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你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谈谈你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突出了实践,强调了知识运用于生活、技术、社会,重视发挥物理课程在科学素养、情感态度、社会价值观等领域的教育功能,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在能力要求上,要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展示了“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需求”为根本的培养目标,与以往的一味追求使学生获得系统、严密、准确的物理知识观念相比较,可以说发生了质的变化。
一、采用模块教学——增大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新高中物理课程将高中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三个系列共12个模块,物理
1、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是所有高中学生共同学习的内容,主要涵盖了中学物理的核心内容,使学生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选修1系列包括两个模块,侧重于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2系列包括三个模块,比较注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选修3系列包括5个模块,本系列各模块侧重让学生比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高中物理课程采用“模块教学”,就使得新课程变得更加灵活、开放,更富有弹性,拓展了课程内容覆盖的范围,拉大了不同系列和课程间在深度和难度上的差距,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和兴趣爱好,是过去长期采用的学科课程所无法比拟的,配合新课程在其他方面的改革,保证新课程所追求的基础性、时代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等目标的实现。
二、实验的安排不同——充分体现科学探究
以往的教材都是将实验集中于教材的最后,而且多数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没有丝毫作用。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将实验穿插于课本当中,都采用了实验探究在学习结论的模式,对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探究内容的增多,对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论证、交流合作等科学素养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阅读材料的变化——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以不同形式设置了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主要包括与科技、社会相关的“STS”、介绍物理学史、科学发展历程的“科学漫步”、作为课堂知识的有效补充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这些材料为在物理学习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考中的信息题准备了充足的原材料。
第二篇:谈谈你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
谈谈你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思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了思维的方法或者说思维的技巧,可以说,大多数场合的思维都是一种习惯性思维。按习惯性思维的逻辑,在回答回形针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时,只有一个答案,即夹文件,而有人通过扩散思维,竟找到了上百种其他用途,如果我们在解决任何问题时都能进行扩散思维的话,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设想,为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条件。
举个例子,曹冲称象。在如何称象这个问题上,人们想到的只是秤,因为自古以来,称小物用小秤,称大物用大秤,已是人人皆知的常理,而今没有足以称起大象的大秤,因而无法计算。这是习惯性思维的必然结果。曹冲则不然,他利用船的吃水深浅,用砖头代替象,化整为零,终于称出了象的体重。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就在于冲破了习惯性思维的羁绊,从而解决了按常理无法解决的问题。
如何发挥创造性思维呢?思维主体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思维主体的内在条件和外部条件。任何一个创造性思维成果,都是创造性思维主体与其所处的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想发挥创造性思维,所需条件大致有四个:
1.社会实践。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源泉。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方案,科学技术上的新发明、新创造、新学科的创立,都是由社会实践本身提出的要求。这种客观的要求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并同思维主体的需要相结合,便构成了创造性思维的推动力量。
2.原型启发。这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所谓原型,就是与创造性思维主体所设想的事物相似,并能够引起联想的东西。通过原型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达到创造的目的,就是原型启发。创造性思维离不开现实生活中能够作原型启发的事物,因为任何一个创造性思维活动,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而非“无中生有”。
3.积累知识。积累和掌握丰富的知识、材料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条件。知识的丰富可以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发展思维表现出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问题意识。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问题意识是头脑经常处于活跃状态。头脑总经常想问题,才能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才能有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才会乐于勤思苦想,排除各种困难和挫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达到创造的验证阶段。
第三篇:谈谈你对忠诚度的理解
谈谈你对忠诚度的理解
忠诚,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追求的重要美德之一。它即是一种操守,也是一种职业良知。任何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去信守和维护忠诚。
忠诚,从字面意义上,代表着诚信、守信和服从,意为尽心竭力,赤诚无私。企业员工的忠诚度是指员工对于企业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指向和心理归属,即员工对所服务的企业尽心竭力的奉献程度。忠诚度是员工行为忠诚与态度忠诚的有机统一。行为忠诚是态度忠诚的基础和前提,态度忠诚是行为忠诚的深化和延伸。
我对员工忠诚理解,最有效的标志是贡献、投入、创造价值及其有效性,而不是供职时间长短。那些工作时间虽短,价值贡献却很大的员工的忠诚度可能要远高于其他的员工。
忠诚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谱写的,仅有忠实的心和忠实的信念是不足于表现忠诚的。忠诚,代表着尽心尽力,忠诚就要用自己的能力和实际行动真正为组织的发展和组织成员的美好明天做出贡献;忠诚,代表着全力以赴,忠诚就要以组织的利益为至上,忠诚就不能时刻以自己的得失去权衡利益,一盎司忠诚相当于一磅智慧。
第四篇:对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对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一、对课程性质的解读
在新课标中对课程性质做出了明确的说明:“高中英语课程是普通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学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所以在教学中应摒弃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关注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英语教学的目的决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在三年后的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二、对基本理念的解读
新课标提出五个基本理念,以下将逐个解读。第一:“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高中英语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延伸,并随着我国国民教育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高中教育学习英语。所以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发展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注重基础性。同时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层次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教师要有效构建发展平台,通过提供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第二:“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这点主要是指高中英语课程的可选择性,教师应力求课程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例如在设计作业要求的时候,也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设计不一样的要求。第三:“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要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第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所以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深挖教材和其它教学材料的人文知识,密切关注学生情感。第五:“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在这条理念中提到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我们更多的关注了形成性评价而忽视了终结性评价,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可建立学生档案,只有落实过程,结果才能令人满意。并且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采取学生自评,同学、家长和教师他评。在这点上衡水中学的做法值得借鉴。
三、对课程设计思路的解读
整个高中英语课程设计层层递进,分成几个等级并有相应的学习要求。尤其重要的是高中英语课程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这一点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倡的的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的课程设置模式。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结合达外的具体情况,合理的开设选修课程,比如:英美文学赏读课,英语影视欣赏课等等。
四、对课程目标的解读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各级的目标达成要求,在教学中应严格按照此标准来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近几年的全国卷英语试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单项语法选择题的取消,更多的考察学生通过英语这一语言媒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让学生打牢语言基础的同时即掌握必要的单词,语法等知识,更多的通过广泛的阅读,听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篇能力。而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五、对实施建议的解读
新课标中提出了很多的建议,我主要对如下几点进行解读。第一:文中指出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对于这一点深有感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性活动。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意见箱,师生谈心交流等活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第二:新课标中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新时代的人,具备这两点能力无疑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多布置开放性的作业,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自己思考得出自己的见解。第三:课标提出“教师应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点符合现在提倡的一标多本的教学理念,即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比如英语报纸,新概念英语,网络资源的利用。以此来高效的达到教学目标。第四:课标中提出,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所以教师要放下所谓的“架子”,与学生一起探究合作,共同进步。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教师要:
一、激发学习动机,学生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而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是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前教学大纲的基本区别。因此,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例如:运用直观教具来创设情境;根据学生好动、善于模仿、爱说爱唱爱表演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充分挖掘教材中具有趣味性的内容,使其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
二、注重主体作用发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和学的关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把二者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要角色,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体会到主动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也应当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合作学习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在英语课堂上,应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合作完成情境活动的任务,发挥每一位学生装的优势,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每个人的长处,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形成师生相互影响、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这次课程,老师将我们大家分成了六组,让每一组组员合作着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样很好了培养了我们的合作意识,让我们深深感到合作的重要性。
三、增进情感交融策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英语教学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通过人际交往而达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学生对于学习外语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教师的关系。事实证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品位的重要前提教师的职业是从事教书育人的活动,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独立思维和见解的孩子,我们不仅在学习上,课堂上,而是在生活上都有要充分尊重他们。转变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教学管理的“统治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辅导者、生活的良师益友。在英语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班上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志向以及身体、智力因素、家庭环境等。
第五篇: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体会
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体会
对于我们刚入职的新教师而言,虽然在学校的时候就已经接受了各种先进教学理念的熏陶,对新课程标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实施起来还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开始变得有些茫然。通过参加教师培训班,进一步理解了新课程,认识了新课程,决心将新课程理念充分落实在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新课程理念包括: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及评价要求,课程管理。下面将谈谈我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体会。
1.新课程目标:新课程目标改变了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俗话说的好“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却无法迫使它饮水”。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对学习的强烈愿望,以及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对学校、学习的热爱,以上这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学习山东省茬平县杜朗口中学的经验,作到“学生开放,自主,学生的个性真正得到了张扬。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新课程设置:新课程设置改变了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我们一直在强调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面对过去名目繁多的课程,又何谈减负?我们要学习南京东庐中学的经验,采取“学教案一体化”,一张“讲学稿”取代学生的课堂笔记、课后作业和各种复习资料、练习册。学生课下的作业就是预习此“讲学稿”,找出问题,教师上课主要是解答问题,点拨学生不会的问题。这样,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另外,精心备课、精留作业,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最直接的方法。
3.新课程内容:新课程内容改变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工作着要精选课程内容,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相联系。课程标准中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体现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
4.新课程学习方式:现代的学习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于合作的能力。总地来说,概括为八个字:实践、参与、互动、合作。新课称目标要求我们一定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往的学生学习方式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学习目标主要定位在知识掌握这一层面上,没有真正实现学生内在素质的提升。新课标向我们提出了“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不是特指某一具体的方式或几种方式的总和,从本质上讲,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5.新课程评价:新的课程评价改变过去那种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传统的课程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偏重定量和结果而轻视定性和过程。评价维度上偏重知识和智性而轻视情意要素,评价功能上偏重甄别和选拔而轻视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主体上往往只是自上而下的单向式,即校长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这种评价方式所产生的评价结果往往带有极大的主观片面性。新课程评价在对教师和学生评价的两个向度上作出了根本性的调整。就教师而言,要求以教师自评为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与反思,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对评价的参与,都是为了促进教师创造性教学水平的提升。就学生而言,教师对其评价的重点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结果,而是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以高昂的热情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实现师生、生生、和谐互动,以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在新课程改革的舞台上,教师将扮演一个新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学习促进者、组织者和评定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还要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员,家长的代言人,学生心理的咨询师。总而言之,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当多种社会角色,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不断进行角色转换,不断调整,从而适应不同情境下对我们教师的不同要求。
现在的应试教育仍然盛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比如:生物课时少、班级数量大、硬件不足等,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还任重道远,但是我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