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doc(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8:4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学复习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学复习doc》。

第一篇:教育学复习doc

专题一

1、谈谈对教育的认识(教育是什么?)

定义: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四大特点:实践性;耦合性;动力性;背景性。

专题二 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教育对个体的促进功能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个体行为的社会化;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二)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

传递保存;活化;选择;批判;交流融合;更新创造

(三)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四)促进政治民主化

(五)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六)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专题三 教育目的1、什么是教育目的?

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社会倾向和人的培养具有质的规定性。为谁培养人?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

2、我国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

a.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b.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c.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d.为经济建设&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专题四 教师与学生

1、什么是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

(一)内涵概念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包含四大部分: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自我的形成。

2、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六方面)

具有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要具有合理的专业知识;具有符合性的专业能力;具有崇高的专业道德;强健的身体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

3、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六句话)

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4、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四条)

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专题五课程与教学

1、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6个)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2 重建新的课程结构;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4倡导建构学习;5 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2、新世纪我国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什么?(6方面)

第一,提升课程改革的理念水平和理论品位;

第二,在课程政策上,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整合;

第三,在课程内容上,要实现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

第四,在课程结构上,要更新课程种类,恰当分析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努力实现课程的综合化;

第五,在课程实施上,超越忠实取向,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新取向;

第六,在课程评价上,要超越目标取向的评价,走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评价。

3、什么是教学?教学的新观念(6方面)

概念(P174):理性思维能力;自由意志;主体;交往与对话;智慧;道德;活动。当代教学的新观念:教师<->学生;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教法<->学法;认知<->发展;结果<->过程;继承<->创新。

4、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教学目标的设计;(2)教学内容的设计;(3)教学时间的设计;(4)教学措施的设计;(5)教学评价的设计。

5、教学策略是什么?制定和选择的依据是什么?运用中注意的问题?

含义: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依据: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任务;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运用: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第二,要树立整体的观点;第三,要坚持以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为主;第四,要寻求教学策略的多样化配合和变通运用。专题六学校教育

1、学校教育重心应该转变,怎么转变?

一、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

二、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活;

三、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

四、把传授知识的学校转变成培育丰富人性的学校

a.学校教育重心应该转变;b.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激发;c.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专题七教育改革与发展

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1.全民教育

2.教育的民主化

3.教育信息化

4.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5.教育的个性化

第二篇:教育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含义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增强人们体质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可以称之为教育活动。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职场中、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由社会专门机构即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促进人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生物起源论:19世纪(法)利托尔诺和(英)沛西.能

利托尔诺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把动物界生存竞争和天性本能看成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认为动物及也存在教育。

心理起源论:(美)孟禄,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无意识的模仿。是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学习活动,将模仿视为教育的途径之一。

劳动起源论:恩格斯,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生产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是其社会根据。是我国多数教育学者认可的观点

1)经验主义课程论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爵

它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在对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建立的以儿童的活动和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

包括:经验论、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主动作业论、课程组织的心理顺序论 2)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布鲁纳。强调学科结构的重要性。

要素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巴格莱:强调课程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学校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赫钦斯 3)后现代课程主义论

代表人物:车里霍尔姆斯(解构性后现代课程论)多尔(建构性后现代课程理论)奥利弗(批判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点:○1课程目标的灵活性○2课程是师生进行解构和建构的文本○3课程理论的综合化

二、课程类型及及其结构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

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经验课程/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杜威)。2)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 综合课程:(德)哈尔尼斯、核心课程(齐勒)

三、课程设计的模式

1)目标模式:泰勒(泰勒模式)

内容:确定教育目标、学习经验的选择、学习经验的组织、评价教育经验 2)过程模式:斯滕豪斯

内容:○

1课程开发的任务-----选择课程内容,并提供实施“过程原则” ○ 2选择课程内容的标准 ○

3形成性评价和“教师即研究者”

四、课程设计的原则

1)吸各种课程理论的中合理成分的原则 2)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原则 3)系统原则 4)多元主题合作原则

5)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原则 6)稳定性和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 7)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七章:教学理论

一、教学理论流派

1)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流派:1913年,华生,《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到的心理学》标志着行文主义的诞生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代表):

教学目标: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学生做出特定的反应,并对反应进行不断的强化。教学过程:提供简化的、控制的教学环境。提供层次化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 教育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即时反馈原则,自定步调原则 程序教学方法:直线式程序,分支式程序 2)认知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布鲁纳,奥苏伯尔 认知结构教学理论(布鲁纳)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智力应是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过程:

1创设有助于概念理解和问日解决的开放式环境

2提供与认知发展水平相符的,有利于能力形成的,有组织的学科“基本结构”的课程内容 :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

3)发现教学法(布鲁纳):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基本内容的基本态度和方法是“发现”

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是给出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4)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

主张心理学应该成为人的科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而不是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 代表人物:罗杰斯

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认知素质和情义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和自我实现,即培养完整的“人”(教育理想:培养“躯体、心智、情感、心力融为一体”的“完整的人” 教学过程:(非指导性教学过程)指教学目的、内容、进程和方法等由自己讨论决定,学生有绝对的选择自由,个人可以无拘无束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一切活动有学生自己发现自行组织。步骤:创设情景,探索问题,形成见识,整合。良好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1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价值额,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行动;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

二、教学原则:教师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的所必需遵循的基本要求或指导原理

三、教学原则(材料分析)的体系: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要求: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各种直观教具;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4、启发性原则

5、系统性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巩固性原则

四、教学设计的概念:运用系统的教学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施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五、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措施设计 教学时间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第八章:教学实践

一、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指导学生而采用的叫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教授 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有效组合。

二、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教学制:由一个教师教一个或者几个学生,不定学习年限和教学时数,不分年级、学科、年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特点:规模小、速度慢、效率低;优点: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学习内容、进度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

群体教学制:指由数名教师向一群年龄和程度不同的学生授课,一般由一个教师主讲,若干名教师辅助讲授,没有固定的班级、统一规范的教学制度

班级教学制度:把年龄大致相同,知识水平比较接近的学生组织在一起,组成学生人数相对稳定的班级,由教师集体授课 贝尔--兰喀斯特志(导生制):以班级为基础,教师不直接面向班级全体学生,教师想把教学内容交给年龄较大的学生,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的或者成绩较差的学生(英国工厂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过渡额过程中)道尔顿制:(赫斯特)教师不再向学生系统的讲授教材,只为学生分别制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改教室为各科作业室,由学生安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支配时间在各作业室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老师 温纳特卡制:(华虚鹏)将学习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和社会知识与社会意识 分组教学: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开放课堂制:强调学生个性、兴趣需要、不分年级和能力。学生自由组合 特朗普制: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

合作学习制:把班级分为由2--6名能力性格种族不同的成员组成异质小组,然后按照一定的合作程序,以小组学习为核心。

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钻研教学材料,做到心中有“书” 2)了解教学对象,做到“目中有人”(要体现预设与生成;要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要体现教学生活化;要尊重学生差异性)

3)考虑教学方法,做到“手中有法” 4)拟定教学计划,做到“胸中有数”

四、教学策略: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

第九章德育理论

一、1西方社会 于18世纪后半叶最早由康德提出“德育”概念,同时代的裴斯泰洛齐也用过“德育”一词 ○2德育成为普遍使用的概念归功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教育论》把德育划分为智育、德育、体育

二、德育的含义

1)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i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狭义的德育:品德教育,包括道德教育 第十章:德育实践

一、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柯尔伯格)

1)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水平是按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向前发展的。(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2)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道德两难法(引入性提问、深入性提问)

二、体量模式:(麦克菲尔)坦诚、关心。友好。(相互理解、相互体谅和关心)

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

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多方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4、德育过程是长期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第十章:教师与学生

一、师生关系的概念: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育教学活动的两个要素,教师和学生在交往和互相作用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的关系称为师生关系

二、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策略:教师应该做的努力:

1、采用民主的教学方式,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2、努力提高自我修养,树立教师的人格和威信

3、研究学生,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4、善于倾听,胸怀满腔的教育爱

5、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师生合法权利。学生应该做的努力: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老师。其他方面应该做的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风教育。

三、教育管理的概念:是国家为贯彻教育方针政策,执行教育法规,实现培养目标,面对教育系统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一系列有目的的连续活动

第三篇:教育学复习

2011第2学期教育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一、选择题:

1、关于教育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的教育,即。

A、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B、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C、短期教育、中期教育和长期教育;D、身体教育、心理教育和知识教育

2、关于教育学的发展,一般也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即。

A、古代时期、近代时期和现代时期;B、上古时期、中古时期和现代时期;

C、萌芽时期、成形时期和发展时期;D、农业时期、工业时期和信息化时期

3、关于中国第一部教育学专著,人们一般认为是。

A、《论语》;B、《中庸》;C、《大学》;D、《礼记学记》

4、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A、落后性、原始性和阶级性;B、等级性、工具性、专制性与生产劳动脱离性;

C、长期性、不完善性和等级性;D、阶级性、政治性、变化性和劳动者脱离性

5、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对国家实施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物质条件。

A、初等义务教育;B、中等专业教育;C、高等教育;D、学前教育

6、现代化发展中的科技竞争本质上是。A、科学技术竞争;B、经济实力的竞争;C、现代化设备的竞争;D、人才和教育的竞争

7、在国际教育界,现代教育被赋予三种形态,即。

A、德育、智育和体育;B、职前教育、职后教育和继续教育; C、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D、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

8、苏格拉底的成为西方教育史上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渊源。

A、教育思想;B、问答法;C、哲学方法;D、育人方法

9、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杨贤江撰写了一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A、《教育学》;B、《新教育学》;C、《教育大纲》;D、《新教育大纲》

10、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提出应以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从而建立起科学化的教育体系的教育家。A、哲学和心理学;B、心理学和伦理学;C、心理学和科学;

D、伦理学和哲学

二、名词解释:

1、教育;

2、教育学

三、简答题:

1、简述世界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

四、分析题:

下面是第一章拓展阅读中的一段话,请你仔细理解,然后答题:

如果成长中的青少年没有对某一项活动较为持久的投入和倾注,如果对一切都只是浅表性的接触,那么,心灵的疆域就不能得以拓展,也不能生发出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正如中国古训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

请分析:

1、概括这段话所表达的教育思想。

2、谈谈这段话对一个未来教师有何启示?

第二章 教育的构成一、选择题:

1、教师在综合考虑教材、学生、教学时间、教学手段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教学目的、内容、程序、方法等进行整体构思的能力是指教师的。A、教育教学研究能力;B、设计教学的能力; C、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D、教育教学交往能力

2、一个新任教师一般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哪个阶段?A、“虚拟关注”阶段;B、“任务关注”阶段; C、“生存关注”阶段;D、“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3、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或在一定场合下具有萌发新思想、提出新观念或对问题做出独特解答的能力,这表明学生具有如下哪方面特点?。

A、独特性;B、开放性;C、创造性;D、主动性

4、借助语言、文字所描绘、模拟或虚构而成的叙述情境属于以下哪方面的教育情境?

A、实在情境;B、符号情境;C、图像情境;D、精神情境

5、强调“平等对话、互相尊重、共同分享、彼此评判”是以下哪种师生关系理论?

A、教师中心论;B、学生中心论;C、“主导——主体”说;D、“主体间性”说

6、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有效地完成一定的任务而采用的方式与手段叫做。

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C、教育技术;D、教育情境

7、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因素是。

A、家庭;B、学校;C、同辈群体;D、社会

8、教师成长的实现途径较多,其中专业研究人员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介入到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中来,以便促进教

师成长的实现途径是。

A、专业学习;B、专家引领;C、同伴互助;D、个人反思

9、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称之为教师的。

A、专业理想;B、专业性向;C、专业情操;;D、专业自我

10、“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这个职务更高尚的事了”。这是以下哪位教育家的思想?

A、高尔基;B、赫尔巴特;C、杜威;D、夸美纽斯

二、名词解释:

1、教师成长;

2、学生发展

三、简答题:

1、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影响学生发展因素有哪些?

四、论述题:

1、试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五、案例分析题:

1、美国老师如何给孩子们讲灰姑娘的故事

请分析:在这个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教育的基本构成因素有哪些?对这些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和思考,你会得出什么启示?

2、课堂教学中,教师发现两学生交头接耳,便喝令学生停止说话,并令两学生相互拧脸蛋以示惩戒,下课后,学生以教师体罚学生为由前往教务处申述,教师解释“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请结合所学对案例中教师在教务处的解释进行分析。

第三章教育功能

一、选择

1、所谓教育本质是“指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它社会活动的”。

A、一般特征;B、根本特征;C、所有特征;D、少数特征

2、古代教育的功能观主要表现为。A、政治伦理观;B、个体发展功能观;C、改造社会功能观;D、功能主义观

3、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是人类赖以发展的。

A、生物前提;B、物质基础;C、后天要素;D、必要手段

4、教育促进人的观念社会化特别表现为促进人的政治观念的社会化和的社会化。

A、经济观念;B、文化观念;C、道德观念;D、行为观念

5、教育通过对人的道德、智力、能力的培养而提高人对自我的认识,从而提高人的。

A、积极性;B、地位性;C、长期性;D、主体性

三、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

四、简答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

1、试论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六、分析

阅读“只有你能欣赏我”,然后分析:影响个体发展的多种因素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第四章当代中国教育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2、学校教育制度;

二、选择:

1、教育的第一要素与前提是()

A教育政策B教育法规C教育目的D教育规划

2、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是由()造成的。A工场手工业分工B社会化大生产C小农经济D信息化的到来

3、我国目前实施的是()。

A六年义务教育B十二年义务教育C九年义务教育D十年义务教育

4、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经济的现代化B实现社会发展的现代化C实现科技的现代化D实现人的现代化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颁布实施,()修订的A1996年;2006年B1986年;2006年C1986年;1996年D1990年;2006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颁布实施的。A1985B1990年C1995年D2005年 7、2002年,我国颁布了(),积极鼓励私人或其他机构参与办学。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基本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私人办学促进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办学法》

8、目前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由()主管的。

A省级人民政府B地市级人民政府C县级人民政府D乡级人民政府

9、我国中小学实行的是()学校领导体制。A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B校长负责制 C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D党支部负责制

10、我国公立高校实行的是()学校领导体制。A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B校长负责制

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D党委负责制

三、简述:

1、教育制度建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2、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论述:

结合我国国情,谈谈教育如何促进人的现代化。

第五章现代教育思潮

一.名词解释 1.终身教育 2.全民教育 3.教育国际化

二、选择

1.终身教育思想产生的年代是

A.1965年B.1970年C.1972年D.1975年 2.《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是在什么会议上提出的 A.马德里B.开罗C.北京D.宗迪恩 3.终身教育在教育目的维度上追求的是:

A.个体发展B.追求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C.社会发展D.社会适应

4.终身教育在受教育时间维度上追求的是:—— A.儿童青少年B.在职教育C.老年教育D.贯穿人的一生

5.终身教育在教育内容维度上强调的是:.在教育内容维度——追求

A.各种素质在个体身上的统一性和完整性B.丰富业余生活C.老有所乐D.培养特长

6.终身教育在教育主体维度上强调的是:——

A.学校教育B.社会教育C.网络教育D.自我教育 7.终身教育在教育对象维度追求的是:

A.面向所有人B.未成年人C.成年人D.退休老人 8.终身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 A.矛盾B.相容C.一致D.没有关系

9.“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是哪一宣言提出的 A.《世界人权宣言》B.《世界全民教育宣言》C.《儿童权利公约》D.《世界妇女大会宣言》 10.教育国际化与教育的民族性的关系是: A.矛盾B.相容C.一致D.没有关系 三.简答

1.终身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终身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五、论述

联系实际谈谈你如何适应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六.案例分析

英语学习班报名时,来了一位老爷爷。“给孩子报名?”登记小姐问。

“不,自己呀。” 老爷爷回答说。

小姐愕然。屋里那些正在报名的年轻人也愕然。老爷爷解释:“儿子在加拿大找了个媳妇。他们每次回家,说话叽哩咕噜,我听着着急。我很想听懂他们的话。”

“您今年高寿?” 小姐问。“六十八。”

“您想听懂他们的话,最少要学两年。可两年以后您就七十岁了。”

老爷爷笑吟吟地反问:“姑娘,你以为我如果不学,两年以后就是六十六吗?”

以上反映了什么教育思想?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第六章学生素质及培养

一、选择

A、可教性 B、可塑性C、可能性D、现实性

1、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

2、()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起主导作用。A、家庭B、环境C、遗传D、教育

3、()是学生欣赏和创造各种美的事物、美的现象、美的作品时产生的认识和愉悦的心理体验。A、审美能力B、审美经验C、审美情趣D、审美观念

4、学生的()在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道德需要、道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德准则去认识、评价各种道德现象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5、引导学生求善至善是()教育的核心。A、心理素质B、文化素质C、道德素质 D、审美素质

6、()科学素质中的动力系统。A、科学知识B、科学方法C、学习策略 D、科学精神

7、科学素质的首要因素是。A、科学知识B、科学方法C、学习策略 D、科学精神

8、学生的()因素集中体现了学生的各种认知因素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A、心理能力B、心理动力C、适应性 D、创造性

9、()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C、教学 D、课外活动

10、()是审美情操和审美趣味的合称。A、审美能力B、审美经验C、审美观念 D、审美情趣

二、简答

1.简述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

2.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论述

论述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

四、案例分析

1、一位班主任在日记中写道:“一天早上,路过教室,发现曾与自己顶牛的李阳正在丢扫帚玩。当他发现我时,赶忙假装用扫帚扫地。我想,如果当场批评他,一来他已改作扫地,理由不充足;二来又会顶起牛来,不如顺水推舟,于是,我假装没有看见。到上课时,我表扬了李阳早上到校自觉打扫教室。他脸红了。第二天,他真的早早来到学校打扫教室了。这样,带动了一批同学,形成了风气,谁早来就先打扫环境卫生。”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学知识分析上述教育现象。

2、现代教育外部环境呈现出复杂和多元的特性,据中国日报报道:2010年6月13日下午,湖北仙桃某中学高一(二)班课堂上,班主任胡老师发现学生黄某在课堂上玩手机后,当即将手机收过来,放在讲台前砸烂,然后丢进了垃圾桶。作为一名教师,你对胡老师砸手机的行为如何看,并作分析。

第七章课 程

一、名词解释: 1.课程 2.隐性课程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表现形式是。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资源;B、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C、课程目标、课程质量、课程标准;D、课程目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

2、课程资源根据性质来分,可分为。A、显形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B、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

C、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D、校外课程资源和校内课程资源

式。

A、目标;B、过程;C、评价 ;D、阶段

7、根据各种不同的学科分门别类加以设计的学校课程,被称为。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整合课程;D、核心课程

8、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领悟的、观察的、体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A、古德莱德;B、查特斯;C、斯金纳;D、杜威

9、隐蔽课程是。

A、通过正式教学进行的;B、不纳入课程领域的;

C、始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D、对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0、从1999年开始,我国实行管理。

A、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B、国家本位的课程管理;

C、地方本位的课程管理;D、学校本位的课程管理

三、简答题:

1.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第八章教学

一、选择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A、心理活动过程 B、认识过程C、信息交流过程D、发展过程

3、一般来说,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里,不包括。

2、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的场

A、内容标准;B、课程目标;C、术语解释;所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其他实践活动,以获得一定D、课程资源

4、教科书的编排方法中,的编排方式更符合人们认识发展的规律。

A、直线式; B、圆周式;C、螺旋式;D、折叠式 5、1918年,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的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方法是()

A、练习法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D、参观法

3、“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应当着重()

A、传授给学生系统的书本知识B、传授给学生直接经验 C、发展学生智能,教会学生学习D、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室里的生活》;B、《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

A、智育B、教学C、德育D、学习指导

C、《课程编制》;D、《课程》

5、发现法是()倡导的。

A、布鲁纳B、加涅C、瓦·根舍因D、洛扎诺夫

46、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泰勒建立起课程开发的模

6、教师和学生通过口头语言以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是()

A、讲授法B、讨论法C、读书指导法D、谈话法

7、教学的()原则,从教学对象来讲,充分体现了“教育机会人人平等”的义务教育宗旨和原则。

A、因材施教B、整体协调C、理论联系实际 D、巩固性

8、教学与智育()

A、没有区别B、截然不同C、既有区别,又有联系D、教学包括智育

9、一个教师在同一教室进行的一堂课上给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学B、分组教学C、道尔顿制D、特朗普制

二、名词解释

1、发现法

2、教学评价

三、简答

1、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四、论述题

教师怎样才能备好课?

五、案例分析

王老师教学《沙漠里的船》一课时,一个名叫颜江武的学生提出了自已的疑问:“书上说,骆驼的嗅觉灵敏,不论什么地方有水,它都能找到,我看有些不科学。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水既然没有气味,那骆驼怎能嗅得到呢?”王老师肯定了这个问题提得好,并鼓励大家谈出自已的看法。不一会儿,一个同学满有把握地说:“有水的地方空气湿润一点,无水的地方干燥一些。如果骆驼的鼻子感到舒服,就知道哪儿有水。”有的说:“空气湿润和干燥,骆驼的鼻子很灵敏,可以凭感觉判别出来。”后来,颜江武同学的《骆驼“嗅”不到水源》发表在《小学生科普报》上,引起了一些小读者的兴趣。

请问王老师运用了哪一条教学原则,结合案例谈谈该教师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第九章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

一、名词解释:

1、教学艺术

2、教学风格

二、选择题

1、伟大教育家在《大教学论》中明确提出了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著名论断。

A、孔子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杜威

2、是实现教学语言艺术的最根本的基石。

A、科学规范B、幽默风趣C、情感丰沛D、生动形象

3、是教学风格形成的心理基础。

A、智力B、情感C、气质D、个性特征

4、是教学风格成熟的根本标志。

A、独立创新B、独特个性C、行为习惯D、幽默风趣

5、在课室座位的编排中,处于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较多。

A、前排B、中间C、后排D、“行动区”

6、是教师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

A、体态语言B、口头语言C、黑板D、网络

7、运用教学艺术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最优的。A、知识B、教学技能C、教学方法D、教学效果

8、教学艺术是教师遵循和美的规律,为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而采用的创造性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A、学生特点B、教学规律C、知识结构D、自我特色

9、教学,学生视学习为乐事,是愉快教学的核心。A、科学化B、个性化C、艺术化D、多样化

10、教学风格是教学风格最高境界的理想类型。A、理智型B、导演型C、庄雅型D、浑融型

三、简答题:

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

你认为年轻教师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五、案例分析:

下列案例中体现了教师哪些方面的教学艺术?请作简要分析。

迎接新老师的第一招

随着上课铃声,缪老师精神抖擞地迈进教室。今年,他又接了一个新班。面对40多个陌生的面孔,缪老师开始了他的开场白:“同学们,我姓缪——”正准备转身板书“缪”时,突然不知从哪个座位上发出一声模仿猫的叫声:“喵——”,理所当然地引起哄堂大笑。面对调皮学生不大不小的玩笑,缪老师微笑着说:“同学们别忙着先夸我‘妙’,从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学习,到时候再请你们给我作评价,到底妙不妙。”学生们安静了,担心“暴风雨将要来临”的惊恐也消失了。自然,这开场白是成功的。第一堂课,在亲切、平和的气氛中顺利进行。

漫画赏析:

了,足球!

第四篇:教育学 复习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的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1古代教育,特

点: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2现代教育,特点:学校教育逐步普及;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制度逐步完善;3:未来教育。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教育

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人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具有可塑性。2环境 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3个体的能动性 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4教育 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

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生产力对

教育的制约: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着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教育通过造就政

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养的人作用于社会;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第四章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指在国家教育的总目的指导下,由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构成的教育目标系统,它们由抽象到具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机构。四个层次——教育总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的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指教育者目的由那几个部分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二个内容结构——身心素质,社会价值。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力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观点与制度的制约;教育目的的制订要考虑受教育者身心特点,但它不影响教育的性质和方向。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个人本位论,卢梭,福禄培尔,裴斯泰洛齐。观点,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指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订;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社会本位论,德国哲学家那托儿普,法国思想家涂尔干,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观点。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以外并无其他目的;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我国通行的教育目的的规范表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要坚持脑力劳动者与体劳动者相结合的观念;2坚持全面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普通中小学的性质: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五个组成部分,既有特点、规律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缺一不可的;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在实践中组成统一的教育过程。

第五章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含义: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包括两个基本反面,1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2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制度性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及类型: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制度;分支型学制。我国学制的演变:1和当代中学学制延长的发展趋势相反,毫无根据把初高中都缩短到两年;和当代中等教育结构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相反,取消中专和技校盲目发展普通高中;和当代高等教育多层次和多类型的发展趋势相反,高等教育缩短为三年

我国现行学制的形态: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第六章课程-----课程:狭义指一门学科,广义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课程方案:也称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指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课程标准: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育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目标:思想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目标:转变课程功能,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转变学习方式,改革考试评价,深化课程管理体系改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知识生产方式和自主学习方式;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性; 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设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教育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教育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第七章教学(上)---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组织与引导下能动的学校,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教学的任务: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歌与态度。教学过程的性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结语。教学过程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纺织物是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西。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

系: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生动活泼地理解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张身心的必要条件;尊重

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第八章教学(中)----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发扬教学民主。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发展性原则: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因材施教原

则的含义及基本要求: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

进行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研究法的含义及基本要求: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的地向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要求: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讲究语言艺术。谈话法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和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要求: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要善问;要善于启发诱导;要做好归纳小结。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其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要求: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做好讨论小结

研究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要求:正确选定研究课题;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第九章教学(下)----教学组织形式(班级上课制、道尔顿制、特朗普制):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只是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时间表,安排上课,学习所设置的课程。道尔顿制是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是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有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由凝难时才请教老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的教导工作教学评价概念及种类: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做的评价。种类: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教学评价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第十章德育---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和经济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德育的特点: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和人生观,形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主要属于伦理领域。德

育要解决的矛盾主要不是求真,不是学生对事物的知于不知,以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而是求善、知善、行善,回答世界一个是什么的问题。德育的任务:培养爱国、守法、明德的公民;培养具有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少数优秀分子成为共产主义者。.德育的内容:一是我们要注重德育的现实性。.......二是我们也要讲德育的理想性。.......

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主体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自我建构的结果;是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内部矛盾是促进品德发展的直接动力;是品德各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是有阶段的连续发展的过程,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特点: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疏导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及基本要求: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要求: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相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要求:尊重和信赖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思想政治可与其他学科教育;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校园生活。方法: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和制度等 第十一章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的意义:班主任是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期主导作用。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和学校的教育任务,协调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与影响,有计划的组织全班学生的教育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对他们的学习,劳动,工作,课外活动和课余生活等全面负责,把班培养成为积极向上的集体,使每个学生在德i,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班主任素质的要求:高尚的思想品德;坚定的教育信念;家长的心肠;较强的组织能力;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善于待人接物。学生群体:正式群体是指在校行政,班主任或社会团体的领导下,按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非正式群体是指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参照群体是指学生个人乐意把它的目标,标准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动机,调节自己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群体。集体的发展阶段:组建阶段;核心初步形成阶段;集体自主活动阶段。培养集体的方法:确定集体的目标;健全组织,培养干部以形成集体核心;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导学生学好功课;组织班会活动;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组织学生的劳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评定学生操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班主任工作的方法:观察、谈话、分析书面材料、调查研究。

第十二章---教师的概念:是年轻一代的培育者,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被推崇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教师的权利:独立工作的权利即教师依法享有对学生实施教育,指导,评价的权利;自我发展的权利即教师依法享有发展自己,提高专业文化水平的权利;参与管理的权利即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参与学院建设和管理;争取合理报酬,享受各种待遇的权利。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教师素养的要求:高尚的师德;宽厚的文化素养;专门的教育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加强教师在职提高;校本培训;校外专业支援与合作。

第五篇:音乐教育学复习

音乐教育学复习提纲

1、音乐教育学名词解释

音乐教育学是由音乐学和教育学结合而成的学科。揭示音乐教育的教学规律、音乐教育的方向、发展形态、基本特点,从整体上阐明的是音乐教育与各学科教育学所共同适用的教育理论和方法。2、1917年陶行知先生提出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

3、音乐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一 人文与艺术的综合 二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 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4、音乐教学论的学科任务? 1掌握音乐教学的一般规律

2熟悉音乐教学过程、方法、领域,能独立设计各种类型的音乐课。

3了解音乐学科教育的发展趋势,了解近现代国外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法。

5、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的音乐心理发展

课堂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主观能动因素 课堂内:授课内容 教师的言行、职业道德与专业素质 课堂环境

6、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音乐教学? 有序施教、有导施教、有乐施教、有别施教

7、受欢迎的音乐教师具备什么特征?

教学方法灵活、幽默诙谐、唱的好、知识渊博、耐心平易近人、活泼大方

8、音乐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良好品质?

高尚的职业理想 现代的教育理念 良好的知识技能 创造性的教学能力 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9、音乐课程标准的定义

音乐课程标准是音乐教育必须遵循并达到的目标和准则,它是一份教育部对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指令性文

件。

10、《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1年7月公布,同年秋季开始实验试行。

11、音乐课程价值: 审美体验价值 创造性发展价值 社会交往价值 文化传承价值

1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构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

13、将中小学音乐课的传统教学内容,有机地整合并拓展为四个相互关联的教学领域: 感受与鉴赏 表现

创造 音乐与相关文化

14、领域一:感受与鉴赏包括 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

15、领域二:表现领域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

16、领域三:创造领域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

17、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8、《音乐课程标准》确定的新的课程目标是三维度立体构成:第一维度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二维度是过程与方法,第三维度是:知识与技能。

19、其中知识与技能包括1.音乐基础知识2.音乐基本技能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4.音乐与相关文化

20、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和音乐新课程改革给音乐基础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变革?

(一)音乐教学方式转变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 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关系,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的开放性,把学生作为一种教学资源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牧羊者变引路人,教师必须改变牧羊者姿态,以引路人的身份而代之,与学生建立起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互动的关系。21、2004年教育部通过研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颁布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08年山西、江西、新疆、河南等省将进入高中新课改。

22、高中音乐课由六个模块组成,学生根据意愿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包括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高中音乐课需获得必修学分:3,音乐鉴赏为2学分,其余均为1学分。

23、教材观:

1、教材是为教师精心打造的、可供利用的资源,是进行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材料;

2、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教师是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可以选择和补充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允许有变化。

24、音乐教学环节包括哪些?具体说明 导入环节

(引入新课)新课教学

(核心部分)

拓展与实践环节 1.相关知识的拓展 2主题深化的拓展 3实践活动 4即兴创编

结束环节 1以语言总结结束 2以活动结束

25、常见的导入方法从形式上分为: 1.语言导入法2.活动导入法(欣赏和游戏)

26、课堂导入的要求

课堂导入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简洁性

27、音乐课教案的定义

音乐课教案也被称为音乐课课时计划,音乐教师备课后教

学设计的书面体现。

28、中小学音乐课各地方有统一的格式,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课题、教学班级、教学课时、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

29、音乐教案的类型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一)文稿式(最常见)。

(二)表格式(最清晰)

(三)卡片式(最简单)30、写作教案

1课题 2教学班级 3教学课时 4教材分析 5教学目标 6教学重点难点 7教学过程(四大块)

31、演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 演唱是音乐表现的基本方式之一 二 培养音乐感的基础

三 更好的激发学生喜爱音乐,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

32、演唱教学的任务?

一 教会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 培养学生用声音主动表现歌曲感情的能力 三 培养学生咬字吐字能力 四 教会学生简单的发声技能

五 背唱部分歌曲,学会科学的嗓音保护及合作意识的培养

33、演唱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一 导入新颖,避免直接告诉学生教学内容 二 教学目标要求设计合理,重点突出

三 注意所教授学生的音域,注意钢琴伴奏的调一定要适应学生的音域

四 教师必须有范唱,而且要声情并茂 五 教唱歌曲以唱为主,以听为辅

六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准确的演唱歌曲只是完成歌唱教学的初步任务,还需要培养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的能力

34、演唱教学与感受与鉴赏教学有何异同? 相同之处:1课堂程序基本相同

2课堂之中都加入学生互动(律动或声势)作为歌唱或者欣赏的辅助

3欣赏教学当中有教唱,唱歌课中有欣赏 不同之处:1教学重点和目标不同 2主要教学方法不同

35、音乐欣赏的概念

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36、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的重要性?

一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吸引他们喜爱音乐,参与音乐活动

二 通过有目的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作品,培养学生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

三 音乐欣赏活动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及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之情

37、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一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从具体(形象)到抽象的教学 二 应注意从浅显到深入的顺序 三 应注意从感知到理性的顺序 四 教师应充分熟悉教材内容 五 培养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

六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熟悉音乐主题 七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以启发性教学为主,而不是直接告知标准答案。

38、奥尔夫教学法是来自德国的著名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首创,其音乐教学原理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其教学内容包括旋律、节奏训练和基本形体动作两大部分,其特点是即兴性、综合性、元素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等。

39、音乐课说课包括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其中最核心的部

分是说教学过程。

40、说教材和说教学目标及说教学过程几个部分有何需要注意的问题?

说教材:要分析这节课要教的作品,还要说清楚这节课所说的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说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应力图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2 教学目标的制定切忌空泛、宏观、不够具体 3 内容要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说教学过程:1阐述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

2阐述教学流程时必须就如何突出重点和如何突破难点上多做文章

3教学过程需要阐述设计意图,切忌对自己的设计做出评价。

41、熟悉优质课课例《我是小小音乐家》、《编花篮》和《永远的莫扎特》

42、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由瑞士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首创

内容: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

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和创造性的表现能力

43、音乐欣赏法:是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主要以聆听方式使学生体验音乐,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下载教育学复习doc(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复习doc(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复习第九章

    教育学复习笔记 发布: 2009-7-25 01:46 | 作者: guilin365 | 来源: 湖北教师资格网 | 查看: 493次 第九章 德 育 一、考试内容 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组成部分;德育的功能;德育的......

    教育学 复习重点 2011

    1、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临床法、问卷法、测量法、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统计分析法等。 2、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自......

    学前教育学复习

    学前教育复习 学前教育学复习填空&辨析 1教育分段:胎儿期、新生儿期(0-28天)、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或0-3岁)、幼儿期(3-6、7岁)、学龄初期、学龄中期、学龄晚期. 2儿童观的形......

    教育学复习点

    1. 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 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3.163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

    历史教育学复习

    历史教育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历史教育目标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实质,简而言之,是通过中学历史课程力图促进学生在其主动发展过程中最终达到国家所期望的要求和水准。包含四个要......

    学前教育学复习

     学前教育学复习第一章1,颜之推《颜氏家训》朱熹《童蒙须知》《小学》2,柏拉图《理想国》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诞生。3,亚里士多德《政治论》4,学前教育孕育阶段,学前教育学......

    《教育学基础》复习[范文大全]

    第一章 1、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要素: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

    比较教育学复习要点

    【比较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