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
谈谈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标的认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状态上打开一个缺口,让更新鲜的雨露来滋润学生那颗对知识急切渴望的心灵。我相信没有哪个孩子是与生俱来会排斥新事物,拒绝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没人不希望自己是才高八斗的,但一直以来为什么会很多孩子对学习感到排斥,究其原因,没有兴趣占很大一部分比例,为什么会没有兴趣,这就与学习的方式方法有关了,这包括自主学习的方式以及教师的授课方式。
然而,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到了一起,我的们期待便有了曙光。
在课堂上,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把原本枯燥的书本内容转化为生动的视听内容,不局限于呆板的概念,而将其扩张为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或是在学科前沿的动向,我想,这不仅能让学生更后的了解,记忆,更能让学生感到其乐无穷,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切也为培养未来的专业人才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除了传统的去图书馆翻阅那些陈旧的典籍外,运用信息技术,我们学生也就有了一条能够更有效的解决疑问的途径,而在这个方面,我们显的更主动一点,结果自然就更令人欣喜了。其次,当我们再交流时,我们会相互借鉴,谁的方法更简便,谁获得的收获更多,久而久之,我们会寻求最高的效率。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符合这个信息时代的要求,面对每天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急切的期盼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它们,而信息技术不光在学术层面达到了这个要求,我想在生活中的其他地方,它也在散发着光芒。
第二篇:谈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
谈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
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一、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我们理解其含义的关键。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整合”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凝聚成较大整体的过程及结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1)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
这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进行。这里的信息化环境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乃至互联网等和相应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结合在一起的施教环境。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在这种环境中展开。
(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
3.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表现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零敲碎打的行为,而应该进行系统性的思考与规划,要有明确的目标,找到整合实践点,形成一套比较全面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才能使课程整合有效进行和持久发展。
二、技术整合的问题与策略
1、整合的问题:
1).观念上的错误──为了整合而整合把信息技术神化、把整合看作时尚,堂堂课、样样课都要与信息技术搭边,没能从思想观念上意识到整合的客观必要,只是将整合形式化和表面化,纯粹是为了整合而整合,反映在教学上的不良后果就是,让课堂学习停留在了感官和直观学习水平上,弱化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体制上的错误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未能在软、硬件上做到同样高度重视;其次,各级各类学校在一味加强硬件建
设的同时也未能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等昂贵设备的使用率低下;第三,教育主管部门对整合的大力提倡过于表面肤浅,缺乏健全的体制保障,使得学校将“是否运用信息技术”作为考核各学科教学的一项重要指标。
第三篇:谈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
谈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
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一、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我们理解其含义的关键。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整合”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凝聚成较大整体的过程及结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1)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
这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进行。这里的信息化环境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乃至互联网等和相应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结合在一起的施教环境。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在这种环境中展开。
(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
3.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表现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零敲碎打的行为,而应该进行系统性的思考与规划,要有明确的目标,找到整合实践点,形成一套比较全面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才能使课程整合有效进行和持久发展。
第四篇:谈谈你对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解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一、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我们理解其含义的关键。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整合”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凝聚成较大整体的过程及结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1)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
这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进行。这里的信息化环境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乃至互联网等和相应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结合在一起的施教环境。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在这种环境中展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零敲碎打的行为,而应该进行系统性的思考与规划,要有明确的目标,找到整合实践点,形成一套比较全面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才能使课程整合有效进行和持久发展。
二、技术整合的问题与策略
1、整合的问题:
把信息技术神化、把整合看作时尚,堂堂课、样样课都要与信息技术搭边,没能从思想观念上意识到整合的客观必要,只是将整合形式化和表面化,纯粹是为了整合而整合,反映在教学上的不良后果就是,让课堂学习停留在了感官和直观学习水平上,弱化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整合的策略:
1)在整合过程中,教学目标出现偏移。信息技术喧宾夺主,课程成了技术和资源的展示,而没有突出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课程学科目标被忽视。这种缺乏目标的技术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几乎没有多大作用。
2)技术主要为教学服务,课程整合焦点应在教学内容上,先进的教学主要还是体现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方法方面。而先进教学多媒体技术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在应用教学技术时,别忽略了传统讲授方法的优势。
3)课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分析,老师对于资源选择要精要细。平时老师要经常搜寻网络资源,并对相关网站进行分类。在课堂中要对学生的学习要根据教学实际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最好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网页,而不是只给网站名称。搜寻资源不要局限于网络,更重要的是身边的生活现实资源,这方面更接近现实也更易于学习者的搜集和感受、理解。而且不受技术的限制。
4)技术主要为教学服务,课程整合焦点应在教学内容上,先进的教学主要还是体现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方法方面。而先进教学多媒体技术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在应用教学技术时,别忽略了传统讲授方法的优势。首先,课前应有充分准备,对于课堂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并可以制定相应应急预案。熟悉教育技术应用环境,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完善教学设计,使之更合理紧凑。其次,提高自身教学应变能力和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再次,合作探究的教学要经常性开展,在合作式学习中,要给学生一定评价量规,通过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第五篇:谈谈你是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理解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势不可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广为人知,但是初学者教师对于什么课堂整合的概念模糊,课堂整合的目的不明确,产生诸多问题,走入诸多误区,本文将从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概念和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所面临的问题两个方面谈谈本人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认识。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整合 有效教学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当今的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促使教育的变革成为一种必然,教育信息化应运而生。在信息技术支持教和学的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概念。事实上,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整合作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作为教师,必须以信息技术为牵引,对各门课程进行整合,在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概念
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概念,存在多种的定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构建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最优化。——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课程整合是指在学术性知识的日程学习过程中,利用技术来支持、加强学和教的过程。——美国《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界定,是一种典型的工具观。它认为:“使用技术的课程整合涉及把技术以工具的形式融合进来,以促进对某一知识范围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技术允许学生以前所未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只有当学生能够选择工具帮助自己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综合信息并专业性地表达出来,技术整合于课程才是有效的。技术应该像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课堂教具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成部分。” 在课程整合中要让信息技术真正的融入课堂,形成一体成为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仅仅流于形式,为整合而整合,就失去了课堂整合的意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有可无,或者可以用其他手段来代替,那么你的整合就不是完整的、不彻底的。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应该促进了我们的教学,优化了我们的教学方式。如果信息技术的运用对课堂教学起不到促进作用,那么你的课堂整合就是无用的。在课堂整合中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营造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所面临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零敲碎打的行为,而应该进行系统性的思考与规划,要有明确的目标,找到整合实践点,形成一套比较全面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才能使课程整合有效进行和持久发展。形成了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基础课、探究课、拓展课的整体思路,并找到了在课前、课堂、课后开展整合工作的具体办法。形成一个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1、整合过程中教学目标出现偏移。信息技术喧宾夺主,课程成了技术和资源的展示,而没有突出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课程学科目标被忽视。这种缺乏目标的技术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几乎没有多大作用。我曾经看到过一节小学语文课《葡萄沟》,学生在网上一会儿欣赏葡萄沟的风光,一会儿听少数民族歌曲,一会儿查询葡萄干生产工艺,教师还设计了孩子画葡萄、品尝葡萄干的环节,忙活了半天,惟独忽略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感悟,整节课因技术应用的不合理而支离破碎,有意无意间语文课变成了活动课。
2、当技术作为一种新要素引入到教学中时,必然对传统的教学结构产生影响。以课时为设计单位、局限于教室物理时空的思路,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带来了限制,使得教师无法在更广阔的教学时空上进行全局设计。目前,尽管有许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公开课,然而它在实际学科教学中却应用得很少。许多整合行为只是为展示需要而设,没有深入到日常教学中。公开课“作秀”的背后蕴藏着教学改革面临的实际困扰:许多一线教师表示,考试的压力迫使学校和教师倾向于采取填鸭式的口授式教学,而无暇顾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践。这是因为,尽管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但当采用技术时,许多教学内容都无法在原先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完成,即定的教学任务无法落实。在单一课时或课堂教学中,一些精心设计的整合技术的教学活动难以展开。此外,并不是所有的学科内容都适合于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如果强行使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所有内容的教学,反而适得其反,加重了师生的负担,效果又不明显。
3、网络学习资源虽然丰富,但它的开放性和不定性却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如果网络资源使用不当,会使学习者出现信息迷航或信息过载的现象,达不到原先设计的教学效果。周老师感到很兴奋,因为她发现了一个“好”网站,上面提供了很多整合技术的课程和相关资源。结合她将要上的“脊椎动物”单元,周老师找到并下载了一门课程设计以及整合技术的工作表。该单元的工作有两个技术整合活动:找到并列出有关脊椎动物的信息网站列表;在学习完网站上的内容后写一篇有关脊椎动物的作文。上课那天,周老师向学生们讲述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并关照学生在浏览网站时多做记录,以便参引这些网站来写论文。然而,由于课程设计中有太多关于脊椎动物的信息和网站,学生反而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访问哪个网站,该看哪些信息。此外,许多网站内容对这些孩子来讲显得过难,内容不易理解,因为它们是为成人或高年级学生而设计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尽管做了记录,也写了作文,但最终效果却不理想。
4、教师盲目地关注技术、追求技术,为技术而用技术。课程整合的焦点被放在了具体技术手段上,而不是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上。有的老师认为,越是采用高级的技术软件,就越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教学课件越是新颖,所用图片、动画和音响越多,就越能体现信息技术的作用;或者,有老师认为,在教学中使用的技术手段越多,就越能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力度。在这种误解下,许多老师大力开发“精品课件”,以便在公开课上“亮相”一回,结果却导致了学生注意力分散或在新技术面前茫然失措;或者,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滥用各种技术手段,使得课堂教学变成了新型技术装置的展览会。
5、对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实施经验,不能够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引导,结果使得学生“放任自流”,不但没有发挥整合优势,效果反而更差。在许多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技术问题束手无策;或者不能对学生的教学进行有效地引导。例如,在让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时,往往是由一、二个“小能人”包揽一切,其他同学无所事事。又如,在让学生用技术分组展示学习作品时,各小组通常只关注自己的展示内容,而对其他小组的展示内容一无所知或漠不关心。
技术是为支持教学而服务的,整合不代表技术的滥用误用,更不能用技术来取代学科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效果的关键,最终还是要看技术能否用得恰到好处。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使各种教学方法互相协调、相互促进,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则适时、适用、适度。为了体现整合优势,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就必须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进行考虑。这要求教学设计者尽量减少和避免上述的各种整合误区或问题,优化教学中技术整合的选用种类、应用方法、使用时机等因素。只有在综合考虑并解决这些影响因素之后,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