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02:5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二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二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篇:高二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高二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选题缘由或教学困惑: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以及我国社会的加速发展,“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是这个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这同时对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注入新的内涵,传统的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直面这一挑战,以新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建立一种符合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能力水平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正是本课题所探讨的主要问题。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地理这样具有应用性、实践性特点的学科教学。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纵观近年地理高考,参研普高地理新课标,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最核心最具价值的问题,就是要尽快大幅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现实生活、生产问题的能力。在长期实际的教学和生活中,我惊奇惊喜地发现广泛运用于法学、医学、管理学的案例教学模式,非常有助于这一目标的达成。因为案例教学,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景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从而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景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内容(即案例)的实践性和独特性,教学过程的高度互动性,教学结论的多元性。相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在以下方面效率更高,实效性更强。

1、便于学生理解知识: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大多取自当代受教者身边真实的故事,具有直观、形象、典型等特点,利于学生感知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也有助于实现抽象地理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的形象化、具体化。

2、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问题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某种意义上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就是问题意识。由于每一个案例所呈现的问题情景都是复杂的,甚至是独一无二,需要考虑的因素和解决的问题也往往不止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也可能多种多样。这就迫使学生必须认真阅读教学案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多角度 1 探究,创造性地找出潜藏在表象下的问题本质。正因案例教学的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解决问题的观点、思路与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如哲人所言人一生中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3、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与人沟通的能力:严格意义上的案例教学,从案例的搜集、整理到编写、讨论,都离不开集体协作,离不开个体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特别是相左观点的激烈交锋,可以磨练、催生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达能力。

4、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典型性、故事性、互动性、多变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一扫沉闷、刻板、单调、被动的教学模式,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案例特别是探究性案例,因为吸引学生,往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学习潜力。真实、典型、故事所演绎刻画的真理,印记在学生的脑海中经久不灭。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同学大多陷于题海、忙于上课,无暇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人文真谛。不闻风雨声、无知天下事,同学们其实也很无奈,尽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能否化解这一矛盾,以老师的真实体验替代学生部分耗时的实践,于是我产生了将带有故事情节的真实案例引入课堂的冲动,并决定付诸行动。

文献综述及对综述的评价:

在全面研究本课题之前,课题组成员对与研究有关的概念、理论、观点、研究方法等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来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1、概念的界定

(1)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简言之,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不同于其它教学法中的案例分析,尽管两者都是利用案例进行课堂教学,但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教学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案例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探究案例需要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为了探究案例;而在其它教学方法中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案例—理论,理论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掌握理论需要分析案例,案例分析研究是为了掌握理论。

此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案例”,案例是一种描述性研究文件,是指在某一个特定人、事、物所遭遇到特殊状况、处境、难题、事件、或冲突等,以一种叙事文体来描述真实的情境,2 且尽量能把情境、参与者情境实体做平衡与多重面向观点的呈现。

具体说来案例教学法主要有以下特点:

(1)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的文体。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课堂、引导讨论。事先向学生布置题目,要求学生阅读案例,学生在辩论和教师指导中学到的知识、锻炼才干。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随机点名提问,发现问题,回答问题,总结提炼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原理。

(2)布置任务,创造场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是强迫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要求学生真正从实际工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使学生感到上课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必须全力以赴。所以,学生除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外,还必须组成学习小组,来缓解学习的巨大压力,这种教学法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而不是单纯地进行理论讲授。其真谛在于把学生发言也作为全体学生学习的一个方面,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通过主动参与,提高学生能力。提高基本技能。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充分表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胆量、快速反应的能力等。

(4)立体透视案例,因材施教。在案例教学法中,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应当是因人而异。培养的学生不一定是“知识分子”但却必须是“能力分子”,在这种教学法中,教师也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实际上这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发挥各种类型学生的优势,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达到使所有的金子在这里能发光的目标。

(5)重在讨论过程,寓原理于讨论之中。在案例教学法的课堂上,不单纯地去追求一种正确答案,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每个教学案例所涉及的问题都必须由同学们自己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这种教学法的成功取决于学生参与的程度,而能否参与,又与学生是否为每个案例做了充分的准备有关,为了准备参与,学生们得一头扎进图书馆查找资料,自学学习。有时为使学生对问题讨论得更加深入,故意出难题,在所展示的案例中把必要的条件去掉,让学生提出来假设,使课堂非常活跃,只要是你说的有道理,能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表达明白,就是有能力的表现。

(6)所学知识可操作性强。这种教学法能够密切联系社会实践,有利于学以致用,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实用性可操作性非常突出,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实用型人才。

可见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这与传统教学中一味突出老 师单一主体地位,强调单向交流,教材多年一贯的固定化等有很大不同,案例教学法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思想和现代心理滨建构主义认识思想,适应了学习者建构知识、接受知识的内在认识秩序,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不断增强和发挥自身主体性的客观规律,这是安全教学法具有生命力的奥妙所在。

2、主要理论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式训练的现状,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修改玫创造性的学习,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纲要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特别强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应: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创设有得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主义学习理论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认为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布鲁纳的理论受到格式塔心理学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极大影响。布鲁纳认为,所谓知识的学习就是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它可以通过一个人所发展的编码体系从3种表象模式的每一种模式中表现出来。他主张合理地组织知识结构,向学生呈现合乎逻辑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和记忆,在遇到新情景时,易于提取,应用此知识,达到原理的应用和迁移。

(3)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他提出:课堂学习应突出的3大特点:一是人类学习是以个体经验的形式去掌握社会历史经验的过程,由此可知,影响学习者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即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这种原有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社会历史经验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新知识的学习是不可能收效的;二是语言的中介作用,强调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人类积累的系统科学文化知识。这此知识主要是以语词、符号表达的,其内容不是零散的、孤立的,而是加工起来的系统知识;三是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要施教者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奥苏伯尔强调的这三个特点是他建立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础。

(4)建构主义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即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指导作用,老师提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补充被灌输的对象。

(5)终身教育理论

1965年,法国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展望》一书中提出了任何年龄阶段的所有人都应得到学习机会的思想。同年,“终身教育”这一概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采用。1972年,《学会生存》一书中鲜明地提出,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要为生存而学习。这一观点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终生教育开始向体系化的实践阶段迈进。进入如今年代,学会生存、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已经成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在这一背景下,终身教育思想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受到世界务国的高度重视,终身教育已经进入了实践阶段。

(6)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性教育理论归纳起来,主要有3种观点,即从学生主体性方面去探讨,从教育活动的主体性方面去探讨,从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活动的主体性和教育系统的主体性3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去探讨。主体性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利用其他的教育手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场所),引导和启发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和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中,不断增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提高其主体能力,完美其主体人格,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研究内容:

1、对案例教学的概念、理论以及国内外对案例教学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

2、对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作初步的归纳和总结。

3、从中学地理课传统讲授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和采用案例教学对中学地理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等方面论证中学地理课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4、探讨中学地理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主要从选编教学案例及案例教学实施程序等二方面展开。最后对地理案例教学的进行评价。

5、案例教学研究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研究步骤及措施:

1、课题准备阶段:

(1)通过文献研究,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申请立项。

(2)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讨论实施方案。

2、文献研究阶段:

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集体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并与高中老师交流,了解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困惑,分析哪些是初中留下的后遗症,找准切入点,以便对症下药。

3、课题实施阶段:

(1)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确定地理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主题与内容。

(2)围绕选定的主题与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做好指导与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力争有部分学生作品获奖或发表。

(3)组织阶段性研究经验交流活动,分阶段总结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

4、总结阶段:

(1)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整理归档。(2)对研究过程资料进行全面梳理,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6(3)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整理教育笔记,撰写结题报告。

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教育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

1、运用文献研究法,提供前人的研究信息,了解他人的研究趋向和研究成果,来帮助本研究选定课题,完善研究设计和方案,避免重复性的无效劳动。

2、运用教育实验法,提供一定的解答假说(或理论构想),以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为自变量,有计划地干预教学过程,从中收集整理事实材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来评价学生地理科学素养方面的变化从而确定最优化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模式和策略。

3、运用问卷调查法,从一定的研究目的出发,通过编制和发放问卷,来了解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态度和其它方面的变化情况,及时反馈和评价教学实验效果,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研究方向。

成果预期:

1、形成实验研究总结。全面总结学校实施该课题研究以来的各项工作,以及取得的经验成果。

2、实验结题报告。通过实验取得了那些经验及成果,课题实验的效果如何。

3、论文集。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文章、心得体会、教学案例以及学校管理方面形成的经验总结。

4、调查问卷。课题研究期间开展与课题内容相关的问卷,了解学生、教师、家长对于课题开展情况的放映,以便调整实验工作,同时形成分析成果。

本研究希望得到的支持:

县进修学校教师的指导、校领导重视和校教研室的支持。

第二篇:高二地理案例教学法

对新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 ——以“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为例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以案例为媒介,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案例所含原理进行提升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作者在“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这单元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法”做了一些尝试,很好地实现了将地理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目标。认识到案例要具备:典型性、针对性、可读性、贴近生活的等基本特征,案例教学过程有(1)读懂案例(2)分析案例(3)解决问题(4)反思总结四个步骤。关键词:案例

教学 新课程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为美国法学院首先采纳。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以案例为媒介,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案例所含地理原理进行提升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的“学”的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与其它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所具有的特征有助于学生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3]。在区域发展部分的教学要求中,继续提出案例教学的要求: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选择符合“标准”主题的区域,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本部分至少选择3个中国案例,1个外国案例。教学实践中如何用好、教好案例,组织课堂教学,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是我们地理教师面临的共同难题。以下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西溪湿地为例》案例来探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策略。

一、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案例材料的选择,它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如何选择恰当、典型的案例,必须考虑从以下两方面:

1、案例来源(1)、利用教材提供的案例

在新课程教材中选取的优秀案例有很多,教材案例材料是经过教材编写人员精心策划编辑而成的,不可轻易弃之不用。它与所学内容紧密相连,对理解教材内容,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

(2)、教师从多种媒体中选取有用的案例 现代媒体多种多样,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因特网,他们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的优势,可以为教学提供大量鲜活的素材,弥补了教材上一些图、文、数据相对滞后的劣势,平时要注意搜集,养成随时记录的好习惯,把一些媒体中出现的与地理知识有关的信息及这些信息背后隐藏的地理知识,精选设计为典型案例。

(3)、引导学生自己搜集设计案例

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获取资料作为教学案例,也可以只提供背景资料,让学生自己设计案例。

2、案例选定的原则

在《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西溪湿地为例》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教材、多媒体选择以下案例材料:

(1)文字材料:包括湿地、湿地资源的利用、湿地的作用、西溪的历史变化。如:

5月12日,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同意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建立中国湿地博物馆;昨天,中国湿地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评审会又在黄龙饭店紫荆厅举行。(据2007年5月13日杭报)

(2)图片资料:(湿地景观图、《中国湿地的分布》图、综合治理后的西溪湿地公园、博物馆建筑设计图)

在本节的教学中为什么选择这些案例材料,考虑到以下几个原则:

1、目的性原则。案例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学生学习目的。要更好地落实本课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所以在案例内容的选择上,首先必需认真研究本课程标准,根据课标确定案例的内容。

2、匹配性原则。案例的选择要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起到诠释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作用。2-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而本节的教学要求;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初步认识湿地等开发利用所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洞庭湖为例》教学中,以西溪湿地作为案例代替了洞庭湖,是换“地”不换“理”。根据案例教学的实质是“通过案例学习原理而非仅学习具体区域”,在湘教版教学中,我以西溪湿地作为案例代替了洞庭湖。在教材中洞庭湖的治理比较成功,作为案例也还是比较典型的。

3、实际性原则。作为杭城学生,有的甚至来自蒋村、三墩,对西溪湿地比较亲切,以西溪湿地为例,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对案例的兴趣与参与,也激发了学生的爱乡之情。而西溪湿地的治理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功,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一期工程: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建成开放,成为杭城的一张“金名片”,也推动杭州旅游进入了“双西共舞”的新时代。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二期、三期的建设,西溪将成为生态休闲度假中心和湿地科普、研究、展示中心。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案例,使其在教学效果中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案例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的特点,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或指导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可以使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获得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案例的引入时机、引入目的、引入方法却有不同之处,要考虑到教与学的整个环境。它的突出特点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并强调师生对所提供的案例素材共同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写出有关的详细的研究报告,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共同促进。案例教学法基本上分四个阶段、四个要点:(以《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西溪湿地为例》一文的教学为例)

1.读懂案例,感知具体事例(阶段):

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呈现案例。把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整治前西溪湿地的情况,西溪湿地公园,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示案例,学生似乎来到了“现场”。学生很快进入情境,充分感知了案例。展示案例的时间和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管使用何种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渲染、烘托出案例所描述的氛围,以便学生尽快进入案例的情境之中,从而充分感知案例,为后面的“分析”与“探究”做好准备。

2.分析案例,探究因果关系,掌握基本原理(阶段):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要求学生剖析解惑。教师的设疑,不宜将所有的问题一次和盘托出,而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达到“诱敌深入”的目的。否则学生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失去“探究”的信心。教师设疑后,要担任能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指导学法的任务,这为后一阶段的讨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述案例,我们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

①什么叫做湿地?湿地的类型有哪些的?(这是浅层性的设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探究,了解湿地的含义,因此属于知识性的探究。)②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西溪湿地保护为什么势在必行?(这是对前一层次的提升,要求学生从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原因的分析;要求学生探究出正确的行为倾向,理解湿地资源重要作用——“地球之肾”,明白目前人类对湿地资源种种不合理的利用方式,使湿地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受到了较大程度的破坏,同为湿地的西溪也难逃此厄运。因此属于行为性探究。)

③西溪湿地采用什么保护模式,采取哪些措施?对中国湿地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评选,如果你是专家你会选择哪一个方案,为什么?(这一层次的设问,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属于创新性探究。)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设置,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被极大的诱发了,可以一次又一次的扩展学生思维空间,进行探究性学习。

对问题的探究形式应采用个体自主探究,还是小组合作探究,或先个体自主探后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实际来考虑选择探究形式。上述①问题就可以个体自主探究,②③问题直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在对西溪湿地保护为什么势在必行?③西溪湿地采用什么保护模式,采取哪些措施?对中国湿地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评选,如果你是专家你会选择哪一个方案,为什么?等问题的小组合作探究中,教师要先合理指派工作:给学生作业或任务,搜集数据,才能让讨论更深入,最好在课前探究,教师加以辅导。小组合作探究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的潜能,培养合作的精神。在这一阶段,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3、提高认识,解决问题(阶段):

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对这些观念、原理、方法有基本的认识,有的学生还进行自主学习,在这样的基础上组织班级交流,提出解决办法,可以使学生取得更高层次的认识。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的延续与深入。它的主要意义在于:①尊重和肯定每个学生及每个小组集体自主探究的成果,给学生展示自己、欣赏自己的机会,从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②学生可以进一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本节课的交流的形式是每小组派代表把问题制作课件进行交流。(课件摘选)

西溪湿地总面积10余平方公里。其中一期工程核心区块的3.46平方公里已于2005年5月1日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二西溪人文,源远流长。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期工程已经启动,二期工程总面积约4.89土、世外桃源。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平方公里并将于2007明年10月1日建成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深谭口百年老樟树下的古戏台,据说还是开放。三期工程建设2007年全面启动,总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西溪四胜面积约3.15平方公里 2008年国庆节前建西溪民风,淳厚质朴。每年端午节在深谭口举行的龙舟胜会,历史悠久,成开放。力争通过5年努力列入 “国际重形式独特,被誉为“花样龙舟”。烟水渔庄附近的“西溪人家”、“桑·蚕·丝·绸故事”重现西溪原居民的农家生活劳动要湿地名录”。

场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水乡典型的民俗。

 西溪湿地保护模式:

“湿地公园”模式:既要最大保护,又不排斥适度利用 西溪保护四步曲

科学保护,规划先行。

以民为本,妥善安置。生态优先,最小干预。注重文化,恢复遗存。

4、总结评价反思(阶段):

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教师的总结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总结评价过程中得到认知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情感的升华、能力的提高。总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总结案例的知识点种类及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另一方面要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分析问题思路的恰当与否、观点归纲的逻辑性与全面性、课堂讨论主旨问题的把握及表达效果。

在本节课中教师除了对知识结构的总结及学生参与度的关注外,特别要让学生明白西溪湿地的保护模式有别于洞庭湖和东北的三江平原的沼泽,最终的目的都是确保湿地生态各系统的功能,发挥湿地的最大功效,人与环境和谐共存。而对于中国湿地博物馆建筑设计四种方案的选择,事实上自各方面的专家已经详细进行论证,并有了评选结果,课堂上让学生来代表专家进行评选,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让学生明白在解决实际问题,制定具体方案时,要谨慎,要从多方面考虑,它毕竟不是课堂,在课堂上错了可以重新选择,而事实是很残酷,错了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通过总结,使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从中取得经验,逐步培养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对本案的教学反思

1、“案例教学法”课中教师的作用

新课程倡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给予学生,教师不是轻松了,而是任务更重了。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是巨大的,充分的准备工作指导学生探究、调控课堂的重要保证。教师提供大量的资料,为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提供了条件,但当学生在进行抽象思维和对事实进行深入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则“慷慨地提供事实”(苏霍姆林斯基语),而不是简单地给予结论。在整个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当“三导”角色:“导航”、“导游”、“导演”。既要善于倾听学生发言,又要适时的诱导学生,或给予提示、发问,或故设疑团,或充当争论反角,使案例讨论的发言始终围绕题目中心顺利进行,不发生偏题或跑题,同时也使讨论中的争论能深入开展下去,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对知识理解的深化。当然,讨论中也要求学生能坚持正确的意见,勇于纠正错误的观点。

2、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更应该成为教学的主体,除案例的提供、课堂结束时的简短总结由老师完成外(也可以让学生搜集整理案例),对案例的分析,讨论,结论都要由学生来独立完成,当然教师要积极创造和维护良好的讨论环境和气氛,使学生能充分讨论、争辩,教师要适时地鼓励那些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同学发言。对那些观点不成熟甚至很幼稚的同学发言也不要轻易否定,以免打击其积极性。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了师生关系

采用“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学生和教师都要参与讨论,教师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特别是学生可以就与案例有关的实际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并且选用适宜的,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

4、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效率性。在案例的展示过程及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课堂效率和效果的提高。

(2)、要注意时机。案例教学的实施,力求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并且要把握好时机。

(3)、要注意科学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案例可能有不同的见解,或者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对材料有新的感悟,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还可能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后果。(4)、应注重对学生地理分析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养。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教材中精选的示范性案例,使学生在分析具体案例中注重方法的培养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养,即让学生能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通过一个或一组实例的教学,使学习者在掌握这个或者这一组实例的基本内容基础上,学会学习相同或相似类型知识的基本方法”。通过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危害,综合治理,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对于其他的环境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无需对此类型所有的案例都拿来讲解。

四、结论:

案例教学是是一种独特的学习形式,它可以极大地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选择和决策,还要重视让学生从案例学习讨论中获得某种经历、感悟和学习的技巧与方法。当然,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还会遇到一些无法预测的问题,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以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和处理突发教学事件的能力。总之,不论哪一类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利用案例进行教学时,都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这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评价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同时它也是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对新课改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江教育出版社

《地理新课程实验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我国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发展过程》林培英

第三篇:专题项目研究开题报告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前不久,我们从新闻中得知,目前许多大型外企纷纷搬离海淀区,大举东迁,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安静的、可供商业谈判的就餐环境。近来,新闻中也经常有关于餐厅噪声扰民的报道。这些报道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我们几位同学开始查阅资料、做调查,希望能在这方面做点什么。我们意识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餐厅声环境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餐馆就餐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餐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目前国内的餐馆本身设备以及顾客本身素质等诸方面的问题,餐馆的就餐环境不能令人满意,尤其是餐馆中各种噪声,不仅影响人们就餐的心情,更影响长期在餐馆就餐的人以及餐饮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以海淀区的几个餐馆为例,仅有少数几个餐馆尚能提供比较安静的就餐环境,其余大多数餐馆人声嘈杂,吵闹不堪,尤其是一些如双安食府这样的顾客极多的餐馆,声环境更是亟待改善。有关资料表明,长期接触强噪声,可能导致高频段听力下降(听力损伤),如果病程进一步发展,听力曲线继续下降,并以4000hz为中心向两侧扩展,达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的500、1000。xxhz时,将出现语言听力异常(会话有困难),造成噪声性耳聋。此外,噪声还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血压不稳等。(《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获得成功申办2011年奥运会的机会,又加入了wto,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将来到中国。无疑,中国的各类服务设施将给他们产生重要的第一印象。为此,有必要缩小中外服务设施方面的差距,以使中国在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改善餐馆的声环境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遗憾的是,目前国内的科学领域在此方面尚属空白,较之国外同类研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例如,国外部分餐馆在醒目处设有噪声标志,已使顾客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噪声较小的餐馆就餐,而国内这方面管理还很不健全。根据“张家口公众网”的信息,目前国家标准中包括城市区域、工业企业厂界、铁路边界、机动车辆、机场周围飞机、建筑施工场界、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汽车定置等项的噪声标准及测量方法,而对于餐馆噪声则既无标准也无测量方法的法律、法规文件,有待于政府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出台相关的政策以控制餐馆的噪声污染。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为了更好地研究本课题,我们还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以饭菜质量和餐厅环境作为选择餐厅依据的被调查者各占被调查者总量的40%,而对于高低档餐厅之间的差距,认为饭菜质量、餐厅环境、服务质量的被调查者几乎各占1/3,这说明人们对于餐厅环境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在被问及餐厅噪声的具体危害时,多数只了解它对心理方面的影响,而对噪声的其他危害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目前人们对餐厅声环境的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

根据我们的能力,选定“北京市城区餐馆声环境情况调查和噪声的测量与分析”作为研究课题。目的是:对北京市城区餐馆声环境情况进行调查;对餐馆噪声进行测定与分析;向群众宣传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第四篇:专题(项目)研究开题报告案例

案例一《北京市城区餐馆声环境情况调查和噪声的测量与分析》开题报告

人大附中高一(13)班郎瑞田张梦溪臧鹏飞

(一)问题的提出

前不久,我们从新闻中得知,目前许多大型外企纷纷搬离海淀区,大举东迁,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安静的、可供商业谈判的就餐环境。近来,新闻中也经常有关于餐厅噪声扰民的报道。这些报道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我们几位同学开始查阅资料、做调查,希望能在这方面做点什么。我们意识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餐厅声环境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餐馆就餐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餐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目前国内的餐馆本身设备以及顾客本身素质等诸方面的问题,餐馆的就餐环境不能令人满意,尤其是餐馆中各种噪声,不仅影响人们就餐的心情,更影响长期在餐馆就餐的人以及餐饮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以海淀区的几个餐馆为例,仅有少数几个餐馆尚能提供比较安静的就餐环境,其余大多数餐馆人声嘈杂,吵闹不堪,尤其是一些如双安食府这样的顾客极多的餐馆,声环境更是亟待改善。有关资料表明,长期接触强噪声,可能导致高频段听力下降(听力损伤),如果病程进一步发展,听力曲线继续下降,并以4000HZ为中心向两侧扩展,达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的500、1000。2000HZ时,将出现语言听力异常(会话有困难),造成噪声性耳聋。此外,噪声还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血压不稳等。(《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获得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机会,又加入了WTO,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将来到中国。无疑,中国的各类服务设施将给他们产生重要的第一印象。为此,有必要缩小中外服务设施方面的差距,以使中国在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改善餐馆的声环境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遗憾的是,目前国内的科学领域在此方面尚属空白,较之国外同类研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例如,国外部分餐馆在醒目处设有噪声标志,已使顾客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噪声较小的餐馆就餐,而国内这方面管理还很不健全。根据“张家口公众网”的信息,目前国家标准中包括城市区域、工业企业厂界、铁路边界、机动车辆、机场周围飞机、建筑施工场界、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汽车定置等项的噪声标准及测量方法,而对于餐馆噪声则既无标准也无测量方法的法律、法规文件,有待于政府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出台相关的政策以控制餐馆的噪声污染。

为了更好地研究本课题,我们还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以饭菜质量和餐厅环境作为选择餐厅依据的被调查者各占被调查者总量的40%,而对于高低档餐厅之间的差距,认为饭菜质量、餐厅环境、服务质量的被调查者几乎各占1/3,这说明人们对于餐厅环境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在被问及餐厅噪声的具体危害时,多数只了解它对心理方面的影响,而对噪声的其他危害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目前人们对餐厅声环境的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

根据我们的能力,选定“北京市城区餐馆声环境情况调查和噪声的测量与分析”作为研究课题。目的是:对北京市城区餐馆声环境情况进行调查;对餐馆噪声进行测定与分析;向群众宣传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二)可行性论证

资料显示,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餐馆噪声的标准及测量方法的法律、法规文件,国外也只是通过设置标志来进行一般性的管理,相对于其他噪声源的控制、管理来说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也就说明国内外在餐馆噪声的研究领域还存在一定的空白。

在中国对外开放的今天,尽我们最大的努力研究餐馆噪声并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建议,控制餐馆噪声可有助于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更好地吸引外资,使中国在与世界各国的贸易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

我们正在努力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条件。

1.课题组成员特长及分工

(l)研究该课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对于我们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努力达到。我们可通过查阅资料,学习关于噪声的基础知识、噪声测定的原理及方法、噪声的主要危害,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选择噪声测定的时段及测量地点、掌握数据分析处理、函数拟合的一般方法,了解决定、影响餐厅声环境的主要因素。我们查阅的主要文献除了网上资料外,还有《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以及各项国家标准等。

(2)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同学各有所长,并且富于合作精神。郎瑞田同学的特长是计算机编程,在数据分析处理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并对环境问题有浓厚的兴趣,主要负责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函数拟合及研究报告的撰写;张梦溪同学擅长搜集、获取信息,掌握一些相关知识,并且具有较强的实验能力,主要负责调查问卷的发放、数据的实际测量工作并辅助郎瑞田同学撰写研究报告;臧鹏飞同学有数学特长,逻辑思维缜密,将在安排实验进程、统筹规划、算法设计方面发挥他的特长,主要负责调查问卷的设计、数据的实际测量、最终成果解释的工作。另外,查阅资料等工作将由以上三位同学共同担当,组长由郎瑞田同学担任。我们几位同学将精诚合作,优势互补,从而使课题研究更顺利地进行。

2.实验条件

我们考虑了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环境噪声测试分析仪(挪威NOSONIC公司生产)和噪声暴露计(浙江杭州声学仪器厂生产),这些仪器我们都在向有关的科研单位申请免费提供。以上仪器都已获得国际认证,可以使我们的数据测量更加精确。本研究除了需要以上专用仪器外,还需具有的设备、仪器有:计算机、复印机、Matlab计算机软件等。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经多方联系,解决方案如下:复印机可以借到,Matlab软件目前已经在郎瑞田的计算机上安装成功。因此设备问题将得到解决。

3.指导老师

主要的指导老师是周庆林老师。此外,我们还有幸得到了任文堂研究员(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所长、国家噪声与振动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有害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和北医三院赵一鸣教授的悉心指导。我们将申请把这一课题作为子课题纳入他们主持研究的“社会生活噪声的控制标准研究”国家级科研课题之内,以求得更多的技术支持,更提供给我们一个为社会做点贡献的机会。

(三)研究方案

本课题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海淀区居民对餐馆声环境的主观评价和认识。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要深入查阅资料,了解相关信息,确定研究方法,设计调查问卷。然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整理、统计调查结果,了解目前海淀区居民对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声环境的认识以及具体对餐馆声环境的满意程度。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主要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第二部分是餐馆实测声环境的评价,我们将选择高、中、低档餐馆中具有代表性的各5个,利用先进仪器进行实际噪声测量,然后将测量结果用计算机统计、处理,分析噪声来源和实际危害,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初步建立一套量化的不同等级餐馆声环境评价标准,对15家餐馆声环境进行评价,从而了解目前海淀区餐馆的声环境质量以及餐馆声环境的决定因素和主要影响因素。此阶段我们将采取分层抽样、实测分析的研究方法。最后,我们将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并号召市民做文明的就餐者。

.研究假设

我们仔细分析了目前手中的资料,为使研究目标明确,提出以下假设:

(l)餐馆的噪声强度与顾客人数成正比,与餐馆面积成反比。

(2)平均每位顾客制造的噪声随餐馆档次的升高而减少。

(3)餐馆顾客人数在高峰期呈正态分布。

这些假设正确与否,还需要我们通过具体的研究来证明。

2.研究方法

(1)在调查居民对餐馆声环境的认识与评价过程中,我们将主要使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

(2)在餐馆声环境的测定与评价过程中,我们将主要采取分层抽样、实测分析的方法。

3.研究成果及形式

第一部分:调查、测量的结果统计,主要是直接将问卷调查、实际测量的结果统计制表、制图,汇报出来。

第二部分:初步制

定《餐厅声环境的评价标准(试行)》,对北京市城区餐馆声环境进行评价。

第三部分:建议部分,包括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建议、对餐馆改善声环境的建议和对顾客合理选择就餐时间及地点的建议。

第四部分:论文。

居民对餐馆噪声危害的认识及评价、居民对各餐馆声环境质量的主观评价与以其客观测量结果的对比及结论、餐馆声环境的决定和影响因素的估计等。

4.研究进度

研究进度大体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1)查阅资料(2001年12月一2002年1月)。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以下问题:

①有关测量仪器的性能指标,例如,仪器测量的数据及其意义、数据用计算机获取的方法、记录数据的时间间隔及可持续的最长时间等。

②餐馆中噪声的来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③设计调查问卷及统计调查结果的一般方法。

④目前关于噪声评价的具体法规及计量单位,以及自行建立一套评价标准的一般方法。

⑤餐馆等级的划分及其依据。

⑥国外高档餐厅声环境情况以及国内外在这方面的差距。

⑦研究此课题的国际意义和科技意义。

(2)社会调查(2002年1月~2002年2月)。设计调查问卷,选取合适的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对收回的调问卷进行统计、处理。统计、处理的要点包括:居民对噪声知识的一般了解情况、对噪声各种危害的了解情况、对目前餐馆的声环境质量的满意率以及改善声环境的愿望(包括可能由此带来的价格提升是否值得等)。

(3)数据测量(2002年1月~2002年4月)。将北京市城区的餐馆按一定的标准(查资料获得)划分为高、中、低三档,在每档中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的餐馆。在配备了测量噪声的先进仪器后,前往选定的餐馆就餐。

就餐的时间要从就餐高峰期开始之前持续到高峰期结束之后以便完整记录餐馆噪声的变化过程。在就餐过程中,记录餐馆最大可容纳顾客的数量、高峰期顾客的数量等参数,观察餐馆的建筑结构,并且了解顾客在餐馆的行为(主要指发出噪音的行为,即大声说笑、交谈、叫喊等),从而了解餐馆噪声受人为因素影响的情况,也从另一个方面了解了居民对声环境的认识和自觉保护声环境的意识。测量结束后结果输入计算机待用。

(4)数据处理(2002年5月~2002年6月)。主要是指对实测数据的处理(问卷的统计处理纳入步骤2)。对采集的15家餐馆的噪声强度对时间作图,然后进行下列分析:

①函数拟合:通过函数拟合确定餐馆声环境与时间(尤其是与高峰时间)的定量关系。

②确定高峰:根据就餐人数确定餐馆就餐的高峰期。

③取平均值:分别在高峰期前后及高峰期取噪声强度的平均值。其中低峰时的噪声强度可以代表餐馆固有的噪声强度。高低峰的差值代表高低峰时段的噪声差异,可以用来描述就餐人数对餐馆声环境的影响,参考各餐馆高峰时期的就餐人数,可以定性地表明各档次餐馆就餐人的素质(平均值之差与就餐人数的比值越大,说明单位数量的就餐人数对环境的破坏越大,素质越差)。

④归纳汇总:将以上各因素汇总起来,得到影响餐馆各因素的权重,从而可以比较准确地知道餐馆声环境的决定和影响因素。

⑤综合对比:将各档次的餐馆数据进行综合平均,档次之间进行对比,得出各档次餐馆的平均声环境质量。再将所有15家餐馆的数据进行平均,了解餐馆总体的声环境质量。

⑥主客观对比:将客观测量所得的餐馆总体声环境质量与问卷调查所得的结果进行对比,悉知居民对餐馆声环境质量的了解程度。

⑦结论解释:把观察、测量、统计所得的结果结合起来,对以上确定的各种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

根据以上方法,我们将确定出噪声主频、均值、峰值以及频谱分布与各因素的定量关系。本阶段是此次课题研究的关键阶段,也是确定研究成果的重要阶段。

(5)提出建议、撰写论文(2002年6月~2002年7月)。针对研究结果暴露出的问题,向政府部门建议加大餐馆声环境的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声环境恶劣的一类餐馆,并向到餐馆就餐的居民提出关于就餐时间、地点选择的合理建议。本阶段是课题的最后阶段,也是落实成果的阶段。

将本次研究所得的所有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本次研究活动的优点和不足,并将结果撰写成论文,汇报给课题主管单位。

以上研究方案是我们经过初步研究制定的,由于时间仓促,可能有所疏漏,我们将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修改方案。

5.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们目前的了解,研究中可能存在以下疑难问题:

(l)在同一餐馆的不同位置来集数据,是否会对数据质量造成影响?是否需要在不同地点多次测量?

(2)如何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了解噪声对餐馆顾客的影响?

(3)如何衡量餐馆建筑结构对噪声的影响?

上述问题可能是一时难以解决的,但解决它们无疑使我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我们将在研究过程中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使我们的研究取得更圆满的结果。

第五篇:《中小学舞蹈教育教学法》研究开题报告

《中小学舞蹈教育教学法》研究开题报告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www.xiexiebang.com

二、(一)我国普及型舞蹈教育制度

1、因受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制度所限,大多数青少年失去了接受舞蹈教育的可能性。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我国只有个别的专业学校,只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精尖人才,而普通学校里,只有极个别的有这种教育,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普及型舞蹈教育制度的观念,首先是把舞蹈当作对学生心理成长、品德的养成和仪表都有益处。这种认识,是使美国的舞蹈成为普及教育的理论根源。

2、随着近年来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普及型舞蹈教育也在逐渐完善,并把舞蹈教育渗透在普通教育之中,与普通教育同步进行,对提高全民舞蹈文化水平,提高普通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对于开发青少年的智力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综合国力日强,国家对青少年的培养也提出突破单一文化学习的格局,进行全面素质培养的教育方针。

3、普及型舞蹈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逐步开展起来,但舞蹈教师大多数是师范毕业的音乐教师兼职,掌握的专业舞蹈知识和技能有限,在舞蹈教学的全过程中困难重重,没有形成规范的教法,也没有系统的教学大纲,又不具备自编教材的能力,这就形成教师与教材问题的复杂性,这种现状,对学生正确学习舞蹈、认识舞蹈和掌握舞蹈技能,是非常不利的。

(二)国外普及型舞蹈教育发展较快的原因

1、在美国人们把舞蹈当作一种文化,当作一门学问来对待。在他们看来,舞蹈无疑是一种文明,是一种文化。它不仅不会受到歧视,不会受到排挤,而且理所当然地同其他各种课目一样受到尊重。在美国小学、中学、大学普遍设有舞蹈课。他们的这一做法基于他们对舞蹈艺术的基本认识。《舞蹈教育在美国大学里》写到:“在这个国家的每个州里,每个大学中几乎都设有舞蹈学科。”这种作法显然是为了让普通受教育者都得到好处,使他们在舞蹈中得到身心锻炼。因此,“从小学到中学,舞蹈、音乐、美术是必修课。

2、师资力量强。有些国家如苏联、澳大利亚,要求普通中学必须有专门的舞蹈教师进行舞蹈教学。在澳大利亚普通中学要求舞蹈教师,必须要有大学四年毕业的文凭,如果专业院校的毕业生要当普通中学的舞蹈教师,还必须再补一年教育学和心理学等课程,还要经过督学检查。高中舞蹈教师要经过教育部的测验,合格方可任教。

(三)本课题核心关键词的概念为:

1、舞蹈教育在中小学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应该与普通教育同步进行。强调舞蹈的“教育功能”,使之达到育人的目的。

2、中小学第二课堂的舞蹈教学应该有法可依,有了法,才能有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估标准,有了标准,才有目标。

3、研究我国普及型舞蹈教育,预计这一课题的选项,对推动我国教育行政部门“设立普及型舞蹈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制度”会有重大突破。国家关于《中小学舞蹈教育教学法》的研究,目前还是空白。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为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设立管理制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中小学生学习舞蹈,归根到底是提高素质。舞蹈教师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是教学方案的实施者,是舞蹈知识的传播者,是舞蹈技能的训练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他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因此,重视普及型舞蹈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管理,事关重要。

(二)规范教学法。当一个普通的“自然”的孩子开始接受舞蹈教育时,他就进入了一个“演变”的过程,这就是舞蹈教学过程。在普及型舞蹈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严谨、规范,教材选用要科学、系统,不能有盲目性。应遵照舞蹈“教学法”的要求和准则,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全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懂得做人的道理,体验舞蹈的美感,提高自身的素养。

(三)发挥舞蹈素有的教育功能。进入中学的学生,正处于从童年向青年的过渡期。这是一段充满了矛盾的时期,因而也是教育的困难期。这个时期学生的思想教育是首要问题。舞蹈教学活动必需尊重这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舞蹈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选择合理、适当的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的是舞蹈教学的全过程。它包括舞蹈课堂中,学生每一个细小动作,如通过学生的表情、眼神来观察他做动作时注意力是否集中;对老师、对同学的态度、回答问题的言语、举止是否端正;改毛病是否用心等等,都是教学过程中应加以重视的问题。在和平条件下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孩子们,生活环境祥和平静,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富裕,不懂得生活的艰苦,不理解老一辈艰苦创业的精神,意志力、毅力与恒心都是脆弱的。普及型舞蹈教育更应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是单纯传授舞蹈技能技巧和动作与肌肉的练习,而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舞蹈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学习舞蹈是一个艰苦细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懂得体会刻苦奋斗、执着追求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能够转移到自己的文化课学习中和做人的标准中,努力的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才兼备,学舞双优的中学生。

(四)实际意义:《中小学舞蹈教育教学法》为普及型舞蹈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帮助中小学舞蹈教师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指导教学过程与方法,提高中小学的舞蹈教育水平。让全体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平衡,使普及型舞蹈教育逐步规范化、系统化,充分发挥舞蹈素有的教育功能,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五)理论意义:普及型舞蹈教育的研究,是一种将舞蹈教育渗透在普通教育之中的新课题,它与普通教育同步进行,教育覆盖面很宽。

1、普及型舞蹈教育更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2、普及型舞蹈教育,可以使青少年感受和发扬积极、健康、乐观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共产主义理想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可以培养集体主义和团结友爱的精神,可以加强纪律观念;可以培养勇敢、豪迈和进取精神;可以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情操,在获得美的享受中增强对美的感受力;可以使身体器官灵活敏锐,从而增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可以养成优美的举止和正确的体态习惯,增强辨别美丑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感受事物的有序性,增强学习与办事能力;可以健身,有助于学生身体的匀称发展。

3、普及型舞蹈教育的观念,首先把舞蹈当作一种有益的运动,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品德的养成和仪表都有益处。

4、普及型舞蹈教育,对提高全民舞蹈文化水平,提高普通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对于开发青少年的智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大纲:这对舞蹈教师来说,是法律文件。大纲中所规定的标准和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大纲按照年龄分为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进行实验。

1、小学阶段大纲研究的重点内容:

(1)学习舞蹈的正确方法;

(2)着重解决腰、腿的软度和肩、髋关节的大幅度训练;

(3)培养学生掌握舞蹈的站立形态及双脚和单脚重心的正确方法;

(4)进行身体基础训练,强调规格严谨、招式干净、动作松弛,组成简 单的、训练性小组合;

(5)单一动作开法儿的步骤及方法;

(6)跳、转、翻技巧所需的柔韧与力量的训练;

(7)主力腿和胯的稳定性以及舞姿的准确性;

(8)单一动作和组合中贯穿手、眼、身法、步的要求;

(9)加强腰背的训练,相应增加运动量;

(10)剧目排练以集体舞为主;

(11)音乐方面要求: A——以中速为主,要求学生注意听音乐做动作;

B——各类动作练习中能很好地合上音乐,有初步的节奏感。

2、中学阶段大纲研究的重点内容:(以高中为主)

(1)以技巧训练为主;(2)技巧训练以单一练习为主,重点技巧项目在速度、数量、方法上严格要求;

(3)基本功与技巧的配合;

(4)高中阶段技巧的巩固和提高;

(5)高中跳跃、旋转、翻身各类技巧的熟练和准确程度;

(6)高中剧目排练;

(7)课堂训练与教学剧目的配合;

(8)巩固和加强早功软开度的训练内容;

(9)高三艺术特长生考试指导;

(10)音乐方面的要求: A——学会体现音乐平稳、轻快、柔韧、钢脆的性格,理解各类技巧训练中对音乐和节奏的准确。

B——在组合中注意体现音乐的性格。

(二)舞蹈动作剖析

这是舞蹈教学法核心部分,它包括动作的做法、规格、要领、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课堂教学结构

(1)地面动作练习

(2)把杆动作练习

(3)中间动作练习

(4)单一动作练习

(5)组合动作练习

2、舞蹈的基本理论原则

(1)脚的位置

(2)手和手臂的位置

(3)头的位置

(4)身体的位置

(5)舞蹈中的姿态

3、舞蹈的基本练习

(1)关节的练习

(2)扶把动作的练习

(3)中间动作的练习

(4)节奏练习

(5)剧目练习

四、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一)本课题由在普通中学舞蹈教育教学领域耕耘多年并取得丰厚成果的中学高级舞蹈教师,现任深圳市教育艺术团学生舞蹈团团长兼任该团首席指导教师的深圳市高级中学舞蹈教师。高洁老师任该课题的业务主持人,高洁老师自幼就接受正规的舞蹈训练,北京舞蹈学院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她投身于普通中学的舞蹈教育教学第一线,为我国普及型舞蹈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她培养出了享誉全国的中学舞蹈第一团,受到了李岚清副总理的亲切接见。高洁老师既有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又有扎实的舞蹈教学理论功底和教学基本功,对于教育和舞蹈的理解深刻而有独特的见解,对于舞蹈教育在中小学生全面素养的塑造特别是美育的体现、落实和操作有自己成熟的观念和作法。并且她出版了个人专著《中国舞精选教材》,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同时,高洁老师无论是在教学组织、训练组织、演出组织,还是课题研究组织方面,表现出了极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目前,高洁老师除了组织指导深圳市学生舞蹈团之外,在高级中学开设校本课程舞蹈课,同时还担任着清华大学艺术教育舞蹈基地的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既有研究时间,又有研究环境和课堂。

(二)课题的行政主持是高级中学校长,能够保证学校的有力支持和校内相关事宜的协调。

(三)课题组其它成员,分别是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艺术处万丽君副处长;原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郑小筠教授。两位专家对全国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研究,她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对本课题的研究能起到导向作用。同时,对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能给予支持和帮助。

五、实施过程、方法、预期达到的目标

遵照舞蹈教育的教学原则,根据舞蹈教育与舞蹈教学的特点及其规律,依据多年来在中学舞蹈教学第一线的实践和经验,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完成研究的全过程。

(一)探讨、研究阶段:(2003年3月—2003年12月):成果形式为阶段性课堂教学使用教材。

1、调查了解全国其它城市关于中小学普及型舞蹈教育的情况。重点考查单位:北京二中、重庆南开中学、北京西城区第二课堂教学师范学校教育部指定、上海市青少年宫、深圳的小学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等;

2、对本课题论证;

3、制定教学大纲;

4、编写教材;

5、设立两个教学实验基地,分两个年龄阶段进行研究。

6、中学实验对象选定深圳市高级中学舞蹈团40名舞蹈特长生;小学实验对象集中深圳市各小学推荐的优秀学生,设立“中小学舞蹈教育教学实验基地”。

7、选用舞蹈教学汇报课的形式,请有关专家进一步论证。

(二)实施阶段(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成果形式为教材。

第一阶段:试用编写教材,制定实施方案:

1、通过舞蹈最简单的练习解决身体、脚、手和头的基本形态,对学生进行协调能力的培养和测试;

2、重点对学生各关节软开度训练教材实验。其中包括肩、腰、胯、小腿、前腿、旁腿、后腿、脚背;

3、通过扶把练习,观察学生身体的承受力,分析各个年龄阶段教材的科学系统性。其中包括身体直立收紧、手和手臂、脚和脚的位置、腿的练习、重心的练习、稳定性的练习、技巧动作开法儿练习;

4、离开把杆,到中间练习,检验扶把练习教材的可行性。其中包括跳跃练习、旋转练习、翻身练习;

5、选用踢踏舞教学形式,考查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反映能力,分析、确定教材编写的难度;

6、选择具有健康性、规范性、经典性、学术性、训练性的优秀教学剧目,让学生体验。同时,根据学生完成剧目的程度,总结以上实施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科学系统的分析、整理教材。

第二阶段:总结教材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正、补充、调整;

第三阶段:以图片和摄像资料为依据,收集、整理记录全部实施过程;

第四阶段:以图书和音像的形式完成教材初稿。

(三)总结推广阶段(2004年12月——2005年3月)最后成果形式为教材。

1、根据图片、摄像记录的教学资料,分析、整理、编辑制作成图书、音像教材;

2、举办中小学生舞蹈教学实验成果汇报演出,并组织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

3、作为“全国中小学舞蹈教师培训”教材推广使用。

六、预期研究成果:教材。

下载高二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二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专题项目研究开题报告案例(合集5篇)

    (一)问题的提出前不久,我们从新闻中得知,目前许多大型外企纷纷搬离海淀区,大举东迁,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安静的、可供商业谈判的就餐环境。近来,新闻中也经常有关于餐厅噪声扰民......

    小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诚信”是道德之基石,是立人之根本,是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诚信是人类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德,世界各国均重视国......

    “小学语文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概念的界定: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地理案例教学法的探讨与实践》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地理案例教学法的探讨与实践》 地理案例教学法,就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地理教学案例,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从中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企业海外并购案例研究(开题报告)

    中国服装企业海外并购案例研究 -------以雅戈尔收购新马为例 (开题报告) 一、 研究背景(选题的依据或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2008年1月7日,“2007中国十大并购事件” 闪亮登场,中国移......

    实践开题报告

    实践开题报告 实践开题报告1 一、网站整体规划,要做网页的第一步便是做网站的整体规划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网站整体规划是做网页的第一步也是制作网页最关键的一步它......

    分组分层教学法开题报告大全

    《分组分层教学法》立项课题开题报告分组分层教学法》立项课题开题报告 莒县果庄乡中心初级中学张富庆 一、课题名称:分组分层教学法研究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二、课题......

    地理案例教学法存在的一点问题

    地理案例教学法存在的一点问题 文综组李晓燕 摘要:谈地理新教材课堂教学中案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课堂运用案例进行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