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时间:2019-05-13 02:2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桂林山水》教学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第一篇:《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语文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6课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一篇用词精当、佳词妙用、丽句叠生、意境优美的散文,堪称写景作品之上乘。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紧紧围绕桂林山水的特点,描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之情。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本课的教学设计,拟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热受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通过引导学生想像,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语言的生动、准确、优美;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受。教学目标:

1、读课文,感悟桂林山水的特点和优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课前口语训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说一说,你见过的给你留下很深印象的景色。生:空中草原,一片碧绿;云冈石窟,气势雄浑;北京颐和园,秀丽雅致„„(师评价)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桂林山水”。(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师: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桂林山水是天下最美的。

师:桂林的山水确实有着独特的美,到底为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呢?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桂林的山,桂林的水,看那里的山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色,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自由读书,读后汇报)

生: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的。(师板书:水、山、)

评析:图文并茂,把学生的思绪引向千里之遥的桂林,进而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之中,使学生一下和课文贴近了。师: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先来观赏一下大海和西湖的美景。(播放幻灯片大海和西湖)

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谁愿意来读一读表现漓江水特点的句子? 生:„„

师:谁能用几个字来概括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生:静、清、绿

(师板书:静、清、绿)(播放课件,欣赏漓江的水静)

师:漓江的水多么静啊!水面几乎没有一丝波纹;漓江的水多清啊!清可见底。这里气候温暖温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呀!

漓江的水美不美?(生齐答)师:(播放课件,欣赏漓江的水清和绿)

(通过范读、个别读、齐读三个分句,体会漓江的水美)师:无暇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生:没有斑点杂质的绿色玉石。

师:漓江的水真是太美了!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师:谁能说一说这样的句式。

生:„„

师:(播放幻灯片)图上的三组句子哪个更好些,为什么? 生:第二句好,第二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几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子更生动形象具体。

师:作者笔下的漓江的水真是太迷人了!那作者在写漓江水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写大海和西湖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生:更显出漓江的水与众不同。

师: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更衬托出漓江的水美。(齐读这一段)

师:正因为漓江的水这样静、这样清、这么绿,所以人们说桂林的水——

生齐答:甲天下

评析:让学生先通过观察课件、感悟桂林水的独特,然后再从语言文字的具体描写中进一步体会,最后通过研究读使学生感悟、表现桂林水的特点。此时,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身心会进入那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色之中,进一步领悟大自然的美韵。

师:刚欣赏完漓江的水,再抬头去看一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

师:请同学们自学第三自然段,画一画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并有感情朗读。(生自由读书,小组内研讨)

师:谁愿意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读给同学们听。

(生读,并汇报喜欢的原因)师:用几个字来概括桂林山的特点。生:奇、秀、险(板书:奇、秀、险)

(课件:幻灯片桂林风光图片,师引读三个分句,强调“啊”的变调)

(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师:桂林的山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所以我们说桂林的山---(生齐答:甲天下)

(播放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评析:结合画面,帮助学生想象体会漓江两岸的奇峰,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摆开架势啄斗的公鸡。碧莲峰的山体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书僮山很像一个古代捧书而立的书僮,螺蛳山周围有一道道盘旋的螺纹,活像一只尾巴朝天的大田螺。还有一处山景叫“罗汉晒肚”,像一个敞胸露肚的罗汉坐在江边休息。教师把学到的学法紧接着运用,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到学法的运用之中。这样便于学生掌握学法,起到了学以致用的作用,长期坚持一定能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

师: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生齐读)

师:由桂林到阳朔一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万点峰峦之间。青山浮水,水映青山,犹如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正如课文中所赞“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播放诗句幻灯片)

师:桂林的山水如诗如画,桂林的山,奇、秀,险,桂林的水,静、清、绿,所以我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播放板书幻灯片)师:桂林山水风光奇丽,作者的精彩描述又使我们有画中游之感。评析: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创造性地理解语言文字。

三、拓展阅读。

师:桂林不仅山美水美,而且桂林的石和洞也非常奇特。(播放课外知识幻灯片)

评析:视觉的冲击给学生带来更深刻的印象,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了美丽的桂林,开拓了视野,也给学生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四、读、写结合

师:(播放作业题幻灯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所见过的山、水。生:„„

师:我们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善于积累就一定能丰富你的语言。

板书设计:

6、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甲天下 山:奇、秀、险

总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视以学生为主体。更突出以人为本的课堂氛围,只有学生乐学,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

此,课堂中,多处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我想象,自我感悟,形成自己的见解,养成主动探索的精神。通过创设情境、播放桂林山水的课件,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便使学生极欲表现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从而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个性得以张扬,使学生享受到生活化的语文,给他们带来快乐。同时,本节课也重视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或模仿文中的句式、或自由表达,都为学生语言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实现了积累、理解、转化、应用的语言实践过程,为学生今后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桂林山水》教学实录(19)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桂林山水》(课前板书好: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

生:树多。

师: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

生:桂树多。

师:是啊,桂树成林,“桂林”这座城市,名字里似乎都散发着一种芬芳。你们知道它位于哪个省吗?

生:在广西。

师:对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课文已经预习过了,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于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得怎么样?

(指名读词语:波澜壮阔 峰峦雄伟 危峰兀立 连绵不断 无瑕的翡翠)

师:读得非常正确,说明你们课前进行了认真的预习。想一想:“波澜壮阔”是什么意思呢?

生:很有气势的样子。

师:是说什么有气势啊?

生:波浪。

师:你们知道“波”是“波浪”的意思,“澜”呢?(生答不出来)“澜”这个字也是三点水旁,看来和水有关系,它的意思是大波浪。现在谁能说说“波澜壮阔”是什么意思?

生:波浪翻滚,一浪接着一浪,非常壮观,有气势。

师:说得真准确,表达得很清楚。我们知道有的词语是极富有情意的,你能读出这个短语背后的情意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什么叫“峰峦雄伟”呢?“峰”——

生:山峰。

师:“峦”呢?

生:山峦。

师:那到底什么叫“峦”?你们伸出手来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边做动作边说:峦,就是一座挨着一座,连绵起伏的山。)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我们再来看这样一组词语:(出示:真静啊 真清啊 真绿啊)谁会读?(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好“啊”字的变音。)现在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试试还会读吗?(出示句子并指导学生读准确)

师:朗读是要找感觉的,其实你不必刻意去想它怎么变音,摸索到一点规律后自然就读好了。接下来我想再来了解一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这篇课文有四个自然段,我请三位同学来读,请你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指名三位同学分别读第一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

师:为什么课文是四个自然段,我请三位同学来读呢?

生:因为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讲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生:这样一来就把课文分成了三大段,第一自然段为一段,第二、三自然段为一段,第四自然段为一段。

师:你能给大家说说依据是什么吗?

生:第一自然段是总起,接着是具体的叙述。

师:诶,孩子,与总起相对的应该是——? 生:分述。

师:对了,这样说就更准确了。那最后一个自然段就是——(生齐说:)总结。

师:说得好。也就是说,我们通过读书把课文分成了三大部分,分别是总起、分述、总结。这样课文的结构咱们就理清楚了。(边引领学生小结边板书)

[点评]课上到这儿是一个板块,主要任务是课文初读,读好课文,整体把握内容与结构。怎样整体把握?根据课文特点和学段教学要求,重点落在理清课文结构上。这一点很重要,而一般高段老师容易疏忽。为什么不单独安排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根据课文特点似乎没有必要,因为一分段落,内容自然也就明白。理清课文内容与结构几乎做到了丝丝入扣、步步为营。先是从课题入手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再是交流预习中学到的词语。学词语有特色,词语分了组,一组地名,一组是四个字的形容词,形容词重点抓“澜”“峦”,充分估计学生的认知基础,扣住已有词语积淀的“陌生化现象”。接着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读,读准字音,包括变调的字音。最后有意识地请三位学生读四段课文,一箭双雕,既理清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又发现了课文重点,下面过渡到精读阶段也就顺理成章。

二、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

师:文章的重点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这部分,大家都知道了这部分讲述了桂林山水的特点。现在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读这一部分,试着用最简单的字词来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别有什么特点?(生自读思考,而后指名回答。)

生: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

师:你真会概括,仅用三个字就概括了漓江水的特点(板书:静、清、绿),谁能概括桂林山的特点?

生:桂林山的特点是:奇、秀、险。

师: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大概是有意而为之,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那么精当,让我们读起来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接下来,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充分感受漓江的水的特点。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漓江水的什么特点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你从哪儿读出了这个特点?在具体的文句旁做简单批注。)(学生自读,而后交流)

生:我从“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感受到漓江的水非常静。

师:哦,“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它到底是不是在流动呢?

生:是在流动,只是感觉不到而已。

师:你能够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来证明你的想法吗?

生:(读)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师:真好,能够联系下文来加深感受。你能读好这句话吗?(生读)

师:嗯,轻轻的、柔柔的,感觉真静啊!来,咱们也来读读这句话,感受感受漓江水的那份静。(师引读前半句: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齐读后半句: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真不错,咱们继续交流。

生:漓江水的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中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那该有多清啊!

师:“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假设你就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能看见什么呢?能不能试着用作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小鱼在水里嬉戏、玩耍。

师:这个句子不光写出了水清,还好有意境哦。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蓝天白云的倒影。

师:真美!继续。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绿色的水草。

师:它们随着微波轻轻地摇着,那是在干什么呢?

生:跳舞。

生:和游人打招呼呢!

师:想象力太丰富啦!现在谁能把我们想象到的这些事物学着作者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请看!(课件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清得 ;清得。指导学生结合刚才的想象说好这个句子。)

师:听着孩子们的描绘,老师都深深地陶醉了。是呀,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那么富有生机和活力,谁能来声情并茂地读一读这句话?(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师:哦,太美了!有谁是被漓江水的绿给深深吸引住了?(好几位学生举手)这么多同学都喜欢呀?好,就请你来,(指名一生)请你用朗读来表现漓江水的“绿”。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嗯,还不错!谁知道“无瑕”是什么意思?

生:没有斑点,没有瑕疵。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预习时我查过词典。

师:真棒,孩子!能够利用工具书来帮助理解词语,读懂课文是个学习的好习惯,值得大家学习。现在请你们观察,这个“瑕”字是王字旁,也叫斜玉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宝贝有关系。诶,孩子们,知道翡翠是什么样的吗?呵呵,好多同学都摇头了,别急,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翡翠图片)

师:老师听到许多同学都情不自禁地哇哇赞叹了,太美了,是吗?在作者的眼里呀这漓江的水就像这翡翠一样,绿得晶莹、绿得圆润。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师:谢谢你,小姑娘,听着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那绿如翡翠的漓江水了。现在,请同学们把漓江水的三个特点连起来读,用心地感受漓江的美吧。(学生自由练读,而后全班同学配乐齐声朗读)师:看同学们读得那么投入,老师都不忍心打断大家了。这样好不好,老师给你们配上悠扬的曲子,愿意读的同学都捧起书来好好地朗读这段话,一边读脑子中要一边想象画面哟!“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齐——(学生齐读)

师:漓江的水真让人流连忘返哪!接下来,让我们再走近桂林的山,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奇”“秀”“险”的。(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做批注)师:好,现在咱们来交流交流,谁愿意跟大伙分享你的读书收获?好,请你吧!

生:我从“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读出了桂林的山很“奇”。

师:哦,你抓住了关键的词语来体会,那什么叫“拔地而起”呢?

生:好像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似的。

师:形态万千呢?

生:就是各种各样,像什么的都有。

师:我们该怎样读这句话,既读出山的形状,又读出自己的感受呢?(通过学生对比读,引导学生要读出个性的理解,既可以读出看到多姿多态的山的一种惊喜,也可以读出边看边回味边思考的悠然的感觉。)师:作者说桂林山“奇”,主要说它的形状美;那么作者说桂林的山“秀”,主要说它的什么美?(生无人举手)师:呵呵,不急,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句的写法,你会有所发现的,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写山奇与山秀的两个句子)作者在写山“奇”的时候,直接说它“像老人,像巨象„„”;而在这里,却在像什么前面加上了修饰的词语——翠绿的,新生的„„你们读读,发现了什么?

生:这是说桂林的山很绿,而且是翠绿。

师:结合你说的这句话,回过头来看刚才的问题:“秀”指什么美呢?

生:色彩美。

师:说得好!谁还能够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来验证他说的是对的吗?

生:“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师:真好!就请你来朗读这句话吧,大家随着他的朗读一起去感受桂林山的色彩美吧。

师:桂林的山不仅“奇”“秀”,还非常“险”呢,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描写“险”的句子,学生读得入情入境)

师:天哪,真是险哪!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来,现在我们一起把第三自然段连起来声情并茂地读一读,再次体会桂林山的特点。

师:刚才我们一起感受到了漓江水的静、清、绿以及桂林山的奇、秀、险,你们现在能把相关的语段背诵下来了吗?对哪部分更感兴趣就背哪部分,要都会背诵下来那就更好啦。自己先试试吧!

师:哇,许多同学都信心满满望着老师了,这么快就背下来了?这样吧,会背把课本合上,不会背的可以照着课文读,咱们一块儿来背背二、三自然段吧!

师:同学们背诵得真好,很出乎我的意料。谁能告诉我你有什么绝招吗?

生:我是抓关键词,一想到桂林山水的那几个特点就背下来了。

生:我觉得必须得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背得快,死记硬背肯定不行。

生:我觉得背诵的时候,仿佛我自己就站在漓江边上,看着静、清、绿的水,看着奇、秀、险的山。

师:说得多好啊,让自己身临其境,把作者的文字和情感都内化为了自己要表达的东西。其实,还有一种非常朴素也非常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多读,熟读成诵。

生:我刚想说,就被您说了。

师:那说明咱俩想到一块去了,心有灵犀啊!

师:课文学到这里,我有个问题想问一问大家:作者既然是写桂林山水,为什么第二、第三自然段开头又分别写大海、西湖等,这是否浪费笔墨呢?

生:不是。作者是为了把漓江的水和西湖、大海作对比,把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作对比。

师:你这样说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作对比呢?

生:这样才更能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师:哦,原来作者这样写是有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啊!(板书:对比)

[点评]这个阶段是引领学生细读课文,以致熟读成诵,可谓精彩!最值得欣赏的是:对漓江水和桂林山的“感悟”,直接从“怎样写”的角度切入,并且与积累、运用语言结合,让学生“感”的是山水景物的“独特之美”;“悟”的是语言表达和自己的体会。“悟”有重点。漓江水清,重点落在具有想象空间的“清”字上。文中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老师说,假设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还可以看见什么呢?能用作者的表达句式来说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在移情体验中,学得灵动,想象丰富且诗情画意。接着老师进而要求把想象的事物用排比句表达: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清得„„;清得„„领悟语言形式与熟读背诵紧紧结合,并相机提炼记忆方法。“第二、第三两段开头分别写大海、西湖等,这是否浪费笔墨”呢?这一问,使之豁然开朗,作者运用对比才能显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

三、创编传说,拓展研读,感受文化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赏桂林山水的风光片,验证作者的文字带给我们的独特的美。(播放课件:配乐播放一组图片,出示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节选,学生见到后,自觉有感情地跟着老师朗读起来:)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师:作者乘着小船荡漾在漓江上,欣赏着周遭的风景,想象着它神奇的传说,怎么能不感慨,怎么能不由衷地赞叹呢?让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师:记得刚一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就说这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那么这一段中哪—句话最能够起到总结的作用呢?

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你们来看看这句话,为什么用引号引起来呢?

生:这是表示引用别人的话。

师:说得对,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就叫“引用”。(板书:引用)可是自己写文章,为什么要引用别人的话啊?

生:因为引用别人的话能显得这个地方更美。

师:呵呵,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说如果别人说的话刚好能够表达你的感受或者能够代表你的观点,就可以引用过来。当然,用引号标注上,也表示对原作者的尊重。你在课文中还能发现这样的例子吗?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是呀,桂林山水甲天下,歌颂桂林山水之美的大有人在。(出示课件,学生朗读诗句。)

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杜甫(唐)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刘克庄(宋)

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顶上行。——袁枚(清)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到了晚上,桂林的山就成为天然的幕布,而漓江的水则成了人们展现美的舞台。当地的百姓,用这样一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一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够走进桂林的话,一定别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风景之美,领略它的文化之美。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小资料: “啊”的变音规则

八册第二课是《桂林山水》,作者利用同样的段式介绍了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

水:真清啊、真静啊、真绿啊 山: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啊”的读音因前面一个字的读音而变化,下面是基本的变音规则,学生可以简单做一些了解,不用刻意去记,怎么变音,只要摸索到一点规律后自然就能读好了。啊的变音有:

(1)前面音节末尾是a、o、e、i、ü时,“啊”读作“ya”,有时也写成“呀”。例如:“真绿啊!”“真奇啊!”“真多啊!”

(2)前面音节末尾是“u”(或ao、iao)时,“啊”读作“ua”,有时写成“哇”。例如:“真秀啊!”“手真巧啊!”“是个多面手啊!”

(3)前面音节末尾是“n”时,“啊”读作“na”,有时直接写成“哪”。例如:“真险啊!”“要小心啊!”“怎么办啊?(4)前面音节末尾是“ng”时,“啊”读作“nga”。例如:“真静啊!”“真清啊!”“一起唱啊!”

(5)前面音节是zhi、chi、shi、r i 或 z i、c i、s i 时,“啊”读作“ra”或“za”。例如:“快吃啊!”“这东西真次啊!”

第三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

宁阳县现代学校

薛思军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尝试通过“研究朗读”加深理解课文的方法。[教学重点]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复合片)[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

师:万里长城雄伟壮观,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是人类文明的见证。然而千万年来,神奇的大自然也在缔造着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我国广西的桂林山水就是大自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就去一睹它迷人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观察图画 师:(投影出示桂林山水画面)看,这就是桂林山水的部分景色,青山绿水,非常美丽。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美丽的景色?(学生介绍时,教师引导侧重于观察有顺序有重点,叙述的语言要生动。)

过渡语:如此秀美的风光,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写它呢?

三、初读课文

1、看画面,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简单介绍“啊”的音变:在普通话中,“啊”在句子末尾时,读音会受它前一个字的读音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在本课中“啊”就这样读:真静啊(nga);真绿啊、真奇啊(呀);真秀啊(哇)真险啊(哪)。

(注:学生了解“啊”字读音这一特点即可,为什么这样变化不必讲。本课出现的让学生读准,读对。)

3、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字音。

4、检查朗读情况。过渡语:“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就与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来观赏这天下第一的山水美景吧!

四、图文结合,研究朗读。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画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结合画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讨论: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把特点说具体,并与大海、西湖的水比较,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指导朗读。采用研读法,即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真正做到由感而发。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读时语气要缓,要轻。“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读得稍重些即可,不要过分强调重音,以免使得整体不和谐。“静”字读得稍慢,“清”略显示轻快,“绿”读得更加明快。读这一段,整体感觉轻缓,富有起伏。指名读——师生评价(可问:这里为什么这样读?怎样读更能体现漓江水的这一特点呢?你认为他哪里读得好,请说说理由。你能试一试吗?评价中穿插自由读、指名读、范读等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想象体会漓江水之美。

4、总结学法:结合图画读课文——找特点——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先通过观察、比较领落桂林水的独特,然后再从语言文字的具体描写中进一步体会,最后通过研究读使学生感悟、表现桂林水的特点。此时,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身心会进入那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色之中,进一步领悟大自然的美韵。

(二)运用第二中学到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三)检查自学。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奇——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秀——色彩明丽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结合画面,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理解“奇”这一特点时,可补充以下内容,帮助学生想象体会漓江两岸的奇峰,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摆开架势啄斗的公鸡。碧莲峰的山体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书僮山很像一个古代捧书而立的书僮,螺蛳山周围有一道道盘旋的螺纹,活像一只尾巴朝天的大田螺。还有一处山景叫“罗汉晒肚”,像一个敞胸露肚的罗汉坐在江边休息。也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接下来山峰像什么。

2、指导感情朗读。设计意图:

把学到的学法紧接着运用,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到学法的运用之中。这样便于学生掌握学法,起到了学以致用的作用,长期坚持一定能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过渡语: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想象山绕水,水映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美丽画面。

2、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舟行碧波上,人在面中游”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设计意图:

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创造性地理解语言文字。

五、感情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义,并试着背诵课文。附板书设计:

2、桂 林 山 水 甲 天 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第四篇:《桂林山水》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桂林山水 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广西什么地方的风景最美? 生:广西桂林的山水最美。

师:有多少小朋友到过桂林?(数生举手)你们觉得桂林的山水怎样? 生:桂林的山水很美。

师:没去过桂林的小朋友想去吗?一定想去的。李老师也没去过桂林,也很想去。今天李老师和小朋友从课本上到桂林游览一下,好吗?(板书课题)现在请小朋友翻开书,听老师读读课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范读课文)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吗? 生:(齐答)喜欢。

师:好。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节课文写的是什么;第二,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小节课文内容。(生自学课文)师:学完了吗?谁能说说各小节的内容? 生:第一小节课文写桂林的水。师:是写桂林的水吗? 生:是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师:(板书:山和水)第二节呢? 生:写桂林的水。

师:(板书:水)第三节呢? 生:写桂林的山。

师:(板书:山)第四节呢? 生:写桂林的山和水。师:(板书:山和水)我们先来弄清课文写的顺序,课文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别写桂林的水怎样,山怎样,最后又总的写桂林的山水怎样。全文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谁能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理出文章写作的顺序,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 师:(板书:甲天下)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生:最好的。生:是第一的。

师: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它像美丽的图画。你们看(示放大图),桂林的山水多美!谁说说? 生:桂林山青水秀。

生:桂林的山有各式各样的,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骆驼,有的像大象。桂林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河底。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想想,刚才大家这样认真地看,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 〔用图显示情境,从情境中引出新词,让学生从情境中理解词义。〕 生:欣赏桂林山水。

师:对的。还可以用什么词? 生:观看。

师:观看桂林山水可以,但是玩赏的意思没说进去。生:观赏。

师:对。大家跟我说,欣赏桂林山水,观赏桂林山水。(生跟说)用“欣赏”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换上“观赏”。比如可以说欣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也可以说观赏水平如镜的西湖。

但是有时候,可以用“欣赏”的句子却不能用“观赏”代替。比如说我欣赏音乐,不能说我观赏音乐。为什么? 生:因为观赏是看,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听。

师:对。因为音乐是听的,观赏的“观”包含了看的意思。

〔引导学生找出近义词进行比较,既积累了词汇,又加深了对词的理解。〕 现在我们来观赏一下漓江的水。先看图,再读读书。看看漓江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的时候,要学会把主要的意思抓住。这一节课文有哪些词语把桂林的水的特点写了出来?找出这些词,画上这样的符号“。。”。(生自学。教师巡视。)〔破从头讲起的程式,暂时搁下头一句不讲,抓主要内容讲,突出了重点。〕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师:看好了吗?找好的请举手。请你说。生:静。

师:你找到了桂林的水的一个特点“静”,还有呢? 师:清、绿。

师:(板书静、清、绿)漓江的水静、清、绿。请小朋友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写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生: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师:对不对?还可以怎么说? 生:对的。还可以这么说,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又清又绿。

〔找出重点词,并用关联词组成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既进行了阅读能力、概括能力的训练,又进行了字、词、句基本训练,理解静、清、绿三个词在句子中是并列关系。〕

师:刚才同学们用一些词,把几个词连起来成为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这小节的内容。如果我们告诉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能让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吗?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棗 生:漓江的水静静的。生:漓江的水清清的。生:漓江的水绿绿的。

师:把静、清、绿几个字重叠起来,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该怎么说?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生:漓江的水真清啊!生:漓江的水真绿啊!〔将形容词重叠,变陈述句为感叹句,从词和句的变化中,让学生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 师:这三句,大家说得很有感情。现在请你们念课文中的这句话。生:(念第二小节第二句话)师: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示范)生:(再念)师: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见底,要念出清得见底的意思来。“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师范念)生:(齐念第二句)师:绿,是很美,念时要念出美的意思来。生:(齐念第三句)师:很好。用感叹句,把我们对漓江的爱表达出来了。书上就用感叹句来写的。光感叹能把漓江水怎么静、怎么清、怎么绿告诉人吗? 生:不能。

师:漓江水静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要补充说明。你们看书,我念上半句,你们念下半句。(略)〔用引读方式,便于学生理解补充说明部分的内容。〕

师:书上说漓江的水静得让你不知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得连沙石都看得见,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来一次遐想旅行,我们从南宁坐上火车,九个小时后就到桂林了。江边有只小船在等我们。我们坐上这只小船荡舟漓江,观赏着漓江的水。现在你们眯着眼,看着漓江的水,想想它怎么静、怎么绿。(师哼《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你们感觉到怎样? 〔运用遐想旅游、哼乐曲的方式,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味文中意境。〕 生:我好像听到漓江的水哗哗响。生:我觉得漓江的水很清。生:我觉得只听到划桨的声音。

生:漓江的水真清,一座座山的倒影都映在水中。

师: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你们看这句:绿得像无瑕的翡翠,“翡”字上面是什么字,下面是什么字? 生: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师:翡翠是什么? 生:是玉石。

师:预习得好。是玉石。这种玉石是很绿的。玉石上面如果有一个斑,那叫什么? 生:瑕。

师:漓江的水像一块玉石,无斑斑点点的叫什么? 生:无瑕的翡翠。

师:像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这么美。现在请女同学念,大家体会这种感情。生:(念课文)。

师:现在李老师另念几句写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书上的一样,只是说法不同。你们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种说法好。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见。这里的江水又绿,绿得像无瑕的翡翠。这样写美不美?为什么? 生:书上用排比句的写法,还用了感叹句。

师:书上用了排比句,什么是排比句?书上把写漓江水美的意思的内容,排成一串句子,这些句子的结构是差不多的。这样可以加强语势,给我们很深的印象,这就是排比句。运用排比句的写法,就把这种又静又清的气势写出来了。谁能把这种气势念出来? 生:(齐念)〔教师有意改变排比句式,让学生从具体语句的对比中,体会排比句的修辞作用。〕

师:这节写漓江的水,写到这儿,李老师有个问题,这段是写漓江的水的,那么从第二节开始就写“我们荡着小船……”可以吗?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 生:写大海和西湖,可以衬托出漓江水又静又清又绿。

师:是这样。这样才使我们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现在请大家念这句话。生:(念)师:“波澜壮阔”就是大海里的波涛很大,一个接一个,气势很大,“水平如镜”的“如”是什么意思? 生:像的意思。

师:你学得很好。水静静的,很平,就像一面镜子。这些句子是衬托的,怎么念? 生:(念第二小节)师:这节写什么? 生:写桂林的水静、清、绿。

师:这节写桂林的水的特点。写桂林水甲天下。

〔以设疑方式,回顾前文,引导学生弄明白,开头一句话,在本节课文中起衬托作用。〕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读一、二两小节课文。

生:(念课文)

师:今天我们学了排比句,我请你们做个小作业;(示小黑板: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这是一个句子,大家把它说成个排比句。可以先说个简单的,比如“我爱大海”……

生: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也爱西湖和漓江。

师:你只说了两只。不行,要说三句。

生: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爱水平如镜的西湖,我爱又静又清又绿的漓江水。

师:小朋友学得很好。这节就学到这里。下课。

〔设计把句子改成排比句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扩句,让学生体会:把事物描绘得具体、形象,句子才有丰富的蕴含。〕

第五篇:《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二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桂林山水。学习第一段时,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生:桂林山水的美真的甲天下吗?(师在题目下板书:甲天下?)

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漓江的水,它是那么的&&那么的&&那么的&&

生:静、清、绿。(师逐一板书)

师:让我们看着美丽的漓江,深情地赞赞它!(多媒体映示漓江美景)

生:(深情吟诵第二自然段)

师:欣赏着如诗如画的漓江,我们不由得赞叹桂林的水

生:甲天下!

师:这时,我们心中一半的疑问已解除了。(顺势擦去半个问号)那么,桂林的山是否也同样甲天下呢?请大家学习第三自然段。首先回忆一下上节课中第二自然段的学法。

生:初读,找出特点;

精读,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或印象最深的那个特点,圈圈划划,写写体会;朗读表达。

二、导学第三自然段。

师:用第二自然段的学法快速学习第三自然段。

生:(自学第三自然段)

师:开始交流。课文写了桂林山的那些特点呢?

生:奇、秀、险。(师板书)

师:你对哪个特点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谈谈体会。

生:桂林山的险留给我印象最深。因为它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真是太险了!

师:这么险的山峰高高矗立着,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危峰兀立!

师:看,这就是危峰兀立!(多媒体映示独秀峰高高矗立的画面)

能把这个词语读好吗?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脚或山顶!

生:危峰兀立!(读得很到位)

师:这危就是

生:险!

师:多险?

生: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生读得入情入境。

生:桂林山的奇给我的印象最深。它奇在拔地而起,而且各不相连;奇在它的形态千奇百怪。

师:体会得非常全面!

生:我们平时见到的山峰往往都是连绵起伏的,而这里的山峰却是一座座独立的。很少见,很独特!

师:这就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多媒体映示相关画面)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词语)

生:这里的山峰形状很多,而且十分奇特!

师:课文中好像就写了三种形状呀?(作怀疑状)

生:不,还有好多好多!

师:好!那就请大家联系我们在课间看过的录象,或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来把形态说具体些!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示意学生一一说下去)

生:像苹果,像神笔,像羊角,像骏马,像竹笋,像猴子,像紫金冠,像童子拜观音&&

师:许许多多的形状,数不尽,说不完,这就是

生:形态万千!

师:这么多奇形怪状的山峰矗立在那里,这就是

生:奇峰罗列!

师:哪些同学对这奇感兴趣了?把这句话读好。

(生读句子,很投入)

生:我对秀特别感兴趣。因为翠绿的屏障和新生的竹笋我都很喜欢。屏障本来就很美,翠绿色的,那就更美了;竹笋,说明那山尖尖的,很有趣!

生:我尤其喜欢那新生的竹笋,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很可爱!

师:在你眼里,这山都活了!(很动情地肯定)两位同学体会得那么好,能把自己感悟到的读出来吗?

(生读得声情并茂)

师:同学们,桂林山的一个特点就足以让我们欣赏,品味,如今,它集这些特点于一体。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

生:我攀登过&&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即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

师:是峰峦雄伟的泰山不够美吗?是红叶似火的香山不够迷人吗?而是&&

生:桂林的山实在太美了!跟它相比别的山就逊色了。

师:因此,我们说,桂林的山

生:甲天下!

师:还有不同的感悟吗?

师:学到这里,我们可以把余留的半个问号完全擦去了。(擦除剩下的半个问号)

三、导学第四自然段。

师:孤立地看,桂林的水很美,桂林的山也很美。山绕水,水映山,山水相映成趣,浑然一体!看(播放剪辑的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有关镜头)

师:这样的山&&这样的水&&再加上空中&&山间&&江上&&(教师作适当提示,生根据画面描述)

生:围绕着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

师: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一幅画!

生:应该是连绵不断的画卷,书上也是这么写的!

师:你们说的没错。可用画来形容眼前的美景,也没错啊!(师作迷惑不解状)

生: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特点很多,所以要用连绵不断的画卷来表达。

师:哦?这些特点都是孤立开来的?

生:不是!它们应该是浑然一体的!

生:因为这里的山很多,这里的水很长,这样的景色既看不完,也看不厌,说不尽道不完。所以要用连绵不断的画卷来表达。

师: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从桂林城到阳朔,航程有80多公里,这一路的风景怎是一幅画所能画完的呢?

(出示小黑板:连绵不断的画卷)

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得有声有色)

师:难怪作者赞叹(多媒体映示相关文字)

生: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当代著名作家贺敬之这样深情地赞美桂林山水

(多媒体映示《桂林山水歌》开头部分的诗句,师生深情吟诵)

师: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生: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师: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生: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师:水几重呵,山几重?

生:水绕山环桂林城&&

师:是山城呵,是水城?

生:都在青山绿水中&&

师:同学们,诗很美,课文中的语言也同样很美!让我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

(生各自练读,指名配乐朗读,根据画面提示试背)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真想由衷地赞叹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我们心中的问号早已荡然无存,此刻,取而代之的是

生:感叹号!(异口同声地)

(师在桂林山水甲天下之后加上重重的感叹号)

四、结升华,抒情表达。

师: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在欣赏桂林美景后创作了诗歌散文来赞颂它。唐代大诗人韩愈曾这样写道: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此时此刻,你也一定很想来赞一赞吧!

(学生在插图旁写话)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绿树红花山水间。云雾迷蒙围山顶,竹筏小舟荡漓江。(刘佳敏)

师:刘佳敏成小诗人啦!祝贺你!(带头鼓掌,其他学生也以掌声祝贺)

生:奇峰、秀山、险石,是桂林的山;如镜、如练、如玉,是漓江的水。山围水,水映山,怎能不叫人感叹!(王姬)

师:散文化的语言!如果把感叹换成赞叹,更合适。

生:碧水平如镜,翠山尖似笋。空中云雾飘,江上小舟荡。(黄科)

生:连绵不断桂林山,平如银镜漓江水。青山绿水两相和,如痴如画不愿归。(王佳沁)

师:桂林的山连绵不断吗?还有,老师只听说过如痴如醉如诗如画。改改看,好吗?

生:拔地而起桂林山,平如银镜漓江水。青山绿水两相和,如痴如醉不愿归。

生:山绕水,水映山,云雾迷蒙桂林的山。绿树红花山间缀,竹筏小舟江上飘。(曹一丹)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水风光无虚名。云雾迷蒙绕山头,绿树红花满山谷。桂林因其山水翠,成为千古之胜地。(徐敏诚)

师:想不到,我们班竟会有这么多的小诗人!我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想交流。那么,就请誊写在练笔本上,让老师好好欣赏。

五、解结构特点,迁移写作方法。

师:同学们,正因为作者善于发现美,才让我们尽情地欣赏到了桂林山水的美。那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发现美了吗?

生:我发现课文中的语言很美。在描写山水的特点时,句式都差不多的。

师:这种写法叫做排比。

生:我还发现在写特点时,都是先概括讲特点,再把特点写具体。

师:很会发现!(多媒体映示语句框架:真啊。)

你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来说几句话吗?下列话题供大家参考。

(多媒体映示:

家乡的银杏树真啊。

大兴安岭的岭真啊。

我们的校园真啊。

今天的天气真啊。)

生:今天的天气真热啊,热得我整天呆在空调里走不出去。

生:今天的天气真热啊,热得连小狗都伸着舌头直喘粗气。

生:今天的天气真冷啊,我穿了羽绒服还直打哆嗦。

生:我们的校园真静啊,静得能听到绣花针掉落到地上的声音。

师:哦,这么夸张?用来描写安静的教室比较妥当。

生:家乡的银杏树真粗啊,三个人拉起手来,才能把它围住。

生:家乡的银杏树真高啊,有四层楼那么高。

生:大兴安岭的岭真多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也没看完。

师:说得真好!说明大家能熟练运用这样的句式了。大家不但能发现美,还能运用美。老师还发现另外的美呢?

看,课文以桂林山水甲天下作总起,然后分别写水和山的美,最后总写山水相映成趣浑然一体之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作总结。这就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

(师边陈述边将板书用线条联结起来,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结构之美。)

六、布置作业。

师: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练笔:写写感受或运用典型句式写几句话。

下载《桂林山水》教学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桂林山水》教学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第八册名师教学《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桂林山水》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水:静、清、绿;山:奇、秀、险),以优美、简练的语言, 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片段课教学实录[5篇材料]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片段课教学实录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片段课教学实录 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现在我们一同来走进桂林,观赏一下漓江的水。先看图,再读读书。看看......

    案例赏析——《桂林山水》教学实录(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如果有人来到我们家乡南通,问我们南通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你准备怎么介绍?(利用学生的经历导入:对祖国的热爱应从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开始。) 美丽......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山西省闻喜县桐城中心校 王东亮 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美丽景色由衷的赞美和喜爱。课文篇幅较短,语句......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八册第一单元 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读写结合,读中学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读和写是互逆的迁移过程,读是从外到内的吸收,写......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石嘴山市惠农区简泉小学 蔡军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范文合集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全文脉络清晰,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感受。本文编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是古诗词三首),也是本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