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实践策略(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3 02:5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实践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第一篇:“‘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颜春林 江苏省连云港市大村中心小学 222061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强调学生自主,真正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交流的平台交给学生,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创造潜能自然在学生身上迸发。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注重“确立目标、分组合作”使得学生课堂学习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理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自学质疑——精心指导

“自学质疑”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知识建构和基础练习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这一模块一定要让学生先朗读课文,然后完成学案,对于学案完成的情况不应统一要求,应该关注差异、因人而异。因为“自学质疑”不是为了检验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是为了教师展开课堂教学了解学情。因而,学生完成学案之后,教师要及时审阅,了解学情,以便选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但是,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还处于养成阶段,对于更多的孩子而言,还不完全具备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质疑”的指导。

二、交流展示——耐心训练

本模块要交流展示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可先小组交流展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最大限度地扩大交流展示的面。交流展示如果仅仅是优秀学生的展台,学困生是看客、是陪客,就失去其意义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最令人担心的就是加大“两极分化”,所以我们一定要给差生更多的机会。有人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不发言怎么办?这需要我们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发言意识,要从学生发言的语言形式入手,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上应该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应成为学生的讲堂,成为学生的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辩论场。

三、互动探究——深入合作

互动探究鼓励个人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形成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逐步形成解决问题方案,并按方案去解决问题。“互动探究”关键是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有高质量的问题,才会有高质量的思考。互动探究问题的选择:一是选择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的问题进行探究,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经验进行预设;二是选择学生自学中发现的困惑和疑点进行探究,注意这些困惑和疑点应是本节课学习的核心内容或对核心内容的理解不可缺少的。“互动探究”还要注意合理分工。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班级内、小组内合理分工,各个成员通力合作,首先把自己负责的主要问题探究透彻,然后交流互动中让全班共享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

四、精讲点拨——恰到好处

“精讲”和“点拨”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精讲是点拨的一种形式,点拨往往又需要精讲。“精讲点拨”穿插于学生“互动探究”之后的再次“交流展示”之中,教师要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精讲点拨,对于学生已经学会、已经读懂的内容教师不要再苦苦追问;精讲点拨要到位而不越位,教师要学会倾听,要给学生留有消化、思考的空间,不要频频打断学生的发言;对难以理解的问题应该迂回一下,设计阶梯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逐步达成学习目标。一提起“讲解”很多人总是把它和“注入式教学”紧密相连。进入新课改以来,很多老师生怕被扣上教学理念不先进的大帽子,故而在课堂上该讲的却不敢讲。比如《鞋匠的儿子》一文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使得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林肯对于奴隶制度和不平等社会现状的深恶痛绝,所以,教师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就必须相机讲解“触目惊心的黑奴市场”,以帮助学生了解南北战争前夕美国的现状,明白林肯“人人平等”思想的由来。

五、矫正反馈——及时到位

“矫正反馈”模块设计的主旨是“要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完成反馈习题,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要重视“双基”的矫正反馈,确保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矫正反馈可以专段时间进行,比如在精讲点拨前进行,或在下节课开始前进行,也可以即时进行。对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而言,“矫正反馈”最好在“交流展示”和“精讲点拨”的过程中即时进行。比如学生朗读课文丢字、漏字、添字、破句时,教师应及时帮忙纠正;学生交流朗读感受语言表到不到位、理解肤浅、价值偏离,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点拨引导。这样才能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六、迁移运用——有节有度

“迁移运用”模块要求“完成巩固案中的习题,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思维,形成相关技能。迁移应用的题型要多样,要有书面的和操作性、实践类问题。还可设置思考题、必做题、选做题等。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迁移应用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迁移运用”要控制练习的量,努力做到“精讲精练”。现在小学语文练习《补充习题》《学习指导》《综合性学案》三套并行,有的老师居然要求三套全部完成,这不仅加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严重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使得学生除了练习以外,没有时间读书、没有时间写作,有可能扼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尼采说:我为什么这么聪明?我从来没有思考过那些不是真正的问题,我从来没有浪费过我的力量。”我们究竟怎样能够让学生变得聪明呢?这就需要我们不要让学生去思考一些重复的问题,不要人为地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要让学生在“精练”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第二篇: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指要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指要

经过一年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各基层学校针对学科特点,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多环节的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堂观察研究,“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被全体教师理解、认可、接受、施用和创新。“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是适合我市教情、学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高效学习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该教学模式的深入实施有效地推进了我市课堂教学改革,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有效地落实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已成为学生常态的学习方式。由于“模式”往往带有很强的限制性和单一性,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统一的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的生成和创新,这背离了我们推广该教学模式的本意。因此,我们在前期实施“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

一、实践提升:从教学模式到建构课堂

由于受“环节”、“模式”影响,部分教师把“三案”简单理解为一节课的三案,把“六环节”理解为一节课必需具备的六个操作步骤,教学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创造性,造成部分课堂教学环节机械、僵化,部分教师不能根据学习内容、学习情境灵活选择不同“环节”建构课堂,阻碍了该模式的推进,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经过深入的课堂观察、调查研究、专家引领,反思提升,将“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提升为“‘六模块’建构式课堂”。

新课程理念强调确立“学生主体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建构主义理论正是倡导学生主动建构,自主学习。建构主义是极富前景的学习理论,它对指导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有着深远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知识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建构主义认为:首先,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他们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其次,强调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主体建构的过程,要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教师不能直接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要组织、引导,使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再次,关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征,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获得合理的个人经验的内化。还要看到,知识的建构不仅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因此,课堂上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活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对课堂社会环境和情境的营建成为获得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和建构主义观点是一致的。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这里所说的课堂不仅指常规意义上的课堂45分钟,还包括课前和课后,涵盖学习的完整过程。课堂的本质应该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课堂应该是系统的、动态的、不断建构生成完善的。因此,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将“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提升为“‘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继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构课堂:从模式到变式,从单一到多元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完善和升华,基本理念和核心“要素”不变,在使用时更突出灵活、实用、科学、有效,更具有易于接受和便于操作的优点。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依据不

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班级的学情等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整合与建构。实现课堂由统一模式到多种变式,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六模块是指:自学质疑模块、交流展示模块、互动探究模块、精讲点拨模块、矫正反馈模块、迁移运用模块。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系统把握教材和适当整合其他教学资源,灵活选择运用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模块,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示意图如下: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教学流程示意图如下:

说明: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教学流程示意图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由学生到学习结果的一条或几条途径进行课堂建构。图中的箭头尝试性地表示了各模块间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

三、基本理念:从被动听讲走向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传统教学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个弊病: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全部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按这样的理论设计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规范办学的背景下,以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为宗旨,立足学生的主动发展,以“学”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的基本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努力创设“活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力争实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

学生,把快乐和健康带给学生”。

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内外、课堂内外的知识本身同客体世界状况的对话,还要引导学生注重与教师、其他学生平等的对话,还要实施同自身的对话,探索自我。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不断建构的,在建构中师生共同成长。“‘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扩大了学生的学习内涵,重视关注学生自身学习精神的培养,把教育关系的重心放在孩子而不是知识本身上,因为“只有在孩子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过程的真正的主动者时他才能获取知识和能力”。这种学习不仅把学习指向外在的知识,也指向自己的内心,进行自我反思,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调动学生课内、课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促其自我监控、反思、表达、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使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这时,教学也成为“反思性实践”活动,教师也在课堂中展开“意义与关系的重建”,是同教育内容对话、同儿童多样的认识对话、同自身的对话而展开教学的,使教师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教得有法、教得精练、教得有效,也促使教师自我反思,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获得精神上的滋养。在这种“‘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每一个学生也同教师一样展开反思性思考,彼此沟通并触发各种思维和探究活动,因而教育的过程是动态发展的。这种动态发展的推动力,就是教师实践过程中的反思与认识、实践与改进的活动。换言之,在这种“‘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地位在不断的变化和调整。从基本理念的角度来看,“‘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与“三案·六环节”教学是一脉相承的。

在全省规范办学的背景下,必须还课堂于学生,要在前期实施“三案·六环节”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真正成为高效课堂。“‘六模块’建构式课堂”高效课堂,要进一步实现下列转变:从只强调教学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到提倡突出“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的转变;从课堂安排以全班学生“可接受程度”为依据,到强调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的转变;从只按大纲教材预设教学内容和问题,到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及学生已有生活经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转变;从教师通过教学“指引和示范”影响和促进学生发展,到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转变;从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到让学生尝试、合作、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转变;从“教师引导”、“学生配合”的师生合作方式,到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转变;从教学效果评价仅关注当堂反应,到关注学生“潜能发挥”和是否有利于提高“后续学习水准”的转变等等。

四、基本操作:“三案”、“六模块”操作要求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实施中,“三案”的操作要求:

“教案”设计要注意突出教学思路、学生学习过程,学案中学习问题的解决方法,注意引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案”要立足学生实际,突出引导功能,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情境性、针对性、启发性、层次性和引导性;“巩固案”中的作业形式要多样,有习题,也有活动任务,还有拓展迁移。“三案”的设计要注意遵循整体性原则、问题性原则、参与性原则、方法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探究性原则、服务性原则等,设计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充分发挥备课组和教研组(室)教师的集体智慧。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实施中,“六模块”的操作要求: 1.自学质疑模块

本模块要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可提前发放学案,让学生利用课外和自习课等时间完成,也可以在课内前半部分完成学案。也可于周五放学前下发下一周的学案和一周的学习巩固案(每科一份份量适中的巩固练习)。

要求学生: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根据学案和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自主学习,养成独立阅读、思考、完成知识建构和基础练习的学习习惯。②先看书后做题。研读教材时不浮在表面,应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的内涵,弄清知识点和尝试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等。在围绕学案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后再做学案上的问题。③循序渐进完成学案。通过自学能解决学案中一半以上的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案中更多的问题,然后带着强烈的展示欲和求知欲进入课堂。建议使用双色笔完成学案,课前自学、合作学习时用黑笔,课堂及课后修改时用红笔。④注重纠错反思。学案上能做和会做的问题要准确规范完成。确因能力要求过高,自己不能做的可以不做,在课堂或课后用红笔完成。在学案上的指定地方把本节课的内容梳理成网络;同时反思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⑤两次上交学案。一是课前做好的学案,上课前交任课教师审阅,以便教师了解学情;二是将用红色笔改过的学案再一次交任课教师审阅,用以查验学习情况。对课堂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由科代表或组长汇总交给任课教师,教师在下节课或在单元小结时解决;也可以在教师辅导答疑时解决。⑥及时整理学案:保存好所有的学案,作为课堂笔记,以备复习时查阅。

2.交流展示模块

本模块要交流展示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可先小组交流展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最大限度地扩大交流展示的面。

学生行为:上课时学生板书、展示、交流发言、质疑、互动(形式不拘,服从教学实际需要)。①交流展示的同学声音要洪亮,口齿要清晰,教师要倾听并关注同学的反应。不要频繁打断学生发言,要注意倾听与归纳。板书的同学书写要规范,图文要清楚,符号要准确,尽可能精炼表达。注意突出展示清楚解题思路、解题方法。②其他同学要主动质疑和补充,促进课堂互动生成。③按照学生自愿组合、互帮互助、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原则,组成学习小组,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活动。要注意轮换小组代表,注意学生自发交流展示与教师临时指定交流展示人员相结合。其他同学观察展示、思考正误,注意质疑、矫正。

教师行为:观察学生交流展示中讨论和板书的问题答案,倾听学生的发言,进一步把握学情,考虑调整互动探究的问题、精讲点拨的要点等。在对学生交流展示进行评价时,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追求的境界,目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要营造民主的氛围,提倡学生创新,着力点定位在学生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上。

3.互动探究模块

本模块要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教师要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

互动探究问题的选择。一是选择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的问题进行探究,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经验进行预设;二是选择学生自学中发现的困惑和疑点进行探究,注意这些困惑和疑点应是本节学习的核心内容或对核心内容的理解不可缺少的。对多个问题进行探究时可分配给不同的学习小组,使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探究任务,通过小组各个成员的合作,把自己负责的主要问题探究透彻,在下一步交流互动中让全班共享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

师生行为:鼓励个人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形成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组长组织组内认真讨论,逐步形成解决问题方案,并按方案去解决问题。还可讨论形成本组的交流展示方案,为交流作准备。教师在此阶段内应巡视班级各小组的活动,主动参与1个或几个小组的探究活动,关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奇特想法,及时把握学情,一是为下一步的交流掌握第一手材料,二是可适时调控各组的探究进展和探究方向。在班级交流时注意适时点评(有时需要精讲),不能放任,应中肯、恰当评价,使评价既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又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观点和解题思路等。4.精讲点拨模块

本模块要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精讲点拨,要注重剖析知识要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还要针对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对疑难问题点拨时要注意学习层次,注意点拨的范围,注意把握教学难度等。

教师行为: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精讲点拨或调控。如,各组完成任务中的精彩表现,不足之处,教师要予以激励性评价和矫正性评价;有些知识与方法,学生难以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上去认识和体会的,教师要予以精讲点拨、补充。精讲点拨要到位而不越位,要把握好度;要把握时机适时进行,不要频频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语言要简洁、精炼,准确、规范,形象、生动;讲解重点要突出,要有变式讲解;例题要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难点突破要有阶梯设计;要给学生留有消化、思考的空间。对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迂回一下,设计阶梯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逐步达成学习目标。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适时引导学生突破学生自学不会、探究不出的疑难问题,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同时要注意发挥传统教学手段(如板书、板图、挂图、模型等)在教学中的作用。

5.矫正反馈模块

本模块要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完成反馈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要重视“双基”的矫正反馈,确保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矫正反馈要注意突出针对性、及时性、层次性和有效性。在此模块,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要做到“三优先”,即优先辅导学困生;优先表扬学困生;优先让学困生交流展示。反馈体现在学案收改时、抽查时,在学生交流展示时,在互动探究情况的把握时,在课堂生成问题的解决时,在二次上交学案时等,矫正可随时进行,也可专段时间进行,可在精讲点拨前进行,也可在下节课开始前进行。

6.迁移应用模块

本模块要完成巩固案中的习题,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思维,形成相关技能。迁移应用的题型要多样,要有书面的和操作性、实践类问题。还可设置思考题、必做题、选做题等。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迁移应用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

理能力。

在进行迁移应用训练时,要注重独立性、规范性,要及时反馈、收交和批改。对迁移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矫正,及时进行变式练习。

五、整体把握:各案、各模块在建构式课堂中的作用与联系

“三案”的设计与使用是“‘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实施的基础。“三案”中的“学案”是“‘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实施的关键,是自学质疑模块开展的依托,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建构、质疑,为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等模块开展提供话题、主题等;“教案”是“‘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实施的保证,其主要作用是明晰课堂建构思路,设计指导学生自学质疑,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和互动探究的方法,预设课堂可能生成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准备精讲点拨的内容和矫正反馈的练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巩固案”是迁移运用模块功能体现的方式之一,其主要作用是突出学以致用,通过必要的习题与实践作业等巩固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学习结果,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水平。

“六模块”中,自学质疑模块主要在学生完成学案的过程中体现,它是建构式课堂的核心模块,其中学案的自学引导部分主要以问题的形式和知识建构的形式呈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起引导作用,其中的质疑部分提倡学生质疑问难,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本模块同时还可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让学生在自学质疑模块主要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模块由学生在自学质疑的基础上进行,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作用,让学生先在学习小组内积极思考、大胆交流,然后在班级交流展示,交流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观察,并思考应对方案,让学生在交流展示模块主要进行合作学习;互动探究模块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选用,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探究素材和方法指导,让学生在互动探究模块主要进行探究学习;精讲点拨模块可随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选用,注意把握及时、适时、适度的原则,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顺利进行;矫正反馈模块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矫正与反馈,形成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迁移运用模块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拓展运用,注意密切联系实际,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等。教学中要根据各模块的功能,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选用一个或几个模块,进行课堂建构,要切实发挥建构式课堂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水平,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 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本要求从“备、教、改、辅、考、评、研、行”八个方面对教学活动提出具体的规范要求.本要求自2007年9月1日开始试行.

一、备课常规要求

集体备课

1.学校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各备课组要详细制定学期的教学进度和备课组活动计划。

2.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两节课.

3.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备课组活动,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工作,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合作,安排专人及时做好备课组活动记录。

4.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主备人预备出完整的教案,有条件的可将其制作成电子文本.

5.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

6每位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复备,形成自己的个案.

7集体备课中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剖析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活动,提高备课组从事校本研究的能力。

8.学校要定期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师教案的撰写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依据实际评定等第,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个人业务考核档案.

个人备课

9.确定教学目标.深刻领会课程理念,全面理解课程内容,挖掘课标要求的内涵并拓展外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具体,贴近学生实际,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教学目标具有操作性,体现学生主体性;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辩证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

10.分析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11.整合教学内容.基于教学目标,吃透现行教材,采集、整合其他版本教材、学生生活经历、社会生产实际等教学资源,恰当选择、处理教学素材,合理取舍,注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挖掘教学内容中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2.优化教法学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善于激活学生思维,弓旧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选用教学媒体.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合理选择、有效组合、恰当运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14.设计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环节,总体环节完整。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和指导自主学习、交流与评价等基本环节的设计灵活合理各环节之间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学生认知的规律性.创设的情境问题力求真实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策划的活动力求体现开放性、参与性和过程性,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15预设检测练习。合理有序的配置有层次、有梯度的当堂达标检测题,课后作业要具有层次性和选择性,以基础性练习为主;适当布置拓展性、开放性习题。

16.合理设计板书.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布局合理、美观大方,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17认真撰写教案。在环节齐全、格式规范、洋略得当的基础上,体现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彰显个性特点。

二、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18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学案,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以便学生预习;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加以检查,了解学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9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20.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精益求精、科学严谨地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层递性强;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合理建构知识结构。刀.教学内容处理得当。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理解和运用学习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讲解科学准确、详略得当,知识梳理脉络清晰.抓住关键揭示重点内容,分散化解难点内容,具体分析对比疑点,着力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22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王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过程。更要体现学的过程。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向,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

思考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3.灵活合理地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24、科学设计问题,精选创题和习题。设计的教学问题要具有思考和探究价值,利于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精选的例题和习题要体现基础性、针对性、梯度性、思维性,精讲精练,及时矫正巩固.

25、合理选择使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媒体。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注重实效;演示、验证和探究实验教学,要组织有序,操作规范,指导及时,确保安全。

26.用普通话授课,语言规范、精练、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仪容整洁,教态自然、大方. 27板书规范、科学、正确、清楚、条理性强;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28.课后及时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借鉴,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要求

29.作业的选择要精、实、活,反对繁、难、怪,反对重复作业和机械训练,杜绝体罚性作业训练Z 要体现三维目标的落实,发挥巩固、反馈、矫正、补漏、提高与激励等功能。

30.作业的类型要多样化,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选择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提倡采用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调查、阅读感悟和搜集、整理资料等多种作业形式,倡导分层作业和“自助式”作业。

31.合理控制作业总量,每天的作业时间小学低年级不超过半小时、小学高年级不超过一小时、初中不超过一个半小时、高中不超过二个小时.

32作业批改要及时,格式、书写要规范,作业评价以等第形式呈现,作业评语要体现激励性;要求以教师批改为主;提倡精批精改、面批面改和在教师指导下的互批二改。

33.立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及时反馈矫正,要求学生及时订正错题,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指导学生使用好错题本。

34.要求学生做到认真、独立、按时、规范完成作业、作业书写整洁,条理清楚,及时订正,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35作业布置与批改应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四、课外辅导常规要求

36课外辅导必须做到规范辅导要求,强化分类推进;重视个别辅导,精心实施,讲究实效。

37.课外辅导主要包括学业类辅导、兴趣特长类辅导和身心健康类辅导等。1)学业类辅导要重视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热情关怀学困生,细心分析其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2)兴趣特长类辅导要重视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激发学习潜能,发展个性特长,力争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3)心理健康类辅导要重视心理疏导,及时缓解学习压力,注重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38课外辅导要做到“六定”:定计划、定内容、定主讲、定对象、定时问、定地点.

39正确处理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严禁占用自习课和节假日时间进行集体补课.

五、考试常规要求考试组织

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考试形式、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

41严密组织,严格纪律。严明考风,规范操作,确保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的客观、公正、有效. 42严格控制规模性考试次数。加强调研诊断性测试。

43.监考老师要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严格监考,杜绝各类形式的舞弊行为.

44.保证阅卷质量,要准确把握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做到宽严适度,集中时间,采用流水作业形式.

45.以考试为评价手段要注意突出诊断性、激励性,淡化甄别功能.考试命题

46提高命题质量。以课程标准要求为纲,以改定考。命题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以能力立意为主,体现新情境、新材料和新设计。

47.制定科学严格的命题人员遴选、命题、审题、保密制度,规范命题操作程序.

48.试题要体现考试性质,保证考试信度.试题应以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促进教学为原则,试题必须全面检测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创新题.

49试题内容正确;陈述简明、准确、无歧义,立足主干知识,注意学科渗透。设问要有连续性和层次性. 50试题结构合理,梯度明显,难易适度,赋分合理,题型多样,提倡命制选做题。

六、学生评价常规要求

51.评价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原则,既要重视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重视发展与激励功能;既要重视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

52.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观察、实验、调查、记录、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

53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富有激励性。

(1)评价内容主要为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程度、学习方法等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

(2)评价主体除教师外,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提倡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

(3)评价方式赊一般性激励语言外,提倡运用动作、眼神、表情等体态性语言进行评价。

(4)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及时、客观、准确,具有针对性.

54.对考试的评价要立足诊断性,体现促进性。

(1)关注考试过程中态度、诚信、技巧、习惯和规范等方面的评价.

(2)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强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5旧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评价要立足改进和矫正。从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和

其他材料开始,从学生答题情况入手,找出存在问题,探寻导致学生错误答题的原因。确定矫正方案;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杜绝把考试成绩作为标示学生类别的标签. 55.综合素质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各校组织实施,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和评价组织.

(2)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发展性与个性差异,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创造性、个性化发展;评价要做到民主、公平、公正、公开.

(3)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项目.

(4)评价依据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学校每学年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详实记录一日常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过程性评价等,评价所依据的材料必须客观、原始、真实,能充分证实学生在评价项目中所达到的程度与发展的状况。

(5)要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实行报告单制度,毕业前实行总评,注重过程性评价,注意全面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相结合.

(6)采用综合评语加等级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情况的评价要做到客观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尤其要突出学生的素质特长和发展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练.等级评价分设合格、不合格两级或A、B、C、D四个等级。

(7)学校要保证评定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要在校内公示,接受监督.

七、教学研究常规要求

56,学校要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组织网络,做好校本教研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总结评价工作.

57.教研组负责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学科性的课题研究、教学资源开发和改进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等活动,加强学科建设.

58.采取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方式,提倡叙事研究、案例研讨、评课说课、理论学习、教研沙龙等教研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立足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和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9.以备课组和教研组为活动平台,备课组至少每周开展一次活动,教研组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

60.教师要主动学习、更新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按时参加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

61每位教师每学年要做到“五个一”位一本科学理个专著;执教一节公开课,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交流、评奖或发表一篇教学论文,面向学生或教师开设一次专题讲座.

八、实践活动常规要求

62,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内容、实施方式、教师安排、资源建设、师资培训、活动评价、学分认定、管理模式等方面工作作整体规划和具体说明.

63.各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统筹规划好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内容,充分体现办学特色.

64.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选题、制定活动规划、组织活动实施,开展成果展示交流等活动,并对学生实践活动做出评价.

65.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提倡高年级学生开展小课题申报、立项、研究、结题等活动,并每学年举行一次实践活动成果的展评.

《教育诗》

(1933—1935年)叙述了教养院的流浪儿童,从不遵守纪律的一群乌合之众,在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下,逐渐转变为团结战斗的集体,成为苏维埃新人的故事。此书1925年开始写作,1935年全部脱稿,全书共分三部61章。

主要内容:

第一部描写的是教养院的初建过程。年轻的苏维埃政权为了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也为了孩子们,决心把大批犯罪的流浪儿童收留下来,进行改造教育和培养。1920年9月,办起了“高尔基儿童劳动教养院”。学院的条件十分艰苦困难,没有人员,没有校舍,没有资金、没有设备,吃穿成了问题,学童们染上了盗窃、流氓、抢劫、赌博等恶习。到处是愚昧无知的人,周围又多土匪。但马卡连柯确信,孩子们是可以教养好的,尽管他手里并没有现成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他说“理论应该从我眼前发生的全部现实事件里去归纳出来”。

马卡连柯根据自己在十月革命前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分析研究了流浪儿童堕落的根源,确认少年儿童犯罪是由于沙皇俄国的社会条件造成的。另外,他摒弃了旧的儿童学者以惩罚为主的教育理论,采取循循善诱的办法教育儿童。工作中马卡连柯虽然也有过走投无路的时刻和绝望的念头,但他没有放弃事业,始终不渝地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正如他写的“无以复加的穷苦、虱子、冻伤了的脚,都不能妨碍我们幻想美好的未来”。书中也描写了马卡连柯摸索着建立并锻炼学生集体的经过,注意在集体中培养民主的风气,以及为教养院争得了建立共青团的权利。

第二部写的是高尔基儿童劳动教养院健康成长的过程。到教养院建立的后期,教养院扩大到特烈普凯田庄,开垦了60多亩土地,种上了冬小麦、春小麦、马铃薯、甜菜„„摆脱了饥饿处境。而且,租到磨坊、买到马匹、建立养猪场,出乎意料地使人感到教养院竟一天天显著地富有起来,具有殷实的,有条不紊的先进企业的气派。“教养院的面貌焕然一新,变得有文化„„没有一个学童再会怀疑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教养院从初期的简单上课,讲故事,进而成立剧团,建立剧院,提高了孩子们使用语言和表演的能力,也提高了其文化素质。同时,教养院里萌发了文明建设的幼芽:修整院落,购买新家具,建立花园,学童们自觉地纠正起村民们的秽言秽语来。当然,这一切的变化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凝聚着马卡连柯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第三部写的是教养院迁往库里亚日及其改造的过程。搬到库里亚日不久,教养院很快征服了它,建立起了更庞大、更坚强的集体,在新学校建立了马房、猪圈、金属加工坊„„孩子们成长很快。这些都与教养院有个好的集体息息相关,正如马卡连柯所指出的“风格和格调永远遭到‘理论’的白眼,然而这都是集体教育中一个最主要的部分”,“许多儿

童机关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他们里面没有形成一种风格、没有形成习惯和传统”。教养院的成功,引起大学生、工人、新闻界和国外的注意,高尔基也曾亲自到教养院来参观。

马卡连柯认为“教师沉默寡言算不上什么缺点。实事求是”不辞劳苦,有真才实学,有工作能力,孩子们就会对他表现出最大的敬意和爱戴;相反,不管你多么亲切,说话多么动听,态度多么和蔼,工作却一事无成,处处表现出不通业务,那么除了蔑视之外,你永远不配得到什么。这种蔑视有时是宽大的,含着讽刺,有时是暴怒的,含着无比的憎恨,有时是执拗的,含着侮辱。” 教育方法

《教育诗》作为一部教育著作,阐述了新教育法:

1.流浪儿是可教育的。前苏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旧俄国,就有200万以上的流浪儿童,革命后经历了战乱和饥饿,人数又大大增加了,也成了一个社会问题。苏联政府决心拯救和教育流浪儿童。马卡连柯成功地执行了这一任务,并且创造了教育上的奇迹。可是对于这样一个任务,人们的看法大不一样,教育家也是各说不一。至今人们也有只怀鄙视,认为不可教也的。其实,儿童生来是一样的,不能把失足儿童看成不可救药,有些儿童染上了坏毛病,总有其根源,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从恶源里把儿童争取过来。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就“人是教育的对象”写过专著。从这一点出发,流浪儿童是可以教育的,不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只是这一工作加倍的辛苦、闲难而已。

2.建设学生集体,让学生在集体中自我教育。书中叙述了马卡连柯建立和锻炼学生集体的经过。他对学生的性格、脾气、优缺点看得细致、准确。把学生分成几个连队,指派队长,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每个人也逐渐养成热爱集体生活的习惯。马卡连柯认为,学生的成长必须有良好的集体。使学生有归属性和纪律性,这是教育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但是教师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建立学生集体,通过集体的规章制度和大家的互相影响,它有教师不可取代的作用。学生有集体组织,他们就会在集体活动中得到自我教育,这叫做“平行影响”。

3.前景教育方法。马卡连柯不迷信各种各样的犯罪记录和大包小包的档案,而是依靠对儿童的实际表现作出判断来进行工作。他认为:在改造过程中,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过去的错误上,而应引导他们看到美好的未来。他强调说:“一个人向前瞻望的时候,如果看不到一点快乐的远景,他在世界上就活不下去,人类生活中真正的刺激是未来的快乐”。

4.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工学团的教师用肝胆照人的模范行动完成了对学员的道德影响。所以,他在总结组织教师集体的经验时说,“主要完全是因为我们教师的工作是那样充满自我牺牲的精神和那样地艰苦,因此,自然而然地引起了大家的尊敬。所以除了极少的例外,学员们跟我们的关系是很好的”。

5.惩罚的方法是必要的,而且要对每个少年犯罪者作具体分析,对症下药。马卡连柯认为“在集体和集体机构没有成立之前,在传统没有形成,最起码的劳动习惯和生活习惯没有养成之前,教师可以有权采用强迫的方法”。如对懒惰者的善意惩罚就是一个生动的事例。马卡连柯故意让一个有些懒惰的孩子去领导一个特别懒惰的人进行劳动,结果是使他们双方都看到了这种惰性的不可容忍,从而促使双方痛改前非,树立起劳动观念和习惯。教育思想

在《教育诗》里,马卡连柯的主要教育思想得到了充分地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信任儿童,以正面教育的方法情真意切地去感染儿童。十月革命后,苏维埃国家要在沙皇俄国的废墟上建立,处在百废待兴的局面。流浪儿童和青少年罪犯成群,教育和改造他们成了新政权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把他们培养成有政治觉悟,有高度责任感和荣誉感,遵守纪律,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社会成员?马卡连柯认为重要的一条就是热爱、尊重和信任他们。因为在马卡连柯看来,学员本来都是好的,是“普通的孩子”、“没有违法的儿童,而有的只是那些和我一样充分享有幸福生活权利的人”。在改造这些青少年犯罪者的过程中,他对工学团的学员不但不厌恶,而是欢迎他们,一开始就和他们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彼此信赖的友谊。同时,马卡连柯极力不让犯罪的青少年回忆痛苦的过去,鼓励他们“应该忘记过去,应该不断地前进”。当他发现学员稍有一点进步时,就积极地加以表扬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教师要以身作则并倾注自己的心血去塑造儿童的灵魂。马卡连柯在《教育诗》第一部第27章“攻取共青团”中写道:“我们认为单单‘改造’一个人还不够,我们应该用新的方法教育他,就是说,应该把他教育成不仅是社会上没有危险的或是无害的一员,而且应该把他教育成新时代的积极分子。”以此为目的,马卡连柯欢迎来到工学团的犯有抢劫、偷盗罪的学员。有的学员来到工学团时,身一上脏得要命,骨瘦如柴,生着疥癣。可是,助理医生兼护士葛利高里叶芙娜总是从生活上关怀他们,不辞劳苦地替他们收拾,像“亲娘”一样对待他们,表现了工学团的教师对学员的爱。特别是高尔基对学员的热爱和关怀,对学员的“思想的转变”有重大影响。

3.对学员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劳动教育。马卡连柯通过让学员参加农业生产,修房子等工作逐渐地组织了儿童集体。他认为:每一个学员都是人,要唤起他们的人格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把学员的集体组织起来。他指出,组织儿童集体的第一个步骤是要引导学员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并且通过说理教育而逐步形成集体的舆论。

4.注重提高学员的科学文化水平。马卡连柯说“我非常重视自己的教学事业”。工学团的学员们都是半天做工,半天上课,他要求学员“无论如何首先要把功课学好”。尽管当时进入工学团的孩子的“文化程度实在太低”,但马卡连柯和教师们还是以极大的耐心组织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后来,学员们的文化水平有了提高之后,马卡连柯向学员们“提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美好的目标”,这个在文化上的具体目标就是进入“工农速成中学”念书。所以,学员们都怀着进入“工农速成中学”的憧憬,勤奋地学习。工学团里建立了图书室,为学员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创造了条件。马卡连柯说,“我们的课程给了学员们许多丰富的知识”。经过工学团教师们八年辛苦的工作,可以说,工学团里的文化工作的基础更扎实了。正因为如此,工学团培养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为苏维埃培养出了一批新人。

第三篇: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指要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指要

经过一年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各基层学校针对学科特点,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多环节的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堂观察研究,“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被全体教师理解、认可、接受、施用和创新。“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是适合我市教情、学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高效学习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该教学模式的深入实施有效地推进了我市课堂教学改革,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有效地落实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已成为学生常态的学习方式。由于“模式”往往带有很强的限制性和单一性,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统一的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的生成和创新,这背离了我们推广该教学模式的本意。因此,我们在前期实施“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

一、实践提升:从教学模式到建构课堂

由于受“环节”、“模式”影响,部分教师把“三案”简单理解为一节课的三案,把“六环节”理解为一节课必需具备的六个操作步骤,教学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创造性,造成部分课堂教学环节机械、僵化,部分教师不能根据学习内容、学习情境灵活选择不同“环节”建构课堂,阻碍了该模式的推进,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经过深入的课堂观察、调查研究、专家引领,反思提升,将“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提升为“‘六模块’建构式课堂”。

新课程理念强调确立“学生主体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建构主义理论正是倡导学生主动建构,自主学习。建构主义是极富前景的学习理论,它对指导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有着深远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知识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建构主义认为:首先,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他们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其次,强调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主体建构的过程,要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教师不能直接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要组织、引导,使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再次,关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征,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获得合理的个人经验的内化。还要看到,知识的建构不仅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因此,课堂上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活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对课堂社会环境和情境的营建成为获得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和建构主义观点是一致的。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这里所说的课堂不仅指常规意义上的课堂45分钟,还包括课前和课后,涵盖学习的完整过程。课堂的本质应该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课堂应该是系统的、动态的、不断建构生成完善的。因此,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将“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提升为“‘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继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构课堂:从模式到变式,从单一到多元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完善和升华,基本理念和核心“要素”不变,在使用时更突出灵活、实用、科学、有效,更具有易于接受和便于操作的优点。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依据不

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班级的学情等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整合与建构。实现课堂由统一模式到多种变式,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六模块是指:自学质疑模块、交流展示模块、互动探究模块、精讲点拨模块、矫正反馈模块、迁移运用模块。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系统把握教材和适当整合其他教学资源,灵活选择运用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模块,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示意图如下: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教学流程示意图如下:

说明: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教学流程示意图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由学生到学习结果的一条或几条途径进行课堂建构。图中的箭头尝试性地表示了各模块间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

三、基本理念:从被动听讲走向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传统教学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个弊病: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全部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按这样的理论设计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规范办学的背景下,以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为宗旨,立足学生的主动发展,以“学”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的基本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努力创设“活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力争实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

学生,把快乐和健康带给学生”。

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内外、课堂内外的知识本身同客体世界状况的对话,还要引导学生注重与教师、其他学生平等的对话,还要实施同自身的对话,探索自我。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不断建构的,在建构中师生共同成长。“‘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扩大了学生的学习内涵,重视关注学生自身学习精神的培养,把教育关系的重心放在孩子而不是知识本身上,因为“只有在孩子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过程的真正的主动者时他才能获取知识和能力”。这种学习不仅把学习指向外在的知识,也指向自己的内心,进行自我反思,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调动学生课内、课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促其自我监控、反思、表达、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使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这时,教学也成为“反思性实践”活动,教师也在课堂中展开“意义与关系的重建”,是同教育内容对话、同儿童多样的认识对话、同自身的对话而展开教学的,使教师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教得有法、教得精练、教得有效,也促使教师自我反思,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获得精神上的滋养。在这种“‘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每一个学生也同教师一样展开反思性思考,彼此沟通并触发各种思维和探究活动,因而教育的过程是动态发展的。这种动态发展的推动力,就是教师实践过程中的反思与认识、实践与改进的活动。换言之,在这种“‘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地位在不断的变化和调整。从基本理念的角度来看,“‘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与“三案·六环节”教学是一脉相承的。

在全省规范办学的背景下,必须还课堂于学生,要在前期实施“三案·六环节”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真正成为高效课堂。“‘六模块’建构式课堂”高效课堂,要进一步实现下列转变:从只强调教学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到提倡突出“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的转变;从课堂安排以全班学生“可接受程度”为依据,到强调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的转变;从只按大纲教材预设教学内容和问题,到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及学生已有生活经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转变;从教师通过教学“指引和示范”影响和促进学生发展,到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转变;从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到让学生尝试、合作、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转变;从“教师引导”、“学生配合”的师生合作方式,到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转变;从教学效果评价仅关注当堂反应,到关注学生“潜能发挥”和是否有利于提高“后续学习水准”的转变等等。

四、基本操作:“三案”、“六模块”操作要求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实施中,“三案”的操作要求:

“教案”设计要注意突出教学思路、学生学习过程,学案中学习问题的解决方法,注意引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案”要立足学生实际,突出引导功能,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情境性、针对性、启发性、层次性和引导性;“巩固案”中的作业形式要多样,有习题,也有活动任务,还有拓展迁移。“三案”的设计要注意遵循整体性原则、问题性原则、参与性原则、方法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探究性原则、服务性原则等,设计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充分发挥备课组和教研组(室)教师的集体智慧。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实施中,“六模块”的操作要求: 1.自学质疑模块

本模块要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可提前发放学案,让学生利用课外和自习课等时间完成,也可以在课内前半部分完成学案。也可于周五放学前下发下一周的学案和一周的学习巩固案(每科一份份量适中的巩固练习)。

要求学生: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根据学案和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自主学习,养成独立阅读、思考、完成知识建构和基础练习的学习习惯。②先看书后做题。研读教材时不浮在表面,应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的内涵,弄清知识点和尝试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等。在围绕学案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后再做学案上的问题。③循序渐进完成学案。通过自学能解决学案中一半以上的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案中更多的问题,然后带着强烈的展示欲和求知欲进入课堂。建议使用双色笔完成学案,课前自学、合作学习时用黑笔,课堂及课后修改时用红笔。④注重纠错反思。学案上能做和会做的问题要准确规范完成。确因能力要求过高,自己不能做的可以不做,在课堂或课后用红笔完成。在学案上的指定地方把本节课的内容梳理成网络;同时反思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⑤两次上交学案。一是课前做好的学案,上课前交任课教师审阅,以便教师了解学情;二是将用红色笔改过的学案再一次交任课教师审阅,用以查验学习情况。对课堂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由科代表或组长汇总交给任课教师,教师在下节课或在单元小结时解决;也可以在教师辅导答疑时解决。⑥及时整理学案:保存好所有的学案,作为课堂笔记,以备复习时查阅。

2.交流展示模块

本模块要交流展示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可先小组交流展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最大限度地扩大交流展示的面。

学生行为:上课时学生板书、展示、交流发言、质疑、互动(形式不拘,服从教学实际需要)。①交流展示的同学声音要洪亮,口齿要清晰,教师要倾听并关注同学的反应。不要频繁打断学生发言,要注意倾听与归纳。板书的同学书写要规范,图文要清楚,符号要准确,尽可能精炼表达。注意突出展示清楚解题思路、解题方法。②其他同学要主动质疑和补充,促进课堂互动生成。③按照学生自愿组合、互帮互助、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原则,组成学习小组,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活动。要注意轮换小组代表,注意学生自发交流展示与教师临时指定交流展示人员相结合。其他同学观察展示、思考正误,注意质疑、矫正。

教师行为:观察学生交流展示中讨论和板书的问题答案,倾听学生的发言,进一步把握学情,考虑调整互动探究的问题、精讲点拨的要点等。在对学生交流展示进行评价时,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追求的境界,目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要营造民主的氛围,提倡学生创新,着力点定位在学生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上。

3.互动探究模块

本模块要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教师要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

互动探究问题的选择。一是选择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的问题进行探究,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经验进行预设;二是选择学生自学中发现的困惑和疑点进行探究,注意这些困惑和疑点应是本节学习的核心内容或对核心内容的理解不可缺少的。对多个问题进行探究时可分配给不同的学习小组,使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探究任务,通过小组各个成员的合作,把自己负责的主要问题探究透彻,在下一步交流互动中让全班共享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

师生行为:鼓励个人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形成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组长组织组内认真讨论,逐步形成解决问题方案,并按方案去解决问题。还可讨论形成本组的交流展示方案,为交流作准备。教师在此阶段内应巡视班级各小组的活动,主动参与1个或几个小组的探究活动,关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奇特想法,及时把握学情,一是为下一步的交流掌握第一手材料,二是可适时调控各组的探究进展和探究方向。在班级交流时注意适时点评(有时需要精讲),不能放任,应中肯、恰当评价,使评价既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又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观点和解题思路等。4.精讲点拨模块

本模块要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精讲点拨,要注重剖析知识要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还要针对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对疑难问题点拨时要注意学习层次,注意点拨的范围,注意把握教学难度等。

教师行为: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精讲点拨或调控。如,各组完成任务中的精彩表现,不足之处,教师要予以激励性评价和矫正性评价;有些知识与方法,学生难以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上去认识和体会的,教师要予以精讲点拨、补充。精讲点拨要到位而不越位,要把握好度;要把握时机适时进行,不要频频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语言要简洁、精炼,准确、规范,形象、生动;讲解重点要突出,要有变式讲解;例题要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难点突破要有阶梯设计;要给学生留有消化、思考的空间。对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迂回一下,设计阶梯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逐步达成学习目标。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适时引导学生突破学生自学不会、探究不出的疑难问题,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同时要注意发挥传统教学手段(如板书、板图、挂图、模型等)在教学中的作用。

5.矫正反馈模块

本模块要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完成反馈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要重视“双基”的矫正反馈,确保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矫正反馈要注意突出针对性、及时性、层次性和有效性。在此模块,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要做到“三优先”,即优先辅导学困生;优先表扬学困生;优先让学困生交流展示。反馈体现在学案收改时、抽查时,在学生交流展示时,在互动探究情况的把握时,在课堂生成问题的解决时,在二次上交学案时等,矫正可随时进行,也可专段时间进行,可在精讲点拨前进行,也可在下节课开始前进行。

6.迁移应用模块

本模块要完成巩固案中的习题,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思维,形成相关技能。迁移应用的题型要多样,要有书面的和操作性、实践类问题。还可设置思考题、必做题、选做题等。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迁移应用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

理能力。

在进行迁移应用训练时,要注重独立性、规范性,要及时反馈、收交和批改。对迁移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矫正,及时进行变式练习。

五、整体把握:各案、各模块在建构式课堂中的作用与联系

“三案”的设计与使用是“‘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实施的基础。“三案”中的“学案”是“‘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实施的关键,是自学质疑模块开展的依托,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建构、质疑,为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等模块开展提供话题、主题等;“教案”是“‘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实施的保证,其主要作用是明晰课堂建构思路,设计指导学生自学质疑,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和互动探究的方法,预设课堂可能生成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准备精讲点拨的内容和矫正反馈的练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巩固案”是迁移运用模块功能体现的方式之一,其主要作用是突出学以致用,通过必要的习题与实践作业等巩固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学习结果,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水平。

“六模块”中,自学质疑模块主要在学生完成学案的过程中体现,它是建构式课堂的核心模块,其中学案的自学引导部分主要以问题的形式和知识建构的形式呈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起引导作用,其中的质疑部分提倡学生质疑问难,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本模块同时还可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让学生在自学质疑模块主要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模块由学生在自学质疑的基础上进行,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作用,让学生先在学习小组内积极思考、大胆交流,然后在班级交流展示,交流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观察,并思考应对方案,让学生在交流展示模块主要进行合作学习;互动探究模块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选用,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探究素材和方法指导,让学生在互动探究模块主要进行探究学习;精讲点拨模块可随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选用,注意把握及时、适时、适度的原则,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顺利进行;矫正反馈模块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矫正与反馈,形成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迁移运用模块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拓展运用,注意密切联系实际,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等。教学中要根据各模块的功能,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选用一个或几个模块,进行课堂建构,要切实发挥建构式课堂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水平,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四篇: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工作总结

罗阳镇大沙小学2011---2012学第一学期

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工作总结

紧张而繁忙的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全面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们在中心校领导的指导下,我校贯彻落实并大力推行市“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学习推广“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要求,更新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体教师发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工作任务。为了扬长避短,依据本学期的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组织动员,制定方案

成立领导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学校成立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要求领导小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讨论学习,剖析问题,解读“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要求内容,增强开展“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要求的责任感和自觉性。通过学习,使教师领会模式的每一步内涵,要求教师认真把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操作要领。

1、成立领导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为确保“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要求的扎实有序开展,学校成立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要求领导小组。校长负责落实,各教研组积极配合,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全力推行。

2、加强学习,深入研究。一是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丰富理论储备;二是开展大讨论活动,统一思想,坚定信念,达成构建高效课堂的共识;三是深入剖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是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高效课堂特征,依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确定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策略。

二、探索实践 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学习借鉴,大胆改革,勇于实践,通过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集体听评,研讨总结,探索创建高效课堂新路子,为“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要求积累经验。

1、观摩名师课堂教学。一是要利用集体教研活动时间,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录像;二是聘请专家、名师到校进行专题讲座、执教观摩课;三是认真领会,借鉴吸收,将专家、名师的教学思想和先进理念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2、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组织本校的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示范课要能够冲破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束缚,大胆改革,大胆实验,并力争在学习借鉴名家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3、强化教研活动。要保障集体教研活动的数量,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要把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同听课评课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第一时间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总结提炼,积累经验。

三、全面推进阶段

本阶段目标为:在总结前一阶段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名师带动、同伴互助、自主发展”的模式,全面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使每位教师明确高效课堂的目标和要求,掌握并运用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上好家常课。这是务实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要结合本校教学条件、师资状况和学生情况,重点搞好家常课的研究,引领教师研究如何上好家常课,如何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教师要深入研读每一课教材,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组织引导学生当堂完成学习任务,达成既定目标。

2、打造精品课。每位教师在本阶段及此后每个学期分别打造2-3节体现“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先进教学理念、高水平、高效率的精品课,在学校范围内公开执教,以达到互相交流,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3、强化集体备课研究。在全面推进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研究,通过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

4、及时反思、总结和提升。教师要坚持写教学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中的问题、经验和心得体会,并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和阐述。每位教师在本阶段及此后每个学期分别写出1-2篇体现“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先进教学理念的研究性论文或案例。本阶段结束,学校、各学科要写出阶段性成果报告。

四、反思深化阶段

本阶段目标为:总结活动情况,反思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形成促进高效课堂构建的长效机制。

1、总结反思。分学科召开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等座谈会,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予以总结和提升;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和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形成长效机制。在总结、反思、研讨的基础上,调整完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标,制定出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深化高效课堂构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制度和措施,实现高效课堂常态化。

罗阳镇大沙小学

2012年1月

第五篇:“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在认真学习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先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总结我区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打造“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一、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模式

(一)六模块

“六模块”是:1.“问题指向,预习先行”模块;2.“呈现目标,任务导学”模块;3.“互动探究,合作求解”模块;4.“交流展示,适度拓展”模块;5.“反馈矫正,尊重差异”模块;6.“强化训练,当堂达标”模块。

(二)3+X建构式课堂

“3+X” 建构式课堂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系统把握教材,适当整合其他教学资源,在保证1、2、6模块的前提下,依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班级的学情等实际需要整合与建构,灵活选择运用3、4、5模块,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有效高效的课堂。

二、研制过程、方法与流程

(一)经验归纳,实践反思。通过对我区近十年新课程课堂优秀典型课例的分析,概括出基本的模式结构,并进行实践检验、评价论证,形成模式体系。

流程:“案例选题(同题异教)——提炼反思——检验修正——完善定模”。

(二)学习借鉴,创新提升。学习借鉴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以及全国教育发达地区学校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和升华,基本理念和核心要素不变,更突出灵活、实用、科学、有效,更具有易于接受和便于操作的特点。

流程:学模——套模——创模。

(三)理论支撑,演绎归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应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目的。流程:内容分类--模仿设模--实践修正--论证定模。

三、基本理念

“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的基本理念是: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的基本原则,以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为宗旨,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努力创设“活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让学生从被动听讲走向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力争实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把快乐和健康带给学生”。即: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填充;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给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去抓住;给一个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四、操作要领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模块

本模块指教师在一节课即将结束前将下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有学案的下发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预习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准备,是学生走向自学实践的初级形态。有效预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特征,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接受智力挑战,开阔思维,拓展阅读,体验生活,挑战文本,进而生成自己的问题。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能提出问题是其探究的开始,但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是判断学生有效预习的一把尺子。只有广泛阅读、积极思维,才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有了疑问,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寻求答案、生成知识,达成目标。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模块

呈现目标,指教师导入新课后,用多媒体、小黑板等多种形式出示反映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具体学习目标。目标定向后,学生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由然而生,学习的主动性会增强,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目标定向后,教师心中有程序,活动有步骤,要求有标准,讲评有重点,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参与学生活动有预设、有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有效地克服了课堂的随意性。

目标是一节课的方向和灵魂,有了明确的课堂目标,教师就要思考这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要培养学生什么,最终让学生具有何种能力能解决哪些问题,重点是学生思考这节课要学什么。学习目标是给学生看的,所以要尽量做到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明了化,通俗易懂、明确且能检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机械地、一成不变地执行教学目标,而应根据即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情境、学生实际等调整教学目标,发挥教学机智,捕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生成新的教学目标,使预设的目标和生成目标相结合。

在同一班级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相同的教材进行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为每一层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它包括基本目标,让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的学生达到;中层目标,让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的学生达到;发展目标,让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的学生达到,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任务导学,指以问题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化。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模块

互动探究,是指教师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还要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互动探究问题的选择,一要选择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的问题进行探究,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经验进行预设;二要选择学生自学中发现的困惑和疑点进行探究,注意这些困惑和疑点应是本节学习的核心内容或对核心内容的理解不可缺少的。对多个问题进行探究时可分配给不同的学习小组,使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探究任务,通过小组各个成员的合作,把自己负责的主要问题探究透彻,在下一步交流互动中让全班共享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

在探究过程中,鼓励个人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形成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组长组织组内认真讨论,逐步形成解决问题方案,并按方案去解决问题。还可讨论形成本组的交流展示方案,为交流做准备。教师在此阶段内应巡视班级各小组的活动,主动参与一个或几个小组的探究活动,关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奇特想法,及时把握学情,一是为下一步的交流掌握第一手材料,二是可适时调控各组的探究进展和探究方向。

合作求解,在互动探究的基础上,还要组织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共同研讨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包括同桌互帮式、四人小组研讨式、多人小组合作式和全班合作式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和探究搭建舞台。根据学习的具体内容及具体条件,安排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在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讨论中所提出的疑问,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发展多向思维。师生关系应是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教师要善于运用诱导的语言,紧扣目标,引导学生逐层深化,激活学生的思路。

(四)“交流展示,适度拓展”模块

交流展示,既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现、交流,又是学生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提升。在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在提问、质疑、讨论的快乐情境中,在“兵教兵”、“兵练兵”的合作学习中,达到对学习任务的整体把握,从而达到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的教学效果。在展示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一名导演,适时地鼓励学生,同时对学生的展示活动进行点评,及时根据课堂展现与互动出现的新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确保课堂展示的正确方向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适度拓展,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编者意图、学生基础、生活实际,在学生展示交流和教学整体目标落实的基础上,从文本出发,把散见的课程资源化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使其教育价值和教育活力得以激活和再现。拓展延伸的完美境界应是适度、有效,要从着眼学生发展、提升思维品质的角度出发,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拓展,为情感体验拓展,为品味语言拓展,使拓展训练成为整个课堂教学流程中学生的生长点、发展点。切忌本末倒置、生拉硬扯、空泛无效、舍本逐末、喧宾夺主、南辕北辙,无度的,泛化的拓展。

(五)“反馈矫正,尊重差异”模块

反馈矫正,指教师要注意收集反馈信息,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教师要根据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要注重剖析知识要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还要针对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对疑难问题点拨时要注意学习层次,注意点拨的范围,注意把握教学难度等。点拨语言要简洁、精炼,准确、规范,形象、生动,到位不越位,讲解重点要突出,难点突破有梯度;要给学生留有消化、思考的空间。

尊重差异,一要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学生学习上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不应该让学生把精力过多地放在自己不擅长也不喜欢的项目上,而应该让学生自己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放到他喜欢的、感兴趣的项目中去。因此,在评价中,应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享受成功,得到发展。二要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对待同一现实,学生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因此,在评价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让课堂呈现丰富多彩的格局。三要尊重学生的经验差异。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经历着不同的经历,享受着不同的生活,他的生活经验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也理应得到尊重。

(六)“强化训练,当堂达标”模块

本模块要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思维,形成相关技能。训练的题型要多样,要有书面的和操作性、实践类问题。还可设置思考题、必做题、选做题等。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应用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

在进行应用训练时,应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难易不

一、梯度不一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对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矫正,及时进行变式练习,以便达到呈现的学习目标,并有效的迁移应用。

五、各模块在建构式课堂中的作用与联系

“问题指向,预习先行”是“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实施的基础,主要以问题的形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起引导作用,通过预习,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呈现目标,任务导学”是建构式课堂的核心,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问题和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学、建构、质疑,为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等模块的开展提供话题、主题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是“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实施的保证,通过必要的习题与实践作业等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水平。

“互动探究,合作求解”主要在学生有效预习的基础上体现,“交流展示,适度拓展”、“反馈矫正,尊重差异”在学生“互动探究,合作求解”的过程中进行,教学中要根据各模块的功能,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选用一个或几个模块,进行课堂建构,切实发挥建构式课堂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下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实践策略(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实践策略(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操作指要(精选五篇)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 解读正在推广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基本理念与基本操作方案和要求。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基本理念是:确立“学生主体观”,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构建经验交流发言稿(五篇范例)

    各位领导、同仁: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参加我市“‘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赣榆县华杰双语学校是XX年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兴建的我县首家九年一贯制、全寄宿民办......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初探

    钱建林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只有教学效率最大化且效益最优化,高效课堂才能得以实现。由此可见,要想课堂高效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笔者以人教版......

    建构式生态课堂活动方案

    灌云县海滨新城学校“建构式生态课堂”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为前提,按......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运用大全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运用 □ 王爱霞 “六模块”是指:读读写写———积累语言 模块;整体感知———自学质疑模块;自主探 究———以读促悟......

    课堂教学中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研究报告(5篇范例)

    针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研究报告 东海县张湾小学联合小学 郭zhirui 根据当前的创建教育现代化的“大环境”情况,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推行“‘六模块......

    建构式生态课堂英语教研组[精选五篇]

    “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实施方案 ----柘汪中学英语教研组 我校自实行新的课堂改革以来,从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来看,已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为了进一步优化我校课堂教学,抓实抓牢这......

    让多媒体引领“建构式生态课堂”

    让多媒体引领“建构式生态课堂” 下的语文教学前行 连云港市赣榆县黑林中学 222122 刘艳 【摘 要】 “建构式生态课堂”下的语文课堂,应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