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实录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实录————————————————
让我们一起走近——甲午风云
磐安二中 申屠兴山 邮编322300
教学实录
导入
师:放录音资料《冰心的遗憾》:“晚年冰心,系于她的人生经历、民族感情与父辈的仇恨,打算撰写一部纪实性的长篇之作,书名就叫《甲午战争》。为此,老人多次提笔,“可是,她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不是因为老,因为病,“而是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 „„ “此时此刻的冰心,一边哭,一边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真可恨!真可恨!’”
师:一代文学大家冰心晚年的遗憾是什么?
生:没能写成纪实性的长篇之作《甲午战争》。师:为什么没能写成? 生:因为哭、因为气、因为恨。
师:那么,她为什么哭、为什么气、又为什么恨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甲午风云,去甲午战争纪念馆看看。
师:参观纪念馆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参观了解甲午战争的历史;二是要感受历史、感悟历史、启迪未来。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如果有什么疑问或者感想,随时可以提出来。一般的参观都是按顺序走,今天我们就要打破常规、独辟奚径,进入“时光隧道”,让时光倒流。
请同学们先参观展厅五。
展厅五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课件展示虚拟展厅五)师:掌声有请解说员(学生)为大家讲述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情况。(课件展示有关的文字与图片)生(解说员甲):操作课件,讲述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情况。
大家好,我是解说员*****,本展厅的主题是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1895年5月,日军在台湾北部的基隆港附近登陆,台湾巡抚唐景菘逃往厦门。在这种情况下,台湾人民发出了誓死捍卫台湾的壮烈誓言。大家请看,右边这则是《台民布告》,“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表现了台湾人民誓死捍卫台湾的坚强意志。左边这段话是当时台湾一位义军首领徐骧的誓言,表达了誓与台湾共存亡的坚强决心,后来,他在保卫台湾的战斗中牺牲。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两幅图片,左边这位是台湾人民公推的首领刘永福。右边这张是“武装起来的台湾人民”的照片,因为年代久远,有些模糊,但我们仍能感觉到他们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和保卫台湾的坚定决心。
下面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战争情况。战场从台北一直延伸到台南,1895年10月,日军攻陷台南,台湾全部沦陷。台湾保卫战历时5个月,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台湾人民共抗击日军5万余人,其中打死打伤3万2千余人,并击毙了日本的一位亲王与一位少将。
台湾保卫战充分体现了台湾人民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谢谢大家!师:谢谢解说员的精彩介绍.在这展厅,我们感受到了台湾人民誓死捍卫台湾的决心、坚决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是现实生活中,台独分子的所作所为与其祖辈是多么的格格不入。现假设在座各位有机会与陈水扁、吕秀莲等台独分子对话,请问你会说些什么?
生:各述己见(略)。
师:评述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树立“祖国统一必定实现”的信念。
师:在这一展厅我们看到了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情形,那么,台湾是在什么条约中被割让的? 生:《马关条约》。
————————————————磐安二中
1
申屠兴山————————————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实录————————————————
师:请同学们到展厅四看一下。
展厅四 《马关条约》(课件展示虚拟展厅四)
师:掌声有请解说员(学生)为大家介绍《马关条约》的有关情况。(课件展示有关的文字与图片)生(解说员乙):操作课件,介绍《马关条约》的有关情况。
我是第四展厅的解说员*****,欢迎大家的到来,我将向大家介绍《马关条约》的有关情况。《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4月,地点是日本马关(也即现在的下关)。代表日本签字的是伊藤博文,清政府代表就是右边这位——李鸿章。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马关条约》内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共有四项:割地、赔款、开口、设厂。割三地就是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两亿就是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四口就是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设厂就是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简单的说,可用“一二三四”来记忆。“允设厂”是开始,可以理解为“一”;“二”就是赔款白银二亿两;“三”就是割辽、澎、台三地给日本;“四”就是开放四个通商口岸。
希望我的解说能加深大家对《马关条约》的了解与理解。谢谢大家!
师:谢谢解说员。解说的非常简洁明了,让我们了解了《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人物与内容,还给大家提供了学习历史的记忆方法。接下来,我想与大家一起讨论这样一个问题:《马关条约》与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出示表格)
生:回忆知识,填充表格,并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不同点。师:《马关条约》与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割地增多了、赔款增加了、通商口岸更深入内地了、新增了允许设厂这一条。那么,这些不同点将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呢?
生(A):割地增多了,使我国国家主权进一步的丧失,并刺激了列强的瓜分野心。
生(B):赔款增加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也便利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生(C):通商口岸更深入内地,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更深入中国内地。生(D):新增的允许设厂这一条,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求,同时阻碍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
师:总的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师:展厅四,我们了解了《马关条约》的情况,如此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为什么会签订呢?
请大家往展厅三走。
展厅三 甲午战争经过(课件展示虚拟展厅三)
师:大家先用掌声欢迎一位“重量级”的解说员出场,(卖一个关子,活跃课堂气氛)他就是我。师:下面,请大家静下心来,与我一起去了解战争经过。(按照展示的地图、图片、战争的有关文字资料,教师充满感情地讲述战争经过。)(气氛马上沉寂下来,与刚才形成强烈反差,达到情绪上起伏的效果,震撼学生的心灵。)
①1894年7月,日本海军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突然袭击中国运兵船,中日双方正式宣战。这一————————————————磐安二中
2
申屠兴山————————————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实录———————————————— 年是旧历甲午年,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李鸿章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致使万名清军滞留平壤,贻误战机。②日军分路围攻平壤,马玉昆浴血杀敌,回族将领左宝贵中弹牺牲。在这紧急关头,统帅叶志超不仅不组织抵抗,反而弃城逃跑,狂奔五百余里,退到了中国境内,日军占领平壤。③就在平壤战役后两天,两国海军在黄海海面展开了一场空前规模的激战。(播放影片《甲午风云》片段,教师旁白:邓世昌之死原来是那么的悲壮:“致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刘忠抛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并说“吾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犬游到他的身边,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将犬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使他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之中。)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奋发图强。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虽损失严重,但主力尚存。李鸿章为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港内,不许出海迎敌,使日本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④随后日军就分兵两路进攻辽东,在战役中除聂士成等少数将领率部抵抗外,其余大部溃逃,日军在花园口登陆后占领大连、旅顺。在旅顺,日军进行了惨绝人缳的大屠杀。十来个日本兵捉了许多逃难的人,有的砍下一只手,有的割下一只耳,有的剁下一只脚,有的砍下一个头,……无论男女老幼,没有饶过一个,……有开膛剖肚的,亦有斩做两段的,那柜台旁边还有一个大钉子钉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小孩,地板上的血,足有三寸厚,死尸重重叠叠堆了起来,零零落落的手到处都有。⑤辽东战役后,日军又把目标指向了威海卫。在战役中,丁汝昌多次主动请战,李鸿章不许,并说“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致使北洋舰队坐以待毙。虽有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战,多次打退敌人进攻,但终难挽回败局。部分清军将领勾结洋员提出献船投敌,丁汝昌表示:“予决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臣职”,遂自杀殉国。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生:随着教师讲述掌握战争经过。(丰岛战役——战争爆发的标志;平壤战役——左宝贵(回族)牺牲,战火烧到中国境内;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升牺牲,日军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辽东战役——聂士成率军抵抗,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并从中体验战争的残酷,感受广大爱国官兵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战,但战争的结果是中国败了。那么,到展厅二看一下。展厅二 战争爆发的背景(课件展示虚拟展厅二)师:这一展厅的解说员是一个群体,一个朝气蓬勃的群体,“他”就是你们。师:(提供资料;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代表日本政府、清政府、帝国主义列强)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日本政府代表:我们国家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市场狭小、资源有限,而邻国却地大物博。时下的清政府日趋腐朽,我们国内又人民起义不断。所以,我们决定发动战争来转移人民的视线,推动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这也符合我国的既定国策。
清政府代表:我国向来推崇“以和为贵”,况且“老佛爷”六十大寿在即,战争是不吉利的。所以,我们要积极寻求各帝国主义的帮助,尽量避免战争。
美国政府代表:中国应该是我们以后发展的方向,日本发动的战争会对我们有利,但目前我们以不过问为好。
俄国政府代表:日本的扩张将会危及我国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利益,但在目前我国尚未做好战争准备的情况下,日本政府有表示“无意侵占朝鲜”,我们以采取“不干涉”态度为好。
英国政府代表:俄国是我国在远东的最大竞争对手,目前,我们可利用日本去抗衡俄国、牵制俄国。我们支持日本发动战争,但不允许在上海港附近作战。
师:由此可见,日本是蓄谋已久、积极扩张;清政府是腐朽落后、避战求和;而帝国主义列强大都采取了默许纵容的态度;日本的态度是这场战争爆发的决定性因素。那日本又是怎样找到发动战争的契机的呢?
生:朝鲜东学党起义给日本发动战争提供了契机。
师:归纳观点,展示战争爆发背景示意图。
————————————————磐安二中
3
申屠兴山————————————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实录————————————————
师:刚才,我们在时光倒流中走了一圈,有点晕吧。下面就请同学们到展厅一参观,把思路顺过来。
展厅一
简单小结,形成甲午战争的知识结构(课件展示虚拟展厅一)
师:(小结本课学习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并提出探讨的话题。<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最终清政府失败了。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讨论、发言。(略)
师:参观了甲午战争纪念馆,了解了甲午战争的历史,有请各位到留言厅休息一下,并把参观的感受、感想写在留言板上。
留言厅
————————————————磐安二中
4
申屠兴山————————————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实录————————————————
师:参观本馆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是哭、是气、是恨……
生:学生述说感受(略)。
师:及时点评学生的感想,并述说自己的感受。哭,我们为牺牲的爱国将领而哭,为祖国的惨痛历史而哭;气,我们气清政府的腐朽与懦弱,我们更气当时统治者的不反省与继续沉沦;恨,我们恨日本侵略者的无耻与冷血,我们更恨当今日本对历史的否认。
尾声
师:同学们,让我们铭记历史、发奋图强,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为建设一个强大祖国而尽献自己的力量,决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
师、生:(全体起立)朗诵诗歌:《甲午风云》
甲午风云 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 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
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 大海和长夜激荡着忠魂浩气 历史不会忘记海战风云 中华民族将记住1894——
本课特色
一、教学定位
历史与现实碰撞,情感与知识相融。以甲午战争的历史知识为基础,在感受、体验历史的过程中,联系现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要求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感悟历史、启迪现在与未来。
二、教学构思的新颖
1、倒叙法。在时光倒流中,以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组成教学主线:“台湾是在什么条约中被割让的?”(《马关条约》)、“这么屈辱的条约,清政府为什么会签订呢?”(战争失败)、“这场战争是怎么爆发的?”这样既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设计的新颖,又在“解疑”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展览馆。新课程环境下,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历史活动课”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去参观各种纪念馆、博物馆、历史遗迹等,既可以学习历史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真可谓一举多得,且效果较好。但问题是并不是每个学校都具备这样的条件,怎么办呢?我就设计了这么一个虚拟的展览馆,让学生“身入历史”,在亲身感受历史的过程中,学习历史知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而且展览馆中的许多图片、影片就是学生搜集来的,让学生自己来把图片、影片展示介绍给同学,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3、首尾呼应、情感升华。以“冰心的遗憾”引入新课,“哭、气、恨”是本课的情感基调,参观结束后的留言厅又回到“哭、气、恨”,首尾呼应、情感连贯,并在畅谈感受与朗诵诗歌《甲午风云》中,使情感得到升华。
4、新课程理念的体现(1)知识与能力
学生课外去收集文字材料、图片、影片等多种资料,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予以展示,比较真实地再现甲午战争的历史过程。让学生在“参观”中了解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重大战役、爱国将领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与危害,落实知识。
通过课外知识的搜集,提高学生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课堂展示、介绍材料,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归纳整理能力。通过分析战争爆发原因、中国战败原因、《马关条约》危害过程,培养学生全面地分析、比较问题、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展厅五与展厅四的收集材料、课堂展示;展厅二的战争背景与展厅一的中————————————————磐安二中
5
申屠兴山————————————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实录————————————————
国战败原因的讨论、分析、归纳,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理念,且在此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指导、帮助,让学生学会学习。
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一起分析、整理归纳《马关条约》的危害、战争爆发的背景与中国战败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与交流。
探究学习。课前资料的收集,课后的探究性学习,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学案与教学设计中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诗歌、背景音乐的引入及结尾的诗歌朗诵,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文主义教育。题目的选择上就体现人性化——《让我们一起走近——甲午风云》。通过战争残酷性的讲述,加深学生对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学习,联系现实的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让历史“作用”与现实,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必将实现。通过爱国官兵英勇抗敌事迹的讲述,联系日本侵略者的残忍,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在学生心中种下和平的种子。最终,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在感受历史后感悟历史,增强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目的。
————————————————磐安二中
6
申屠兴山————————————
第二篇:甲午中日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含课件)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实验学校 范立辉 龙潭缸窑中学 赵伟华 132200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
容和影响等。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录像片断,并提供相关图片和动态地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使学生自然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
教师导学质疑,在演示课件的同时,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利用闻一多和丘逢甲的诗句,增加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通过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
家统一。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引出本课的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
[导学]
地图背景移动,出现三个国家:清、朝鲜、日本。引导学生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引导概括:“腐败无能,饱受欺凌”(字幕)。
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改革富强,野心勃勃”(字幕)。与清朝形成鲜明对比。它的野心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那么其发动对华战争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答案是必
然的。
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
日战争。
教师结合地图作相应的战争进程演示。
1894年7月,丰岛战役。
牙山战役。
1894年9月,平壤战役。鸭绿江边燃起战火。
1894年9月,黄海大东沟燃起战火。
学生阅读相应段落,讲述黄海大战的经过,说出自己的感想。
教师展示黄海大战的地点、时间、视频、邓世昌像、致远舰部分官兵像。学生积极发言,感受“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学习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指出日本多艘战舰遭受重创,死伤舰长以下官兵六百余人。
但是,日本控制了制海权。
面对日军的侵略,统治者的态度怎样呢?学生回答,妥协退让,避战求和。教师演示辽东半岛陷落的过程:九连城、花园口、大连、旅顺。出示反映日军旅顺屠城的照片,揭露日军罪行。学生说出感想:不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接下来,日军又进攻了哪里,结果如何呢?教师伴随着学生回答,演示日军荣成湾登陆,于是海陆夹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至此,清朝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划上了句号。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清政府与日本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
又一个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双方的代表、内容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出示“1895年4月”及会场、李鸿章、伊藤博文像、主要内容。结合地图背景中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中国和日本(帝国主义列强)两个角度分析影响:
一、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其使京津安全直接受到威胁。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据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安全。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
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二、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刮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
债”。
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三、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
四、增辟通商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掠夺从沿海深入到内陆。通过上述分析,得出:《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教师指出,自此,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三国干涉还辽,学生自读。教师相应演示。
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学生自读。教师相应演示。联系史实认识台湾是我国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抨击“台独”。
[小结]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联系上联归纳本课主要内容。下联又说明什么问题?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本课主要内容(略)。
下联中那拉氏、李鸿章为首的投降派苟且贪安,国难当头还搞什么“万寿盛典”,这一小撮人主持国家哪有不败之理。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还与统治者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清军军备
废驰,部分官兵临阵逃脱等有关。
[探究]
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感想]
在《夜深沉》的乐曲中出示丘逢甲像及其《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结合本课内容,说出自己的感想。
在动态出现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字幕中结束本课。
第三篇:甲午中日战争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爱国官兵应用抗日。难点:《马关条约》是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
一、爱国官兵英勇抗日
生阅读17页有关日本的介绍。(引导学生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引导概括:“腐败无能,饱受欺凌”(字幕)。
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改革富强,野心勃勃”(字幕)。与清朝形成鲜明对比。它的野心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那么其发动对华战争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答案是必然的。
1、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25日凌晨,日本舰队对中国军舰发动袭击,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因为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所以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教师结合地图作相应的战争进程演示。1894年7月,丰岛战役。牙山战役。1894年9月,平壤战役。鸭绿江边燃起战火。1894年9月,黄海大东沟燃起战火。
2、黄海海战:学生阅读相应段落,讲述黄海大战的经过,说出自己的感想。教师展示黄海大战的地点、时间、视频、邓世昌像、致远舰部分官兵像和阅读广场中日军司令对我军官兵英勇无畏战斗精神的敬畏(用多媒体播放)学生积极发言,感受“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学习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指出日本多艘战舰遭受重创,死伤舰长以下官兵六百余人。但是,李鸿章一味强调“避敌保船”,结果日本轻易控制了制海权。面对日军的侵略,统治者的态度怎样呢?学生回答:妥协退让,避战求和。教师用《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演示辽东半岛陷落的过程:九连城、花园口、大连、旅顺。出示反映日军旅顺屠城的照片和揭露日军罪行的纪录。学生说出感想:不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接下来,日军又进攻了哪里,结果如何呢?教师伴随着学生回答,演示日军从荣成湾登陆,于是海陆夹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至此,清朝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划上了句号。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清政府与日本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3、中日《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双方的代表、内容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出示“1895年”及会场图片,李鸿章、伊藤博文像、主要内容。结合地图,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哪些严重危害?(多媒体播放)
一、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二、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三、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四、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阅读书上21页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时局图》请学生回答:熊,虎,鹰,三色旗,蛤蟆,日分别代表什么国家?答分别代表俄国,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教师指出,自此,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课堂练习:书上22页参与园地 课堂小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篇: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录像片断,并提供相关图片和动态地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使学生自然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
教师导学质疑,在演示课件的同时,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利用闻一多和丘逢甲的诗句,增加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通过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教学过程 [导入]
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引出本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
[导学]
地图背景移动,出现三个国家:清、朝鲜、日本。引导学生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引导概括:“腐败无能,饱受欺凌”(字幕)。
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改革富强,野心勃勃”(字幕)。与清朝形成鲜明对比。它的野心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那么其发动对华战争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答案是必然的。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教师结合地图作相应的战争进程演示。
1894年7月,丰岛战役。
牙山战役。1894年9月,平壤战役。鸭绿江边燃起战火。
1894年9月,黄海大东沟燃起战火。
学生阅读相应段落,讲述黄海大战的经过,说出自己的感想。
教师展示黄海大战的地点、时间、视频、邓世昌像、致远舰部分官兵像。学生积极发言,感受“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学习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指出日本多艘战舰遭受重创,死伤舰长以下官兵六百余人。但是,日本控制了海权。
面对日军的侵略,统治者的态度怎样呢?学生回答,妥协退让,避战求和。教师演示辽东半岛陷落的过程:九连城、花园口、大连、旅顺。出示反映日军旅顺屠城的照片,揭露日军罪行。学生说出感想:不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接下来,日军又进攻了哪里,结果如何呢?教师伴随着学生回答,演示日军荣成湾登陆,于是海陆夹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至此,清朝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划上了句号。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清政府与日本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双方的代表、内容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出示“1895年4月”及会场、李鸿章、伊藤博文像、主要内容。结合地图背景中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中国和日本(帝国主义列强)两个角度分析影响:
一、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其使京津安全直接受到威胁。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
日本占据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安全。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二、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刮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
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三、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
四、增辟通商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掠夺从沿海深入到内陆。通过上述分析,得出:《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教师指出,自此,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三国干涉还辽,学生自读。教师相应演示。
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学生自读。教师相应演示。联系史实认识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抨击“台独”。
[小结]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联系上联归纳本课主要内容。下联又说明什么问题?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本课主要内容(略)。
下联中那拉氏、李鸿章为首的投降派苟且贪安,国难当头还搞什么“万寿盛典”,这一小撮人主持国家哪有不败之理。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还与统治者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清军军备废驰,部分官兵临阵逃脱等有关。
[探究]
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感想]
在《夜深沉》的乐曲中出示丘逢甲像及其《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结合本课内容,说出自己的感想。
在动态出现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字幕中结束本课。
第五篇:甲午中日战争
天朝的腐败——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根源
班级:国关八班
姓名:何梦仙
学号:20201202080019
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这场战争中,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获得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进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而中国,则一蹶不振,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半殖民地化更是大大加深。
史学家唐德刚说:“在千百次的战役中,最令人迷惑的是甲午战争:该败者胜,该胜者败,真是怪哉的怪哉。”实际上,当时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并不比日本差,可以说是该胜者。从地缘上看,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而中国地大物博,市场广阔,人口众多。从经济实力上看,中国正在开展以增强军事实力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并取得了显著地进步;日本虽在明治维新,但经济总量要在短期内超过中国是不容易的。从军事上看,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2000吨位以上的战舰有七艘,共27000多吨。当时西方的《海军年鉴》甚至把中国的海军评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八;而日本2000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共17000多吨。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之败并不败在经济,军事实力上。那么,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我认为其根源是清朝的腐败。一. 制度的腐败
中国的落后,最根本的就是制度的陈旧落后。经济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的发展。鸦片战争后开展的洋务运动实际上只停留在“师夷之长计”这个低层次上,它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因而丝毫不敢触动国家腐朽的政治,经济制度。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飞速发展。日本也通过明治维新破除封建体制,学习西方,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于是甲午中日战争,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难以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国落败。二. 统治者的腐败
自上而下,全面腐败。这就是当时的国情。
1894年,中国内忧外患,而清朝统治集团的高官们最关心的不是如何抵制日本的侵略,他们最忙碌,最操心的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六十一甲子,身为清政府实际掌权人的慈禧太后十分重视自己的寿辰,哪管国家兴亡,生日非过不可。反观日本明治天皇:宁可一天只吃一餐,也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一次。国际形势紧张,御史上奏请求停止建设以保军费,慈禧大为恼怒,申斥那个不识时务的御史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最终,为了万寿大典和修建颐和园而挪用的巨额经费可建10支北洋舰队。
上梁不正下梁歪,朝廷没带好头,下边的官员更是放大胆子胡来。受命购买军舰的李风苞竟敢以两成的回扣中饱私囊,本来可买4舰的钱只买了3舰。外商给了好处便在造船时偷工减料。英国《泰晤士报》披露:“旅顺、威海既造炮台,其安置于台上之炮,竟有不堪一放者,其经售炮械之人,固俨然显官也。只知七折八扣,售者又因以为利。假如一炮也,报销千金,经手者侵蚀二三百金,售主则以但值五六百金之炮应命。”电影甲午大海战中有这样一些细节:危急时刻,炮弹量少质差,甚至出现炮弹塞不进去,临阵用锉刀磨的场景。中国的一颗炮弹打到了“吉野号”的弹药舱,但是因为官员的偷工减料,这颗炮弹并没有炸; 日军总指挥官伊东佑亨曾感叹:“要不是打进弹药库的是一枚臭弹,现在的局势恐怕会完全颠倒。” 三. 军队腐败,素质低下不堪
政治腐败必然影响军队建设,清朝军队素质低下,军纪涣散,操练废弛、贪污腐化、精神萎糜、不堪一击,望风披靡„„在甲午战争几十次战役中,中国军队屡战屡败,溃不成军。像邓世昌,林永生,左宝贵等英勇就义的毕竟是少数,而逃跑的将领却有一大堆。牙山之役叶志超不但仓皇逃窜,还慌报军情,“饰败为胜,欺君邀赏”。旅顺是清朝经营多年的一大军港。从地理位置,防御体系来说,易守难攻。但守将龚照 “贪鄙庸劣”“贪生怕死”,未见敌军就乘小船逃往烟台,守军土崩瓦解,日军只用了6天就攻占旅顺。直接导致了惨绝人坏的旅顺大屠杀。
如此军队对抗纪律严明,不怕死的日本军队,结果可想而知。
甲午战败的原因很多,我认为清朝的腐败是其根本原因。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争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民真正觉醒,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新探索,在曲折中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