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看课例后的收获和思考[范文模版]
观看课例后的收获和思考
做完本次的课例研修中我获益匪浅。我主要从以下三点谈谈我的收获。
一、研修对教育的意义
经过课例研修的学习后,我意识到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需要老师储备极多的知识并灵活教学。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不是流于形式,更不是简单的提问互动。想要与自主探究模式的课堂看齐并成功驾驭它,就要及时做好反思现行教学中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一致和不一致的地方,找出存在的差距,进行记录与修改。分析课堂教学实验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分析原因,探讨新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对策,在教学中进行尝试。把自己的修改的资料进行汇集整理,撰写研修心得体会,形成研修成果,然后进行交流分享等具体工作。把每一项工作做及时,进行认真的思考并整理,从根本上完成落实高效合理的自主探究。
二、我心中的自主探究
在准备一节课的过程中,我们确实要始终本着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中心思想,力求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但是因学生的知识基础,探究能力是有差别的,故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一地只注重自主探究,要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中倡导合作学习,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过程中,带动每一个个体共同成长。使教学更加生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要秉记机械的“探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有意义的“接受”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运用之妙。如果不顾实际,对于明明是简单而不需探究的,或者学生没有能力探究的那些知识,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时髦”,就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而且从第二轮课我深切体会到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的。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教师,师生双方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两者缺一不可。初中学生正处于认知、情感、价值观的发展阶段,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都很有限,大部分学生对于自主探究学习还有一个适应过程,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教学过程的发展、教学节奏的调控、教学效果的评价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职责,预设好课堂的突发情况,明确自己该怎样做,该如何做。
三、付出才有收获,坚持才能看见希望
在第二次课上课之前,我自认为教学环节设计得不错,也很完整。不过那节课的实施在现实教学过程很凌乱,课堂出乎意料的“热闹”,氛围不好,教学效果更是不言而喻。可以说从传统教学过渡到自主探究教学的模式的这堂课是一塌糊涂,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很失败。
通过这次,我真切领略到了付出才有收获,坚持才能看见希望的真谛。或许自主探究教学受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引导能力的左右,转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不过我相信这种教学模式势必是要普遍存在而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就是胜利,坚决不能放弃,路在此,成功就在前方!
第二篇:课例打磨收获
课例打磨收获
撰写时间:2010年12月14日 10:33
课例打磨收获
潍坊中新双语学校李蓓蓓
有幸参与到山东省远程研修课例打磨,这对我本人而言是件值得庆祝的事情,因为借这次打磨之机,可以磨炼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让自己那颗飘浮不定的心沉静下来,思考一下语文现在到底该怎样教?
第一次备课,是基于我个人经验的备课,由于自己经验不足,能力有限,所备之课,定有许多不是很妥当的地方,但我还是战战兢兢地将其拿出与团队的众位教师共同切磋。先谈一下我个人对这堂课的设计的一点思考。首先,我知道这一课例打磨的专题是阅读教学的教学学过程设计,所以我在教学流程中要尽量地将基本的教学环节体现出来,这包括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总结全文,情感升华;拓展训练,布置作业等环节。同时,我也注意设计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因为我觉得一堂好的阅读课,不是只带领孩子感悟文本,升华情感就可以了,更应该在此过程中教学给孩子阅读方法来理解文本。所以,本课我设计了三种学习方法,并且明确概括出这三种学习方法,以方便孩子掌握,这三种方法是抓关键词感受人物特点、发挥想象、换位朗读。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导学课文的2、3自然段,即“捉纺织娘忘回家”这件事,在这一段中老师渗透学习方法,和学生一起学习,再和学生一起概括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用这些学习方法自学课文4-10自然段,即“捉甲虫遭责骂”这件事。接着,通过学生的汇报来检验学生的自学情况,最后,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让孩子写一写自己的收获。由于课时设计当时是按一课时设计的,所以课文的预习就放在了课前,课上是直接检查预习,这包括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以及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我感觉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孩子有方可学,并且这方法是在具体的学习文本过程中提炼出来,并又运用到了文本的理解上,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设计,而且能用一课时基本学完这篇文章,这也是高效的。
但在和各位老师以及专家的共同讨论下,就发现这样的教学设计存在许多问题,诸如这对好学生来说课上能跟得上老师的步伐,而对差生来说他是跟不上的,尤其是课前不预习的学生学起来更是吃力。教学的预想是好的,但是很多能力培养没有落到实处,仅仅是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比如说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在第一次教学设计中,我在检查课文预习时,让学生起来概括文中的两件事,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成故事的小标题,当前两个学生概括不出来时,我就直接帮他们说了答案,写在了黑板上,然后学生照样概括出了第二个小标题。而这一形式的概括,仅仅是雨过地皮湿,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这
种方法,又有多少学生能掌握这种方法,可想而知。所以,在专家沈教授的建议下,这一概括能力的培养要落到实处,就要让孩子既动脑又动手,先让他们自己概括一个小标题写在书上,然后老师再找学生起来交流,先找概括的不恰当的同学来交流,老师点拨问题出在哪儿,再让相对来说较简炼的同学起来概括,前后对比,总结出方法,怎样提炼关键信息。最后,让同学们将正确的小标题再写在书上。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的概括能力明显要扎实许多。
另外,专家提出为了照顾所有同学,应将预习放在课内,这样,才能保证学习的循序渐进,也能避免那些没有预习的同学跟不上脚步。
此外,在整个文本的学习中,应该抓住一条主线,层层递进,让学生也能借助这条主线理解文本,在经过对文本的剖析之后,这条主线浮上水面,那就是法布尔对昆虫的感情从着迷,到迷恋,到痴迷的过程,而在最初我备课时,并没有抓住这条主线,仅仅将注意力落在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上。而我们团队中的耿艳丽老师说的一句话,让我恍然大悟,那就是语文课不象数学课一样,非得总结出一个公理或是定理来,有时一味地强调学习方法则会丧失语文味。是呀,回想我前面的教学设计确是落入这一囹圄中呀。
经过和专家以及团队老师的共同备课,我清醒了许多,原本那颗浮躁的心也逐渐找到了肥沃的土壤,模糊朦胧地语文阅读教学也逐渐在我眼前清晰起来。
一、阅读教学还是要扎扎实实,去掉那些不符合文本需要的流行病,去掉那些华而不实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手段,将传统语文教学中实在的东西传承下来,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具体化、清晰化。以前备课教学目标仅仅是参照教参,不管是哪一个课都可以套这三个目标,一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需要的可以加上背诵。二是认识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三是体会人物的特点和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想将目标落到实处,笼统的教学目标是很难实现的,试想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都是笼统的、模糊的,这堂课又怎能上好呢?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就应该细化、具体化、准确化,教学过程就应围绕此细化的目标来设计实施。在第二次备课中,我将教学目标细化、具体化了。为了将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外,本文我采用了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抓细节。
往往老师备课时,只抓大环节以及大环节中的主要部分,而忽略了其他的小环节。殊不知一堂课的每个大环节都是由小环节组成的,如果忽略了小环节的设计,又怎能很好的完成大环节呢。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环节的设计,将每一小步都根据学生的情况落
到实处。这样,整堂课下来,也就不会给人蜻蜓点水的感觉了(如概括小标题的设计)。
四、教师的评价要到位。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很重要,而老师的评价也非常重要。老师的评价不能一味重复学生说的话,有时又不能给予模棱两可的评价,但也不能一直在说你真棒!你真聪明„„所以说,教师的课堂评价是一门大学问呀!而我身上正缺乏这种课堂上的精彩,适宜的评价,说多了,就显得嘴有些碎,不说吧,又觉得没给学生一个评价,对不起学生,这可难为死我了。这是向我个人能力的一种挑战,我想聪明办法没有,但我有一个笨办法,那就是收集教师课堂评价语,积累成册,平时多看,就会丰富自己的课堂评价。
五、阅读教学的练习设计
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我的练习只设计了两个,一个是对文章结构的认识,一个是写自己的收获。这两个练习显得有些单薄,纯是为了走这个过场而设计。在众老师的提议下,我对练习设计做了修改,有课上写字的练习,有对课文用词的练习,既课文原文动词填空;有对课文理解的练习,即根据课文理解填空,最后让学生写一写本课的收获。这样的练习设计,既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又注重了语文的人文性。
通过第一次试教我们基于团体研讨的教案,我发现课上还是存在许多问题。课上有些环节太拖沓,以致浪费了时间。有时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不高,老师却没有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课文的教学流程设计,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上感觉缺少对课文总体的认知。所以,在修改教案时,我在整体认知环节上加入了学生对文章主线的认知。
在练习的设计上,感觉第二课时的练习有些多,所以将原来的按课文原文填空去掉,放在课后的检测中。保留根据课文理解填空,因为这道练习是检测学生对课文主线的理解情况,如果填对了,就说明学生经过课堂学习理解了课文,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如果填不对,则说明孩子的学习没有达到老师预期的效果。老师就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查找问题的原因。在试教后,我发现孩子都能正确完成这个练习。调整后的教学设计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课例打磨,不如称作对人的打磨,我觉得通过这次打磨,不仅提高了我的教学技巧,更提高了我的教学思想,使我在教学之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第三篇:课例研修中的主要收获
课例研修中的主要收获
张佑红
(1)案例设计应有的理念
让学生感受学习、关注学习,参与学习。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①对学生所具有的观点给予暴露的机会
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谈论自己的观点,一方面教师可以借机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另一方面,学生的表述也必然会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从而促进主动学习。
②帮助学生对不同的观点作出比较
有比较才会产生“观念冲突”,学生才会清楚地看到自己已有观念的不足之处,并努力去修正自己的观念,从而促进新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设定这样的环境,在其中学生能够把已有观念与别人的观念进行比较,优化或改进已有观念。
③高度重视同学间的相互协作
通过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不仅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观念进行表述和反省,而且也可学会如何去倾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
总之,有过程才会有探究,有探究才有必要合作与交流,因此,我们应试着让学生充分感受问题的发现、探究与解决直至延伸的思维过程,关注学生经验的形成、积累与建构,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传统教学与教育中,学习常常是与升学紧密联系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力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今天,思想品德不再仅与升学有关,还关系到就业与成功机遇,更重要的是用好的思想品德直接服务于社会。当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想品德的重要性时,学习动机就得到激发。
思想品德必然具有社会属性和时代感,我们应通过具有时代感的社会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敢于质疑,敢于实践,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开阔学生的视野与胸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我、尊重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合作意识,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培养人文精神。
(4)注重现代教育技术与思想品德以及社会生活的整合收集、分析、处理、交流和呈现信息是信息化时代所必须的素质,我们应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技术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与技术有机的融合,逐步实现“学技术、用技术、与技术一起学”。
由于新版思品课涉及行为规范、道德、法律、国情、国策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因此,体现学科整合也应是我们的目标之一。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更有效地处理所获得的信息,我们应采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实现教与学地交流与合作。
第四篇:观看优秀课例《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嫦娥奔月》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课文情节曲折,人物特点鲜明,洋溢着对真和善的追求,对学生有较大的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上,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能以老师的讲解来取代学生个人阅读,也不能远离文本过度发挥。本课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多元化思考、独特性表达、创造性运用”。因此,教学中我一方面引导学生触摸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再通过自己的诵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所谓:“扣读导悟,读中见悟”;另一方面。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段切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读课文,用自己的心灵来想问题,用自己的嘴巴来表达所思所悟,以取得“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故事,读课文,小组讨论,个性化的朗读,情景表演等方式,学习探究课文内容,读议结合,以情动人,从不同侧面体会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语言材料,理解相关语句,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听故事,读课文,小组讨论,个性化的朗读,情景表演等方式,学习探究课文内容,读议结合,以情动人,从不同侧面体会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难点:通过语言材料,理解相关语句,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复述课文内容。
【教法、学法】
教法:运用听故事,读课文,小组讨论,个性化的朗读,情景表演等方式,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1)①、我们小组学习的人物是后羿,我们认为后羿是一个 的人。②、请听我们小组读课文中的语段:(个人朗读或小组齐读)
(2)①、我们小组学习的人物是逢蒙,我们认为逢蒙是一个 的人。②、请听我们小组读课文中的语段:
(3)①、我们小组学习的人物是嫦娥,我们认为嫦娥是一个 的人。②、请听我们小组读课文中的语段:
③、请看我们小组的角色情景表演。(展开想象进行情景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既是对文本的理解再开发,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朗读指导训练。】
2、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语段,教师相机评价,点拨,指导朗读和适时板书。【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在教学中,我充分组织学生展开与文本对话过程,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训练提升情感体验,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赏析解读,进一步展示并体会语言文字背后所包含的丰富内涵。】
3、品读想象
(1)、(师激情配乐朗读):“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强调飘飘悠悠,碧蓝碧蓝的构词特点,仿写词语)
曾经生活在人间的嫦娥幸福又快乐,如今面对月宫中凄凉孤独的嫦娥你最想说些什么呢?(先同桌互说在举手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既是对文本的理解再开发,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朗读指导训练。】
(2)你们不会忘记嫦娥,老师也不会忘记,相信人们都不会忘记美丽善良的嫦娥,让我们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引导学生抓住典型词语、句子,指导熟读感悟,让学生在读读、说说、想想中理解课文,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下获得情感共鸣;另一方面学生在语言组织中既丰富和延伸了课文内容,又内化了文章情感,引起在思想上共鸣,极大的升华了情感。】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钟)
1、让我们又一次重温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复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比一比谁能把这个故事讲得最生动。
2、冥想小结:
第五篇:观看《用估算解决问题》课例心得体会
观看《用估算解决问题》课例心得体会
讲课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湖小学
小学高级教师
李筱莹 学习者:谢子长红军小学
贺明明
今天,我观看并学习了广西南宁市南湖小学高级教师李筱莹老师讲的《用估算解决问题》,该课是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的例4,课堂流程如下:
一、引入
射击游戏:
1、超过500分,过第一关;两次射击得分:239+347
2、超过800分,过第二关;两次射击得分:424+481
3、超过1000分,过第三关;两次射击得分:488+465
学生通过估算就可以快算得出结论。
二、新授
1、回顾解决问题的三步骤(知道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
2、学习例4
(1)、知道了什么(阅读理解)
221+239
41(2)、怎样解答(分析与解答)
221 + 239 > 450 > 4
41生1:220 + 230 =450(简洁)
生2:200 + 200 = 400 20 + 30 = 50 400 + 50 = 450 生3:200 + 200 = 400 20 + 30 = 50 1 + 9 = 10 1 400 + 50 + 10 = 460 反问:小精灵认为200+200=400<441坐得下,对吗?
小结:要看成几百几十,不能只看整百。
(3)、解答正确吗(回顾与反思)
生1:精确结果
生2:原来的算法
生3:重新算一遍
三、检测
P15做一做 如果俩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电影院441个座位坐得下吗?
生1:196+226<430<441 200+230=430 生2:196+226<430 190+220=410 生3:生2的算法不能判断够不够,因为没有算个位。
师:本题的估算与例题的估算有什么不同?
小结:估算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大或估小(不同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四、练习
P17
练习三
第6题 小猫钓鱼
第8题 购物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学生总结)
通过学习李筱莹老师的授课模式使我受益颇多,同时也给我今后的执教指明了方向,下面我就简单无序的谈谈我的几点学习体会:
一、注重数学的本质(来源于是生活,回归于生活)。李老师一开始就引入生活中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的射击游戏,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为从切实的游戏中可以感受到学习估算的价值及现实意义。这正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所忽略的地方,虽然我明确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但我并没有整整的把这一数学思想渗透到数学教学课题中,也没有体会到数学思想对数学教学的巨大帮助。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紧扣数学思想,让同学们感觉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简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同时注重解决问题(计算)的多样化。
解决问题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教学问题,同时也是学习数学的显示意义的直接反映,李老师的教学中能很好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知识的水平能力既教会了本节知识,又很好的教会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和策略。比如:一开始她就带领学生回顾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又根据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逐一分析本节例题。较好的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时在计算的过程中李老师也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对各种方法给予肯定的同时,也注重对各种算法的评价与对比,使学生在获得“成功”的时候也学会了新的方法。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为学生塔建交流的平台。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体。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现实社会教学所必需的、迫在眉睫的任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能否以学生为主体和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已成为关乎一节课成败的前提,在李老师的教学中,充分彰显了这一环节。如在例题教学中李老师让学生自己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在李老师借用小精灵的话提出反问时,又让学生互相寻找原因,总结原因。在检测题中李老师又让同学互相检查学习效果,并指出对错优劣,自己总结估算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大估小)。处处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作为一个组织者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学习环境,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过程遇到的“疑难杂症”搭建交流的平台,使学生的学习顺风顺水。
四、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同时也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涉及的内容,特别是在学科整合、社会飞速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当今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李老师的教学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下,不仅要求学生应该怎么学,还注重学生表达你学到了什么,是怎么学到的。是学生的学习更真实,更有现实意义,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注重数学学习价值,数学(数感)的培养。
课程标准指出,要求人人会学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纵观李老师的课堂,处处以学习的价值观为导向,注重估算的生活必要性、估算的价值及培养学生养成估算的意识,而估算的方法却没有总结或定义一个标准的方法,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快速观察数字,联系生活迅速作出判断。较好的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同时也实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