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管齐下 整体优化 确保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
多管齐下 整体优化 确保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
山西省夏县中学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重建课堂成为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重建课堂,意味着我们要按照新课程的理念研究、改变和重塑教学,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应该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应该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更应该体现在现实的课堂中和学生当下的学习和发展中。为推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我们依据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采取多项措施,多管齐下,整体优化,确保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
一、扎实开展校本教研,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课堂,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且是校本研究的“主战场”。当前正是新课程推广实施阶段,这就要求校本研究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努力为课堂教学改革服务。为此,我们在校本教研上下功夫,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力保校本研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1、积极实施课题研究。由教科所牵头,每个年级都确立了一个主课题,由分管教研的副主任担任负责人进行研究,充分发挥主课题的指导、辐射作用。在主课题的带动下,每个学科围绕年级主课题开展相关的子课题研究,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本学科教师进行研究,使每个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注重过程化管理,课题的申报、立项、研究、结题等工作都严格按程序进行,使课题
研究工作规范有序、高效优质。学校目前正在实施的课题共30个,其中市级课题三个,校级课题27个。
2、创优教研模式。我们在每学期初都要做好教研活动安排,在固定的时间分年级分学科进行,做到了教研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计划具有针对性,便于操作;定期开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发挥教研组长作用,抓好教研活动,已初形成了有特色的教研模式,即高一二教师开展听评课活动,共同整理教案(学案),高三教师编写周测试题。这种说课、听课、评课一体化的教研模式和编写测试题并对学生进行测试的教研模式,使教研内容更加具体,操作性也更强,这就避免了教研流于形式等弊病。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新课程中,教师作为“人的因素”,他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调适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因此,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教师要做学习者、发现者和赏识者,要做开发者、引导者和组织者,要做研究者、反思者和创造者。为此,我们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
1、培训先行,理念创新。我们确定了“培训先行,理念创新,大胆实验,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从校情出发,精心组织课改校本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的学科思想、学科知识、模式创新、问题解决等融为一体,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重点,为大力提高课堂效率奠定基础。
2、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切实加强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培养与使用,让他们承担带头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科教师岗位培训的任务,发挥好他们的辐射引领作用。
3、开展听评课活动。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和教研组长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帮助和指导教师改进教法、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扎实开展听评课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的授课水平。
4、重视学科研讨。举办好学科示范课、过关课、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多样的学科研讨交流活动,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5、落实师生同考制度。组织教师参加学校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促进教学,促进教师不断学习进步。
三、加强组织领导工作,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精心组织,加强领导,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以管理促规范,以规范抓课改。
1、组织管理。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新课程实验领导管理工作,为新课程实验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领导小组定期反馈课堂教学改革进展情况,指导、组织教师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和探索活动。
2、制度管理。为落实好课改工作,我们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和制度,如《加强教师教学反思的指导意见》《听评课制度》《观摩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等。
3、课程管理。我们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课程设置要求开全开足各类课程。高一开设必修课,高二开始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我们还开发了校本教材10余种。另外,我们还因地制宜地开设了《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文化课以及习字课和阅读课,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初步形成了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4、常规管理。教学常规是搞好教学工作最根本的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保证。近年来,我们狠抓教学常规检查,向教学常规管理要质量,以管理促规范。一是加强了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形成统一的教案或学案;二是落实“三步教学法”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三是注重课后反思,完善教后记的内容;四是经常性地进行作业教案检查,评出等级并反馈给教师进行改进;五是通过听评课和教研的形式,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5、后勤管理。课堂教学改革必然要求改进课堂教学设施,学校后勤管理就必须切合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保障课堂教学改革顺利进行。近年来,后勤各部门在学校统一领导和部署下,不断加大对教学改革的投入,保证教师学习、教师奖励、资料购置等支出,确保了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与学习生活环境。
四、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我校秉承“育人为本,和畅共生”的办学理念,注重用先进文化引领校园生活,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引领作用。通过文化引领,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校风学风持续好转,校园面
貌焕然一新,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基础。
1、办学理念。“育人为本,和畅共生”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改变着教师的观念,改变着课堂教学效果。“育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和畅共生”就是要建立新型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2、校报阵地。夏中校报每期都刊登有教师的课改论文和学生的学习心得,已成为教师学术交流的阵地和师生沟通的桥梁。夏中校报由于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始终关注校园热点,始终促进学生发展,始终服务全校师生,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所以受到了师生和社会的普遍赞誉,成为夏中一道亮丽的精神文化风景。
3、文化生活。近年来,校园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和活跃,如在主要建筑悬挂楹联、举办诗歌朗诵会、读书节、家长座谈会以及丰富多彩的文艺晚会,努力建设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环境文化,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学习和健康成长。
经过努力,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素质教育的思想逐步建立,教师们普遍树立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各科都在开展一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2、教师的教学常规上发生了变化。教师们在备课时不再是面面俱到,而是给学生们留下更多的空间,教案不再是按部就班的设
计,而是成为教师实践和反思的舞台,在教案上,作业上,教师们都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实际,布置一些人性化的作业,让学生乐学爱学。
3、课堂教学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①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②改变了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③改变了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用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的学习态度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来概括,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各年级反馈的情况和工作组的调查发现,学生们基本养成来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改实施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个别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了解还较肤浅,存在“你说我干,你布置我执行”的现象,把自己置于被动执行者的位置,没有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于课改工作;新的的教学模式“三步教学法”虽已确立,但要转化成教师的自觉行为尚待时日,部分教师阳奉阴违,虽然口头上喊着新课程,实际上做着的还是应试教育的事,上课满堂灌,作业多多益善;由于资金问题,一些配套措施和
硬件设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因此,我校的新课程实验工作还任重道远,需要全校上下齐心协力,不懈努力,继续将这项艰巨而神圣的工作推向前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会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以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校园生活,更加注重实干,更加注重实效,更加注重持之以恒,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争取在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中走出新路子,再创新的业绩。
第二篇:关于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根据肥城教育局教研室工作部署,为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每个学校、每一学科都要制定出课堂教学模型。结合我校实际,具体安排如下:高
一、高二分别制定各学科新授课教学模型;高三制定复习课教学模型。各级部都要拿出措施、方案,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高标准地完成。
题目:肥城市矿区中学高二**(填学科)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完成时间:下周一(10月18日)上午11:30日之前,发教研室邮箱fckqzx@163.com
要求:
1、要体现教改精神,如:注意精讲精练、重视学生自主活动等,不要跑题。
2、方案要符合我校实情,不能与学校模式相抵触。
3、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具体实行。
4、制定的教学模式,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方法、关注学生发展;要剔除无效劳动、减少低效、力争高效。
5、各教师要认真对待,不能应付。模式确定后,就要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实施,上级也要据此进行检查。
6、模式制定过程中,可与教研室张林主任、兼职教研员牛安乐、常玉玲老师进行交流。
第三篇:有效推进音美课堂教学改革
有效推进音美课堂教学改革
——提高课堂效率
一、概述:
课改成败归根到底要体现在教学质量上,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改革,音美新课程在实施中收获,校正中前行,喜悦与困惑交织着。作为走在教育第一线的音美教师不仅在课改的浪潮中展示着个人魅力,同时也体验着这其中艰难跋涉的探索过程。曾经为一节节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而喝彩,也替一个个宣兵夺主华而不实的教学形式而惋惜,也就是在这一声声喝彩与惋惜中我们思考:音美新课程的普遍展开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促进了新型教育观、质量观的形成。由此看来,要提高音美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和研究音美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音美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音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高中音乐课共分为六大模块,其中“音乐鉴赏”为必修内容,其余五大模块即: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及音乐与戏剧表演为选修内容,学制为2年,并实行学分制管理,保证基础,通过设定必修学分(共3分),让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音乐学习要求,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其中“音乐鉴赏”共36学时,2学分,可在高一或高二的任一学期开设,其余五大模块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任选其一进行教学,共计18学时,1学分。因此,我校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在高一年级开设了音乐鉴赏课,高二年级开设了歌唱课。
(二)美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以下五个学习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 A.美术鉴赏 B.绘画·雕塑 C.设计·工艺 D.书法·篆刻 E.现代媒体艺术
因此我校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在高中开设“美术鉴赏”模块,修习18学时,获得1学分,然后转修“绘画·雕塑”模块,获得1学分,再转修 “设计·工艺”模块,获得1学分,共3学分。
(三)课堂教学现状: 1.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
能对音美新课程展开积极地教学实践活动,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上还存在着教学方式较为单
一、教师重讲述、轻体验、重理论、轻实践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不够完全的现象。2.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
由于诸多原因,高中艺术课程总是处于边缘化的境地,音美课也是如此,尽管对于85%以上的学生来说都可以做到遵守纪律按时上课,但多数学生对音乐和美术课还存在着不太重视的现象,没有正确的认识音美课的作用,没有升学的压力,认为对高考没有意义,从而导致课堂听觉敏感性不强,缺乏对艺术的深层情感体验。
三、如何解决在音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有效提高音美教学课堂效率呢?
首先,学校、老师、家长、学生都要从主观上正确认识音美课不可替代的作用,启发引导,激发积极动机。高中学生都怀揣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教师经常进行有效的启发引导,能逐步得到学生心理的认同,从而以认真的态度来上音乐课和美术课。引导学生讨论高中开设音美课程的意义,学习理解理论上规定的课程宗旨,设计富含激情、切合学生发展的语言,激发他们积极学习音乐和美术的动机。比如可以对学生说:“同学们,新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知识渊博,学有专长,还要有艺术修养,高雅品位,思维敏捷,富于创新。如果我们当代高中生能广泛接触一些中外经典音乐及美术作品,积累一些音乐和美术知识,丰富对音乐和美术的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那么将来大家步入高校、驰骋商场、涉猎社会,都会终生得到美好艺术的享受!”
其次,我们要以一种现代教学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它的核心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因此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及美术知识,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当然还要积极配合学校搞好每年的艺术节等活动,以健康、高雅的气氛引导学生对艺术的追求,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美术的愿望。
另外,有效教学的“有效”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的精不精彩,而是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我们要明确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体现教为学服务。还有就是不能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学内容的多少,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因此,我们教师更要关注教学目标和教学反思,不断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策略是否有效,是否还有比这更好的方法。
再者,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科研,重构教师角色,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四、具体操作内容与过程:
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提高高中音美课堂教学效率:
1.在教学目标方面,增强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更加重视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要更加具体、明确。突出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2.在教学内容方面,将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突出音美的艺术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理解而教。因为,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发展某种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觉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音美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多元化。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我们应本着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艺术学习的积极态度,并理解艺术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美能力的发展。”多元智能教学是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教学方法,已达成有效、高效的教学目的。
4.在教学评价方面,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依据教育方针、一定的教学目标,利用可能的评价技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做出价值上的判断,以期改进教学工作。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它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起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同时还要重视课堂真实测验。
五、预期结果:
(一)音乐 学生通过对《音乐鉴赏》课及《歌唱》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鉴赏音乐,使学生可以比以往更加热爱音乐,更希望通过鉴赏、演唱让自己与他人更加热爱生活,并且在离开校园之后的点滴生活中能够有欲望去发现、欣赏和创造更多的音乐之美,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幸福。
(二)美术
学生通过对《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对古今中西方优秀美术大师的绘画、雕刻、设计作品等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与评析,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简单的绘画能力。
六、总结:
总之,音美的新课程改革是一项整体的、复杂的、系统的基础教育建设工程,尤其是受制于教师个人文化心理积淀不足,准备不足等方面的因素,新课程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用正确的理念指导课改实践就能避免少走弯路,同时它更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课改实践中用责任心和智慧去反省与思考,这样才能做到与新课程同行,才能将课程改革的步伐迈得更大,走得更稳。
第四篇:关于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模版)
关于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实施方案
靳
村
乡
中
心
小
学
2012年 12月
第五篇: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小结
2010——2011学第二学期
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小结
教师:蒙新勤
自3月28日上午我校四、五年级的语文教师在学校教导处的安排下来到荔波民中观看“学习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观摩课后,我校的四五年级课堂教学就采取了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现就对开展的新课堂教学模式作个简要小结回顾得与失。
一、课堂教学改革是我校发展的需要
一是教师多年来存在的“习惯”和“惰性”,造成了教师课上耗时太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的机会太少,教学高耗低效。二是教师不关注学生,不注意培养学生独学能力和合作能力,课上反复提问那10来个所谓的好学生,致使大多数班级的后方都成了教学“死角”,教师讲课失趣,学生学习无趣,师生活动低趣。三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关注教材完成了多少,知识传授了多少,而很少关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真正“学会了”,还是真正“会学了”?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合作意识,缺乏创新精神,导致集体备课、课例研讨始终流于形式,不能坚持落实。生源情况:一是优生少,中差生多,基础薄弱。二是原有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课上提问采用的大都是点将式,学生主动举手发问的时候很少。三是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或以抄作业为主的现象严重。四是学生因厌学而掉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基于以上情况,我校课改势在必行。
二、课改的实践 2011年4月初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启动。首先,我们增设后板(原学习园地黑板)。其次,我们进行了学习小组建设。
第三,探索出了一种新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先学后教,精展训练,当堂达标”。流程:课前导学案(明确目标)自主独学、小组研学、展示交流、点拨深化、巩固达标。第四,确立了三种课型:预习展示课、提升展示课和巩固训练课。
三、课改的应用价值
1.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有效率学习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基本要求。
2.有效课堂的建立能够让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效,营造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轻负高效的教学氛围,从而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3.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思路的创新,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成长。
4.有效课堂的建立能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课改的研究目标
1、总目标:改造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创优异成绩。
2、教师目标:培养教师在有效课堂中 “精讲、点拨、质疑、追问、评价、纠错”的综合能力。
3、学生目标:真正做课堂的主人,作自我发展与提高的主人。
4、成效目标:切实提高四效——独学效果、研学效果、展示效果和达标效果。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率高起来,把成绩提上来。(“三让一把”)
五、课改的成果
半学期的课改实践,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困惑的烦恼,让我们感到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2、班级不学习的同学变少了,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了。
3、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有效课堂上得到了充分发挥。
4、课堂真的“活”了,学生合作意识增强了。
5、大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如:读的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写的能力、讲的能力、合作能力等等。
6、教学整体成绩有了一点提高,特别是中等生、中下等生成绩提高幅度很大。
六、课改存在问题
1、教师在有效课堂上作用的发挥还很不够好,潜能有待进一步挖掘。
2、课堂的多元化评价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精华东西还没能很好的在有效课堂上体现。(实物展示、多媒体、表演性活动、竞赛式活动------)
4、学生合作研讨时的投入度需要加强。
5、学生当堂达标落实的不够。
6、优生培优的工作需要加强落实。
7、学生的纪律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引导管理,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让课堂在活中学,学中活,有条有理地进行课堂教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