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发展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
计算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发展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
计算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发展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为例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可见计算的重要性。在计算教学中大多老师会以例题与学生共同探索算理,给出相关的法则、定律,然后利用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在计算教学中会发现有的同学会正确计算,但一问为什么就说不清道理。这由于在巩固练习中学生处于只练不说的状态下,形成只会做题,不会说算理。而且计算课堂大多时间处于练题不练语言,课堂也显得异常沉闷,学生的少了语言的训练,思维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思维的发展与数学语言的训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数学语言的发展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的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思维借助语言,语言促进思维。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并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也可以在说的训练中,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计算教学情景化,算理、算法要讲请。
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要想会算而且算得快、算得好,理解算理是教学的关键。而理解算理主要靠激发学生要算、想算、怎么算的意识。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那就是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探究出合理的算理。
在新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新知的构建的过程,重算理的渗透,提倡方法的多样性等。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先出示书上的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从图中看到那些数学信息?再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利用已知条件与问题重编成一道完整的数学题,最后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这样可以让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在教学2+30=32和32-2=30这两道算式时,让学生独立试试,汇报怎样算,然后交流算法,得出算理,在方法的交流与汇报时,苏老师能及时肯定老师的正确的想法,并引导学生说出“还有别的想法吗?”这些做法都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学生在交流中,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结合学生的分析,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加法交换律的渗透,引导他们利用“数的组成”和“想加法算减法”的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这样把认知的过程还给学生,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而计算题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学生对于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但是真正理解与否,要看他能否清楚地表达出来,并且算理的表达要求有条有理、有根有据,符合逻辑关系。“理得清,说得明”,通过说的训练,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并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的同时,更掌握了计算的技巧。
二、口算形式多样化,口算方法要说清。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加强口算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口算练习时,要避免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大部分数学老师主要把口算的结果正确作为唯一目标,很少会花时间和学生交流分析口算的思路和技巧。这种只交流答案不交流方法的口算训练,由于少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算理和算法,这会导致学生遇到一些有一点点难度的口算,可能又会用笔算代替口算,而且即使笔算也因对其理解不够,仍会出错。这时在口算练习中加强说的训练更显得重要。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在理解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加以理解,逐步掌握。”但练习绝不能搞题海战,多多益善,我觉得练习的有效与否,更要突出一个“巧”字。低年级的口算练习宜先慢后快,重点内容重点练,易错内容反复练。在刚刚教完一个新的计算内容时,我要求学生侧重掌握计算方法。这节课主要是复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师以开火车口算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口算,并指名说出口算的方法,如在计算50+3,这一道整十数加一位数中,让学生会说出“50+3是由于5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所以50+3=53。而在计算53-3=可以引导利用以下两种方法说出口算的过程。每一种方法是,数的组成:53是由5个十和3个一组成,从53里去掉3,就剩5个十,所以53减3等于50”。第二种方法用想加法算减法,因为50+3=53,所以53-3=50。让学生在说口算方法中让速算与说算理相结合的情况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而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计算的是否正确、迅速,即平常所说的:“又对又快”。口算训练中让学生经历从慢到快,从量小到量多,从语言到思维的过程,最后达到看算式就能很快说出和写出得数。
针对一年级儿童好动,持久性、稳定性较弱的特点,试着采用了许多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可以利用口算卡片、活动小黑板进行视算;每天课前2分钟的口算或2分钟的对口令,开火车等方式进行听算;也有“找朋友”、“邮递员”、“烤玉米”、“摘苹果”等视算、听算相结合。多样化的练习丰富了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使计算能力的提高有了保证。长期这样的训练有利于使学生建立起算式和得数之间的直接联系,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能转化为技巧,达到口算快而准的要求。
三、“一图四式”常规化,加减关系要理清。
一年级主要学生100以内的加减法,一图四式主要揭示三个相关的数之间的换算规律。因此在一年级的教学中要利用好“一图四式”,让学生在图形结合中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理解数与数之间的联系与特点。
一图四式主要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一图四式并理解3个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加强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理解,这幅图可以分别用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表示图的关系。这可以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雏形,也是以数型结合的方式提示学生理解算理与算法的好方法。由于一年级只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所以一图四式只能用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表示,这也揭示了加减法之间,教师还可以利用这四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掌握“想加法算减法”的方算方法,两个加法算式,还有利于学生从低年级就向学生进行加法交换律的渗透。
计算题教学要重计算结果的正确率,更要注重算理。在计算教学中倾注说的的元素,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算理与算法;在口算练习中,说口算的方法;在“一图四式”中,理清加减之间的关系。让 “说”的训练活跃数学课堂的气氛,成为打开学生数学思维之门的金钥匙。
第二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克延杰
现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那么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以人为本,切实奠基
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知识接受、死记硬背,其结果是学生的思想被窒息,创造性被扼杀。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建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
1.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
2.转变学生学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大力倡导,实施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努力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语)有利于个体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因此,要热爱、信赖、尊重和赞赏学生,多方肯定,热情鼓励,创建民主、宽松、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想方设法地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顾虑,坚决从“师道尊严”的迷雾中走出来。
二、注重实践,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一篇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意境、主题等,都为读者审美再创造留下了巨大的艺术空间。同样,一个词语、语句、甚至一个标点,在不同语境的含义也不尽相同。语文学科这种模糊性和多义性的特点,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1.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渠道。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不懈地组织、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和一些有价值有争议的问题、观点,启发学生思维,点拨思维角度和思维点,及时接通思维流程,鼓励学生讨论、争辩、切磋,允许学生见仁见智,不把现成答案或自己的结论强塞给学生。
2.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又一广阔天地。扩写、缩写、续写、改编、想像作文、话题作文等都不失为好方法,教师要高度重视,充分加以利用。
3.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如诵读美文、对对联、猜谜语、办小报、当小记者、辩论比赛、探究性学习活动等也是好方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要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丰富语文课外活动。
三、要安排适当的训练序列。
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决非一蹴而就,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必须与听说读写的训练密切结合。必须针对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特点来有计划地进行,否则很容易被忽视、缺漏。例如:结合阅读与作文,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联想与想像的形象思维训练,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等。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学生阅读中读、背、说、写、思德过程,就是学生个体的一种创新思维发 1
展过程,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能力的体现。
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天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力。
1、教师正确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主要表现在:幼稚天真而充满幻想,个性品质的充分展示,思维和表达不受任何限制,疑问看似简单平常却又新颖奇特,回答跟老师的预设答案总有距离(有时距离很远)却有其客观合理性,等等。教师不要以成年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的思维,更不要误解为严密的逻辑思维、重要的理论发现和科学的创造发明等,那就势必把很多具有创新天赋的人才夭折于摇篮之中。
2、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是天生的创新人才,他们的成长经历凝聚着他们创新的胆识和能力:一个婴儿出生后,便睁大双眼搜寻各种新鲜的事物,认识各种不同的脸谱,尝试各种动作,发出各种声音传达自已的信息;需要与人交流了,便开始呀呀学语。刚刚会说话,其语言和思维就令人惊奇。孩子的创新意识、学习欲望、生命发展三者之间是紧密相联的。在相互信任的氛中,学生会尽情发挥自已的思维发展潜能。
3、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现。对于学生的发现,我们有些教师常常不以为然,不置可否。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教师置学生的质疑于不顾,仍按自已的设计组织教学。这种不尊重学生的发现、不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硬拉着学生失去了创新的欲望和学习的需求,创新意识被扼止于萌动中,出现学生“高分低能”、“越学越没灵气”的不良后果,我们的学生是未来人,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所以,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发现,满足学生创新学习的需求。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 意识和创造精神。
4、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就是一个特别的世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他们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实践,充分发表自已的意见,充分展示自已的学习过程;千万不能随意制止,轻易否定,或者越俎代庖,这只能使学生丧失参与学习实践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受阻,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空谈。
五、注意课堂中的提问方式
好的提问,犹如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好比水中投石,激起千层浪花,打破学生脑海中的平静,使之涟漪阵阵,波澜迭起。让我们的学生都能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世界里尽情翱翔。
1、提问有针对性
兴趣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课堂提问就是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的形式之一。因此抓住兴趣点提问。如我在才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当讲到鲁达消遣郑屠时,我设计的问题是:这个欺弱怕强的屠夫会有什么下场呢?此时的学生兴趣高涨,我却不动声色,让他们翻开书,自己去书中求证,看谁说得对,学生急于想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一个个急不可待地翻起书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问有层次性
一个班级的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我们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对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教师提问注意既可化难为易,又可打开学生的思路。如我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时,作为说明文学起来比较枯燥、索然无味,我采用分层提问法,我设计了这几个问题,让同学们检测一下
自己能回答几个。
3、提问的可变性
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心里都很清楚,好吃的东西如果吃多了也会觉得不好吃,课堂提问也如此。如果一节课都是师问生答,形成了定势,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难调动起来。如果环环相扣的提问就能创设热烈气氛,训练学生敏捷灵活的思维品质。也可以教师框定问题的范围,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重点支互问互答。我通常在古文教学中采用这种方式,因为古文有许多识记内容,学生比较容易找。如“释义”这一环节,如需积累的文言词汇有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虚词如之、者、而等。学生对这些词汇掌握好了,自然也会提问题,解决问题了。
4、提问有感染力
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如对学生持支持的态度,在面部表情、躯体姿势和体态用语学生都比较受欢迎,学生感受到的是老师期待、信任和鼓舞,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会满怀信心的去学习去思考。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教师要改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的读、背、说、写、思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活动;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习能力。
第三篇:数学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 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发展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以“传授”思维过程和结论为主,而应讲究思维方法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下面,是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的点滴。
1.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 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1000个零件的任务 交给了张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5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张师傅加工了600个零件,李师傅加工 了400个零件。这时把50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2.通过猜想,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猜想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它可导出新颖独特的思维成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猜想,敢于猜想,善于猜想,鼓励学生思考,让他们自由想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1通过猜想,培养思维的独创性。现代教学是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传输信息的过程,因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标新立异”,激发他们猜想更好的方法。通过充分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2.2通过猜想,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受一定的解题模式的束缚,从问题个性中探求共性,寻求变异,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猜想、延伸、开拓。在数学教学中,一般可采用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和锻炼思维的发散性。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题技巧,而且可以发挥学生的独特见解,增强思维发散性的辐射力。此外,一题多变、一空多填等训练,同样也能培养和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品质。
2.3通过猜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好动、好想、好奇”是学生共同具备的心理特征。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使学生自觉地沟通数学知识的纵横联系,挖掘隐含条件;巧妙地构造某个数学对象,迂回转化;灵活地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方式,找出解题的各种途径。
3.开拓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人们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和解决问题。数学思维灵活性的突出表现是善于发现新的因素,在思维受阻时能及时改变原定策略,及时修正思考路线,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学生解题的思路广、方法多、解法好,就是思维灵活的表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联想,提倡一题多解。同时,设计开放性练习,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提高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
4.1分析与综合。总起来说,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所谓综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建立起来。综合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条件入手,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
恰当地采用分析或综合的思维方法,有利于沟通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建立起清晰的思维脉络。当然,根据具体问题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更会提高思维的效果。4.2具体与抽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 ”应放在逐步过渡上。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例如 :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准备好的圆柱模型侧面剪开,并观察剪开后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各个部分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考、概括,不仅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圆柱体侧面积公式,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意识,提高了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法。
4.3求同与求异。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对易混知识不同点的比较,即求异。例如: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经常要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但是,按比例分配和分数乘法这两类应用题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即前者要通过总份数把比转化成各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计算;而后者通常是直接或间接具备所求问题的分率。
显然,通过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不但使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发展了学生多极化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
4.4一般与特殊。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共性与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数学知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得出:这两种图形的周长都是将每个图形的四条边的长相加,这是它们的一般性。而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相等,它的周长等于它的边长的4倍;长方形对边长度相等,它的周长等于它的长加宽和的2倍,这是它们的特殊性。最后得出结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四篇:操作系统教学中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
操作系统教学中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
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来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计算思维所关注的是将计算机学科解决问题的方式应用于其他学科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计算思维自从被周以真教授清晰而系统地提出后,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界与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计算思维是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它与计算机和计算技术密切相关,系统化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贯穿在课程教学中,计算机专业教育应该在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做出表率。
新教学目标的确立
作为计算机系统中核心、复杂的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管理着计算机中的各种软件和硬件资源,并在用户与计算机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国内外高校都将操作系统设置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计算思维的诸要素已经或多或少地渗透到操作系统课程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但因计算思维的概念和培养目标不甚明朗,故执行的效果亦不甚理想。因此在计算思维被明确提出后,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应该随之具体化、清晰化,并将其提升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的一个新的教学目标。
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计算思维的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计算思维对客观世界进行抽象化表述与研究,并将这个过程用自动化方式实现出来。操作系统的设计原理在很多地方体现了这种抽象、启发式推理、并行处理以及折中的思想。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2.1 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的本质是运用分析、判断、推理、比较等方式抽取事物本质或共性的思维。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的抽象,使用户不必了解下层实现细节。抽象模型层次越高,系统功能就越强。例如,图1所示为操作系统的抽象层次结构,是实现计算机的普适化方法,在i/o设备上铺设i/o管理软件。为了支持文件共享,保证信息安全,在i/o管理软件之上铺设文件管理软件。这两层软件分别隐藏了对i/o设备和文件管理操作的具体细节。当在文件管理软件层之上再铺设窗口管理软件后,用户可在窗口环境中方便地使用计算机。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的抽象思维培养为引导并启发学生从原因、作用对象、作用范围和结果等角度来分析进程调度、页面置换和磁盘调度三者的共性。经分析发现,它们都是由进程的选择引起的。在进程争夺处理机时,引起进程调度;在进程发生切换时,引起页面置换;在进程需要磁盘上的资源时,引起磁盘调度。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加以推理,寻找共性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内容以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2 启发式推理思维
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认真组织教学内容、分析管理对象和任务的特点、逐步提出合理解决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启发式推理思维。
在多道系统中,进程数目往往多于处理机数目,因此处理机就成为了进程竞争的主要资源。在进程调度策略教学中,首先引入符合人类思维模式的先来先服务策略。该策略算法简单,容易实现,但短进程的周转时间往往过长,导致系统吞吐量下降。针对先来先服务策略的不足,引入短进程优先策略。该策略使进程平均周转时间减少,系统吞吐量增加,但短进程优先策略没有考虑到进程任务的轻重缓急。按任务的工作特点设置进程的优先级,级别高的进程优先使用处理机,即为高优先权调度算法。如果进程的任务紧急程度、使用时间等接近,引入时间片轮转调度策略,让进程轮流在处理机上执行一个时间片。
培养学生的启发式推理思维还可从相似情景人手。针对与处理机资源数目少于进程数目类似的现实存在情景银行柜台服务,采用启发式推理,接近现实情况。银行柜台有限,在客户很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先来先排队服务模式;有些客户办理的业务费时较多,为了提高客户整体满意度,可为此类客户开设另一类服务窗口;有些客户经常办理金额较大的业务,为照顾这类对银行效益影响大的群体,设置vip客户。
利用现实存在的情景实例进行启发式推理,有助于培养学生合理的启发式推理能力,可以达到快速找到符合实际且合理的解决方法的目的。在进程运行时,若所访问信息不在内存中,需将它们调入内存。如果内存无可用空间时,系统必须按照页面置换算法从内存中调出一页。为了找到多任务共享的磁盘中的信息,需根据磁盘调度算法查找。操作系统中页面置换算法、磁盘调度算法与进程调度算法的启发式推理思维举例见表1。
2.3 并行处理思维
并行处理思维是一种最大化合理利用资源的思维。并发处理是并行处理思维的产物,它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存储程序式计算机是以顺序计算为基础的计算机。为了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资源,要在顺序计算为基础的计算机系统中引入并发处理。例如,在进程a使用处理机进行计算后,需要输入时,处理机处于闲置状态,i/o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此时可采用进程调度算法使其他就绪进程b使用处理机计算。i/o设备与处理机的关系见图2。同一时刻,处理机与i/o设备都处于活动状态。当进程b需要输入时,若进程a就绪,调度就让进程a占用处理机继续计算。对同一个资源,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进程处于工作状态,见图3。
并行思维可应用到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例如,工作中为提高效率,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工作。当一个工作做到中途需要等待时,可先去做其他工作,直至这个工作可继续执行。
2.4 折中思维
折中思维是培养一种综合各种因素影响,最终达到最好效果的思维能力。在遇到二者或多者不可兼得的情况时,应利用联想、发现,使用折中思维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操作系统在设计时,参数选择、算法设计和使用的环境等都需要寻求折中点。观察世界上的著名建筑也会发现,它们大都采用取众家之长的方式创造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这是一种高水平折中。学生在利用联想、发现培养得到的折中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同时,会深刻理解折中思维的内涵。
结语
计算思维的概念清晰化后,已在人们的科学研究、生产和学习中起到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培养具有计算思维素养的现代化人才势在必行。在操作系统教学中,将培养计算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既有利于系统地培养学生中的计算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习、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思维能力训练3
一年级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三)(“排队知人数”、“简单应用”、“最多最少“训练)
姓名:评价:
1、小朋友们排队做操,小明的左边有6人,小明的右边有3人,这一排一共有()人。
2、一队共有12人,排在小钢前面的有7人,排在他后面的有()人。
3、从前面数起,强强站在第7个,从后面数起,他站的这一列队伍一共有()人。
4、无论从前数,还是从后数,小芳都站在第5个,这一队共有()个小朋友。
5、林林和丽丽站在队伍的中间,林林在前,丽丽在后,林林的前面有2人,丽丽的后面有3人,林林和丽丽之间还有3人,这一排一共有()人。
6、18个小朋友站在一队,从前往后数,小丽站在第9个,从后面往前数,小雨站在第6个。小丽和小雨之间有()人。
7、地下停车场上有15辆大汽车,比小汽车少6辆,现在开走了3辆小汽车,这时大汽车比小汽车少()辆。
8、一辆公交车里有30人,到好又多站下车9人,又上来了8人,现在车上有()人。
9、大明和小光每人有10块糖,大明给小光2块后,大明比小光少()块糖。
10、亮亮比芳芳多10本练习本,亮亮给芳芳()本后,两人的练习本就同样多了。
11、一辆公交车里有20位乘客,到好又多站有14人下车,又上来了19人,现在车上的人数和原来相比,人(多了)还是(少了),相差()人。
12、在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13、在下面括号里最小能填几?
14、小兰看一本书,已经看了24页,剩下的页数比两个8多,比3个8少。这本书最少有()页。()+ 6 > 10 18<()+ 4 10 +()> 20 24 <()+ 13()+ 4 < 12 10 > 8 +()5 +()< 14 1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