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5-6 南京市长城小学数字与信息化校园建设推进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3 02:0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B25-6 南京市长城小学数字与信息化校园建设推进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B25-6 南京市长城小学数字与信息化校园建设推进实施方案》。

第一篇:B25-6 南京市长城小学数字与信息化校园建设推进实施方案

南京市长城小学

数字与信息化校园建设推进实施方案

为了积极推进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进程,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模式,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强应用为主线,以提高效益为核心,以加快发展为宗旨,以构建信息化平台为抓手,促进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的迅速提升,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深化新课程改革。

二、现状分析:

1、学校信息化应用现状

首先,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资源方面已有一定投入,可以说教育信息化硬件已基本到位。另外,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让教师掌握了最基本的信息化技能。在学校网络硬盘存储了一些教育资源,由于缺少专业管理,使教育资源不丰富,相当部分的教师都是依靠自己搜索或制作资源,教师之间缺乏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再次,学校在信息化应有方面的管理不是很完善,虽有管理制度,但信息化应用的推进保障缺少力度,检查指导机制不够严格。

2、教师信息化应用现状

目前,我校绝大多数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比如会应用教学媒体,上网查找资料,制作基本的教学课件等;大部分教师

都在自己教学中尝试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认识到其重要性,也积累了一定的信息化资源,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支持,信息化应有层次较低;由于缺少团队的合作,信息化资源显得零星不完整,信息化应用的普及率较低;另外,由于教育信息化应有面小,层次有不高,教师对信息化应有方面的研究不够重视,暂无高质量课题。

3、学生信息化应用现状

由于学校地处城乡交界处,大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大部分学生的信息化支持力仅仅是学校的电脑房,并局限于信息技术课上应用,所以,总体上看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是偏低。

三、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依据,大力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及教育管理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学科整合、管理整合等研究与实践,使现代教育技术在师生信息素养提高以及教育教学、教师培养、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推进工作具体要求及措施

1、学校信息化平台与环境建设

(1)按照市、区对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的要求,争取市、区政府财力、物力、人力支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完善校园内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2)学校通过上拨和自筹资金,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信息化专用工作室、专用教室和教师办公室的配备。优化学校综合网络平台的教学、管理、操作系统,形成灵活、高效、便捷的学校资源系统,创建信息

化的网络教研训为一体的应用大环境。

2、教师专业化能力提升

(1)信息化理念方面的培训:加强学习,统一认识。加强对全体教职工教育现代化信息理论的学习,充分利用市县教育信息资源库,通过专家讲座、观摩学习、网上论坛、案例剖析等多种渠道,加强对全体教职工的信息技术理念的学习,从思想上促使观念更新,从行为上促使重新认识。

(2)加强教师岗位技能培训。定点、定时、定人,以自培及送培的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培训,应用能力的培训,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校本研修平台应用方面的培训。针对各层面信息化应用时间研究需要,确立学科组、教师个体层面的培训研究。拓宽教研平台的培训,进行网络信息交流、专题讨论,通过专家指导,全员实践、骨干引领、同伴互助等方式全力参与。

(4)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每年一次开展校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展示评比活动,为参加区级评优活动作准备。

3、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进一步重视学校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提高信息课的课堂效率。(2)学校开展信息科技活动,有学生电脑作品竞赛、班级电子板报评比活动等,每年保证不低于50%的学生参加一项学校或区县组织的信息科技活动,相关活动过程与效果等在校园信息平台上展示交流。

4、着力信息化应用实践

(1)任务驱动。根据推进工作要求,每位教师明确任务,根据学校、教研组等的实施计划完成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任务。每个教师每学期有25%的课时数能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并积极参加网上评课和教学反思活动。90%的教师每年完成1个主题单元的设计,内容必须包含:多媒体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同行的有益建议等。

(2)定期交流。每学期有80%的教师能有一次以学科教研组的形式参与校际网上教研互动的活动。通过校园网互动平台,交流经验,共享资源。丰富学校原有的学校资源素材库的资源。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资源库德应用培训和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应用率。

五、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学校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德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指挥与协调下组织实施。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的工作职责:(1)制订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方案;

(2)根据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方案制订具体操作细则;(3)统筹组织、协调与落实各项具体工作。

(4)指导各学科、班级开展推进工作,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与经验交流。

(5)定期组织推进工作检查与评估,不断调整与改善推进工作。(6)安排与做好推进工作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管理。

2、方案实施

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实施计划,并制定各阶段具体目标、任务,落实各管理层人员及学科组、教研组和教师的具体工作职责和任务。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反馈交流、不断调整、及时总结表彰,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制度保障

从学校实际出发,修订完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将参加培训和信息化应用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纳入教师的日常考核,成为之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依据。

第二篇: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黑狼口中学

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确保其建设质量,本着“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服务中心,重点应用”的原则,我校根据“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为实现我校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总体目标

从2014年11月-2016年12月底,拟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数字校园”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其主要目标是:

1、提出并确定“数字校园”的体系结构,制定“数字校园”的信息标准与应用标准,以及各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

2、建立全校的电子身份体系,使用统一的电子身份体系为各种网络应用系统服务,使全校用户在所有的网络应用系统中都使用统一的电子身份,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

3、建立全校的网络安全体系,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关键业务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4、建立一个统一的个性化门户,为校园网上的所有用户提供单一的访问入口点,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应用平台,为各类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5、在网络平台不断升级完善、确保校园网络高效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重点完成校园网平台下网络信息化的全方位应用,构建一个具有渠中特色的数字化空间,拓展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扩展传统校园功能。

6、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整合环境、资源和活动信息,构建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最终实现我校教育过程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三、组织保障

为实现总体目标,学校成立专门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支持部门,全面负责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技术支持服务。

(一)领导小组 组 长:杨志海 副组长:李全海 王卫东 成 员:杜 旺 邹德君

(二)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支持 成 员:杜 旺 邹德君

四、实施步骤

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重要应用优先的原则、实际应用易于推广的原则,考虑学校信息化发展实际应用情况,我校计划分三个阶段分步实现总体建设目标。

(一)2014年11月-2015年6月底目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校园网络是“数字校园”的基础,根据教育局统筹安排,计划在2015年6月底完成我校“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其主要内容是:更新校园网防火墙、核心交换机(采用双引擎双电源)、核心路由器等关键设备,消除单点故障隐患;建设防雷、防静电及消防系统,以“校安系统”为基础,构建覆盖学校的统一的应急反应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和校园监控系统,安装上网安全管理软件,为我校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快捷、高效、功能强大的校园网基础平台;为校园网硬件平台的功能扩展预留接口;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后期项目打好基础。

(二)2015年7月-2016年6月底目标(校园信息化基础建设)

1、建立“数字校园”规范体系、数据标准 由学校成立的“数字校园”建设专门管理部门,针对学校的现有信息系统,完成统一信息资源规划,规范“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即技术规范、数据库规范及基础数据规范、业务系统数据集成规范、信息系统安全规范、系统运行保障规范等,为今后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可依据的标准和规范。

2、建立公共数据库平台(含中心数据库)

公共数据库平台的建设,为今后建设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提供基础性的平台。建设覆盖全校的统一电子校务平台,包括教育机构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继续教育管理、在校学生数字化学习、教育公共服务、终身教育网络服务、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以及其他教育业务管理的网络支撑系统。

学校将以应用系统建设为主,实施并完善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模拟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班班通”建设,推广并完善集成数据环境中数据标准及共享数据库,实现全校内信息共享与交换。

3、逐步完善统一身份认证的校园门户平台

整个校园门户平台是作为全校今后信息系统集成和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和新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的基础性平台。通过实施单点登录功能,使用户只需一次登录就可以根据相关的规则去访问不同的应用系统,提高信息系统的易用性、安全性、稳定性。

4、建立信息发布平台

统一学校主页和门户网站中各类信息的发布和管理,实现统一的信息发布流程和规范,完善互联网开放管理日志、校园网中心机房维护日志,实现各级部门分级信息管理。通过信息发布平台整合学校日常的所有主要信息发布功能,不用通过多个系统去实现,从而方便和简化用户的使用和日常工作。

(三)2016年7月-2016年12月底目标(应用系统建设)

应用系统建设包括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逐步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的全面教育信息化,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社区及继续教育优质教学资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资源、数字图书馆等资源共享。

五、建设措施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基础设施、信息资源、重大应用、标准规范、法律法规、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国际交流等各个方面,渗透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影响和决定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与走向。为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超常规的发展思路予以推进,才能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健全组织机构,落实建设任务。

学校成立“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数字校园”发展规划,负责“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的组织、计划、统筹协调等相关工作。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支持部门负责“数字校园”的管理登记和维护记载,落实任务布置、工作检查、过程督查、经验总结和组织考评验收等工作,切实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和“数字校园”建设任务。

(二)争取资金投入,保障建设需要。

积极争取上级对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逐步加大“数字校园”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数字校园”建设、维护和运行经费,重点实施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工程、教育电子政务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班班通”工程、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网络教育及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等,加快推进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想方设法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努力实现“数字校园”建设,教师备课、教学和办公计算机配备率达100%。

(三)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建设人才。

“数字校园”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人。我校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切实采取措施,有计划地开展对干部、教师、技术人员师资信息能力培养培训工作,能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在县内外及校内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与应用方面的讲座、研讨、培训、交流等活动,建立学生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网上学生宣传阵地,用信息化手段支持教学模式创新,以课件、网络辅助教学、网上独立课程等形式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使学科资源覆盖率达80%以上(其中优质资源占30%以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合格率达100%,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合格率为95%以上,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率达到70%以上,教师对资源库的使用率达90%以上。学科教学中有学生直接运用网络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资源和软件进行学习的课程和学习内容,鼓励教师开发特色资源,创建专题学习网站、学科网站、教师博客、学生博客、课件制作素材库,组织优秀教师开发、建设优质的校本教学资源,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开展各类信息技术活动,积极参与各级信息技术应用比赛活动,学校每年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分批培养各岗位的技术人员,使每位教师均达到一专多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确保“数字校园”建设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

第三篇:实施“数字校园工程”和“三项行动计划” 扎实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

实施“数字校园工程”和“三项行动计划” 扎实推进学校信

息化建设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和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精神为指导,坚持“服务·发展·融合·创新”工作理念,着力培养师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促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深度融合,2012年我校启动了“数字校园”工程,实施了“学习环境数字化建设计划”、“教学管理信息化推进计划”和“师生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计划”,取得了初步成效,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学习环境数字化建设计划”——完善信息化教学条件,提供数字资源日趋丰富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1、提升校园网络平台,为学校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我校校园网已经实现万兆主干,千兆接入,出口带宽为6.3G。目前,学校有线、无线网络已经覆盖整个教学办公及生活区,为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搭建了较为完善的网络环境。为实现存储集中、数据集成,我校于2012年实施了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提高了数据的统一性、安全性和利用率。

2、改善信息化教学环境,为促进教学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创造条件。学校现有入网计算机 6000多台,学术报告厅、多媒体会议室16个。近两年改、扩建了网络远程中控多媒体教室120多间,座位数达8000多座,教学实施全面改善,信息化、智能化教学环境初步建成,为促进教学方式创新和教学质量提高创造了良好的信息环境。

3、增设数字资源制作设备,为优秀教学资源开发提供保障。数字资源制作设备是资源开发的必要条件。学校现建有具备录播功能的教室25间,配备高清摄像机6

台,有图形工作站、非编系统14台(套)。通过录播制作设备,实现教学、学习过程同步直播和摄制,为优质资源的智能化制作提供保障。

4、搭建网络资源平台,为学生构建资源丰富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近年来,我校重点建设了网络学习的平台、教学资源网、微课竞赛网、视频教学资源平台以及多个教学资源库。数字资源平台的搭建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基于网络与多媒体的教学和学习在我校渐成主流。

5、做实课程学习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实时的网络学习空间。教育信息化重点就是教学信息化,我校一直将教学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工作作为全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自2008年开始构建基于MOODLE的网络学习的平台,目前已在该平台开发网络课程472门,校内外注册用户26800名,日均访问量超5000人次。MOODLE网络学习的平台具有设置灵活、操作简便、功能丰富、系统开放等显著特点。我校坚持以“界面简洁、注重应用、信息化教学”为建设理念,以“多方合作、网络共享、灵活互动”为建设思路,以“上课定时使用,资源及时共享,在线实时学习”为具体建设和应用要求,建成了有受益面广、资源容量大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全校公共基础课程,也有服务专业师生教与学、校企共建共享的《ERP原理与应用》等专业课程。

这些网络课程共享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全课程、全天候、全方位的学习空间,使用学习的平台这本身就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也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互动教学、便利教学提供了可靠环境。

二、“教学管理信息化推进计划”——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手段

1、建设专业评估平台,为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提供依据。为全面审视专业建设情况,我校根据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相关要求,搭建了专业评估平台,建设了39个专业剖析网站,尤其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应用电子等专业剖析网站,全景展现了各专业在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是否做到人才培养的定位准确、方案科学、质量合格、就业良好,为学校进行专业结构、专业方向、招生规模等一系列调整提供依据。

2、开发应用信息系统,为教务与学生顶岗实习在线管理提供技术手段。目前我校主要使用教务信息系统、学生实习管理系统、MOODLE平台等进行教学信息化管理。通过教务系统,实现了课程编排、成绩登录、学生评教等方面网络化管理,建立了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通过教师业务竞赛、精品课程等网络评审,提高了质量工程项目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通过MOODLE平台进行在线教学和常规检查,实现师生实时互动、管理实时跟进;通过实习管理系统,强化对实习实训过程的综合调控,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3、搭建网络传输课堂,为教师监控生产性实训和学生直接观摩提供了条件。为提高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店、校中厂、校中坊)的专业覆盖面,学校在“爱迪尔珠宝”和“红豆居家”无锡商院店、“SMT”工程中心、童装设计中心等实训基地搭建了网络传输课堂,将丰富生动的实时画面用于课程教学,为教师监控生产性实训和学生观摩提供便利,充分发挥了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

4、助力学校办学特色,为创业教育和集团化办学搭建网络平台。2009年,学校建立创业实训系统,为学生模拟创业过程搭建平台,有效支撑了“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2013年,学校受省教育厅委托建设江苏职教集团信息平台,平台成员单位包括商贸、旅游、食品、信息、建筑、机电、数控、化工、地质、农林、交通运输、纺织服装、艺术设计、现代服务业等省级职教集团。“江苏职教集团网”的建设为成员单位提供了产教结合的信息汇集平台、校企合作的组织实施平台、资源整合的优化配置平台、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平台和教育成果的社会共享平台。

三、“师生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计划”——依托教育技术培训基地,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

1、依托教育技术培训基地,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供支持服务。2011年,我校成为无锡高职院校首家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承担着提升教

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任务。近三年来,围绕网络课程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设计、微课制作等组织专家讲座和专题培训12场次,1500余人次参培,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制作优质教学资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组织信息化教学能力竞赛,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提供推力。至2012年,学校组织了九届教师多媒体课件竞赛,共评选出优秀作品120多件,推荐参加省多媒体课件大赛获奖23项。2013年,开展校首届教师微课大赛并制作“微课竞赛专题网站”,提供在线培训、案例分享、资源下载,着力营造浓厚的信息化教学氛围。

3、开展信息技术大赛,为提升大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提供实战平台。为提升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校组织了三届“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大赛”,评选出优秀网站、课件、摄影、DV、动画等数字作品近200件。近两年共获得省“领航杯”、“NOC”等国家、省级信息类比赛一等奖等45项,在获奖数量与级别上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茅。为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要求,做好信息技术普及教育,学校成立了 “大学生影视艺术协会”、“计算机爱好者协会”、“蓝速网络协会”等信息技术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创设绿色、安全、文明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有效促进了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在国家和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我校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方面作了些实践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对照上级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为了加大信息化建设推进力度,我校第二次党代会已明确将“信息化战略”列为学校建设改革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全面启动了数字校园建设,并将在“大学生成长导航信息平台”、“无锡职教园区资源共享云平台”等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促进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变革创新。

第四篇:重庆市“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最终版)

重庆市“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为加快推进重庆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区县、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和服务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力争用5年时间,完善我市教育信息化“五大体系”建设,即建立覆盖全市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学校及社会的教育网络互通体系,建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相互融通的资源共享体系,建立面向现代化教育、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的各类应用服务体系,建立有利于教育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的运行保障体系,建立加快我市IT产业发展的教育信息化人才支撑体系。力争到2015年,教育信息化主要指标达到国内一流、西部领先水平,使我市成为西部教育信息枢纽、优质教育资源输出地。最终将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成为“数字校园”。

(二)具体目标

到2012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合格率达到85%以上,并实现以下目标:

——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成市级教育骨干网和各区县教育城域网,95%的学校接入教育骨干网;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达到70%,中职学校校园网建设达到90%,高校校园网建设达到100%;中小学“班班通”和职业学校“室室通”建设率达到80%;学校上网率达到95%;学生与计算机比中小学校达到12:1,中职学校达到6:1,高等学校达到5:1。

——资源库建设。初步建成基础教育、中职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和教师教育五大资源库,教学资源对学校的覆盖率达 100%,教学资源对学科的覆盖率达80%,其中优质资源占30%,资源库的使用率达95%以上,并与市图书馆等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互联互通,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教学应用水平。建设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多种教学模式的数字化自主学习环境等各类教育教学应用系统,使各级各类学校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率达到95%。——信息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师生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达到100%,全市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达100%,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合格率达到95%,培养造就一大批信息化人才,为我市IT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管理与服务水平。建立市区(县)两级教育数据中心,实现市区(县)和各级各类学校间管理信息分级共享;建立教育政务系统和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电子政务平台覆盖学校率达95%,学校实现电子校务管理达90%。基本实现教育系统信息化管理和教育信息化服务。

到2015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数字校园”合格率达到100%。并实现以下目标:

——基础设施国内一流。建成连接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教育城域网,学校上网率达到100%;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齐备,高校、中职、中小学校学生与计算机比均达到东部地区学校平均水平,校园网建设达到100%,中小学“班班通”和职业学校“室室通”建设率达到100%;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达到西部领先水平。

——优质资源西部一流。建立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开发一批高水平的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基础教育优质数字化教学和学生学习资源,打造重庆数字化学习资源软件开发产业,实现全市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并向西部地区辐射、推广。——信息化应用西部一流。引进、开发一批教育教学和管理应用系统,使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应用率达到100%,教育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信息化应用水平达到西部一流。

——管理服务国内一流。建设全市教育系统电子政务和电子校务管理系统,实现全市教育行政管理、校务管理信息化;搭建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打造政府为民服务的网上窗口,实现教育信息化服务。

——信息化人才质量一流。加强师生信息素质培养和教育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探索并实施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教育培训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努力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我市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使我市教师、学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名列西部前列。

三、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是实现“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教育管理、教育服务、校园信息安全”五个一体化建设。

(一)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构建覆盖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的城域网,使信息资源通畅到达管理和教学终端。包括:市区(县)教育城域网建设,学校校园网建设,学校“班班通”、“室室通”建设,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模拟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建设,市区(县)数据中心建设,社区数字学习港建设等。

(二)教育资源一体化建设

建设全市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社区及继续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虚拟实验室,虚拟博物馆、虚拟艺术馆、教育动漫建设等。

(三)教育管理一体化建设

建设覆盖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的统一电子政务平台和电子校务平台,包括教育机构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以及其他教育业务管理等;建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继续教育的网络教学支撑系统。

(四)校园信息安全一体化建设

以市级“校安系统”为基础,构建覆盖市区(县)和学校统一的应急反应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和校园监控系统。

(五)教育服务一体化建设

建设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建设在校学生数字化学习系统;建设市区(县)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网络服务系统。

四、创建规划

我市“数字校园”建设将用5年时间逐步完成,初步规划是:

——2010年:在渝本科院校、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市教委直属中小学,主城9区的市级重点中学、教师进修学院(校)和30%的其它中小学,其它区县10%的中小学建成“数字校园”;

——2011年:全市95%的高校、70%中等职业学校、90%市级重点中学、90%教师进修学院(校)、主城9区70%的中小学和和其它区县50%的中小学建成“数字校园”;

——2012年:全市所有高校、90%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市级重点中学和教师进修学院(校)、主城9区95%的中小学和和其它地区80%中小学建成“数字校园”;

——2013年:主城9区所有中小学和和其它地区85%的中小学建成“数字校园”;

——2014年:主城9区以外的其它地区90%的中小学建成“数字校园”;

——2015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部建设成为“数字校园”。

五、评估验收

重庆市“数字校园”评估验收实行市区(县)两级验收制度,市级部门负责对高校、国家重点中职、直属中小学、市级重点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实施评估验收;区县负责对本辖区内的中小学、非重点中职、幼儿园实施评估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市级部门备案,市级部门根据区县验收结果实施抽查。验收工作每年举行一次,验收合格的学校由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联合授予“重庆市数字校园合格学校”称号,并在合格学校的基础上,评选全市10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每三年对合格学校和示范学校进行一次复查验收,复查不合格的,根据情况分别给予黄、红牌警告直至摘牌(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重庆市“数字校园”考评指标体系分高等学校、普通高中、教师进修学院、中等职业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幼儿园六大类,考评内容包括组织机构与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资源库与资源建设、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师生信息素养培养、教育电子政务及管理信息化水平六个方面,总分值为100分,学校得分在80分以上认定为重庆市“数字校园”合格学校。

六、工作措施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市级信息化建设、区县信息化建设和学校信息化建设三个层面,涉及基础设施、信息资源、重大应用、标准规范、法律法规、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国际交流等各个方面,渗透各级各类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影响和决定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与走向。为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超常规的发展思路予以推进,才能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等有关部门将联合成立“重庆市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和“重庆市数字校园建设专家指导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委,负责制订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开展检查指导,组织评估验收等工作。“专家指导组”负责数字校园建设的技术指导、咨询服务和人员培训工作,参与“数字校园”评估验收工作。“数字校园”建设日常工作由市技装中心负责。

各区县、高校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专家团队,切实把“数字校园”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强统筹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扎实有效推进。区县教委主要领导和学校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层层目标工作责任制,切实担当起本地区、本部门教育信息化和“数字校园”建设任务。

(二)加大投入,保障建设需要

积极争取国家对重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并逐步加大“数字校园”建设资金投入力度。设立“数字校园”专项资金,重点实施教育城域网及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工程、教育电子政务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中小学“班班通”和中职学校“室室通”工程、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网络教育及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校安工程、重大技术攻关工程等八大工程,加快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各区县、高校应将“数字校园”建设、维护和运行经费,纳入教育事业预算,并设立“数字校园”建设专项资金。各地(校)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采取政府投入、银行贷款、市场运作、社会捐赠、单位自筹、设备租赁等多种方式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机制,通过体制、机制、手段和政策的创新,“以市场换资金”、“以政策换投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拓展融资渠道。

(三)强化管理,保证建设质量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多,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需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必须加强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工程建设质量,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或超标准盲目建设造成浪费。为此,各区县、高校在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时,要建立“重大项目建设决策制度”、“学校信息化项目立项、监理、初验、终验的全过程项目监管制度”、“招投标及纪律制度”、“目标责任制度”和“表彰奖励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

各区县、高校每年“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重大项目建设方案、工作计划,需报“重庆市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并接受市级部门检查、指导。辖区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方案由区县技术管理部门和学校共同制定,并由区县技术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团队评审通过,区县教委(教育局)立项建设。

(四)加强培训,打造人才队伍

“数字校园”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人。各区县、高校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干部、教师、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工作,要将人员的培训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之中,纳入评优评选和职称评定之中,用制度促进人才成长。各地(校)要特别重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要出台优惠政策,吸纳优秀大中专毕业生、高级管理维护人员进入教育系统。同时,要妥善解决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待遇,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确保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各区县应为学校配备必要的专职专业技术人员,原则上,每个区县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应有3-6名高级管理人员,每所学校有1-5名高水平信息技术人员。

(五)强化责任,建立奖惩机制

“数字校园”建设实行目标责任制。每年制定目标任务,对区县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和市教委直属学校实行目标考核,对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表彰奖励,并在项目上给予优先支持,对连续两年未完成目标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当评优评先资格。

各区县、高校应建立相应的目标考核机制,实行层层目标考核责任制,确保“数字校园”建设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第五篇:南京市长城小学园林式校园验收汇报新

创建市园林式校园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南京市长城小学创建市级园林式学校工作汇报

南京市长城小学创办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原名接待寺小学,是一所具有110年历史的老校,后几经更名。2008年区划调整划归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更名为南京市长城小学。2011年3月易地新建,新校区于2012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按六轨36个班高标准建设,共有体慧楼(教学楼)、体悟楼(综合行政楼)、体味园(食堂)、体健馆(体育馆)四幢建筑。学校占地面积24664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约37平方米;建筑面积15242平方米,生均占有约23平方米,学生活动面积达到12.3平方米。学校绿化面积为7889.2平方米,绿化率为32%,绿化覆盖率为43%。

现将我校创建市级园林式学校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出台了学校园林绿化工作实施方案,组建了园林绿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校长担任副组长,各部门相关同志为成员,由学校总务处牵头,分别负责全校的园林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特别是开展创建市级园林式学校以来,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习市教育局通知精神和评估细则,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分工负责,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园林绿化工作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为增强全员参与意识,学校积极安排与绿化有关的的工作,每年的植树节安排相关的主题月中队活动、建设绿色生活楼道文化、建设班级绿色生活体验角、建设绿色生活校园专题网站、、创编绿色生活电子期刊、建设一个绿色生活校外课程基地、建设一个绿色生活体验馆。同时,倡导每个教师在校园认养一株树,每个班级都定点管理和养护一片绿化责任区,使全体师生养成了爱花、护树、惜草的美化环境、共建家园的良好习惯,形成了绿色的办公、学习和生活环境,达到了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科学设计,整体规划

为了使校园园林绿化突出“新”字特点,同时将历史、地域文化与环境、自然风貌的有机结合,由南京市江北园林公司对校园绿化的整体格局进行

设计,并经过专家和校长办公会多次讨论修改,形成了布局科学、结构合理,集学校功能和地域特色于一体的规划方案。

通过科学规划,将具有现代气息的学校建筑和优美的校园景观统一起来。校园里树木成荫,幽篁鸟语,草坪曲径,石凳点缀、文化摆石,成为师生课间休息、课外活动和生活休闲的最佳场所。

三、加大投入,精心布局

虽然我校园林式学校创建有比较好的的绿化基础,在此次创建工作中,社会事业局及学校班子思想上仍然高度重视,先后投入30多万元用于园林式学校的创建上,改造绿化面积4000平米,新增乔木74株,增加花灌木及球类200株,草坪地被3000平米,太湖石10组,增设校园景点3处。

在建设过程中,根据市区园林局领导和专家的意见,我们贯彻了“留”、“改”、“移”和“增”的四字理念,对校园园林绿化布局中不太理想的部分重新布局。“留”就是对原有的如香樟、广玉兰、桂花、樱花、银杏等高大乔木做到保留。“改”即对老化的草坪及个别不合理的景观等进行改造。“移”即对部分过密的大型树木采取移栽的办法,使校园绿化布局更趋合理。“增”即对缺少的芳香植物、彩色宿根花卉、垂直绿化景点景观等采取增补增添的办法。经过调整,校园园林布局呈现出重点绿化、复式绿化和垂直绿化相结合;乔木、灌木、花卉、草坪和爬藤植物,绿叶和常绿树木培植相结合;观叶树种与观果树种相结合;芳香植物和彩叶植物相结合的鲜明特点,使得校园四季有花,春秋色彩分明。

四、理念先行,文化引领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办学品味的重要体现。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创建园林式校园工作相结合,创建工作中,先后聘请请南京市教科所、区事业局领导来校对学校文化建设作出指导,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关于文化建设的调查问卷;召开教师座谈会,了解学校的历史;了解学校的现状。

学校根据杜威的“从做中学”以及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提出了“体验教育”的教育理念。“体验”的“体”,意为设身处地、亲身经历;“验”,意为察看感受、验证查考。倡导以体验为核心的学习方式,确定了“做中学”的校训;“教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

学生在体验中学有所乐、教师在体验中教有所得、学校在体验中培有所毓的学校愿景以及“凡教必思”的教风、“凡学必做”的学风。

随着“体验教育”的深入实施,我校结合今年 “南京市园林式校园”以及“绿色学校”的创建,提出了“体验绿色生活,做有素质的长小人”特色课程文化理念,倾力打造“绿色生活体验园”。在绿园中师生们能够体验纯净和谐的文化生活、体验低碳节约的环保生活、体验自主高效的学习生活、体验幸福稳定的平安生活、体验健康高雅的艺体生活、体验严谨细致的科技生活、体验乐观开朗的精神生活、体验诚信友善的交往生活、体验负责担当的社区生活、体验的精细明智的理财生活。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位教师充分施展才华,以促进学校师生共同发展,和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根据“绿色生活体验园”特色课程文化建设理念,学校着手建设突出 “体验文化、体验环保、体验科学、体验安全”的“绿色生活体验园十景”: 城阙映水、交管舞台、紫云雅苑、书海探航、硕果累累、气象万千、至真觅趣、故园踪影、中华民俗、童颜绽放。

一、城阙映水又名“启智广场”

长城小学,因当年“长城圩”而得名。“城阙”富含久远的历史与文化。王勃有诗云:“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今与学校校门口水景前建仿古城墙一段,名曰:城阙映水。水滨植常绿灌木、高大香樟,水中养锦鲤数十条,整个景观从高处看,如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所以又名启智广场。

城阙映水,水映城阙,映出的是久远的历史,映出的是丰厚的文化。

二、交管舞台

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城区道路也日益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的同时也还带来了更多的交通安全隐患,学校于体慧南路、体悟路建立微型交通体验区,让学生在实景体验中知道各种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知道有关交通常识,懂得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学生文明交通、爱护交通设施的意识。

三、紫云雅苑

学校体慧楼前有一九曲长廊,廊上爬满紫藤,廊架下有中国经典诗文。

此景名曰:“紫雅苑”。廊下悬挂学生喜欢的作家、书籍介绍、名人名言等。

此景春日芳菲开落,夏日郁郁葱葱,师生坐于廊下,观景赏文,雅韵十足。

四、书海探航

于学校体慧楼中,操场边,有一近百平米的开放式场所。为践行“体验教育”的教育理念,建一开放式书吧,名曰:书海探航。

书吧放置科普、文学、童话、历史传记等各类书籍1000余册,旨在培养学生的 “快乐读书、爱好读书、勤奋读书、善于读书”的良好习惯,丰富农村小学生的课余活动,提高农村小学的阅读量。书吧空闲之处摆放几组木箱栽培的喜阴植物。(这项工程投入约30万元,由于今年校长流动、设计方案变动、学校绿色特色课程文化建设等原因延迟建设目前准备在12月初进行招投标工作预计1月初完成)

五、硕果累累

于学校操场边,体味楼间,有一空地,植桃树、梨树、石榴、杏树、枇杷树、柿树、橘树等,地植树草坪。名曰:硕果累累。

此景可供学生了解各种果实的成长经历,了解植物生长与节气的变化,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六、至真觅趣

于体慧楼北,有一六角仿古亭,名为:体真亭。其间有香樟翠竹、青草灌木,卵石小径铺于草地间,此景名曰:至真觅趣。

课间,午后学生居于此处,可读书、可观景、可娱乐,意趣无穷。

七、故园踪影

长小在易地重建时,为了校园文化的传承,保留了原校培植的数十年的棕榈树数十株,并移植于校园的东北隅,名曰:故园踪影。

该景观为成长中长小人留下一份美好的记忆,因为这批棕榈树曾陪伴长小历经数十个风雨春秋,承载了几代长小人的无限眷恋。

八、气象万千

于学校体味楼东边,由南京市气象局援助,建有一小型气象站,名曰:气象万千。地植草坪,周边中常绿灌木,其边放太湖石。

其景观一可指导学生了解掌握气象知识,二可引导学生关注气象变化。

(部分基建绿化改造也将于12初进行招投标建设)

九、童颜绽放

微笑演绎快乐音符,笑脸传递欢声笑语。五十张稚嫩的笑脸,如花儿般绽放,看着洋溢着幸福的一张张小脸,我们耳边恍若响起一片银铃,交汇出阳光般轻盈而璀璨的爱的交响。这些笑脸,有的自信阳刚,有的娇羞内敛,有的安静淡雅,有的灿烂夺目,各美其美,交相辉映。

十、中华民俗

于学校综合楼间有一大平台,台上有花廊两组,廊上植紫藤若干,廊间有花箱数组,内置花木若干。风吹楼台,紫藤摇曳。廊下悬挂中国传统佳节的介绍。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此处景观,可供在感受民俗文化的同时师生读书交流,谈天说地。

除长小十景为,学校根据校园布局,命名三条大路:体健路、体慧路、体悟路。

体健路

体健路:位于学校外大门至内大门间,有一条宽约10米,长150米的大路,路右边植高大香樟,草坪,植四季常绿植物黄杏、冬青、黄杨等植物。

体慧路

体慧路;位于学校内大门至食堂,有一条长约100米的大路,是校园内主干道,路边有小桥流水,湖石锦鲤,香樟桂树,路边制作活动橱窗两组,可陈列优秀学生作品、优秀老师、学生介绍等。师生进出校门必经过此路,命名为体慧路。分体慧南路、体慧中路、体慧北路。

体悟路

体悟路:位于校园东侧,全长110米,路两边有各色花木,四季常青,绿意盎然。

总之,我校园林景观以绿色环保、地域文化、学校特色为主题,把经济适用、美观大方作为绿化的基本原则,把体现地域文化、表现学校特色作为策划学校文化的指导精神。校园绿化已基本形成了片成绿、线成荫、点成景的优美景观。实现了以草坪为主、花木点缀、绿树成荫的格局。做到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品种多样的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相结合,绿化美化与艺术小品相结合,达到了校园文化和校园绿化自然融合,创造出一个绿荫满地、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的办学环境。

五、专业管理,科学养护

绿化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具有较高专业性的工作。为了确保园林植物养料充足,生长茂盛,我校每年投入近3万元与南京阳光绿园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养护合同,对园林绿化植物进行修剪、施肥、除草、杀虫、中耕和防冻等专业的绿化养护工作,保证了校园树木成活率、保存率均达到了95%以上,做到绿地整洁,植物生长茂盛,无病虫害,无人为破坏现象。学校还通过校园广播、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进行绿化、美化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师生绿化意识,提高了爱绿、护绿的自觉性。学校通过优美的环境建设,营造了一个宜于生活、宜于读书、宜于育人的良好校园氛围。

创建园林式学校虽然是一项阶段性工作,但我们认识到,它应该成为学校高品位建设的一个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这个新的起点上,不但完善校园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以更加科学的管理、更加扎实的工作,建设长城小学美好的明天!

下载B25-6 南京市长城小学数字与信息化校园建设推进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B25-6 南京市长城小学数字与信息化校园建设推进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委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的研讨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的建设“五个重庆”的目标要求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关于“信息重庆”建设的指示,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决定以......

    高校档案信息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探讨

    高校档案信息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探讨 摘 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档案信息化和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变成了可能,本文首先对相关概念及其重要性做了必要的说明,其次针对目前高校在档案馆......

    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实施方案范文合集

    2018年宋庄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我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大应用平台和教育资源建设力度,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提高教学和管理的质量与水......

    以智慧校园推进党校信息化建设

    以智慧校园推进党校信息化建设 智慧校园是继数字校园之后关于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全新概念。一般认为,智慧校园指的是以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

    安居中学“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最终5篇)

    导言:对中学的“数字校园”的建设内容、实施步骤,中学由于地域、人数的限制及学生自主性相对差,所以比大学的“数字校园”的内容有很大差异安居中学“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2......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实践及下一步推进思路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实践及下一步推进思路 一、首都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搭建安全、稳定的数字化教育环境 建设完成了近千公里的覆盖全市的北京......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数字校园建设参参考指标

    为推进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依据《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指南(试行)》,特制定《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参考 指标》,从师生能力、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基础设施等四方面对数字校园建设内......

    先进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实施方案

    先进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我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大应用平台和教育资源建设力度,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提高教学和管理的质量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