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拉溪中心校宋艳娇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
一拉溪镇中心校 宋艳娇
我有幸参加北华与永吉合作培养乡村教师的“国培计划”培训。重新回到校园学习,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和体验,与以往每天周而复始的繁琐的工作相比,突然有一种别样的感觉,每天有规律地学习、生活,洗去了我身上的浮躁,让我回归本真,静心学习,潜心研修。这次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下面我结合本次培训,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学的关键,因为基本理念是教学的导航。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通过老师的解读,我明白了,“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事”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式,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重视设计课堂教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通过听了宫长海老师和吕彬老师的讲座,让我感触很深,我想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通过这次培训,我明白了设计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在备好课的同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好课堂,如先解决什么,后解决什么,以什么方式解决,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活跃起来等等。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一拉溪镇情简介
一拉溪镇情简介
一拉溪镇位于吉长南线302国道三分之一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地域面积357平方公里,最远处2个村之间相距50公里,全镇总人口54228人(2008年数)。
一拉溪镇是永吉县第一产粮大镇,其中玉米面积更大,年产108599吨,水稻产量25601吨,一拉溪镇特色产业较为突出,其中小杂粮生产很有特色,尤其是紫苏生产,在镇域内有苏叶加工厂6家,给农民带来了非常高的效益。2009年,苏叶为全镇农民增收1100万元,苏籽为百姓增收2000万元,是一拉溪镇的支柱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另外,柞蚕放养也是一拉溪镇特色产业之一,依托地理和区位优势,柞蚕放养在一拉溪镇已经形成了稳定规模,年可放养柞蚕216把,为百姓创收360万元。
2009年,全镇的地区生产总值达24000万元,同比去年增长23.4%,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达到7268元,同比去年增长0.18%,农民人均收入5212元,同比去年增长0.08%。
由于一拉溪镇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产业特点,将来在长吉一体化运行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一拉溪镇26个行政村的百姓都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富裕,对未来充满希望。
百姓手中有钱,各项经济发展就会快速前进,同时也吸引了大量投资商的目光。现在一拉溪镇共有中小型粮食企业8家,苏产品加工企业6家,萤石矿2家,硅石矿1家,为一拉溪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
第三篇:陈艳娇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东莞市茶山镇第三小学数学外出学习心得
执笔人:陈艳娇
这一学期我们主要在本校听了几节非常精彩的数学课,让我感到收获很大。不仅领略了各位教师出类拔萃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的灵活多变。下面就从一下几点谈谈本人这几节课感受最为深刻的地方。
一、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感染了我,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就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积累经验。
二、课前准备过程很有特点,每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创设情境教学,这样不会让学生一开始上课就觉得很紧张,而且还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吸引到课堂中来,只有集中的注意力才是学习的最佳状态。
三、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引人入胜,而且大多数都引用了视频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动,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四、练习设计基础实效,新课过后的练习要及时巩固基础。只有及时巩固才能更好的使学生牢记掌握所学知识。
五、讨论交流的主体是学生。合作交流是数学重要的学习方式,以前听课观到的合作交流,多是师生的对话,老师对学生汇报进行汇总或评价订正。重结果,轻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六、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在这听的这几节课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学生的来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尤其凌燕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老师亲切和蔼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给孩子们积极向上的鼓励使得整节课都充满着活力。
我想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所欠缺的还有很多,只有不断地学习、积累才能为教育事业而服务。
第四篇:学习《核心素养》心得体会——武艳娇
《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通榆县明德小学校
武艳娇
通过本次学习,我对核心素养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究竟什么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认为,是能成全生命、成就生命、促进生命成长发展,并且可持续能深化的素养,如有责任能担当、有判断会选择、有理解会反思„„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上位概念,是指导学科一切教学活动的按钮,也是转化为学生基本素质的关键所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切教育活动使“人成为人”、使人的素养成为“人的素质”的关键“酵母”。我们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有效地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新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因此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工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在各种环境和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大语文教学的语文学习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社会、自然,如仅限于课堂学习,只是井底之蛙,所识有限。而大语文教学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还应该与学校、社会、家庭、自然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写景的文章时,就可由文章内容灵活地进行扩展:可以用画面引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关注旅游广告语;可以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和父母游览了哪些旅游胜地;还可以以亲近自然的形式,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和大自然进行一次对话,把想对大自然说的话无拘无束地说出来,把收集到的一些有景点特色的广告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就和家庭、社会、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问题,是进入新课改以来老师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毋庸讳言,以往的语文教学更多地注意体现语文的工具,更多地注意字词句段篇的训练,相对而言,语文自身的人文性特征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实行课程改革以来,这一倾向有了很大的改变。然而,审视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又有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趋势: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轻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片面追求所谓人文性,使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如何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使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是当前语文教学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我以为,语文素养与文学鉴赏相比,语文素养是主要的。语文这工具掌握得不好,人文性的理想目标难以实现,人文性对工具性又有导引作用,如果说工具性是雪中送炭,那么,人文性就是锦上添花了。就培养读写听说能力来说,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学得口头语言的机会很多,因此,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应当着重帮助他们学习书面语言、文学语言,增强语感,再学一点古代汉语。在一定的人文氛围中,发挥语文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长处,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那么,人文精神就在其中了,它会自然而然地提升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语文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语文教学生的是什么是善,什么是人性,给学生的范文应该是一些平民生活的优秀作品,要让学生回归到平民立场上去。不要总让那些写英雄人物、写历史大开合的作品唱主角,这种范文常常会给学生一种错觉:只有英雄才值得我们去抒写,作为平凡善良的普通人,是不值一提的。我们要把关心普通人生活的作品、写日常生活的作品放到教材中去,写一些真诚的善良的东西,要把对和平的追求,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放进去,我们要让学生通过教育,了解到自己的人生与社会需要的切合点,通过教育,让学生产生个性化的人生观念,最后形成自我决断,自我选择,自我造就的信念和勇气。教育的结果不是知识,不是道德,而是一种自我的能力,就是说,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脑子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自己的职业,选择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语文教育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运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要求准确、熟练,才能形成语文能力。形成语文能力又是个慢功,需要反复实践,一点一点积累,养成习惯。孩子刚会说话,学会说妈妈,后来会说爸爸、爷爷、奶奶等,随着语言积累的增加,知道叔叔、阿姨、伯伯等都是对别人的称呼。如果掌握了3500个常用字,扩大词语积累,就可整合成无比丰富的语言材料。再经过消化吸收,融会贯通,很快可以派上用场。其实,就高一个层次而言,积累篇章结构、写作方法也是一步一步来的。至于人文素养的提高,也要经历一个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更没有终极的关怀。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组织并促进学生自学、互学、补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好效果,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追求。
第五篇:宋艳班主任工作总结
班主任工作总结
六年四班
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在本学期中,我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让全体同学都来参与班级管理
孩子是班级的一份子,他们的心灵就像一块块绿洲,需要阳光雨露,需要关怀与温暖,这样才能健康成长。班主任要善于发现现他们的长处,发扬他们的优点,使他们团结在集体的旗帜下,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在班干部的任用上,我打破原有惯例,采用“一周竞选班委”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来当一次班委,来体验当班干部的快乐和喜悦,更让学生体会到当班干部难,当好班干部更难,是要会出巨大的心血和汗水的。我在班里进行广泛的动员,鼓励每个同学树立起自信,尤其注意那些内向的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要求每个同学在值日的这一天,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安排好班级的大水事务,早读、作业本的收发、默写以及个人卫生等;管理好班级同学的行为规范,如要求同学上课遵守纪律,下课不追逐打闹,不说粗话、脏话等。同时,每个同学在值日的这一天都应以身作则,不打击、报复同学,不包庇同学。有些成绩不太好,纪律性差的同学平时在班级中得到锻炼的机会不多,甚至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并不好,为了调动这些同学的积极性,帮助他们重新塑造形象,我就设置一些特殊的岗位。如顽皮好动的同学,请他担任教室窗台的卫生工作,他每天早上一来就积极地带头干,同学们自然也不甘落后,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我还采用了奖励办法,设置了“文明小组奖”和“活动进步奖”,每月评一次。为全班同学,尤其是后进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热情,也增强了他们主人翁的责任感,每个同学都自豪地说:“我是班级小主人,我要为班级争光!”
二、教学生动手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优美的学习工作环境,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我要求学生每天做到室内外卫生两清洁,让每个学生带一块抹布放在位置上,早上学生进班第一件事,就是搞好环境卫生,先用擦布桌椅,然后坐下来读书,门窗、黑板、清洁区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由班卫生委员检查桌面、桌内、室内外的卫生,课间做到不乱扔纸屑,见到地上有纸马上捡起来。使每个学生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既培养了每个学生关心热爱劳动的品质,又保持了环境的清洁。
三、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的心理过程中,最缺乏的是自信心,觉得自己这样不行,那样很笨,因而无论做什么事都很被动,生怕被人嘲笑,看不起,我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有意激励这些学生,大胆去学习,思考,劳动。无论他们做得多么不完整,哪怕只完成了任务的五分之一,也要不失时机地肯定所完成的部分,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来完成得更好。通过激励法,可以给后进生树立起自信心,并在学习和生活中时时关心和帮助后进生。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不断地反复做教育工作。必须要有“马拉松式”的耐心;耐心地与后进生交谈,耐心地帮助,使学生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学到老师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
总之,班级工作是锁碎的、复杂的。只要我们善于研究、善于观察、虚心学习,努力去做,就一定能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