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复习要点

时间:2019-05-13 08:2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比较教育学复习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比较教育学复习要点》。

第一篇:比较教育学复习要点

【比较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科学。

2、专题比较:把各国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

3、总体比较:对世界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做全面的比较研究。

4、纵向比较:可以是一个国家的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的比较,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的交叉比较。

5、横向比较:同时并存的事物进行比较,它是对两个国家、多个国家的某个教育问题或几个教育问题,甚至整个教育体系所进行的比较。

6、朱利安:第一提出比较教育概念,他在1817年发表了一本小册子《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这本书里,他提出以下建议:①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②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的教育改革建议③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④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经验。

7、葵卯学制:模仿日本的学制,学习年限很长,实行九五三三制,儿童6岁入学,小学堂九年,中学堂五年,高等教育学堂或大学预科三年,分科大学堂3-4年,还有通儒院五年。

8、壬戌学制:模仿美国学制,采用六三三四制,儿童6岁入学,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至六年。

9、帝国大学:拿破仑于1806年宣布建立“帝国大学”负责组织全国的教育,帝国大学只是一个行政机构,管理全国公里教育的学校和人员。具体教学工具,则分别由小学,取代中心学校的市立中学,文、理、神、医、法学院负责。

10、大学校:是高级官员、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科技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位于法国高等教育象牙塔的顶端,为中学的高材生所瞩目。

11、双轨制:其一轨是为地主和资产阶级子女办的由预备学校或家庭教育、文科中学和大学组成的学术教育系统,另一轨是由国民学校与各种职业性教育机构组成的旨在训练平民子女成为守纪律、虔敬上帝和忠于统治阶级的臣民的学校系统。

12、公学:是新型寄宿制私立文法学校。公学最初曾收容一些平民子弟,但很快发展成为专门收上层子弟的贵族学校,其毕业生都升入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深造。

13、导生制:19世纪初,英国国教会牧师贝尔和公谊会教徒兰开斯特分别发明了著名的导生制,使一名教师在导生的帮助下,同时可教数百名学生。导生制的出现,为大众教育的开办者解决了经费和师资的不足问题,因而被誉为一种廉价的教育制度,一时成为典范。

14、行为环境论模式:是一种由教师发起活动、幼儿活动的模式。

15、特殊教育:广义的理解是指对身心发展异常的儿童、青年进行的教育,它的教育对象包括天才儿童,品德不良者,感官和肢体缺陷者,精神、言语和学校障碍者等。狭义的特殊教育也称作“缺陷教育”“残障教育”,指对有生理和心理发展缺陷的儿童、青年进行的教育,其教育对象不包括天才儿童与品德不良者。

二、简答

1、比较教育学的作用:首先通过各国教育的比较研究,可以扩大眼界,增长见识,并且加深对本国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第二,通过对各国教育的比较研究,可以吸取国外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作为本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借鉴。第三,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已经具有世界的规模,我们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还可以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2、比较教育研究应注意下列基本原则:①求是原则②实践性原则③系统性原则④过程性原则

3、问题研究:是比较研究两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或教育问题,按照比较的内容,也可以分为两类:①专题比较:把各国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②总体比较:对世界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做全面的比较研究。

4、汉斯分析各国教育的因素有三条:①自然因素,其中包括种族、语言、地理和经济等因素②宗教的因素,其中包括天主教传统、圣公会传统和青教传统等因素③世俗因素,其中包括人文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因素。

5、英国埃德蒙金主要思想:①十分重视教育的历史背景②把比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与目的联系起来,强调比较教育的研究应对当前重大教育问题的决策和行动动作作出贡献③比较教育中的比较分析强调可比性,提出了比较分析的框架,在概念、制度和实施三个水平上进行比较分析。

6、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的意义:面向现代化,就要认真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教育这个战略重点恶待解决的问题,诸如教育体制,教育适应经济发展等问题。面向世界,就是要把中国教育摆在世界教育的背景中加以研究。面向未来,就是要注意研究世界教育发展包括中国教育发展的长远趋势和近期趋势。

7、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几点认识:①必须重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把教育切实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③必须改革开放,借鉴外国教育经验,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教育规律,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和教育制度④必须正确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⑤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学校党的建设。

8、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主要特点:①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②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采取多种形式办学③体现改革精神,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

9、现行印度教育的特点:①逐步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学制,成为印度教育发展的首要特点②与全国统一学制相适应,在初等教育和初中阶段要求具有共同的学习计划,此称普通教育课程③印度虽已建立起门类较为齐全完善的学校类型,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各级教育的发展并不平衡。

10、现行日本教育的特点:①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是吸收西方文化和教育的过程,无论在战前还是战后,教育价值观都表现出东西方文化冲突,但西化的进程基本上与本国的国情和实际需要比较密切结合起来②教育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工具,特别是为经济的振兴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成为改变社会成员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工具③教育发达,体系完备,普及程度高,基础教育拥有较高的质量,但高等教育在尖端科技和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与欧美货架尚有一定距离④我家高度重视教育,强调政府行为,文部省有着较大权限,地方教委和学校办学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不强。

11、德国教育的特点:①教育联邦主义②注意办教育的效率。③出色的职业教育制度:a以法律形式保证职业教育的实施b重视双重训练制职业教育c严格训练注重实践。

12、英国教育发展的特点:①以西方其他许多国家一样,英国教育的最初发展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②公共教育的发展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逐步递进,从注重数量发展转变到重视质量提高③教育民主化和教育均等的实现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13、英国现行公共教育的特点:①教育行政体制建立在中央和地方所谓的“伙伴关系”的基础上,重视专业咨询机构的中介作用②义务教育不实施分流,课程方面体现了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特点③义务教育后实施灵活的分流机制④师范教育已由定向型模式向非定向型模式过渡。

14、美国教育的历史经验:①在教育建设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勇于创新②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善于借鉴别国教育经验③地方自主办学,联邦协调发展。

15、美国多元化的教育特点:①地方教育自主②社会团体参与③多元文化兼容④办学形式灵活⑤大众教育与天才教育结合。

16、各国幼儿教育的基本经验是:①适应不同的社会需求,开办形式多样的幼儿教育机构②强调多种幼儿教育模式各有所长,注意多种幼儿教育模式的相互补充③重视师资在幼儿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培训幼儿师资。

17、幼儿教育的基本经验:

(一)适应不同的社会需求,开办多种类型的幼儿教育机构。①行政管理体系不同②财政来源的不同③适应家长需求的不同。④反映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的不同

(二)多种模式的幼儿教育课程相互补充。①浪漫主义派②文化传递派③进步主义派

(三)多层次多渠道地培训幼儿教育师资

16、义务教育的基本经验:①认清意义,把普及义务教育作为重要国策②重视教育立法,为实施义务教育提供法律保障③免费是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④筹措所需要经费是实施义务教育的经济保证⑤培养足够的合格教师是保证义务教育的关键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是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原则。

17、义务教育的显著特点:①强制性②普遍性③采取学校教育形式

18、中小学教育的发展的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是19世纪后半叶到二战结束,这是各国大力发展和普及初等教育并再此基础上形成各具特色的中等教育体制的阶段②从本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发达国家中小教育改革的重点发在中等教育体制和结构的改造和调整上,使之趋于公平化和合理化,并对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③从80年代以来的十几年间,各国中小学相继进行了以提高质量和办学效率为核心的全方位改革。

19、中小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发达国家与发展国家的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点将有所不同,各国正在进行的全面的教育改革将持续进入下一世纪,现代信息将导致中小学教育出现新的变革。

20、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经验:①考虑各种因素,进行适当分流②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多种形式③审度需求变化,合理调整专业④加强基础教育,注意实践训练⑤注意能力培训,重视职业知道⑥培养合格师资,创造必要条件⑦总结历史经验,制定职业技术教育法规。

21、美国前联邦教育总署署长马兰的生计教育的内容:①成为所有学生的,而不仅仅是职业学校学生的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②贯穿小学一年级到高级中学甚至大专院校的所有年级中③使中学毕业生,甚至中途退学者,都掌握某种职业技能,能够维持生计。

22、高等教育的基本经验:①认清高等教育的地位,坚持以质量为中心的适度发展方针②促进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适应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③加强高等教育与实践的联系,促进教育、科研、生产一体化④深化教学改革,实现高级人才的按需培养⑤有限度地引入市场机制,实现办学经费渠道多元化⑥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和高校依法自主办学的平衡机制。

23、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①师资培养向终身化发展②专业化运动仍将继续深入③全面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24、各国成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经验:①重视立法工作,保障成人教育的实施②采取多形式多规格办学,适应各种社会需求③加强理论研究,使教育适应成人学习特点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⑤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协同发展成人教育事业。

25、教育管理包括内容:①一是国家通过政府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和管理,是国家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称为“教育行政”,教育行政对教育工作起着指挥调节保证和促进的作用②二是学校内部的管理,称为“学校管理”

26、新科技革命对教育的影响:①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对教育的影响②劳动力智能结构的变化对教育的影响③信息技术的变化对教育的影响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对教育的影响⑤全球经济一体化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三、论述

1、美国教育制度的基本轮廓?

从南北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美国教育的创新时期,美国特色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地方分权制的确立②公立中学运动的发展③中小学学制改革④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⑤高等教育的发展

2、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呈现出不同的态势。由于发展水平的差异,面临问题的不同,将采取的改革措施不会一致,发展前景也会各具特色。

(二)各国中小学教育正在全方位改革运动将持续进入21世纪

(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以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远距离教育将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

3、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一)普遍从尖子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按通行说法,一国高校入学率在15%以下为尖子教育,15%-50%为大众化教育,50%以上可算是达到普及。

(二)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可从两个方面观察即将到来的高等教育更大程度的社会化,一方面,高等学校日益从相对封闭走向更为开放,社会更多地参与高校事务,政府给予搞笑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另一方面,更多的非学校组织成为高校教育的场所或渠道。两种趋势继续发展,也许就是人们预期的“学习化的社会”。

(三)国际性与民族性交相辉映。国际化在这里有以下含义:①各国高等教育机构间的合作和交流进一步扩大,内容将更为丰富多彩而富有成果,除了全球机构从中协调,地区间的教育合作更为普遍②留学教育将进一步扩展③具有国际燕国的人才成为重要培养目标。与国际化互为表里的是民族化。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表明,对外开放,吸取各国成功经验,并在考虑本国国情基础上加以改造,为我所用,是发展本国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

(四)个性化成为重要办学方针。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关键在于是否拥有适度的自主权,就高校自身而言,能否找准自己在本国高校系统中的位置,能否确定恰当的发展空间和奋斗方向,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面向全社会而立足于本地区,则是办出特色、显出个性的重要条件。

第二篇:《教育学》复习要点

2013年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探索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人文学科。

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论语》(由孔子弟子辑录的孔子语录)、《孟子》、《礼记》、《四书集注》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

苏格拉底——产婆术

培根 ——《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为教育学的创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卢梭 —— 《爱弥儿》

赫尔巴特 —— 《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 —— 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论 —— 代表人物:孟禄;劳动起源论—前苏联 古代社会的教育:(1)有专门的教育机构(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当代社会的教育:(1)教育全民化(2)教育民主化(3)教育信息化(4)教育的可持续发展(5)教育的个性化

第二章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教育与发展

.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经济发展奠定人才基础;2.教育为经济发展准备新生的劳动力;

3.教育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职业培训;4.教育通过人文精神的培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基础。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指教育是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指学校教育选择文化中有价值的一部分进行传递和传播。

3.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指教育根据主流文化的要求,整合多样性的文化,并呈现给学生。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指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出新的文化知识体系。

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

一、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三、教育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可更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

四、个体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2.第三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关于受教育者总体发展规格和素质要求的预期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它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要求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指明了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教育目的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2.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教育目的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4.教育目的要符合民族文化与世界教育发展进程

西方传统教育目的观:

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塔洛齐、福禄培尔,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的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衡量。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迪尔凯姆、凯兴斯泰纳,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和社会价值来确定。

* 1957年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的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教育目的的确定提供了一定的方法论,指明了教育目的的客观必然性和社会历史的制约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国教育目的一贯坚持的原则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被视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途径。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时代取向

第五章 课程

课程的类型(分辨例子)

1.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学科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经验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动机、需要和能力为基础,以学生的经验和活动为中心组织实施的课程。识交叉、渗透、融合而生成的课程。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5.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课程理论流派

一、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夸美纽斯、斯宾塞和布鲁纳等

主要观点:(1)知识是课程的核心;(2)强调以知识的学科逻辑体系来组织编排课程;(3)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4)强调课程目标是理智训练和智力发展。

二、经验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杜威

主要观点:(1)课程的实质是经验,强调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2)儿童及其活动是课程的中心;(3)强调课程组织的心理学化,要求学校的课程要以儿童的兴趣、需要、经验和生活为基础;(4)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和发展。

三、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康茨、布拉梅尔德、弗莱雷

四、人本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课程的表现形式:1.课程计划2.课程标准3.教材

课程实施的取向:1.忠实取向2.相互适应取向3.创生取向

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内容

一、新课程的目标定位: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新课程的结构调整: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

三、新课程的内容选择: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

四、新课程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

五、新课程的评价体系:发展性课程评价

六、新课程的管理策略: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第六章 教学

 教学的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能力,增强学生体质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个性的健全发展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3 教与学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一)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三)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

相辅相成三、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2 智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3只有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掌握知识是提高思想品德的基础2 思想品德的提高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3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知识教学中 教学原则与方法(要懂得在案例分析运用)

一、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要求:1.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2.坚持各门学科教学的思想方向性 3.以教师高尚的师德修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影响学生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启发性原则--要求: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学会学习3.发

挥教学民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四)直观性原则--要求:1.恰当地运用直观手段 2直观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语言直观

(五)循序渐进原则--要求:1.按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顺序进行教学3.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4.处理好“渐进”和“骤进”的关系

(六)巩固性原则--要求:1.使学生透彻理解所学知识2.帮助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和方法 3.合理组织复习和练习

(七)因材施教原则--要求:1.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 2.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善于发现和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二、教学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 2.谈话法 3.读书指导法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 2.参观法

(二)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1.练习法 2.实验法 3.实习作业法

(三)以探究研讨为主的教学方法:1.探究法 2.讨论法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备课:(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设计教学样式(4)拟定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二、上课:(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恰当(4)结构合理(5)教学能力强(6)效果优良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四、课外辅导

五、学习评价

第七章 学校德育

广义的教育包括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三个方面。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学生的知、情、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规律: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思想品德水平

和发展需要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表现为受教育者思想的内部矛盾,即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的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反复性的规律

德育原则(懂得分析)

一、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1)要热爱、尊重、信任学生(2)要对学生提出明确而合理的要求(3)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二、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1)正面启发、积极疏导(2)以表扬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3)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三、知行统一原则:(1)理论学习要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2)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

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1)培养和建设良好的集体(2)善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3)加强个别教育,通过个人转变影响集体

五、因材施教原则:(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2)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系统地进行教育

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德育方法

一、说理教育:1.讲解、报告 2.谈话 3.讨论 4.指导阅读 5.参观、访问、调查

二、榜样示范:1.典范人物 2.学生榜样 3.教师和家长

三、情境感染:1.物质环境的熏陶 2.精神文化环境的感染

四、实际锻炼:1.常规训练 2.活动锻炼

五、品德评价:1.奖励 2.惩罚 3.操行评定

第八章 教师与学生

* 决定教师社会地位高低的主要因素有: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专业地位和职业声望。

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

1、专业精神的形成,是指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所具备的教育理念、专业态度、专业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

2、专业知识的拓展:(1)学科专业知识的不断加深(2)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不断拓宽(3)教育学科知识的深化(4)教学实践性知识的获得

3、专业能力的发展:(1)教学设计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4、专业自我的建立:(1)正确的自我认知(2)积极的自我体验(3)自我调控

学生的本质特征:

1、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2、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

3、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当代学生观:

1、尊重学生的人格

2、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3、尊重学生的创造性

4、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施教 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4、合作对话

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策略:1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2 尊重、理解、关爱学生; 3主动与学生交往,善于与学生沟通 4 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第九章 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

1、说理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实践锻炼法——行为练习的方式、委托任务的方式、组织学习的方式、组织活动的方式

* 班级组织概念:班级既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也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

* 班级组织中的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班级组织文化的类型:1 班级物质文化 2 班级制度文化 3 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策略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一)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1)了解和研究班集体,包括班集体的基本情况;(2)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

(二)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1.查阅学生档案 2.观察法 3.谈话法 4.调查法

二、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

三、明确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四、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

五、制定班级组织的规章制度;

六、搞好班级学习管理;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设计原则:教育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易操作性原则;

八、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计划和总结

第三篇:《小学教育学》复习要点

《小学教育学》复习要点

绪论第一节

第一章 第一节

一、教育的起源

第二章 第三节

二、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第三章 第二节

二、儿童发展的特点;

三、教育与儿童的发展

第三节

二、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的外在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四章 第二节

第五章 第三节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七章 第一节

二、课程的理论基础;

三、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

第二节

二、课程的内容与结构

第八章 第三节

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

第四节

二、班级授课制及其意义

第七节

一、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

第十二章第一节

三、良好测验的标准

第二节

二、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

第十三章第一节

四、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现状与前瞻

第三节

一、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分类

第十四章第一节

三、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四篇:2011学前教育学考试复习要点

2011学前教育学考试复习要点

考试时长:150分钟

题型:

填空题:(10*2=20分)

名词解释(5*3=15分)

简答(5*5=25分)

论述(2*13=26分)

案例分析(1*14=14分)

知识要点:

1、什么是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

学前教育学的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学科分支之一的学前教育学。二是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的学前教育学。

2、学前教育的本体价值(学前教育有儿童发展价值和社会发展价值)

学前教育的儿童发展价值是学前教育的本体价值(一、学前教育对儿童的个性、社会发展的价值

二、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价值)

3、学前教育基础性的内涵:

是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奠基性的特征。学前教育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开端,而且是整个教育链的起点。

4、学前教育公益性的内涵及其准公共产品性质的体现(p24)

内涵:是指学前教育具有造福公众、让社会获益的性质。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决定于学前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

体现: ①学前教育的非排他性与排他性。为学前儿童提供的保育和教育,是确保实现人的教育权的必然要求,任何人都有权享受学前教育,因此,要将某位儿童排除在学前教育的消费群之外,在理论和法理上市不允许的,这体现了非排他性。但在现实中,会因种种原因而出现不足,还无法非排他性的满足所有学前儿童的保育和教育,即具有部分排他性。

②学前教育的非竞争性与竞争性。对学前教育而言,对某一幼儿园的某班增加一个孩子,对幼儿园的供给者而言,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而对已有孩子的影响也不大,即学前教育的消费存在非竞争性。但任何一家幼儿园的规模是、保育人员的服务范围是有限的。幼儿园的边际成本不会始终为零,因为随着入园孩子的增加,必须为增加的孩子准备更多的设施设备。同样,幼儿园班级人数超过一定的限额,会降低保育人员对幼儿的关注度,从而降低原有儿童的收益水平。由此可见,学前教育的消费在一定范围内是非竞争的,超过范围就是有竞争性的。

③学前教育的外溢性。学前教育的消费效用首先直接为每位接受学前教育服务的孩子所有。之后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学龄前儿童,最终会通过后续教育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社会最终会享受到良好学前教育的收益。

5、学前教育的任务

① 学前教育肩负着保育和教育学前儿童,促使他们在体、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任务 ②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发端,承担着为儿童后续学习做好准备的任务

③ 承担着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与保障家庭新服的任务(解放女性生产力)

6、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专著 夸美纽斯《母育学校》

7、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p61)

一、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中的儿童 马拉古奇:①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②儿童拥有自己的权利③儿童有主动学习的愿望④儿童是有差异的⑤儿童是“关系”中的儿童

二、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中的环境环境是儿童的第三位老师,马拉古奇设想的幼儿园环境,需要对学校大厅入口、学校广场、教师、工作室等场所进行精心设计。

三、提倡方案教学马拉古奇反对“漏斗式”教学,提倡方案教学,儿童可以在综合性活动中自由探究、选择、欣赏,从而实现、拓展其潜能

四、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中的教师和家长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组成一个生命有机体,因此,马拉古奇非常重视教师和家长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8、科学儿童观的内涵(儿童观的科学内涵 p93)

①儿童是人

②儿童是发展中的人

③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

9、儿童观的演进形态

一、古代的儿童观:儿童是小大人

二、中世纪的儿童观:儿童是有罪的三、文艺复兴时期:从新的人类观推导出新的儿童观

四、从洛克、裴斯泰洛奇、卢梭、蒙台梭利、杜威,儿童的地位逐步上升,儿童中心观逐步确立

五、现代大众观念形态的儿童观:儿童是财产,儿童是投资,“国”本位,“家”本位,“神”本位和“人”本位的儿童观

10、儿童观的内在结构(p92)

①儿童是自然的存在②儿童是社会的存在③儿童是精神的存在11、儿童权利公约的主要内容

①关于儿童的一切行为,不论是由公共社会福利机构、法院、行政当局或立法机构执行,均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一种首要考虑

② 约国应采取一切适当的立法、行政和其他手段以实现本公约所确认的权利

③关于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缔约国应根据其现有资源所允许的最大额度并视需要在国际合作范围内采取此类措施

④提供福利时应酌情考虑儿童及所负有赡养儿童义务的人的经济情况和环境,以及与儿童提出或代其提出的福利申请有关的其他方面的因素

⑤缔约国确认每个幼儿均有权享有足以促进其生理、心理、精神、道德和社会发展的生活水平

⑥还提出关于儿童权利的四项基本原则:儿童最佳利益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的观点与意见的原则无歧视原则

12、儿童权利的含义

是指儿童作为权利主体,享有与成人相同的利益、价值、尊严、自由等

13、我国的“托幼一体化”的内涵17

①托儿所、幼儿园管理体制一体化。即理顺托幼管理体制

②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一体化

14、当代学前教育现代化水平提高的表现。

①学前教育的普及水平显著提高

③ 前教育制度灵活多样,能够适应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要求

④ 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

④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学前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15、我国当代主要的政策法规: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16、学前教育目的内涵与结构

内涵:是指一定社会根据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的有关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质量规格的总要求

结构:是指学前教育目的比较稳定的形式与内容构成模式,主要体现为对人的素质构成维度的不同划分。

17、《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关于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和目的的表述。

任务:①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②幼儿园同时还要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目的:①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②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发展智力。

③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感情,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

18、幼儿智育的含义

是指幼儿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幼儿获得初浅的自然和社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幼儿的求知兴趣的教育活动。

19、幼儿德育的基本方法

㈠为幼儿提供多元的榜样典范

第一,同伴榜样。

第二,成人榜样。

第三,象征性榜样。

㈡为幼儿创设移情训练的机会与环境

第一,故事法。

第二,角色扮演法。

第三,生活情境体验法。

㈢对幼儿的言行提供正面引导与评价

第一,正面进行言语引导。

第二,恰当进行行为评价。

20、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150-15

5㈠ 正确、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和教育观

①尊重儿童的权利,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

②尊重幼儿自身发展的规律,提供适宜的教育

㈡合理的专业知识

①学前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②其他文化科学、艺术知识

㈢扎实的专业能力

①观察与评估幼儿的能力

②设计、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

③管理班级的能力

④创设与利用环境的能力

⑤沟通交流的能力

㈣良好的专业精神和健康的身心素质

①热爱学前教育事业

②热爱幼儿

③健康的身心素质

21、现代幼儿教师的角色

⑴教育者

①班级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创设者

②幼儿的观察者和研究者

③幼儿的榜样和示范者

④幼儿学习的引导者㈣㈣

⑵公共关系的协调者

⑶幼儿游戏的伙伴

⑷幼儿的第二任母亲,也是幼儿的知心朋友

⑸既是学前教育实践者,也是学前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和建构者

22、有效师幼关系的特征

第一,体现相互主体性,尤其应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地位;

第二,发起和反馈的行为以积极行为为主,减少中性行为,避免消极行为;

第三,教师和幼儿间平行的、同等水平上的互动增加,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共同游戏、合作学习成为互动的主要内容;

另外,分享也是优质师幼关系不可或缺的特征。

23、有效的师幼关系建构策略

⑴奠定师幼关系的良好基础;

⑵以亲切、平等、尊重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

⑶与幼儿进行有效地沟通;

⑷对幼儿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感兴趣;

⑸宽容对待幼儿的过失;

⑹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⑺帮助幼儿摆脱不良行为习惯。

24、幼儿年龄特点对幼儿园日常生活制度制定的影响

幼儿年龄特点是影响日常生活制度制定的主要因素。幼儿的身体器官与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成,如神经系统活动的特点是兴奋和抑制不平衡,容易兴奋,也容易疲劳,有意注意不持久。

活动安排时,需要幼儿集中有意注意的集体活动时间不能过长。活动内容最好能够让幼儿有较多的感官参与,时间最好安排在幼儿精力充沛的时候。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是消化功能差,幼儿宜少食多餐,一般幼儿园安排三餐两点。幼儿的骨骼肌肉系统正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幼儿每天应有足够的游戏活动时间,且至少有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幼儿一般需要11—13个小时睡眠,幼儿园每天应安排午睡,以保证幼儿的充足睡眠。各项活动具体时间的长短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定。

25、建立生活常规的合理性标准

一是保障幼儿健康安全之必需;

二是保障集体生活及幼儿交往顺利进行之必需;

三是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是幼儿可以做到的。

26、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思想性原则、目标性原则、整合性原则、活动性原则。

27、角色游戏的内涵与指导策略

内涵:角色游戏又称想象性游戏、模仿游戏、假扮游戏、社会性游戏等,是指学前儿童能按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指导策略:第一,帮助幼儿确定游戏的主题;第二,和幼儿一起创设游戏环境;第三,帮助幼儿扮演角色进入游戏活动过程;第四,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发现问题,丰富扩展游戏所需要的经验等。(对游戏的观察和记录是教师指导游戏的基础)

28、结构游戏的内涵

结构游戏又称建构游戏或造型游戏,是指幼儿运用积木、粘土、沙、纸等各种材料进行建构或构造,从而反映现实生活的创造性游戏。与角色游戏相比较,结构游戏具有以下特点:以造型为基本活动的游戏形式;活动成果往往以具体的造型物品呈现;与角色游戏存在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29、创造性游戏的类型

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等。

30、国外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经验

⑴体现了真正把幼儿当成是独立、完整的人的理念;

⑵真正考虑到了幼儿正常的心理需求,为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

⑶追求自然朴实的风格;

⑷以低结构、多功能的活动材料为主;

⑸重视户外环境的充分利用,开展灵活多样的户外活动。

31、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内涵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得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如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教学器材、活动材料、环境布置、空间布局及绿化等有形的东西,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得最基本保障。

32、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内涵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交往、活动所需要的软质环境,即幼儿生活于其中的幼儿园的心理氛围。它因园长的和管理方式、人际关系、大众心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与物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

33、幼儿园活动室内物质环境创设的原则

⑴目的指向原则。一切以促进幼儿的探索和发展为创设目的及出发点;

⑵动态原则。活动区的种类和材料的投放以及墙饰等,都应该围绕一定的主题目标进行,并且要根据主题及其具体内容及时补充和更换,不能一劳永逸、一成不变;

⑶层次性原则。活动的材料和内容应该有一定的层次性,以适应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 ⑷安全原则。所有的材料和设备都必须安全,无毒、无污染、无容易刺伤的尖角;

⑸潜能弹性原则。教室的空间设计不能过于特定化,而应该体现多功能性的特点,既要考虑到其他主要功能,也要考虑到其他方面的功能;

⑹适宜原则。避免完全的成人化,适宜和满足幼儿充分的参与环境创设、享受环境创设及在环境创设中学习的权利和需要。

34、幼儿园投放的优秀活动材料的特征

⑴应该是能够有所反应的材料;

⑵应该在提供时考虑到儿童的年龄,对于各种年龄阶段的儿童,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 ⑶应该能够引起儿童的参与和学习行为;

⑷应该包括一些现实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物品;

⑸能够促进儿童某项技能的学习。

35、幼儿园和社区合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存在的问题:

⑴社区大背景不利于幼儿园和社区的合作;

⑵幼儿园与社区教育的衔接合作流于形式。

解决策略:

⑴转变观念,树立社区与幼儿园合作共育的大教育观;

⑵以主题式单元组织幼儿园与社区的活动,使幼儿园与社区的结合有目的性;

⑶建设学习型社区,共同缔造社区文化;

⑷加强行政干预。

36、家园合作的主要方式

⑴间接合作,指家长和教师通过间接的交流方式了解幼儿的状况,它可以分为两种形式:①个别方式的家园合作,运用最多、较受家长欢迎的是接送孩子时的“个别交流和谈话”、“家园联系手册”和“电话交流”等。另一种是幼儿园较少使用的家访。②集体方式的家园合作,如“家园板报”、“家长园地”和“家长座谈会”等。

⑵直接合作,指家长亲自参与、配合以及援助幼儿园活动,它可分为三种形式:①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②制定“家长老师”制度,或者设立家长委员会。③开展亲子活动。

第五篇:《幼儿教育学》作业复习要点

《幼儿教育学》作业复习资料一

 复习要点一:

1、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2、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的基本活动。

3、幼儿园的基本动作练习是通过体育游戏完成的。

4、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蕴含着保育和教育因素。

 复习要点二:

1、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教育家是福禄培尔。

2、批评旧中国幼儿教育机构“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的教育家是陶行知。

3、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目的。

4、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内容包括体育游戏、基本动作练习、基本体操。

5、幼儿园环境创设应考虑幼儿园自身经济条件,勤俭办园,因地制宜办园,指的是经济性原则。

6、幼儿智育的核心是发展幼儿的智力。

7、幼儿园教育活动依据组织形式可分为3种,其中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以统一要求、统一步骤和方法进行同一内容的活动,指的是集体活动。

8、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包括生活性与启蒙性、基础性与教育性、活动性与参与性、游戏性与情境性。

9、幼儿园常用的活动法主要包括游戏法、实验法、操作练习法。

10、幼儿游戏的特点包括自主性、趣味性、具体实践性、假想性。

11、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幼儿园管理条例》。

12、幼儿最喜爱的劳动是种植和饲养。

13、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描述,正确的是基础教育、启蒙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

14、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是角色游戏。

15、日常生活活动是保教结合最紧密的幼儿园课程形式。

 复习要点三:

1、教育,无论从广义上讲还是狭义上理解,都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2、福禄培尔创办的幼儿园不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

(二)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

1、考虑幼儿现有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原则(立足现在)。

2、兼顾幼儿现实生活和世界未来发展趋势原则(着眼未来)。

3、有组织的社会教育活动与随机教育互补原则。

4、班内、园内教育与班外、园外教育相结合原则。

5、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的发展相统一原则。

6、面向全体幼儿与注重幼儿个别差异原则。

 复习要点五:

一个能说会道的小男孩东东,能一字不拉地复述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在别班时,其家长与老师之间总有扯不完的皮,告不完的状,弄得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十分不和……转到我班后,我总是在东东“汇报”之前先与家长交谈一番,告诉家长孩子的“重大表现”,不到半个月,家长与我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和谐,家长一再感激地说:“还是这个班好,老师这么关心我的孩子,我无话可说,只有感激。”仔细分析,并不是其他的老师不好,而是孩子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汇报”一天的生活,家长也听信了儿子的话,日子稍久,家长便以为老师与自己的孩子“过不去”。如孩子不爱吃青菜,老师软硬兼施地劝东东吃下去,回家后带着情绪说“老师硬要他吃不好吃的东西……”这件事在我手上也一样发生,只是我“抢先一步告诉家长:“孩子不爱吃青菜,我们为了他的身体发育,想办法让他吃了,他还有点不高兴呢。”时间稍久,家长理解了老师,也不再听“一面之词”了。

1、以上案例教师可以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与家长进行随机交流。

2、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应注意的技巧有:用日常普通语言与家长交谈,切忌使用专业术语;与家长平等交流,切忌高高在上;积极倾听家长意见;幼儿在场时,教师要注意谈话的内容,以免影响幼儿的自尊心和家长的威信等。

22、所谓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系统地教授儿童。

23、幼儿游戏的实质是自主性。

24、幼儿园课程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幼儿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

25、幼儿的德育必须从情感人手,把重点放在道德行为的形成上。

 复习要点二:

1、教育目的:它是国家对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2、观察法: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所选定的客观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感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方法。

3、发展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能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其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

5、绝对评价:指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评价时将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

 复习要点三:

1、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1)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2)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3)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4)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运用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

(1)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包括:确定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拟定观察计划,创设观察的环境条件。

(2)观察开始时,教师要向幼儿提出观察目的,先让幼儿自由观察,并鼓励他们提出疑问。(3)观察过程中,启发幼儿从不同方面感知,并用语言描述观察对象。(4)观察结束时,要总结。

3、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1)启蒙性(2)生活化(3)游戏性(4)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5)潜在性

《幼儿教育学》作业复习资料三

 复习要点一:

1、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教育家是福禄培尔。

2、批评旧中国幼儿教育机构“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 的教育家是陶行知。

3、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目的。

4、幼儿的发展是通过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而发展的。

5、幼儿德育的实质是帮助幼儿社会化的过程。

6、幼儿园环境创设应考虑幼儿园自身经济条件,勤俭办园,因地制宜办园,指的是经济性原则。

7、游戏是幼儿生活的写照,但又不是真实生活的翻版,它是幼儿在假想的情景下反映生活的活动,以上是指幼儿游戏具有虚构性的特点。

8、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以统一要求、统一步骤和方法进行同一内容的活动,指的是集体活动。

9、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是角色游戏。

10、幼儿智育的核心是发展幼儿的智力。

11、教师教幼儿认识老虎后,问“小朋友,你们喜欢老虎吗?”,幼儿说“不喜欢,因为老虎会吃小白兔”,教师点头,继续问幼儿“那我们想什么办法对付老虎呢?”……。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违反了教学原则中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12、幼儿最喜爱的劳动是种植和饲养。

 复习要点二:

1、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

2、观察法: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所选定的客观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感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方法。

3、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其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创造性游戏。

4、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5、关键期:指学习或形成某种行为的最佳时期。

《幼儿教育学》作业复习资料四

 复习要点一:

1、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3~6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2、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是福禄培尔。

3、创立了“活教育”理论的是陈鹤琴。

4、幼儿园教育应以陈鹤琴为基本的活动方式。

5、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义务教育。

6、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7、幼儿园应与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8、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和家庭的关系属于伙伴关系。

9、“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用来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10、“寓教于乐”实际上就是幼儿教育游戏化方法的体现。

11、幼儿教师职业的角色特点不包括中介者。

12、农村幼儿园用三合土铺的活动场地,就比水泥地省钱又安全,说明幼儿园环境创设要坚持经济性原则。

13、在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中,活动法不包括观察法。

14、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15、1996年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16、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良好的工作伙伴与师生关系。

17、所谓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系统地教授儿童。

18、幼儿游戏的实质是自主性。

19、幼儿的德育必须从情感人手,把重点放在道德行为的形成上。

 复习要点二:

1、幼儿德育:指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发展幼儿社会性,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

2、发展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能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3、间接教学:指教师不把教育内容直接讲给幼儿听,而是通过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利用适

下载比较教育学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比较教育学复习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年《教育学》复习要点(写写帮整理)

    2017年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探索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人文学科。 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论语》(由孔子弟子......

    学前比较教育学复习要点3[5篇材料]

    学前比较教育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 1、比较教育学概念:p4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

    教育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含义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增强人们体质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可以称之为教育活动。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

    教育学复习

    2011第2学期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一、选择题:1、关于教育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的教育,即。A、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B、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

    教育学 复习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

    教育学考研中国教育史的复习要点

    教育学考研中国教育史的复习要点 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以店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①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

    教育学考试要点

    教育学的考试要点 教育的历史发展阶段与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有一定的区别: 1.教育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两大形态、四个阶段。 两大形态: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四个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

    教育学考试要点

    第一单元教师 第1章教师与学生 1.教师的角色 1、传道者2、授业者3、管理者4、示范者5、监护者6、辅导者 2.师生关系的表现 工作,认知,情感关系 3.师生关系的特点1、民主平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