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式生态课堂”实施方案[5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02:5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构式生态课堂”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构式生态课堂”实施方案》。

第一篇:“建构式生态课堂”实施方案

灌云县同兴中心小学“建构式生态课堂”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灌云县中小学教学常规考评细则》为依据,以实施目标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为保证,以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为手段,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支撑,突出重点,深化研究,切实解决影响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根本问题,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工作思路

突出一个中心:即要始终围绕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坚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创办优质教育。把握一个重点: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以课堂为阵地践行课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开展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创建;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强化两项工作:即“强化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强化校本教研,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质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明确教师教的环节和学生学的环节基本要求。开展教学问题研究,人人关注、发现并分析、解决好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现象或问题并展开研究,努力提升教学能力。

树立和落实“三种思想”:“从起始年级抓起”的思想,关注教育的接受性问题;“从最后一个孩子抓起”的思想,关注教育的平等性问题;“从每个学生抓起”的思想,关注教育的全面性问题。

三、领导机构

1.成立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改革计划的落实。

长:侍

副组长:赵海浪

邵宽云

王长华

成员:朱

邱绪领

姚卫勤

朱茂清

周庆东

2.成立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小组,具体负责计划的指导实施。

长:于洪祥

副组长:李来浪

刘永峰

顾明东

朱茂华

成员:语文:孙海红

陆海芹

陈培培

数学:孙艳杰

王洪艳

于新娥

吴召菊

周中平

英语:仇玉雷

周晓娟

常识:李守亭

夏中静

四、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我校“建构式生态课堂” 活动按照如下四个层面、十四个步骤和要求进行实施:

第一层面:领导层面

第一步:合理分工。在学习课改经验基础上,结合各部门工作实际,进行大致分工:侍牧校长:整体负责、调控;邵宽云校长:实施高效课堂工作中的制度建设、协调管理;李来浪主任:课堂上如何具体操作;于洪祥主任: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导学案如何编制;刘永峰主任:合作学习小组如何打造、班集体建设、师生评价问题等等。

第二步:外出学习。领导小组成员到课改先进学校调研学习,结合事先分工,各人重点学习相关内容,如导学案编制、教学流程、合作学习小组分配、评价机制确立、制度建立和实施高效课堂的管理、咨询研究等。

第三步:个人反思。在认真学习先进学校的经验基础上,结合事先分工和自身工作,逐步摸索制定出一套适合我们学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二层面:教师层面

第四步:利用教师业务会议,分析目前我校存在现状、目前教育改革大的背景等客观事实,对比当前课堂与高效课堂利弊,认真学习、宣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观看有关“高效课堂”视频等等。

第五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听专题讲座、开展培训等方式,让所有一线教师倾听、观看和亲身感受、体会“建构式生态课堂”。

第六步:课堂实践。每位教师根据外出学习、自我反思、课堂中实践,逐步摸索出符合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断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摸索、改进、提高。

第三层面:班主任和教研组长层面

第七步:班主任会。各班级的6~8个小组如何合理分配、评价制度如何建立、组长如何确定、高效课堂与班集体建设如何统一,还有学生培训、小组长培训和指导等。

第八步:教研组长会。如何编制导学案、如何使用导学案等。

第九步:组内交流。通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课堂实践,以教研组长为主,让每位教师上一节自我感觉良好的课,并且学校领导、本组所有成员都要参加听课、评课、探讨、修订,让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课堂亮点。

第十步:形成模式。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教研组长组织召开本组会议,专题研究本学科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制定出本学科的新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并重新进入课堂实践、修订,最后形成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层面:学生层面

第十一步:全面动员。大会、班会分布进行。小组划分好、明确分工,各负其职。

第十二步:组长培训。各班所有小组长集中培训。如何自主学习,如何上台展示,如何指导、监督学困生,如何维持小组纪律等。

第十三步:推广实施。在各学科形成自己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后,各教研组推选一名素质高的教师报教导处,执教一节本学科的“学科建构式生态课堂示范课”,由教导处统一制定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学科建构式生态课堂示范课”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评价、推广,形成学校相对统一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十四步:总结提高。各学科在前面试点、推广基础上进行总结,对过程中材料进行修改、收集和汇总,对出现问题应多思考、多研讨,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五、分项实施、重点突破

1.以团队研讨导学案为主

基本要求:加强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努力构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共同提高”的校本教研模式。其具体过程为:个人备课,教师提前一周研究课标、教材、导学案以及其他参考材料,依据实际情况修订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提示,修订导学案中的不恰当环节,增减相关的内容等,将具体的指导、启发与点拨的方式方法写入自己使用的“导学案”。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进行说课,备课组集体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教师按集体意见对自己的“导学案”进行修改。二次备课:个人根据集体备课的要求对“导学案”再次进行认真细致修改(二次备课时要求用双色笔修改)。

主要措施:教导处加强常规检查力度,开展优秀教研组评选、优秀导学案展览和评选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

2.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基本要求:每个班级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分工要明确,一般以6~8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一定范围内动态的。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与组之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再进行组内成员选举,选拔具有威信、群众基础、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综合能力的同学当小组长,还有选出每门学科的小组长,尽可能让每个小组6~8个人都有具体分工,都有事做,并对各组不同层面的组长进行理念、工作方法、组织协调能力的培训。

主要措施:通过测试成绩的分析和评比,学习先进年级和学科经验,建立激烈机制,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和交流,在学校建立起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和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形成相对固定、有一定特色的合作学习小组。

3.构建合理的师生课堂评价机制

基本要求:建立一个高效课堂教学的师生评价机制,其目的是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师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对教师的评价。班级层面,每天由学生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选出“幸福之星”(课堂);每周由学生评出本班一周“幸福之星”(学科)。年级组层面,根据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评出年级每周、每月“幸福之星”(学科)。

对学生评价。每节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评出“四星”:小组之星、管理之星、参与之星、精彩之星。每天学生依据教师评出的“四星”再评出班级每日“四星”,每周由学生根据班级每日“四星”评比结果再评选出每周“四星”,年级组依据上述

评比结果再评选出年级学生每周、每月“四星”。如此评比,把学生平时课堂表现情况记入成长记录,改变过去对学生单一的学习成绩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发展性评价。

期中或期末结束,通过每日四星、每周四星、每日记录本、听课记录、常规考核记录和平时巡课情况反馈记录等材料评选出“课改班级之星”(班级)、年级组幸福之星(学科)、“年级组课改之星”(教师)。受表彰的教师和学生名单,学校均将做出展板,在校内公示。

主要措施: 政教处加强每日常规检查力度,做好记录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通过层层评选,真实的选出投身第一线课改的教师和学生,以此推动学校课改的发展,带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构建生态课堂基本模式

基本要求:一是课堂上创新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四凡四不”,即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习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凡是学生能做出的教师不启;凡是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

二是要优化教学策略,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提倡“两个高效”,即每一位学生的高效和每一分钟的高效。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学生的问题。闲则生非,课堂不允许一个学生闲,忙了,纪律就好,成绩就好。学校最大的浪费是课堂时间的浪费。课堂上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让学生自主却不自流,让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神投入,紧张而愉悦地学习。

三是具体课堂教学程序:

1.明确学习目标,预习课本知识,小组交流互助。操作:学习学案上学习目标,自学教材文本知识。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一步学习学案上知识点,并进行讨论、解答。时间约10分钟。步骤:(1)教师可联系前面所学知识,介绍本节学习重点和目标;(2)学案可提前发给学生,让自觉的学生可以对课本知识提前有所了解;(3)可阶段性对学生预习进行检查,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习惯;(4)

学生对学案上知识都要进行学习和解答,对于不明白的问题,要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教师巡视指导、解答疑惑。注意事项:要加强学法指导,对知识要进行纵向延伸和横向联系,初步形成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技巧和讨论学习程序,逐步形成“兵教兵、兵学兵、兵强兵”的良好局面。

2.课堂分组展示,实现思维对话。操作:学生分组轮流展示,互相纠正,归纳总结,教师可适时补充。时间约15分钟。步骤:(1)学生分组展示,查找错误、更正结论;(2)教师适当讲解、提问。注意事项:让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展示所学知识,尽可能暴露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找出原因,更正答案;教师讲解点评简练准确规范,注重以下问题:面上都不会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等,引导学生将关联知识串联成线、成体系,对知识适当延伸和联系实际。

3.总结与反思评价。操作:当堂检测达标情况,总结、反思本节学习成果。时间约20分钟。步骤:出示或发放检测题,学生做教师巡视,当堂反馈。注意事项:习题要典型,数量要适中,题型合理搭配,兼顾不同层次学生;学生要对学习结果反思与归纳。

主要措施:开展各学科、各学段、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等活动。开展全员性的高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有计划地组织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走出去”,聆听专家课堂。

总之,我们要继续加强对“建构式生态课堂”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注重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强化教师的业务技能培训,依托“导学案导学”和“合作学习小组”,实施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走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改革之路。

第二篇:建构式生态课堂活动方案

灌云县海滨新城学校“建构式生态课堂”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为前提,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优化教学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

践行“40分钟课堂”、“先学后教”、“互动探究”,努力打造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以学生自主学习、师生有效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组织领导

组 长:黄明仁

副组长:邵桂军

成 员:杨好之

孙善和

马兆轩

庄占国

伏国军

四、活动内容与措施

(一)组织学习,提高认识,明确实施“建构式生态课堂”的重要性。

1.宣传发动。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动,为活动开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成立学校构建建构式生态课堂活动领导小组,拟定实施方案。

2.组织学习、提高认识。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建构式生态课堂

教学理论,观看名校建构式生态课堂知识讲座光碟,准确理解和掌握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了解不同学科“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明确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3.调研反思,找出问题和差距。通过学习,在对“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含义有了一定的理解后,组织教师根据建构式生态课堂的要求通过自评互评找出自身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形成高质量的反思材料,明确实施“建构式生态课堂”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立足常规,夯实基础,增强“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内驱力。

1.充分研读教材

基本要求:要求全体教师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能够细读当前所教年级教材,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

主要措施: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学科教材和研读课程标准,通过骨干示范、同事合作、个人研读等形式,落实本阶段工作要求。

2.优化教学设计

基本要求:教学设计精当。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把每一课教学的知识点与整个知识体系相联系并提出实现整体目

标的教学策略。

主要措施:通过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制度,探索高效备课模式。

3.讲课精炼高效

基本要求: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一般情况下,教师连续讲课把握在5-10分钟,做到精讲、互动(包括学生看书、练习等)有机穿插,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实验等媒体的作用,力求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主要措施:开展各学科、各学段、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一学年内,每人至少一节研讨课,以“建构式生态课堂”为主题,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益。有计划配合组织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走出去,聆听专家课堂。积极开展校内培训者培训活动,以带动全员参与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实施。

4.学习主动有效。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80%以上的学生喜欢学科教师并对这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主要措施:落实巡课制,加强检查监督。教师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努力落实建构式生态课堂。学校制定建构式生态课堂达标制度,通过教师申请,学校考核,力争人人达标。

4.训练评价及时。

基本要求:完善作业制度,科学合理布置作业,精选精批作业,严格控制作业量,对作业中典型问题进行记载与分析。能科学规范命题,合理安排考试,并重视考后分析。

主要措施:加强教师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

(三)规范管理,1.规范教学管理

学校建立并实施教情学情通报制。定期召开班子会、班主任会、教研(备课)组长会以及全体教师会等各种例会,及时通报教学情况,总结、分析和讨论学校、年级、学科以及班级的教学工作,推广好的做法,纠正存在的问题,切实突出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要实施座谈了解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教情学情分析制。

学校建立定期检查和即时抽查结合的工作问责制。每学期在期中和期末定期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同时每周组织教学抽查,检查和抽查都要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结论、有反馈、有记录。同时,健全学

校领导巡课和推门听课制度,2.规范教学行为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教学准备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实验)的整合、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备课做到“五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训练、备教具。要抓实高效备课,保证备课的时间,并把握省力、有效的原则,重点研讨解决个人备课中的疑难问题及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学校教导处要加强引导和督查,真正将高效备课落到实处。

课堂是教师实现“建构式生态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维品质的主要场所。恪守“五要求”:严格遵守课程表,不私自调课、不随意缺课、不占用自习课或其它课程上课;增强课堂时间意识,不迟到,不体育课教师必须着运动服穿运动鞋;尊重学生人格,不训斥、不挖苦、不嘲讽,不将违纪学生逐出课堂,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上课以小学“40分钟课堂”为教学策略,体现新课程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做到“六高效”: 一是教学内容的高效性;二是教学活动的高效性;三是教学方法的高效性;四是教学交往的高效性;五是问题设计的高效性;六是训练评价的高效性。合理使用教学媒体。课堂教学要整合多媒体和学科教学,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实行课堂点名制,能及时、恰当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课后及时撰写教学后记。通过教学随笔、教学日志、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课例等多种方式进行

教学反思。教师原则上每个课时都撰写教学后记。

3.作业考试的高效性。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教师对学生作业,要全批全改,及时反馈。作业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教导处对学生作业量及批阅情况要定期检查,抓好落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四)规范教学研究

1.有效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做到“四要”:一是教研活动要有计划,教导处每学期要制定教研活动计划,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二是教研主题要主题鲜明,针对性强,既要聚焦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现实问题,又应提升课堂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三是教研活动要注重参与面,学校按照“全员参与”理念设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先确定发言人和主题,其余教师也要做好发言准备。四是教研活动要提高实效性,教研活动是教师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要注重结果的生成性,使活动真正成为课堂教学高效的有效途径。

2.有效的公开课、听课与评课。“公开课、听课、评课”是最经济、最实用、最方便、最有效的教研活动。一要规划公开课。教导处设计载体,开展各种类型的实验课、观摩课、示范课、汇报课、评优课等。每位教师一学年内至少开设校内公开课一节。二要规定听课。每学期校内听课数,一般教师不少于20节。教研组长不少于30节,校委会成员听课不少于40节。三要规范评课。开课听课后的评课不可或缺,听课教师应对听课内容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归纳,从不同角度

审视教学过程和关键事件,通过对课堂实例的评价与交流,寻找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与缺陷,设身处地来探求课堂教学的最佳设计方案,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评课要有责任心,实话实说,不能重听轻评,敷衍了事,不能只唱赞歌,不讲缺点。评课记录要整理存档,逐步建立校本 “评课资料集”。

3.有效的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联结教育理论与教学行为、研究者和教师的桥梁,是“回归课堂”的主要研究方式和成果表现,是校本教研的有效载体,促进教师实现理论学习向教学实践迁移。按照“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基本模式进行课例研究,每个教研组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课例研究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一篇课例研究报告。

4.有效的课题研究

科研强师、科研兴校是学校内涵延伸和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课题的研究应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在课堂中研究,在课堂中发展,在课堂中生成。选择的课题应来源于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要为自己的工作实践服务,鼓励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要将课题研究纳入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之中,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学科组活动、正常的业务学习等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学校的日常工作。

2014.02

第三篇:西苑中学2013“建构式生态课堂”课改实施方案

“问题化教学”的引领与实践 ——西苑中学“建构式生态课堂”推进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落实市、区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改活动,通过提高课堂效益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再提升,特制定《西苑中学“建构式生态课堂”推进方案》,期望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能力与习惯的形成,促进教师的学习、实践与研究能力与习惯的形成,生成符合我校实际的,适合师生幸福成长的课堂。

二、“建构式生态课堂”的理念和概念

“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不变。其概念是指: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学起点符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适切,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运用恰当,学习活动设计合理,学生在师生共同营造的适宜的课堂生态环境中,自主学习、互教互学、质疑释疑、共同建构、迁移应用等,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

三、实施原则

1.科学化原则。遵循教学基本规律,以教学中的“问题”引领课堂教学内容的分类与定位,以“交流”引领课堂评价的多元化与激励性,以“探究(或体验)”引领课堂活动的自主性与丰富性,着力打造遵循学生学习天性、适合学生全程参与、以学生学有所得为主要目标的课堂生态。

2.全员性原则。课堂改革要求全校所有教师、所有学生全体参与,不留盲区,不留边角。通过典型示范,名师引领,促进全体教师理解新课堂理念;一年之内完成“人人过关”工程,实现由点到面的推开。

四、组织机构及职能

成立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将课堂教学改革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常规管理。

组 长:阎伦亮

副组长:牟宗伦 郭志斌 刘涛

成 员:张雯媛 万明 苏晓红 江新 李大禄 邵媛媛 各教研组长 备课组长 七、八年级年级主任 为确保课改顺利实施,实行干部指导教研组制度。

干部每周在所指导教研组听课至少两节,督促学科落实课改要求。

五、具体措施

(一)问题引领下的“三案”设计

教案是“建构式生态课堂”实施的保证,教案设计要明晰课堂建构思路,设计指导学生自学质疑、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和互动探究的问题与方法,通过“设问”“疑问”“追问”等问题串,突出教学策略的构建;预设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学案中学习问题的解决方法,准备精讲点拨的内容和矫正反馈的练习。

学案是“建构式生态课堂”实施的关键,通过教师预设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自学、建构、质疑,为课堂活动的开展提供话题、主题、解决方案等。学案设计要立足学生实际,突出引导功能,符合教学流程,注重“问题串”设计的趣味性、启发性、层次性。

巩固案:巩固案的主要作用是突出学以致用,通过必要的习题与实践作业等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情,巩固案中的作业形式要多样,有习题,也有活动任务,还有拓展迁移。

各学科要根据学科特点,编写三案,教案必须经集体备课由教师设计撰写,学案和巩固案可以市教研定制的《伴你学》等材料为基础,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必要的整合、增减、拓展、延伸。

(二)问题引领下的课堂教学操作的基本要求

1.重视课堂生态环境的营造

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然与和谐课堂环境,营造自主与合作学习氛围,营造多元评价与个性发展的空间,要让教学问题首先来自学生,让问题解决首先问计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课堂各要素,如学生、教师、环境、资源、手段、方法等,各显其用,各彰其能,关系和谐,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基于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学习,特别是 互教互学;要多几把尺子量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宽容的胸怀、伯乐的智慧,促进学生各显所能。

2.重视学案巩固案的使用,指导学生自学质疑

要指导学生根据学案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相关问题,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和自习课等时间完成学案上自学内容,或者在课内前半部分完成。也可以于周五放学前布置下一周的学案自学内容,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酌情处理,不可千篇一律。

要求学生:①自主学习,养成独立阅读、思考、完成知识建构和基础练习的学习习惯。②先看书后做题,弄清知识点和尝试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后再做学案上的问题。③循序渐进完成学案,注重纠错反思。课前能解决学案中一半以上的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案中更多的问题,建议使用双色笔完成学案,课前自学、合作学习时用黑笔,课堂及课后修改时用红笔。④两次上交学案。一是课前做好的学案,上课前交任课教师审阅,以便教师了解学情;二是将用红色笔改过的学案再一次交任课教师审阅,用以查验学习情况。对课堂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由科代表或组长汇总交给任课教师,教师在下节课或在单元小结时解决;也可以在教师辅导答疑时解决。⑤及时整理学案:保存好所有的学案,作为课堂笔记,以备复习时查阅。

3.“问题化课堂”中的“问题设计”。

① 确立核心问题。教师对照课程标准和学情在课前精心备课提炼重要问题,分解成有价值的问题、探究活动或习题,以阶梯的形式呈现。即课程标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阶梯化。

② 以“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运用生态课堂练学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上课前自学上课时展示、讨论,教师通过激励学生、通过检查展示指导学生自学、思考、质疑、暴露问题。即问题导学、检查导做、展示导思。

③以“问题”引领课堂灵动展开。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学生解决问题为主线,设计阶梯性的思考问题,通过“设问,疑问,追问”等连续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达成学习目标。把有价值的的问题抛给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传给 3 学生,把动态课堂的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形散而神不散的进行展示、交流、查阅、研讨等活动,可以以个人,小组,或全班为单位落实双核课堂。即以学生为核心、以问题为核心,实施课堂的双核驱动。

④ 以“问题”促进课堂点拨与评价。

点拨与评价是教师贯穿课堂的重要活动和任务。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适时引导学生突破学生自学不会、探究不出的疑难问题,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点拨要到位而不越位,要控制讲的时间,学生能讲的教师不讲;要把握时机适时进行,不要频频打断学生的发言;要给学生留有消化、思考的空间,切忌灌输。

教师通过评价抓住教学之纲,在评价的过程中了解学情发现新问题,用问题检验学生是否达标,用问题促使学生巩固与成长。即用问题评价促学习、评价促互动、评价促生长。

评价要有针对性、及时性、层次性和有效性。体现在学案收改时、抽查时,在学生交流展示时,在互动探究情况的把握时,在课堂生成问题的解决时,在二次上交学案时等,矫正可随时进行,也可专段时间进行,可在精讲点拨前进行,也可在下节课开始前进行。

评价要利用巩固案,拓展思维,形成相关技能。巩固案题型要多样,要有书面的和操作性、实践类问题。训练时,要注重独立性、规范性,要及时反馈、收交和批改。对迁移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矫正,及时进行变式练习。

(三)提升校本教研质量,引入“微课题研究”作为教研组活动的主要方式。

1.以课标修订、建构式生态课堂为主线,学科组组织教师开展系列化“微课题研究”,一节组内公开课就是一个微课题,课前备课组集体备课、磨课,利用周四下午第三节课,教研组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听课,评课,研课,切实解决学校学科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遇到的新问题。

2.每学期各教研组要将每次活动的主题汇总后上教科室备案,教科室在教学视导过程中对照各组上报的主题,检查“微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

3.以微课题研究,带动校本教研的提升。一次微课题就是一个案例题,就是一篇论文题,教科室要指导教师利用微课题的素材,进行更高层次的科研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形成科研氛围。

(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强化对备课组集体备课工作的管理,重点解决备课组活动形式化问题,通过提高备课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1.以“三案”作为主要抓手,以“问题分类定位”式备课作为备课组活动的主要方式。区教研室编制的《集体备课“三位一体”问题产生表(样表)》作为备课组活动过程的引领,扎实开展集体备课工作。每次备课组活动要求备课组活动有主题、有方法、有过程、有结论,形成课堂设计方案,使备课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

2.教务处在教学常规检查中重点检查《“三位一体”问题产生表》的使用情况、集体备课后的二次备课情况。

(五)开展干部示范课、骨干教师示范课。

通过树立典型教师、典型学科、典型课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建构式生态课堂”。

1.本学期着力打造“干部示范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向全校教师展示,通过集体备课,观摩学习、同课异构、交流研讨等形式,促进全体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2.凡被推荐参加 “干部示范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展示的教师,不再参加“人人过关”项目考核。

(六)开展课堂教学人人过关工程。

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建构式生态课堂”的主要教学理念和操作要求。一年内全校教师课堂教学全部达到我校“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要求,经考核通过后由教育局颁发课堂教学合格证。课堂评价标准以连云区《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稿)》为蓝本,并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

1.教研组要主动发现典型,分阶段组织校内考核,并向教务处上报课堂教学考核合格教师名单,申请对相关教师组织区级考核;区教研室将及时对学校考核结果组织抽样验收、确认。

2.考核过程要严格规范,除了实地考查课堂教学外,教师本人要填写《课堂教学自我鉴定表》,学校要从不同层面填写对该教师教学情况的鉴定书,学生填写教师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3.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学校要组织培训,经本人申请可参加下一批次的考核。没有取得合格证的教师,学年内不推荐开设区级以上研讨课、展示课、评优课、基本功大赛等比赛项目,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级。

四、推进进程

1.2013年10月14-18日,宣传发动,学习《建构式生态课堂》相关理论,学校制定推进方案和配套用表,召开教研组、备课组会议,指导教研组、备课组制定推进方案。

2.2013年10月21-25日,开展课堂改革推进工作专项调研,检查教研组、备课组推进方案的制定。

3.2013年10月28-期中考试,教师按照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推进方案,在班级中逐步推进“建构式生态课堂”。

4.期中考试-12月,“干部示范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树立学科典型。5.2014年2月-4月,启动课堂教学改革“人人过关”工程,开展校内验收,并分批上报课堂改革合格教师名单。

6.2014年5月,校内课改成果总结,展评。

7.2014年4月-5月,区教研室对学校上报的课堂改革合格教师分批组织抽样验收、发证。

8.2014年4月-6月,推荐课改先进参加全区课堂改革成果总结、展评。

连云港市西苑中学

2013年10月

第四篇:建构式生态课堂英语教研组

“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实施方案

----柘汪中学英语教研组

我校自实行新的课堂改革以来,从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来看,已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为了进一步优化我校课堂教学,抓实抓牢这块教育的主阵地,把我校的教育教学真正落到实处,特制定以下实施办法。

一、课前预习,强化指导

1.以“先学后教”为手段,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先学后教’有三层意思:①学生一天学习结束,家庭作业中就有“先学”的预习作业;②教师课堂内施教,先让学生自学,在感知、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再施教;③教师展开教学过程的依据是:学生今天的学习基础。教师应该预先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而这里正是学生不易解决的内容。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方面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确保完成好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可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另一方面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练习等检测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2.学生自学之后,教师注意三点:(1)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原则上不教。(2)教的要求,不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3)教的方式即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即使倾向性问题,也可能有人会),如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一般不超过五分钟,就能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最后,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十五分钟,让学生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还要保证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3.“先备”是”先学”的前提

相对于学生的“先学”,教师则就是要“先备”。具体来讲,备课要做到:

⑴备课备目标。备好目标要做到“四要”。即:一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案中要明确表述,见诸文字时不可含糊其辞。二要具体。教学目标中关于知识性的内容的教授从未知到已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从低水平到高一级水平都要有具体要求。三要恰当。教学目标不超大纲,不超教材,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四要完整。教学目标的设定,既要有认知目标,又要有智能目标,还要有情感目标,要融知识传授、智力开发、德育渗透于一体。

⑵备课备练习。备课备练习是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首要途径。具体做法是:一是认知目标为主线,设计出课堂上能够进行令集体教学、小组交流和个别辅导三结合的练习题,以利于分层落实。二是以智能目标为核心,坚持采用启发式教学,设计出利于把学生推到主体地 位,利于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趣味性习题。

⑶备课备操作。在备课过程中,要强调将所备知识内容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即:

复习铺垫有“高效度”。以旧知引入新知,短时高效,平中有奇;

导入新课有“强力度”。新课导语要像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认识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传授知识有“渗透度”。精心设计新课知识内容,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识的活动,教师设置知识台阶,引导学生步步登高;

巩固教学内容“多角度“。通过设置精巧练习,从不同角度和形式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课堂总结”高浓度“。课堂总结尽量做到提纲挈领,力求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加强印象和巩固记忆。

⑷备课抓集体。由于我校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我们要重视发挥集体研究教学的作用。按科目设立备课组,平时加强备课组的教学研讨,在每周进行至少一次的正规集体备课中明确规定备课的重点、难点及讨论事项。学科组长每月检查一次教师备课情况,教导处每半学期检查一次,检查情况在每学期一次的教学工作讲评会上逐个讲评。

4、把”当堂训练“作为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

⑴注重即时训练:课上讲了什么,及时巩固训练;今天学习了什么,当天训练强化,不至使学生产生遗忘。

⑵注重训练容量:像英语、数学、语文等,我们可以看到,课内的训练,可以说是大容量的。有时一节课就是真正以训练为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在高度专注、高效的学习情形下展开教学过程的。

⑶注重训练节奏。我们在训练中要注意调节训练的节奏和变换训练的形式。象英语学科组,上课的特点就是大容量、快节奏、多形式地让学生在训练中体悟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训练的形式,有口头的、有书面的、有”开头练“的,也有”开小组会"的等等,这些都因学科、因教师、因教学内容的难易度而有所不同。

⑷注重调动情绪。学生始终是训练过程中的主体,他们积极、愉快的参与十分重要。我们的训练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的训练中,享受到机会,感受到成功,满足自己表现的欲望,从而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给他们所带来的快乐。

二、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节奏。考试的特点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写字的速度比平时都要快,人的潜能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都是45分钟,为什么有的教师不留课后作业或作业很少而学生学习成绩很好?而有的老师每天都布置大量课后作业而学生成绩还不好?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课堂教学效率是否高。课堂教学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课上老师讲得多了,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就少;课上学生轻松了,课后作业就多,负担就重。因为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 是一个常数。

三、备研合一----发挥优秀教师和集体的作用 主备教师要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本备课组审核,共同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本组轮值的审核人审查,再由主备教师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学科组长审定,制成正式文本。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次进行复备和补充。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复备栏填写“课后笔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

四、两案合一-----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师生共用“讲学稿”,老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为了上好一堂课,教师要认真备课,这是教学常识。但老师的教案往往是“讲案”,只考虑老师怎么讲,很少考虑学生怎么学,即使教案中设计了一些双边活动,也往往是自导自演、自问自答。有些老师的教案不允许学生看,因为学生一旦看了“教案”,教师在教案中设置的一些“包袱”就泄密了,上课时老师就没法施展教学艺术。实际上,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与学还是两张皮,老师讲的东西不一定是学生想学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学生不会的东西。“讲学稿”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讲学稿”在课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材。实际上教材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前就学会了,上课时老师按照“讲学稿”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就是学的,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老师要补充的东西。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多余的活动,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课堂效率高,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

五、“两本合一”---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课前预习的是这一张纸,上课看的还是这一张纸,课后复习仍然是这张纸。听课时需要记录的东西就在“讲学稿”的空白处补记,没有专门的课堂笔记本。课后学生复习的还是这张纸,没有专门的作业本,也不买社会上的各种复习资料和练习册。过一段时间,学生把“讲学稿”装订起来,就是精选的复习资料,考前也不再专门出备考题。减轻学生的负担首先应当从教师自己精选精编练习题开始。

我们相信我校如果进行这样一系列优化课堂的改革,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由过去的“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现在的“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由“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由“教学分离”变为“教学合一”,真正找到了教与学的有效结合点。

第五篇:让多媒体引领“建构式生态课堂”

让多媒体引领“建构式生态课堂”

下的语文教学前行

连云港市赣榆县黑林中学

222122

刘艳

【摘 要】

“建构式生态课堂”下的语文课堂,应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自主。本文就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建构式生态课堂”的语文教学更有效,更充分的体现出语文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关键词】

多媒体 建构式生态课堂 互动探究

鉴赏评价

知识延伸

时代的变迁,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转变让我们获益匪浅,也面对新的挑战。因而如何上好语文课,就成了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突出课题。“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让我们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提出,让我们对课堂教学又有了更高的理论指导,也带来更多的思考。课堂教学是学好每门课程的主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然而,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紧密结合的课程,这就更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紧扣教育教学最新理念,紧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总结和创新自己的课堂。下面就通过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建构式生态课堂”中语文教学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互动探究 “建构式生态课堂”应引导学生建立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生生多项互动,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它将深刻影响和改变学生终生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本人认为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使用多媒体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的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如何第一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精心设计好导言,导言新颖有趣、启发得当,就能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及早进入佳境,为新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这一环节,是体现教师为主导的前奏曲。教师要注意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地去学。

课堂导入方式要形式多样,富于变化,让学生对每一堂语文课都充满期待。一个导入方式再好,如果每节课都用它,那就象程咬金的三板斧,久而久之,学生对之就没有新鲜感,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适时、实时的进行变化和调整,使学生真正在阅读的海洋中快乐徜徉。本人根据平时的学习及同备课组内教师的经验交流,比较好的导入方法如下:

1.设疑导入法。即以课堂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进而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例:在教学《鼎湖山听泉》一文时,为了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鼎湖山优美的风景,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式导入的方法:教师首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鼎湖山的秀丽风景图片,学生在欣赏图文并茂的图片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时,教师问题引导,让大家思考鼎湖山的万木葱茏是谁滋养的呢?直接导入新课,言简意赅,目标明确。

2.情境创设法。情境教学法在操作过程中实质上体现了新课改中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在保持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性”地位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情境教学法既注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实现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重要前提。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备好情景教学课,切忌粗制滥用,或画蛇添足。

3.趣味导入法。即通过投影,以谜语、故事等导入,增加一堂课的趣味性、艺术性。举一个与文本有关的故事,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故事本身不但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一个非常巧妙、优秀的课堂导入设计方案。在这种精神的催化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事实证明,这样的导入手段,学生无论是从学习的积极性还是学生的成果方面,都明显高于前者。

(二)展示教学目标

激情的导入已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展示当堂教学目标,利用兴趣和目标双重驱动令学生去奋发学习。教学目标应当根据当堂课 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不能定得太高,使学生失去完成任务的信心,也不能定得太低,使学生“不劳而获”;不能太多而失去重点,也不能太少而无所事事;应当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果子,以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为主,把目标确定在学生稍加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考虑到语文这门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应以凸显阅读为主,同时要注意情感教学目标的设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表述目标时用词要准确规范,语言要简洁、通俗,使学生易记、易领会、易操作。

教学目标的展示方式,由教学条件和教学目标的多少等情况灵活选择。最好用投影仪展示在大屏幕上;或预先写在小黑板上,适时挂出,让学生起来宣读;或通过课件广播教学展示给大家。

(三)师生共同活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外在信息。”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性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只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这个阶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满足其自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自主探究中锻炼自己,培养其动脑、动手等实际能力。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在学生自主探究当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相互启发;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反馈,建造沟通的桥梁。

对表现突出、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用“还有没有其它的理解?说说看。”等激励性语言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教师相继进行点拨,引导他们探索新的操作方法,使他们学到的知识得到升华,收获更大,使其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上课时,教师根据课前对学生学案的检查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指出发生错误的根源,关键是将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回归到基础知识;也可以有侧重地让学生进行讲解,驱动其完成问题而努力。对预习较好的学生适当表扬,并对其学案进行公示,对预习差的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在学案中设置两到三个探究性的问题或知识综合性应用的题目,试题的设置也要有一定的梯度,倡导题组式设计。探究要让学生去做、去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对学生出现共性的错误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兵教兵,兵练兵,避免部分学生羞于问老师,也给部分技能好的学生展示的舞台。对学生出现棘手的问题,教师要精讲点拨,促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本人在平时的学习中体会到一些比较好的探究方式如下:

1.任务型探究:在语文学科中完成同一篇文章的解读往往有很多不同的方法,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也无法比较孰优孰劣。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来完成探究,将会梳理语文的各个知识点,理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

2.辅导型探究: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我校,学生整体的语文的素养差异很大,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不进行个别辅导是很难完成学习目 标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休教学对他们进行“手把手”辅导,也可以采用同学之间“一帮一”,小组内合作辅导、小组之间竞争的方式开展辅导,在辅导过程中给予适当鼓励,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完成探究任务,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3.开放型探究:这种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只确定探究方向,并无规定具体的探究任务。此种探究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思考、热烈讨论、互相交流,探究结果相互比较,知识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是跃进式的。

二、鉴赏评价

斯塔弗尔比姆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当学生基本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老师可以用实物投影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放映给全体学生欣赏;将方法上有创新的学生请上讲台当“小老师”,让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说给大家听,以此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创新精神。学生的阅读情况如何,是否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还存在哪些盲点,这些都是教学中要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进行检测评价。学习过程中的检测评价,比形成性评价更为重要。检测评价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由教师提问学习情况,小组讨论、归纳后由组长汇报;可以由组内互相检测评价,然后推选代表上台展示交流。

检测评价通过多媒体及时引导、出示需要评价的学生以及他们的优缺点,但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及时表扬、多鼓励,对不够理想的学 生,也应循循善诱、肯定成绩,指导学习方法。检测评价的目的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摸清达标率,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反馈。所采取的补救措施:从理论上再讲解,重点再示范;展开讨论,同学帮教;进行自我纠正;进行全员强化训练等。总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掌握技能,全员达标。

三、知识延伸

在课堂教学中,经过适合地检测评价环节,教师能及时洞悉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多元智力理论,促使绝大部分学生理解文本内涵,所有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如果这时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启发,更有利于达到培养学生智慧和创新精神的目的。比如讲黄昏与中国人的日暮情思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音、形、画,从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到现在女作家张洁《挖荠菜》里的日暮黄昏不敢回家的描写;从诗经的“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到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让学生们借助多媒体充分感受到在中国诗人的笔下,夕阳黄昏的意象传递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意识,多了一层家园落日的温馨和人生迁世的感情。

总之,“建构式生态课堂”下的语文课堂,应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自主,真正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交流的平台交给学生,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创造的潜能自然在学生的身上迸发。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机动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给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也应因“课”制宜地调整安排各教学环节,以适应实际教 7 学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的探究,不断的学习,将理论的指导应用到教学的实践中,让多媒体引领“建构式生态课堂”下的语文教学不断前行,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体验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建构式生态课堂”指要

[2] “建构式生态课堂的评价方法

[3]连云港市“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内涵要求

[4]《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

李国安等编著

连云港教育局教研室,2010.8

语文报教师版初中总第191期 连云港市教研室教研通讯2012.5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2005

下载“建构式生态课堂”实施方案[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构式生态课堂”实施方案[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3A建构式生态课堂学习指导

    《3A建构式生态课堂学习指导》使用建议与反思 开发区第一小学王新成 《建构式生态课堂学习指导》能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进行合......

    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内涵要求(五篇材料)

    连云港市“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内涵要求 经过2009至2010学年‚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又经过2010年秋季至今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理论探索和教......

    初中英语建构式生态课堂自主学习的反思

    初中英语建构式生态课堂自主学习的反思 摘 要: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反思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归结起来,无非就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自主......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指要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指要 经过一年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各基层学校针对学科特点,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多环节的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堂观察研究,“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指要范文大全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指要 经过一年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各基层学校针对学科特点,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多环节的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堂观察研究,“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

    江苏省连云港市基础教育“建构式生态课堂”活动(共五则范文)

    江苏省连云港市基础教育“建构式生态课堂”活动 回到教育原点 推广高效课堂 ——江苏省连云港市基础教育“建构式生态课堂”活动侧记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白塔高中课堂上学......

    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工作总结

    罗阳镇大沙小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工作总结 紧张而繁忙的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全面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们在中心校领导的指导下,我校......

    生态课堂实施方案[大全]

    小学“建构式生态课堂”实施方案 为了落实市、县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实施,以五六年级为基点,通过提高课堂效益促进我镇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再提升,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