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各章要点及试题(全文5篇)

时间:2019-05-13 02:0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学各章要点及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学各章要点及试题》。

第一篇:教育学各章要点及试题

第一章 教育学及其功能

一、选择题

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3、从横向上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

(1)社会教育: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4、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5、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中的一般问题。

6、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教育科学是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二者关系)。

7、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论语》;它是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作则。

9、中国战国晚期乐正克《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10、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11、1623年,英国培根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12、捷克夸美纽斯根据年龄分期确立了班级上课制,首次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教育理论的独立阶段,《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一门独立学科。

13、西方著名的教育家和论著有: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尔》;爱尔维修《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福禄倍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等。

1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康德。

15、赫尔巴特是继康德后,最早系统讲授教育学这门学科的,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将其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 “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

16、实用主义杜威主张“儿童中心论”,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17、前苏联后期出现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及其论著有: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教育诗》;凯洛夫《教育学》。

18、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

(1)蔡元培:毛泽东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著《对教育方针的意见》;

(2)陶行知:主张“生活教育”,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实践其生活教育理论;周恩来称“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著《中国教育改造》;

(3)杨贤江: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新教育大纲》;(4)徐特立。

19、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其论著有: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前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德国瓦·根舍因1951年倡导“范例教学”理论;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20、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21、前苏联凯洛夫1951年出版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社会主义教学理论的诞生。

22、学习和研究教育原理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1)实验法: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是德国梅伊曼。基本特征:有理论假说、有控制、有变革、可重复操作。

(2)文献法:是人类用文字、图形、声频、视频等手段记载下来的人类的认识成果。

(3)行动研究法: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最早提出“行动研究”这一概念的是勒温(1944年)。

23、行动研究的进行步骤:发现问题、计划、实施、观察、反思。

24、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验和成就,换言之,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包括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理论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P22)

(1)用“理性尺度”评价现实;(2)对未来教育进行预测、设计和规划;(3)依靠理论创造的舆论力量呼唤社会。

2、行动研究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行动研究以提高行为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2)强调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的合作,行动与研究的结合。(3)重视及时反馈,特别是正反馈。

(4)可变性。行动研究允许在总目标的指导下,边行动边调整方案。

3、简述学习教育原理的功能及意义。(P22)

功能: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意义:

(1)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2)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3)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4)教育原理可为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等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具有深化和奠基的作用。

三、论述题

1、阐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P15)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他认为“全面”与“和谐”是儿童个性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作为全面发展的教育应使“智育、体育、德育、苏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所谓和谐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内在本质的表现”。

(1)苏霍姆林斯基重视德育,认为道德是和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它包括学生获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还包括培养学生的性格、信念、自尊心及爱劳动的精神,发展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苏霍姆林斯基对体育的看法是:体育首先是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4)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称作情感教育。他认为,美育通过其特有的手段和途径,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5)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劳动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6)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他认为家庭与学校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

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选择题

1、生物起源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撰写的著作《动物界的教育》。

2、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孟禄。

3、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4、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5、学校的产生,是在奴隶社会;同时,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

6、中国出现了官学、私学、书院三种类型;在欧洲中世纪出现了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12-13世纪出现了行会学校和商人学校。

7、“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8、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四书”、“五经”。

9、严格的等级性是封建社会教育的显著特征。

10、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德国(魏玛1619年)。

11、教育立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预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12、邓小平于1983年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3、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特点。

14、欧洲的新教育思潮和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二、简答题

1、现代教育的一般特点有哪些?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2)教育的广泛普及和普及年限的逐步延长。(3)教育形式多样化。

(4)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

(5)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的现代化,也是现代教育的又一特征。(6)现代教育追求通才教育、全面教育,反映在培养目标上则是人才的通才性和全面性。

2、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P54)

(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3、教育民主化具体表现有哪些方面?

(1)教育普及化的开始。

(2)“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3)教育法制化的形成。

(4)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章 教育的本质

一、选择题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教育的特性。

2、人类社会积累经验的有效方式是教育。

3、夸美纽斯“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孟子;“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把“教育”作此解释是许慎《说文解字》。

5、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6、教育要素:是指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

7、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1)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2)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3)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

8、教育者:包括一切对他人施加有意识的教育影响的人,在有明确目的且独立进行的自学活动中,教育者就是受教育者本人,他自己承担着教育自己的责任。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教育者主要指教师。

9、教育内容是构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

二、简答题

1、教育的质的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71)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特质)

2、在教与学构成的一对矛盾中,为什么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P88)

(1)从教育活动产生来看,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发展或延续的需要是教育活动的前提,而在教与学之矛盾两方面中,教的一面先行地理解和体现着这一需要。

(2)从对教育规律的理解、把握和利用来看,教的一面更有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从主体的结构关系来看,教的主体对学的主体的活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无论是在教育内容的处理上,还是在教育方法的选择、运用上都是如此。

3、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P71)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而不是什么动物界的一种普遍的活动;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不是人作为动物所具的生存活动。

(1)动物对后代的爱护、照顾和抚育的活动是出于一种本能的需要,因此是一种本能的活动,而人类的教育之生发基础不是本能的需要,而是人主体性所意识到的社会需要,尽管人也有自然的生物本能,但是教育活动的产生动力不是个体在自然中生存的需要,而是个体在社会中生存的需要以及社会延续、发展的需要。

(2)由于没有语言也不具备明确的意识,动物不能够将自己的经验积累起来向同类传授,也不能将个体经验类化,变成共享的经验财富。(3)所谓动物的“教育”,其最好结果不过是小动物适应环境,独立生存并维持生命。而人类的教育却不相同。由于人类的教育活动是建立在人的意识基础上,所以从一开始就不只有适应环境的价值指向。

(4)社会性和意识性也是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三、论述题

1、论述教育活动中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P85)

作为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三者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概括起来说,这种联系集中体现于教育过程中主体和客体间的关系。

(1)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间的联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分别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二者间又联结成复杂的双向互为主客体的关系。

A、教育是由“教”与“学”复合构成的双边交互活动,而不是单纯的“教”。B、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包括在教育者的“教”的过程中,他不是消极被动、任教育者摆布的木偶,他有自己的意志、情感和需要,具有认识能力和能动精神,对外界环境能够能动地把握。

C、从教育的价值取向来说,我们的教育无疑应该发展人的主动精神,培养社会实践的主体,而不是培养唯唯诺诺、低眉顺眼、被动消极的奴隶。

D、教育实践也证明,随着受教育者发展水平的提高,他的能动性不仅愈益明显地体现在接受教导的学习活动中,而且体现在对“教”的活动的积极参与和能动影响中。

(2)教育活动之主客体间的联系。在教育者是主体的“教”的活动中,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构成复合客体;在受教育者是主体的“学”的活动中,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构成复合客体。(3)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教与学的矛盾是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对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教与学构成的一对矛盾中,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上)

一、选择题

1、社会:以人和人群共同体为活动主体,以生产方式为物质基础的各种要素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2、社会的构成要素:人口、自然环境、生产方式。

3、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生产。

4、自然环境与教育: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

(1)直接影响的表现:教育的价值取向上(主要价值取向是适应自然);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教育组织机构和组织形式的选择上。

5、复式教学多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地方使用,这说明自然环境直接影响着教育的组织形式。

6、人口与教育的关系: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

(1)人口数量:人口的数量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

(2)人口质量:是指人口总体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人口质量的量化指标一般是以受教育程度来表示的;社会的人口质量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

(3)人口的结构:有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所占比例的因素是人口的年龄结构。

7、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其中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为活跃和革命的因素。

8、决定教育目的性质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9、文化发展与教育: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文化发展促进学校课程的发展。

10、西方社会学家对社会的理解:

(1)法国塔德:社会是具有共同心理的人们的集合;

(2)美国派克:社会是一种包括人类行为习惯、情操、民俗等在内的遗产;(3)法国迪尔凯姆:社会是一种建立在个人意识上的独立实体。

11、体现教育价值与功能的标准是受教育者个体品质的形成。

12、导致近代学校增设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简答题

1、简述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P102)(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

(4)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5)生产力的发展还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科技进步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110)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3)科技进步改变了教育技术。

3、现代社会的特征。(P95)

(1)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的社会。(2)现代社会是科学化的社会。

(3)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化、法制化的社会。(4)现代社会是革命性社会。

4、简述现代社会对教育系统影响的双向性。96(1)现代社会的总体特征预制教育的状态和走向;

(2)现代教育的发展不断强化或复制着现代社会的特点。

5、为什么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不同性质?(P94)

(1)物质资料的消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故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保障;

(2)生产方式决定着一个社会的面貌,社会的基本制度、阶级构成以及政治、法律、价值规范等都是由生产方式最终决定的;

(3)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当一种生产方式被另一种生产方式所取代的时候,依附于原来生产方式之下的社会制度也必然跟着改变。

三、论述题

1、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有哪些?(P105)

(1)社会政治经济制约着教育目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使受教育者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德和政治方向,这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的。教育最明确地反映着统治阶级的需要,教育是政治统治的强有力的工具。

(2)社会政治经济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掌握了政权,谁就支配了精神生产资料,掌握着教育的领导权。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对教育领导权的把握主要表现在:

A、通过国家权力机构对教育实行控制或管理。统治阶级总是利用政治力量来颁布教育方针、政策,制定教育目的和制度,规定教育内容、派遣和任免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等,并以此来控制教育的领导权。

B、利用经济力量的控制来达到对教育的领导。国家和统治阶级可以用拨款、捐献教育经费等办法,有效地控制教育权。

C、以思想宣传上的优势力量来影响控制教育。统治阶级利用国家的宣传机器,将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念传播给社会,左右教育工作发展的方向。

(3)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受教育权的分配。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所提供的基础性条件的制约,一个社会的受教育机会是有限的,那么谁有受教育权,谁无受教育权,以及受什么样程度的教育,都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的。人们在受教育权上的差别实质体现着社会政治地位的差别。

第五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下)

一、选择题

1、教育功能的结构:教育的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1)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有效形式,这一命题表述了教育的本体功能。

2、教育最基本的职能是培养人。

3、促使人实现社会化的最有效形式是教育。

4、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表现为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6、人口的文化结构指社会分工的纵断面即学历层次的构成;人口的职业结构则指社会分工的横断面即职业类别的构成。

7、提出人力资本学说的是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揭示了教育的经济功能。

8、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播功能;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

9、教育的科技功能:教育可以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10、高等学校的双重任务是教学和科研。

11、欧洲古希腊出现了科学研究和教学相统一的学园—缪司学园;“洪堡式”大学的传统是由柏林大学传承的,遵循“研究与教学统一”的原则。

1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布时间是1985年。

13、现代社会质量的核心制约因素是人口质量。

14、实现精神文明的基本途径是教育。

15、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16、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17、全体国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人口出生率的高低成反比,这说明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P128)

(1)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2)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3)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的政治活动,把学生作为现实的政治力量使用。(4)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2、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容。(P142)

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

3、简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内容。

(1)教育管理体制上,有利于教育的高质高效运行,促进教育发展。(2)教育管理的思想原则上,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员工的参与程度。(3)教育现象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

4、简述现代教育本体功能的主要内容。(P116)(1)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的进程—人的培养。(2)人类精神文明的传递与继承—社会遗传。(3)经验和人才的选择—科学筛选。

5、教育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是什么?(P144)

教育的普及化;教育的国际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法制化;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的多样化;教育的整体化;教育的终身化。

6、教育通过哪些途径实现其文化传播功能?

(1)校际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2)互派留学生。

(3)国际之间的文化教育交流与传播。(4)信息网络交流。

三、论述题

1、试论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P138)

(1)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教育和科技列为经济建设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1987年党的十三大又进一步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再次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为了实现这两个转变,“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面向经济建设,加快科技进步,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党的一系列政策说明,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重点地位、百年大计地位、优先发展地位。

(2)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突出的促进作用。

A、在现代社会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现代社会是技术、智力竞争的时代,实质上也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因此,一个国家要保持科学技术上的优势就必须重视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B、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质量的重要指标是人口质量,而改善人口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教育。

C、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D、教育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文化建设需要教育的实施和普及,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思想建设也必须依靠教育的灌输和培养,所以教育是实现精神文明的基本途径。

综上所述,把教育作为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远见卓识,是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英明决策,也是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必然要求。

2、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实际,论述教育的经济功能。(P126)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这里所指的人,是具有一定智力、生产经验、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人,当人们还不具有任何科学知识和生产经验、劳动技能时,只能是一种可能的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又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当科学技术还没有被劳动者掌握并运用于生产之前,只是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使上述两种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结合起来,也就是使科学知识和人结合起来,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经济效益的提高一方面来自劳动生产率,一方面来自劳动者的精神投入。通过教育和训练,可全方位提高劳动者素质,并进而提高经济效益。这主要表现在:

A、提高劳动者对生产过程的理解程度和劳动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B、能合理操作、使用工具和机器,减少工具的损坏率。

C、提高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能缩短学习新技术或掌握新工种所需的时间。D、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E、提高加强生产管理的愿望与能力。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在现代生产中,推动经济发展的不再是劳动力的数量,而主要是劳动力的质量,即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加快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迅速应用。而这些人力资源的开发,最主要的是通过教育实现的。

(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的任务,通过科学研究,一方面生产出新的科学知识,发挥精神生产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体系在实验室里研制创造出许多新的生产工艺,直接参与物质生产过程,推进生产力的发展。

3、联系实际,论述教育的人口功能。(第1、3点可单独成简答题)(P120)(1)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教育的发展和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所以能起到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原因主要有:

A、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对劳动者文化要求的提高,可以刺激家庭对教育的需要。B、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使人们更容易理解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乐于支持政府计划生育的号召,他们比受教育较少的父母,在保持环境生态平衡,有节制地利用资源,保证社会获得良好发展等方面,更具有责任心。

C、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使人们更倾向于用现代的、科学的眼光看待传统的价值观和社会风俗。

D、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使人们往往更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他们不愿意因多生育而影响自身的发展和生活的美满。

E、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延长,男女结婚和生育的年龄一般也会往后推移,而妇女结婚越晚,生育子女的数量一般会越少。

F、教育程度的提高增加了妇女就业的机会,提高了妇女养育儿童的能力。(2)教育可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人口素质是由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的,它们都与教育息息相关。

A、人口身体素质是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大脑的功能状况。它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先天遗传,二是后天的营养、保健和锻炼。

B、教育对人口文化素质的影响更为明显和直接,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育的好坏。世界上通常用下列具体指标来衡量人口的文化素质:文盲率或识字率;义务教育普及和提高程度;就业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每万人口中科技人员数;每万人口中的大学生数。

C、人口思想品德的形成依赖于教育,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就会培养出什么品质的人。(3)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与社会结构。自然结构指人口的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比例等;社会结构指人口的阶级、文化、职业、地域、民族等方面的比例。

A、教育有助于改变人口的性别结构,保证男女性别比例的自然平衡。B、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C、教育亦有助于人口城乡结构的改变。

(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人口稳定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的迁居活动。

A、受过教育的人口更容易作远距离迁移。B、文化教育发达的城市和地区更益吸引迁移人口。C、教育本身就是实现着人口的迁移。

第六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人的本质特点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1)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主体活动的创造性。

(2)“坚持在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特长”反映的观点是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采取一个模式,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这是对共性与个性的片面认识。

(3)从根本上说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2、人的发展是指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3、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身的发展包括肌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部分。心的发展指精神世界的发展,包括认识过程、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心理。

4、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规律。

5、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

(1)顺序性:“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

(2)不均衡性: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的概念,这是针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如,人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增长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

(3)个别差异性: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实施因材施教。现实生活中,有人“聪明早慧”,有人“大器晚成”,这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4)互补性: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6、人的生理成熟标志是性机能成熟;人的心理成熟标志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较稳定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形成。

7、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等。

(1)遗传: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是遗传因素。如,格塞尔的“单卵孪生儿爬楼梯试验”,充分说明了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高尔登“遗传决定论”。

(2)环境: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世界是环境。华生“环境决定论”

(3)教育:洛克“教育万能论”。

8、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是教育的自身状况。

9、“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提出这一观点的是马克思。

10、家庭环境的效应表现在:家长的职业类别;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的气氛;家长的期望水平。

二、简答题

1、教育发挥主导作用需要哪些条件?

(1)教育的自身状况。教育的自身状况是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它包括物质条件、教师队伍、教育管理等方面。

(2)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教育者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借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内因,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3)家庭环境的效应。家庭环境的效应表现在家长的职业类别;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的气氛;家长的期望水平。

(4)社会发展状况。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还受社会发展状况,如生产力水平、科技发展、社会环境、社会文化传统与民族心态以及公民整体素质等的影响。

2、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P157)

(1)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本身也是可以随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的。

3、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的制约。(P153)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

(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要求教育、教学工作抓住关键期,重点培养。(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5)人才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要求教育工作要重视有身心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差生身上其他方面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三、论述题

1、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人作为一个能动的社会生活的主体,其自身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四种:

(1)遗传。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也就是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自然或生理的前提条件。

(2)环境。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3)教育。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的一种活动,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发展起着主导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包括自身的态度和所付出的精力。

2、试论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P162)

从广义上说,教育是环境的一部分,是一种经过有目的地选择和提炼的特殊环境,这就决定了它的特殊作用,即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它能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方面,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和训练,使人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学校教育是在各种规章制度的严格制约下进行的,它保证了教育、教学的良好秩序,把人的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时间和空间全部纳入到可控的程序之内,使教育、教学得以顺利地进行。同时,学校教育又具有系统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既考虑了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要,又考虑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这样就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关——学校进行。学校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起来的,它有比较完整的组织机构,又有经过教育和训练的专职教育工作者。把学生按照一定的教育要求组织在专门教育过程内进行教育。因而,它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比其他任何影响人的条件都要有效。

(4)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

教育可以根据个体的遗传素质,有意识地发挥其长外,弥补其不足,使先天的遗传素质向有利于身心成长的方面发展。(5)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它能按照预定的目的选择和提炼有利于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克服和排除那些不利于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3、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并简要评述“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

(1)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

(2)遗传素质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发展过程和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有一定影响。

(3)环境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的发展程度和范围,社会关系影响人发展的方向和性质。

(4)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教育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潜能;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高尔登的“遗传决定论”:此观点是错误的。他忽略了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发展的影响。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能起决定作用,它只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只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才能转化为现实性。

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此观点是错误的。它完全否定了人的遗传素质的作用,同时也完全否定了人的自觉能动性。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人接受环境的影响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

洛克“教育万能论”:此观点是错误的。教育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遗传提供的生理前提,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调动,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

4、“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P163)

这是17世纪英国洛克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家提出的“教育万能论”观点。“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把教育视为人发展的决定因素,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因为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教育决定的,而是各种条件综合作用和人多方面实践活动的结果。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只是相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相应的生物前提,同有环境的积极配合,没有社会发展作为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教育要发挥它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能的。

5、论述人的本质观及其教育学的意义。

(1)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A、人的自然性是指人是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B、人的社会性是指人是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属性。

C、人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的自然性是人的社会性的物质前提,但从根本上说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D、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的观点,是科学地进行教育的出发点。教育培养人不能脱离社会关系,必须依据社会关系的需要并在社会关系中进行。这是教育的客观规律。任何企图使教育同社会脱离关系,搞封闭式的教育,都是对教育规律的违背。

(2)人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A、人既具有受动性,又具有能动性,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两者的统一。人的受动性是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从根本上说人的本质在于人的能动性。B、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统一的观点是科学教育观的客观依据。正因为人具有受动性,对人的本性的改变和塑造才是可能的。也正是因为人性的可塑性,人的发展才具有巨大的潜力,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才能发挥重要作用。

(3)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人的共性与个性统一的观点要求在教育上既要坚持统一的教育目的,实施全面教育,使每个人都获得全面发展;又要支持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发挥个人特长。只有既面向全体、坚持统一的教育目的,又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才是科学教育观的体现。

第七章 教育制度

一、选择题

1、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类教育机构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或规定的总和。教育制度的主体是学校教育制度。教育制度设立的主体是国家。

2、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主体。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3、教育体制:是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4、建国以来的学制改革:

(1)第一阶段:1951年的学制改革:1951年10月1日《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废除旧学制,实行新学制。是新中国第一个学制。主要内容: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各级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

(2)第二阶段:1958年的学制改革:

A、1958年9月,《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制定了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结合”(统一性与多样性、普及与提高、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

B、建立并发展“三类学校”,即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和业余学校。(3)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1985年5月27日,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有关学制的内容有:

A、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B、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C、基础教育权属于地方,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

5、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为现代生产发展和社会生活所必需,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义务教育中,社会、家庭、学生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义务教育的实质是法律规定国家保障的教育。

6、解放后我国政府首次提出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时间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年。7、1993年2月13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简称为“两基”、“两全”、“两重”。

8、《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了我国教育的类别结构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

9、学校教育的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被称为学校教育结构。

10、我国学校教育层次结构: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1)幼儿教育:我国近现代幼儿教育机构创设于1903年,名为“蒙养院”,1922年改名为“幼稚园”。

(1)初等教育:我国现行学制中初等教育指的是小学教育。

(2)中等教育:分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它担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的任务。(3)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内部又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三层。

11、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12、北京师范大学教学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五四制学制改革实验。

13、英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学制是“双轨制”。“分支型”学制:“双轨制”中的下部即初等和中等教育基础合一了,形成底部单轨、顶部双轨的学制类型。

14、“二战”后至今,日本的学制基本上实行六三三制。

15、我国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制度。

二、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所规定的国家教育制度有哪些?

1995年3月18日,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它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

(1)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2)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3)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4)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5)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6)国家实行学位制度。

(7)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2、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P171)

(1)重视学前教育。

(2)小学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3)高等教育多级化,学校类型多样化。

3、试述学制建立的依据。(P169)

(1)学制的建立与发展要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学制的重要因素。(3)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制约着学制。

(4)原有学制和世界学制的改革影响着学制建立。

三、论述题

第八章 教育目的

一、选择题

1、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是目的性。

2、教育目的:是指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的结果,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3、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教育目的作用:导向作用、选择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协调作用。

4、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以“明人伦”为目的;古希腊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目的分别为培养无条件效忠于国家的武士和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5、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分两派: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1)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等;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缺点: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排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2)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缺点:完全否认了教育目的的个体制约性。

6、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全面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指出了个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分工。

7、建国以来,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8、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9、被称为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的提出时间是1949年12月。

10、我国规定的“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自于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

1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表述是1995年3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2、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素质教育;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13、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这体现了教育的性质。

14、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15、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德育。

16、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

17、教育无目的论的提出者是杜威。

18、全面发展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旨在促进人的素质结构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系统教育。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P192)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2)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惟一的,而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

2、简述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关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联系: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均是由国家规定,是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全国必须统一执行的。

(2)区别: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教育目的是对人才的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的规定。

3、简述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P196)

(1)教育目的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2)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3)教育目的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4、简述个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P200)

(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给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共产主义条件下将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5、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P205)

(1)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3)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三、论述题

1、结合我国当前教育实际谈谈应怎样贯彻教育目的。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的发展走过了一些弯路。在我国现在教育实际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到实处。

(1)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着一引起错误的思想和观念,如指导思想上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办学方向上的脱离实际,直到演化成只为升学而进行的应试教育。在教育质量的评估中,只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等倾向,严重偏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改变错误认识,端正教育思想,进一步明确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是至关重要的。

(2)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以前的改革大多停留在某一学科、某一方面,没有形成整体的效益。因此,我们下一步的任务就是深化改革,从局部到整体,全面解决教育实际上的问题。一方面改革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另一方面要改革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针对我们实际中的应试教育倾向而提出的,要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我们不能把素质教育仅停留在思想层面,必须在教育改革中切实体现出来,纠正基础教育中的偏差。

2、论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

(1)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构成的。

(2)各育之间是有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每一育都有其特定的内涵,特定的任务,每一育的社会价值和满足个体发展需要的价值都是不同的。(3)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不能分割:一方面各育之间相互渗透,每一育中都包含了对人的智力、情感、意志和行为的要求;另一方面各育之间互相促进,存在着互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4)总之,全面发展教育的五个部分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个整体。其中,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知识和智力基础;体育为各育的实施提供健康基础,是各育实施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其他各育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3、阐述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P198)

(1)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全面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指出了个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分工。

(2)个人全面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当社会生产力由工场手工业生产发展到机器大工业生产时,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了客观要求。

(3)资本主义的绝对矛盾限制了个人的全面发展。这种绝对矛盾表现在:

A、大工业生产技术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要求打破工场手工业的旧式分工,并且为消除旧分工创造了可能条件。

B、大工业为缩短劳动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创造了必要条件。

C、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为生产过程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创造了物质基础。(4)个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给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共产主义条件下将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第九章 教育内容

一、选择题

1、教育内容:广义的教育内容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给予学生的一切影响的总和;狭义的教育内容是指学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行为、习惯的总和。

2、课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概念。广义的课程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学校根据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传授进程。

3、课程的基本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

(1)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学科课程。

(2)活动课程侧重于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

(3)潜在课程:潜在课程与有计划的学习相对,是指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各门学科之外的内容给学生所带来的各种影响。重视学校中人际关系、校风、班风及校园环境等因素影响的课程就是潜在课程。

4、近代学科课程的基础是夸美纽斯奠定的,“百科全书式课程”。

5、古希腊“三艺”指文法、修辞、辩证法;古罗马“七艺”指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6、课程理论:

(1)结构主义课程论:强调学科基本概念、原理和原则的课程论理的是结构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2)实用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克伯屈。

(3)综合课程论:一种主张将若干有关学科合并起来编写课程的理论就是综合课程论,代表人物英国怀特海。综合课程的三种形式: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7、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人物:布鲁纳、赞可夫、瓦·根舍因。

8、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学指导书。

9、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0、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11、学科设置:学科设置是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根据1992年颁布执行的课程计划,小学开设9门学科;初中开设13门;高中开设12门。

12、学科课程的优点:它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有利于教师教授知识和学生学习、巩固知识;缺点:造成和加深学科的分隔,不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13、教学大纲:具体规定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上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学大纲;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教学大纲。

14、教科书:编写教科书的依据是教学大纲,它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科书不等于教材;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教科书。

15、德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16、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内容的丰富和课程结构的更新。

二、简答题

1、简述学校教育内容的特点。(1)明确的目的性和充分的预定性。(2)高度的信息含量与严密的逻辑性。

(3)价值的全面性。

(4)高度的科学性和全面的教育性。

2、简述综合课程理论的基本内容。

(1)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最早提出。

(2)主张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构成一门学科。(3)主要有三种形式: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3、潜在课程包括哪些内容?(P218)

(1)学生在学校各种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

(2)学校、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文化的影响。(3)学校物质环境所构成的物质文化的影响。

4、简述当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P220)(1)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2)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3)重视能力的培养;(4)重视个别差异。

5、制约教育内容的主要因素。(P214)(1)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2)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3)文化传统;

(4)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

三、论述题

1、试述德育的意义、任务与内容。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需要。(2)德育是年轻一代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3)德育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保证。德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2)使学生具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的行为习惯。(3)形成学生活泼开朗的个性和良好的意志品质。(4)形成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德育的内容:

(1)关于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的教育。(2)关于革命理想和传统的教育。

(3)道德教育。(是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4)关于民主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5)关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试述智育的意义、任务与内容。

智育是教育者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智育的意义:

(1)智育是人类社会文明进化的必要条件。(2)智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3)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智育的任务:

(1)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2)培养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使学生获重在日常智力和体力活动中常用的活动方式。

(3)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其中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智育的内容:智育内容是由智育任务直接决定的。在小学阶段,智育内容主要体现在语文、数学、自然和社会等学科中。

3、试述体育的意义、任务与内容。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机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的教育。

体育的意义:

(1)体育是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2)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3)体育是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需要。体育的任务:

(1)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促进身体的正常发展和机能的发展,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2)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体育锻炼的正确技能技巧,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4)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

体育的内容:队列和队形;田径;体操;游戏;球类;武术(武术是我国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游泳。

4、试述实施美育的意义、任务与内容。(P233)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的意义:

(1)美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需要。(2)美育是陶冶性情,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3)美育是实施其他各育的需要。美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和兴趣。

(3)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具有健康的思想、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文明的举止、开朗的性格,达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

美育的内容: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

5、试述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任务与内容。

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现代生产劳动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

(1)劳动技术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2)劳动技术教育是解决当前学生缺乏劳动能力的现实的需要。(3)劳动技术教育的推广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2)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3)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自我服务性劳动;工农业生产劳动;手工艺生产劳动;社会公益性劳动(是一种以公共事业为服务对象、以不计报酬为特点的劳动)。

第十章 教育途径

一、选择题

1、教育途径:是指在进行教育活动时,教育者借以传授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的的渠道。

2、三种学校教育途径: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

3、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人类所积累的文明成果的一种认识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以提高学生个体的生理、心理、思想、文化与技能等多方面素质。

4、教学就其本质来讲,是一种认识活动。

5、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间接经验。

6、完成学校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活动。

7、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8、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外在于它们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9、课外活动的特点:组织上的自愿性、内容上的广泛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

10、《学记》中的“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反映了古代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11、课外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12、课外活动的三种基本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13、社会实践: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途径,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对学生施加各种影响的教育活动。

14、中小学社会实践应重视综合效益,但处于第一位的只能是教育效益。

二、简答题

1、教学的任务有哪些?(P244)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能力。这是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学区别于其他教育途径的主要特点。

(2)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点良好的道德品质。

(3)发展受教育者身体,增强体质,使其健康成长。

(4)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其心理素质。

2、简述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共同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既相联系又有区别。

(1)联系: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一样,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方向一致,共同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都通过一定的途径、内容、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身心施加影响。

(2)区别:课外活动是课程以外的各种教育活动,不是正式的课程,不受课程计划的限制,在活动内容、形式等方面是灵活性更大,也不是人人必须参加的。

3、简述课外活动与活动课的联系与区别。(P248)课外活动与活动课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

(1)联系:二者都是以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扩大学生视野,发展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全面发展。

(2)区别:课外活动与活动课程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名称上的更易,而是有质的区别。活动课是列入具有指令性的课程计划的正式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的,它具有课程自身的目标体系,依据课程的目标体系选择活动内容,并有活动指导纲要、活动教材、活动教学参考书等予以保证。而课外活动是课程以外的各种教育活动,不是正式的课程,不受课程计划的限制,在活动内容、形式等方面灵活性更大,也不是人人都必须参加的。

4、为什么说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识活动?

(1)教学就其本质来讲,是一种认识活动,是受教育者个体在教育者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的活动。

(2)教学是学生的个体认识过程,是学生个体借助一定的内在或外在动力,采用一定的方法,认识客体,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学生主体结构不够完善,学生主体是教师引导下的主体。

(3)教学法是一种间接认识,学生以学习掌握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做基础。

5、简述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P260)(1)明确的目的性与周密的计划性;(2)坚持因地制宜与因材施教;(3)重视综合效益;(4)加强领导与保障安全。

6、教育途径的意义。

(1)教育途径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2)教育途径是全面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3)教育途径是影响教育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论述题

1、试论课外活动的意义。(P250)

(1)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巩固、加强、扩大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的思想品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与劳动素质。总之,课外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2)课外活动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

(3)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抵御不良因素的影响。它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指导学生选择积极健康的课外读物,组织学生欣赏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优秀影视作品,设计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认识,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4)课外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它可以突破校园的局限,走向社会。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与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关心、了解、参与社会生活,进而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增进独立生活的能力与本领,打破本本主义,扩大展生活空间,增进对社会及人生的理解,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

2、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教学的地位)(P246)

(1)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任务的基本途径,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核心作用。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2)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A、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决定的,是学校与工、农、商等其他部门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B、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它所占时间最多,工作比重最大,教学的计划性、系统性比其他途径更强,更能充分地发挥教育作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C、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让学生掌握间接经验是教学的特色与功能,它可以迅速、有效地将人类积累起来的文明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智慧,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对社会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D、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要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3)我们必须正确理解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以教学为主,说明教学是学校教育主要的中心工作,而不是唯一工作,学校的其他各项工作应围绕中心工作来组织开展。学校在保证教学的时间、秩序、质量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其他教育途径,使多种途径协调发挥育人功能。

3、论述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1)社会实践有利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社会实践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社会实践活动有着丰富的内容,劳动就是其中最基本的活动,学校通过有计划地参与生产劳动,可以突破教学的局限,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掌握参加工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提供给第一线的劳动者,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2)社会实践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主体性。道先,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对自身素质的检验,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其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而这两方面都是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不可缺少的。

(3)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向。升学和就业是中学必须履行的双重职能。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学生可以产生对某种职业的亲身体验。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见习、实习等多种实践方式,可以深刻理解职业的社会意义,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社会的需要,对某些职业产生兴趣,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更好地选择未来的职业。

4、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三者关系的理解。(1)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2)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教学工作的必要补充。(3)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的必要途径。评析:

(1)如果认为教学是教育的根本途径,这是对的。但教学不是唯一途径,课外活动也是必要补充,所以主张不搞课外活动也是不对的。

(2)如果只看到了课外活动的特点和意义,但把课外活动视为基本途径是不对的。(3)如果只强调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这是好的一面,但认为社会实践是教育的基本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这是不对的。

第十一章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

一、选择题

1、人类教育形成的三种教育形态: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

2、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基础。

3、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4、家庭教育的特点: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针对性、终身性、个别性。(1)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者,这说明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

(2)父母与孩子之间有天然的血缘关系,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家庭教育具有感染性。

(3)“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应充分重视其针对性。

(4)家庭教育的地位与学校教育中教师要面对几十名学生相比,家庭教育更具有个别性。

5、社区教育这一概念在国际上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二战后,我国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

6、社区教育:指的是以一定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且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服务于社区,社区依赖于学校,旨在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

7、社区教育的实质是教育的社会化与社会的教育化的统一。

8、我国社区教育的核心是“育人”。

9、社区教育的作用:协调育人、环境优化、组织协调、监督管理。

10、我国社区教育的主要类型:以学校为主体的社区教育;以社区为中心的社区教育。

11、社区教育的特点:开放性和群众性;多样性和补偿性;实用性和融合性。

12、社区教育十分重视学校教育较少涉及的内容,因此社区教育具有较强的补偿性。

13、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的活动。

14、学校的教学内容一般不能随意更换,说明学校教育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第二篇:各章试题

第一章 导论

1、怎样理解西方社会学形成的社会基础和思想来源?

2、如何认识实证社会学、解释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如何概括社会学从诞生到现在的历史演化?

4、为什么研究西方社会学理论,不仅要理解西方学者的社会学理论,而且还要自我理解?

※<习题二>

第二章 孔德的社会实证论

1、实证社会学发生的现实基础和思想来源如何?

2、孔德提出的实证原则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实证原则的积极意义和局限如何?

3、如何评价孔德关于社会发展三阶段的论述?

4、为什么孔德把秩序与进步看作社会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孔德怎样看待秩序和进步之间的关系?

5、孔德晚年提倡人道教,同他坚持的实证原则发生矛盾,怎样理解和评价这个矛盾?

※<习题三>

第三章 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

1、如何评价斯宾塞对孔德未能真正坚持客观性原则的批评?

2、怎样评价斯宾塞提倡的政府对社会生活应当采取不干涉的自然主义?

3、怎样理解斯宾塞关于社会分化的理论?

4、怎样认识斯宾塞关于社会进化类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

※<习题四>

第四章 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

1、迪尔凯姆怎样界定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本质特征有哪些?

2、为什么迪尔凯姆主张社会学研究要坚持反还原论的原则?

3、机械团结同有机团结的本质区别有哪些?为什么有机团结形成的社会整合稳定而有活力?

4、迪尔凯姆怎样论述自杀的不同类型,他关于自杀研究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

5、迪尔凯姆为什么认为社会整合的力度应当适度?

※<习题五>

第五章 马克思的社会实践论

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基本立场和方法原则上同实证社会学、解释社会学的区别?

2、如何理解与评价以实践观点为基础开展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3、怎样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

4、马克思怎样论述社会结构?同实证社会学和解释社会学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有何异同?

5、马克思怎样论述社会结构的矛盾运动?

6、马克思怎样阐述异化劳动?异化劳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习题六>

第六章 齐美尔的社会形式论

1、怎样理解从社会互动形式开展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2、齐美尔关于社会互动形式作出了哪些理论概括?

3、如何理解社会互动形式与社会互动矛盾、社会互动规模的关系?

4、如何评价齐美尔在文化问题上的悲观主义观点?

※<习题七>

第七章 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解论

1、如何认识和评价解释社会学在社会学史中的地位与意义?

2、理解论的研究方法同实证论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区别?如何评价二者的分歧?

3、韦伯怎样界定社会行动?如何认识以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同以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在方法原则和基本理论上的重大分歧?

4、如何理解和评价韦伯既强调研究社会行动的主观意愿,又主张坚持价值中立原则,二者有无矛盾?

5、丰伯怎样用类型学方法建构自己的社会学理论?基本内容有哪些?

6、韦伯怎样论述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关系?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如何?

※<习题八>

第八章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

1、如何理解人的心理过程同人的社会行为的统一?

2、为什么米德把姿势对话和主观定义作为社会现象研究?

3、米德怎样分析自我意识的分化与发展?

4、如何评价米德关于内部组织与外部组织的观点?

5、怎样认识社会心理学在社会学发展史中的地位? ※<习题九>

第九章 霍曼斯的人际交换论

1、怎样理解霍曼斯关于小群体行为结构的理论观点及其研宄方法?

2、霍曼斯怎样用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方法研究交换行为?如何评价?

3、霍曼斯对人的史换行为作出了哪些理论概括?有何理论意义和局限性?

4、如何理解霍曼斯关于群体凝聚力和交换权利的论述?

※<习题十>

第十章 布劳的交换结构论

1、布劳关于交换行为的观点同霍曼斯的观点有何异同?

2、布劳怎样论述社会交换中的权力结构々理论意义和局限性如何?

3、布劳如何论述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如何评价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布劳怎样把微观的交换行为研究同宏观社会结构研究联系起来?

※<习题十一>

第十一章 帕累托的非理性实证论

l、怎样理解帕累托研究非逻辑社会行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2、为什么帕累托说非逻辑行为是一个剩余范畴?

3、帕累托怎样论述支配社会行为的派生物和剩余物的关系?

4、如何评价帕累托关于精英统治循环的论述?

※<习题十二>

第十二章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论

1、怎样理解帕森斯对各种社会学传统的吸收与综合?

2、怎样理解帕森斯论述社会行动的统一性原则?

3、帕森斯如何论述社会行动的动机取向和价值取向?

4、如何理解和评价帕森斯关于社会行动模式变量的论述?

5、如何理解和评价帕森斯关于社会系统结构功能模式的论述?其理论意义和局限性如何?

6、怎样评价帕森斯关于社会结构分化与社会现代化的理论观点?

※<习题十三>

第十三章

默顿的中程功能主义

1、如何理解默顿对帕森斯的继承与批判?

2、如何理解和评价默顿关于中程功能分析原则的论述?

3、怎样理解和评价默顿关于社会结构显功能与隐功能的论述?

4、如何评价默顿关于越轨与失范的理论观点的意义与局限?

※<习题十四>

第十四章 科塞等人的社会冲突理论

1、如何理解冲突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发展?

2、科塞怎样论述冲突的根源、功能和基本类型?

3、怎样理解和评价达伦多夫关于社会冲突的强度与烈度的论述?

4、如何理解柯林斯从“互动仪式链”论述社会冲突的理论贡献与局限?※<习题十五>

第十五章

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

1、怎样理解曼海姆关于意识形态本质的论述?

2、如何理解曼海姆对政治意识形态的评述?

3、怎样理解和评价曼海姆关于知识分子可以超越政治意识形态的观点?

4、怎样理解曼海姆关于知识社会学的基本观点?理论意义和局限如何?

5、评析曼海姆关于社会计划重建观点的意义与局限。

第三篇:各章试题

第一章 试 题

一、判断题:

1、在产品生产中消耗能无限地降低()

2、预算定额中的材料消耗量等于形成工程实体的材料量()

3、新编预算定额所确定的人工、材料、施工机械消耗量比现行定额少了,即表示新定额水平的提高。()

4、新编预算定额所确定的人工、材料、施工机械消耗量比现行定额少了,即表示新定额水平的降低。()

5、材料预算单价中不包括工地现场仓库、材料堆放场的保管费。()

二、单项选择题

1、一种产品编制()

A、一项定额 B、两项定额 C、多项定额 D、不加限制

2、《全国安装统一预算定额》的基价是由()

A、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使用费和其他费用组成的 B、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使用费和利润、税金组成的 C、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使用费和管理费组成的 D、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使用费组成的

3、物体的截面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但有不同长度时,应当以()为计量单位 A、体积 B、面积 C、长度 D、质量

4、当物体有一定的厚度,而面积不固定时, 应当以()为计量单位 A、体积 B、面积 C、长度 D、质量

5、如果物体的长、宽、高都变化不定时,应当以()为计量单位 A、体积 B、面积 C、长度 D、质量

6、凡物体无一定规格,而其构造又较复杂时,可采用()作为计量单位。A、体积 B、面积 C、自然单位 D、质量

三、多项选择题

1、一项定额包括()

A、资源消耗的数量标准 B、完成产品的工作内容

C、质量标准 D、安全要求 E、计量单位

2、定额按使用范围可分为()

A、建筑工程定额 B、全国统一定额 C、施工定额 D、地方定额 E、企业定额

3、定额按专业可分为()

A、建筑工程定额 B、劳动定额 C、施工定额 D、安装工程定额 E、其他工程定额

4、定额按用途可分为()

A、建筑工程定额 B、预算定额 C、施工定额 D、材料消耗定额 E、概算定额(指标)

5、预算定额的编制原则有()

A、简明适用 B、严谨准确 C、集中领导,分级管理 D、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E、调查研究

6、预算定额的人工消耗量包括()

A、基本用工 B、超运距用工 C、零星用工 D、人工幅度差 E、辅助用工

7、预算定额的材料消耗量内容包括()A、材料的有效消耗 B、材料的工艺性损耗C、材料的合理消耗 D、材料的定额消耗 E、材料的非工艺性损耗

8、那些属于非正常施工条件下施工()

A、在高原地区施工 B、高寒地区施工 C、洞库、水下施工 D、特殊自然地理条件下施工 E、在室内正常环境下施工

9、材料从发货地点开始到用料地点仓库发料为止,要经过材料的()等过程。A、采购 B、装卸 C、运输 D、包装 E、保管

10、材料预算价格包括材料的()

A、材料的原价 B、材料加工费 C、包装费 D、运杂费 E、采购保管费

第二章 试 题

一、判断题:

1、临时设施费包括临时设施的搭设、维修、拆除费或摊销费。()

2、安装工程产品价值的构成与其他商品价值的构成不同。()

3、工程施工排水降水费是属于直接工程费的内容。()

4、每个单位工程都需计取材料二次搬运费。()

5、脚手架费用属施工措施费。()

二、单项选择题:

1、材料的检验试验费应计入()

A、规费 B、措施费 C、直接工程费 D、企业管理费

2、文明施工费属于()

A、措施费 B、间接费 C、直接工程费 D、企业管理费

3、间接费中财务费是指()

A、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资 B、企业筹资发生的费用 C、弥补企业的损失 D、职工的失业保险

4、劳动保险费属于()

A、直接工程费 B、措施费 C、规定费用 D、企业管理费

5、社会保障费属与()

A、直接工程费 B、措施费 C、规定费用 D、企业管理费

三、多项选择题:

1、直接工程费由()组成的。

A、人工费 B、临时设施费 C、材料费 D、施工机械使用费 E、其他直接费

2、间接费由()组成

A、规费 B、临时设施费 C、材料费 D、企业管理费 E、其他间接费

3、下列属于规费的项目有()。

A、环境保护 B、工程排污费 C、社会保障费 D、住房公积金 E、文明施工

4、下列属于措施费的项目有()。

A、环境保护 B、工程排污费 C、社会保障费 D、安全施工 E、文明施工

5、下列属于企业管理费的项目有()。A、工会经费 B、固定资产使用费

C、社会保障费 D、劳动保险费 E、职工教育经费

6、按国家税法规定计入工程造价中的税金有()

A、印花税 B、城市维护建设税 C、营业税 D、车船使用税 E、教育费附加

第三章 试 题

一、判断题:

1、安装工程中以“延长米”计量的,就是指按长度的倍数计量()

2、同一套施工图纸,不同人员编出的预算价值不同()

3、工程量计算可参考《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

4、所有未计价材料均在定额表格中列出了定额含量()

5、未计价材料价值=按施工图算出的材料量×单价()

6、子目系数是综合系数的计算基础()

7、子目系数、综合系数计算所得的费用,均属于直接工程费的构成内容()

8、高层建筑增加费内容包含有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

9、工程超高增加费的计取基础是超高层的全部人工费()

10、施工图预算书中的核心内容是工程量计算书()

二、单项选择题:

1、下面属于自然计量单位是()

A、长度 B、面积 C、套 D、重量

2、下面属于物理量单位是()

A、长度 B、系统 C、套 D、台

3、下面费用,那个属于子目系数费用()

A、脚手架搭拆费 B、系统调试费

C、高层建筑增加费 D、安装与生产同时进行增加费

4、下面费用,那个属于子目系数费用()

A、脚手架搭拆费 B、系统调试费

C、工程超高增加费 D、安装与生产同时进行增加费

5、下面费用,那个属于综合系数费用()

A、工人健康保护费 B、高层建筑增加费 C、工程超高增加费 D、安装与生产同时进行增加费

6、下面费用,那个属于综合系数费用()

A、工人健康保护费 B、高层建筑增加费 C、工程超高增加费 D、脚手架搭拆费

三、多项选择题:

1、物理量单位包括()

A、长度 B、面积 C、体积 D、套 E、重量

2、自然计量单位包括()

A、台 B、系统 C、体积 D、套 E、块

3、安装工程量的计算有()特点

A、计量单位简单 B、计算方法简便 C、计算顺序单一 D、可直接采用材料表中的数量 E、计量时应安装图与土建图配合

4、下面费用,哪些属于综合系数费用()

A、工人健康保护费 B、高层建筑增加费 C、工程超高增加费 D、脚手架搭拆费 E、安装与生产同时进行增加费

5、下面费用,哪些属于子目系数费用()

A、脚手架搭拆费 B、高层建筑增加费 C、工程超高增加费 D、安装与生产同时进行增加费 E、在有害人身健康的环境中施工的增加费

6、下面哪些不计入建筑高度()

A、屋面水箱间 B、设备层 C、女儿墙 D、电梯间 E、屋面平台出入口

7、材料价差主要包括()

A、重量差 B、地区差价 C、品种差 D、质量差 E、时间差价

8、材料价格补差的方法有()

A、按重量补差 B、按系数补差 C、按质量补差 D、按单项材料补差 E、按材料规格补差

第四章 试 题

一、填空题:

1、室外给排水管道常用的管材有:、、、石棉水泥管、陶土管等。

2、室内给水系统按用途不同可分:、、三类。

3、对于工业管道、生产和生活共用的管道、锅炉房和泵类配管以及高层建筑物内加压泵间的管道应使用 定额相应项目。

4、设置于 的管道、阀门、法兰、支架安装,人工乘以1.3。

5、安装工程预算中的高层建筑是指高度在 层以上或檐高 在 m以上的工业和民用建筑。

6、室内给水管道安装工程量不扣除 所占的长度。

7、铸铁管道除锈工程量计算铸铁管道除锈工程量按管道 以“m” 为单位计算工程量,其计算公式为:。

8、水表是一种计量建筑物或设备用水量的仪表。根据连接方式及管道直径不同分为(DN≤40)及(DN≥50)两种。

9、普通消防系统组成包括 和。

10、是供消防车往室内消防管网送水的接口。

11、地漏、地面扫除口安装根据其 的不同,分别以“个”为单位计算。12浴盆安装范围是:给水是 交接处;排水是 处。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塑料排水管项目中()为未计价材。

A、塑料管和管件 B、塑料管 C、管件 D、无

2、螺纹水表按公称直径的不同,以()为单位计算。

A、组 B、个 C、kg D、长度

3、主体工程用钢摸板现浇混凝土。因管道安装增加了工作难度,应以()乘以系数调整。

A、基价 B、基价人工 C、基价机械 D、基价人工+基价机械

4、通气管应高出屋面不得小于()m,并大于最大积雪厚度。

A、0.3 B、0.5 C、0.8 D、1

5、第八册定额中操作高度均以()m为界限,如超过此高度时,按超过部分的定额人工费乘以规定的系数计算超高增加费。

A、4.5 B、3.6 C、5.2 D、20

三、多项选择题

1、阀门安装各种阀门安装工程量应按()不同,分别以“个”为单位计算。

A、重量 B、类别 C、公称直径

2D、连接方式 E、规格型号

2、消防水泵接合器根据安装形式可分为()

A、地下式 B、室外式 C、墙壁式 D、室内式 E、地上式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根据喷头的不同,可分为()

A、喷水系统 B、雨淋系统 C、水幕系统 D、湿式喷水灭火系统 E、干式喷水灭火系统

4、冷热水龙头浴盆安装定额主要包括()

A、浴盆 B、浴盆水嘴 C、排水配件 D、存水弯 E、钢管

5、室内排水管道常用的管材有:()

A、镀锌钢管 B、排水铸铁管 C、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 D、无缝钢管或焊接钢管 E、钢筋混凝土管

四、判断题

1、室内铸铁排水管、雨水管及塑料排水管预算定额均包括管卡及托吊支架、臭气帽、雨水漏斗制作安装。()

2、室内外雨水铸铁管,包括接头零件所需人工,但接头零件价格另计。()

3、伸缩器定额子目中,伸缩器均为未计价材。()

4、水喷淋管用镀锌无缝钢管安装时,使用镀锌无缝钢管安装定额子目。()

5、消防管道在管道间、管廊内安装,和明装一样套用定额。()

6、室内消火栓和消火栓管网均执行第七册的相应安装项目。()

7、水灭火管网冲洗 只能用第七册定额,不用第六册第六章“管道压力试验、吹扫与清洗”中“水冲洗子目”,也不能用第八册第一章“管道消毒、冲洗”子目。()

8、水灭火系统安装用系数取费时,可按“以主代次”原则,用水灭火系统工程主册定额规定的系数计算计取,不要各取所需。()

五、问答题:

1、室外给排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有哪些要求?

2、室内给水管道定额包括哪些工作内容?

3、普通消防系统的由哪几部分组成?

4、给排水工程定额按系数计算的费用有哪些?

第五章 试 题

一、填空题:

1、室内采暖系统根据室内供热管网输送的介质不同也可分 为 和 两大类。

2、热水采暖系统按水在系统内循环的动力可分为 和 两种。

3、蒸气采暖系统按凝结水回水方式不同可分为: 和 两种。

4、室内采暖系统与室外供热管网相连接处的阀门、仪表、减压装置统称为采暖系统的。

5、散热器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等。

6、二柱形散热器的规格以宽度表示,例如M—132型,其宽度为 mm;

7、散热器安装一般先,然后将散热器组挂在 上,如果是带足柱式散热器,直接搁置在地面或楼面上。

8、铸铁散热器:长翼、圆翼、柱型铸铁散热器组成安装均以 为单位计算。

9、自室外管网至用户总开闭阀门为止,这段管道称为(引入管)。

10、引入管直接引入用气房间(如厨房)内,但不得敷设在、、。

11、引入管应尽量在室外穿出地面,然后再穿墙进入室内。在立管上设、来代替弯头。

12、自用户总开闭阀门起至燃气表或用气设备的管道称为室内管道。室内管道分为、、等。

13、燃气炉灶通常是放置在砖砌的或混凝土板的台子上,进气口与燃气表的出口(或出口短管)以 连接。

14、燃气表、燃气热水器及其他加热设备均以 为单位计量。

二、单项选择题:

1、煤气管道外墙钢套管按()定额相应项目执行。A、本章室外钢管焊接 B、本章室内钢管焊接 C、第六册《工业管道》 D、铁皮套管

2、放气阀一般设在供气干管上的(),当管道水压试验前充水和系统启动时,利用此阀排除管道内的空气。

A、最低点 B、最高点 C、任意位置 D、中间点

3、光排管散热器制作安装按()计算。

A、光排管的长度 B、光排管的长度加联管长度 C、联管长度 D、都不对

4、水平干管。引入管连接多根立管时,应设水平干管。水平干管可沿楼梯间或辅助房间的墙壁()敷设,管道经过的房间应有良好的通风。

A、暗 B、明 C、不做要求 D、A和B

三、多项选择题:

1、室内采暖管道是由()组成。A、供水(气)干管 B、散热器 C、支管 D、管道附件 E、立管

2、采暖管道上的附件有:()等。

A、阀门 B、放气阀 C、集气罐 D、膨胀水箱 E、伸缩器

3、立管是将煤气由水平干管(或引入管)分送到各层的管道。立管一般敷设在()内。

A、厨房 B、卧室 C、楼梯间 D、卫生间 E、走廊

4、居民家庭一般用家用燃气表,工业建筑常用罗茨表。燃气表的安装要求是,应设在的()地方。

A、便于安装、维修、抄表 B、清洁无湿气 C、无振动 D、并远离电气设备 E、远离明火

四、判断题:

1、各种散热器,不分明装和暗装,按类型分别选用相应子目。()

2、第八册定额中设备、管道绝热均按现场先安装后绝热考虑。()

3、煤气系统的管道安装与给排水管道的安装所套用定额都是第八册,章节相同。()

24、金属支架刷油以展开面积以“m”为单位计算。()

5、所有散热器安装子目中均不含散热器的价格,散热器应按未计价材进行处理。()

6、煤气管道安装定额中不包含煤气工程的气压试验。()

7、室内煤气管道安装定额中已包括了托钩、角钢管卡的制作与安装,不得另计。()

8、柱型散热器若是无足支撑,需挂装时,可套用M—132型散热器定额子目。()

五、问答题:

1、写出下图所示支管工程量计算公式。

2、钢制散热器安装工程量如何计算?

3、室内采暖工程需按系数计算的费用由哪些?应如何计算?

4、燃气系统根据部位如何划分?分界点各是什么地方?

第六章 试 题:

一、填空题:

1、空气调节工程是更高一级的通风。它不仅要保证送进室内空气的 和,同时还要保持一定的 和。

2、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第九册《通风空调工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中的通风、空调工程。

3、风管插板风口制作安装,以 为单位计算。

4、风帽制作安装泛水按 计算。

5、薄钢板风管刷油按其 计算。

6、风管部件刷油按其 计算。

7、风帽筝绳制作安装按 计算。

8、风口为非标准部件时按 计算。

二、单项选择题:

1、窗式空调器安装如为分体式时,其()乘以系数2。

A、机械 B、人工 C、材料 D、基价

2、通风管道和部件的定额,制作与安装是()的。

A、不分开的 B、分开的 C、有的是分开 D、以上都不对

3、整个通风系统设计采用渐缩管均匀送风时,圆形风管按平均直径,矩形风管按平均周长,套用相应规格子目,其()应乘以系数2.5。

A、材料 B、人工 C、机械 D、基价

4、计算风管长度时,包括()长度。

A、部件 B、管件 C、阀门 D、三通

三、多项选择题:

1、塑料通风管道制作安装定额根据()不同分别列项,塑料板为未计价材料。A、圆风管的断面形式 B、连接方式

C、风管直径或周长 D、壁厚 E、材质

2、不锈钢板通风管道风管及部件凡以电焊考虑的子目,如需使用手工氩弧焊时,()乘以系数换算。

A、人工 B、材料 C、机械 D、基价 E、以上都乘系数

3、薄钢板风管制作安装子目中包括了()。

A、管件 B、法兰 C、加固框 D、吊托支架 E、过跨风管落地支架

4、整个通风系统设计采用渐缩管均匀送风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圆形风管按平均直径套相应规格子目 B、矩形风管按平均周长套相应规格子目

C、人工乘以系数3 D、基价乘以系数3 E、不用换算

四、判断题:

1、制作空气幕风管时,按矩形风管平均周长,套用相应风管规格子目,其人工乘以系数3,其余不变。()

22、软管(帆布接口)制作安装,按图示尺寸以“m”为计量单位。()

3、风管检查孔重量,按定额附录四“国际通风部件标准重量表”计算。()

4、计算风管长度时,不减去部件所占位置的长度。()

5、通风空调管道、设备刷油及绝热工程分别套用第十一册管道刷油、设备与矩形管道刷油、金属结构刷油用及绝热工程等有关子目。()

6、风口制作安装应合并为一个子目计算。()

7、柔性软风管安装,按图示管道中心线长度以“m”为计量单位,柔性软风管阀门安装以“个”为计量单位。()

8、风管测定孔制作安装,按重量计算。()

9、制作空气幕风管时,按矩形风管平均周长,套用相应风管规格子目。()

10、各类风口安装,分别根据风口周长(或直径)不同分别以“个”计,钢百叶窗根据框内面积不同以“个”计。()

五、问答题:

1、通风空调设备安装工程量如何计算?

2、试述通风工程系统组成分。

3、通风空调设备安装定额都包括哪些内容?

4、薄钢板通风管道制作与安装工程量计算如何计算?

5、试述通风管道工程量如何计算?

第七章 试 题

一、判断题

1、凡充氮运输的变压器不考虑干燥。()

2、负荷开关的安装套用同等级的隔离开关定额。()

3、为了避免雨水渗入变压器造成变压绝缘破坏,变压器安装后必须进行整体密封检查。()

4、互感器的作用是专供测量仪表和继电保护配用。()

5、编配电站系统调试编制预算时,不必区别系统的内容,以系统为单位编制。()

二、单项选择题

1、母线安装定额中,带型母线根据 及每片的截面面积立项。

A、每片重量 B、每相片数 C、相位 D、每片额定电压

2、、硬母线材料在安装定额里损耗量为。

A、1.8% B、2.3% C、4.8% D、5.0%

3、油断路器无论是少油断路器还是多油断路器均以 为计量单位。

A、台 B、套 C、个 D、组

4、通常铝母线截面不大于 时采用一片。

22A、1000mm B、1100mm C、1200mm D、1300mm5、穿墙套管安装定额计量单位为。

A、个 B、块 C、套 D、组

三、多项选择题

1、变压器安装定额不包括 内容。

A、变压器铁梯及母线铁构件的制作安装 B、端子箱的制作安装 C、二次喷漆 D、瓦斯继电器的解体检查及实验 E、变压器干燥

2、断路器安装定额根据其 列项。

A、容量大小 B、灭弧介质

C、电压等级 D、电流等级 E、型号

3、组合式成套箱式变电站以 划分子目。

A、不带高压开关柜 B、带高压开关柜

C、不带断路器 D、带断路器 E、变压器容量

4、成套高压配电柜中定额按主要元件 分别列项。

A、断路器 B、互感器 C、电容器 D、变压器 E、配电屏

5、熔断器安装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ABCDE。

A、开箱 B、检查 C、打眼 D、安装固定 E、接地

6、变配电设备由 组成。

A、变压器 B、报警控制器 C、配电装置 D、电度表 E、电缆

7、配电装置主要包括 及其它附属设备等。

A、开关设备 B、保护设备 C、连接母线 D、控制设备 E、测量仪表

8、断路器一般作为变电站电力设备和电力线路的 用。

A、变换电压 B、整流 C、控制 D、保护 E、继电

9、母线安装定额中,带型母线根据 及立项。

A、每片重量 B、每相片数

C、相位 D、每片的截面面积 E、材质

10、母线按断面形式分。

A、带型 B、槽型 C、管型 D、组合型 E、L型

第八章 试 题

一、判断题

1、不同类型或结构电缆在敷设时,需要考虑电缆敷设温度。()

2、当导线跨越电力线、通讯线、公路等时应采取耐张措施。()

3、导线跨越中跨越通讯线时定额已包括,不用再计算。()

4、拉线安装应在安装完导线时才能安装。()

5、拉线是成品,所以只需在施工时安装固定即可。()

二、单项选择题

1、杆上变压器采用,是一种较灵活的变配电方式。

A、箱内安装 B、台架安装 C、抱箍安装 D、埋地安装

2、户外电缆最常用敷设、最经济的敷设方式是。

A、直埋地 B、穿管式 C、敷设隧道中 D、支架式

3、架空线路中10KV以下横担安装定额计量单位为。

A、根 B、套 C、组 D、个

4、架空线路施工一次施工工程量是按 以上电杆考虑,否则就应乘以相应系数。

A、3 B、4 C、5 D、6

5、电缆保护管在横穿道路时应按规定在路基宽度两端各加。

A、0.5m B、1m C、1.5m D、2m

6、、电缆沟盖板揭盖,按每揭、盖一次以 计量。

A、次 B、处 C、米 D、块

三、多项选择题

1、工地运输预算定额分为 几项。

A、人力运输 B、板车运输 C、汽车运输 D、塔吊运输 E、以上答案均对

2、电缆线路人工开挖路面是按 不同立项的。

A、土质 B、电缆根数 C、开挖机械 D、路面情况 E、电缆埋深

3、电缆敷设定额未考虑 的制作安装。

A、终端电缆头 B、中间电缆盒

C、电缆桥架 D、电缆保护层 E、控制电缆头

4、在立电杆定额里是未计价材料的是。

A、电杆 B、地横木 C、螺栓 D、沥青漆 E、连接铁件

5、接腿杆的预算定额分为。

A、撑杆 B、单腿接杆 C、双腿接杆 D、混合接腿杆 E、单杆 6、1KV以下横担安装是按横担的 不同立项。

A、长度 B、材质 C、形式 D、安装高度 E、施工工艺

7、杆上配电设备安装定额中有 定额子目的计量单位为“台”。

A、跌落式熔断器 B、避雷器

C、隔离开关 D、配电箱 E、油开关

8、按照电杆在线路中能够负担的任务,可分为。

A、直线杆 B、耐张杆 C、转角杆 D、跨越杆 E、接腿杆

9、电缆敷设长度等于 的总合。

A、垂直长度 B、水平长度 C、附加长度 D、损耗长度 E、拉紧装置长度

10、属于杆上配电设备的是。

A、继电器 B、互感器 C、隔离开关 D、高压开关柜 E、避雷器

第九章 试 题

一、填空题:

1、低压架空线进户装置由、、引下线、进户线和 组成。

2、照明配电箱有工厂定型生产的,有根据照明的不同要求做成。

3、根据线路用途和供电安全要求,配线可分为、、、槽板配线、线槽配线、铝卡片配线等形式。

4、配管的方式有 和 两种方式。管子明配造价较低,暗配管造价较高。

5、绝缘子配线分、、。多用于工业建筑中。

6、灯具的安装吊式安装有、、三种方式;吸顶式又有、两种方式。

7、电器照明工程的控制设备主要指 以及箱内组装的各种(控制开关、熔断器、计量仪表、盘柜配线等)。

8、槽板配线根据槽板材质不同,预算定额分 和 两类。

9、接线盒安装的预算定额是按 即明装或暗装、接线盒的 即普通型或防爆型以及 不同分别列项。

10、管内穿线长度可按下式计算:管内穿线长度=

二、单项选择题:

1、照明线路的工程量计算,一般(),按不同的敷设方式、不同型号和规格的导线分别进行计算。

A、先算干线,再算支线 B、先算支线,后算干线 C、支线干线一起算 D、以上都不对

2、端子板、以“组”计,按施工图图示每()端子划分为一组。

A、1个 B、2个 C、5个 D、10个

3、装饰灯具定额不适用于的()宾馆、饭店、影剧院、商场、住宅等建筑物装饰用灯具安装。

A、新建 B、扩建、C、改建 D、以上都不对

4、槽板配线工程量,以()计量。

A、单线延长米 B、线路延长米 C、槽板长度 D、都不对

5、照明灯具安装工程量计算应区别灯具的种类、型号、规格、安装方式分别列项,以()为计量单位计算。

A、个 B、套 C、组 D、副

6、插座安装同时应计算插座盒安装,执行()安装定额。A、开关盒 B、开关盒 C、灯头盒 D、插座盒

三、多项选择题:

1、开关安装包括(),并分明装与暗装,均以“套”计量。

A、拉线开关 B、板把开关 C、板式开关 D、密闭开关 D、一般按钮开关安装

2、灯具安装定额内已包括()工作。

A、利用摇表测量绝缘 B、调试 C、一般灯具的试亮 D、灯头盒安装 E、全部

3、电气照明工程配管工程量计算不扣除()所占长度。

A、接线盒 B、灯头盒 C、开关盒 D、插座盒 E、接线箱

4、接线箱安装工程量,应区别(),以“个”为计量单位计算。A、安装形式(明装、暗装)B、接线箱半周长 C、接线箱重量 D、安装高度 E、接线箱的面积

5、电气配管项目列于定额第二册第十二章,是根据管子的()分别列项。

A、材质 B、敷设方式 C、敷设部位 D、管子规格 E、管子价格

6、除管内穿线外,还有()等其他配线包括

A、夹板配线 B、槽板配线 C、塑料护套线明敷 D、线槽配线 E、绝缘子配线

四、判断题:

1、计算进户线横担安装后不再列项计算绝缘子等的安装。()

2、进户线横担子目中,横担、绝缘子、防水弯头、支撑铁件等未计价材料。()

3、进出配电箱的线头需焊(压)接线端子,已包含在配电箱安装中。()

4、配管定额中各种线管均为未计价材料,应另行计算。()

5、配管工程不包括接地、支架制作与安装,应另列项计算。()

6、照明线路中的导线均按照明穿线定额计算。()

7、线夹配线工程量,以“线路延长米”为计量单位计算。绝缘子配线工程量,以单线“延长米”计量。()

8、计算开关安装同时应计算开关盒安装,用相应开关盒安装子目。()

9、各型灯具的接线,除注明者外,均综合在定额内使用时不再计算。()

五、问答题:

1、电气照明工程中配线方式有哪些?

2、试述线管的工程量计算方法。

3、接线盒安装在哪些位置?

4、照明工程量的计算应如何列项?

5、试述成套配电箱、非成套配电箱制作安装工程量的计算。

第十章 试 题

一、判断题

1、通信线型号编制方法与一般照明动力用线型号编制方法是相同的。()

2、电话线的计量单位为“米”。()

3、沿室内墙面布置双芯电话线时,其工程量计算方法与照明、动力线路相同。()

4、电话机插座不论明装于暗装,均以“套”为计量单位。()

5、电缆电视系统调试除天线调试以外,以用户终端为准,按“户”计量。()

二、单项选择题

1、电话线的配管工程量,按,以“m”计量。

A、管径大小 B、连接方法 C、敷设方法 D、埋设深度

2、布放户内电话线明敷设电话电缆时,可套用。

A、管内穿线 B、钢索配线 C、塑料护套线 D、动力电缆

3、壁龛的安装以“ ”为计量单位。

A、个 B、套 C、组 D、台

4、电缆电视系统用户终端盒的安装套用 子目。

A、配电箱 B、开关柜 C、开关盒 D、接线盒

三、多项选择题

1、交接箱安装工作内容包括 等几项。A、划线定位 B、安装箱体 C、测试对号 D、刷沥青漆

2、当箱体安装时,属于壁龛的箱体有。

A、接头箱 B、过路箱 C、交接箱 D、端子箱

3、端子箱由施工现场制作安装时,需要计算 等内容。

A、箱体防腐 B、端子箱安装 C、端子板安装 D、端子板外接线

4、定额计量单位按“个”计量的有。

A、线路分配器 B、线路分支器 C、用户终端盒 D、同轴电缆头

5、定额按常用的分配器有。

A、一分配器 B、二分配器 C、三分配器 D、四分配器

6、通信电缆一般有 等几层。

A、绝缘层 B、内护层 C、外护层 D、保温层

7、同轴电缆在走道、线道、槽道内敷设安装可套用 有关子目。

A、第二册 B、第三册 C、第十册 D、第十二册

第十一章 试 题

一、判断题

1、避雷针安装定额中均未考虑高空作业的工作内容。()

2、定额中以包括接地电阻率高的土壤的所需换土工程量。()

3、民用建筑根据其重要程度不同,对防雷要求划分为四类。()

4、跨接一般会出现在建筑物的变形缝处。()

5、户外接地母线在敷设时如遇有矿渣需另行计算土石方工程量()

二、单项选择题

1、接地跨接线是以 为计量单位的。

A、处 B、个 C、组 D、套

2、计算引下线敷设长度时,应另加 的附加长度。

A、1.8% B、2.9% C、3.9% D、4.8%

3、接地极根据不同材料及 分别列项。

A、长度 B、施工方法 C、施工地质条件 D、埋深

4、接地母线计量单位为。

A、10根 B、10m C、10处 D、10组

5、半导体少长针消雷装置本身。

A、现场制作,需另套定额

B、现场制作,避雷针定额以包括 C、设备制造厂成套供应,需另套定额

D、设备制造厂成套供应,避雷针定额以包括

三、多项选择题

1、避雷针在墙上安装根据 列出子目。

A、避雷针材质 B、避雷针截面大小 C、避雷针安装高度 D、避雷针长度

2、引下线一般有 组成。

A、引下线 B、引下线支持卡子 C、断接卡子 D、引下线保护管

3、常用的接地极材料有。

A、钢管 B、圆钢 C、角钢 D、铜板

4、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等电气设备及相关件金属部分应接地。A、变压器、电机、电器等的金属底座和外壳 B、电力设备传动设备 C、互感器的二次绕组

D、配电盘和控制盘的金属柜架

5、接地跨接线安装包括 等几项定额子目。

A、跨接线安装 B、构架接地 C、钢铝窗接地 D、跨接线焊接

6、均压环敷设方式有。

A、利用圈梁钢筋作均压环 B、利用构造柱钢筋作均压环 C、利用楼板纲纪作均压环 D、单独用扁钢圆钢作均压环

7、防雷的主要措施有。

A、装设独立避雷针,通过引下线接地 B、装设避雷网、避雷带,通过引下线接地 C、利用建筑物的金属结构组成避雷网及引下线 D、利用电缆进线以防雷电波的侵入

8、防雷接地装置通常有 组成。

A、配电箱 B、接闪器 C、引下线 D、接地体

9、接地系统一般分为 几个部分。

A、民用建筑物接地系统 B、变配电所接地系统 C、车间接地系统 D、构筑物接地系统

10、避雷针装在金属容器上及构筑物上,定额根据 分别列项。A、安装高度 B、针长

C、装在金属容器顶、壁上 D、装在构筑物上

第十二章 试题

一、多项选择题:

1、施工图预算审查的内容主要有()

A、工程量 B、定额单价 C、直接费 D、间接费 E、图纸标注

2、施工图预算编制单位对施工图预算的三级校审是指()

A、上级管理部门审核 B、编制单位其他有关人员校核 C业务领导审核 D、编制人自校 E、委托中介机构审核

3、施工图预算审查的方法有()

A、全面审查法 B、部分审查法 C、指标审查法 D、重点审查法 E、逐项审查法、编制单位有关

第十三章 试题

一、判断题:

1、投标报价是在业主提供的工程量计算结果的基础上,企业自主报 价()

2、工程量清单必须由招标人编制()

3、清单项目特征按不同的工程部位分别列项()

4、工程量清单编制必须按照一定的表格格式进行()

5、工程量清单计价采用综合单价计价()

二、单项选择题:

1、《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包括正文和附录两大部分,其附录有(A、4 B、5 C、3 D、6

2、项目编码第二级编码为()

A、节顺序码 B、分类码

C、章顺序码 D、清单项目码

3、项目编码第三级编码为()

A、节顺序码 B、分类码

C、章顺序码 D、清单项目码

4、工程量清单计价过程的编制过程可以分为()阶段 A、两个 B、五个 C、四个 D、三个

5、工程量清单计价采用()

A、工料单价法 B、综合单价法 C、综合基价法 D、定额单价法

三、多项选择题:

1、工程量清单项目费采用全费用单价,它包含了完成分项工程所必须的(A、人工费 B、机械费 C、利润及风险金 D、材料费 E、管理费

2、下面哪些是工程量清单计价应采用的格式()

A、单位工程费汇总表 B、不可预见费用表 C、措施项目清单计价表 D、主要材料价格表

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包括正文和附录两大部分,其正文有(A、总则 B、工程量清单编制 C、工程量清单计价 D、术语 E、备注

4、工程量清单计价四统一的内容是()

A、项目编码 B、项目名称 C、计量单位 D、项目特征 E、工程量计算规则

5、工程量清单主要由()组成

A、措施项目清单 B、其他项目清 C、不可预见费清单 D、工程量清单说明 E、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单)费用)等内容。)个。

第四篇:教育学各章练习1-3章

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A.斯巴达 B.埃及 C.希腊 D.雅典

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 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 是古代()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8.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6.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7.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B.兼爱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9.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2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21.“学不躐等”出自()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2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2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24.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25.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26.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A.教育 B.教育学 C.教育论 D.德育论

27.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28.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29.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30.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31.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3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A.卢梭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33.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学著作()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34.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

35.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36.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37.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

38.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39.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40.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41.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巴班斯基

二、填空题

1.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____,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____,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____、____、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4.广义的教育包括、____ 和____。

5.《孟子》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这里的庠、序、学、校是____ 名称。

6.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与1902年的《____ 》和1904年的《____ 》。

7.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于____ 年的《钦定学堂章程》 和 年的《奏定学堂章程》。

8.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____。

9.中国古代学校的“六艺”教育包括____。

10.中国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统称为____。

11.《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简称____。

12.先秦时期,以____ 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1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____。

14.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____ 中。

15.____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

16.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____ 著作 中。

17.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____ 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 著作《政治学》中。

18.教育学是一门以____ 为研究对象,探索____ 的科学。

19.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____。

20.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____ 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____。

21.法国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____,其代表作是____。

22.法国____ 教育的代表人物是卢梭,其代表作是《爱弥尔》。

23.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____。

24.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____。

25.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____,其代表作是____。

26.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____ 和____ 基础之上的教育家。

27.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我们称为____。

28.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____ 在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问题上提出了与前人完全相反的观点,我们将他的观点称为____。

29.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了《教育学》的教育家____是。

30.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的____ 提出的课程结构理论,和前苏联的____ 的教学发展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1.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的布鲁纳提出的____ 理论,和前苏联的赞可夫的____ 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2.义务教育是国家用____ 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三、简答题

1.试分析古代雅典的教育和斯巴达的教育特点?

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2.简述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在教育上,孔子关于“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等的主张,不仅对中国古代影响极深,对现代的中国教育也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3.近代教育的特点?

近代教育有如下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19世纪以后,资产阶级政府逐渐认识到公共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渐建立了公共教育系统。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条件。

(3)教育的世俗化;与共了教育的发展相应,教育逐渐建立了实用功利的世俗教育目标,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西方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和提供保证。

四、论述题

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有何趋势?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许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现在世界上2/3以上的国家实行9年或9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的,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二战后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步发生变化。在形式上、内容上、入学目的和考评方法上也多种多样。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随着一次性教育相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正在缩小,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现实,这就要求各国的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增加学制、学位、学分等的互通性。

2.试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终生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的中青年都脱除文盲运动。(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选择、填空题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C

4、D

5、C

6、C

7、D

8、D

9、D 10 A

11、A

12、A

13、A

14、C

15、A

16、B

17、C

18、C

19、D 20、A

21、A

22、A

23、A

24、A

25、B

26、C

27、A

28、C

29、D 30、A

31、A

32、D

33、D

34、B

35、C

36、D

37、B

38、A

39、B 40、C

41、B

二、填空题:

1、学校教育

2、一定的社会要求

3、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4、家庭 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5、学校

6、《钦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 7、1902、1904

8、壬寅学制、癸卯学制

9、礼、乐、射、御、书、数

10、六艺

11、四书

12、墨翟

13、苏格拉底

14、《理想国》

15、柏拉图

16、《政治学》

17、亚里士多德

18、教育现象、教育规律

19、《大教学论》20、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1、卢梭、《爱弥尔》

22、启蒙主义

23、洛克

24、洛克

25、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26、伦理学、心理学

27、儿童中心主义

28、杜威、儿童中心主义

29、凯洛夫 30、布鲁纳、赞可夫

31、课程结构、教育发展

32、法律形式、免费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选择题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 生产力 B 科学技术 C 政治经济制度 D 文化

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A 科学技术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 D 生产力

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 布鲁钠 B 赞可夫 C 舒尔茨 D皮亚杰

“人力资本”理论创建于()

A 1948年 B 1952年 C 1958年 D 1960年 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生产力 D 文化

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A 制度化 B 系统化 C 体制化 D 全面化

二、填空题

1-----------------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力量。

3------------------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学校的精神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三 简答题 政治经济制度是如何制约教育的?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生产力是如何决定教育的?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5为什么说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尽管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但从历史上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有两种情况:

(1)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教育的思想、内容、手段、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

(2)在生产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下,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甚或传统的影响,其教育的思想内容甚至方法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科学技术是如何影响教育的?

(1)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信息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为什么说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程,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

(2)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

(3)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关于学校文化的界说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1)学校文化不仅包括学校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一些观念和行为,而且也包括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观念和行为;

(2)学校文化既可能会给预定教育目的达成带来积极意义,也有可能阻碍教育目的的达成;(3)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学校文化具有哪些特征?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2)同伴群体的影响;

(3)师生的交互作用;

(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5)社区的影响。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

(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四 论述题 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学校自古以来就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学校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籍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

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的条件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包括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出现新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知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促进人们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的不断进步,由此,促进学校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不断改进与更新。同样,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等都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发展水平。(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担当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教育培养人的劳动能力,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一个复杂劳动力,把一个体力劳动者培养成一个脑力劳动者。(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试述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影响到他们对教育内容、方法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也会影响到他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教育过程中教育机制的设定。(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一方面,科学发展正日益揭示出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使教育活动遵循这种规律;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广泛运用,使教育对象得以扩大,促进了教育数量的发展。(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内容的记载与表达方式,教学用具与器材的制造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作用。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因为它是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教育作为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其作用一方面在于科学的继承与积累,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加以总结和系统化;另一方面在于科学的扩大再生产,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传授给新的一代,使他们又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生产出更新的科学成果。(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科学的体制化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最初很多科研机构是建在大学里的。(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教育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从事着直接的科研工作,这在高校里尤为突出。(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教育向科学提出将科学成果在教育上应用技术化的要求,从而丰富科学技术的活动,扩大科学技术的成果。

第二章 选择、填空题答案

一、选择题 1(3)2(4)3(3)4(4)5(2)6(3)

二、填空题 1 政治经济制度 2 舆论 3 生产力 4 人力资本 5 科学技术 6 学校文化 7 校园文化 8 校园文化 9 观念文化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 系统性 B 能动性 C 客观性 D 主观性

2.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 D 墨子

3.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弗洛伊德 B 威尔逊 C 格塞尔 D 皮亚杰

4.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

5.提出“白板说”的是()

A 华生 B 洛克 C 卢梭 D格塞尔

6.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A 有针对性 B 因材施教 C 抓住成熟期 D 循序渐进

7.“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均衡性 D 差异性

8.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差异性

9.“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 B 不均衡性 C 阶段性 D 顺序性

10.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A 成熟 B 遗传素质 C 环境 D 教育

1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 二因素论

12.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 遗传素质 B 环境 C 个体主观能动性 D 教育

13.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二、填空题

1.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称为是___。

2.人的身心发展是在___ 过程中实现的。

3.英国哲学家洛克的___ 是外铄论的一个典型的代表。

4.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___ 曾经说过,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5.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___、本质的特征。

6.所谓___ 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于形成的时期。

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___ 上的特点。

8.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___。

9.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由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就是___。

10.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___。

11.所谓___,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12.个性亦称___,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立性。

13.___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三、简答题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举例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3.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能夸大的。

4.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5.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6.教育怎样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

(1)要不断提高人们对人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2)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的独特尊严;

(3)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教会人们怀疑知识技能;(4)应该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知识是为人所用的,而不应该由知识反过来奴役人。

7.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

(1)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

(2)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3)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4)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第三章 选择、填空题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C 4.D 5.B 6.D 7.B 8.D 9.A 10.B 11.B 12.C 13.C

二、填空题 1.个体身心发展 2.社会实践 3.白板说 4.华生 5.典型的 6.发展关键期 7.生理解剖 8.可能性 9.成熟 10.外部条件 11.人的价值 12.人格 13.青年期

第五篇:比较初等教育各章复习要点

比较初等教育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员对比较教育与比较初等教育的含义、比较教育的使命与任务、比较教育的历史演进、学习比较教育的意义与资源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考核知识点

1.比较教育与比较初等教育的内涵;比较教育的使命与任务。2.比较教育的历史演进。3.学习比较教育的意义与资源。考核要求

1.比较教育与比较初等教育的内涵;比较教育的使命与任务。了解:比较教育的使命与任务。

理解:比较教育的定义;比较初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比较教育的学科特点。

2.比较教育的历史演进。了解:比较教育的发展 掌握: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3.学习比较教育的意义与资源

了解:学习比较教育的意义;比较教育的组织与机构;国际比较教育期刊。

第一章 世界初等教育的演进与改革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员对世界初等教育的演进与改革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考核知识点

1.古代社会中的初等教育 2.近代社会中的初等教育 3.现代社会中的初等教育 4.当代初等教育的改革 考核要求

1.古代社会中的初等教育

了解:原始社会的初等教育;奴隶社会的初等教育;封建社会的初等教育。

2.近代社会中的初等教育

了解:西方近代的初等教育;近代日本与中国的初等教育发展。3.现代社会中的初等教育

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20世纪中期的初等教育改革。

4.当代初等教育的改革

了解:法国初等教育的改革;日本初等教育的改革;巴西初等教育的改革。

掌握:初等教育改革的教育理念。

第二章 初等教育制度的比较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员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初等教育制度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考核知识点

1.美国初等教育制度 2.英国初等教育制度 3.法国初等教育制度 4.德国初等教育制度 5.日本初等教育制度 6.各国初等教育制度比较 考核要求

1.美国初等教育制度 了解:初等教育学制

理解:地方分权和民众自治—美国初等教育行政 2.英国初等教育制度 了解:英国初等教育学制

理解:发展变化中的“伙伴关系”—英国教育行政 3.法国初等教育制度 了解:法国初等教育学制

理解:中央集权和专家统治—法国教育行政 4.德国初等教育制度 了解:德国初等教育学制

理解:“合作式文化联邦制”—德国的初等教育行政 5.日本初等教育制度 了解:日本初等教育学制 理解:中央与地方相结合—日本初等教育行政 6.各国初等教育制度比较

理解:主要发达国家教育行政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初等学校课程比较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员对主要发达国家初等学校课程状况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考核知识点

1.美国初等学校课程 2.英国初等学校课程 3.法国初等学校课程 4.德国初等学校课程 5.日本初等学校课程 6.初等学校改革及其共同趋势 考核要求

1.美国初等学校课程

了解:初等学校课程的演进;初等学校课程编制的类型;课程管理与课程设置。

2.英国初等学校课程

了解:初等学校课程的演进;课程目标与评价;统一课程设置。3.法国初等学校课程

了解:初等学校课程的演进;课程管理与课程设置。4.德国初等学校课程 了解:初等学校课程的演进;课程目标;课程设置。5.日本初等学校课程

了解:初等学校课程的演进;课程目标;课程设置。6.初等学校改革及其共同趋势

理解:初等学校课程管理改革;影响初等学校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掌握:初等学校课程结构的“综合化”趋势;初等学校课程内容的改革趋势

第四章 初等学校教学比较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员对主要发达国家初等学校教学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考核知识点

1.美国初等学校的教学 2.英国初等学校的教学 3.法国初等学校的教学 4.德国初等学校的教学 5.日本初等学校的教学 6.初等学校教学改革与趋势 考核要求

1.美国初等学校的教学

了解:英语教学;数学教学;科学教学。2.英国初等学校的教学

了解:英语教学;数学教学;科学教学;体育教学;学生的学业评定。3.法国初等学校的教学 了解:法语教学;数学教学;科学与技术的教学。4.德国初等学校的教学

了解:德语教学;数学教学;常识教学;学业成绩评定。5.日本初等学校的教学

了解:国语教学;数学教学;理科教学。6.初等学校教学改革与趋势

理解:初等学校教学改革新理念;主要学科的教学改革。

掌握: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教学方法改革的多样化趋势;教学技术手段的现代化趋势。

第五章 初等学校道德教育比较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员对主要发达国家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考核知识点

1.美国初等学校道德教育 2.英国初等学校道德教育 3.法国初等学校道德教育 4.日本初等学校道德教育 5.新加坡初等学校道德教育 6.韩国初等学校道德教育

7.世界初等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的共同点及改革趋势 考核要求

1.美国初等学校道德教育 了解:

美国品格教育协作组织关于品格教育的主要观点和品格教育原则。2.英国初等学校道德教育 了解:

英国小学公民教育目标;英国小学公民教育内容。3.法国初等学校道德教育 了解:

法国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目标;法国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内容;公民教育的特点。

4.日本初等学校道德教育

了解:道德教育课程目标;道德教育课程内容。5.新加坡初等学校道德教育

了解: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6.韩国初等学校道德教育

了解:道德教育的目标;小学道德课内容结构;韩国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

7.世界初等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的共同点及改革趋势

理解:世界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由兴盛走向衰落再回归复兴的原因 掌握:世界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趋势

第六章 初等学校管理比较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员对主要发达国家初等学校管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考核知识点 1.美国初等学校管理 2.英国初等学校管理 3.法国初等学校管理 4.德国基础学校管理 5.日本初等学校管理 6.初等学校管理比较 考核要求

1.美国初等学校管理

了解:学区学监;小学校长;小学教师及辅助人员;学生与教育教学管理。

2.英国初等学校管理

了解:小学的学校董事会;小学校长;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管理;学校管理的改革。3.法国初等学校管理

了解:校长和学校管理组织;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管理;学校管理的改革。

4.德国基础学校管理

了解:基础学校校长和学校议会;基础学校的教师和助理教师;教育教学管理。

5.日本初等学校管理

了解:小学校长和管理人员;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管理。6.初等学校管理比较 理解:不同国家初等学校管理的异同。

第七章 初等学校教师培养与专业发展比较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员对主要发达国家初等学校教师培养与专业发展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考核知识点

1.美国的初等学校教师培养 2.英国的初等学校教师培养 3.法国的小学教师教育 4.德国基础学校教师的培养 5.日本的小学教师教育 6.初等学校教师培养比较 考核要求

1.美国的初等学校教师培养

了解: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小学教师的培养课程;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小学教师资格制 度。

2.英国的初等学校教师培养

了解:初等学校教师的职前教育;初等学校初任教师进修制度。3.法国的小学教师教育

了解:初等学校教师的职前教育;初等学校教师的在职培训。4.德国基础学校教师的培养

了解:基础学校教师的培养机构;基础学校教师的职前教育和第一次国家考试;基础学校候

补教师的教育;基础学校正式教师和第二次国家考试。5.日本的小学教师教育

了解:开放式小学教师培养制度;日本小学教师的初任进修制度。6.初等学校教师培养比较

理解:初等学校教师培养制度;初等学校教师培养的发展趋势。掌握:初等学校教师培养的内容

下载教育学各章要点及试题(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各章要点及试题(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线性代数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1.3节 例5、例6; 1.5节 性质1~6、例7、例8、 例10;1.6节 引理、定理3、例12、推论、例13; 1.7节克拉默法则、例14、例16; 第二章:2.2节 矩阵的乘积、转置、行列式及性质、......

    新闻学概论各章学习要点[精选合集]

    新闻学概论各章学习要点1、提出“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人是(约翰·博加特)。2、最早提出新闻价值概念的美国学者是(庞德)。3、第一个将新闻价值理论引入到中国的人......

    普通化学各章要点总结

    《普通化学》复习提纲第一章1.状态函数特征:①唯一;②DZ与途径;③强、广度;④循环∮dZ=02.体积功的计算:W体积==-p外DV(恒外压)Q(+吸),W(+体系得到能量)3.热力学第一定律:DU=Q+W4.......

    《传播学概论》各章要点归纳 第二章

      第二章 传播学的兴起学术源流学习指导:本章是第一章的继续,主要是了解传播学的历史。重点在五个奠基人和两大派别。第一节 传播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概念:1.构成独立学科......

    教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6.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是 ( ) A......

    最新教育学试题

    最新版教育学精选套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C )。 A.《论语》 B《师说》C.《学记》 D.《大教学论》 2、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德国教育......

    教育学试题

    1“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提出上述主张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苟子 2“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察度)百姓耳目之卖”、“中国家百......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 1、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出现。 2、《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夸美纽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