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师课体会
“名师课”学习体会
崮云湖小学韩海燕
通过看名师课堂,使自己感受颇多。对自己的教学可以说是一次很好的提升。主要体会如下:
一、研读教材,精心设计
正如名师所说:“巧在设计,赢在实践”。
这些课都是精心设计,有的甚至是几个、几十个人的智慧。比如:《圆的面积》一课是这样设计的:直接出示一张圆形纸片,学生说出什么图形后,问什么是圆的面积?圆的面积怎样计算?直接点题,简单明了。让学生回忆以前求新的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举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想圆能不能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求其面积?学生讨论、操作、汇报。生1:对折再对折求扇形面积,再求圆的面积。学生有的说扇形面积怎么求?生2:将4个扇形拼成接近平行四边形的图形。生3:折成许多三角形求其面积。生4:将剪成的许多三角形拼在一起,拼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求其面积。老师及时电脑演示,使学生认识到剪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近长方形,从而探求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层层深入的问题把学生凝聚起来,激起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二、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每节课都是学生发现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下几点:
1、舍得放时间,让更多的时间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给学生自学自悟更多的时间。
2、善于放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和学生都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从而思维有了广度和深度。
3、敢于放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鼓励学生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方法。
开放式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角的度量》一课,开始以比较角的大小引出,有学生探求比较方法。到学生发现∠1比∠2大不到一个小角时,老师问:怎样更具体的知道打多少呢?学生又想到把角变得更小些,1个变2个,2个变4个„„这时引出量角器和一度的角。量角器的形成和用法都有学生探讨操作。又如:江泽老师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当学生判断长方形是否是平行四边形时,学生观点不一,随即开了个辩论会。学生的辩论过程非常精彩,一生说既然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就有它的不同之处,几次得到与会老师们的掌声。这些课充分强调了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以传统的、被动的、接受的、封闭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与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学生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充满了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如:圆的面积的教学,不通过动手拼摆,而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也能记住,并能运用面积公式计算。但是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探索面积的计算方法,延长面积公式这一数学模型形成的过程,学生自己探究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就会增强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提取各自的知识感受,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涨的学习心向。
四、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是最有价值的。如《圆的面积》一课,将圆剪拼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求其面积,将新知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使学生学会了一种转化思想的方法。
五、饱满、真实的课堂体现了课堂的实效性
当课堂出现多数学生学不会时,教师要查明自己的原因,及时反思课堂设计的合理性?这时找准需要重新设计的知识环节,也就是及时搭建知识过渡的台阶。
六、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
每节课大多非常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设计如果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就落空,创新意识就无从培养。如果一味关注过程,“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就会被淡化。《圆的认识》、《圆的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都有相当长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经历了这一探索过程,就有了创新的机会,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就能得到发展,培养出来的人才才富有创造性。
从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处理,更进一步体现了名师的风采。课堂上学生出现问题,教师不给予解答,而是让学生发现问题中的问题进一步解决。教师把握好介入的最佳时机,启发、引导。
所以,学“名师课”对自己的教学有所帮助的。一定要因地制宜的吸取别人的长处,把自己的教学做到事半功倍。
第二篇:名师送课体会
“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听课心得与体会
5月10日,我们有幸参加“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听了巩义市名师崔老师讲的专题复习课——近代化的探索并进行了评课活动,受益良多。
课后历史教研员、各听课的历史教师及我校教师就历史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使我们受益匪浅,感慨颇多。现就本课内容并结合反馈意见做如下反思和总结。
这一复习课的内容十分充实紧凑,重点和难点也很多,要在短短四十五分钟结束课程并让学生基本掌握所有知识点,对授课老师来说本身就是个挑战,当然,这一切还是要建立教师的综合素质、精心备课、设计课堂和学生的积极互动的基础上,毕竟,高效课堂的主体是学生,现在的教学就是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效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崔老师教师基本功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普通话标准,善于煽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师生尚未认识的情况下,主动调动起班级的气氛,轻松而愉悦的基调就此形成,这对于课程的进展十分有益。
她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上课开头放的一段精彩的视频,短片中把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原因、背景、过程、结果、影响等,用一系列画面、图片一下子把学生拉回到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把学生的爱国热情点燃,既让学生复习了有关的历史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更有利于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当然,也使课程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近代化探索这个主题上来。
崔老师是个很好的历史老师,在备课中已经将教材挖透,体现了深厚的功底,他非常清楚如何更好地去突出重点,并且形成了一套自
己的教学方法去突破难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探究法,也就是通过一系列由浅及深的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其实有时学生是回答不上来的,就算有所认识也不知道该如何更好的组织语句来表达,但是这并不能否定问题教学法的实效性,因为它的优点就体现在启发学生去思考,调动他们的思维,至于是否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问题教学法的优势还不仅仅在此,它是贴合学生实际学习需要的。它把每课的重点都涵盖其中,当学生回过头来复习的时候也能一目了然,而不用再次花时间去整理。当然,问题设计得好与否,还要看老师的功底,此外还要多多结合教材与参考书的内容,由浅及深,层层递进。虽然问题探究法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无法涵盖书本上的细枝末节,但是从现在的教学模式来看,的确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只能靠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在教课过程中,崔老师每个环节衔接得也十分到位与自然。在难点的突破上主要用了图表法和合作探究法结合的方式,比如讲到近代化探索的过程时用到了图表。既总结了知识,又让学生找到了近代化探索的相同点、不同点、特点、启示,可谓水到渠成。在整个教学中,崔老师一直注重引导学生思维,而不是简单地将知识灌输到学生脑海,这一点也是值得我借鉴的,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新课改的理念所在吧。还有一点,就是在讲课过程中有些重点内容需要去回顾,因为学生往往没有这个意识,之前讲过的重点内容他们不一定能记住,所以有时需要老师去不断强调与巩固,虽然会多耗费点时间。我们有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也就是换位思考,因为老师能理解掌握的东西学生不一定也能掌握和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分
析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教学。
本次听课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重点。因为在教学中,年轻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讲课过程中不放过书上的细枝末节,往往一节课下来信息量很大,而一堂出色的历史课应该是着重突出重点的,所以这点很需要我们去借鉴与学习。其次就是如何更好地突破难点的问题,要在实践中不断去摸索,通过各种途径去突破难点,使学生理解得更透彻。因为历史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需要拓宽学生的思维,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与思考,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最后我们一致认为,高效课堂确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模式,但并不是机械的照搬照抄,要与学生、授课内容相吻合。关于如何教好历史这门课,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我去学习,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跟着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与学生共同进步。
政史地教研组
2012.5.16
第三篇:名校名师送课下乡体会
名校名师送课下乡
———听课有感
我于 4月24日到红光中学参加了以“名校名师送课下乡”活动,听了一小的李海杰、四小的于振杰,五小的李秀艳三位老师的名课,被她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先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让我受到了许多启发,现在联系我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
3节课中,节节有各自的风格,有的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非常强,有的课教学设计真令人赞叹不已,有的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准确深入且别具匠心,有的教学基本功扎实得让人惊叹……
1、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丰富的教学语言激情于课堂。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运用得恰到好处的教学语言能把学生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如李秀艳名师讲的话题作文《感受母爱,体验真情》一课,她的声音时而低沉,时而激昂,时而铿锵有力,让我们感受了母亲对儿女们深深的爱,她的语言震撼了大家,使教师、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很多听课老师的眼里都噙满了泪水。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看到李秀艳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除此以外,牛老师的板书也是很精致很漂亮!
3、李海杰老师的数学课,课堂轻松,声音轻柔甜美。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老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于振杰老师的课注重反复朗读。好文章是用来读的, 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 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 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 学生从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5、三位老师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听课中时常看到老师们独特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制作让我心动!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于数学、语文的教学。
6、在三节名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每一节课,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老师们的语言
精炼、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十分值的我们学习、在思想教育方面,这些教师都处理的比较好,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学生及教师。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
第四篇:名师送课下乡活动体会
“恩施名师”送课下乡活动体会
李 芳 美
11月18日,我们芭蕉中学的英语老师及数学等老师一行到黄泥中学参加
了“恩施名师”送课下乡活动。我们听取了由舞阳中学的向芬老师的一节英语课。我深深感触到这次送课下乡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呈现。向老师及其他几位教师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我们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们每个人回味无穷。本次活动,对于我们许多教师来说是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学方面收获的很多,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同行们。几位名师的教学充分体现出了老师们的细心、耐心和精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尤其是教学活动的呈现,更是体现出了新时代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这次活动让我懂得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是如此的妙不可言,从这些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以及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向芬老师重视学生的口语过程,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作为一名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资教教师,从这几堂课中我受益匪浅:
一、巧妙地使用磁带及课本上的英文歌曲。在预备铃响以后,向老师用录音
磁带带领大家一起唱英文歌曲《Apple round, apple red》,并用不
同的节奏和大家一起唱,不仅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而且创造了轻
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创设语言情景教学。每位老师总是在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
理解知识和内容,在情景中轻松地掌握本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情景中操练,也顺应了《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
二、精彩的预热导入,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课堂上孩子们个个生龙活虎,向
老师生动的预热和丰富多彩的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在体验分享学习活动。而且向老师都在课前、课文处理、巩固和拓展时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活动手段,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激情。
三、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自身的素养。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一堂优质课的关
键。老师们准确深刻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形象精练的讲解,清晰流畅美观的书写赏心悦目,更值得我学习。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真正把课堂上的主导位置交还给学生,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参与其中,其乐融融。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建立起一种学习互为学伴、学习互助的关系。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中主导者和组织者,由被动接受进而转变成课堂的主人,使他们不仅具有和老师一起组织进行共同学习的义务,而且还使他们应该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同伴、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权利。
四、挖掘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营造课堂上学习的最佳学习方法。在这次活
动中,我意识到课堂上各个小组成员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了学生们展示成果过程的重要性。每一组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各小组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任务明确,展示精彩。在自己的教学中自始至终关注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方式,教师不失时机地予以指导是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在整个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了对学生探究、动手、创新等能力的培养。
第五篇:听名师课的体会韩亚莲
听名师《可能性》一课的心得体会
韩亚莲
“可能性”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知识领域的“概率”范畴,由于概率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听了高君艳名师的课,让我感受而深,受益非浅.” 在她的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健康发展。建立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高老师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不仅如此,教学中高老师还用饱满的热情、丰富而又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高老师创设了让学生摸球的活动,学生在这样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起对不确定及确定现象的体验。如在这一个环节中,老师在口袋里放了一些粉球和一些黄球,让学生每次摸出一个球,并做好记录球是什么颜色„„让其余学生猜“你觉得袋子里哪种颜色的球多?”学生有的猜是黄球,有的猜是粉球,由此理解了有可能是粉球,有可能是黄球,即不确定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摸出,从而验证自己的推想。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成为“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活动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同时利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多给孩子一片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去飞翔;多给孩子一些自主选择的权利,让他们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多给孩子一些跳一跳就够得着的问题,让他们独自去发现和探索,学习,也是一种乐趣呢!紧密联系生活,突出学以致用。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可能性作出描述是比较难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学本节课时,老师设计的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如 “出示三个城市“哈尔滨、杭州、海口 ”,那个城市下雪的可能性大。观看天气预报等。学生喜闻乐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教学,学生不只是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去描述生活中的可能性现象。名师的课堂,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却又那样扎实有效,他们崭新的教学理念,开放的教学设计,风趣幽默的谈吐,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名师的课堂上学生始终轻松愉悦却总能收获更多。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深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与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走近名师,感受名师,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200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