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试卷讲评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试卷讲评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江山市峡口小学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论证
1、研究背景与意义
试卷讲评是我们数学常规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的环节,对于学生学习的前期评价与后续学习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在平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却不重视试卷的讲评,认为学生的学习在平常,试卷只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检测,忽视了试卷检测的特有功能。特别在试卷讲评时,只是从核对答案、照卷讲评、就题论题方面入手,从不考虑学生的能力,也不进行错因分析,更不去系统地理解知识,讲评效果可想而知,细分析,发现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①讲评重视不够。有些教师布置了大量的试卷练习,但没有几张试卷进行过批改与讲评,多是让学生互批,甚至不批,更不作细致讲评,传统的试卷检测沦为学生的作业习题,使学生进入到题海战术中。而有的教师即使讲评了,也只是把大部分学生做错的题目讲一下,没有经过细致的试卷分析、错例分析等过程,也不对相关内容进行扩展与补充。同时学生对试卷讲评也不够重视,认为只要自己会做了,老师讲不讲无所谓,试卷讲评课也就不听了。②讲评形式单一。教师讲评形式单一,绝大部分教师只是通过“逐题讲评、通报答案、讲解方法”等形式简单地讲评,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成局外人,看似面面俱到,实际效果欠佳。讲评形式的单一性,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有效生成。
③讲评效果欠佳。由于教师缺乏对试卷地客观分析,导致讲评效果欠佳。特别是对待一些错例,虽然教师化费了大量的力气讲解,但效果却不。的策略研究,让试卷讲评成为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3、研究的理论依据 ①数学教学建议。《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第30 条指出:“要重视试卷讲评。讲评前,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中所反映的问题,要对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类;讲评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多角度展示解题思路,切忌就题论题,以提高试卷讲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建议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并为我们指名了研究的方向。②“及时反馈原理”。反馈原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反馈就是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数学检测是学生独立思考最强的数学实践活动,考试完后学生大都有迫切希望知道哪些题做对了,哪些题做错了的心理愿望,此时学生的思维和心理都处于一个非常兴奋的状态。这时进行讲评试卷,能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讲评效果也将最佳。同时对学生来说,及时反馈讲评可以强化正确的内容,改正错误的想法;对教师来说,及时反馈讲评可以掌握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这一原理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科学依据。
③“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认为,不同的归因倾向会使人们对成功和失败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应,并由此影响个体对未来结果的预期和努力。讲评试卷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归因。如当考试取得好成绩时,可把成功归于“自己的努力”;当学生成绩很糟糕时,要教育学生不要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行,应引导学生把这次失败归因于试题过难或运气不好,为自己寻找解脱,获得心理平衡。通过积极的归因,让学生及早摆脱失败的阴影,提高自信心,促使学生更努力地学习。这一理论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心理依据。
④“尝试错误理论”。试误论指出: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最终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 正是强调人在这一特殊的认知过程中的心理。错例讲评是试卷讲评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能否讲评好试卷中的错例,对于学生是否能掌握好相关知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理论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认识依据。
二、课题设计
1、研究目标与内容(1)研究内容 ①试卷讲评的课前研究。由于试卷讲评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了课前的准备、课中的讲解与课后的反馈等阶段,各个阶段互为一体又相互影响。为此,试卷讲评中的课前准备对于此后的讲解与反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将在课前通过试卷质量的分析、学生成绩的分析和学生解题情况的分析等情况确定讲评的重点、难点与要求,使试卷讲评有的放矢。
②试卷讲评的内容研究。在试卷讲评时确定试卷讲评的内容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试卷讲评的效果与目标达成。如何确定重点讲评内容,我们认为关键是要分析检测中暴露的解题能力缺陷方面的问题。如审题方法、解题技巧、答题步骤,以及试题的变化情况等。在研究中,我们将重视对学生亮点思维的探究、典型错例的分析、重点习题的关注,确保讲评取得实效。③试卷讲评的方式研究。在实践中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讲评,也是我们将要研究的重要内容。计算题、填空题、选择题和解决问题等不同的题型,应采取何种方式、运用何种策略,进行讲评才能更有效;怎样的讲评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的正确运用,把握解决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研究。
④试卷讲评的后续研究。试卷讲评后,如何让学生完全掌握相关知识,我们也将研究。除了传统地让学生订正外,我们将更注重对学生的后续反馈。如挑选试卷中的重要习题对学生进行再次检测,观看讲评效果;对检测中的优秀习题建立档案,记载学生的亮点做法,典型性错例等;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诊断、跟踪帮助,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2)预期目标 ①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试卷讲评的一些有效策略,提升教师试卷讲评与教学反思的能力。②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反思纠错能力,辨析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数学学业成绩。
③通过本课题研究,改变教师生对试卷讲评的态度,明确试卷讲评在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2、研究的方法与步骤(1)研究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有关试卷讲评的理论和先进经验,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结合教学实践,形成试卷讲评的有效策略。②行动研究法。由理论指导实践,在理论上预设模型,在实践中修正模型,突出研究试卷讲评中的实践操作要求。研究教师通过扎实的课堂实践,总结出试卷讲评策略,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与评价,突出策略的有效性。③案例研究法。在教师讲评的基础上,开展对试卷习题讲评个案的研究,从原因分析、采取措施等方面进行反思,从而有效地收集、整理、汇编案例集。④总结评价法。在各种研究的基础上,善于总结评价,以使研究的每一步都有效,研究过程更科学,最后提炼出试卷讲评的有效策略。
第二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方案(范文)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化语言的敏锐性,这就是有效性朗读。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见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长期以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角色错位,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着各种弊端,朗读缺乏技巧,缺乏情感,有效性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鉴此,我提出了研究此课题。
二、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激发学生朗读的浓厚兴趣。指导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朗读技能,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2.形成“有效朗读指导”的操作策略,总结出基本规律,以改进朗读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仅仅是学生朗读召集人、旁听者、捧场人,学生的个体学习缺乏指导。
2、学生在朗读中自读自悟,缺乏学习交流、情感体验。
3、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虽有交流,但仅是泛泛而谈,语言表达苍白空洞,缺乏个性。
(二)、研究如何加强学生的朗读意识。
1、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
2、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
3、通过多读多诵,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关于朗读训练的研究资料,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国内外朗读训练的理论和动态。
2.行动研究法:组织校本教研,进行语文课堂朗读训练的研究和课外朗读训练研究,围绕朗读训练开展各种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提升。采取个案研究、小组研究、群体观察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理论,不断修改补充完善实验方案。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情况记录。提炼、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教学现象,使之形成经验理论。
4.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教学案例分析、座谈、实地查看等方式,了解学生朗读水平、朗读时间、朗读兴趣,收集教师、学生、家长对朗读训练的建议。
5.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学生或存在相似问题的某些学生群体,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行跟踪调查后作出判断,并将整理的经验运用到研究中。
五、课题实施过程设计:
1、准备阶段:课题的确立、研究方案的设计、课题申报、确定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实施阶段:结合教学实践,深入研讨,不断反思总结,撰写论文。
3、验证阶段:我们将在各年级中用问卷调查法、对照比较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来验证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朗读有效性的研究的效果。不断总结完善。
4总结阶段: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
六、拟课题研究成果 针对目前小学生在停顿断句、语调语气、朗读节奏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我校作为城镇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语音面貌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这一现象,经过两年来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实验班级的学生总体语音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学生朗读能力得到大幅提高,课题研究预设的目标基本达成。
(一)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
一是节奏意识。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
二是角色意识。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
三是问题意识。通过多读多诵,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二)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
主要包括诵读、吟读、咏读、讲读等,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作者,在朗读中理解主题,感受内蕴美;展开想象,激发情感美;辨析语言,体悟艺术美。
(三)形成朗读教学策略。
一是语言表达的形象化。促使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二是语言表达的准确化。通过反复阅读、揣摩、品尝,对语言文字地把握更为准确,追求一种独到的顿悟。
三是语言表达的整体化。指导学生在依托具体的语境,整体着眼,上下联系,融会贯通。
四是语言表达的想象化。指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重组记忆表象,再造相关形象,并逐渐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去感受鲜活的人物、动人的场面、秀丽的景色,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第三篇: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丰利镇丰西小学邵张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从身边的事实看写字教学现状
(1)我班学生的作业摘录:
a 我家周围有很多人养狗,没有一点公德,今天早晨我刚从家里出来,就看见门口有一堆不知哪条野狗拉的屎,我大吃一斤(惊)……
b 我的语文老师有一张爪(瓜)子脸,高挺的鼻子上面有一双同同(炯炯)有神的眼睛,批评起学生来可胸(凶)了……
……
小学生作业本中的错别字越来越多。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错别字量也随之猛增。错别字的存在,不仅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而且对学生提高整体语文素养带来极大的障碍。试想,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答出来的卷面题错别字连篇,那么他的阅读、写作水平高不了多少。
(2)周围环境不规范用字的负面导向:
现在很多低年级学生平时走在街头非常喜欢看广告牌认字,但街头的广告牌却时不时地出现错别字,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店牌、标语牌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字,调查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用繁体字等。如“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些服装店把“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伊拉克”写成“衣拉客”、“三国演义”写成“衫国演衣”、“挑三拣四”写成“挑衫捡饰”,这些流行屡见不鲜。滥用简体字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告示上,有的 1
错别字如果不经琢磨、推敲甚至考究一番,还真有点难以辨认呢!这对处于母语学习阶段的儿童的学习和成长造成很大影响,纠正起来十分困难。更令人气愤的是,有些商家根本就不会写字,干脆就自己创造个字出来。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确实存在一些商家自己造字的现象,这些情况基本都出现在一些手写的广告牌上。在一家烧鸡店门前,笔者看到其手写的广告牌上出现了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字。笔者给店主指出错字时,他笑着说:“这个字是烧鸡的“烧”字,只要顾客能看懂就行了。”
(3)家长的托付:
“老师,我的孩子平时很会写错别字啊!”“是啊,我看平时很少抄词语的,是不是平时抄的太少了?”“我的孩子总是听您的话,不听我们家长的话,你多布置点作业吧。”……家长们说这话的时候,绝对是一脸的诚恳,面对这些农村家长的“重托”,我们岂能袖手旁观?
尽管新课程如火如荼地实施了许多年年,但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写字教育,依然落后,教育方法不科学,家长不重视。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小学生错别字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已经成为一个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面对当前极为复杂的语言环境,强化学校在学生学习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作用,让学生从小认规范字、读规范音、知规范义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多种形式强化写字教学的规范教育。
2、顺应当前政策的深情呼唤。
2000年10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这一切都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在学校教学中的法律地位,说明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
校语言文字工作是遵法守法的体现。
3、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要求。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对通过写字实现的书面交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提出了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要求“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通过书法训练达到“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三学段)“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第四学段)等要求。要正确、端正地书写,就要严格遵守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字形、笔顺等一系列语文法规的规定,写规范汉字。只有大家都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写字,社会的书面交际才能顺利、高效、快速。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课题的研究,就是要进一步提升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整体水平,推动学校在全社会更好地发挥基础作用和积极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研究小学生错别字形成原因,探索预防和纠正错别字现象的措施。
2、培养小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要素
1、实验对象:丰西小学中高年级四个班级
2、实验时间:2008.11——2009.73、实验方法:a 文献资料法b 行动研究法 c 叙事、案例研究法 d 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在课题研究读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不加重教师负担的情况下,深入对新课程教材的研究,特别是生字部分的研究,提高教学效率。
2、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小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分析新课程特点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找出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
2、寻找纠正小学生错别字的对策,提高学生错别字的纠正效率,为学生的书面表达铺平道路,使新课程的实施顺利进行。
3、写规范字。及时改正错别字,不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不使用已被淘汰的异体字,不滥用繁体字。
五、课题研究策略:
1、培养查字典的习惯。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本班学生在开学初几乎没有学生有把字典放书包里的习惯,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十分不利的一种现象。因为对于六年级学生,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不认识的字和不能确定的人经常会发现,而如果学生一遇到这种情况,能及时拿出字典查阅,有助于学生识字量的增长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反之,则影响学生识字能力和阅读兴趣。因此,让学生随时带着一本字典,对小学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十分重要。另外,当学生遇到两个容易搞混的字,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错觉,而这种错觉一旦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记忆的时候,就会直接给学生产生一种假象,当第二次遇到的时候,他会对之前的选择产生条件反射。因此,第一次遇到两个容易混淆的字,一定要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查字典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
2、建立“错别字医院”,争当“错别字医生”。
现在,电视中、街道上、书籍里以及学生的作业本上错别字铺天盖地,学校专门组织学生对我们身边的规范化用字、用语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仔细观察和辨别,每位同学都在活动中提高了写规范字的意识,同时也培养了纠正自己作业中错别字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用规范汉字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会产生重要影响,推动学校在全社会更好地发挥基础作用和积极影响。所谓的“错别字医院”,其实就是把平时容易写错的字收集起来,记录在专门的一本小册子里,并将正确的也记录下来,通过对学生的强化训练,减少学生写错别字的机率。同时,还可以组织全班同学开展“错别字纠正比赛”,让学生将平时写错的字一起收集起来,并开展比赛来纠正错别字,从而使学生加深印象,不写错别字。学生级别有“抓错别字护士”、“抓错别字医生”、“抓错别字博士”。
3、寻找汉字的起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的产生也有它独特的演变过程。许多汉字的结构和写法,与它的含义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汉字的起源的认识,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写错别字的可能性。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汉字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推荐学生买一些汉字解读书籍:如《说文解字》等,促进学生识字教学,减少错别字。
4、扎实识字、写字教学。
学习汉字最主要还是通过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要有充分的课堂教学准备,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正确引导学习方法,扎实学生的识字写字基本功。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引导学生注意写字姿势,让学生把字写端正、写清楚,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错别字的产生才会得到有
效的制止。另外,教师还可以经常性组织学生开展写字比赛,对于学生的写字作经常性的评价和表扬、奖励,促进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和兴趣。
写字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能不能把字写好,通常可以考察出一个人在文化方面的悟性和修养。
六、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8.11)制定研究方案、收集有关资料。
2、实施阶段(2008.11-2009.6)边研究边实践,同时借鉴他人经验,探索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的策略。
3、总结阶段(2009.7)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条件:
1、错别字纠正对于学生的识字教学有阅读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也是平时我们一直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教师也有一定的经验和方法。
2、学生每人一本字典也是对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的要求,并已经学会用三种方法查字典。
3、平时也开展过类似错别字纠正的比赛和活动,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基础。
八、预期效果:
1、加强学生的意识,减少错别字,培养正确的识字习惯。
2、规范学生的汉字书写,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3、扎实学生的学习基本功,促进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
第四篇: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ww w.5 Y k j.CoM文
章 来源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枝江三中高中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
当前我校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在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实推进,但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和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形式化和低效化的现象,故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校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一直以来,我校英语教学在教学思想上重视教学实践和教学结果,而忽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研究;重视对学生双基的落实,而忽视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重视应试教学,而忽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为改革我校英语教学与新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现状,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实施新教材,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即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我校教科室统一规划,落实《枝江三中教育科研规划纲要》,参照枝江三中“农村普通高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验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这突出表现在:1.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整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2.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种对人的情感和道德的普遍关注是舒张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所难以想象的,也难以企及的。用参加课改的教师自己的话说:“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有知识的传授,我们还要关心学生是怎么学会的,他们在学的过程中有什么样体验。”这实在是了不起的进步,因为它把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落到了实处。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教学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科学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学是否有效并非依赖于完全客观地标准来判断,实际上对教学有效性的判断是一个价值负载的活动,它取决于人们的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目标观。对教学目标的不同认识,必然会导致对教学有效性的不同判断。
(2)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有效教学是一整套为促使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有效教学的着重点在于“有效”,而教学的“效”则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体现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上。因此,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观念。
(3)有效教学呼唤效益意识。优化理论认为,有效教学强调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底线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有效教学强调时间合理而充分的利用,追求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又反对绝对量化或过于量化,而且将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表现。
(4)有效教学需要反思与创新。有效教学必然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有赖于教师持续的反思与探究。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创造精神,也需要教师具有经验意识,从经验中学习,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
在这四个理论的支撑下,我们把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界定为立足于农村高中学科教学实践,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农村高中学校的教育环境,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的有效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的教学评价策略上取得突破,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和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的目标:
第一,如何对学困生进行心理上的指导和学习上的帮助。教育界著名的“期望效应”实验,证明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将对学生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对那些英语学习能力不强、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一定要适度,这是促使这部分学生逐步产生较高的自我期望值的前提。还要让这部分学生真正懂得,虽然成功是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的,但也并非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要想成功,除了必须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外,还必须打下坚实的科学知识的基础。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授业”和“传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能做拔苗助长的事情。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认为,任何人在开始生活的时候都具有自卑感。学习能力不强和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会造成这一部分学生的自卑,因此教师一定要树立起这一部分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如何开发非智力因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智力是什么?我国学者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认识能力,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组成,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情感智力的实质反映出个体准确地、有效地加工情绪与情感信息的水平,是情感与理智(包括认知)协调的结果。美国著名心理学家Gardner则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学校里根本没有所谓“差生”存在。美国人类行为学家、心理学博士丹尼尔·古尔曼在《情感智力》一书中,认为情感智力其实就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二是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三是自我激励的能力;四是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五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因此说,情感是处于核心地位的非智力因素,是学习和工作的内驱力,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心理学研究证明:情感与认知、热情相随相生、与需要、动机、信心和兴趣等的关系极为密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重情感因素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于并非母语的英语的接受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注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及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情绪能力,培养学生以良好的情绪带动学习,以促进其多维智力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以赞扬为主”和“以批评为辅”的办法。“以赞扬为主”指的是受到老师的经常表扬,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进一次提高和完善个人的多维智力及综合能力。
第三,如何使传授语言知识与“任务型”教学相结合。《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应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由于英语是高中学生的一门核心学科课程,所以一直以来教师在教学中都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以“教”为出发点,过多地注重了对英语基础知识的传授,过多地强调了学生对词汇的背诵记忆和对语法规则的掌握理解,恰恰忽视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特点、智力特点和思维特点,忽略了英语是一种语言,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用来交际。这样一来,使得英语课堂教学基本上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很难体现出学生的“学”。能够改变这一现状的教学方法只有“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的教学方法或理念。“任务型”教学关注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体验、参与、合作和交流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采取“任务型”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感受学习的乐趣。“任务型”教学的特点是:转变教师角色,重视学生主体性;突出任务的互动性和合作性;创设生动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面向全体,人人参与,注重全员发展。很多教学实践证明,“任务型”教学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是明显的。
第四,如何体现人文关怀,运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在我们的周围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深得学生喜爱的原因,一是因为这位教师的课讲得有滋有味,二是因为这位教师对学生非常关心。学生喜欢这位老师,便容易学好这位老师教的课。加上这位老师的课再讲得好,他的学生便容易普遍出成绩。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的认识活动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因此,只有真正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激发起学生的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实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不仅指“传道授业”的本领,还包括了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本领。每上完一节课,都不仅仅是学生经历了一次新的学习历程,同样也是教师经历了一次新的教学历程。那么如何在课堂上体现人文关怀,如何运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呢?笔者认为,只有走进学生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善于发现蕴藏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必然能够做到让我们的英语课堂充满新鲜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在更新、更美的境界中愉快地学习。加强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同样是对英语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与学生相处得和谐、融洽,不仅有利于情感的沟通,加深师生之间彼此的理解,而且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第五,如何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课前十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一些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倘若教师只知道在课堂上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的气氛,因而对知识也就毫无兴趣可谈,也就更谈不上学习的轻松。无数例证表明,营造一个宽松、舒适、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不仅能使师生的情感交融,还能使师生双方都感觉到教与学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一般来说,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创设思维情境,通过问题的解决获得愉悦感;二是在讲授中,运用多种技巧使学生获得愉悦感;三是通过大胆的、合乎情理的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使学生获得愉悦感;四是引入竟争机制,通过学习的成功获得愉悦感;五是开展合作性学习和任务型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
第六,如何构建科学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研究意义:
第一,促使教师增强素质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引导教师强化教学目标意识,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中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第二,开发非智力因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法指导、更新教学手段。为学生打好英语基础。让高中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英语学习方式,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及健康丰富的情感。
第三,构建科学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准确体现高中英语课程的价值追求。
四、研究内容、重点
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教师有效的“教”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内容主要有:教学准备策略(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利用、开发与整合、教学行为选择的研究);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反思策略(做好教学后记、教学案例和教前反思的研究)。
(二)研究学生的有效学习策略。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开展有效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有效训练练习的研究,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完成知识的建构,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学校的有效评价体系。在新课程改革中,评价改革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要通过建构农村高中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标准、学生有效学习评价标准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研究有效地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的重点 :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研究如何让学科课堂富有个性,使学生学习成绩得以提高,个性得以充分发展;难点是如何引导教师建立新课程观念,杜绝“穿新鞋、走老路”现象,脚踏实地地落实实验步骤,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策略
研究的思路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高中生应该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掌握学习方法,有较好的阅读鉴赏、表达交流能力,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融会整合英语知识的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形成富有个性的英语学习方式。
在研究过程中要端正态度,坚定信心,以高涨的热情冷静的头脑面对课改,除传统之弊,兴课改之利,具体措施:
(一)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继承传统优秀教法。
(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三)重视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合理使用现代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实效。
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将进行为期三年的实验研究
1.准备阶段: 2009年9月~2009年12月,在高一一年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新教材的特点,进行现状的分析,确立研究方案。研究人教版教材体例与英语课堂教学指向之间的关系。
2.实施阶段: 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课程改革中具体实施,实践探求,总结分析,资料积累,撰写论文。重点研究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6月,效果评价,总结交流,论文结集。
研究的策略:
1.比较法:比较旧教材体例与人教版教材体例的差别
2.调查实验法:实施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调查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行比较,然后进一步完善。
3.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便因材施教。
4.文献借鉴法:借鉴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支撑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研究过程。
六、预期研究成果
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实施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改变以前只是被动地听讲,做题的习惯,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独立探索、积极体验、协作学习等方式,使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习、提问、思考、交流,课堂气氛要明显比以前活跃,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阔。
2.教师在教学中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构建新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准确体现高中英语课程的价值追求,让高中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本课题属于学校“农村普通高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一级子课题(分课题)隶属于学校课题实验领导小组的管理。本部分课题由英语二级子课题组成,二级子课题由英语教研组管理。二级子课题由实验教师承担实验,所有文字材料均须向教研组和教科室报送电子文稿。英语一级子课题组信箱:x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实验方案枝江三中高中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
当前我校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在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实推进,但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和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形式化和低效化的现象,故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校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一直以来,我校英语教学在教学思想上重视教学实践和教学结果,而忽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研究;重视对学生双基的落实,而忽视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重视应试教学,而忽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为改革我校英语教学与新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现状,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实施新教材,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即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我校教科室统一规划,落实《枝江三中教育科研规划纲要》,参照枝江三中“农村普通高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验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这突出表现在:1.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整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2.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种对人的情感和道德的普遍关注是舒张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所难以想象的,也难以企及的。用参加课改的教师自己的话说:“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有知识的传授,我们还要关心学生是怎么学会的,他们在学的过程中有什么样体验。”这实在是了不起的进步,因为它把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落到了实处。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教学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科学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学是否有效并非依赖于完全客观地标准来判断,实际上对教学有效性的判断是一个价值负载的活动,它取决于人们的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目标观。对教学目标的不同认识,必然会导致对教学有效性的不同判断。
(2)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有效教学是一整套为促使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有效教学的着重点在于“有效”,而教学的“效”则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体现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上。因此,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观念。
(3)有效教学呼唤效益意识。优化理论认为,有效教学强调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底线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有效教学强调时间合理而充分的利用,追求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又反对绝对量化或过于量化,而且将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表现。
(4)有效教学需要反思与创新。有效教学必然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有赖于教师持续的反思与探究。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创造精神,也需要教师具有经验意识,从经验中学习,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
在这四个理论的支撑下,我们把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界定为立足于农村高中学科教学实践,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农村高中学校的教育环境,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的有效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的教学评价策略上取得突破,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和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的目标:
第一,如何对学困生进行心理上的指导和学习上的帮助。教育界著名的“期望效应”实验,证明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将对学生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对那些英语学习能力不强、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一定要适度,这是促使这部分学生逐步产生较高的自我期望值的前提。还要让这部分学生真正懂得,虽然成功是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的,但也并非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要想成功,除了必须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外,还必须打下坚实的科学知识的基础。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授业”和“传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能做拔苗助长的事情。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认为,任何人在开始生活的时候都具有自卑感。学习能力不强和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会造成这一部分学生的自卑,因此教师一定要树立起这一部分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如何开发非智力因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智力是什么?我国学者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认识能力,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组成,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情感智力的实质反映出个体准确地、有效地加工情绪与情感信息的水平,是情感与理智(包括认知)协调的结果。美国著名心理学家Gardner则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学校里根本没有所谓“差生”存在。美国人类行为学家、心理学博士丹尼尔·古尔曼在《情感智力》一书中,认为情感智力其实就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二是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三是自我激励的能力;四是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五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因此说,情感是处于核心地位的非智力因素,是学习和工作的内驱力,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心理学研究证明:情感与认知、热情相随相生、与需要、动机、信心和兴趣等的关系极为密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重情感因素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于并非母语的英语的接受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注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及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情绪能力,培养学生以良好的情绪带动学习,以促进其多维智力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以赞扬为主”和“以批评为辅”的办法。“以赞扬为主”指的是受到老师的经常表扬,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进一次提高和完善个人的多维智力及综合能力。
第三,如何使传授语言知识与“任务型”教学相结合。《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应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由于英语是高中学生的一门核心学科课程,所以一直以来教师在教学中都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以“教”为出发点,过多地注重了对英语基础知识的传授,过多地强调了学生对词汇的背诵记忆和对语法规则的掌握理解,恰恰忽视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特点、智力特点和思维特点,忽略了英语是一种语言,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用来交际。这样一来,使得英语课堂教学基本上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很难体现出学生的“学”。能够改变这一现状的教学方法只有“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的教学方法或理念。“任务型”教学关注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体验、参与、合作和交流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采取“任务型”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感受学习的乐趣。“任务型”教学的特点是:转变教师角色,重视学生主体性;突出任务的互动性和合作性;创设生动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面向全体,人人参与,注重全员发展。很多教学实践证明,“任务型”教学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是明显的。
第四,如何体现人文关怀,运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在我们的周围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深得学生喜爱的原因,一是因为这位教师的课讲得有滋有味,二是因为这位教师对学生非常关心。学生喜欢这位老师,便容易学好这位老师教的课。加上这位老师的课再讲得好,他的学生便容易普遍出成绩。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的认识活动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因此,只有真正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激发起学生的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实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不仅指“传道授业”的本领,还包括了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本领。每上完一节课,都不仅仅是学生经历了一次新的学习历程,同样也是教师经历了一次新的教学历程。那么如何在课堂上体现人文关怀,如何运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呢?笔者认为,只有走进学生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善于发现蕴藏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必然能够做到让我们的英语课堂充满新鲜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在更新、更美的境界中愉快地学习。加强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同样是对英语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与学生相处得和谐、融洽,不仅有利于情感的沟通,加深师生之间彼此的理解,而且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第五,如何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课前十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一些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倘若教师只知道在课堂上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的气氛,因而对知识也就毫无兴趣可谈,也就更谈不上学习的轻松。无数例证表明,营造一个宽松、舒适、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不仅能使师生的情感交融,还能使师生双方都感觉到教与学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一般来说,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创设思维情境,通过问题的解决获得愉悦感;二是在讲授中,运用多种技巧使学生获得愉悦感;三是通过大胆的、合乎情理的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使学生获得愉悦感;四是引入竟争机制,通过学习的成功获得愉悦感;五是开展合作性学习和任务型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
第六,如何构建科学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研究意义:
第一,促使教师增强素质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引导教师强化教学目标意识,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中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第二,开发非智力因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法指导、更新教学手段。为学生打好英语基础。让高中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英语学习方式,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及健康丰富的情感。
第三,构建科学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准确体现高中英语课程的价值追求。
四、研究内容、重点
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教师有效的“教”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内容主要有:教学准备策略(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利用、开发与整合、教学行为选择的研究);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反思策略(做好教学后记、教学案例和教前反思的研究)。
(二)研究学生的有效学习策略。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开展有效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有效训练练习的研究,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完成知识的建构,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学校的有效评价体系。在新课程改革中,评价改革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要通过建构农村高中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标准、学生有效学习评价标准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研究有效地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的重点 :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研究如何让学科课堂富有个性,使学生学习成绩得以提高,个性得以充分发展;难点是如何引导教师建立新课程观念,杜绝“穿新鞋、走老路”现象,脚踏实地地落实实验步骤,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策略
研究的思路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高中生应该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掌握学习方法,有较好的阅读鉴赏、表达交流能力,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融会整合英语知识的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形成富有个性的英语学习方式。
在研究过程中要端正态度,坚定信心,以高涨的热情冷静的头脑面对课改,除传统之弊,兴课改之利,具体措施:
(一)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继承传统优秀教法。
(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三)重视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合理使用现代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实效。
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将进行为期三年的实验研究
1.准备阶段: 2009年9月~2009年12月,在高一一年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新教材的特点,进行现状的分析,确立研究方案。研究人教版教材体例与英语课堂教学指向之间的关系。
2.实施阶段: 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课程改革中具体实施,实践探求,总结分析,资料积累,撰写论文。重点研究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6月,效果评价,总结交流,论文结集。
研究的策略:
1.比较法:比较旧教材体例与人教版教材体例的差别
2.调查实验法:实施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调查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行比较,然后进一步完善。
3.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便因材施教。
4.文献借鉴法:借鉴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支撑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研究过程。
六、预期研究成果
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实施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改变以前只是被动地听讲,做题的习惯,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独立探索、积极体验、协作学习等方式,使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习、提问、思考、交流,课堂气氛要明显比以前活跃,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阔。
2.教师在教学中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构建新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准确体现高中英语课程的价值追求,让高中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本课题属于学校“农村普通高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一级子课题(分课题)隶属于学校课题实验领导小组的管理。本部分课题由英语二级子课题组成,二级子课题由英语教研组管理。二级子课题由实验教师承担实验,所有文字材料均须向教研组和教科室报送电子文稿。英语一级子课题组信箱:v教科室信箱:b
本课题组织管理采用各级分管制
一级子课题负责人:谢保宜负责分课题研究工作,并组织管理好各个子课题的正常活动。
二级子课题承担人:负责每个子课题的正常开展,并作好本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c教科室信箱:c
本课题组织管理采用各级分管制
一级子课题负责人:谢保宜负责分课题研究工作,并组织管理好各个子课题的正常活动。
二级子课题承担人:负责每个子课题的正常开展,并作好本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ww w.Y k j.CoM文章 来源
第五篇:数学试卷讲评教案
数学试卷讲评教案
熊小平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试卷讲评,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热点知识。2.通过试卷讲评,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误所在,总结经验。3.通过分析失分的原因,让学生掌握做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讲授解题的思路与策略。
三、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总体来说,试题难易适中,以常考知识为主,涉及到的题型全,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学生的作题情况我认真的作了分析,总体上还可以,但也有一些题目做得不好,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题目,我对试卷作如下的讲评。
四、课前学生独立的审查试卷。
1对自己的试卷中失分较多的题目自己重新尝试做一遍,并作好标记。
2你是否因没认真读题,细心审题,语言组织不规范而失分。3对自己得分较高的、思路清淅回答规范的题,做好标记,准备为别人解答。
五、讲解过程
1.让学生查看自己的试卷,看自己在哪方面还存在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2.找出大多数学生易出错的地方详细讲解,并复习知识点。3.对大多数学生有疑惑的知识点,加以教授,让其明白出错的原因,避免下次再犯。
4.对学生做试卷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讲授一些解题技巧。
六、反思与小结
通过本次考试,要知道自己的失误,也要知道和别人的差距,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努力做到:认真读题,细心审题,用心琢磨题中所考知识点。组织好自己的语言,使之科学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