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思维能力,一直是数学教育最传统、最重要的目的。思维能力包括推理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概括能力等等。《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书学猜想(即合情推理能力),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即演绎推理能力);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计算就是体操的基本动作,因为学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以前的计算教学,总是教师先把计算方法传授给学生,然后学生按照方法进行大量的、机械的计算练习,目的是计算结果正确,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了计算的工具。所以一提到计算总是联想到枯燥。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计算法则和算理的形成这一活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思维能力呢?《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所谓数学活动就是指观察、类比、猜测、实验、分析、综合、归纳、验证、推理、概括、想象、交流、反思等。思维能力就是在数学活动中培养。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计算教学为避免枯燥,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类比、猜测等活动中体会知识的来源,激发探究的兴趣。学生不是等待填满知识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学生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低年级儿童也有着自己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创设情境要有利于唤起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一步自主探究计算法则和算理的形成搭建思维的平台。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7÷3=?,先不呈现算式,因为学生已经有6÷3=2的数学活动经历,所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有6个梨,如果每3个放一盘,能放几盘?如果平均放在两个盘里,每盘放几个?然后改为:有7个梨,如果每3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还剩几个?如果平均放在两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建立表象,为下一步探索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作准备。这样学生在一个现实的、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计算,比单纯的为计算而计算思维活跃多了。
二、参与活动过程,发展学生思维。
计算法则和算理属于抽象的知识,而学生的思维则已形象思维为主,如何有效地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之间的矛盾?就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活动过程。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电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尽量让学生不仅用眼看,还要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这样既使学生的思维随着动手操作活动而展开,又使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形象直观的生活常识。如,(1)在教学“9加几的加法”时,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9根小棒,右边摆4根小棒,把它们合起来是多少根小棒?怎样摆才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多少?在操作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摆,说过程,然后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演示一遍,这样不但培养了动手能力,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2)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时,教师先出示题目:“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8000平方米,5小时耕地多少公顷?”然后再出示题目:“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8000平方米,3/4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引导学生对两道题目进行观察、类比,从而推出算式:8000×3/4。如何来计算呢?学生可能回有不同的算法,比如把3/4变成小数,8000除以4再乘3,或应用书上的方法等,先鼓励学生算发多样化,再引导学生优化方法。最后出示题目:“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4/5公顷,3/4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完全放给学生自主探索,然后演示计算过程,最后让学生讨论归纳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法则。(3)教学商不变性质,先出示一组算式:6÷3=260÷30=2600÷300=2让学生观察有什么规律,接着大胆猜想:是不是所有的除法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然后举例验证,最后归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纳出商不变的性质。学生的思维刚趋于平衡,教师接着再打破这个平衡,提出有余数的除法有没有这样的性质呢?学生就会按捺不住要去验证了。如:7÷3=2„„1,70÷30=2„„10,700÷300=2„„100,最后得出商不变,但余数变(这是在整数范围内的说法)。如果学生对余数变不太理解的话,可以再通过摆小棒图片帮助理解。
二、反思活动过程,拓展学生思维。
反思,简单的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就是对原有学习经历的回顾、重新思考。弗赖登塔尔强调:“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极好途径。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反思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体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反思探索的过程。如,今天学习的是什么知识?我学会了多少?我是怎么学会的?还有什么模糊的地方?对书中的哪些地方还存在疑问?等等。然后再组织全班交流反思。通过多方交流,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学习信息量。在交流反思中,思维能力得到了拓展。
总之,培养思维能力贯穿于计算教学的始终,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在数学活动中开展计算教学,在计算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充分发挥计算教学在思维体操中的作用。
第二篇:操作系统教学中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
操作系统教学中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
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来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计算思维所关注的是将计算机学科解决问题的方式应用于其他学科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计算思维自从被周以真教授清晰而系统地提出后,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界与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计算思维是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它与计算机和计算技术密切相关,系统化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贯穿在课程教学中,计算机专业教育应该在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做出表率。
新教学目标的确立
作为计算机系统中核心、复杂的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管理着计算机中的各种软件和硬件资源,并在用户与计算机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国内外高校都将操作系统设置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计算思维的诸要素已经或多或少地渗透到操作系统课程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但因计算思维的概念和培养目标不甚明朗,故执行的效果亦不甚理想。因此在计算思维被明确提出后,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应该随之具体化、清晰化,并将其提升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的一个新的教学目标。
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计算思维的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计算思维对客观世界进行抽象化表述与研究,并将这个过程用自动化方式实现出来。操作系统的设计原理在很多地方体现了这种抽象、启发式推理、并行处理以及折中的思想。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2.1 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的本质是运用分析、判断、推理、比较等方式抽取事物本质或共性的思维。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的抽象,使用户不必了解下层实现细节。抽象模型层次越高,系统功能就越强。例如,图1所示为操作系统的抽象层次结构,是实现计算机的普适化方法,在i/o设备上铺设i/o管理软件。为了支持文件共享,保证信息安全,在i/o管理软件之上铺设文件管理软件。这两层软件分别隐藏了对i/o设备和文件管理操作的具体细节。当在文件管理软件层之上再铺设窗口管理软件后,用户可在窗口环境中方便地使用计算机。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的抽象思维培养为引导并启发学生从原因、作用对象、作用范围和结果等角度来分析进程调度、页面置换和磁盘调度三者的共性。经分析发现,它们都是由进程的选择引起的。在进程争夺处理机时,引起进程调度;在进程发生切换时,引起页面置换;在进程需要磁盘上的资源时,引起磁盘调度。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加以推理,寻找共性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内容以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2 启发式推理思维
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认真组织教学内容、分析管理对象和任务的特点、逐步提出合理解决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启发式推理思维。
在多道系统中,进程数目往往多于处理机数目,因此处理机就成为了进程竞争的主要资源。在进程调度策略教学中,首先引入符合人类思维模式的先来先服务策略。该策略算法简单,容易实现,但短进程的周转时间往往过长,导致系统吞吐量下降。针对先来先服务策略的不足,引入短进程优先策略。该策略使进程平均周转时间减少,系统吞吐量增加,但短进程优先策略没有考虑到进程任务的轻重缓急。按任务的工作特点设置进程的优先级,级别高的进程优先使用处理机,即为高优先权调度算法。如果进程的任务紧急程度、使用时间等接近,引入时间片轮转调度策略,让进程轮流在处理机上执行一个时间片。
培养学生的启发式推理思维还可从相似情景人手。针对与处理机资源数目少于进程数目类似的现实存在情景银行柜台服务,采用启发式推理,接近现实情况。银行柜台有限,在客户很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先来先排队服务模式;有些客户办理的业务费时较多,为了提高客户整体满意度,可为此类客户开设另一类服务窗口;有些客户经常办理金额较大的业务,为照顾这类对银行效益影响大的群体,设置vip客户。
利用现实存在的情景实例进行启发式推理,有助于培养学生合理的启发式推理能力,可以达到快速找到符合实际且合理的解决方法的目的。在进程运行时,若所访问信息不在内存中,需将它们调入内存。如果内存无可用空间时,系统必须按照页面置换算法从内存中调出一页。为了找到多任务共享的磁盘中的信息,需根据磁盘调度算法查找。操作系统中页面置换算法、磁盘调度算法与进程调度算法的启发式推理思维举例见表1。
2.3 并行处理思维
并行处理思维是一种最大化合理利用资源的思维。并发处理是并行处理思维的产物,它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存储程序式计算机是以顺序计算为基础的计算机。为了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资源,要在顺序计算为基础的计算机系统中引入并发处理。例如,在进程a使用处理机进行计算后,需要输入时,处理机处于闲置状态,i/o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此时可采用进程调度算法使其他就绪进程b使用处理机计算。i/o设备与处理机的关系见图2。同一时刻,处理机与i/o设备都处于活动状态。当进程b需要输入时,若进程a就绪,调度就让进程a占用处理机继续计算。对同一个资源,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进程处于工作状态,见图3。
并行思维可应用到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例如,工作中为提高效率,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工作。当一个工作做到中途需要等待时,可先去做其他工作,直至这个工作可继续执行。
2.4 折中思维
折中思维是培养一种综合各种因素影响,最终达到最好效果的思维能力。在遇到二者或多者不可兼得的情况时,应利用联想、发现,使用折中思维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操作系统在设计时,参数选择、算法设计和使用的环境等都需要寻求折中点。观察世界上的著名建筑也会发现,它们大都采用取众家之长的方式创造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这是一种高水平折中。学生在利用联想、发现培养得到的折中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同时,会深刻理解折中思维的内涵。
结语
计算思维的概念清晰化后,已在人们的科学研究、生产和学习中起到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培养具有计算思维素养的现代化人才势在必行。在操作系统教学中,将培养计算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既有利于系统地培养学生中的计算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习、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三篇: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摘 要 在对计算思维、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特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位一体两重点”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问题求解意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关键词 计算思维 程序设计 计算机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6.050
Teaching Mode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Course Based on
Ability Training of Computational Thinking
LI Ruifang,WANG Lili,LIU Jinyue,WANG Yueping,SHI Guiying
(School of Compute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Daqing,Heilongjiang 163318)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computational thinking,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non-computer professional students,and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programing course,the teaching mode of “three aspects-one center-two key” is put forward,which aims to help students to establish the sense of solving problem by computer,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and cultivat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 of students.Key words computational thinking;programming;computer basic education
自2006年3月,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周以真教授系统地阐述了计算思维的概念;2010年7月“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发表联合声明把“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以后,计算思维得到了国内计算机基础教育界的广泛重视。①程序设计课程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普遍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和基础课,蒋宗礼教授、龚沛曾教授、何钦铭教授和冯博琴教授一致认为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对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是典型的计算思维课程。②③④⑤因此,如何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问题求解意识,使程序设计课成为名副其实的传授基本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培养计算思维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成为新形势下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在对计算思维、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特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位一体两重点”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最早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的Seymour Papert教授于1996年提出的,而把它提到前台,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周以真教授。⑥2006年3月,周以真教授在ACM会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上提出了计算思维的概念。周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⑦计算思维能力是指人们运用计算思维方法进行思考的能力,通常是通过引导人们学习、掌握这种思维方法,有效地将其用于问题的求解,以达到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的目的。⑧“三位一体两重点”的教学模式
在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特点、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特点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三位一体两重点”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算法思维和系统思维两个重点,从“理论―实践―考核”三个方面,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与考核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2.1 改进课堂教学,推进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针对以往程序设计课程中重语法、轻算法;重基础、轻应用;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学生机械模仿、独立思考和灵活应用能力差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以计算思维中的算法思维和系统思维的培养为契机,对现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和梳理。算法思维和系统思维是两种重要的计算思维,是利用计算求解具体问题的两大关键点。算法思维的教学重点是设计算法,设计可实现的算法,设计可在有限时间与空间内执行的算法,设计尽可能快速的算法;系统思维的教学重点是设计和实现系统,即系统的构造。⑨在程序设计课堂教学中,强化这两种计算思维,主要包括:
(1)在大一上学期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对算法的基本概念以及经典的算法策略、算法的评价与分析进行简单讲解,为程序设计课程中讲算法奠定一定的基础。
(2)在程序设计课程的初级阶段,讲课的重点放在分析问题和对问题进行抽象方面。选择一些趣味性强的贴近实际的案例,引导学生体会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着眼于算法,采用案例法、探究法等多种授课模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编程兴趣。
(3)在程序设计课程的后期,讲解一些综合性的应用程序。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学到了一些零散的基础知识,但对于程序缺乏综合性的感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课堂上会讲解一些综合性的程序,例如VB程序设计课程可以讲解记事本程序,将菜单、状态栏、通用对话框、文件的读写等知识融合到一体,编写成为一个实用的小程序;同时还可以编写一个画图程序,将图片框、Toolbar、ImageList、画图方法、命令按钮、菜单等融为一体,实现直线、曲线、圆、矩形的动态绘制。逐步培养学生编写综合性应用程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
2.2 加强实践环节,强化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充分考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习惯,规划上机实践环节的实验流程、实验形式和实验内容。题目先易后难,教师课堂导学和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注重基础同时培养兴趣,必做和选做相结合,使学生通过科学的上机实践环节,体会和理解计算机求解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模式。
(1)加强学生对上机实验重要性的认识。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既注重基础知识又需要反复实践的课程。在第一节理论课上,就要和学生讲清楚,程序设计不是听会的,也不是看会的,而是练会的,从而使他们认识到上机实践的重要性,在实践的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计算思维能力。
(2)精心组织实验内容,强化计算思维。实验内容不仅仅是理论课堂所授知识的简单复习,还要给学生留出创新的空间。所以每节实验课安排7道实验题目,前4道为基础知识,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旨在使学生通过实验,加强对课堂讲授内容的巩固与理解;后3道为具有一定难度和综合性的题目,旨在让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自己分析问题,能灵活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而且所有的题目都安排了相应的思考题,使学生在解决既有问题的情况下,能举一反三,解决类似的问题,达到知识的活学活用。同时,鼓励学生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验题目,比较优劣,激发学生大胆创新,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加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分支程序结构中,安排电话费用计算问题;在循环部分,安排了信息加密、解密的实验内容等。
2.3 完善考核制度,促进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习考核是检查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考核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期末的无纸化考试中,尽量减少对基本概念、语法细节的考核,增加对使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思维模式与方法的考核。
(2)增加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考核,例如增加现场编程求解问题、课堂问答等考核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3)增加小组作业,学生自愿分组、自主选题完成综合性的程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结语
“三位一体两重点”的教学模式,依托学生这一主体,着眼于算法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理论―实践―考核”三个方面进行改革,有利于挖掘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体会、理解和领悟计算机求解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当然,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门课就能彻底解决的问题,因此,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将有效的方法推广到其他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真正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14Q066)
注释
①②龚沛曾,杨志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2(5):51-54.③⑧蒋宗礼.计算思维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3(9):5-10.④ 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解读[J].中国大学教学,2010(9):5-9.⑤ 冯博琴.对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落地”问题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2(9):6-9.⑥ 李廉.计算思维――概念与挑战[J].中国大学教学,2012(1):7-12.⑦ 陈?h.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2.⑨ 聂兰顺,战德臣,宋巧红.计算思维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以“算法”和“系统”两种问题求解的计算思维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6):21-27.
第四篇: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谭正开
语文作为言语文字思维的工具,要为其它学科提供智力资源和思辨能力,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教学论文)。本文正是从此目的出发,深刻挖掘语文教学尤其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之间的联系,并分别以具体分类及事实说明作文教学对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意义。
求同教育理念创新思维能力常式思维能力思维主体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求异思维
中学语文新课标对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就是在阅读、观察事物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理解、推断、想象、综合、归纳等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就是要开启学生思维,为学习其它学科提供智力资源。恩格斯说: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便是人的思维。人没有思维,就成了行尸走肉;语文教学没有思维能力培养,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可能。
多年来,语文教学很重视这一点。但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求同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并非活跃起来,而往往形成一些定势。这当然是我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向、方法欠佳。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在解决问题时不受常规、经验的束缚和影响而独辟蹊径的思维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求异性、变通性和灵活性。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一般思维能力(常式思维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为作文过程就是一种思维活动过程,是个体针对具体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它主张个性化、求异性。所以,作文教学更应弘扬求异教育理念(创新思维能力),多角度发掘问题。苏轼说“文章最忌随人后。”说的就是这个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往往注重挖掘学生的“思想”潜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因而,我常常要求学生“思”得多,“写”得少,常常是给材料让学生编写提纲,分别训练其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求同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收敛(集焦)思维能力、纵向思维能力、横向思维能力、后馈思维能力、超前思维能力、静态思维能力、动态思维能力。下面略举例说明。
形象思维能力创新。形象思维能力就是把一件抽象的事物或不起眼的东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把理性的思考解读成感性的认识。在作文教学中,文学作品和记叙文的写作需要培养形象思维能力。针对这些文体,我经常出一些反常的场面描写、景物描绘、人物刻画等方面的片断作文训练学生,如《春天里的冬天》、《笑出来的眼泪》、《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春天的落叶》、《街头一瞥》、《生活如水》、《友谊如茶》、《运动会上的一幕》、《她笑得很灿烂》……。这样,学生可以再现往日情景、观察身边事物,描绘出生活的点点滴滴、社会的方方面面。把形象思维能力培养落实在平凡而反常的事物中。
逻辑思维能力创新。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对问题进行判断、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推理、概括等能力。作文教学中,议论文、说明文的写作常离不开这些。我在培养巩固学生语言逻辑思维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反逻辑思维。例如:我用下面这两则材料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
(1)国外有一家烟草公司,试制了一种新型号卷烟,命名为“环球牌”,正准备大张旗鼓推出的时候,却逢全国性的反对吸烟运动。“宣传香烟”与“禁烟运动”是截然相反的两回事。为了打响自己的香烟品牌,而又不与当前的戒烟浪潮相冲突,就必须把矛盾的两件事沟通起来,找出其共同点。请你运用反逻辑思维,拟一条广告,不超过20字。
(2)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高原地区,有一位经营苹果园的杨格先生,他种植的“高原苹果”味道好,无污染,在国内市场上很畅销。可是有一年,在苹果成熟的季节,一场冰雹袭来,把满树苹果打得遍体鳞伤;而杨格已经预订出了9000吨“质量上等”的苹果,而对这突如其来的天灾,看来只有降价处理,自己承受其中的经济损失了。
但是杨格具有出色的应急智能,善于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他仔细察看了受伤的苹果,运用反逻辑思维,在伤疤上作文章,想出了对策,他拟定了一段广告词,结果使这批受伤的苹果极为畅销,以至后来经销商专门请他提供带疤痕的苹果。请你想想杨格怎么拟广告词,你试着拟一段广告词,百字以内。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从中学时期就训练一副逻辑头脑,以后无论写什么、作什么,都将受益无穷。”因此,努力培养、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反逻辑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它可以增强学生的思辨、推断、分析、综合能力。
联想、想象思维能力创新。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联想与想象是两个具体必然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概念。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认识过程,可分为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等。如由墨板上的一个圆想到太阳、月亮、车轮等;瓦特正是由沸腾的壶水蒸汽冲开壶盖联想而发明蒸气机;牛顿由苹果落地联想到万有引力。想象是由事物部分想到事物整体或由事物的因想到果、由事物的果想到因的心理认识行为,如一叶知秋,滴水知寒等。黑格尔说过:“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本领就是想象。”实际应用中,联想与想象往往是同时出现的,如上海萌芽杂志社主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就是联想想象思维能力创新的展现。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创新能力,如由新概念作文大赛题目《一是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想到残缺美、想到人生就是一只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由题目《一团沉入杯中的纸》想到人消融于社会等。
求同思维能力创新。求同思维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命题中所提供的作文材料、各种信息集中起来,朝着同一方向进行思索分析,得出一个最佳答案或结论,从而进行立意的思维过程。历年高考给材料提炼观点作文,尤其是多则材料提炼同一观点的作文就要求我们进行求同思维立意。还有,1999——2002年的高考话题作文也是一种求同思维能力创新的要求,无论你如何立意、选材、组材、构思、选择文体,最终都要分别回到“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前提、“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结论、“诚信”这个范畴、“心灵的选择”这个选择上来。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求同思维,还要在求同思维上创新,如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给人耳目一新:动物尚且讲诚信,况人乎。这就是在求同的前提下求新。
求异思维能力创新。求异思维就是根据掌握的知识、信息或事实,去求得某一问题的各种可能答案或结论的思维。求异思维反对人云亦云的“一家之言”。主张“标新立异”,打破传统意识下的定势思维,使思维模式独树一帜、别开生面,不仅让老树放新花,让新树也要放新花。如对下面这则材料: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先生请为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泯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按照定势思维,学生应该批判南郭先生不学无术,弄虚作假,冒充内行。我引导学生求异思考,可得出如下结论:
a.齐宣王讲排场,是形式主义、官僚作风的源头。
b.古人云君明臣贤。齐宣王不能发现南郭先生。这是昏君在位、奸臣当道、小人得势的表现。
c.南郭先生欺上瞒下,不务正业,说明“上梁不正梁歪”、“上行下效”的社会风气。
d.南郭先生之所以可以混饭吃,是“大锅饭”使然,国企改革势在必行。
e.南郭先生久未被揭发,乐队队长监督失职或捂着盖着,封锁消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f.南郭先生逃走,说明有自知之明,有官本位思想者“守住毛坑不拉屎”,提倡主动让贤“退居二线”。
逆向思维能力创新。逆向思维是求异思维之一种,其方法主要是朝着定势思维的反面思考,把问题“倒过来”想,使结果走向定势思维的对立面。训练这种思维,我常让学生对一些成语、结论进行新解,如:
异想天开——没有异想,哪来天开。(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班门弄斧——弄斧到班门。(名师出高徒)
开卷有卷——开卷未必有益。(从其善者而读之)
人言可畏——人言不可畏。(身正不怕影歪)
知足常乐——知足不常乐。(人生是一个追求过程)
痴不妄想——痴心不妄想。(做事贵在持之以恒)
艺高人胆大——河里淹死的多里会水的人。(大意就要失荆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久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久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警匪不能是一家)
见义勇为——见义智为(不白白送死)
发散思维能力创新。发散思维也是求异思维之一种。伽俐略有这样一句话:“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思维是科学的品质和基础,发散思维就是要求从同一材料或问题出发,全方位、多层次、多方向思维,得出五花八门的结论的思维方式,它像太阳一样从不同角度放射金光万道。例如:
(1)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正在上小学的弟弟给全家人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要是全世界的电话线路都断掉了,会产生什么结果?”
请分别写出当医生的爸爸、当消防员的哥哥、热恋中的姐姐、善于持家的妈妈的回答,教学反思《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教学论文)》。
(2)以牛为对象,类比现实生活,用发散思维写出3—6篇不同立意的文章提要。
参考答案或提示
(1)这道题应该注意各自角色的特征,回到角色的原点来考虑。当医生的爸爸答说:“病危的人就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使死亡率上升。”当消防队员的哥回答说:“报警速度将会降低,使火灾和损失大大增加。”热恋中的姐姐回答说:“两人约会的次数一定会大大减少。”善于持家的妈妈回答说:“那太好了,我们就不用交电话费了!”
(2)第一篇:从牛的雄壮形象落笔,写出时代特征。人们生活在今天的社会,应该像牛一样充满活力,体现出时代精神。
第二篇:从鲁迅先生自比作一头牛,郭沫若自比牛的尾巴,茅盾先生自比为牛尾巴上的一根落毛,写到伟人的谦虚。
第三篇:从牛的性格写起,平时温和,有时也会有一股“犟”劲,指出人们在学习中也应有这股牛劲。
第四篇:写牛不仅有耕田的牛,还有供运输之用的牦牛,提供牛肉的肉食牛,提供牛奶的荷兰牛,还有用来角斗的西班牙斗牛,从中生发随想。
第五篇:写牛有一个生理特点——反刍,由此引申到学习也应用此法——温故而知新。
第六篇:从“鼠去牛来闻虎啸”说到中华民族闭关自守的历史已经过去,而今已如充满活力的初生牛犊,将来必定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纵向思维能力创新。纵向思维是求同思维方式之一,它是在对所供材料进行分析过程中,思维沿着求同方向朝着更高层次推进,向更深的角度开掘,从而进行纵向引申立意的方法。这种发展方向是由前及后、由上及下、由表及里、由远及近、由浅及深的思维过程。如:
(1)阅读下面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一词,简要分析它的思维方式。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19世纪俄国有一位诗人,看到钟表店“修理钟表”的招牌,引发了诗人的创造性思维,他写道:“修理钟表,修理分秒,修理一周、一月”按照这种纵向思维的轨迹,诗人接下来写了一句非常精彩且很有思想的语句,请你也按这种思维方式,想一想诗人会写出怎样的语句。
参考答案或提示
(1)本词采用纵向思维,少年听雨声,壮年听雨声。壮年听雨声,而今听雨声。几十年的风雨声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境遇改变了,感情随之变了,看待风雨的眼光也就改变了;结果,在我们看来,好像外界的风雨也在改变。
(2)诗人进一步写道:“请替我修理一下年代吧!它已不能按时度过。”
横向思维能力创新。横向思维是求同思维的另一种形式。它是把所提供的材料,信息放在同一层面思考,横向延伸的思维方式。例如:
(1)在一次选“香港小姐”的决赛中,为了测试参赛小组的思维速度和应对技巧,主持人提出了这样一道难题:
“假如你必须在肖邦和希特勒两个人中间选择一个作为终身伴侣的话。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这个问题难度较大:如果回答“选择肖邦”,则答案流于一般,没有特色;如果回答“选择希特勒”则很难给予合理的解释。请你为参赛小组设计一个答案,并予以合理的解释。(2)苏联著名儿童文学家盖达尔外出旅行时,一位小学生认出了他,便抢着替他提行李。箱子太破旧了。小学生问:“您是大名鼎鼎的作家。为什么箱子却是这样随随便便的?”盖达尔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运用横向思维的方式,借用孩子的词语,说了句言简意深的话语。请想想看,要是你,你会怎样说。
(3)作家冯骥才到英国访问,有一记者向他发问:你们国家向我国学习了许多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怕变成资本主义国家吗?请你用横向思维方式设计一句话来反驳记者。
参考答案或提示
(1)实际参赛中有一位小组这样回答:“我会选择希特勒。如果嫁给希特勒的话,我相信我能够感化他,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了,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家破人亡。”这位小姐的巧妙回答赢得了人们的掌声,她横向选择了出人意料的答案,并作出合理的而又充满正义的回答。
(2)盖达尔笑着回答:“如果箱子是大名鼎鼎的,而主人却是随随便便的,不是糟透了吗?”
(3)冯骥才笑着说:“你们英国人每天都喝牛奶,也不见谁变成牛”。
超前思维能力创新。超前思维是纵向思维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在现实或历史前提下通过想象,完成对未来指向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一种“时间顺流而下”的状态。例:
(1)想想下列事物在未来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A.一根纯金项链B.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
(2)以“2000年回母校”为题写一篇文章(1986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或提示
a.一根纯金项链可能在色泽、重量等方面发生变化。
b.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可能会发生质的变化,诸如颜色的暗淡、油彩的剥落等等。
后馈思维能力创新。后馈思维是纵横思维的另一种方式,它要求思维者以现实或历史为起点,采取“时光倒流法”对过去进行想象反省的思维过程。如:
(1)请设想一下“生命倒流”:个人不是从婴儿长到老年,而是颠倒过来,从老年长到幼年,情况会怎样?
(2)以“在童年的草坪上”为题,写一篇散文。
(3)当你看着父亲、母亲的像片时,你的心里定会涌起丰富的感情,请你以此为内容,运用后馈思维,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4)站在世纪的边缘,回首过去有许多东西值得总结,值得反思,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5)以“中学生活的回顾与思考”为题写一篇大作文(1989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6)以“有感于五十年前的今天”为题写一篇文章(198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或提示
(1)首先,一个人从死亡中复生,白发苍苍的,靠养老金生活。若干年之后,他成长为中年人,谋得了一个职业,并以此养家糊口;又过了几十年,他成了年轻人,跨进大学校门过着自由而潇洒的生活;大学毕业后,他进了中学,中学毕业后进入小学,小学毕业后来到幼儿园;最后,他成长为天真无知的婴儿,直到最终进入母亲的体内而变成胚胎。
(2)显然这篇文章应该采用后馈思维。每个人都有童年,幼时一些现在想起来也许很可笑的趣事,会引起我们美好的回忆。应选取记忆仓库中童年的几件有意思的小事,把它写出来,力求写出儿童天真活泼的情趣。
静态思维能力创新。静态思维是一种就事论事的思维方式,它要求对所给的材料、信息、停止在原来的时空上“冷眼旁观”,就某事件某问题或与历史对话或与现实对视,以不变应万变。如:
1942年5月,太平洋战争正酣。美国海军从截获的日军密码电报中发现有“AF”两个字母,很明显,“AF”就是日军的进攻目标。但是“AF”究竟指的是哪里,美国太平洋舰队情报处却与华盛顿海军情报部有着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是中途岛,后者认为是夏威夷或美国西海岸。忽然,美军太平洋舰队情报处长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最后证实了“AF”就是中途岛。
请你想想看,用什么办法来证实?
参考答案或提示
故意用明码发出电文称中途岛的水塔坏了。此计马上生效,不出24小时,美军即截获一份日军密电:“AF”缺乏淡水。
动态思维能力创新。动态思维是一种时空交叉立体式推进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思维主体就历史永恒主题问题或现实热点问题展示一个发展变化的思维过程。如:
请用动态思维方式赏析《乡愁》这首诗。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参考答案或提示:
岁月在流逝,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乡愁的对象、内容在变,世事沧桑,对乡愁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
类比思维能力培养。类比思维是联想思维方式之一,它要求思维主体超过具体或抽象的材料信息,推出相类似、相接近的另一种事物。训练学生类比思维,我常出一字标题作文如《路》、《桥》、《网》、《窗》、《等》……。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腐巧为新鲜、化呆板为生动、化乏味为有趣。最终,使我们对事物理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对比思维能力创新。老子曰: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祸之所伏。从辩证法角度看,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对比思维正是从这一点出发的综合性思维模式,它可把联想与想象思维、形象与逻辑思维、求同与求异思维、发散与集焦(收敛)思维、纵向与横向思维、静态与动态思维、超前与后馈思维放到一起,通过对比分析或求同存异,或求异存同。
总之,由于思维方式划分标准不同,其结果也不尽相同,实际操作中,许多方法本身是交叉融合的,我们没有必要在分类上下功夫,做到“鱼是鱼,水是水”,以上是为了能够说明分类要紧抓“创新”这个核心。创新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思维训练是作文的灵魂和生命。陆游说:文章最忌百家衣。思维创新包括思维主体创新和思维客体创新两个方面,这里,我们强调思维主体创新;因为主体创新是本质的“新”,客体新是“材料的新”、“表象的新”,富兰克林说过:一个人停止了创新的思想,便是停止了生命。因此,作文教学的思维创新,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萌芽杂志社新概念作文赛,就是要让学生从新概念出发,请“生”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但是,创新也是有条件的。不能因为创新而使问题复杂化或改变原意,异化成另一个新问题。这样,创新就改变了初衷。
参考书目:
马玉志(主编)《语文创新教学中学卷》延边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在学杂志社)(2001—6期)
《第三届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作家出版社)(2001年8月)
(2010年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二等奖)
第五篇:单元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
单元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纲要:
全文以隔行分开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导言:简述单元教学的含义;实施单元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关系;单元教学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
主体部分:先总体分析,然后再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分析论述如何在单元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善读多思;破除常规;激疑问难;拓展引伸。
结论:畅谈单元教学中思维培养的深远意义。
单元,亦称“教学单元”,是教学的基本单位,即教材中性质相同的或有内在联系、可以相对独立的部分。每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小阶段。一门学科的教材通常有若干单元组成;单元与单元之间也有一定联系。语文(在本文中“语文”指“中学语文”,“教师”指“中学语文教师”,余类推。下同)教材单元的划分,有助于在一段连续的时间内系统完整地进行语文某一方面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克服课与课之间的割裂。
中学教师语文教师(在下文中简称“教师”)实施单元教学(下简称“教学”)时必须致力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为在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中,发展学生智力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而思维能力又是智力的核心。语文科实行单元教学,为思维能力的培养开拓了十分广阔的前景。
单元教学在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能够在单维型思维训练的基础上,体现出多维型思维的特点,能够给学生提供多条思维的逻辑线索。首先,单元教学的“综合—分析—综合”的过程,能够给学生指出多维型训练的方向和范围,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体现出多维型的特点。其次,单元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多条思维的逻辑线索。由于学生首先通览了整个单元,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整个单元的知识点,他们就可以居高临下、高屋建瓴地多角度分析理解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将各个知识点围绕单元教学要求有机地联系起来。另外,单元教学由于采取多课型教学,为学生的多维型思维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既然,单元教学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这么巨大的作用;那么,应该如何在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总的说来,就是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思考的王国。这主要指学生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通过善读多思、破除常规、激疑问难、拓展引伸进行更为深刻的、周到的思辨活动,敢于提出问题、乐于钻研问题;在此基础上,既又尊重老师,又大胆怀疑——科学探寻、勇于创新:
一、善读多思——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
教学单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单元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具有周密的思维能力。思维的周密性是指思维内容的广泛全面,思维逻辑性强。一个人思维的周密性一方面取决于他知识经验的多寡。另一方面取决于其思维方法与习惯。这是勿庸置疑的。在单元教学中,我们既要让学生广泛阅读,丰富其知识经验,更要让学生善于阅读——掌握阅读方法,在阅读中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首先是教会学生掌握思维方法。方法主要有:①边读边思,一读一思,如:第一遍,集中思考字词句意,第二遍侧重思考段落大意,第三遍重在篇章结构,四遍抓全文主旨,五遍专想语言风格„„;②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先思考简单、字面的意思,然后思考复杂、内在的底蕴等;③连类比较,辨析异同,如将同是反映学校生活的《最后一课》与《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比较。④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即阅读时要善于与储藏的知识挂钩,做“似曾相识”的联想。
帮助学生解放思想,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反复教育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可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取代。发现问题需要独立思考,钻研问题更需要独立思考。当然,在独立思考过程中还需要有海纳百川那种善于接受批评的可贵品质。单元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学习,而不是窒息学习。
单元教学中要有民主化思想。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易于谈看法,摆见解,由于某些因素的触发,会突破习惯性思维的羁绊,闪发出创造性火花,教师要倍加爱护;对课堂上出现的“神来之笔”,更要以极大的热情赞扬、鼓励。学生置身于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之中,思维能力就可得到有效的培育。单元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空间,即在语文课堂给学生无限的“空间”,让畅想的思绪自由飞翔;每节语文课都有真情的交融、高峰的体验、心潮的激荡、灵感的迸发;允许学生犯“合理的错误”,提出“做三件事有两件成功就是胜利”的口号,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育思想,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中思考的积极性。
二、破除常规——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坏如何,对各类知识信息的摄取、传递和迁移等创造能力能否得到有效形成,直接决定着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所以说,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衡量着教育的质量;而素质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质量,又必然反映着教师的教育水平。因此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探究,鼓励创造精神,培养他们思维的创造性。
教师应以用示范的榜样树起勇于怀疑、敢于创新的学者型教育者形象。要培养出敢于质疑、富于创造的人才,教师对学生最好的指导,莫过于他自己在单元教学中榜样性示范。可讲自己备课钻研教材中的疑问,介绍自己读书中的思考——心得体会,以自己质疑权威的创见,给学生心灵以强烈的感染。中国新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造就面向未来、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教师就应该树立创造意识,敢想敢说敢做,使自己成为创造性人才——创造力应是新世纪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宝贵品质。唯有如此,才能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充分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创造潜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学会天才的思维方法。要有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勇气。能发现并发展自身的创造力,敢于标新立异、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对约定俗成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怀有强烈的思维批判性。
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动机。教师在单元教学中务必让学生明白:“能将书本知识为己所用,对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新的见解,说明你是一个有培养前途的学生。”“任何人都不可能穷尽真理,更不可能垄断真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和创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务必有效地培育起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只要不是消极完全接受,而是靠动脑筋积极获取的,其中就不乏有创造的因素。
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在教学中相机诱导,激励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提倡“三敢”精神:敢向“资料”说“不”;敢向“课本”说“不”;敢向“教师”说“不”。鼓励学生不迷信教师和课文作者,不是让学生成为偏唱反调的“抬杠高手”,而是希望他们具有实事求是、唯真理是从的科学精神和独立人格。出于这样的认识,学生在尊重名家并学习名家的前提下挑战名家,不但应该允许,而且值得提倡。从而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形成了主动活泼的局面。
提倡写作中有更多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是变化、变革、求新,它要求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变化、多途径、多渠道、多手段、多层次的分析思考,以期寻求尽可能多切新的立意,从而选取一二最佳主题。创造性思维训练主要有两种方法:逆向思维法,指与人们惯常思维相反的思维方式。如写《雪》时可赞美雪的洁白无暇、一尘不染;赞美雪的温暖大地、滋润万物,“化”而后己的奉献精神,进而礼赞老一辈革命家的高洁品质。也可贬雪:鞭鞑雪的虚伪懦弱——以其洁白的外衣掩饰世间污秽,终见不得阳光;鞭鞑雪的穷凶极恶——凭借风势,耀武扬威,不可一世;鞭鞑雪的残酷无情——雪压冰封,千山沉寂,万物萧条,毫无生机。发散思维法,又叫多角度思维或多向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如命题作文《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从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脚踏实地,发散出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精神;从牛辛勤劳作而默默无闻的属性,联系到鲁迅以牛自喻,郭沫若以牛尾巴自喻,茅盾以牛尾巴上的毛自喻,发散出谦虚谨慎的精神;从牛有一股子犟劲,发散出可贵的牛劲;如此等等。
三、激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探索性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之始,学之端。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只有提出问题,才有可能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就可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求知习惯。
逼学生提问——让问题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教学生无中生有地发现问题。对所学内容产生疑问则是思考的开始。文章本是有情物,它所有者反映的人、事、景、物,大至大千世界,小至细微感情,都是作者智慧和心血浇铸而成,其中蕴藏着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感情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功力。要根据不同文体进行思考,进而发现问题。教师须加以指点,引导学生树立“宝藏”意识,让他们见到“宝”,识别“宝”,进而主动积极地探求宝藏。教师逐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开始生疑一般只在文章字词表面,要指导他们深入到篇章之中,把文章的前前后后、段落与段落之间联系起来思考;学生质疑有进展时,再拓展他们的思路,要求他们把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持之以恒地步步诱导,有质量的问题加以鼓励、表扬,或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还应在学生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或抓住课文本身的矛盾,或从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激发学生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高质量的问题。高质量的问题,就是尽可能地紧扣教材训练重点的问题——单元和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自己研讨问题。教师在指导和带领学生深入剖析、把握单元各篇的精神实质时,教导学生不应满足于现成结论,要有透视文章以外意思的能力。对课文的内容、文字,涉及到的人、事、景、物,敢于大胆发表意见,评头品足,论是说非。引导学生谈看法、摆见解,分析、判断、推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须分主、次、轻、重,按一定顺序巧妙安排(或全部或摘要解决),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与想象空间,让学生相互启发,寻求答案。辨疑、析疑时,注意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存,使其发挥作用,温故而知新。灵活运用多种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再次是善于求师请教、不耻下问。同学师友之间相互切磋砥砺,方有长进。
四、拓展引伸——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实施启发式教学。孔子曾对启发式教学有过精辟的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启发,激发学生对疑难问题前积极思考,努力探索问题的答案。要引导学生采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不轻信现成的结论,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有种种假说、种种解释,经过分析、比较,特别是借助集体的力量加以评论,从而寻求正确的结论。
要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单元教学中还须注意想象力的培养。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思维力就强,能够把自己已知的知识重新组合,创造出种种新形象,或幻想出前所未有的形象。也可以说,想象力像活化知识的酶。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应从多种多样想象的方法中精心选择,选准能启发学生想象的“触发点”,帮助学生开启想象,千方百计地使学生在读写过程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激发他们神思飞越,处于思考的气氛之中,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学生在默读、写作中驰骋想象,调动知识储存和生活经验,对语言的理解、辨析能力可加强,对课文内容会产生种种精彩的看法。
教师在单元教学中,通过善读多思、破除常规、激疑问难、拓展引伸四个方面,改善和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大思维训练强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激发起创造性的思维欲望,使语文学科教育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一方沃土。
参考书目:
1、《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创造》(张翼健)1999/3《中学语文教学》
2、《中学语文教育学》(于亚中、鱼浦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思考的王国》(李镇西)——1998/6《中学语文教学》
4、《初中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郑丁机 郑锡全)——2000/4《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5、《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于漪)——2000/1-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6、《中学语文单元教学模式》(饶杰腾编)——开明出版社 1992年5月北京第一版
7、《关于反刍式单元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吕东)——1999年6月获得广东省英德市教学论文一等奖,尚未公开发表
8、《语文教学如何培养思维能力》——1997/3《韶关大学学报》
9、《自学学概说》——叶忠海主编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6月第一版
10、《唐宋散文导读》(熊笃)——1989年第3期《中文自学指导》
11、《创造性思维与作文立意》(陈世明)——1990第12期《中文自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