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在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中,一方面以学生面临的困惑为切入点,常与他们交流思想,为他们排忧解难;另一方面不断挖掘具有生活情趣的地理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兴趣,会学习,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的招生对象发生了重大改变,由原来的全县择优招生改成了分片招生。新生的素质差别很大,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地理是新的学科,以前学生在这方面只有一些零星的认识,其中部分学生认为地理难学,又没有中考的任务,对地理的学习态度比较冷漠。上课时,我常碰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回答问题、讨论问题也懒得开口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使学生的学法和我的教法能最优地组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在一节课时间里的学习效率,这是我一直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总结出了几点比较“有效”的经验。
一、用时间和毅力去解开学生的心结。
教育的有效性,来自于教育的针对性。作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我努力去寻找他们认为地理难学的根源,并主动去“对症下药”,对他们反映的问题给以最大的关怀和帮助。
二、让课堂始终充满旺盛活力。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在思考:怎样让刚跨入初中的学生对学习地理不觉得难?怎样培养学生从“学会”地理到“会学”地理的转变?想来想去,还是那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就能取得最佳效果。于是,我把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地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或者挖掘有趣的知识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1、创设情境,让学生学得有兴趣。
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引导学生发现地理,掌握地理和运用地理,沟通生活中的地理和课本中的地理的联系,使地理和生活融为一体。这样才有益于学生理解地理,应用地理。比如,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一课时,学生对热带草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区分干、湿两季的特点。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 “热带草原景观”视频,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干、湿两季的自然景色:湿季时,草蒿茂盛,稀树青翠(典型树木:金合欢和波巴布树),成群结队的动物中,长颈鹿昂首挺胸,遥望葱绿辽阔的大草原;干季时,草类凋零,树木落叶,动物迁徙,草原一片枯黄荒凉的景色。学生在观看赏心悦目的热带草原风光的同时,初步认识了干、湿季节交替的原因,掌握了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状况及特点。
在学习“多变的天气”时,正值夏秋交替时期,一天当中天气变化较大。上课时我给学生观察早上和下午的天气有什么差异。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了天气的特点——短时的,多变的,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在学习“海陆的变迁”时,我先问学生:“在通往我校后面恩胜岩的山路两边的岩石上,时常见到海螺、海蚌等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什么呢?”这样的一个问题,既联系了海陆变迁的知识,又回归学生身边的事物。当学到“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的时候,我让学生思考:如果你从我们灵山到哈尔滨的亲戚家过年,出门之前你要做哪些准备?为什么?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体会了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
情境的设置给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样的空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达到了教学目的。地理在学生们的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枯燥无味的,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学生们还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地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能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从而体现地理的意义与价值。
2、调动情感,让学生感受、体验地理。
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可使学生积极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地理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去, 体验地理、感受地理,获得经验。要让学生于快乐之中掌握知识,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尽量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猜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研究、验证自己的猜想。在猜测——验证的过程中,体会地理结论形成的过程,体验地理知识的科学性,获取成功的喜悦。比如,在学习“板块的运动”时,我首先出示一幅《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鼓励学生猜一猜:“我国的汶川大地震是否与板块的运动有关系?”接着让学生独立思考,做出自己猜测:有的认为汶川地处图上阴影部分,肯定与板块运动有关;有的同学认为,汶川在板块的交界附近,一定与板块运动有关;而有的同学则认为汶川距离板块交界线那么远,这次地震的发生和板块运动没有任何关系。通过课堂热烈的讨论,最后大家得出结论:汶川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是地震多发地区。在整个猜想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升华了学生渴望地理学习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地理、体验地理,在课堂活动中获得了不同的体验与收获。
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地理。
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动手操作。通过“做地理”来学习地理。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体验地理知识的来历,在操作过程中获取知识与经验。比如,在学习“地形图的判读”时,我让学生分组动手画等高线图,材料是胶泥、直尺、硬白纸板、铅笔和薄铝片,在规定的时间里各组都画出了等高线图,并掌握了等高线的由来和特点,以及上面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活动、参与是思维的起点,若分割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则思维就很难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是最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现、理解、掌握、应用地理知识。如在学习“降水的季节变化”时,我设计了一个动手绘画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根据“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表格上的数据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并思考这个地方降水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片刻都画出了自己的降水柱状图,并介绍了自己的制作过程。学生们广开思路,在绘制过程中发现了该地降水分布的特点。我用多媒体演示了有一定代表性作品,验证了学生得出的降水分布的特点。亲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形成了自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
地理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只有采用多种形式优化课堂教学,联系实际,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活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充分地体现出来。
第二篇:浅谈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浅谈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党坝中学 任雪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的责任重大。担负着为使国家更繁荣昌盛培养栋梁之材的重任。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新课程改革的旗帜下,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肩负起教育的重任。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地理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更是如此,利用好现代化的各种信息资源,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认认真真上好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每一位地理老师应该追求做到的。结合我在地理课堂实践教学中的经验及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就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小见解。
首先,要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谁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必须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人翁的精神,使学生会学、乐学。可以从一下两点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学生的兴趣需要老师的耐心培养和多次的鼓励。
学习地理必须学会读图、用图。有些学生对我说:“老师,我就不会看图,实在是看不懂,见图头就痛。”我会微笑的对他们说:“没关系,慢慢来,我帮你,你会学会的。”在课堂上,我经常来到这些学生身边,指点他们读图,教给方法,当他们有一点点的进步时,我都会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就这样慢慢的耐心培养和经常的鼓励,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我的学生进步了,他们对我说“老师,我会看地图了。”难题解决啦,学生的兴趣也会慢慢提高的。
2、设计好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也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模式和过程不要一成不变,总是阅读文字、读图学习等单一的了一套,学生会厌烦的,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可以用猜谜语、举鲜活的实例、将相关的故事、搞个辩论会、小表演等,来丰富课堂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到“淮河的污染”时,可以举学生身边河流的例子。学生熟知“暴河”,亲眼目睹了暴河的污染,一说起暴河,学生情绪高涨,有话可说,学习兴趣也就来了。
在学习完“南北区域”之后,可以设计一个小辩论会: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南方和北方的不同,同学们,你们是喜欢住在南方还是北方?结合我们学习的地理知识
说出理由,看谁说的好,看哪个组说得好!这样分组来辩论,这种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学习的知识,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课有些知识较为抽象,学生见到的少或是根本没有见过,像地球的海陆变迁、地壳的运动、喀斯特地形的形成、热带雨林景观等等,这些如果运用多媒体视频采用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学生兴趣提高,并且很容易学会、理解相关的知识理论。
其次可以从以下几个小的、细的方面入手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前充分备课
要上好一节地理课,必须充分备课,备学情、备学法、备教法、备目标、备过程。其中,备好目标是关键。课堂教学目标就是指路灯,就是指南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水平、能力的教学目标,同时合理使用教材,把教材知识作为教学的材料而不是目的,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把教材思路和教学思路有机结合,特别注意是制定的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二、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1、进入课堂:进入课堂老师要精力充沛,要精神饱满,充满智慧和激情。没有激情的老师就没有激情的学生。课堂上教师要用幽默的语言做调料,用肢体语言作辅助,让地理课堂充满欢声笑语,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感到满足。教师如果萎靡不振,拖拉懒散,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2、创设情景:新课导入的情境创设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导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尽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中去。平时注意联系地理科学的新资料、新发现、新理论、新问题,运用到地理课堂的导入中,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之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讲 “黄河”一课,可以引用俗语导入:“跳进黄河洗也洗不清”,为什么呢?学习了黄河的相关知识你就知道了,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学习讲“长江”一课,引用俗语“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扁担长”创设情境,母亲对子女的思念就如滔滔不绝的长江水,长江发源哪里,哪来的滔滔江水?今天我们来学习长江。合理的导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课堂上与现实生活联系要紧密
老师绝不能抛开学生和课本唱独角戏,从上课到下课自己一讲到底,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老师应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地理问题,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可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学习,讲我国的降水特点,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我们所在地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下雨多?冬季下雨吗?南方为什么下雨时间长?从生活实际入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将我国的民族时,先让学生观察人民币的纸币背面有几种文字?你知道是哪一个民族的文字吗?你知道我国有哪些民族吗?从而引出“中国的民族”的教学。
在学习,讲河流的水文特征时,可以从身边的暴河入手。离我们最近的暴河什么季节发水,进入汛期,冬季结冰吗?为什么?这就是北方河流的水文特征。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指引学生学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重视书中地图插图、地图册、地图挂图的运用,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许多地理知识都在地图中,地图运用的好,学生的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上让学生多观察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图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从图中发现问题,从图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图一定要细致,读图的时候一定要准确。用图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创造能力。
在学习,讲四大高原时,运用多媒体幻灯片播放展现四大高原特点的图片,青藏高原雪峰连绵,内蒙古高原平坦开阔,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云贵高原的崎岖不平„„各自特点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提高课堂实效。
在学习,讲长江与黄河时,就让学生仔细阅读“长江水系图”和“黄河水系图” 从图中找到河流的发源地,源头名,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河流的支流等等,比一比谁找得快,找得准,积极发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读图的能力。
学好地理就要用好相关的各种图。
5课后对教学进行及时反思并不断地进行改进
每上完一节课后要及时静下心进行反思,小结一下得与失,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独特的地方还可以用笔记录下来,以备以后的教学中用。我教四个班的地理,每个班上课的过程都不完全一样,我依据前一个班上课的情况,出现的问题,随时调整课堂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更优化,更完善。
在课后老师必须还得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来充实自己,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有效。每位教师的教学特点不同,每个班级有自己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每位地理老师在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发展、创新,达到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以上仅仅是我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小见解。初中地理虽然不参加中考,但地理是一门实际应用很强的学科,地理教师应勇于担负自己肩上的重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技艺,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第三篇:初中地理有效课堂
初中地理有效课堂
摘要:本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如何创建更为有效的初中地理课堂,促进学生知识内容和道德品质的共同完善和发展,为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形式;有效教学
在对初中地理课堂进行创建和改善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并且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对课堂进行合理有效的创建。另外,为了能够更加科学地对初中地理有效课堂的创建,不仅要求教师在对学生的地理知识内容的教授,而且教师还要能够进行合理有效地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提高我国中学生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初中地理有效课堂的创建,就成为了进行地理教育活动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以下提出了一些促进有效课堂创建的措施,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突出学生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学生们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认识到自身在教学活动中只能起到引导学生前进方面的作用,而不能制约了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突出学生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工作十分重要,这将会使得学生们在教学活动中,能够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们可以使得教学跟随自身的情况发展。这种措施的主要形式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地理课堂需要将各种地理图像和相关文字内容相结合,让学生们根据各种统计图、分布图以及示意图等,对地理学科充满兴趣,进而对地理产生更加深刻的思考,促进自身知识内容的巩固和加强。
第二、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对初中地理更加热爱。另外,教师也要注意对初中地理课本的研究和编排,需要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地理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学习初中地理,创建有效的地理课堂。
第三、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自身道德的培养。学生和教师都要注意到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要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将地理知识融入到自身当中,更要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初中地理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出现了教师教、学生听的形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得学生们更快地适应教师,保证教师能够顺利、及时地完成教学任务,然而,这却很难较为准确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创造出更加适应时代发展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在新兴的初中地理教学形势下,教师要注意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转变为学生为主、教师指导的模式。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在进行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将会很难对初中地理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这就会使得教师的教学效果降低,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点,能够采取更加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地理教学,使得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合理地讨论,并要求学生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组织等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使得初中地理的课堂变得更加科学、有效。
三、注意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指导
学生在初中地理教学的活动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的科学指导会使得学生得到更加有效地发展和成长。古语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地理学科的学习。教师所要进行的教学指导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深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能够十分精准地掌握地理教材,在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们的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将会使得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地理学习,有利于有效地理学科的创建。
第二、教师需要注意,不能让学生们对知识内容采取死记硬背的记忆方式,这样只会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教师可以对地名等进行有趣地编排,编成一个更加方便记忆的绕口令,这不仅易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够增长学生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介绍,我们逐渐了解到了关于促进初中地理有效课堂创建的方式和措施,为学生们更好地进行初中地理学科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我国是一个十分注重教育的国家,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严格要求自己,能够在强有力的管理之下,使得初中地理这门基础学科能够更加深入到学生当中,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科学内容。
另外,我国的教育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教授和培育,还要求在素质教育方面加大教育力度,能够使得学生在培养良好素质的基础上,将初中地理中的知识内容完全融入到自身当中,促进自身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较为快速的发展和成长。教师能够将初中地理课堂创建的更加合理有效,不仅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得学生们能够或得全方面的发展和进步。而且还可以促进自身事业的发展和自身知识内容及道德品质的提高。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在有效的初中地理课堂中学习到一定的知识技能以及素质的培养,能够做到与学生们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初中地理教学课堂越有效,教师的教学工作就会越顺利,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会更加迅速、有效,还可以及时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初中地理教学汇总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刘丹.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理论和实施[D].湖南师范大学,2012.[2]陈佳.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3]戴晓琴.如何打造初中地理有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3,12:136-137.[4]刘咏梅.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初中地理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探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04:78-82.作者简介:吕华里,学校:南安市南侨中学,学科,地理教学。
第四篇:浅谈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行为
浅谈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行为
摘要
本文简述了在地理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发展与转变,并阐述了如何实现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关键词
地理新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行为 有效性
在新地理课程价值观的指导下,地理新课程改革对传统的地理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地理教师以人为本,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需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优良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随着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和推广,这种新的地理教学观念逐渐被广大地理教师们接受,但实现地理教学新观念向行为的有效转化,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地理教学新观念的价值,对教学一线的地理教师们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一、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发展与转变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开展,不仅引起了地理教育观念的变革,而且也使传统的地理教师教学行为面临全新的挑战。
地理教学行为是指地理教师“教”的行为,即地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可观察的外显的教学活动方式。它大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直接指向地理教学内容的各种行为;二是为了使上述行为得以顺利实施而对自己和他人行为进行组织管理的行为。具体地来说,根据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情境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和发挥功能可以将地理课堂教学行为分为:主体性地理教学行为(主教行为)、辅助性地理教学行为(辅教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等。
地理新课程理念以个体化、综合化、多元化为价值取向,强调以学习者(学生)为中心取向,其地理课程设置兼顾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自我发展,突出人的发展价值。一方面考虑了人的需要;另一方面注重发挥人的主体性。新课程理念强调不再以单纯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为目的,而是以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主旨,主张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学生品德多方面发展,特别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元化取向则强调注重地区和学校差异,注重学生差异,突出学生个性。
二、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实施
地理教学是一门艺术,分析和研究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行为表现和特征,探索这些地理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可以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学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和素质发展的质量;地理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不单是完成地理知识的讲授,而是在完成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由此逐渐掌握获取地理信息,运用地理信息等地理技能,最终使学生热爱地理,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逐渐地培养。
1.设计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构建合理的教学流程
地理教学行为的设计的必须以地理教学目标为依据,有效的地理教学行为是具有任务取向、有明确目标导向的行为。学生的地理活动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一方面是把地理教学行为各环节和步骤设计得科学规范;一方面就是在相同的条件下,地理课堂教学行为整体功能水平得到提高,从而创造出了大的教学效益。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地理课堂教学行为产生的结果,两者互为作用,协调一致。
地理教师应该就教学流程及时和学生交流探讨,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师安排过程的先后顺序,对地理学习就会有充分的信心。地理教师注重建立合理的地理教学流程,使地理教学,练习等能循序渐进,地理教学流程非常科学。地理教学时间善用与否也是很重要的。地理教师如果授课时间太短,写字时间太长(板书太多),而活动又太少时,最易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地理教师可应用有条例的地理活动及提示来维持学生地理学习的步调与成果。
2.联系生活,让学生学有所用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师不只是课程资源的被动使用者,而应兼作课程资源的主动开发者。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只是指教师开发地本教材、校本教材,主要的课程资源还是配合课堂教学主阵地加以开发和利用的。
关于地球运动的教学,是高中地理的重点与难点,非常需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课堂教学课程资源的配合。为了使这类课程资源能够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应开发校本化、生活化的课程资源,可以设计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测定,当地太阳能热水器仰角的调整,当地为充分采光计算楼间距离等探究性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形成可供课堂教学使用的课程资源。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变枯燥为兴趣,变抽象为具体,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贴近学生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和地理学习过程化的新理念。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教学过程的展现,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体现。
3.以地理学习小组分组的方式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地理活动是地理教学的学科特色,有效教学的地理教师会向学生说明地理活动的意义,并加强地理教师与小组间的互动,同时强调活动的价值,以此来增加小组的学习动机,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有效的地理活动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除了要在活动前精心准备好活动的情境与材料外,最主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行为与思维反应,富于智慧地掌控活动进程。当然,教师的有效指导还包括为学生地理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而积极的课堂生态环境。和谐、平等、尊重、信任、宽容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可以给学生以心理上的自由和安全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活动也就更有成效。
4.抓住“情感点”,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
运用情感功能来优化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主题。地理课教学也同样要努力追求一种感情的抑扬顿挫,或奔腾似江水、或舒缓如小溪的课堂教学环境。要使课堂教学富有“人情味”,充满“活力”,师生之间建立纯洁的情感关系至关重要,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去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博得学生的信任,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形成制度化的课堂管理行为
有效教学的地理教师愿意花时间去解释与树立常规,明确告知学生正确行为准则及会受处罚的行为及其缘由。好的地理教师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预防学生上课不专心的情况。对不专心的行为马上禁止,能及时停止违纪行为施压或长篇大论的训诫,浪费了上地理课的时间。有效教学的地理教师会经常在地理课堂上使用语言或非语言的行为来防止不当的行为,对于正确的行为给予鼓励,以达到正面的强化。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与要求,要求教师能认真研究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成为反思型的教育实践者
参考文献:[1]M·希而伯曼.积极学习[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绍兴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理解新课程[M].2006.
第五篇:浅谈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认识
浅谈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认识
地理组 靳彦涛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客观上都存在着高效的课堂和低效的课堂行为,甚至负效应的教学行为,我们经常会困惑:为什么教师和学生都花了那么多时间,而效果却不好?怎样才能使教学更有效?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和随堂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来上,效果竟大相径庭。不排除这其中有学生等多种变量在起作用,但教师们在课堂提问、时间分配、环境创设等方面不同的策略产生了不同的效果、效率、效益。如果教师能够判断并提高自身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有利于克服教研中的形式主义。新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积极探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美国一位教育家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了诸如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将以上方法落实到教学实践,要特别注意追求其有效性。我认为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善于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往往与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古人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初中地理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发挥文理综合优势,引入历史典故、传说、名人轶事、时事政治、数理知识等;发挥图文结合优势,展示地形图、政区图、绘制各种示意图、趣味读图等;发挥学用结合优势,制作地球仪、制作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天气现象等。在地理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该贯穿于教学始终。课堂刚开始,教师如果运用精彩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则很快被吸引,注意力将集中于课堂,利于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洞察学生心理,将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适时引入课堂,并作适当铺开,并予学生充分思考和表达的空间,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有助于其兴趣的维持;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回顾总结,让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更持久。
当然,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是一种智慧,教师应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更要适时适度。
2.用心设计问题情境,追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恰当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启动思维,进而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学记》中载:“善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之以容,然后尽其声。”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用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有效探究铺路。
探究活动是由问题开始的,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收集信息、寻求问题结论等一系列环节组成。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学生则是探究的主体。问题情境设计是否新颖、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强的心理,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的进行探究活动。
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考虑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想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提出的问题要注意难易适中,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上要呈现梯度,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解决问题,使其感受探究中增长知识的喜悦。如在学习“太阳高度”时,设计如下问题:①为什么“冬天冷,夏天热”?(猜想)②一天中什么时段最热?(验证)③冷热取决于什么因素?(结论)上述三个问题从生活现象入手,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学生经过猜想、验证过程,获得新知。3.创设良好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所谓课堂气氛,主要是师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状态,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和社会氛围。课堂气氛会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态度。创设良好课堂气氛,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创设有利条件。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芝加哥大学教授莱恩·艾斯奎斯认为,教学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边活动,不仅要看重结果,更要看重过程。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无论怎样高明的教师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于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内部驱动力。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给予期待或鼓励,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外,开放性的答案能使学生人人都觉得“我能行”“我愿意尝试”,使学生感到教师对其信任与尊重,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经度变化规律”时,教师鼓励学生观察经度图,总结判断东、西经的方法。有的学生说找零度经线;有的同学说在度数最小的那根经线上画“十”字,再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也有的同学观察得到:经度越向哪个方向变大,就是该方向上的经度。每一种方法教师都给予客观积极的评价,学生受到鼓舞,士气很高,学习效果好。
总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思想。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其探究问题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并且注重学法指导,促进其有效学习,直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