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农体验磨练村小学英语教学
优化农村小学英语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虹桥路小学
卓春茜
摘要:本文从农村小学英语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农村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农村英语课堂效率的实际可行的方案。关键词:农村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效率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农村学校的学生底子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设备条件有限,没有多种多样的教具以及电脑、幻灯片等多媒体工具的帮助,只是简单的一个黑板,一只粉笔,加一个录音机和一本书,又缺乏较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特别是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单一,因此,英语的教学质量提高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农村学生没有去参加其他辅导班、英语培训班的学习,一个星期三、四节的英语课是他们学习唯一的来源,所以,平时的课堂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在农村小学支教的这段时间里,笔者深入到农村小学的课堂中去,由于农村教学条件比较差,在第一线的教学中遇到了很多以前没有过的问题与难题,所以认真思考了关于如何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短期内想改善目前农村小学英语现状,用老方法走老路是没有办法实现有效教学的,必须在旧的教学理念上有所突破,找到一条适合农村教学现实的途径,在英语课上发掘出达到最好课堂效率的良好方法和途径。
一、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效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农村小学的生源主要来自附近的一些行政村。比如:我所支教的小学的生源主要来自于附近的比较贫穷的几个小村庄,以及外来的务工人员的子女。农村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课堂效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调查,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孩子自身的缘故。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小孩相比,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理,特别对于英语一点自信也没有,羞于说英语,以至于也不太敢说英语,害怕会说错被老师批评或同学嘲笑,并且易落于机械的条文背诵的俗套。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会显得比较被动,不能与老师进行互动,影响学习的课堂效率。家庭教育与环境的负面影响,一般农村稍微富足一点的家庭都把小孩送到镇小或者市区里的小学就 读,留下来本地的小孩子都是家庭环境比较差,家长们或许都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所以由于经济原因他们不能给学生提供有利用学习的条件。在我所任教的那几个班级,有好些同学连听录音所需要的录音机或复读机都没有。
2、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氛围不足,教学方法、手段落后,教研气氛不浓,小学英语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小学中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并且农村小学的规模仍然较小,一般农村小学只有1-2名英语教师,还可能兼任多学科,在有些学校连正式的专业的英语教师都没有,有些学校因为师资力量不足,英语学科的教学就让其他任课老师代上的。教师平时很难坐在一起备课和研讨教学问题,以至于在农村小学中还存在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的情况,而传统的 “填鸭式”教学方式英语教学方法,不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也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致于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愿意继续学习英语。这很不利于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再加上有的学校教学经费不足等原因,很少让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和培训,所以很难使教师在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上有所提高。
3、没有一定的英语学习的语言氛围。没有网络提供的信息帮助,不能收听、收看一些有英文节目的广播和电视。平时学生能听到的英语全来自英语老师的口中。虽然在课堂上学生能听到英语教师较流利的口语,但学生每周一般只能接触三到四次,并且有些学生甚至在英语教师上课说英语时,起哄或吵闹,这又影响了其他学生英语的习得。而且,目前社会上尤其是农村,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很少,甚至可说是没有平时根本没有用英语跟同学交谈,旁边的父母和亲戚也并不懂英语。因此,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很少,他们缺少一个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在我支教的六年级的学生,他们以前的英语课就是让语文老师代上的,连在他们的英语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都没有讲英语的习惯,所以在他们第一次上我的课的时候,听到老师一堂课都用英文上下来,感到非常的兴奋,用稀奇的眼光看着我。
二、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必须改变学生的观念,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过。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要想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必须先让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学习英语的能力,让他们轻松愉快又高效 地学到英语。如果学生一开始学习英语就没有积极性,不相信自己能学好英语,或者对英语毫无兴趣,学生就只会被动地机械地学习,学习效率就会很低,他们的学习潜能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刚接触到这些学生时,我发现有很多学生对学习英语一点兴趣也没有。有学生曾很坦白地对我说:老师,我不喜欢英语,英语太难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英语,我们学英语一点用都没有。所以转变学生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我第一步要做的事。
在实际教学中,我采取以下多种做法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教唱英语歌曲,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我观察了我所支教学校六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发现他们班的学生对流行歌曲非常感兴趣,在课间都播放流行歌曲。我把英文儿歌的磁带放到他们教室的录音机里,然后学生嫌儿歌不好听,我就又改变策略,在课间给学生播放一些英文流行歌曲:如:The day you went away, God is a girl,Yesterday once more,Changing partner等。学生很喜欢听,但是不会唱,所以第二天我就把这些歌曲的歌词打印好,发给他们,叫他们唱,并且在利用每堂课的课前让学生一起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如:我利用一些故事和书籍想学生灌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给学生看一些英文杂志和报纸,如:《学英语》(小学版),《英语辅导报》,英语让学生在平时也接触到英语,多看看英语方面的书,多了解英语方面的知识,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且了解英语能够与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自信和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要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学好英语,老师对他们也要多加肯定与赞赏。在学习任务安排上要有针对性,能让他们中绝大多数都能比较出色地完成任务,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性,提高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课堂教学内容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将教材内容实行科学的组合,并按一定的程序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教学内容具有逻辑意义,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易适度。”由于农村英语教学的特殊,在教学中,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己不断地实践与探索,活用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带动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劲头,使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
a、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适量的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一节课总共45分钟,不能老让学生处于紧张状态,而是要让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完学会,而不是老师把内容教完。同时还要留有空余的时间让学生回味和补救。3 根据该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安排教学内容,因为农村学校学生的基础差,接受能力不强,这样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适量,以学生学好为标准,不能为了赶进度而盲目扩大课堂容量,让学生消化不良。过量的安排教学内容不但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反而会“吓坏”学生,使学生畏难不敢前进。比如:在一些课时中,学习的新内容比较多时,或者重点内容比较难时,我就想办法减轻难度,减少所学的新内容,把一些内容留到下节课来完成,这样看似时间的跨度被我拉长了,但是由于学生落实的情况很好,还是能赶上我的教学进度。在六年级的课文的教学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内容是学生已经学过,但是由于学生本来局没有掌握扎实,或者因为时间的原因而遗忘的。所以往往在新授课时,不能为了赶上进度而“勇往直前”,而要先帮助学生复习一下那些旧知识,然后再以旧翻新让学生进入新课时的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工”,对学生掌握课堂上的知识很有帮助。
b、情景教学对于促进学生英语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功能。
情景教学使语言内容直观,易被学生吸收,从而可以降低教学过程的难度,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几自主学习的欲望,达到同等语言难度的教学目标。情景教学使用语言更接近学生,更接近生活,引用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从而丰富和激活背景知识,通过语境激活背静知识,促使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个过程既可以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也可以将新知识直接置于情景中进行教学,使学生更直接、主动地进行语言学习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了一些比较接近农村小学生的情境,比如:在教六年级Unit 2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可以联系老师的实际,因为笔者是支教老师,对学生所在的小镇不了解,教师就请同学们帮助她来了解那个小镇,由于农村小学生朴实的个性,他们非常乐意帮助老师,争先抢后的用刚学的语言为老师介绍。这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大大的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c、在课堂中,给学生灌注西方文化的知识。
在课堂上,不能每天就单单关注学习课文上的内容。要让学生多了解一些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六年级第一单元中,让学生了解中西方在交通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上没,给学生出示两张道路的图片,让学生 4 判断:Which one is from China? Which one is from England.告诉学生In China, drivers drives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road, but in English and Australia, drivers drives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road.让学生了解英国和澳大利亚,司机驾驶的方向跟我们大多数国家都不一样的事实,渗透一些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历史,让学生在学这一课时,带着好奇的心情去学习,使教学内容的安排更能体现学生的需求,帮助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课堂日常交流中,渗入西方文化知识,通过合理运用教材,渗入西方文化知识。在英语教学中,只要能用“发现”的眼睛,努力挖掘,就能找到教材中很多的“跨文化现象”,及时向学生渗透中西文化的不同内涵,及时点拨学生领会异国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以下英美国的一些其他的节假日,如:Easter、Thanksgiving和Christmas 等几个西方富有宗教色彩的节日,以及学生平时略有所闻的April Fool’s day, Labor’s day, Mother’s day, Father’s day等,由于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向同学们讲述这些节日以及西方的知识,学生上课前都非常期待,对西方国家非常好奇,这从学生的内心吸引他们去学习英语,使课文中的内容更能被学生所接受、吸收。这些有关文化的知识都能在课文中找到切入点,和课文相联系,帮助教学目标的达成。
3、注重课堂上学生的信息反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使教师少教而不是不教,使学生多学而不是滥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指导学生学习,及时反馈信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是学生唯一汲取英语知识的地方。回家后,学生们也没有人可以辅导,所以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并且消化这些知识,所以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空余的时间让学生回味和补救,能够让学生很好的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a、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学习书本,明确课堂目的,准确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形成课前。在学习之前对学习的内容有所理解的时候,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比较轻松,对于他们学习起来,效果更加明显。具体措施是利用在课本上签字的方法(如: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上签‘已预习’,‘已读’,‘已背’等),每次在课前检查,了解学生具体的预习复习情况。
b、注重当堂反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和利用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有效地校正,调控课堂教学,减少时间的消耗,避免教师作无效的劳动,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应成为教师获取的第一反馈信息。教师要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中得到学生对这节课听得是否明白,学得是否轻松,能否产生浓厚兴趣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完新的知识后,通过学生的口语对话,朗读展示、听写、语言表达、书面练习等方面来看学生掌握了多少内容,一旦发现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当堂进行巩固。
4、形成良好的课堂评价机制,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建立良好的课堂评价机制,能促进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作积极的努力,教师应该是学生的贴心人,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善于激励他们。农村小学,还没有比较健全的评价机制,一些老师在教学中还是采取比较严肃的“从严而教”的教学方法。英语课中应该尽量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尤其对差生的态度要慎重,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师生间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教与学的活动就能达到良好开展。在我所任教的班级里,我在班级中弄一张形成性评价表,张贴于教室内。这张评价表格上写上学生的姓名,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老师分别根据同学们每段时间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以及平时的表现来进行评价,写上“优”“良”等字。这样,每位学生对自己近段时间的表现便一目了然,这也使评价便于操作和统计。表格每个月换一次,更换表格时评出阶段性学习的优秀者和进步者。这种评价手段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学生为了争取好的表现,在课堂上更加认真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渠道,学生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提高基本上是在课堂内完成。“小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的目的要求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脱离了课堂教学就将一事无成”。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特别对于农村小学来说,由于没有其他的课外补习和辅导,课堂教学的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是刻不容缓的事。
参考文献:
1、《小学英语教育学》,章兼中主编,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年。
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无锡市研究课题,1993年9月。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鲁子问著,中国电力出版社
第二篇:浅谈中体验磨练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衔接
浅谈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衔接
镇江市第六中学 吕娟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随之呈现形式多样化,教材版本呈现多种化,进而使将要进入中学学习的小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也随之出现了良莠不齐、高低悬殊的现象。为此,搞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使初中新生顺利完成学习过渡,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一、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和生理特征也不同。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感知能力、模仿能力和记忆力强,形象思维好,他们不怕出错,敢于开口,这种心理状态对学习英语相当有利,他们刚接触英语或接触英语时间不长,往往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学习英语,兴趣很高。上课时,他们思维活跃、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堂气氛好。而中学生心理上和生理上正从半成熟趋向成熟,刚进入初一的学生和小学生差不多,他们积极发言,积极参与小组练习,气氛热烈。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学习难度的增加,功课的增多,且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在慢慢消退,从而降低了英语学习效率。
(2)语言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因素,特别是英语学习者自身的因素。诸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者的性格、意志等,这些都是非智力因素。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外界影响少,较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对英语有了较长时间的接触,了解,不再感到好奇新鲜了,因此相应的动机不如小学生那么强烈。小学生学习态度好,重感情,对英语活动能积极主动参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相应出现了一些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沮丧、紧张等,同时由于面临中考的压力,家长、老师的重托,心理负担和压力比小学生大得多,他们害怕考试,担心出错,1 怕家长、老师的责备,他们的自尊心强,由此而不敢开口,不积极参与语言学习。小学生一般碰到问题时,能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他们也乐于帮助其他同学,但中学生却不太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的自尊心强,自信心弱,他们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对所学的语言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和实践,长期如此,便对语言学习充满了恐惧和厌恶,破罐子破摔,从而导致恶性循环。有的班级两极分化严重。
二、对策
小学英语和中学英语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小学英语是中学英语的基础,中学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往往许多学生在小学时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到初中后兴趣慢慢消失,最后产生厌学的念头。这一现象严重地阻碍了英语教学的发展,因此解决好中小学英语衔接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综观现在的中小学英语,不难看出这两者在课程目的与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上存在差异。因此解决好以上差异是让学生在初中阶段继续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大面积提高英语成绩的保证。
(一)、课程目的与内容的衔接
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说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学习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侧重于学生的听和说;而初中英语课程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中考服务,强调学生的读和写。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初中教师应该了解和分析中小学教材的内容,以便融会贯通,搞好新旧知识的过渡。例如:在上《英语》(新标准)(Starter)之前,我先与小学老师交换教学信息,了解本册书与小学英语在词汇、语法、日常交际用语等的异同处,找准衔接点。同时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对英语语音知识掌握不太好,因此在上课期间利用《英语》(新标准)(Starter)中 Pronunciation强化音标的复习和其他语音知识的教学。另外对书中学过的内容加快进度并进行扩展。
(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衔接 小学英语教学主要是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而初中英语则是要求把学生听说的能力转换为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侧重学生的读写,所以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在教学方式上也存在差异:小学英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学生几乎是边玩边学;初中英语则是以单一的输出为主,很容易让学生“好玩”的心理变成学习的负担。因此,教师应注重初中教材的趣味性,运用各种直观的教具和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学习新知以及教学目的的转换。所以我每堂课基本上都是以游戏热身引入、竞赛形式贯穿新课,课后以笔头输出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听、说、读、写的掌握情况。
(三)、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衔接
小学英语在课时安排上为每周四个课时,目的是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初中英语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学生在小学时几乎是边玩边学英语,但是到了初中随着目标的改变和学习任务的加重,因此有必要保留学生在小学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好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勤于思考、独立完成作业、课后复习的好习惯。为此,我在开学的前几周都要求家长监督学生坚持读20分钟的英语等帮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学生在小学阶段记忆单词,通常是一个一个字母死记硬背单词,所以在教学中经常穿插音标、构词法等,向学生介绍词汇记忆的好方法。
学生初进初中,这一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书写不规范,拼写错误多,语法概念模糊,用汉语方式代替英语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培养,培养技能和能力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有些家长反映,孩子们完成了布置的作业就没事干了,建议老师加大作业量。这件事说明好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学生中和家长会上大力提倡:学生要做到听课聚精会神,认真记笔记、整理笔记、完成作业、找出问题。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多读多背,也就是说,要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一个学生要搞好学习,永远不会没事干,要钻研探索,要充分利用时间才有希望。在听和阅读的训练中,我要求学生连贯和整体理解,尽量做到根据前后文猜词取义,或舍去一点,抓住整体,保障思路畅通。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总是设法诱导他们分析问题找原因,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每次测验后,我从不放过对其中的错误的分析,让学生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改进学习方法,学会怎样学。
(四)、教学评价的衔接
小学英语教学的评价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依据,很少采用书面测试方式。而初中英语教学评价正好与之相反,以书面测试为主。因此在试卷的设计时,题目应难易得当,以免学生考分过低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在教学前应对学生在小学时的英语程度做个测试,了解学生的层次。在教学中应以中等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指向,课后做好辅导工作,帮助他们适应小学和初中英语的教学过渡。总之,正确处理好中小学英语的衔接问题,必然能够推进英语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第三篇:浅谈小体验磨练学英语教学中_润_情操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润”情操、“磨”意志的培养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有情操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的更加轻松,更加迅速。”积极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智力因素和情操因素的协调发展,如果把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做主动比喻,学生的“智商”是露出水面的一部分,而“情商”是沉在水下的大部分,那么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设法挖掘出学生的“情商”,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操因素得到和谐的统一,就能进一步增强英语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英语教学在小学的课程里面还是刚刚起步,对于它来说,道路还是刚刚开始,前方还有许多的坎坷。如何让它在自己的道路上英姿飞扬?那就要靠我们的广大师生一起来努力、去探索,同时更需要我们的学生在感性认识英语的基础上能够更上一层楼----意志的磨练。
如何来培养情操,具体操作见下:
一、寓教于乐
1、精心把握每个“第一次”
小学生对初次看到的、听到的事物常留下深刻的印象,新奇有趣就更让人难以忘怀,教师善于利用“第一次”,会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想一想,英语教师第一次走进课堂,就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英语。”给孩子们的印象是多少的平淡。而换一种方式,在黑板上用优美的英语字体写上“Welcome to English!”;录音机里播放欢快的英语歌曲;再来一段教师的英语自我介绍;请学生谈谈英语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如有各种英语说明书,长大后可以出国留学等)。这样的效果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使他们感受到英语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学英语是一件多么有趣而又有益的事。
当学生开口说第一句英语,第一次羞涩的用英语和老师打招呼,第一次和同学表演对话,第一次唱英文歌曲,第一次做英文游戏„„这些新奇、喜悦、自豪、快乐的情感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无数个培养兴趣的机会会随着这一个个“第一次”悄然而至。
2、巧妙设计每堂英语课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英语兴趣的重要途径,但居于重要地位的则是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于主人自居,积极、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在各种操练和交流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激发积极学习的情感。
A、巧设情景
情景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在生动、形象的情景中讲解操练英语知识,能促进学习理解,记忆所学英语和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使英语课堂教学趣味化、形象化。常用以下几种方法:(1)实物巧设情景。实物是最常用的直观道具,教师应当利用那些易于准备和携带的实物,如在教What can you smell?时,可让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水果和食物,有了具体的东西,整节课也就有血有肉了。(2)生活景观情景。教师可结合贴近有关日常生活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现场实况转播”“答记者问”等活动。如在教“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时,教师在上这节课之前,让学生自带自己的家庭相片。这样就能够抓住儿童的好表现的心理特征,他们都会踊跃的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family”,这节课不仅让学生复习了“mother, fath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uncle, aunt, brother, sister“等等之类的单词,从而也让他们学会听懂本课的重难点句型“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B、勤于动手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怎样让他们动起来,使“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在课中适当设计些动手做的内容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学习边动边学,使枯燥的句型操练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无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编者注重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在设计上每章节都有“Let's make.”这一部分,这样就充分的抓住并且利用上了小学生这一习惯。
C、巧排座位
任何一种一成不变的方法,时间久了,学生还是会感到索然无味,每个学生基本上都处于一个位置,全班上课,也大都按教师在前面,学生分排就坐的传统方式,其实课堂教学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适当的给学生的座位换种排法,或是改变一下教师和学生的位置,使学生犹如处于一个新的环境,提起他们的兴奋情绪,不但使他们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合理的排位也会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许多方便。如在进行“Let's practice”部分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的下位来找伙伴一起练习;在上趣味活动课是,老师可以把学生的桌位换动一下,或者是摆成方形,或者是摆成空形,老师站在中间进行师生心灵沟通的讲学。
二、以情施教
1、教师以积极的情感鼓舞感染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是快乐的,能通过情感所具有的感染功能,以教师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试想一下,如果当教师绷着脸或表情冷漠,或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时,学生定会感到情绪压抑,气氛紧张。而当教师带着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里,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能使他们敞开心扉,更好的接受新的信息。在教学中,我深有体会,如每节课前,我都会让学生唱首英语歌曲和朗诵一段英语儿歌,如果教师神情漠然的站在一边,即使歌曲是轻松优美的,孩子们的演唱却是死气沉沉,毫无欢快之感,相反,如果老师和学生一起尽情欢唱,并能带着学生做动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而老师也会被他们所感染。可见,快乐的情绪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促进作用,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有相应的促进效果,快乐的教学气氛是师生共同创设、共同调节的。
2、教师以丰富的身势语言吸引学生的情感注意。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微笑”是贯穿始终的表情,通常我面带微笑环视教室走进课堂,随着一声“Good morning”或轻松的“Hi”,便开始了课堂教学。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自然的运用身体语言来配合教学,如通过面部表情去吸引学生,用点头或幽默动作给学生以鼓励、勇气或提示。在教hungry full tired sleep这类单词时,教师先用夸张的动作引出,使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然后再让学生在边学边动中操练,而在教授happy,sad,cry时,我则充分利用了面部表情,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既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又创造了轻松的课堂气氛。
3、教师应充分展示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
在英语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往往有许多的小对话、小故事供学生表演,而这些对话中也总是含有一定的情感因素,教师应把这些内容的情感通过自己巧妙的加工、提炼而展示出来,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识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的效果。
如在上新课改三年级的教材时,有一篇信息材料是关于国旗的。我充分抓住学生爱足球的天性,利用那点再展示国旗的图片,学生便会在几分钟之内把它们的读法记得很熟。
三、情感交融
教师应重视师生交往中的情感因素,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促成师生感情交融,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
1、施爱于细微之处
学生对教师举动的观察具有独特的敏感性,他们能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感受到不同的意味。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更多更大量的交往是发生在极平凡、细琐的接触中。如每天的作业,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场所,更是我和他们交流的重要渠道,有进步了我会写上Go!Go!Go!表现优秀的写上Very good!Excellent!退步的或错误较多的写上Can I help you?只写片语却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关心他、注意他的,他们也会在作业本上写上Thank you!等和我交流。
2、施爱于批评之时
批评易让学生产生不悦,反感甚至恼怒的情绪,因而在批评教育过程中,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一片拳拳之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批评的度能够把握很好的话,就能够激起学生去克服不良的习惯,从而有一个很好的学习英语的态度。如果此度没有达到,反而适得其反。
情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作用的桥梁和润滑济,情感是打动心灵的秘诀,是打开人的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教贵情深”,有感情就会增加教学的魅力,学生往往因爱你而爱上了英语这门学科,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中,定会收到预想不到的好效果。曾经听一位优秀教师讲过:看学生是否喜欢这门课,关键是看老师的魅力有多大。如果当学生一看到教师就讨厌,就不用说喜欢这门课了。虽然听起来,我们感到这很幼稚,但是小孩子的思想却是如此的纯真。
“磨”意志。小学中英语道路能否走得更远久,这就要看小学生的意志有多坚定。
曾经一位异课老师讲过这样一句话:“小学开设英语有必要吗?”这的的确确值得让我们小学英语老师去思索的一个问题。虽然我们经常说,小学中的英语课就是让学生有兴趣就是最大的成功了,但是兴趣并不等于就是学生自己在外人面前展现的资本。任何一个人,在看别人能否有真才实学时,就是要看你能说几句英语,能认识几个单词,能写几个单词和句型等等之类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在近几年里,我们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提到了,不仅要学好英语,而且要考好英语。这就要看我们的学生能否在兴趣之后继续保持这份特色了,所以意志在英语学习中是非常关键的。没有一个很好的意志,就不能取得成功。我们在上完每章节的内容之后,总是要测试一下学生学得怎样,这不仅对学生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少儿剑桥英语的学习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更要求学生能够与外国的朋友一起交谈,这样就有助于我们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渗透。
但是无论是在“磨”的过程中,还是在“玩”的过程中,我们的宗旨是不会改变的----“润”。
没有情操的投入,意志也是没有方向的空壳。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师生要一起去磨练意志,让英语课堂更加有意义,让小学的英语路途走得更稳健、更灿烂光辉。
第四篇:小学数体验磨练学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张荣庭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 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学校必须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学校永远对所有学生负 责。教师的责任诚如陶西平同志在《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一文中所指出的:教师是“伯乐”,伯尔善于相马,教师也要善于认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但是,教师又不能只是伯乐,伯乐相马的目的是挑出 千里马而淘汰其余的马,教师却必须对每个学生负责。因此,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 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 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 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众所周知,任何人 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 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 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 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 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人类关于数学方面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物 的态度和方法,学会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事例中看出数量关系的能 力,这两者都是不可偏废的,都是学生是否具备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 学生的数学意识,特别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发现数量关系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学生 学习新知识时已具有的能力,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以学法定教法。这样教学,起点低、层次多、要求高,适应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创造出适合每一个 学生的教育。
2.努力探寻学生的潜在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有 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 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 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为学生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 题,是要“应试教育”还是要素质教育的大问题。一般地说,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学习的范例,学生要通过 例题的学习,了解例题所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例题就 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要能举一反三,就还需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要经过若干 次错误与不完善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更需要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要 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 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学 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水平。学生学习时说出自己的方法,表面上看课堂教学缺乏统一性,但教师从学生的不同 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哪些学生处于较高的理解层面,哪些学生理解得还不够深入或不够准确,并从中调整了一步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恰当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 养成一种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习惯,这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研究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相反地,在 教学中,教师如果不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正确 的解题方法,虽然这样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惰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 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努力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 认识所学的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也不断提高。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 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 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教师 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要研 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 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有先进的思想意识,要不断 地将教学内容结构化,不断地将结构化的知识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的基本原理、基 本概念、基本结构,才会做到以一贯十,触类旁通。
当然,如果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帮助,那么每一个学生都能 学会并达到正常的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数学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弥补缺陷,转变学生的状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 学中,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个学 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小学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
张荣庭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例如,我们常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这是用图形来代替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我们又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这些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集合的思想方法
把一组对象放在一起,作为讨论的范围,这是人类早期就有的思想方法,继而把一定程度抽象了的思维对象,如数学上的点、数、式放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思想就是集合思想。集合思想作为一种思想,在小学数学中就有所体现。在小学数学中,集合概念是通过画集合图的办法来渗透的。
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利用图形间的关系则可向学生渗透集合之间的关系,如长方形集合包含正方形集合,平行四边形集合包含长方形集合,四边形集合又包含平行四边行集合等。
三、对应的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的思维对两个集合间问题联系的把握,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利用虚线、实线、箭头、计数器等图形将元素与元素、实物与实物、数与算式、量与量联系起来,渗透对应思想。
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分别将小兔和砖头、小猪和木头、小白兔和萝卜、苹果和梨一一对应后,进行多少的比较学习,向学生渗透了事物间的对应关系,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
四、函数的思想方法
恩格斯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我们知道,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函数思想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是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反映客观事物数量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的。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就要做到心中有函数思想,注意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思想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就有渗透。如让学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表》,发现加数的变化引起的和的变化的规律等,都较好的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其目的都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函数概念。
五、极限的思想方法
极限的思想方法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了解它有重要意义。
现行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处注意了极限思想的渗透。在“自然数”、“奇数”、“偶数”这些概念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多个,让学生初步体会“无限”思想;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中,1 ÷ 3 = 0.333…是一循环小数,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写不完的,是无限的;在直线、射线、平行线的教学时,可让学生体会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六、化归的思想方法
化归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化归,是指将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以求得解决。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是现实世界的普遍规律。数学中充满了矛盾,如已知和未知、复杂和简单、熟悉和陌生、困难和容易等,实现这些矛盾的转化,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陌生为熟悉,化困难为容易,都是化归的思想实质。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都是一个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等价转化的过程。化归是基本而典型的数学思想。我们实施教学时,也是经常用到它,如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
如:小数除法通过“商不变性质”化归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化归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通过“通分”化归为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等;在教学平面图形求积公式中,就以化归思想、转化思想等为理论武器,实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间的同化和顺应,从而构建和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七、归纳的思想方法
在研究一般性性问题之前,先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从而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称为归纳思想。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就是归纳思想的应用过程。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归纳思想,既可认由此发现给定问题的解题规律,又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客观规律,提出新的原理或命题。因此,归纳是探索问题、发现数学定理或公式的重要思想方法,也是思维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由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算出其内角和度数,再用猜测、操作、验证等方法推导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后归纳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就运用归纳的思想方法。
八、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离不开符号,数学处处要用到符号。怀特海曾说:“只要细细分析,即可发现符号化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的极大方便,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符号除了用来表述外,它也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符号的组合谱成了“体操进行曲”。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符号化思想的渗透。
人教版教材从一年级就开始用“□”或“()”代替变量 x,让学生在其中填数。例如: 1 + 2 = □,6 +()=8,7 = □+□+□+□+□+□+□;再如:学校有7个球,又买来4个。现在有多少个?要学生填出□ ○ □ = □(个)。
符号化思想在小学数学内容中随处可见,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渗透。数学符号是抽象的结晶与基础,如果不了解其含义与功能,它如同“天书”一样令人望而生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
九、统计的思想方法
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时,人们通常需要有目的地调查和分析一些问题,就要把收集到的一些原始数据加以归类整理,从而推理研究对象的整体特征,这就是统计的思想和方法。例如,求平均数是一种理想化的统计方法。我们要比较两个班的学习情况,以班级学生的平均数作为该班成绩的标志是有一定说服力的,这是一种最常用、最简单方便的统计方法
小学数学除渗透运用了上述各数学思想方法外,还渗透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假设的思想方法、比较的思想方法、分类的思想方法、类比的思想方法等。从教学效果看,在教学中渗透和运用这些教学思想方法,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能启迪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智能;有利于学生形成牢固、完善的认识结构。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无疑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约数和倍数”教学实录与反思
周丽凤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39-40页“约数和倍数”。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理清“除尽”和“整除”的关系;理解和掌握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判断一个数能否被另一个数整除,会根据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根据信息进行分类、总结、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并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交流、对话的意识,积极探索的精神,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意义、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约数和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交流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师:(拿着数学课本)问这是一本? 生:数学课本
师:“数学”就是关于“数”的学问,我们的身边有“数”吗? 生:有
师: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生1:我有7本书。生2:我有3个好朋友。生3:我们班里有26名女同学。……
2.根据信息组成应用题。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数学信息,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课件出示)A组 B组(1)35张圣诞贺卡(8)共用去6.6元
(2)每本练习本2.2元(9)平均分给11个同学(3)有5个同学给灾区捐款(10)共捐了15.5元(4)小红每天读2页课外书(11)已经读了24页
(5)买了4枝同样的钢笔(12)共用布15米(6)小东参加三门考试(13)共考了273分(7)做7套同样的校服(14)小明带32元钱买钢笔
师:请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选择两条相关的信息组成一道简单的应用题,并列式计算。(学生伴随轻音乐读题思考)同桌的同学可以互相说一说。师:谁来说说看,你先择的是哪两条,求的是什么?怎么列式? 生1:我选(2)和(8)求的是可买多少本?列式为6.6÷2.2=3 生2:我选的是(1)和(9)求的是平均每人得到几张贺卡,列式为35÷11=3……2 生3:……
共得到7道算式,分别是:6.6÷2.2=3 35÷11=3……2 15.5÷5=3.1 24÷2=12 32÷4=8 273÷3=91 15÷7=2……1
[学生的学习材料来源于学生自己,并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这样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着兴趣,学生乐于继续学习下去,而无须教师强迫学生学习。]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观察以上这些算式,并根据算式的特点分类,分好后小组交流。(学生自己分好类后小组交流)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
师:为了方便,老师给它们加上序号。(分别给7道算式加上序号)①6.6÷2.2=3 ②35÷11=3……2 ③15.5÷5=3.1 ④24÷2=12 ⑤32÷4=8 ⑥273÷3=91 ⑦15÷7=2……1
生1:我将②和⑦分为一类,①为一类,③④⑤⑥分为一类,第一类是有余数的,第二类的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小数,第三类的除数都是整数。
生2:我也将②和⑦分为一类,①③④⑤⑥分为一类。第一类是有余数的,第二类是没有余数的。生3…… 师:从同学们的分类中可以看出:分类的标准不同所得的答案也不同。那我们先选择其中的一种分类来研究。(课件出示)
师:(先择②和⑦分为一类,①③④⑤⑥分为一类)这位同学他是按是不是除尽来分类的,那什么叫除尽?什么又叫除不尽呢?
生:商是有限小数的就是除尽,商是无限小数的就是除不尽。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分析、比较和分类,在头脑中建立了小数除法、有余数的整数除法和没有余数的整数除法三种类型的除法的表象。学生的分类,恰当地提供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素材资源,使学生乐学、会学。]
三、归纳特征
师: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这些除尽的算式(①6.6÷2.2=3 ③15.5÷5=3.1④24÷2=12 ⑤32÷4=8 ⑥273÷3=91),看看这些算式还能不能再分分类,你准备怎么分?
生:①6.6÷2.2=3和 ③15.5÷5=3.1分为一类,因为这里面有小数,④24÷2=
12、⑤32÷4=8和 ⑥273÷3=91这三个算式分为一类,因为这三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
师:我们可以将(学生分类后)指着整除的一组算式:象这样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除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称它为“整除”(板书“整除”)(课件出示)师:那我们仔细地观察整除和除尽有什么关系呢? 生:除尽的范围比整除的大。
师:如果我们用一个大圈来表示除尽,那整除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圈。(课件出示集合图)师:你还能再举出一些整除的算式吗? 生1:4÷2=2。生2:30÷5=6 生3:280÷70=4。……
师:整除的算式实在是太多了(在整除的小圈后加……)那我们能不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来概括整除算式呢? 生:用a÷b=c(板书)师:是不是要加个什么条件呢?
生:b≠0(板书),因为b=0,除法就无意义了。
师:如果a、b、c都是整数(板书),且b≠0,那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教师先从圈中拿去除不尽的除法算式,再将这些能除尽的算式进行分类,揭示出整除的算式。这样以集合圈的形式,渗透整除和除尽的关系。在学生找出了整除算式的特征后,教师请学生再举一些这样的算式,让学生再次感悟和应用整除算式的特征,并体会象这样的算式有无数个。并通过用一个含有字母的算式来抽象概括,既让学生感悟到用字母表示数的简便,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整除的概念。]
师:如15÷3=5,我们就说15能被3整除,或3能整除15。谁来说说这几道的(指着黑板上的几道整除算式)?
生1:24÷2=12我们就说24能被2整除,或2能整除24。生2:32÷4=8我们就说32能被4整除,或4能整除32。生3:273÷3=91我们就说273能被3整除,或3能整除273。师:我们一起看看书P49的练一练1。(课件出示)生答……
[教师针对内容的特殊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说明、学生模仿。不容忽视的是,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记忆和模仿还是必要的。在教师揭示了数的整除的概念后,通过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说、请学生说和学生自己任选两个算式说给同桌听,到一起其说等多种方式让学生通过读来区分两种说法的区别,自我感悟。]
四、感悟关系
师:我们已经知道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数
第五篇:现代文体验磨练阅读[范文模版]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把脉高考】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这一考点要注意“筛选并整合文章的信息”,也要以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为突破口,今年是体现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而这题又是新课程理念表现突出的一题目,所以备考时特别要以“鉴赏评价”和“探究”中的六个考点为主攻方向。
这里的“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是以前考纲所没有的要求,接下来对本考点提出具体要求: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这单列的三条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探究,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探索追寻。它作为一种专门的题型,出现的时间不长,我们对它的解题规律了解不够。但相信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一般出题规律,加以适当的训练,就一定能做好探究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纲解读(课标卷)
必考内容
关于现代文阅读
2007年必考内容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2008年改成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范围缩小,明确说明第一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只考查社科类文章,我们今年要好好训练。
选考内容
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
2007年文学类文本阅读中,“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重要表现手法”,2008年变成“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只是顺序发生了变化,但是小说的阅读就不要再忽略了,应要加强一下小说阅读。
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
2007年是“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类论文等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008年变成“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备考策略】
题型回顾与预测
因为全国卷大阅读没有变化,所以我们主要来看2007年课改区文学类阅读,高考改革以来一直是中国的一个热门话题,备受社会的关注。2007年高考是山东、海南、宁夏、广东四个课改试验区的第一次新课改高考,面纱揭开,神秘尽现,让我们来仔细看一看。通过全景观察四个实验省的高考题,可以看出文学类文本阅读具有以下特色:
(一)从选文体裁上来看,散文为主,小说次之。
四个课改实验区共三套试卷,海南和宁夏共用一套。山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是著名诗人叶延滨的散文《灯火的温情》,广东卷选用的是著名作家迟子建的散文《泥泞》,海南和宁夏则选用了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一个情节——《林冲见差拨》。与2006年高考大阅读全部采用散文相比,今年可谓是迈出了一大步,改革很见力度,尤其是优秀古典小说作为高考大阅读,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因此,2008年大阅读的选材有可能向古代或现代经典作品发展。
(二)从题型上看,稳中求变,趋向探究。
稳主要表现在:1.三套题均考查了文章的写法及其作用,这和2006年高考是一致的。比如:2007年山东高考卷第19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007年海南和宁夏卷第12题“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007年广东卷在第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这是考查文章写作手法的,这种题型2008年高考肯定还会有。
2.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或重要句子的理解,如2007年山东考卷第20题“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第21题“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2007年广东卷第17题“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2007年广东卷第18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这些题型是2006年高考常见的考查方式,2007年仍然沿用,相信2008年的高考也仍然不会抛弃。
稳中有变,变是主要的,四个省市课改新高考三套题同2006年高考试题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首先,题量减少,难度降低,给考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
山东卷2006年高考大阅读是四个大题,其中16题、18题均为两个小题,实际上成了六个题了,因而分量足,难度大;2007年高考文学类阅读文本变成四个题,再没有小题了,减少了题的数量,降低了题的难度。海南和宁夏2006年用的是全国卷Ⅰ,大阅读共四个题四问,2007年两个省市还是共用一套试卷,不过文学类阅读则变成了一道选择题(11题),三道问答题(12题、13题和14题),虽然还是四道题,但是已经大大降低了难度。广东卷2006年高考大阅读是四个大题五个问题,2007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减少为三道大题三问,非常明显地减少了题量,同时也就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其次,课改试验区高考试题都增加了探究题。
新课改考试大纲规定:探究,能力层级为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根据大纲精神,四个省市实验区共三套题都考查了探究题。
山东卷2006年第19题实际上就已经考查了探究能力,题目是:“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2007年第22题又考查了“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待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海南和宁夏2006年高考没有探究题,2007年则在第14题上设置了一道探究题,并且在题干上明确提出“探究”二字,用来指导学生做题。题目如下:“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这可是带招牌的探究题,货真价实。
广东卷2006年高考没有探究题,2007年文学类阅读在18题上设置了一道探究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再次,引导学生体悟感情,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新课标与旧教材最明显的区别是,强调学生的感情体验。旧教材只强调认知,认知与感情教育是分开的,新课标则首先把认知与情意统一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教材中的情感,新课标最突出的目标是:使学生受到感动,在感情上得到陶冶,从而成为一个有情有意的人。
山东卷选取《灯火的温情》,文章由写作者在荒野黑暗中的感受写到人们在孤绝境界中的表现,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与坚守。作者开头用“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引起同学们内心对黑暗中的灯火的感情体验,从小谁没有这样的体验呢?然后文章写孤绝境界,只要稍微长大些,有了朋友了,每一个人都会体验到孤独的:和小朋友闹翻了,到大了失恋、被诬陷、疾病等等,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体验,有了这些体验并通过阅读调动它,回答问题就事半功倍了。
海南和宁夏选取的是古典名著《水浒传》片断,写的是林冲被发配到沧州见差拨的一段。《水浒传》很多同学初中就读过了,那时无不对林冲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对差拨的无耻充满了愤恨,因而文章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共鸣。
广东卷文学类阅读选取《泥泞》由作者小时候对泥泞的体验,写到俄罗斯民族的罗蒙诺索夫,柴科夫斯基等伟大人物的成长都与泥泞有关,从而升华了文章中心,这泥泞也就成了挫折、困难的代名词了,这和我们当前提倡的挫折教育是一致的,学生读懂了“泥泞”的含义,也就读懂了文章的内涵,做题也就没有问题了。
以上这些改变适应了新课标,改变了原来那种“偏难怪旧”的局面,加强了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考查选材
新闻,一般选取一些具有时效性就、实用性、生活性的新闻特写、消息通讯或访谈。如水均益的《我与东方时空》等富有时代特征和时代表现力,着重新闻人物、新闻价值和反映精神价值的文章。
传记,一般选取较为典型人物的传记。传主的事迹能给读者思考和认识,具有较高的人生价值和精神高度的,能供考生欣赏、探究的文章。如《史记•项羽本纪》等这类体现奋斗与机遇,养性与修身,挫折与成功的作品。
新题预测
① 探究评价型
此类题型是针对文本阅读里的某一个疑点或难点,通过考生阅读后对文本的认识与体会,再联系考生长期积累的社会阅历、认知与判断能力,对文本的难点和疑点进行或发表自己的看法。例:通讯《银牌,重似金牌》浓墨描绘赵宏博转体三周跳的成功,更加浓墨描述张丹抛四周跳的失败,却没有详细描述张丹/ 张昊重新开始表演的完美。因此,有人认为银牌是裁判给的人情分,有人认为那只是记者写作上的疏忽,还有人认为这样写正是详略得当地表现了主题。对此,你是什么看法呢?(12分)(广东省教研室:2007年新课程标准语文考试大纲调研题B)
②探究拓展型
这类题型主要是从文本出来,根据文本的某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再要求考生调动自己的阅读感悟、成长经历、社会认识等等进行探究文本以外所延伸的意义、价值等。例如: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家也像巴金一样,拿起笔来是为了呼唤光明与驱逐黑暗。请你试举例阐述。(8分)(广东某重点中学2007届的月考题)
② 探究赏析型
此类题型是对文本中的一些亮点,如篇章结构安排、语言特色、文学艺术处理等方面进行探究与赏析。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中断了伟大的镭研究工作,而去做普及的战地救护工作;“自传”顾名思义应当写自己,可传主却用了许多笔墨去写读者不一定想知道的医生、护士、学员、伤员和工作人员。请你就此二事,谈谈居里夫人这样处理的得失。(14分)(广东省教研室:2007年新课程标准语文考试大纲调研题A)
考查方向
新闻
① 对新闻常识的考查,如考新闻要素等。
② 对文章中重要句子及词语的含义考查。
③ 对文章整体或段落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④ 对新闻主题、人物形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理解。
⑤ 对新闻材料运用的作用的分析。
⑥ 对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实用效果的探究。
传记
① 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考查。
② 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
③ 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
④ 对作者给传主的观点态度
⑤ 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人生价值的探究。
阅读方法
新闻
①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弄清楚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题材上抓住人物、事件的典型意义,主要人物要了解,事件梗概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把握。
③要学会欣赏新闻其精练,有品位的语言。
④要注意探究其新闻价值和新闻人物内在的精神面貌,还有其新闻主题也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