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有”研究 制度保驾护航 课堂落地开花
制度保驾护航
课堂落地开花
阿耶完小“四有”研究简记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教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和推动学校发展的主阵地,只有不断加强教研工作,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今天,我们齐聚九龙小学,共同探讨“四有”课堂教学,这给了我们一个交流的平台,更给了我们一个学习的平台。
阿耶完小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进行“四有”研究,在教育局教研室、中心学校领导指导下,在完小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成绩,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和肯定。在全镇甚至全县形成一定影响,先后有九龙小学,大水井中心学校带领各完小,板桥中心学校带领各完小到我校交流;全镇的“四有”模式现场推进会在我校举行,“四有”教学研究简讯在教育局《教育简讯》上发表三篇。教育局教研室和九龙镇中心学校共同为阿耶完小颁发了“‘四有’教学研究示范基地”钛金匾。我想,这些成绩的取得,不是因为我们做得好,而是因为我们做得早。我们还有很多不足,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各位同行的不吝赐教。下面,我就我校开展“四有”情况与大家作交流。
一、具体做法
制定“四有”教学实施方案、“四有”研究计划,“四有”考核措施,把“四有”研究精细化、制度化,定时组织、定时开展。一切教学教研工作围绕“四有”展开并把各种组织开展情况纳入学年教师综合考核,有力的激发了教师的研究动力。
我们的研究主要经历四个阶段:理论学习阶段;实践探究阶段;课堂落实阶段;总结升华阶段。第一阶段:理论学习阶段
1、学习解读。在中心学校做出安排后,我校就对“四有”模式进行了专题解读,结合外出培训和学习制作了关于“四有”模式的专题讲座。组织学习中心学校关于“四有”教学的解读,组织学习教育局关于“四有”教学模式的指导实施意见。教师分别写出学习心得体会。
2、抓实常规。设计“活页教案”,教案的设计着重体现“四有”的四个环节,即目标设计、精讲内容、互动方式、作业设计。、提前发放于教师,教师备课用好后每周五统一收取检查评比;设计“四有”课堂评价表,加强教师的互听互学,每周每教师至少听一节,周五上交检查评比。第二阶段:实践探究阶段
1、示范引领。组织对“四有”理论学习深、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上研究课、示范课。
2、习惯改变。学校要求教师必须每节课都要依据教案组织实施“四有”教学,学校领导随堂听课,随堂检查,即使效果不佳形式上也要得到保证。
3、教学竞赛。分教研组组织“四有”课堂教学竞赛,并撰写心得体会。第三阶段:课堂落实阶段
1、等级达标。利用等级达标课对教师“四有”课堂教学进行考核,纳入学年综合考核。让“四有”不止停留在研究上,而是真正落实在课堂增效提质中。
2、指导复习。通过课堂研究,学校整理“四有”课堂复习指南,制定“四有”复习课评价表,对教师的复习进行评价考核。第四阶段:总结升华阶段
1、总结提高。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研究,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中使用“四有”的情况进行书面总结,找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改进的方向;领导对学校“四有”研究整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明确研究重点、研究方向。
2、革新教案。由于部分教师撰写“四有”教案的质量不高,指导性、操作性不强,学校从上学期起就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统一编写“四有”教案,建立学校资源库,提供给全体教师使用。教师使用过程中提出修改意见,写出反思。不断修改,不断完善。同时也为今后的电化教学做准备。
二、取得成绩:
1、明晰了研究“四有”模式的思路,课堂教学流程。得出了研究重点、课堂教学重要环节应该放在精讲和训练上,只有教师做好精讲,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不讲,讲在该讲时,讲在该讲处。才能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以体现。学生才有充分的时间互动;训练要结合考题、考点,要精,针对性要强。既有当堂训练,又有课后巩固训练。课后巩固训练时间各科不应该超过15分钟。
2、通过 “四有”研究,规范了常规管理,提升了教师素质,提高了课堂效率,为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上学期我校期末检测成绩明显上升,有2个年级科目获全镇第一,有3个年级科目获全镇第二,其他名次均名列前茅。
3、教师的“四有”课堂教学设计、“四有”论文、“四有”学习体会等共计十余篇分别获县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4、“四有”模式的推进,为完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操场平整了、器材丰富了、校园的整体面貌改变了。
三、存在问题:
1、由于教师年龄结构等多种因素,导致“四有”不能得到全面、均衡的铺开,新老教师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2、“四有”常规中,特别是“四有”教案的撰写存在格式化、僵硬化现象,灵活性不够。且存在教案与课堂教学脱节的现象,即教案的撰写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
3、绝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四有”没有形成自觉性,过去的教学习惯根深蒂固,搞活动、有人听课使用“四有”模式,关起门来随意性就非常的大。没有形成课堂教学常规,没能革新原有课堂教学模式。
四、努力方向:
继续加大“四有”研究力度,立足课堂,与教研组为活动载体,把“四有”研究向宽度、深度挖掘;紧密联系课堂,提高“四有”教案撰写质量,让教案撰写真正为提质增效服务;注重老教师的培训,缩小新老教师之间的差距;注重对平常课堂教学的监管与监控,让“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最平常,最真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将全力推进学校管理规范化,以“四有”研究为学校工作的核心,多措并举,让阿耶完小成为真正的管理示范学校。我们坚信这一天将不再遥远!
2013年3月23日
第二篇:合作学习落地开花
合作学习落地开花
——参观南方中学有感
林碧英
南方中学校长曾跃飞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八步教学法”的基本做法。曾校长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八步教学法”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也是全体师生努力的结果。“自学、研讨、展示、强化、作业、改错、小结、小测”《曾氏八步教学法》,适用于所有的学科教学,但每个学科的八步 实施的时间略有不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的自学环节在晚自习完成,其它学科都是课堂上完成,自学提纲完成之后由组长批改,错题自己找人探讨、订正,接下来的研讨、展示环节是课堂上的最精彩部分,每个小组的学生上台展示、讲解、补充,最后还给表现打分,每个学生从进教室到下课,每个环节都会量化评分,以积分多少的方式,一周评出优秀组与落后组,表扬先进,批评后进,反馈及时高效,形成良性循环。现场观摩了好几课,每位老师的教学统一模式,教室里没有黑板报,N块黑板都是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在这里大展拳脚畅所欲言。“八步教学法”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组织者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引导他们主动地参加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自己去看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自学方法,探索知识的规律。事实证明:坚持培养自学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局面;为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打下了良好基础。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一律面对面站立的方法,他们认为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上课走思现象,达到了专心致志研讨问题的目的。对于学生先对学,后群学,使学生在分组讨论中能真正做到各抒己见,共同合作,互补互促,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做法很欣赏。“八步教学法”中学生的课堂展示,达到活跃思维,锻炼勇气,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目的。书本让学生看;思路让学生讲;问题让学生提;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想;实验让学生做。通过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来展示预习的成果和研讨的结果,让学生主动求知,以学促教。
想起看过的《高效课堂22条》这本书,里面的理念与南方中学的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简洁的语言、高度的概括、鲜明的方向,这也是我最欣赏的一句话。过去人们总是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也就是说让教师把自己的知识分装给学生,这也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枯燥无味,教师出力不少却收效甚微。而今无论是《新课程标准》还是《高效课堂22条》都在大力提倡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真正去操纵学习的主动权。而南方中学的课堂中教师只需要带着水桶去装学生的收获就行了。“知识的超市”多么形象的比喻,我们的课堂就应该像超市里的货物一样适合各个层次的顾客的需求,那么课堂这个超市就应该有充足的知识储备,让每个学生都能像逛超市一样快快乐乐的有所收获。超市的商品琳琅满目,顾客才会开心的选购。课堂的知识丰富多彩,学生才有积极获取的兴趣,学习以学生的积极和快乐为前提,这样的课堂怎能不成为高效的课堂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学生的学,任何的效益都无从谈起,只有尊重学生,并做好“还权”和“放手”,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责任,进而让课堂散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的尊严在得到体验的同时,课堂效益才能以极大的提升。因此,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努力使学生肯学,想学,学会,会学和立志学。”对学生要放手、放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放手、放权的同时不是让我们真的撒手不管,而是给我们做教师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高效的教学理念,要有机动灵活的课堂调控能力,要有充分合适的启发点拨语言等等。在教师的高效教学理念下才能有学生的高效收获,我想这应该是高效课堂想要达到的效果吧。
要拥有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高效课堂提倡合作学习,合作就是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既可以师生合作、也可以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时教师要做到“知己知佊,百战不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强项、经验薄弱之处,对症合作时才能使学生有更大的收获。生生合作可以减少个别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汲取更多的知识营养,为课堂的高效奠定基础。
回首我们的课堂,似乎还在“穿新鞋走老路”,嘴里说着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但是一到上课的时候,总怕自己讲得少了学生不明白,反复的讲解不知不觉就把40分钟的时间占据了。我们一定要强制自己树立高效课堂、高效教学的意识,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时刻提醒自己在每节课后主动反思:是否遵循新课程理念的指导,是否注重课堂的高效率,是否以学生的主动为前提。
参观的最后是互动环节,老师们提出了困惑:“八步法”对于小学的课堂适用吗?曾校长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且说了,小学更好做,效果更明显。这给我们这些小学老师吃了颗定心丸。“心动不如行动”,不妨选几个班级先来搞个实验班,如果可行再全面铺开。
第三篇:《制度如何落地》
制度如何落地
首先,我想与大家探讨一个问题,我们发布制度的目的与入口是什么?绝大部分老板的回答是“管住员工,员工太难管理了”。显然,这个入口就错了,当我们的入口错了时,越管就会越错,越管就会越难。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员工是弱势群体,一般不敢反抗,但不直接反抗不证明他内心里没有反抗,富士康员工通过跳楼来反抗,而我们大部分员工在背后暗地里与你较劲,通过“不执行”来反抗,这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很正常了。那这怪谁?员工是没有错的,那是领导的水平太差.所以,制度无法落地的背后是领导和干部的无能.试想一下,如果制度的目的与入口是为了帮助员工成长,让员工的工作更出色,让员工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障,那效果会怎么样呢?人们不会忠于任何人,但会永远忠于自己的利益.所以,制度落地的重要前提是教育,培训与宣导,让员工明白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古人讲的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思是管理国家和公众事务,教育与学习要放在第一位.而我们大多数人经营团队,是把制度放在第一位,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不执行”、”制度流产”等等.制度执行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我们很多领导与干部不懂得如何使用制度管理:
一、制度出台前。
首先,我们必须取得一个共识,那就是,规章制度的目的与入口是“员工利益最大化”,也就是出台任何制度的目的不是管住员工,而是帮助员工做的更好,帮助员工更出色。这点非常重要,是土壤,是地基,只有打通了这个观念,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往前走,否则就不谈什么执行了。可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在出台制度之前,执行者也就是我们的员工,有多少程度的参与?领导者与执行者有多少的互动?这个过程做的越扎实,执行起来就会越顺畅。在取得了大家的同意与支持后,制度执行就自然不是问题了。而不是某些高管干部在办公室把会一开,于是乎出台一个规章制度,然后政令宣达,违者必究,这是强权的做法,效果往往很糟糕。再者,就是笔者开始提到的,制度出台后要宣导,要做教育培训,不断的强化,要让大家熟悉制度的内容,这是制度执行的重要前提。既然您认为这个制度很重要,那么就要加大培训宣导力度。如果你不宣导,不培训,员工就有理由推断这个制度不重要,既然不重要,那我干嘛要执行呢?
二、制度执行中。
制度执行中,要坚持原则,堵住好“破窗”是关键,什么是“破窗”?举个例子,如果一排窗户,有一个破了,如果不采取措施,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大堆的破窗。所以,一旦有人违反规章制度,没有人去纠偏,给予相应的处理与回应,那么就是在鼓励大家继续这样做。所以,这个时候立刻执行就显得非常重要,无论这个人是谁,也不管是落后分子还是先进代表,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个过程中,最大的“破窗”往往就是企业老板本人,即不断的破坏自己制定的制度,或者纵容这样的破坏者。笔者曾经在给一位从事钢结构工程的企业老板做咨询顾问时,记得他有一位很得力的干部违规将公司的材料弄坏了,在有关人员追究责任时,老板却出来说话“算了,他又不是故意的”。这样下去,如何执行?这样的公司怎么会有执行力?甚至还有老板自己带头破怀规则,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自己在赌场上赌钱,却大声的呼喊禁止赌博?老板每天都在播不良的种子,最后结出来的果自然就会“中毒”。这样恶性循环就会导致情况越来越糟糕,这样的公司如何会有执行力?
另外,当我们的领导在发布指令后,一定要与员工进行确认。例如,您让员工“三点整到四楼“,员工回答“YES”,但往往我们收获到的结果是,员工“四点整到达三楼”。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领导没有与员工进行有效确认,领导发布指令后,如果要求员工把指令复述一遍,结果会完全不一样。这就是领导者的“免责”,道理很简单。领导者如果能有效的免责,员工就会百分百承担责任。记得有位管理大师讲过,管理上的问题,70%是由于沟通不到位而导致成的。所以,上下级的沟通确认非常有利于执行落地。
三、制度执行后。
制度执行后要进行质询,笔者强烈建议领导者与执行者必须阶段性(例如每月一次)的质询,质询的过程我们会了解到员工的执行情况,哪些地方还可以做的更好,哪些地方是制度本身的问题.所以,领导者经常到执行者的现场去体验一下,倾听大家的声音,感受大家的工作环境,这样就很利于很多规章制度的改善与优化,日本企业提出的“现场管理”,即现地、现物、现认也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是制度执行的一些基本原理与方法,真正的执行落地,关键在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内部建立一套执行运营管控模式,使各项管理进入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这也就是腾翼达多年来在市场一线总结出来的一套不依赖于能人的“执行力盈利模式”,在后期的篇幅里,将会继续与大家分享。
一、事前要定义结果与责任。
首先是定义结果,也就是是当制定一个规则与机制时,必须要明确目标与标准:我们要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如何去实现。例如,某服装制造厂要定义一个洗水流程,做法其实很简单,我们把以往的洗水流程重新来一个梳理,列出与目标和标准之间的种种差距,然后寻找实现差距的途径。这个过程,我们会发现,其实真正的专家不是领导与干部,而是员工,在一家管理文化不足够的公司,员工做事几乎都是在凭经验与感觉,这种经验与感觉都是一笔难得的财富。没有管理文化,导致的结果我们员工各行其事,这样必然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浪费,当公司的管理者把员工的经验与感觉进行总结与提炼时,就形成了团队与流程,新的流程制度形成后,接下来就是不断的宣导与培训,这样员工就明白了什么是标准。
有了目标与标准,接着就进行分工,即定义责任,大家一起参与讨论修订,让每个岗位都有清晰的岗位职责说明书。这是执行的关键,事前让员工参与制定,制度与流程形成后要进行培训与宣导。
二、事中做好追踪与纠偏。
制度与流程形成后,是不是就完事大吉,其实不然,所以过程中,管理者要进行反复的追踪检查,出现异常要及时纠偏,通过无数次重复后就会形成习惯。记得戴尔讲过一句话: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因为我们一辈子都是在用习惯进行管理。
三、事后的即时激励与改善系统。
阶段性的制度质询是却确保制度持续落地的重要环节。管理者要阶段性的对制度流程执行情况进行质询,质询让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有问题不可怕,及时调整与改善就可以了。世界上不变的真理是天天在变,市场在变,客户的需求在变,所以,我们的制度也要及时更新,也便于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笔者在从事咨询行业多年,发现很多公司制度流程执行力之所以做的很糟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很多企业漠视了这个步骤。我们看到的是墙上贴的那些都成了灰的制度流程,员工几乎就没有正眼看过,甚至都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即使知道上面写的内容,那些内容早就与现有的工作严重不符,员工也不会理睬。所以,事后的制度执行梳理与纠偏,这套即时激励与改善系统是为了更好的进入新一轮的再执行。
制度执行是一个闭环系统,从事前的结果定义到责任,事中的检查跟踪,事后的激励与改善系统,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
END
—
第四篇:制度如何落地
首先,我想与大家探讨一个问题,我们发布制度的目的与入口是什么?绝大部分老板的回答是“管住员工,员工太难管理了”。显然,这个入口就错了,当我们的入口错了时,越管就会越错,越管就会越难。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员工是弱势群体,一般不敢反抗,但不直接反抗不证明他内心里没有反抗,富士康员工通过跳楼来反抗,而我们大部分员工在背后暗地里与你较劲,通过“不执行”来反抗,这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很正常了。那这怪谁?员工是没有错的,那是领导的水平太差.所以,制度无法落地的背后是领导和干部的无能.试想一下,如果制度的目的与入口是为了帮助员工成长,让员工的工作更出色,让员工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障,那效果会怎么样呢?人们不会忠于任何人,但会永远忠于自己的利益.所以,制度落地的重要前提是教育,培训与宣导,让员工明白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古人讲的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思是管理国家和公众事务,教育与学习要放在第一位.而我们大多数人经营团队,是把制度放在第一位,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不执行”、”制度流产”等等.制度执行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我们很多领导与干部不懂得如何使用制度管理:
一、制度出台前。
首先,我们必须取得一个共识,那就是,规章制度的目的与入口是“员工利益最大化”,也就是出台任何制度的目的不是管住员工,而是帮助员工做的更好,帮助员工更出色。这点非常重要,是土壤,是地基,只有打通了这个观念,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往前走,否则就不谈什么执行了。可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在出台制度之前,执行者也就是我们的员工,有多少程度的参与?领导者与执行者有多少的互动?这个过程做的越扎实,执行起来就会越顺畅。在取得了大家的同意与支持后,制度执行就自然不是问题了。而不是某些高管干部在办公室把会一开,于是乎出台一个规章制度,然后政令宣达,违者必究,这是强权的做法,效果往往很糟糕。再者,就是笔者开始提到的,制度出台后要宣导,要做教育培训,不断的强化,要让大家熟悉制度的内容,这是制度执行的重要前提。既然您认为这个制度很重要,那么就要加大培训宣导力度。如果你不宣导,不培训,员工就有理由推断这个制度不重要,既然不重要,那我干嘛要执行呢?
二、制度执行中。
制度执行中,要坚持原则,堵住好“破窗”是关键,什么是“破窗”?举个例子,如果一排窗户,有一个破了,如果不采取措施,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大堆的破窗。所以,一旦有人违反规章制度,没有人去纠偏,给予相应的处理与回应,那么就是在鼓励大家继续这样做。所以,这个时候立刻执行就显得非常重要,无论这个人是谁,也不管是落后分子还是先进代表,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个过程中,最大的“破窗”往往就是企业老板本人,即不断的破坏自己制定的制度,或者纵容这样的破坏者。笔者曾经在给一位从事钢结构工程的企业老板做咨询顾问时,记得他有一位很得力的干部违规将公司的材料弄坏了,在有关人员追究责任时,老板却出来说话“算了,他又不是故意的”。这样下去,如何执行?这样的公司怎么会有执行力?甚至还有老板自己带头破怀规则,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自己在赌场上赌钱,却大声的呼喊禁止赌博?老板每天都在播不良的种子,最后结出来的果自然就会“中毒”。这样恶性循环就会导致情况越来越糟糕,这样的公司如何会有执行力?
另外,当我们的领导在发布指令后,一定要与员工进行确认。例如,您让员工“三点整到四楼“,员工回答“YES”,但往往我们收获到的结果是,员工“四点整到达三楼”。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领导没有与员工进行有效确认,领导发布指令后,如果要求员工把指令复述一遍,结果会完全不一样。这就是领导者的“免责”,道理很简单。领导者如果能有效的免责,员工就会百分百承担责任。记得有位管理大师讲过,管理上的问题,70%是由于沟通不到位而导致成的。所以,上下级的沟通确认非常有利于执行落地。
三、制度执行后。
制度执行后要进行质询,笔者强烈建议领导者与执行者必须阶段性(例如每月一次)的质询,质询的过程我们会了解到员工的执行情况,哪些地方还可以做的更好,哪些地方是制度本身的问题.所以,领导者经常到执行者的现场去体验一下,倾听大家的声音,感受大家的工作环境,这样就很利于很多规章制度的改善与优化,日本企业提出的“现场管理”,即现地、现物、现认也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是制度执行的一些基本原理与方法,真正的执行落地,关键在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内部建立一套执行运营管控模式,使各项管理进入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这也就是腾翼达多年来在市场一线总结出来的一套不依赖于能人的“执行力盈利模式”,在后期的篇幅里,将会继续与大家分享。
一、事前要定义结果与责任。
首先是定义结果,也就是是当制定一个规则与机制时,必须要明确目标与标准:我们要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如何去实现。例如,某服装制造厂要定义一个洗水流程,做法其实很简单,我们把以往的洗水流程重新来一个梳理,列出与目标和标准之间的种种差距,然后寻找实现差距的途径。这个过程,我们会发现,其实真正的专家不是领导与干部,而是员工,在一家管理文化不足够的公司,员工做事几乎都是在凭经验与感觉,这种经验与感觉都是一笔难得的财富。没有管理文化,导致的结果我们员工各行其事,这样必然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浪费,当公司的管理者把员工的经验与感觉进行总结与提炼时,就形成了团队与流程,新的流程制度形成后,接下来就是不断的宣导与培训,这样员工就明白了什么是标准。
有了目标与标准,接着就进行分工,即定义责任,大家一起参与讨论修订,让每个岗位都有清晰的岗位职责说明书。这是执行的关键,事前让员工参与制定,制度与流程形成后要进行培训与宣导。
二、事中做好追踪与纠偏。
制度与流程形成后,是不是就完事大吉,其实不然,所以过程中,管理者要进行反复的追踪检查,出现异常要及时纠偏,通过无数次重复后就会形成习惯。记得戴尔讲过一句话: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因为我们一辈子都是在用习惯进行管理。
三,事后的即时激励与改善系统。
阶段性的制度质询是却确保制度持续落地的重要环节。管理者要阶段性的对制度流程执行情况进行质询,质询让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有问题不可怕,及时调整与改善就可以了。世界上不变的真理是天天在变,市场在变,客户的需求在变,所以,我们的制度也要及时更新,也便于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笔者在从事咨询行业多年,发现很多公司制度流程执行力之所以做的很糟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很多企业漠视了这个步骤。我们看到的是墙上贴的那些都成了灰的制度流程,员工几乎就没有正眼看过,甚至都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即使知道上面写的内容,那些内容早就与现有的工作严重不符,员工也不会理睬。所以,事后的制度执行梳理与纠偏,这套即时激励与改善系统是为了更好的进入新一轮的再执行。
制度执行是一个闭环系统,从事前的结果定义到责任,事中的检查跟踪,事后的激励与改善系统,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第五篇:爱国主义教育在毛岸英学校落地开花
爱国主义教育在毛岸英学校落地开花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美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蕴涵于整个民族的一种深厚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在当前,继承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毛岸英学校,正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几年来,学校一直把“修德、博学、敬业、爱国”作为办学的宗旨,把“学英雄精神、走英雄道路、创英雄伟业、做英雄传人”作为育人的方向,为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了解英雄事迹,学习英雄精神
英雄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尤其是那种崇高的为国献身的精神,永远是滋养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作为毛岸英学校的学生,就应该更深刻的了解毛岸英,所以我们要求毛岸英学校的每一位学生都读《毛岸英的故事》这本书,了解毛岸英在艰苦的环境中是如何生活、学习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又是怎样英勇顽强地战斗、兢兢业业的工作,最终为为了保家卫国、为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利益光荣殉职,成为一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开展了“毛岸英的故事”演讲比赛、《毛岸英的故事》读书征文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更加深了对毛岸英的敬佩,对学校的热爱,并立志要做毛岸英那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愿为国家奉献一切的人。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求各中队分别组织队员收集更多的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的图片、故事、诗词、事迹等资料,并以班会或队会的形式进行交流,学生在不断地收集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英雄故事,感受到那同一种精神震撼——爱国与奉献。
此外,我们还利用我校的特色教育资源——毛岸因生平业绩陈列馆,定期向师生开放,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新生入队时,会有老师或少先队委员带领学生参观毛岸英生平业绩陈列馆并进行讲解,让他们从成为一名少先队员开始就了解毛岸英的故事,了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想想自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并在毛岸英烈士塑像前庄严宣誓,加入少先队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
于此同时,我们还利用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德育教育长廊、学习园地等文化阵地适时宣传英雄事迹,为学生建立一个学习榜样的媒介。
二、创建英雄中队,丰富中队教育的内涵
2007年1月,我校参见了辽宁省创建“英雄中队”活动座谈会,2007年4月5日清明节这一天,我校全体师生怀着激动地心情隆重的举行了“毛岸英中队”授旗仪式。自创建英雄中队以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1、开展看、读、讲、写、唱教育活动 看:看英雄图片、电影等; 读:阅读革命烈士和英雄事迹资料;
讲:把读到的英雄故事讲给大家听,并每学期召开一次“英雄在我心”的主题故事会;
写:写日记、观后感、学习心得、参加活动体会等; 唱:每月学唱一首歌颂英雄的歌曲。
2、利用节日进行教育
节日具有纪念性,利用节日进行教育往往会带来良好的效果。每年清明节,我们都会开展清明节祭扫活动。首先,全体师生会在毛岸英塑像前用鲜花、歌声、朗诵诗词的方式表达对先烈的哀悼和敬佩;随后,会步行来到抗美援朝渡江遗址——清城桥参观、瞻仰彭德怀元帅、毛岸英、黄继光、罗盛教等烈士的塑像,并向先辈敬献鲜花,各班级还安排了小小解说员,向大家介绍每一位烈士的光荣事迹。回首昨天的历史,孩子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立誓要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2009年时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班队会以及征文竞赛;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并写出感受;开展读书活动;“祖国万岁”歌咏比赛,以及“精彩中国”书画展。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激励了学生积极学习、增强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为了让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有个更深刻的认识,省关工委老战士报告团团场金刚熙——一名真真正正经历过抗美援朝战争洗礼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学岸英精神,做祖国的好儿女”。老人回顾了当年抗美援朝的光荣历程,讲述了在战争中发生的感人事迹,并通过自身经历教育孩子们要多读书、多学习。通过这次活动学生知道,60年前抗美援朝是为了保家卫国;60年后我们一定要做祖国的好儿女,长大后报效祖国。今年的6月份,我校组成了红领巾祭拜英烈代表团,在丹东兴业矿业有限公司的资助下于6月12日专程到朝鲜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历史陵园举行祭拜仪式,凭吊毛岸英及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志愿军烈士,孩子们为烈士献上鲜花。在默哀时,想到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烈士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于异国他乡,孩子们不禁悲从中来,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孩子们在烈士墓前隆重宣誓:“学英雄精神、走英雄道路、创英雄伟业、做英雄传人”。这则祭拜活动的消息在10月25日抗美援朝纪念日到来之际被丹东新闻报道,随后又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采播,当孩子们看到播出的新闻后深受鼓舞,决心不辜负先烈的期望,学好本领,锻炼好身体,长大后报效祖国。
除此之外,在建队日、毛岸英牺牲纪念日、国庆节、抗美援朝纪念日、重阳节等重大节日,学校都会相应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给学生上了一次又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3、聘请校外辅导员,开拓学生视野
为了让队员们接触到社会、开拓他们的视野,我校在2009年4月21日与丹东市国家税务局车辆购置税收管理办公室成为了文明共建单位,开展了一系列的文明共建活动,并聘请了校外辅导员为学生讲解关于税收方面的知识,同时还举办了一次“税收、发展、民生”的主题征文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2009年9月18日,毛岸英学校少年军警校与丹东边防支队机动大队开展了“迎国庆、扬军威、固边防”、“我爱我的祖国”系列国防教育活动,同时聘请丹东边防支队机动大队的六位教官为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并对我校全体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训活动。训练科目有:队列、分列式、救护及内务管理。刚一听说军训这个消息后,学生都特别兴奋,平时看电视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那么的英姿飒爽,方队是如此的整齐划一,内心总会涌起一种由衷的敬佩之情。如今自己终于也有这样的锻炼机会,雀跃之情溢于言表。然而军训真正开始时,他们才真正体会到那种不易。烈日当头要一动不动地站军姿;一个摆臂的动作一练就是几十遍甚至百遍;正步走分解动作一抬腿就晃个不停„„汗水湿透衣衫,脸上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一天下来没有一个不喊累的,借此机会,老师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弘扬中华民族崇勇尚武德传统美德。在以后的训练中,辛苦依旧,但他们却不再抱怨,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好规定的动作。在检阅过程中,孩子们精神抖擞,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走过主席台,无论是从队列,组织纪律,还是内务管理,孩子们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他们的脸虽然晒黑了,却增添了一份坚毅。学校教育担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而军训就是为培养合格人才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所以说,学生军训有很重大的意义:学生军训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学生军训是加速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学生军训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学生军训是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需要。加强全民的国防观念,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提高他们的国防理念。
三、学习英雄业绩,学做英雄传人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但是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没有变。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为国捐躯的人是英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鞠躬尽瘁、舍生忘死的人是英雄;在和平年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也是英雄。我们应该向英雄那样,一切为人民的利益着想,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他人无私奉献,就应该向英雄那样,工作兢兢业业,学习认认真真。在老师的启发和教导之下,孩子们懂得了爱祖国、爱人民,应该从爱学校、爱同伴、爱父母、爱家乡、爱他人等身边的事做起。为此孩子们以家庭为阵地,开展了“我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听爸爸妈妈讲敬老的故事”等家庭体验活动,让孩子在情感的交流体验中懂得尊老敬老、孝敬父母,懂得什么事爱,怎么关心别人。
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英雄中队”的队员们经常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等时间积极主动地道断桥、鸭绿江边等公共场所打扫卫生,捡拾生活垃圾,个个争做“环保小卫士”,进一步带动了全校学生的环保意识。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特大洪水灾害中,各班均开展了班队会活动,发动学生为灾区捐款。每一次的募捐,孩子们都积极响应,纷纷捐出自己的零花钱,那赤诚的爱心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人。
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尊老敬老,爱护同伴,保护环境的观念,把爱祖国、爱人民具体化,有助于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质,推动了孩子的成长。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最主要的内容,是学校德育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结合时代特点,我们要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中华美德一代一代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