没有带来尴尬的一幕,反而上演了团结协作、不断创新的精彩。
(四)自主探究型。
自主探究型教学法,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技能,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它使教师从以往的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活动者。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通过引起学生认知上的不和谐,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其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探究式阅读要引导学生在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质疑,诱导学生善于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的心理上形成亟待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
1.在质疑中进行探究式阅读。
(1)在预习中大胆质疑。老师引导学生预习、阅读,在阅读后进行批注,写出自己的发现,预习之后至少提两个自己的疑问。
【案例】教学《乌鸦喝水》时,学生预习中提出:乌鸦喝不到水时,想出什么办法喝到水的?还有别的办法可以帮助乌鸦喝水吗?学生带着问题去找来瓶子、石子和水。自己做了一个把石子一个个地放进盛有水的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的实验。学生还发现乌鸦喝不到水是因为瓶口太小,于是想出了乌鸦衔着石子将瓶子打碎的办法来帮助乌鸦喝水。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问题得到了解决。
(2)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空白处提问。在接受美学看来所谓文本是指一堆静态的文字符号,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式结构,有许多空白点和不确定性,它需要由读者的阅读和接受,使读者以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去填充这些空白处。实现由无生气的意义痕迹向有生气的意义转换。
【案例】在意犹未尽的结尾空白处提问
学习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文《问银河》后,许多学生意犹未尽,教师引导说:“银河是多么的神奇,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于是激动地仿照课文的句式提出了问题:
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那里有没有鱼虾?
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那里有没有金色的沙滩、珍珠和贝壳?
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那里有没有绿色的森林,有没有丰富的矿藏?„„
点评:上述案例充分挖掘课文的艺术空白,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填补,不仅能够充实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开拓、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进行探究式的阅读,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3)在文中的矛盾精微处质疑。文章中前后文的矛盾之处常常是文中蕴涵玄机之处,善于去发现这些矛盾,进行深入的探究思考,往往会使学生对文本的情蕴体会更真切,思维及语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案例】《赠汪伦》教学片段——抓住矛盾体会 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请同学们在初读诗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诗歌去边读边想像,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疑问。
生:为什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生:有句话叫做“多情自古伤离别”,也就是说离别总是伤感的.可为什么汪伦送李白却要踏歌相送?感觉汪伦非常高兴送李白走,这不是和诗句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相矛盾吗? 生:送别朋友一般都要开欢送会,或者大家要在离别前聚餐一顿,为什么汪伦早不送晚不送,偏偏要在李白乘船将要走的时候才跑来相送?这说明汪伦对李白的友情不是很深。这不和诗中所说李白与汪伦感情很深相矛盾吗? 师:这两位小朋友多聪明,多能干,提出了两个十分有价值的问题。他们是联系生活实际来提的.请同学们就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生:(讨论)生:李白和汪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担心汪伦知道自己要走会难过,因此不辞而别。汪伦知道以后赶来相送。
生:李白和汪伦情投意合,可能汪伦已在家门口送别过李白,但李白走后,汪伦觉得这样送别不足以表达自己对李白的一片深情,于是又赶到桃花潭边踏歌相送。
师:同学们的思考很深入,你们的说法很有道理,都突出了汪伦对李白的感情很深。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汪伦要高高兴兴地送别李白呢? 生:我认为李白师豪放之人,他不希望朋友在送别的时候伤感。而汪伦了解李白的个性,于是高高兴兴地踏歌相送,李白见了非常感动,觉得汪伦是自己的知音。于是李白跳上岸去握住汪伦的手,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挥笔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这样的千古佳句。
师:(十分兴奋地赞叹道)如果汪伦是李白的知己,你们就是李白和汪伦的知己,你们是这首诗歌的知音。
思考:引导学生质疑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点拨学生,发现细微的波澜,推波助澜,促成学生自信地质疑,自信地思考,自信地释疑。在教师的激励中,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2.探究阅读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拓展,让探究走进生活。【案例】成都盐道街小学甘娅老师执教《兰兰过桥》教学片段
在学习了课文《兰兰过桥》以后,老师引导学生将课文阅读向生活中拓展,开展了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使探究走进了生活。
教师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桥的文字资料、图片、照片等。结果有的孩子去拍摄府南河上的桥,有的孩子请家长上网帮助查询,有的孩子让家长带他们到书城看书,还有很多孩子抱来百科全书,课余时间就和同学互相讨论桥,交换看有关桥的书。教师还请英语教师、音乐教师教唱桥的中英文歌,请美术教师教孩子们画桥,掌握桥的结构和绘画技能。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孩子们多了解了很多桥的知识,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老师让学生设计出了自己心中的桥,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由组合为绘画天地、手工天地、写作天地、表演天地四个学习小组,让孩子们在小组学习中自由创作。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对问题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探究,这样学生的生活与语文学习、语文学习与探究有机地融为一体。
3.探究性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探究性阅读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这样很可能时间就不够,这就会与事先预设的目标发生矛盾,预设的目标就可能无法达成,这时是放弃预设的目标,让学生探究,还是立刻收住,去完成预设的目标?笔者认为,现代的课堂是有生命的课堂,我们的教学预设应当随课堂生成状况及时调整,如果学生的探究是有价值的,放弃预设也是有价值的。当然在探究活动中,在给学生留足探究时空的前提下,计划和控制时间也是必要的。
(五)游戏竞赛型。
游戏是儿童的良师益友,是儿童成长中最需要、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教学时,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可以降低教学难度,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神经迅速兴奋起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生轻松完成学习任务。随着新课堂的实施,游戏竞赛型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被重用,特别是低段教学。这一教学方法同样有待创新。因为不少教师单纯为了让学生感到有趣,而选择和设计游戏,以使课堂热热闹闹,但知识与能力真正落实了吗?游戏的形式一定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教学场地而进行创新,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除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外,还有拓展型、实践型等新型的教学方法,同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如何生成最优的教学方法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明的教师,其教学方法的构成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而且总包含着体现其个性特色的独创因素。如何生成最优的教学方法呢?教学中,应当以学生的学习作为立足点,发挥教对学服务的功能;以启发式作为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作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重视学生的情绪因素,使理性与非理性、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促进学生整体协调发展;协调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合理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在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时,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教学方法越新奇,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并不断地进行创新。
老师们都知道,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教育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当前乃至今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课堂教学都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我们可以算一笔账:基础教育共12年,每个学年有40个教学周,每周有5个教学日,每学年共有200个教学日、1000个以上的教学时,基础教育12年总计1.2万个课时,占学生在校活动总量的4/5以上。所以,课堂教学质量、效率、效益直接影响着教育任务的完成、教育目标的达成。反之,如果每一节课都出现一些偏差、失误,那么这些偏差、失误的积累,就是造成学习困难学生的重要原因。所以,抓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参考文献:
1.张天宝编著:《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2.孙春成编著:《新语文课堂:探究教学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
3.白金声编著:《课堂教学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3月版。4.毕田增 周卫勇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
5.裴海安主编:《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语文报社2004年1至4期。6.陈琦 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
第五篇:分析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分析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摘 要:小学语文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高年级,这个时期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都处于初步形成的阶段,良好的语文教育,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给小学语文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这些新的方法大大的提高了小学教学的效率,改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提高了小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学创新,实现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实践教学,我们必须实现小学语文的教学创新。
关键词:高年级语文;教学方法;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194-01
小学语文教学受到老师及家长们的关注,关于语文教学的方法也很多,本文主要针对高年级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研究。通过对其研究,提出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的创新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培养更多更全面的综合型学生。下面我们具体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
作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教学中不可以盲目的进行创新研究,要通过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应分析,才可以找出适合的教学方法,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当。小学生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很多语文课上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只是倾听者,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不能产生兴趣,学习的效果不明显。其次,教学内容及选材在选择上存在不合理。很难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同时由于小学生本身特点,也很难理解相关语文材料内容及其思想感情。课堂中对于学习的模式不新颖。到目前为止,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集思广益,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只有通过问题才可以找出可行的方法。
二、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现的途径
1、在作业中创新
对于学生来说,减负这个词已经不陌生了,但是现实中真的做到了这一点了吗,如何减负教师们也在研究探讨,减少作业量就可以达到减负了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学生在写作业的同时老师也在批作业,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不高效率的工作当中,学生为了完成作业,往往是以完成为目的,达不到真正的学习目的,有些小同学甚至用抄袭的方式来完成。因此如何留作业变得至关重要,作业不单单是写,也可以做,题材要有新意,多留动手和写作结合的,可以把作业时间放宽,让他们通过作业学习到知识也学习到生活的方式,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里,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这样也就达到了教学的创新。
2、联系生活实际创新
联系生活实际教学的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知识的学习是具体的、形象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正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应当结合生活情景,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语文的概念,有实践生活体验,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但生活中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与生活关联的知识,这需要通过老师的创造和观察能力,善于从我们的生活中提炼出来语文相关知识,就像老师在教他们一些知识的的时候,常常用举例子的方式,进行互动,引导教学。这也正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学以致用,从生活出发学习到的知识在运用到生活当中去,这也是每个教师想要看到的结果。所以教学中必须要联系生活实际。
3、实现阅读教学的创新
阅读占据语文学习的重要位置,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大胆的读出来。通过大声的朗诵,教师可以判断出学生对于课文的预习情况和理解能力,如果对课文理解不足在朗诵的时候必然会不连续,读的时候无法读出课文的情感,学生只有把握文章的整体含义才可以更好的理解重点学习内容和对学习知识的分析,在朗读前可以让学生听一段学习录音,通过听朗诵录音读出来的方法,结合自己的读课文方式,找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在读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的播放背景音乐,让他们深深的投入到课文的意境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把一段话背起来,加深学生理解,也可以在课堂上举行小规模的朗诵比赛,让学生们自己当阅读朗诵评委,在展现自身朗诵水平的时候也可以有效的找出自身的不足。如今网络已经非常发达,作为高年级学生对于网络知识的掌握也很全面,完全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打造阅读课堂。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体现的就是对课堂的设计和优化,们的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的进行反问和思考,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只有通过教学创新才可以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发现自身不足,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理念和水平,形成教学中创新思维,通过从结合教学实际经验和自我学习的效果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牛向荣,高红牢.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J].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2010(12)
[2] 韩金祥.论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
[3] 胡荣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艺术素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