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案1

时间:2019-05-13 02:2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案1》。

第一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案1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案例

任县第三中学 张岩

随着中考英语的改革,阅读在中考中的分值增大,阅读理解的选材越来越广泛,包括天文、科技、地理、历史、任务传记、英美风俗人情等,并且加大了对考生理解、概括、推理能力的考查。学生在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同时,使用词典、语法等工具书及各种英语教育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能掌握全文大意并能根据中文信息找出问题相关答案,逐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现行初中阅读课文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容量大、密度高、话题广、课时紧,需要采取一种新的教学途径来解决。新的课程标准也提倡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目的,让学生带着任务完成阅读,理清文路,最终完成阅读题。

一、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

分析2012年中考题型,整套题加大了阅读量:一篇完形填空(15分),四篇阅读文章(30分),一篇任务型阅读(10分)。六篇文章55分,两个小时内完成这么多文章,还有20分的听力,5分补全对话,15分作文,15分单项选择。显而易见,阅读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而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提高的,特别是初中学生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加大对阅读的训练,使学生逐步获得独立阅读能力。

二、操作措施

以下Travels for the environment 为例,对阅读技能训练在教学中的应用加以说明,这篇文章内容含量大,设计到热门话题,人口与环境,所以我把这篇文章放在初中英语后讲,在此之前学生在学习中已谈论到了环保的话题。我在处理这篇文章时,主要有以下几步:

(一)阅读前任务设计

1、用多媒体播放,人多车多造成的交通道路拥挤,城市的大面积扩张造成了大面积耕地被占用,森林面积减少,然后提出如下问题

Who causes such changes? What should we do?

学生马上热烈的讨论起来,屏幕上的场景迅速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阅读中任务(while——reading task)

1、快速阅读,了解主旨大意

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默读完课文并找出每段的主题句或段落的中心句。当然,学生也可以用不同的句子来概括每段的中心。只要有自己的观点,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2、精读,获取更多信息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设计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在问中找出相关信息,并小组讨论

1)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our earth has changed much because of---------A. its old age B.man’s activities C.the changes of weather D.the natural development 2)Water pollution will become even worse if---------.A.birds and fish continue to die B.people continue to built factories C.people can’t stop factories from sending waste things into water D.many rivers and lakes are still dead 3.研读,从中受到启发

(三)阅读后任务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课文的信息有了全面的了解和理解,为了让他们成功运用所掌握的语言形式,阅读后再找出几篇相关话题的文章,做快速阅读训练,让学生先看题再看文章,将文中的答案找出。1)在日常阅读训练中,让学生能习惯于先审题,掌握题意,带着任务去读文章的方法,一般的阅读问题都可以通过全文找出相关答案或信息,不能让学生单独脱离文章靠印象做题。

2)有的学生表现出不愿合作或不主动,只顾自己思考,基本上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有的学生表现出对任务不理解;有的学生在交流中过多使用母语等。

3)部分学生习惯于教师以前的讲授教学方式,认为上课认真听讲笔记就能学好英语。开始他们对语言活动表现得漠不关心,在合作学习中合作不主动、不充分,存有消极、自私、依赖和缺乏责任感等不良心理,使合作学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第二篇:过秦论教学案1

《过秦论》

【教、学要求与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积累课文中常用的实词,巩固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的用法。2.体会文章叙事时极力铺陈,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

1.根据课文的特点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

2.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和他所提倡的仁政思想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知识重点】

1、学习作者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2、掌握文章重要字词句。【自主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作者贾谊(公元前200~前168): 2.写作背景: 3.题解:

本文是史论。“过秦”意思是,“过”是。“论”是一种 文体,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一篇政论”。

二、自读课文,完成自我检测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1)合从缔交()赢粮而景从()

因利乘便()万乘之势()

(2)宁越()宁有种乎()乐毅()安乐()(3)翟景()墨翟()召滑()累召不应()恬静()铦()

(4)鉏耰棘矜()矜持()度长絜大()

度德量力()内立法度()

(5)逡巡()崤函()黔首()

锋镝()隳()流血漂橹()瓮牖绳枢()氓隶()一夫作难()

2、通假字:

约从离衡()合从缔交()始皇既没()倔起阡陌之中()赢粮而景从()百有余年()

三、阅读全文,思考分析

1、读全文后回答,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2、、从全文看,“攻守之势异也”,“攻”“守”的不同形势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第1、2段

一、自主学习

阅读1、2段,借助书下注释,自己疏通课文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务耕织()惠文、武、昭襄,蒙故业()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西举巴蜀()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尊贤而重()相与为一()窥周室()会盟()天下诸侯已困矣()兼韩、魏„„之众()

杜赫之属()于是六国之士()开关延敌()因利乘便()延及孝文王()享()国之日浅()

亡矢遗镞()膏腴之地()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2、分析下面字词的活用现象。

内()立法度 南()取汉中 西()举巴蜀 据肴函之固()外连衡而斗()诸侯 尊贤重()士 会盟而谋而弱()秦 流血漂橹()约从离()衡 有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 追亡()逐北

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因河为池)()流血漂橹()九国之师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2)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二、研读分析1、2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1自然段,作者就用精湛的语言,铺陈的手法,非凡的气势、叙述了秦国从孝公一代开始强盛,并有并吞天下的野心。这段话共三句,表达了怎样的三层意思?

2、第2段叙述了哪几位秦国国君时期的事?

3、九国的强大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这些内容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第3、4段

一、自主学习

阅读3、4段,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课文(B)

1、解释古今异义词

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并起()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履至尊而制六合()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将数百之众()(2)名词作状语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动词的使动用

却匈奴七百余里()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吞二周而亡诸侯矣)((4)形容词的使动

以愚黔首()废先王之道()

3、研究下列典型例句的译文,指出正误,说明理由。(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2)才能不及中人。

(3)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4)天下云集响应。

二、研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A)

1、第3段从哪两个方面详细铺叙秦始皇的功业?

2、第3段作者总写秦始皇的功业,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防务五个方面来谈,请用选文中的语句回答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3、第4段写了强秦的灭亡。“陈涉起义,天下响应”有哪几方面的铺叙呢?选文中语句回答。用意何在?

第5段

一、自主学习

阅读第5段,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崤函之固()

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序()八州而朝()同列

百有()余年矣 致()万乘之势 才能不及中人()非抗于九国之师()且夫天下非小弱也()5

2、研究下列典型例句的译文,指出正误,说明理由。(1)崤函之固,自若也。

(2)非及向时之士也。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说明下列各句句式特点。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③陈利兵而谁何。()④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5为天下笑者,何也?()

4、名句名篇默写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2)然后践华为城,据亿丈之城,以为固。(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二、分析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在文中设计几组实力对比?对比的结果是什么?

2、请概括作者从哪几方面将陈胜与九国之师作比较。

3、既为史论,那么“论”自然体现在末段,作者的思路如何?

4、作者借古讽今,强秦的速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

5、对比是本文主要写法,指出有哪几组对比?

三、总结:

《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文章气势磅礴,笔力雄浑。大量运用对比、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秦兴秦亡波澜起伏,那力透纸背的说理,那援引史实的分析,那酣畅淋漓的铺张渲染,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第三篇:《草原》1教学案

玉门镇学区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使用人:审核人:刘进使用时间:2012年月日

《草原》教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读“渲、勒、鄂、涯”,会读会写“绿毯、渲染、勾勒、低吟、迂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襟飘带舞”等词语。(重点)

2、找出描写内蒙古大草原美好风光及风土人情的句子,读一读。知识链接: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

《骆驼祥子》。

课前预习

1、通过查工具书,给下列生字注音,在文中为不理解的词语注解。渲勒鄂涯

2、写一写,测一测:

毯、吟、蹄、跤、涯、貌、拘、羞涩、渲染、勾勒、襟飘带舞 用最漂亮的字体抄写一遍:

------------------------

3、想一想,答一答: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先描写(),再描写()和()的情形。【合作探究】

探究一:“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碧”是()的意思。“千里”指的是()。“一碧千里”写出了草原()的特点。

探究二:“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翠色欲流”是指()。突出了草原的()。

探究三:找出描写内蒙古大草原美好风光及风土人情的句子,与

同学交流。【课堂检测】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勾勒(lèlēi)渲(xuānxuàn)染

二、它们虽然长得像,但我能正确辨析。

涯()偏()羞()禁()崖()编()差()襟()

教学过程

第四篇:夜莺教学案1夜莺教学案1夜莺教学案1夜莺教学案1

汗淖尔学校师生共用教学案(18)

年级:四年级科目:语文 执笔:李英梅审核: 郭红梅 内容:《夜莺的歌声》课型:讲读课时: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2012、3、20 授课时间:姓名: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学习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并能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知识链接: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苏联红军作战,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我能把下面带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xnshymwtg

木 屑拧 开呻吟蘑 菇宛转挺机灵 鬼 子sxm

塞 到 削什么轻 蔑

2、通过自学,我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我会写:

chãnjìpánwânkǒushàomáifúníngshãnguǐ zi()()()()()()

shāohuǐmùxiâmïgūshēnyínwǎnzhuǎn

()()()()()

3、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它们是: 垂头丧气:

轻蔑:

凝神:

兴致勃勃:

宛转:

二、合作交流

1、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 “夜莺”指的是谁?“夜莺的歌声”什么意思?

2、你认为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提示:要用简洁的语言将故事的大

概说清楚。)

3、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们首先弄清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全文以空行为标志分为四部分,现在请孩子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4、夜莺的歌声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从中你能看

出些什么?

三、课后检测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这片杂草丛(cōng cïng)生的空(kōng kîng)地已被我们清理干净了。

(2)孩子在削(xuē xiāo)木头。木屑(xiâ xuâ)掉了一地。

(3)军官没来得及抓手枪,就滚到尘埃(āi ái)里了。

2、组词

削()挺()斯()甩()

哨()庭()期()用()

抢()防()汉()惯()

枪()仿()汗()贯()

四、巩固提高:

1、我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小路()的眼睛()地回答()地微笑

()的树林()的花园()的歌声()地站着

2、造句

宛如:

兴致勃勃:

教(学)后感

汗淖尔学校师生共用教学案(18)

年级:四年级科目:语文执笔:李英梅内容:《夜莺的歌声 课型 讲读课时:第二课时备课时间:2012、3、20授课时间:姓名: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学习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2、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引导学生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通过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内心的活动,挖掘人物潜在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3、理解本文中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把搭配不当的词改正过来。

发现事物()仰视大地()结束开会()杂草丰富()回答提问()溪水汹涌()改正问题()曲折的公路()

2、比一比,组词语。

惯()飘()睁()漩()

贯()漂()挣()旋()

3、照例:

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朵白云。

天上飘着白云。

1.吹着口哨的孩子迅速地穿过杂草丛生的空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午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着辽阔的原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展示

学习第一部分

(一、)快速默第一部分,边读边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

2、读“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歌声有什么作用?()

3、德国鬼子是怎样发现小男孩的。从哪儿可看出小男孩是有意让敌人发现的呢?

读第2、3自然段。

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4、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找一找、画一画相关的语句,想象当时是怎样一番情境呢?找到后与你的小伙伴们交流一下吧!谁愿意来汇报一下。

5、分角色齐读对话,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野兽”实际指什么?

(1)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

6、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

(1)体会小夜莺当时的动作、神情。

(2)体会“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全忘了”中的“好像”一词

(3)体会“军官突然问答”中的“突然”一词。

学习第二部分。

(二、)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

1、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读“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歌声的作用是什么?(传递情报)

3、从“如果我们„„不要忘了„„”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4、孩子的举动,以及巧妙地对付德国军官的问话,都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害怕吗?

出示题目:为什么小男孩能如此沉着、机智、勇敢呢?用上以下词语,说一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

憎恨 临危不惧 热爱 应变自如 祖国 敌人 毫无惧色

(三、)小夜莺是第一次执行这样的任务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读最后两部分。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3、这歌声有什么作用?与哪里相照应?

4、是什么使小男孩要这样不顾个人安危地与敌人斗争呢?你想对小夜莺说什么?

四、课后检测

1、照样子,写词语。

例:越来越密弯弯曲曲

2、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4)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十几公里。()

五、巩固提高

1、给加粗的字选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写在句后的括号里。

深:①指水面到水底的距离大;②指深刻;③从外到里距离大;④深厚,密切;⑤距离开始时间久;⑥颜色浓;⑦很,极。

(1)他说的话不多,但含义深。()

(2)我深信他的工作态度。()

(3)深红色的衣服很适合她穿。()

(4)这条河水很深。()

(5)他住在深山老林。()

(6)中朝两国人民有深情厚谊。()

(7)现在正是深秋时节。()

2、读一读,做一做。

松坊溪的冬天

下雪了。

雪降落在松坊村上了。

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上都fu gai()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雪止了。

早晨,村子的屋顶上,稻草垛和篱笆上,拖拉机站的大棚上,都披着白雪。山上的松树和竹林子,都披着雪;那高高的枫树和野柿树的树干、树枝上,都披着白雪。

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好一个白雪世界!从石桥上走过来时,我停住了。我听见桥下的溪水cong cong()地流着。我看见桥下溪中的白雪世界,有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桥洞,正在游来游去。

忽地,我看见那成群游行的彩色溪鱼,又一下子都散开了,向溪石dong xi()间游去,都看不见了。忽地,彩色的溪鱼又都游出来了,又集合起来。我看见一群又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一个映照在水中间的、明亮的白雪世界,向前游过去了。

难道这不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吗?

⑴根据汉语拼音提示,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正确的词语。

⑵“雪降落在松坊村上。雪降落在松坊溪上。”是不是排比句?

是()不是()文中有排比句吗?用﹏画出来。

⑶在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用“——”标出。并说明把什么比成了什么?(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在描写的顺序上,第四小节采用由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的顺序;第六小节采用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的顺序

(5)把文中的最后一句话变成陈述句(2分)

——————————————————————————。

教(学)后感:

第五篇:送行1教学案

科目: 语文

编写人:

审核人:

姓名:

年级

长:

九、送行(第一课时)教·学案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文中出现的“不谙世故、凄怆、邂逅”等生字词。

2、讨论理解文中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体会散文所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采用活动法,引领学生通过文中两种“送行”场面的比较探究,领悟作者的思想,体会文章的意趣。并能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试着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善于从世间百态中发现美好有趣事物的心态。

【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所体现的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

认识幽默的不同形式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清(温故知新):

积累词语

①不谙()世故:

②凄怆():

③邂()逅():

④不可思议:

⑤溢于言表:

二、展(见教学目标)

三、探(合作探究):

1、散文的题目《送行》,围绕题目,全文都写了谁的送行?送别的对象分别是谁?

2、这两种送行,在送别目的、送行场面、送行效果等方面分别有什么不同?

3、比较饯别时的情景和月台送行时的情景思考:为什么“实在是一次完美的送别”而悦台送行确实那么的局促不安?

4、勒罗给见面不到半小时的来英国旅行的美 国 小姐送行,却显得大方、自然、真诚、神采奕奕,临别赠言从他口中一泻而出,同学们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5、第三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四、练(巩固提高):

1、据拼音写出汉字。

tún()积 xié()在手上 péng()松 rú()动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骊歌: 耀武扬威: 纷至沓来:

3、请写出下列语句的出处和作者。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 汪伦老远的在岸上踏歌而来

4、文章提到课文所写的勒罗的送行,可以看出作者与比尔博姆相比也对送行有着同样的感受,请找出相关的语句。

五、悟(收获反思):

科目: 语文

编写人:

审核人:

姓名:

年级

长:

九、送行(第一课时)教·学案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文中出现的“不谙世故、凄怆、邂逅”等生字词。

2、讨论理解文中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体会散文所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采用活动法,引领学生通过文中两种“送行”场面的比较探究,领悟作者的思想,体会文章的意趣。并能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试着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善于从世间百态中发现美好有趣事物的心态。

【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所体现的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

认识幽默的不同形式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古代一些文人雅士,最兴吟诗作别,折柳相赠,以寄依依惜别之情。今人送别,也会叮咛祝福,相依缓行,不肯留步。这一切都是人之常情,也许你并不觉得这其中有什么值得玩味或思考的意义。可英国漫画家、作家马克斯•比尔博姆却用漫画眼光将送行活动中的“尴尬”和“精彩”这两种决然不同的境界写得精妙传神,让人深受感动和启发。

首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注释①,谁能说你从注释①中搜集到了哪些有关作者的信息?

作者:马克斯·比尔博姆

国家:英国

时间:十九世纪

评:漫画家、作家

作品:《马克斯·比尔博姆文集》

一、清(温故知新):

积累词语

①不谙(ān)世故:不熟悉人情世故。

②凄怆(chuàng):凄凉,悲伤。

③邂(xiè)逅(hòu):偶然遇见久别的亲人、朋友。

④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可理解。

⑤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辞、表情上。

二、展(见教学目标)

三、探(合作探究):

1、散文的题目《送行》,围绕题目,全文都写了谁的送行?送别的对象分别是谁?

明确:(我们送行起身前往美国的朋友,勒罗送行来英国旅行不相认识的美 国 小姐)

2、这两种送行,在送别目的、送行场面、送行效果等方面分别有什么不同?

明确:送行

违反人之常情

却有良好效果

局促不安

有良好愿望

却事与愿违

我们送行远行的朋友

说多余的话 强作欢颜(真 情)

勒罗送行陌生的小姐

感人的表情

给予最好的忠告 热切地说

(受 雇)

3、比较饯别时的情景和月台送行时的情景思考:为什么“实在是一次完美的送别”而悦台送行确实那么的局促不安?

明确:践行时我没们所有的感情都溢于言表,而月台送行是我们都不知道该如何恰当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使送行变得做作勉强

4、勒罗给见面不到半小时的来英国旅行的美国小姐送行,却显得大方、自然、真诚、神采奕奕,临别赠言从他口中一泻而出,同学们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明确:了罗成功的以车站送行为职业,而且征服了传统观念,为车站送行注入了情感。

5、第三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明确:为下文勒罗德的送行做铺垫。

四、练(巩固提高):

1、据拼音写出汉字。

tún()积 xié()在手上 péng()松 rú()动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骊歌: 耀武扬威: 纷至沓来:

3、请写出下列语句的出处和作者。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 汪伦老远的在岸上踏歌而来

4、文章提到课文所写的勒罗的送行,可以看出作者与比尔博姆相比也对送行有着同样的感受,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参考答案

1、略

2、略

3、略

4、“揪着公鸡尾巴”起个大早,迷迷糊糊的赶到车站码头,挤在乱烘烘人群里面,找到你的对象,扯几句淡话,好容易耗到汽笛一叫,然后鸟兽散,吐一口轻松气,噘着大嘴回家。这叫做周到。

五、悟(收获反思):

下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圆教学案1

    优思数学-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专题网站WWW.YOUSEE123.COM 《圆》教学案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弦,弧,半圆,优弧,劣弧,同心圆,等圆,等弧等与圆有关的概念,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兵车行教学案1(最终版)

    课题: 《 蜀道难》教学案(新授课 ) 精神。 四、教学流程瑰伟绚丽,想像丰富,意境空灵,是屈原以后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主备人段海洋一 年级语文备课组 第周 第课时 编号时......

    七年级作文教学案1

    姜堰市地方课程·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参考教学案七年级下(一)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设计人: 唐余富 一、学情分析(教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一学期的作文训练,基本懂得了平时习......

    中日关系教学案1(精选五篇)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自主复习有关中日关系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掌握有关中日关系发展的的基本史实;分析有关中日关系发展的的原因;历史与......

    《敬畏自然》教学案1(最终定稿)

    寄语: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英国)2012、2、22 《敬畏自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于自然的看法。(重点) 2、多角度赏析本文美点,感悟语言的......

    两只鸟蛋教学案1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鸟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教师激情讲述: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无论是陆地、海洋、高山、密林,到处都......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案设计[共5篇]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案设计 1、知识目标: 1)90%左右的学生能正确认读、听懂、理解相关的动词短语,80%学生能正确拼写。 2)学习理解本节课的新单词;ordinary,decide to do并学习使......

    教学案

    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成绩显著,被评为“三好学生”。特发此状,以资鼓励。 灌云县鲁河中学201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