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堂观摩课后的感悟——朗读的意义
一堂观摩课后的感悟——朗读的意义
今天听了杨老师的一堂语文课,真的可以说是收获颇丰。在杨老师的耐心指导与学生的完美配合下,师生共同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堂不一样的语文课:没有繁琐的讲解、没有枯燥的练习,有的只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一遍遍不同形式的朗读,可就是这样,师生却共同为我们演绎出了一曲优美的课堂乐章。学生们清脆而富有情感的朗读声犹如婉转的百灵鸟在枝头歌唱,让我们久久沉醉„„而对于我这个初涉教育领域的新教师来说,沉醉之余,更多的应该是对自己过往教学的反思。
回想起自己以往的教学,可以说是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明知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可却没有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一整堂课下来,基本都是我在讲,生怕哪里讲漏了,可谓是“该讲的讲了,不该讲的也讲了”,学生完全没有自己说,自己读的空间,当然,最终结果可想而知。之后我陷入了晦暗与迷茫,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直到今天听了杨老师的这节课,我似乎找到了问题的些许答案——语文教学,朗读很重要!
著名教师于正永正在他的《我怎样教语文》一书里写到“是朗读让学生喜欢语文,是朗读让他们有了悟性,有了较好的语感” ;还写到“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批文以入情’。‘批文’就是读进去,老师只是在学生不易看出来的要紧处、关键处、精彩处做些适当的点拨、讲解。‘入情’则是悟其意,悟其情。语言得到发展,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这就是‘文化’。”于永正老师不仅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还给我们教师指明了朗读教学的方向。
所以他强调:教师备课应先备“读”,并指导学生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妙处,读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为止。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张若田先生也在他的“四三二一”语文教学评价标准中,把“看全班学生是否把课文读熟了”作为第一条标准。并且还说:“语文课讲得多,分析得多是国际通病。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像这类的教学言论我们都看过,或者听过,可真正践行起来的人很少,实践了并坚持下来的人就更少了。而今天观摩了这堂课,才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朗读的魅力,认识到了朗读的内涵。他们班的学生不仅仅是在课堂中朗读得好,而且每年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这就又佐证了一句话:能把文章读得流利、有感情的孩子,那他的语文成绩绝对不会太差!
我想我今后要做的事情,便是向杨老师这样的老师们学习,把课文朗读放在首位,并长期践行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学习,读中体会,读中爱上语文。当然,这不单纯的是想把孩子们的语文成绩提上去,更重要的还是想让这些孩子能培养一个朗读的好习惯,也能爱上语文,体会语文给我们带来的美!
爱因斯坦说过:“当一个人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素质。”就拿语文教学来说,孩子们在长大后,未必记得他在学校里学了某篇文章,未必记得老师说了什么话,可在朗读这个过程中,培养的语感以及朗读的习惯,将会伴随着他们一生,这是经过长期熏陶,并融入到骨子里的东西。并且,我相信会朗读的孩子,今后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也会更加自信;更懂倾听;更能感受幸福!
第二篇:一堂农村英语观摩课后的反思
一堂农村英语观摩课后的反思
五陂中学钟露
农村初中学校地处偏远,经济条件跟不上,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设施很难齐备,大多是处在“粉笔+黑板”的时代;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这对我,甚至是所有农村英语教师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考验,也是一场全新的挑战。
10月28日,我校教师在学校组织下前往兄弟学校—莲花县清水中学学习观摩。七年级贺老师上了一堂精彩的纯粹的农村英语教学课,我由此获得了许多的感悟。我觉得贺老师的教学中有以下几个亮点,有助于我提高农村英语教学质量。
亮点
一、直观教学
因为没有教学设施,所以不能制作课件。为了便于教学,诸如尺子、小刀、铅笔等文具用品就已经在课前准备好了实物。而没有实物的,则制作了图片。如排球、足球、篮球等图片。讲解重点句型“Do you have a …?”时,则直接利用班上学生的用品进行实际对比,举例。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一堂课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反思:直观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所学英语,而且视、听结合也易于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借助实物和图片,其优势在于简洁、方便、省时,学生一看便知,一听就懂,很容易巩固知识。例如,贺老师在复习—引入阶段,将手指上的戒指展示给学生,问“What’s this?”,“It’s a ring”.一瞬间,戒
指的音、形、义便印在学生脑子里了。以后看见这一实物就会脱口而出ring,而不需要汉语翻译为中介。这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枪实弹”,有话可说。寻常之物发挥了不寻常的作用,教学效果也好得多。
亮点
二、角色扮演
贺老师讲授的是新目标Go for it 七年级上Unit 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在本单元中,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体育用品(basketball、soccer ball、pingpong ball)等,使得学生很快的由前一阶段的复习顺利引入到新课当中。对于句型“Do you have a…?已经基本掌握。这时,贺老师让学生自己编英语对话或短剧,利用课堂中的几分钟进行角色表演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反思:自编对话和短剧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学生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对话表演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表现机会。自编对话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探索适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英语课堂教学新方法和新内容。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此外,形象生动的表演创设的和谐气氛,使学生们无拘无束的参与其中,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到知识,提高语言的交流能力。这一堂课中,贺老师班上所有的学生无一例外地参与了这些活动,还有一组同学“语出惊人”说到“Do you have money?”,引得大家一阵哄笑之余也学到了知识。
总之,恰当运用角色扮演活动能收到其他教学活动所无法比拟的独特效果。
亮点
三、搭档合作学习
由于条件所限,农村中学的学生基本是双人单桌,这样便自然而
然的形成了以同桌为搭档的pairs。贺老师也在课堂活动中将班上分为了2大组,在课堂上开展问答竞赛,将课堂气氛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反思:两人一组进行的pairwork,同学之间能相互学习,针对对话练习尤其有帮助。遇到多角色对话时,还可以和大组内其他同学合作练习,互相取长补短,好学生能带动较为落后的学生共同进步。学生之间能够完成的事情,老师绝不代替。课堂上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始终是主体。
亮点
四、体态语的运用
体态语(body language)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属于时刻在运用但却时时被忽略的存在。我们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体态语的表现。在和老师的课堂上,展示实物的动作、整堂课中给予学生的亲切微笑、学生展示后赞赏的手势都是体态语的体现,在45分钟的课堂上深深吸引着学生们的注意。
反思: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低估外语学习和话语分析中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交流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非语言交流能力。要用外语进行有效的交流,在说的同事就得理解说话人的手势、动作、举止等所表的的含义。教师通过表情、眼神、行为或举止向学生传递着信息,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样会让学生很直观的意识到教师的意图是什么,从而更好的配合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多琢磨所学所想,结合优秀老师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真正的将农村英语教学成为名副其实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
第三篇:一堂公开课后的教学感悟范文
一堂公开课后的教学感悟
摘要:我认为上好一堂公开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课前准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平时上课的状态、教学的基本功、教学激情和教学艺术。
关键词:准备、主体、平时上课、基本功、激情、艺术 这学期,我上了一堂公开课。既然是公开课,自然是精心准备的一节课,但教学效果并不让自己满意。我反复地思考,得出要上好一堂公开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
准备的时间永远都不会让自己觉得太早。经常听到老师讲课前唠叨,如果能早点准备就好了。我自己也是,有时候,马上就要讲课了,课才刚刚准备好。准备的内容,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处理教材,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等来设计教学,这样教学效果才能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新课改自2011年开始提出,老师们对新课改提倡的教学理念也都知道个大概,但我认为老师们对它了解的并不具体,也没有深度。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校领导最关心教学成绩,老师们也只能最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试可以在短时间内出效果,老师们往往就顾不得其它了。即使有的老师有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多数老师的努力也不会太多。
如果大家都能有足够的耐心,不是只顾眼前的利益,把新课改的
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我想对学生的发展是很有益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官、头脑、性格、知识和思想,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观察与分析,更不可能代替学生掌握规律。因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老师应该是导演,而不是演员。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真实地体会到学生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学习效果相差太大。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不顾学生的感受,会怎样呢?听话的学生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理解,也有单纯的记忆。更让老师心慌的是,久而久之,这样的学生往往没有主见,缺乏创造性。还有的学生很老实,但从他们的表情上老师不难猜出心早已不知道遨游到什么地方了。还有的学生干脆就明目张胆地看自己的书,写自己的字·······还有的学生就不管不顾的睡起觉来。有的老师看到这样的情境,可能肺都要气炸了。那是不是我们当演员的演的无论多么精彩,可能都不是他们想要的,他们想要的是自己来当演员?前段时间我带学生第一次做实验,学生的表现让我很惊讶。在那节课的学习中,学生的好奇心、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比平时上课那可真是高很多。学生们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积极动手完成实验;更让我惊喜的是,平时上课很少发言的同学,在实验结束后也能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收获,能和大家交流。实验结束后,很多同学都说做实验,很快乐,还能学到知识,还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才能真正有效地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
三、平时上课的状态
公开课,老师和学生没变,想把它比平时上课效果好很多,也不太可能。有些东西,不是我们说改就能改的,比如自己的教学风格,班级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习惯等。所以我认为要想上好一节公开课,重在平时上课一点一滴的积累。
四、教学的基本功
通过上这节课和听别的老师讲课,让我意识到一个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对他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多么显著。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教学语言,提问,板书。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结果就可能相差20倍”。教学语言包括教学口语和教态语言。教学口语的吐字、音量、响度、语速、语调和节奏都直接决定学生的听课效果。教师的站姿、走姿、手姿能配合有声语言传递教学信息,将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的眼神和微笑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调控整个教学活动。还有教师的外表修饰,它也是教师内心修养和品格气质的外部流露、外在表现。这些细节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效果。
五、教学激情
激情的感化作用。“以情动人”这里的“动”更多的是打动和感化。人是有情感的高级动物,即便世界上许多十恶不赦之人,在他的心灵世界也有一些人类所共有的东西,正如通常所说的“虎毒不食儿”。何况我们所面临的那些心地本来还很纯洁的学生呢?尽管我们
有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儿童”,其实他们的问题也大多是行为的问题,可我们一些情感缺乏的老师总是过度强化他的负面作用,要求它深刻检讨“内心的世界”,结果生生地让学生自己也认为是一个“很坏”孩子。其实教育者的感化首先是认同或者宽容,没有这样的前提,就谈不上感化。一个学生情绪激怒,你一声和风细雨,就可能产生心灵的震慑,遇到强烈的对抗,你给他一个微笑,他会在心灵深处羞愧,如果你和他刀枪剑影,他就会和你硝烟弥漫。激情是催化剂,他能够滋润麻木的心灵,倔强的人会变得温顺,唤醒他对生活和未来的美好向往,激情是清醒剂,能够在人近乎疯狂的时候唤回理智。我认识这样一位老师,脸上挂着微笑,口中传出细语,可是没有一个学生与她作对,她总能时时刻刻可准确地揣摩学生的心态,春风化雨,滋润心田,一些倔强的小伙子后来都成了科学家。
六、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图象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教学艺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表演性和创造性。比如在教学中我们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交替规律。就一堂课来说,上课一开始,学生的注意还停留在上一堂课或课间活动上,需要通过组织教学来引起学生对上这堂课的有意注意;接着,让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发生兴趣,产生无意注意;随后,根据有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
点,是学生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之后,再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直观教学和有趣的谈话来引起无意注意。这样,既能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稳定的注意,又能减少学生学习时的疲劳。艺术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美,一种灵魂美,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还是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1]李蕴.中学生物[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2]李继秀、汪昌华陈庆华.教育理论[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
第四篇:观摩课后感
观摩“有效教学”(合肥)现场交流会有感
感谢领导给予我这次机会到现场观看“有效教学”交流会,怀着一颗渴求的心,我们认真听,仔细记,获益匪浅。
4月7日上午,我们先后听取了章丽、陈宴两位专家的课。
章丽老师在《猫和包》中运用了直观教具呈现法,将绕口令《猫和包》中的每个句子里的内容都做成图标展现出来,当幼儿熟悉了绕口令及图标顺序后,又以逐渐减少图标的方法,引导幼儿努力回忆出完整的句子,在本次活动中,章老师充分照顾到每个幼儿的接受能力,为每个幼儿都准备独立的教具,以便幼儿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减少图标。整个活动充分考虑到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由直观表现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结合直观教具与主观回忆两种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成本次活动目标。
章老师开展的第二次活动——《会倒立的小丑》则给予幼儿最大限度的探索与思考的自由,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充分锻炼了各种科学探索所需的能力,包括:观察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对比分析的思维技巧等。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又以游戏的形式探索、发现,结合科学活动的严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最终得出结论:要想使小丑倒立起来,首先选材上映选择较重的物体如磁铁、硬币,然后要选择贴在倒立着的小丑头部以下的部位。整洁活动看不到教师硬性灌输的痕迹,而是幼儿自由大胆的假设——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科学活动的要求,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设宽松的环境,尊重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陈宴老师开展的大班语言活动《亲爱的小鱼》,紧紧抓住一个中心思想——爱,并调用了幼儿平时对“爱”的理解,将哎引申为亲人、朋友、师生之间的大爱。陈老师以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和丰富的绘本画面为幼儿一点点将故事情节展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陈老师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去观察、去思索、去感受、去想象,“谁会叫小鱼亲爱的?”“小猫是怎么照顾小鱼的?”“小鱼长大了会被送到什么地方去”……这里每个问题的思索都是建立在对图片的细微观察基础上。其中有一个问题让我回味至今。幼儿观察这幅图片:小猫将自己的帽子让想远处的大海。陈老师引导幼儿思索:小猫在做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一顶什么样的帽子?除了这顶帽子小猫还有别的东西吗?一步步带领幼儿感悟小猫是如何的思念小鱼,随即引出故事情节:哦!亲爱的小鱼,我要把我唯一的一顶帽子抛向大海,看漂回的帽子能否将你带回我的身旁……本次活动以爱的渗透式教育方式,充分培养幼儿的早起阅读能力,并很好地借助优质教育素材——绘本,是幼儿多次调用已知知识经验体验故事情节,解决新生成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爱是相互的,爱是温暖的。
陈老师开展的第二次活动是大班音乐活动《有爱就有家》,最大的特点是情感教学,这种饱满的情感首先包含在教师深情有没的歌声中,蕴含感情的歌词中,教师丰富柔和的肢体动作中。教师通过有步骤地引导及幼儿自主发现学习,培养幼儿自主发现问题并愿意主动寻找帮助的意识和能力。整洁活动围绕一个“情”字,引发幼儿对歌曲词义和内涵的理解,激发幼儿在对唱中的情感表达,从而将活动的情感萌发和演唱表现推向高潮。
4月7日下午,我听取了袁晶晶、何平两位专家的课。袁老师开展的第一次活动是大班科学活动《盒子里有什么》,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幼儿的观察力,训练幼儿的分类、比较、推断、排除、预测等各种思维,并培养幼儿乐于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发现这一情感。其中教师的教学用语是一大亮点,在提问“哪些东西确定不再盒子里时,教师引导幼儿一实际操作结果证明自己的观点,“尺子不能放入盒子里”,“为什么”(动手操作后)“因为尺子比盒子长”,“小铃为什么不在盒子里”,“因为盒子里摇起来没有铃声”。在本次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者,教师充分利用幼儿对盒内物体的好奇心,精心选择可对比性强的材料,如:黄豆、网球、毛巾、尺子、小铃、醋等,以幼儿已有生活经验为前提,逐一判断盒子里有哪些物体第二次活动是中班科学活动《放大镜》,以一幅极具想象力的圆形图片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入主题——放大镜,并逐一呈现各种被放大了的物体图片先引起幼儿思考——像什么,再呈现物体的正常状态。活动的拓展部分富有渗透性:当你对别人微笑时,别人也会对你报以更多的微笑,这样你的微笑就被放大了。
何平老师开展了一节小班音乐活动《惊愕交响曲》,让幼儿感受音乐中的强音,会用表情、动作来表现音乐中的强音。教师引导幼儿对比强音与普通音的不同,用表情、动作表现出来,并以游戏的方式,组织幼儿结合以上学习经验做出相应动作,在音乐最强部分做害怕表情。在活动最后,教师独具匠心,为音乐添上歌词,让幼儿模仿歌里唱到的动物形象,使幼儿在不觉中完成了本次活动的任务要求,并收获了愉快、积极的情绪体验。
4月8日上午,教育专家——应彩云也为我们呈现了两节优质活动。第一节是大班综合活动《每个人都有“噗”》,“噗”是什么?“噗”有气味、有响声,是身体健康的表现,应老师将绘本制作成课件,通过“图、声”并茂的方式引入主题,并结合图片生成许多问题,如:“你知道谁会‘噗’吗?”,“怎样才会‘噗’”,“人一天能噗多少次,多少量?”……其中,在提问“请小朋友用1分钟看看噗的秘密”时,教师引导幼儿尽可能的想出吃了什么样的食物能有噗,并以包括:语言、声调、表情、动作、奖品鼓励等各种方式回馈幼儿;鼓励幼儿大胆、准确的发言,激发幼儿间的竞争意识。本次活动应老师意图借助这一主题阅读活动,培养幼儿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先观察后思考,领悟图片意思尝试总结,结合生活经验姐却问题。观察是思考的重要前提,本次教学正式一句这一点开展主题活动的,整节活动噗的只是对幼儿既熟悉又陌生,教师以绘本图片为切入点提出一系列有关噗的问题,引发幼儿不断思考,得出大胆猜想,教师在幼儿自由回答后,做总结工作即可,课堂其分子有活跃,充满民主色彩。
第二节活动是大班阅读活动《犟龟》,以绘本教学的形式展开,借助绘本中的故事情节,使幼儿置身于以“犟龟”——淘淘为主人翁设计的故事情节之中,积极体验故事中的角色、思想,在故事中淘淘有句常提及的话——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它都坚持说出这句话,这也让孩子明显地捕捉到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教学设计上,教师注重动静结合,在乌龟淘淘要坚持翻越沙山时,教师激发幼儿也来做一件坚持的事——搭山,幼儿三人一组,选两名幼儿做山脚,一名幼儿做山峰,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搭才能有问有高,随后教师加大游戏难度,一次选五名、六名幼儿搭山,以次激励幼儿坚持与忍耐后才能搭起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故事的高潮部分,放在最后并没有完全点破,留给了幼儿一定的想象空间,“当你认真读完后,你会发现一个大大的惊喜。”这个惊喜是什么,只有你去完整的读一遍后才会发现,幼儿阅读的兴趣立刻被激起了。
第五篇:朗读讲座感悟
朗读之体悟
2014年3月27日上午,我校全体语文老师参加了名师示范课观摩活动几讲座。当然,我作为火炬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也参加了这次活动。
作为一个初登讲台的新老师,听了名师的课是非常荣幸的;作为一个没有特多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观摩了名师的教学过程是颇为受益的;听了这位年轻名师王哲勇的公开课是深深感到责任重大的。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教学语言的简洁、准确、精炼;有层次的月度技法;有效的激励机制等。这些在王哲勇老师的课堂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这又使我受益匪浅。“简简单单教语文,简简单单上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这才是真谛。“简单”并不代表讲得少,读的少,学的少,做的少。而是从简单的阅读、朗读、诵读中体会与感悟。并且,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主基调。
通过本次“阅读教学公开课及讲座”活动,结合对照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觉得感慨颇深,以下是我个人总结的几点体会与感受: 第一,要转变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教学方法要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转变为自主探究、自主朗读、从读中悟的学习方法。
2、学习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引导学生朗读时的导播语言是很关键的。学生从门外进入门内的桥梁就是老师的语言。学生朗读后的评价与校正还是老师的语言。追问、反问、疑问等提问方式还是老师的语言。第二,教学阅读中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阅读。在朗读一篇文章时,每一个学生的思维不同,读出来的感情基调也有些不同。老师应做的就是在基本感情色彩相同的基础上可求不同学生的些许差别。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自我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功与否。
另外,学生的朗读与体悟和教师的示范朗读息息相关。我深刻认识到教师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会与感悟。可以说,朗读是小学语文课文必要的学习方法。通过朗读,教师既能简单轻松地教,学生有能轻松简单地学,并且还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聆听了名师的示范课及讲座,我领略到了名师的教学风范,深厚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及激情的朗读方式。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在朗读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