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低段音乐课堂聆听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低段音乐课堂聆听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国内研究趋势
纵观我国目前音乐学科教学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十多年的新课程改革已经给音乐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音乐课堂从起初的“花哨”慢慢走向“朴实”、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教教材”转变为“如何关注和利用音乐本体”、各地也纷纷开展了“有效歌唱教学”等“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研究,聆听有效性则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音乐课堂的“高效”成了我们的追求目标。
(二)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涉及听觉感知,如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等等都是审美能力的基础,音乐教学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当然,教学中教师们都能关注“有效聆听”,但什么才是真正的“聆听”“有效聆听”呢?小学低段音乐聆听如何在实践中凸显有效性呢?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从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听觉的发展、听觉体验便是“聆听”能力的培养。只有聆听能力的培养,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健全人格、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所以,“聆听”是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为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培养演奏家,主要是培养合格的听众。”日本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聆听的习惯和技能的发展是所有音乐教育的一致目标。美国现代音乐家爱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聆听音乐更重要的,什么都代替不了聆听音乐”。于是,“聆听”成了重中之重。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想着法子、变着花样让孩子们主动去聆听,去参与体验,我们的音乐课堂出现了勃勃生机,出现了一些“热热闹闹”。但若细心观察,在日益追求有效课堂的今天,聆听有时却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在音乐教学中,聆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根本,“聆听”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音乐课堂的有效性。音乐课堂上,追求聆听的有效性具有针对性,现实意义重大,有利于明确教师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的聆听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共同发展。小学低段学生往往比较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聆听音乐的效果。因此,提高低段学生聆听音乐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深入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成为低段音乐课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音乐教师对音乐课堂聆听有效性进行研究有其必要性。因此,选取了《小学低段音乐课堂聆听有效性的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的内容,期望通过研究能完善教学行为,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
二、课题的界定
有效聆听是指一种有意识地、注意地听,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的的情感上的共鸣、体验蕴涵于音响效果中的艺术美,从审美的体验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即把音乐的音响转化为人的审美过程。
(有效聆听的概念衍生于有效教学。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提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而学的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苫,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课程改革特别注重有效教学,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提出了“有效聆听”。音乐的音响只是一种客观的形式,如果没有审美主体去聆听、接受,也就失去它的意义。而聆听“有效性” 是指学会聆听,使学生形成更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并使课堂轻松、高效。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教育学依据:
叶澜教授说:要在课堂里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意即在课堂里能够看到学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用自己的方式观察、学习、思考、记录、感受、表达等。
3、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只要采取掌握学习的策略,绝大多数人都能得5分。当学生掌握一门学科,并得到了客观的和主观的证据时,他们对自己和对外部世界的看法会产生深刻的变化。
要尊重生命的本性、创造特质与丰富多样,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改变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不断自我完善,通过学生的发展,促成课堂的有效。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课堂是焕发生命活力的地方,力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通过准确把握影响学生有效聆听的相关因素,探索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低段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从爱听音乐到会听音乐,掌握有效的方法、采用“有效”的聆听手段来提高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对音乐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的研究,激发聆听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参与聆听体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音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音乐所表现出的混沌性、音响的流逝性和音符的间接性等,让一段音乐、一个乐曲没有任何明确的形状和语义。如何使低段学生们学会聆听、养成聆听习惯?如何让低段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对音乐进行感悟与体验?如何丰富低段学生的音乐素养、知识,引导学生用音乐的语言感受音乐,分析音乐,进而表达情感?如何在聆听中有效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主动学习?都是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具体内容分类如下:
1、小学低段音乐课堂中“无效聆听”情况剖析
2、小学低段音乐课堂中提高学生“聆听能力”的策略及研究
3、小学低段音乐欣赏课堂中“有效聆听”(即聆听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及研究
4、小学低段音乐歌唱教学中“有效聆听”的教学策略及研究。
六、可行性分析
音乐课堂“低效、无效的重复”的问题一直引起人们思考。日益追求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今天,音乐课堂的“聆听有效性”日益受到重视。课题确定后,本人围绕课题已经做了大量的文献搜集和阅读工作,并进行了一定的对比、整理。再者本课题组三位都是一线教师,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并搜集了一定的课例,正在思考和课堂实践中。这些都为本次论文的顺利完成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七、研究步骤及成员分工
(一)研究步骤
方案准备阶段
方案实施阶段 总结验收阶段
结题
1.前期准备阶段(2012.10—2012.12)
通过文献研究,搜集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研究阶段(2013.1---2013.10)
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调查教学的现状,对小学低段音乐课堂聆听有效性进行研究。3.总结、结题阶段(2013.10—2013、12)
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加工修改研究案例,完成结题报告。
(二)成员分工
黄文炜,小教高级,课题负责人、执笔。全面负责课题开展情况。参与课题实践研究,撰写课题研究方案、阶段性成果展示及结题报告。
黄晓婵,小教高级,教研组长,负责课题研究活动的主持工作,参与课题实践研究。
贾慧调,小教一级,课题成员,负责课题资料汇编、结题材料整理,参与课题实践研究。
八、研究的成果形式
教学案例、研究论文、课堂实录等
第二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研究课堂教学是教学研究的永恒话题。我们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作为研究课题,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从现实需要来看
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对全区的小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全面调研了解,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还大量存在。因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领悟不够深刻,或课堂目标虚化、内容泛化、过程形式化,或教师迷信于讲、练、迷信于死记硬背,或因循守旧、穿新鞋走老路。在新课改理念下,客观的要求与低效的课堂教学已形成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第二、从改革需要来看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创新能力和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活动。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终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又必须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来完成。因此,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支撑和归结。
第三、从发展的需要来看
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
身的素质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概念的界定
教学:按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活动,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活动;一种认为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互作用,是师生双方的矛盾和依赖的过程。我们认为,教学是由教师引起的、学生主动学习的师生双方的交互过程。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首先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其次关注教学效益;第三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第四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最后,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方法,获得广泛的知识经验。有效性教学必须为实现这个理念服务,是教师为了实现这个理念而采取的教学措施。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
1、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全面健康成长。
2、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在科学观的指导下,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
3、探索教学管理精细化机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有效管理。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不求“面”上全面展开,力求在“点”上有所探究。重点
以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为主,通过对兴趣、情境、问题、合作、探究、练习、实践、体验、评价等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要素进行研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
2、调查研究法。
(1)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个性,发现问题;(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方面创造的成功的新经验、新方法;(3)调查有效性教学实施后的学生个性状况,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有效性教学的实际操作。
3、行动研究法。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有效性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一些成功教学课例的研究,吸收新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的成功经验,总结有效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规律。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周期为一年(2013年3月——2014年2月)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提出课题,设计方案阶段
1、阅读有关资料,提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2、设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写成课题设计方案,3、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分工。
第二阶段:进行研究,具体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2月)
1、认真落实教学环节。
课前精心备课,做到细致全面、重点突出、语言精练。课堂上知识讲解准确明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做到“让学”。课后认真总结,不断反思,使自己不断进步。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最基本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是进行研究的最实在、最丰富的实践活动,每一位教师都应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重视上好每节课。教师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主动探索,均有所获。语文课堂就要注意字、词、句、段、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落实情况,数学课堂应设计的要重视引导、提问、讲解、训练的设计必须有效,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探索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3、注重习惯的培养,方法的指导。
习惯成就人生。课堂上,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好习惯的培养,如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好笔记等,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4、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是极为有效的手段,但运用多媒体一定要恰当,要有“度”。
5、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开展多种教科研活动,如上优质课、认真进行评课;优秀教学设计评比等活
动。同时也要写好阶段性小结。
6、认真做好搜集、积累和整理资料工作。
要重视日常的搜集和积累,有针对性地搜集和积累;可以从看书阅览材料中搜集,也从教育教学如备课、研究教材、分析学生、编拟的教案等;主要从课堂的实践中搜集和积累。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学效果分析,做好教学反思等。还可以从评课、作业、课外活动及课外阅读中搜集和积累资料。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1月—2014年2月)
1、整理课题相关材料
2、做好结题总结。
七、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经验论文
2、案例集
3、教育典例照片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情况 课题组织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主研人员: 协研人员:
第三篇:关于音乐的课题研究方案
关于音乐的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情境教学方法在音乐课堂中的实施与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一、研究目标
① 形成结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方法的经验。② 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③ 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二、研究内容
① 情境教学方法与音乐鉴赏内容的研究。② 情境教学方法与唱歌内容的研究。③ 情境教学方法与演奏内容的研究。④ 情境教学方法与音乐相关文化内容的研究。
三、研究措施
1、研究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
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找出不足的地方,予以研究。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
根据制定的实验方案,开展研究活动。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1)总结实验结果。(2)撰写实验报告。
(3)提出结题申请,进行成果鉴定验收。
四、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主要有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的综合运用。
五、成果形式 论文
六、研究起讫时间 学年
《音乐课情境教学方法的研究》的调查问卷
一、《音乐课情境教学方法的研究》调查问卷(前测)
1、你喜欢音乐吗?
A很喜欢()B喜欢()C一般()D不喜欢()
2、你喜欢哪一类音乐?
A民族音乐()B古典音乐()C流行音乐()D任何音乐()
3、直接影响你喜爱音乐的因素?
A家庭()B音乐教师()C同学()D电视()E收音机()F学校艺术社团()G其他
4、你喜欢上音乐课吗?
A很喜欢()B喜欢()C一般()D不喜欢()
5、你喜欢教材中的歌曲吗?为什么?请简单谈谈你真实的理由: A很喜欢()B喜欢()C一般()D不喜欢()理由:
6.你在演唱歌曲时,能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吗? A能()B不能()C有时能()
7.你一般是通过什么方式理解歌曲感受音乐的。
A听后模仿()B教师讲解()C看资料()D创设情境
8、对音乐教材中的知识、练习,你能否掌握?
A全部掌握()B 部分掌握()C基本掌握()D不能掌握()
9、你能识简谱吗?
A能()B一般()C不能()D不知道()
10、你能记得几个音乐家的名字?请写出:
11、你能演奏乐器吗?什么乐器 A能()B一般()C不能()D不知道()
12、你会觉得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需要音乐吗? A需要()B一般吧!()C不需要()
13、说出你不喜欢音乐课的理由。
A教师水平低()B教学内容单
一、课堂沉闷()C教学形式死板()D教学环境差()E教师严厉()F自己不喜欢音乐()
14、你认为影响音乐课堂纪律的原因是什么?你更希望音乐教师怎样上音乐课?
15、音乐课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CAI多媒体课件上课吗? A是()B偶尔()C不是()
《音乐课情境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总结
本课题自立项开始,及时地制订了研究实施工作方案。现将有关课题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情境即情况、环境,一般是指由景物、事件、人物关系等诸多要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有机结合的境地。教学情境,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图表、图像、实物材料、人物动作、人际关系等。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教学。课改后的新教材在结构形式方面较以前有很大的改进,一般都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设计了单元情景主题。由于这些情景主题一般都贴近学生生活,因而有利于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学生潜能,丰富学生情感。在国外,以德国的奥尔夫、瑞士的达尔克罗兹、匈牙利的柯达伊为代表的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方法的形成与传播,对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主张一切从孩子出发,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我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为探索全面提高儿童素质的有效途径,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原理与操作体系。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如果将情境教育理论移植到小学音乐教学的素养教育中,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实际教学工作中,情境教学的方式有许多,如问题情境、追问情境、动态情境、语言情境、记忆、联想、类比情境、生活展示情境等,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地进行创造,不断地探索,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能力。
以情境教学方法与音乐鉴赏内容的研究;情境教学方法与唱歌内容的研究;情境教学方法与演奏内容的研究;情境教学方法与音乐相关文化内容的研究为研究内容。以形成结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方法的经验;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为研究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 研究的措施:
(1)表演体会情境:语文课堂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来表演体会情境,音乐课堂怎么办呢?其实音乐课堂进行表演远比其他学科要丰富。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如:学习《小乌鸦爱妈妈》就可以将情境表现出来。
(2)语言描述情境:以上所述创设情境的途径,都是运用了直观手段。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三、研究工作主要成绩
1.制订了《小学音乐课情境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2.开展了课题实验的主题问卷调查统计活动。3.举行了研讨课、组内交流等促进课题研究工作。4.针对情境教学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5.进一步完善了研究策略。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问题: 1.创设情境的时机把握得不够准确。2.所创设的情境缺乏连贯性和完整性。采取措施:
1.在新课引入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新知的探究和应用上,创造可操作实践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培养实践能力。
2.在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操作情境探究新知、创设游戏情境强化练习、创设别样情境形成高潮时力求情境的整体统一。
第四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课题研究方案定稿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课题研究方案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现实需要:由于不少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全面、不准确,思想上比较浮躁,行动上比较激进,在课堂教学中赶时髦,盲目追“新”,使得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情境偏差、教学方式偏差、活动组织偏差、手段运用偏差以及课堂评价偏差等背离课改初衷的行为,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学生主体作用轻视教师主导作用而导致课堂教学失控、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因此,教学的有效性作为现实问题就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
2、改革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变革,但我县的实际状况是不少教师还没有进入角色,思想和行为都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水平上,“穿新鞋走老路”,教师独霸课堂。那些照本宣科式的“机械教学”、唱独角戏式的“表演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打乒乓式问答的所谓“启发教学”等问题在我县农村小学普遍存在。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3、发展需要: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关系产生革命性的变化。这都要求老师的教要主动地去适应学生的学,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研究需要:目前对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已有不少成果,但是理论研究较多,行动研究不够深入,这给本课题研究留下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因此,研究本课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界定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采用恰当的教学措施,利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有效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三、研究的目标
1.调查和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探索和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接受学习、模仿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合理而有效的运用。充分领悟各种学习方式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实现主体与主导的协调,扎实与灵动的统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使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4.通过实践研究,进行理性思考,形成小学数学中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5.在本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全面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四 课题研究的内容
1.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因多种多样,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围绕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和研究。
2.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有效性教学策略包括:(1)有效的课前准备策略;(2)有效的新课导入策略;(3)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4)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5)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
3.形成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包括:(1)概念教学基本模式;(2)计算教学基本模式;(3)解决问题教学基本模式;(3)统计教学基本模式;(4)概率教学基本模式;(5)练习课基本模式;(6)复习课基本模式。
五、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二)建构主义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必须要经过自己亲身探索、体验、认知,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知,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才能完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创设灵活多样、富有激情的课堂练习,诱发学生自己主动进行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巧妙地启发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识,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创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善。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
1.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1)加强业务学习: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理论学习,阅读有关的报刊、杂志,每周进行一次网上读书活动,并做好读书记录,确保课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2)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做好记录,写好研究报告。
2.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各类报刊杂志。力争本研究课题得到课题组成员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七、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开县小学数学中心教研组成员所教班为研究对象,同校同年级的其它班为对比班。进行跟踪课堂观察—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总结提炼—专家引领—推广应用。
2.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按照确立的研究对象,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访谈或问卷,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并跟踪观察,定期进行数据整理。(2)文献资料法: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策略为核心,查阅,钻研相关资料。关注市内外的研究成果,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借鉴到本课题的研究中。(3)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策略,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有效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4)比较法:与对比班进行对比分析,对课题实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在课题组成员中开展同课异构,一课多磨,对比分析相关要素的关系,提炼有效教学的策略。(5)个案分析法:重视案例搜集、整理和分析,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寻求突破。
(6)经验总结法:定期对课题的研究状况进行反思,交流研究心得,以论文,展示,互动等多种方法总结经验,逐步形成成果。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课题研究方案
数学组
2013—2014
第五篇:小学课题研究方案
《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方案
衡阳市船山实验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师生对教学资源的渴望越来越热切,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数学教育,就必须整合数学课程内容,优化数学教学方法,开发出一套与数学教学紧密联系的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教学资源。
研究表明,开发出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实施新课程,深化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充足而富有个性的教学资源可以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方式多样化,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自主的学习,并形成“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等。
当今社会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很多城镇学校都把它作为数学课程与教学的重要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面临的课程教学内容不会减少,而会不断增长。我们必须寻求现代社会的最新信息与课堂教学方式的最佳结合点,开发出一套完整的优质的数学教学资源,帮助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一般地,教学资源并不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直接的利益,因为教学资源的增多,意味着教师教学内容选择的余地加大,机会增多。这样在满足教学的多种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学决策的难度。因此,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正是要解决师生、教材、教参、网络信息等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以及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事例,往往通过科学的设计,巧妙的计算以及有趣的图象认识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位置关系,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现实世界中直观、生动形象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的事物感兴趣。
而生动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它可以将一个个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生动活泼的事例,为学生喜闻乐见,从而开阔学生视野,降低知识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兴趣。
2、教育学依据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组合。它首先表现在师生心理的最佳组合。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把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教材进行有机结合,可以调动学生的认识,情感和意向的行动,使学生与教师心理更趋同步,相互沟通,产生共鸣,在师生双边愉悦地交流中达成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地动口、动手、动脑,配合教师的教学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显著标志。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有助于教师灵活地处理教材,丰富教学方法,从而促成师生最有效的活动,扩大知识容量,缩短教学任务完成的进程。
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教学资源,能树立学生的创造意向,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创造才干的发挥,使学生心理实现“想学要学”的质的飞跃,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13、系统学依据
系统不是各组成部分的机械相加,而是体现各组成部分在系统中的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及教学资源等要素,只有诸要素的组合结构达到优化,整个系统的功能才能优化。
教学资源的恰当使用,能有效调整教学系统要素之间内容结构关系,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状态。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努力开发出数量充足,能与教学实际紧密相连的“合时、合用”的优秀的数学教学资源。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开展对“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研究水平,提高有效教学的达成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开发与课程标准以及实验教科书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数学教学资源网站,以及教学资源DVD光盘等等,力求为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专业支持,使他们能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理念组织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对教学资源促进有效教学进行研究
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范式变化而不断扩展、变化。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人们在特定教学价值观支配下,依据教学研究的成果所描述的一种理想的教学愿望。因此,新课程导致的教学观的变化也必然会导致有效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变化。
以本为本的单一的接受性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是低效的,丰富的教学资源需要有一种相应的高效教学模式的创建。
3、发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的各方面能力
教学资源的开发、拓宽了学生视野,扩大了知识容量,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抉择判断能力。什么样的知识以什么样的方式易使学生掌握,这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的课题,这个课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行动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
4、应用课程教学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同时利用互联网等参与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贡献自己的教育成果并与广大同行交流、分享。通过课题的研究,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有效利用数学课程资源,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方法
我校课题组在《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主要采用了文献法、调查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
1、文献法:我校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资源包的开发时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料,广泛查找校内、外图书著作、报刊杂志等多方面的资料,有效利用我校影象资料库各类教育教学
光盘、电教资料和教育软件,充分发挥我校“东北师大理想信息”网络平台的优质资料,将收集和开发的资源的各类资源,整合到教学资源包。
2、调查访谈法:在课题研究时调查访问课题内容相关的现任教师、老教师和中学教师,了解课程改革的过程及相关因素以及中小学教学衔接内在联系及差异;针对我校课题内容对学生进行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与情景,收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故事和案例等。
3、实验法:将资源库的资源及研究的结论形成实施方案应用到该年级或相关年级的各个班级的课堂教学中,以同课异构形成,进行教学,开展实验研究,发现问题,记录、反思,并及时进行集体研究分析修正。修正后形成新的方案再实验,直至达到学生收获多,效果好,专家认可。
4、行动研究法。即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其主要环节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计划三年完成,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等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7年3月(我校为后加入课题组学校,正式参加课题研究活动是2007年3月)。
(1)成立课题实验研究小组,确定成员及实验的老师。
(2)选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3)确定课题研究成员以及担任实验的老师。
(4)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制定实施细则。
(5)对课题组成员、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有关教学资源开发的理论以及实验方案,落实研究经费。
2、实施阶段(2007年4月至2008年7月)
第一步(2007年3月至2007年8月)
阶段目标:
(1)探索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方法与途径,写出研究论文。
(2)根据课程标准与实验教材,开发建设校园数学教学网站、数学博客、数学教学资源库;开发省课题组分配的一、二、三年级的数学教学资源文本与“教学资源包(电子版)”。
(3)积累材料为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作准备。
第二步(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
阶段目标:
(1)在全面总结中期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对实验方案进行修订调整,使方案不断充实完善,进行下一步实验。
(2)探索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理论,写出研究论文和教学反思。
(3)开发建设校园数学教学网站、数学博客,数学教学资源库;开发省总课题组分配的四、五、六年级的数学教学资源文本与“教学资源包(电子版)”。
(4)写出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3、总结阶段(2008年9月至2008年12月)
阶段目标:
(1)做好课题实验的论证,总结及成果整理汇编工作,写出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对实验进行终结性评估。
(2)进行实验的信度、效度分析,以决定如何进行第二轮实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学校建立课题研究经费,以保障必要的经费开支。
2、对课题实验进行目标管理,每学期制订课题研究工作计划与实施细则。
3、每学期按时参加省总课题组课题实验研究工作会议或者学术经验交流研讨会。
4、每月召开一次课题实验研究交流工作会议。
5、建立信息资源平台:(1)建立一个公共邮箱;(2)建立数学博客群;(3)办一个内部刊物《研究通讯》。
六、实验研究的成果表述
1、课题结题研究报告、论文、典型案例或调研报告3-4篇。
2、2007-2009年课题研究大事记;课题研究方案;美文赏析。
3、课题研究期间各个学期以来,每个学期的课题计划、总结以及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4、开发数学教学网站与数学教学资源库。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数学课题研究小组:
1、由管教学工作的吴佐棠(数学专业,本科)同志负责主持课题研究组工作。
2、课题组成员由下列人员组成:
⑴数学组老师:刘艳华(教研组长)、黄珺(负责课题组的档案与会议记录工作)、焦胜华、何红梅、李淑萍、马庚发、陆果、王红礼、吴淑英、周国生、王时香、董礼美、申红艳、金丹。
⑵吴佐棠(管教学的副校长)、于凯君(管教学的教导主任)、廖雄伟(信息技术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