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名师之课
观名师之课,采名师亮点
----2011年广西高中英语教学能手展评暨高考英语复习教学观摩研讨会
◆十点感受:
1.采用多媒体手段,课堂容量大,学生接受知识面广;
2.语言点的复习通过回归课本句子,链接高考练习和采用句子翻译和翻译短文形式加以巩固;
3.课堂复习活动多样化,科学创新,针对性强,扎实有效;
4.试卷讲评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同伴互学互教,教师讲解,(正答率70%的不讲,正答率50%的略讲,正答率30%的详讲);
5.练习几次之后,整合归纳学生的错误,再一起讲评,每一个典型错题都马上导出三题补偿练习,举一反三,进一步巩固。6.课堂活动设计贴近学生,学生更加乐于参与,氛围更好。
7.参加优质课比赛,要选材选题贴近学生,不要太难,学生有话可说,并能用英语表达。
8.参加优质课比赛,教师要气质好,活跃奔放老成,有亲和力别太高高在上,语音语调规范,表达流畅。
9.教学设计不宜太多环节,要扎实有效,几个环节围绕主题,聚焦目标,扎实推进。
10.整个教学展评的课质量一般,没有太大的突破,高水平能达到全国水平的没有,尚需努力,更要创新。11.问题导学法
由本次研讨会联想到的:
1.按各种课型,分类推进教研专题活动,每校一个专题,分工分项突破,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2.以高三复习课为例,高三复习课纯粹知识点的讲与练操作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首先,高考复习课材料的精选准备尤为重要。第二,以学生基础为基点,必须依托话题与语境融入知识与能力的拓展。第三,必须在师生生生互动、互学互教、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推进复习;第四,导学案 不仅仅关注前期的练习,更要设计补偿和提升的练习;第五,复习按话题重组,层层深入,巩固提升。
目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益。3.问题导学法---以问题驱动,五个—W ◆针对书面表达训练给教师几点建议:
1.评价有公式:5分要点+5分语法+(书写差扣1分)2.偶尔在教师之间交换改书面表达 3.批改写作有一定的符号
4.批改讲评有侧重点(语法、话题)
5.用好小老师,让优秀的学生改其他同学的写作 6.词汇学习过程用于写作的词汇作记号W 7.作文涂改三次以上不改 8.每次面批5位同学作文 9.一定用过渡语
10.抄写、仿写、翻译句子短文,记日记等
评课
整体评价+1-2点亮点/特色+1点不足+1-2点建议
复习课;专题复习课;怎么上?教学技巧和艺术 学习方式习惯/展示交流
导学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复习→小试牛刀→操练理解→中考链接(再练巩固)→拓展运用 课文复习课:引入话题→输入(重要词汇短语联想归纳分析对比)→设置语境操练→典型题目分析→链接高考真题→输出运用(翻译)
◆教改关键词
●《课标》教学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观察思考,体验实践、合作参与,兴趣毅力(情感态度),潜能创造,技能策略,成就感(学有所得),胆大自信,勇于展示自我 兴趣、习惯、策略、毅力、成就感 = 好成绩
●以生为本,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先分析后讲评,互学互教,学以悟为根,完成前置作业,导学案 ●参与积极性,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习惯,合作学习、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主动实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强调针对性,个性化,●先练后讲 练在当堂 先学后讲 当堂训练 预习展示
●课的类型不同;学科特点不同;学段特点不同;学习方式多样; ●教学方法更加灵活。《纲要》提倡启发式、参与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
据说杜朗口中学在教 师“讲”的用时上有过规定,每堂课不能超过15分钟、10分钟。80年代育才中学也曾有过讲解的用时规定。我们
认为:在针对学校教师讲得太多,讲得太滥,制定校规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持久了恐怕不行。因为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科中的内容不同,划一的用时规定就会出现问题。另外,先“读”后“讲”,对吗?也不一定。一堂课,完全可能是先“练”后“讲”。也可能是不“读”、不“练”、不“议”、不“讲”,而是先“做”。因此,后“茶馆式”教学发展成三个“不”:
(1)不确定“读”、“练”、“议”、“讲”、“做”等教学方法的教学用时。
(2)不拘泥“读”、“练”、“议”、“讲”、“做”等教学方法的应用完整。
(3)不规定“读”、“练”、“议”、“讲”、“做”等教学方法的教学顺序。
★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
过去,也曾强调教师“精”讲,问题是究竟“精”讲什么。一般都认为讲“重点”、“难点”,后“茶馆式”教学强调讲学生自己学不会的。不管通过“书中学”搞懂,还是通过“做中学”搞懂,教师都不应该讲。其实,前后两者强调的侧重点是有区别的:前者,偏重的是学科本位;后者,偏重的是学生本位。因为,重点不一定是学生自己学不会的;教师认为的难点也不一定是学生的难点,教师认为不是难点的,有可能是学生的难点。而且,这一关键干预因素体现了“先学后教”、“讲是为了不讲”、“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克服了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弊端:教师总体讲得太多;教师教学行为的价值判断模糊。★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以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为导向来确定
“读”、“练”、“议”、“讲”、“做”的合理的选择。
第二篇:观课和议课之感想
在教研活动中,以前的听课和评课 改为现在的观课和议课,虽然只有两字之改,但是意义
非凡。听了陈教授的课,使我感受颇深。听课,强调的是“听”字,好像只用到“耳朵”这
一感觉器官,其实,老师听课,完全不是这样,他会同时用到各个感觉器官,如耳,眼,脑
等等,而观课,就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这一教研活动的目的和任务,“观”这一动作同时会用
到各个感觉器官。观,即观察,俗话说得好,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所以,我们要听好一堂
课必须用“观”才能真正了解这一堂课。
从另一方面来说,“听”指向声音,而“观”则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在多
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下面再来谈谈评课和议课吧,以前我们听了老师的公开课,就得进行评课。“评”是对
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你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别人的身上。而“议”,首先是站在平等的角度上,大家来讨论这一堂课,而不是为了下结论,它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
来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议”是上课者和听课者的对话和反思,议课谋求的是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课只是交流和探讨的平台,是话题。而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
待帮助的客体,在评课活动中,不论是同行还是非同行,都会指出某处应该如何如何,有时
好像把上课老师看成批评的对象,指出很多不足之处,让上了公开课的老师很不是滋味。因
此,学校一旦有公开课,没人自愿接受这个任务。于是,教研活动便成了一种形式,没有落
到实处。而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以平等的方式,商量的语
气,帮助执教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
中的主体和主角。日常性、普遍性、全体老师参与,这既是 “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
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对课堂观察的总结和分析的过程不仅仅是呈现观察结果,它实际上是教师对观察研
究过程的总结反思,是教师研究性学习的深入。议课反对孤立地评价效果和行为,强
调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从教和学的行为入手,帮助教师认识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联系”。是对他人的课堂进行“指点江山与激扬
文字”,也是通过对问题和困惑的讨论,发掘问题行为背后的立场、观点和价值追求,建立观念——行为——效果之间的联系,进而改进教学,发展教师实践性知识。
第三篇:观名师风采,叹语文之美
观名师风采,叹语文之美
——记两次学习所得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城东小学 岳春艳
参加“精品课展示研讨会”有感
这次有幸参加了“全国教育名家山西片中小学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共听了四节课和四次报告,一睹名师的风采,觉得听一节好的语文课,真的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心灵的盛宴。
首先谈一谈吉春亚老师的“语文教什么与怎么教”,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就是语言,“文”就是文字。那么语文到底教什么呢?就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就像她讲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她通过让学生品读人物动作神态描写,来揣摩严监生的内心世界,在课堂上他让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口语表达,然后继续用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想象临死前的严监生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让学生进行书面表达,完成了交流点评。整节课有说有写有读有练,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一个形象逼真的吝啬鬼形象——严监生。
其次我想说一说戴建荣老师的“浅唱低吟教古诗”,他介绍了教学古诗的四种形式:读之、歌之、吟之,舞之,所谓读就是让学生反复朗读,朗诵;所谓歌之就是让学生唱,唱《春晓》、唱《咏鹅》、唱《清平乐·村居》、唱《小调歌
头》;所谓舞之,就是让学生做动作,手舞足蹈,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来学习古诗;所谓吟之,就像古人吟诗一样,它既不同于读也不同于唱,而是让学生根据平仄声规律来读古诗词。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平时声音延长,仄时声音短促。他上的一节课是《静夜思》,就是运用吟诵的方法来教学生学习,倒是别具一格。当时也给我们推荐一本书叫《我爱吟诵》,我也想推荐给大家,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学一学,并运用到古诗词教学中。
再次我想说一下窦桂梅老师的“三超越“教学方法,即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载课堂,尊重老师,超载教师,学好教材,即教师把课文作为一个载体,一个范例,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走进一本书。窦老师讲的一节课是《我的爸爸叫焦尼》,这是一本书名,是小学生必图书之一。短短的一节课,她让我们知道了这本书是: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感动了台下所有的老师,感染了台上所有学生。我们都记住了这本书《我的爸爸叫焦尼》,我们共同的收获是:都有一种迫不急待要好好读这本书的欲望,我想作为五年级老师的我,通过让学生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就让学生有了读《城角旧事》的欲望,通过学习《祖父的园子》,让孩子们喜欢上了萧红的作品,爱看上了《呼兰河传》,那么我的课才是成功的课,才是有价值的课。
短短的两天学习,让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得法于课
内,得益于课外”。
参加“特级教师观摩课”有感
上周末,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教学观摩课”,忽然觉得,原来语文课也可以上得这么美,学生也可以学得这么有意思。这次培训自己最大的感受是:语文课接地气了,它实实在在地走进了生活,走进了学生的心中,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阵地,是学生心灵受到情感熏陶的乐园。每位老师的课都精彩纷呈,各有特色,让人回味无穷。
薛法根老师授课——《鞋匠的儿子》,紧紧围绕林肯说的三次话,让学生进行品味、揣摩,层层递进,由扶到放,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悟到:“人和人只是身份有别,但人人平等”“伟大的人必定有伟大的胸怀,伟大的思想,伟大的人格”。紧接着他让学生进行了练习拓展,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情景对话,让学生进行淡定从容、心平气和地应对,做到睿智地回答,既不贬低自己也不伤着对方,让学生学会用语言化解尴尬,用语言维护自己的尊严。这样的一节课,学生情感受到了熏陶,语言的到了训练,难道不是一节接地气的课吗?
罗才军老师授了两节课,分别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少年闰土》。他的课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落实到位。如
行云般流畅,如春雨般无声,在不是不觉中,学生背会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全诗,背过了《少年闰土》中看瓜刺猹的一个片段。在一次次地点拨引导中,学生品读了作者言不由衷的“喜”,感受到了闰土不一般的可爱。一次次地引导,结尾总是又回到了起始,让我们听课的老师如梦醒一般,啊!一节课上完啦。
盛新风老师的课,是心灵的洗礼,美的享受。在二年级写话课中,她把绘本当作一座桥梁,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借小兔子传递孩子们的心声,通过绘本这一载体,让孩子把心底里的话流畅地表达出来,整节课轻松有趣,让人意犹未尽。
《乌塔》这节课,盛新凤老师采用的是“以练导读,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了三个梯度,训练了学生的三种口语能力。其一:训练独白体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一:练习介绍,(出示:爸爸妈妈,我向你们介绍14岁的乌塔,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学生做到“讲得简洁”。其二:训练对白体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二:练习对话。盛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采用由扶到放,先和学生练两组对话,而后让学生进行一段话的训练,做到“对得自然”。其三:训练辨白体语言。让学生进行活动三:练习反驳。让学生模拟和家长对话,对家长的观点进行反驳,做到“驳得有理”。真的是一种超乎人想象的翻转,从教学内容的“翻
转”到学习方式的“翻转”(口语训练),让我对“和美语文”有了一种深深的好奇之心,探求之心。
虽然短短的两天学习已经结束了,但是我的学习激情被点燃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和美”的道路上,我将不断地前行。
第四篇:《名师名课》之读书心得
“海到天边天作岸,山登极顶我为峰”。这句话既显示了豪迈与自信,又隐含了一个道理:我们即使能达到海之极边,能登上山之极顶,但终究难以超越自我,因为没有人能走得比自己更远,能登得比自己更高。因此,超越别人或许容易,但超越自己却比登天还难。
对教师而言。超越,就是追求今天拥有的知识比昨天更多,追求今天看问题比昨天更有深度、高度,追求今天的课比昨天上得更精彩,追求创新,追求更完美的自我,追求在一点点变“好”的过程中提升自我。
《名师名课》一书中的这段话真实的反映出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像电影中的角色,不管是主角、配角或是临时演员,只要做好本职工作,把戏演好,向困难挑战,超越自己,就是懂得生命真谛的人。
本书收录名师“同课异构”课例,呈现的是同一位名师多次执教同一内容的不同教学思路,内容主要由首次执教的课例及分析、首次执教后的思考及调整、再次执教的课例及分析共三方面组成。课例很详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实录阅读起来如在课堂中一般身临其境,带着思考去阅读每一个课例,可以充分感受到每一位名师对课堂教学的独特思考,一节课研究一个点,思考后引申出来的却是一个面。
全国优秀教师,数学特级教师钱守旺是这样评价自身执教的《年、月、日》一课的:“没有问题的、一帆风顺的课能算是好课吗?”正是在这无数次的反思与超越、磨练才得以不断得积累与升华,从而成就了钱守旺老师的“深度课堂”,其应该有内涵、有冲突、有味道、有活力、有实效、有后劲,逐渐形成其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稳中求活、活中求实、实中求新、和谐自然”。名师们是这样炼成的,普通老师也不乏这样的经历:不管是各级各类的赛课,还是校内的、组内的开放课,一次次的修改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策略,不都是一次次超越自我的真切体现吗?其实,书中名师展现的经典细节,我们并非从未遇到过,而是我们总让他随着课堂的结束而溜走,而未把它思考转化成自己的魅力。
钱守旺老师在“年、月、日”的名师视点部分对如何进一步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给我们提出了三点建议:
1、教师要把握好《课标》的要求。同时要能根据教学的内容与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深入浅出地、积极主动地把教材的知识结构,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2、注重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所以,要想真正的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树立“用教材去教”的观念,必须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或改组,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价值因素,体现出教材中所蕴含的新理念。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使其成为能“钓”起学生思考的“鱼”。如:以《年、月、日》为例,为了让学生发现一年有12个月和每个月的天数特征,发现平年和闰年二月份的规律,课前让学生自己找几年的年历观察,发现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并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各年的年历等学习材料。
3、巧妙的运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能在读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并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在《年、月、日》中,电脑软件“万年历”的演示直观、形象、动态,令学生信服,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发现“每四年中有3个平年一个闰年”的一般规律。
翻阅书本,品读书本中阐述的一个又一个观点,分享书本中一个又一个经典案例,足足让我感到了名师执教经典细节的魅力所在。更让我感悟到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教学中应重在回望与反思,并能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如耐人寻味的故事、精彩有趣的游戏、幽默风趣的语言、紧张刺激的竞赛、形象具体的操作、饱满真挚的情感等,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引发学生的兴趣,把课堂打造成一个充满趣味的知识园地。
作为现代的小学教师,在每一节课前心里想的不应该是这节课该怎么讲,而是怎样更好的让学生学。让我们的学生,个个都“学着乐,乐着学”,在课堂上能大胆说话,绽放出自主、自信。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文:吴月红)
第五篇:《有效观课议课》之心得体会[模版]
《有效观课议课》之心得体会
通过观看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视频后,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观课议课不同于听课评课,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改进教学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不针对授课教师,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从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我们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
在经验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经验者对经验的依据、过程、结论进行深入、持续、批判性的审视,从而超越原有经验可能的狭隘、肤浅和错误。促进这种反思,需要其他经验的引发和刺激,实现这种超越,需要其他经验的映照和比较。议课意味着他人经验的参与,彼此以相异的经验进行交流和对话,在超越实现自身经验的议课过程中,参与者实现的是反思经验之思。观课议课以“思”为基础,促进我们对未来教学的创造,对课堂教学永远有希望和梦想,在教学中激发和放飞想象力,不断创造,不断超越,让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