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鲁昕部长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闭幕式上的讲话(范文)
鲁昕部长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闭幕式上的讲话
教育部副部长
鲁 昕
(2014年11月3日 南京)
同志们、老师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各方面的密切合作下,经过全体参赛教师、评委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2014年“凤凰创壹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取得了圆满成功,即将落下帷幕。在此,我谨代表教育部和大赛组委会,向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祝贺!向为大赛成功举办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评委和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对为大赛顺利举行给予大力支持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和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及为本次大赛提供赞助的凤凰创壹软件有限公司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看到了参赛教师代表的精彩展示,听到了华中师范大学专家对大赛的整体点评,以及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央电教馆有关同志对大赛系列配套工作情况的介绍,我很受启发,为近些年来大赛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新突破感到振奋和欣慰。
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5年来大赛逐年完善、不断创新,由最初的中职赛事发展为一年一度、中高职全面覆盖的职教盛会,在职业教育战线形成了“学生有技能大赛,教师有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可喜局面。概括起来,大赛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是推动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目前在教师信息化教学领域唯一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性赛事。5年来,大赛地位不断提升,由首届教育部职成司独立举办发展到今天由教育部主办,教育部职成司、教师司、信推办、工信部人教司和江苏省教育厅共同组织。今年刚刚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更是明确要求“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多年来大赛正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教师参与其中,已经成为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推手,在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是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竞赛组织体系
各地对大赛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赛事规模日益扩大。首届比赛仅北京、湖南、江苏等个别省份组织了省级选拔,全国仅有421名教师提交了354件参赛作品。今年,全国33个代表队组织了地方选拔赛,约6万名教师参与了比赛,其中1468名优秀教师被推荐参加国家级比赛,提交作品726件。目前,大赛已逐步形成了国赛、省赛、地市级比赛、校内选拔四级赛事体系,江苏、辽宁、北京、宁波等省(市)实现了辖区内规范化竞赛的全面覆盖。5年来,全国共计4674名教师参加了国赛,20余万名教师参与了各级比赛。
三是突出了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办赛宗旨
5年来,大赛内容覆盖了中、高职专业目录的所有专业类和公共基础课,全面对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同时,大赛还紧跟教学改革最新进展和职教领域重点工作,近两年增设了德育、语文、公共艺术课程组和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等相关专业组,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环境。高职赛项设置了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能力课程组,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大赛对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四是培育了一支坚强有力的职教信息化教学队伍
2011年起,大赛同期举办“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报告会”,对指导参赛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作用非常明显。2013年,大赛组委会组织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教师发展状况调研。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参赛教师在赛后能够继续坚持开展信息化教学,78%的参赛教师能够通过经验介绍、讲授公开课、组建信息化教学团队等方式发挥带动作用,许多参赛教师已经或正在成长为学校的教学改革领军人物和推进信息化教学的骨干力量。
五是建设了一大批信息化教学资源
2011年起,大赛组委会把获奖作品比赛实况制作成教学资源,通过大赛官网向职教战线展示,目前已共享获奖成果791项。2013年,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成果网上展,收集各地优质资源、成果数千条,面向社会展示。2014年,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启动了大赛资源建设项目,将制作500学时的信息化教学示范课,供职业院校教师观摩、学习。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要适应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创新驱动竞争日趋激烈、传统人口红利逐渐减少与资源环境约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等新挑战,我们必须实施包含经济增速转换、产业结构调整、增长动力变化、资源配置方式转换、经济福祉包容共享等内容的全方位转型升级。这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迫切需求。
在此背景下,中央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6月23日,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6月23-24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李克强总理接见会议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刘延东副总理、马凯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这一系列部署,共同构成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基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一是更加强调为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服务,要进一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提升各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二是更加强调社会参与,要引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开发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三是更加强调共建共享,要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四是更加强调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五是更加强调信息化管理,要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推动职业院校管理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刚刚闭幕,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要求,要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要求,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为抓手,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工作,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坚持育人为本,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不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要摒弃唯技术论、唯设备论等错误观念,树立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熟练掌握技术技能,具备良好文化修养和终身成长能力为目标,开展信息化教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到人人尽展其才。
二是坚持学生中心,创新教学模式。随着信息化发展的加速,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教与学的需求。职业院校、教研机构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用好以Mooc(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为代表的资源和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实时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的作用,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泛在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坚持教师主体,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我们要抓紧着手制订职业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搭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框架,组织课程专家设计相关培训课程和能力测评指南,进一步规范培训工作。今年启动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万里行活动”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尤其是重点面向中西部地区开展送教上门的免费公益性培训,对缩小地区间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比如,西藏代表队经过指导,成绩比往年就有了长足进步。各地要积极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保证任课教师具备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四是坚持应用驱动,探索优质数字资源开发与应用机制。各地要探索贴合职业院校实际教学需求开展资源建设的新机制,将资源开发与应用紧密结合,引导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共同开发优质资源。今年中央电教馆和职成司引入机械、交通、住建等行指委参与数字资源建设,根据行业发展的最新进展解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便于拆分重组、能够在课堂教学即插即用的课程教学资源包,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职业院校要探索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入普遍应用机制,鼓励教师、学生利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教育行政部门要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共享,为中西部地区师生提供优质数字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是坚持科研先行,做好课题研究。教育科研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科研先行”和“抓科研就是抓质量、抓质量必须抓科研”的理念,做好信息化教学领域的科学研究,结合热点问题,积极探索,形成理论研究成果,指导职业院校教学实践。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已经做了有益的探索,2013年就组织开展了多项研究,立项课题64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后在行指委、教指委的专项中,要重点支持信息化领域的课题研究。各地要用好这些研究成果,服务于职业院校的教学实践。
六是坚持服务教学,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大赛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推进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抓手。大赛组委会要进一步完善赛事方案,突出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的改进,凸显大赛的实效性,服务一线教学。要建立健全大赛机制,改革创新,办出特色,以大赛为平台,开展丰富多样的配套活动,广泛共享大赛成果。中央电教馆制作的信息化教学大赛示范课就是一种很好的成果共享形式,各地职业院校要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学习、观摩,切实改进日常教学。各地还要办好、办实省级选拔赛,建立省、市、校多级选拔体系,进一步拓展参赛面。要积极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宣传推广优秀获奖作品,进一步提升大赛的影响力。
同志们,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使命光荣、任重道远。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形成信息化教学持续助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新常态,为早日建成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鲁昕在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闭幕式上的讲话
鲁昕在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闭幕式上的讲话
以现代信息技术带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
——在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
信息化教学大赛闭幕式上的讲话
教育部副部长 鲁昕 2011年11月26日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在各方面的密切合作下,经过全体参赛教师、裁判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取得了圆满成功,即将落下帷幕。在此,我谨代表教育部党组和大赛组委会,向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祝贺!向为大赛成功举办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裁判和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向对大赛给予大力支持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辽宁省人民政府以及沈阳市人民政府、辽宁省教育厅、沈阳市教育局,特别是积极参与并热忱赞助大赛的神州数码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等企业表示衷心感谢!
刚才,清华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的专家对大赛做了整体评价,充分肯定了职业教育近些年特别是2011年所取得的新进展,同时也指出了职业教育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听后很受启发。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本届大赛呈现出的新特点
与去年相比,本届大赛在赛事安排、比赛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主要呈现出了以下一些新特点。
一是对接产业,扩大共享。大赛的比赛范围进一步拓展,由语文和数学两个科目扩大到所有公共基础课程,由土木水利、加工制造和信息技术三类专业扩大到19个专业大类全部专业,实现了专业(科目)全覆盖,全面对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参赛人数进一步扩大,由去年的255人增加到369人,更多成功经验和做法得以展示和分享,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在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之间的共享。
二是突出特色,知行并重。大赛以“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为主题,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深度融合。比赛在现场营造了真实的教学环境,参赛教师通过现场操作,实时展现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设计思路、实现形式、教学过程、实际效果,用现代技术手段演示了“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魅力,体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
三是瞄准前沿,创新理念。大赛期间举办了“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报告会”,邀请知名专家和地方教育部门的同志,围绕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整合、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数字校园建设等内容,作了十分精彩的专题报告。这些报告介绍了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理论前沿和实践探索,反映了职业教育的理念变革。
总之,本届大赛的成果充分表明,自去年大赛开办以来,各地对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问题越来越重视了,对大赛的准备更加充分,参赛教师的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参赛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活泼、艺术性和新颖性更加突出,展现了职业教育教师的娴熟技能和良好风貌,展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美好前景。
二、深刻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信息技术时代,信息产业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国家的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深刻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一,现代信息技术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至关重要的基础力量。2010年1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一次讲演中指出,全球经济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只有那些拥有受过最好教育的劳动力,严谨对待科研和技术,建有像道路、机场、高速铁路和高速互联网等高质量基础设施的国家,才会在这场竞争中获得胜利。今年2月发布的《美国创新战略(2011)》提出了确保美国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四大战略:一是培养符合21世纪知识和技能需要的下一代人才和世界一流的劳动力队伍。二是加强和扩大美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三是建设 21世纪的先进基础设施。四是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生态系统。我理解,这些战略的核心,一是人才,二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起来的产业体系。这个人才也必须是用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人才。在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信息技术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至关重要的基础力量。完成“十二五”时期国家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的战略任务,绝对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与产业企业竞争力提高联系最紧密、对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贡献最显著的一类教育,也只有建筑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和改革创新的重大突破。第二,现代信息技术是改造职业教育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类型相比,更强调与产业发展依存性,也更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传统教学基本以教师的粉笔加黑板的课堂讲授为主,既缺乏丰富性、生动型和直观性,学生参与也十分有限。作为职业教育核心教学环节的实习实训,只有通过“做中学”、“做中教”,才可能真正把教、学、做统一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在岗位操作中提高专业技能、在生产过程中培养职业素养。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制约因素很多,但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许多动作程序都可以在模拟环境中演练,大大提高了实习实训的效果,不仅有利于解决学生实习岗位紧缺和不足的问题,而且也有利于解决在真实环境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和生产问题,所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是改造职业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不二选择。
第三,现代信息技术是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经从重规模扩大转向了重内涵发展、重质量提高的新阶段。但是,理念的陈旧和手段的缺失还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因此,用现代信息技术引领和支撑职业教育在新阶段取得新突破新发展,是摆在职业教育战线同志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结合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教育部正在组织编制教育信息化专项规划,对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职业教育必须抓住机遇,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支撑,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
第四,现代信息技术是提升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工业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和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加快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革命性作用,以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资源建设的时空限制,使得资源建设扁平化,有助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利用率,弥合不同地区之间信息化发展“鸿沟”,促进包容性发展,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具有革命性意义。实践表明,一个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学生就是一个具备了可持续学习能力的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进而形成可持续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以现代信息技术带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
加快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要求,也是全社会和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期盼。在这一进程中,我认为,现代信息技术既是手段也是目标,说它是手段,因为它支撑着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说它是目标,因为它是衡量职业教育是否实现了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我们必须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加快进程,全面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能力和水平,为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树立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理念。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变革职业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突破口,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任何变革首先起自于理念的改变。因此,树立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理念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必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基础建设,加快部署推进,使现代信息技术贯穿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全过程,以此推动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各方面的改革创新,推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要紧紧抓住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和《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制定的机遇,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的革命性改造。
第二,全面加强职业教育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建设。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部署与要求,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建设,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开发整合、征集评选、质量认证等多种方式,汇聚和共享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建立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要建立和完善服务决策、服务战线和服务社会的职业教育数字化公共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决策和科研的水平,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第三,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信息技术标准建设。要根据不同区域、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不同特点,分级分阶段建立标准,推进分段达标。以现有技术标准为基础,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数字化课件资源开发标准》、《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管理规定》、《职业学校校园网建设标准》、《职业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规范》和《职业学校数字校园信息主管培训与认证管理办法》等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数据收集、样本分析、模拟实验等方面的优势,为健全职业教育各类国家标准提供技术平台和服务支持。
第四,以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建立平台、开发资源、优化管理、完善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教育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应用、人才成长途径、教师培养培训、行业指导作用、校企深度合作和教育评价改革等10个方面的统筹与衔接,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
第五,以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终身学习体系建设。要建设开放灵活的网络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区域和学校之间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课程和学习方式,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全社会。要建立完善开放教育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为具有不同学习特点和需求的人群提供时间成本更低、形式更加灵活的学习机会。要开展学分制银行试点,保障每个人随时、随地、随需可学,为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铺设数字化大道。
第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要深入研究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相关政策和项目,学习借鉴国际上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积极引进和合作开发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不断扩大与其他国家的现代信息技术交流与合作。同时,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职教模式,搭建中外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动中国职教模式走向世界,让中国职教经验为世界职教发展贡献智慧。
同志们,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又充满着竞争的全球化时代。人们都在说要抢占发展的先机和制高点,现代信息技术就是这样一个制高点,其实别的制高点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支撑。能不能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我们发展的利器,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中等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教学大赛已经办了两年,从明年开始,高职也要参加进来并发挥引领作用。要认真总结大赛的经验,确保一年比一年办得更好,并使之制度化、品牌化,成为现代信息技术带动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式的展示平台,成为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谢谢大家。
第三篇: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解析
摘 要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信息化教学领域唯一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性教师教学比赛。自2010年开办来以,大赛吸引了30万职业教育一线教师积极参与,在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分析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背景、举办成效和发展趋势,并以高职组教学设计分赛项为例,分析参赛应做好的准备工作。
关键词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教学设计分赛项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2-0043-04
一、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简述
(一)背景简介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始办于2010年,第一届主要参赛对象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大赛名称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自2012年起,将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纳入大赛参赛范围,大赛更名为“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此项赛事由教育部主办,教育部职成司、教师司、信推办、工信部人教司和承办省教育厅共同组织实施,是考核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国家级赛事,致力于“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1]。
(二)赛项设置
6年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从参赛院校级别到分赛项设置都发生了较大变化。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只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化教学设计两个分赛项;2011年,增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教学分赛项;2012年,将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纳入参赛对象;2013年,中职组比赛取消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教学分赛项,增设信息化实训教学分赛项;2014年,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赛事都取消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分赛项,增设信息化课堂教学分赛项,同时参赛选手由个人参赛拓展到团队参赛;2015年,高职组取消网络课程分赛项,增设信息化实训教学分赛项。至此,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职组和高职组均设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实训教学、信息化课堂教学3个分赛。见表1。
二、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举办成效
(一)引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目前在信息化教学领域唯一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性赛事,大赛的权威性以及影响力不言而喻。仅2015年,就有来自全国3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和解放军的989件作品,2277名教师参加了全国总决赛。由于进入全国总决赛有严格的名额限制,竞争激烈,所以参加国赛的选手基本都是经过校赛、市赛、省赛层层推荐、选拔才获得国赛参赛资格的。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有5万~6万教师直接参与该项赛事,大赛开办6年来,累计教师参与人数达30万人次。
从2011年起,在大赛官网上专门设获奖作品视频展示专栏,供教师观摩、学习。这些优秀获奖作品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开发、教学组织实施、教学成效、特色等在信息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具有一定引领作用,为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普及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
(二)提升参赛教师个人信息化教学能力
校、市、省、国家4级选拔的竞争机制有力激发了教师学习、应用信息化的意识,由“被动茫然”走向“主动认知”。此外,从2011年起,大赛组委会在国赛期间增设了专家报告。省、市、校等各级组织单位在选手备赛期间,围绕大赛开展的各类专项培训,从教学顶层设计、教学组织实施、信息技术手段、教学仪态仪表等多方面提升了参赛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执教能力。据大赛发展报告统计显示,平均每位参赛教师在备赛期间参加的各类专项培训时间累计达2.35个月[2]。
大赛对教师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和深远影响远不止赛前、赛中,更体现在赛后。据调查显示,赛后90%的教师能继续推广、应用大赛作品和成果、坚持开展信息化教学,78%的参赛教师能通过经验介绍、讲授公开课、组建信息化教学团各队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3]。另外,参赛教师在参与信息化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技术应用、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主动性更强了,绝大部分参赛教师成长为学校信息化教学方面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个别教师成长为该领域的专家。
三、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发展趋势
(一)从重技术走向重应用
第一届大赛就设立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分赛项自2014年起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信息化课堂教学分赛项;高职组也在2015年取消了网络课程分赛项的评选,增设了与中职组相同的分赛项――信息化实训教学。从中不难看出,在大赛的开办前期,更重视技术开发,强调信息技术和手段的先进性。而这几年的大赛,整体导向是偏运用,更强调信息化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如何推广与应用。先进的教学软件、优质的网络化教学资源只有在应用中才能发挥它的价值,才能体现它对教学的贡献。
(二)从重设计走向重效果
2014年、2015年,大赛组委会对各分赛项的评审指标进行了调整,其中教学设计分赛项原来的一级指标“内容呈现”和“技术应用”被“教学过程”指标取代,分值调整为30分。同时增设了“教学效果”这个一级指标,增加了“创新”指标的分值。见表2。
从教学设计分赛项评审指标调整来看,单独列出“教学效果”这个一级指标,而且分值为15分,说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期望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从重教学设计走向重教学实施,从重教学实施走向重教学效果,实现了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理想与愿望。
(三)从重参赛走向重普及
2014年,大赛组委会将个人参赛拓展为团队参赛。赛制调整的引导性显而易见,就是让更多的职业院校教师参与到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中来,让更多的职业院校教师将信息化技术手段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此外,在一级评审指标“总体设计”中,增加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设施,系统优化教学过程”这一表述。见表3。强调学校信息化教学设施的整体布局要能有效支持信息化教学的普及。从而,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化大赛已不是单一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开发与应用,更关注学校乃至于整个职业教育体系对信息技术的接受与推广。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分赛项参赛分析
(一)选题是成功的开始
比赛不同于常规教学,主题要有突出的特色和现实意义。换句话说,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参赛。有些教学内容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是核心课程的重点内容,但由于过于专业需要有一定基础知识才能理解,所以这样的选题虽然“重要”,但不“大众”。例如,《成本会计》中的成本会计报表的编制,需要有成本项目核算、产品成本计算等相关知识做铺垫,非专业人士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听得明白,搞得清楚。还有些教学内容可以对非专业人士讲得明白,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实用,属于热点内容,但往往会出现撞车现象。例如,《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时间价值”,2015年全国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分赛项中入围总决赛的参赛作品共计127件,分“公共基础课程组别(英语)”“农林牧渔大类”“交通运输大类”“财经大类”“旅游与公共事业大类”5个组别进行比赛,平均每个组别25项作品。“财经大类”组别中以“资金时间价值”为选题的参赛作品为3件。此外,“公共基础课程组别(英语)中”涉及“商务会餐”“酒店服务”“英文求职、简历撰写”的选题也很容易冲突。
虽然关于选题,在评审指标中并没有明确的要求,但优质的选题可以让作品在评审时增色不少,同时也有利于推广、传播和应用。在选题时,除了要关注其特色和现实意义外,还要考虑这一选题所涵盖的教学内容是否对信息技术有较强的依赖;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对学生有效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是否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如果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能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难点和重点,没有引入信息化元素的必要,这样的选题也是失败的。
(二)总体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分赛项,核心是“设计”,所以对教学组织与实施的设计是大赛考核的重点,历年大赛评审指标中关于“教学设计”的分值都是最重的。
2015年关于总体设计指标的内涵描述可以概括为:
有依据。指标描述除了要求“教学目标明确”,还要求“有据”,即要对职业院校的教学对象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教学内容要符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要求,教学重难点要得当。
有策略。教学策略一定要符合国内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近年来,国外比较流行翻转课堂,国内也有很多专家学者在研究,所以很多作品中都提及该理念,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无法实现,反倒弄巧成拙。
有技术。大赛要求作品能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设施,这是对“信息化”的基本要求,但不过分强调技术的高精尖,而是更注重技术的应用价值。
有反思。比赛作品应该是已经在实际教学中实施过的教学任务,所以要求有完整、规范的教案。所谓完整,隐含着包括教学反思、教学过程调整等在内的,留有教学实施痕迹的,课程组教师能根据教案上课等在内的诸多细节体现。
(三)教学过程
教学组织实施过程要淡化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和中心地位,所以纯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不会引起特别关注。反之,分组研讨、组间对抗、课堂汇报等这些能体现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等理念的教学组织形式却非常容易被接受。同时有真实实践环境的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没有真实实践条件的要通过虚拟信息技术让学生模拟操作,这样职业教育“做中教、做中学”的优势与特色才能被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四)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大赛作为一项比赛,在引领教师理念、技术、教学能力等方面提升的同时,却不能直接带动课堂教学的变革”是大赛自开办以来受到的主要质疑[4]。如何让优秀的大赛作品在实际教学中推广与应用,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一直是大赛举办方的不懈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召集相关部门及专家多次召开会议研讨,对评审指标进行调整,增设“教学效果”这个一级指标,同时淡化对技术本身的追求,取而代之的是对“技术应用”的关注。从大赛评审指标的调整不难看出,信息化技术已经不是“用不用”的问题,而是“用得怎么样”的问题。所以教学效果一定要在参赛作品中有所体现,而且还要对比说明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后效果的改进与提升情况。当然,教学效果不仅表现为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更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更浓了、学习主动性更强了等学习态度、学习意识的转变和提升。这些都可以用教学现场学生学习过程的图片、视频来体现,既真实又具有感染力。
另外,通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模式等的重构与改变也能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可以结合教学总体设计来阐述并组织实施。
(五)特色创新
即便特色创新在历年大赛的评审指标中所占分值不断调整,最高时20分,最低时10分,2014年、2015年都是15分,但这项指标始终都在一级指标评审体系中,足见创新的价值。创新包括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教学组织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等。创新要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与专业相结合、与课程相结合、与职业院校学生的特色及认知规律相结合,而且这种创新不能曲高和寡,要具有较大推广价值、要具有普及性,契合大赛“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这一主导作用。
(六)作品展示
所有信息化教学设计作品都需要提供讲解视频(不超过10分钟)、教案、说课稿等相关资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讲解视频。其基本理念是:让外行听懂作品中讲授的知识,让内行认同作品中的教学组织形式,让观者有视觉上的冲击、听觉上的享受。“听懂”就是要将深奥的问题生活化、实例化,有“原来如此”的感悟;“认同”就是要将杂乱的知识点串成线、程序化,有“提纲挈领”的逻辑;“冲击”和“享受”就是通过应用信息化手段,让专家评委有继续欣赏的渴望,信服该教师团队确实有这样的能力应用信息化手段上好该节课。
第四篇: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感悟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感悟
2016年11月26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在济南职业学院,山东商业职业学院进行比赛。我作为一个观摩人员观看并听取了比赛的全过程。通过此次比赛感悟很深。在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教学模式改革。学生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什么是信息化教学呢?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全新的教学方式。
信息化教学的方式
1.线上线下两种教学资源,在信息化教学中网上自主学习,成为新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网上公开课,微课,慕课。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网上学习,线下思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自主性。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2.移动互联网融入学习。我们所存在的时代是一个网络的时代,移动终端,及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资源随时随地共享,相关App软件的应用,增强了学习的便捷性。
3.三维模拟数字化教学,使教学更加简洁直观。通过三维数字化技术,简单方便快捷的了解所学习的内容。与传统教学相比,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更加直观的展示了产品的构造。
4.游戏引入相关教学。通过各种游戏,通关游戏,纸牌游戏。等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通过信息化教学可以促进教学考评的变革,改变传统的学习考评方式考期末考的方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 阶段进行综合考评。这种考评更能体现学生综合学习的效果。信息化教学更加侧重学生的过程性考核。
6.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互能力加强。通过手机APP。聊天软件等方式增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学生对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能力。
7.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教学方法改变的同时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思维也会相应的提高。8.任务驱动导向改变以往教学方式。明确教学任务,以教学任务为导向。提高学习效率。
9.建立建设校园资源库。丰富教学资源。给同学们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的平台。10.运用翻转课堂课前发布任务,课上提出问题,以教学任务为导向,提高教学效率。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及课后总结。
信息化教学必将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基本的技能。提高信息化教学的力,也是为了学生更好更加方便的学习。
第五篇: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发展报告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发展报告 □ 谢传兵 侯小菊 张少刚 【摘 要】
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力求开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全新局面。
调研数据表明,大赛确实较好地发挥了激励作用,在自身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全面促进教师和职业
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特别在提升参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持续发展方面效果显著。根据大赛发
展历程和未来发展态势分析,可以认为统筹建设、分类比赛、加强研究是完善大赛制度的理性选择和基 本方向。
【关键词】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比赛;教师发展;态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9—458x(2014)12—0084—06 引 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 化进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强化信 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 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 为贯彻落
实这一精神,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信 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引导 和促进机制,全面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自 2010年起,教育部牵头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 学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五年来,在多个部门 的共同支持下,大赛在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信息 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6月16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六部门 共同颁布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 化教学大赛”。鉴于大赛对推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 革创新的重大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大赛五年发展历 程的梳理及参赛教师相关情况调研数据分析,揭示大 赛推进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和提高职业院校教师 水平的实际效果,分析大赛发展态势,提出进一步完 善大赛机制的几点建议。
一、大赛发展历程 1.大赛缘起与轨迹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由扩大规模向全面提高质量转变,2009年11月,教 育部在辽宁召开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 化建设现场会暨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座谈会”,会 议首次提出了举办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倡 议。出席该次会议的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讲话中强 调,加快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是加快信 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三是加快培养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的师资队伍,四是 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而倡议 举办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就是要通过赛事 制度化的竞赛机构,整合建设功能、彰显建设成效,其根本宗旨是为了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 新,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 化教学水平。
2010年12月11日,首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
息化教学大赛在沈阳市拉开帷幕,来自全国33个地 区的256名教师参加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化教学 设计的语文、数学、土木水利类专业、加工制造类专 业、信息技术类专业等共10个组别的比赛。至2014 年,大赛分别在沈阳(前两届)和南京(后三届)连 续举办5届,共有约4764名职业院校教师、2642件 84 DOI:10.13541/j.cnki.chinade.2014.12.0182 0 1 4 年 12 月 中国远程教育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作品参加比赛。五年来,大赛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理念 先进、特色鲜明、思路创新的优秀作品,多角度、多 层次、多方位呈现信息技术在优化职业教育教学中的 优势。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以其独特的推 广应用价值、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受到广大专家和 教师的高度评价,为全面推动实践性教学过程与信息 技术的融合提供了范例。2.赛项设置变化
为突出大赛的导向性和公平性,引导和满足职业
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顺应广大职业院校教师的合理 诉求,五年来,大赛组委会在比赛范围、比赛项目、比赛内容、评审方式和评分指标等方面,坚持采取动 态调整机制,促进大赛走上不断优化的道路。作为首 次试点,2010年确定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多媒体教学 软件赛项,设定语文、数学、加工制造、土木水利、信息技术5个重点组别;2011年起,新增信息化实 训项目,突出职业院校实训教学转向虚拟环境与实体 环境的融合,并在大赛期间增设专家报告;2012年 起,将高职院校纳入大赛范围,促进了中高职教学改 革一体化衔接的进程;2013年新增高职组网络课程 赛项,引导职业院校教师更加关注资源的搜集和应 用;2014年新增课堂教学赛项,引导教师从重视教 学设计转向重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详见表1。赛项设置的变化,体现出大赛在引导方向上的不
断发展。其总体的思路就是要引导教师基于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实践,改进教学方式,不断增强大赛的实效 性和对教学实践的引领作用。在比赛内容方面,大赛 还紧密对接社会和产业最新发展动态,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突出了当前职业教育的重点领域和关 注方向。经过五年的不断完善,大赛在引导教学变 革、突出教学应用、对接产业动态、聚焦重点领域方 面,特征与效果显著。3.改进比赛方式
为构建国家-省市-地区-学校四级赛事体系,自
2012年起,大赛组委会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参赛代 表队要先行组织省市选拔赛,遴选地区优秀选手参加 全国大赛。在这一要求的影响下,到2014年,全部 省级(含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都组织开展了区域内 的选拔赛,大赛的影响力、覆盖面得到快速提升。为降低现场决赛的环境压力、提高大赛整体水
平,自2012起,大赛评审分为网络初评和现场决赛 两个阶段进行,各地推荐报名的全部参赛作品在通过 网络初评后,按60%的比例进入现场决赛。
为了保证大赛的科学性、权威性和规范性,
大赛评委从专家库随机抽选产生。五年期间,大赛建 立了最具权威性的评审专家库,一大批全国知名的学 者和专家进入专家库,覆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行 业组织和职业院校,形成了代表国内职业教育信息化 教学理论与实践领域的顶级库,专家力量深度参与了 大赛的项目设置、评审标准修订、比赛评判、报告 会、培训会等环节。
表1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赛项设置一览表 [2]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组别 中职组
中职组对同一问题,校长和学校管理人员的认识基本一 致。数据显示,84.25%的校长和管理人员认为,信 息化教学大赛对促进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的“作 用很大”(43.64%)或者“作用较大”(40.61%)。而 非参赛教师中,有66.61%的人认为信息化教学大赛 对促进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的作用很大或者作用 较大,显著高于“一般”、“作用不大”、“没有作用”。4.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提升和区域联动 访谈结果表明,无论教师是否参赛、无论是教师
还是管理人员,都高度认同大赛促进职业院校信息化 教学水平提升和推动教学改革创新的作用。被访谈者 的观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大赛促进了教师信息化 教学水平提升,真正推动了职业院校教学方式的变 革;二是大赛促进了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智慧化建 设,从根本上引导和提升了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三是大赛搭建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创新的交 流平台,全面推动了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和教师水平的区域均衡。
在大赛整体水平快速提升的同时,也呈现出较为
显著区域梯度差异。以2013年为例,在全国36个代 表队中,参赛获奖排名靠前的代表队(获奖数)为: 江苏(24)、辽宁(24)、大连(22)、北京(21)、宁波(19)、河南(19)、湖南(18)、吉林(17)、天津(16)、广东(15),其中东北地区3个、华北 地区2个、华东地区2个、华中地区2个、华南地区 1个,西北和西南地区没有进入前10名的代表队。[4] 大赛成绩的差异性,源自各区域职业教育信息化
建设进程与效果的差异性,同时体现出区域内通过大 赛整合相关建设工作的联动效果。以连续几年排在前 列的江苏为例,不仅长期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 制度化、常态化,还非常注重重点资源的建设。例 如: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下,先后成立了15个重 点专业建设协作组和9个特色项目建设协作组,与企 业合作共同开发了102门基于网络平台的专业核心课 程数字资源,重点解决了专业仿真实训教学资源不足 问题,并实现所有成员学校无偿共享,在省内所有职 业学校中逐步推广使用。同时,以组织大赛为契机,系统、深入、全面地研究信息化环境下职业教育教学 改革的方向与趋势,特别是探索基于网络教学辅助平台支持下的新型学习活动,鼓励全体教师研究、总结 和推广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新模式。[5] 辽宁和大连同在一个省区内,共同进入获奖 总数超过20个的第一方阵。考察辽宁的职业教育信 息化建设发展情况可以发现,辽宁省自2006年开始 投入专项资金开发重点专业的仿真实训软件,并面向 全省职业院校推广应用。[6] 到2008年,又同步推进
网络平台、教学资源、信息化队伍三个建设,构架了 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三级网络平台体系,构建了包括 统一的技术路线、统一的制作规范、统一的数据结 构、统一的仿真模拟环境、统一的用户管理在内的五 大标准,规范建设成果的应用。各项工作组织化程度 高,为深化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取得 大赛优秀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分析其他取得优秀成绩的区域,同样可以看到区
域性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亮点,如:北京、天津的 数字校园建设项目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湖南 的世界大学城(职业教育新干线)建设与推广,宁波 的“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及系统化的职业教育信 872 0 1 4 年12 月 中国远程教育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息化教学专题培训,吉林的教育信息化省级示范区、示范校建设工程,广东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 设等。
通过分析各地区的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轨迹,可以
发现以下基本事实和规律: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 水平地区差异较大,信息化教学大赛成绩能直接反应 地区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总体水平,同时与地区职 业教育资源建设水平、师资培训力度、大赛组织化程 度、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深度直接相关。
三、大赛发展态势分析 1.机遇与威胁
以历史的角度来看,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大赛在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形成 品牌的同时,也正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一是职业院校教师发展需求将更加旺盛。从职业 院校发展来看,未来一段时期,无论是“以信息化引 领职业教育现代化”战略的实施,还是职业院校人才 培养质量提升工程,都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以竞赛机制来激发教师内在需求、推动教 师能力发展,其有效性已被理论和实践共同验证,职 业院校及教师对通过大赛这一平台来实现各项诸多目 标的诉求将更加显著。
二是政策环境更加有利。从相关政策来看,对大 赛的必要性、持续性也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国务院 六部委颁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 第十一条就明确提出,职业院校“到 2020年信息技术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达成这 一目标,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 用能力的培训,将其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标准。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举办全国职业 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科学发 展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7] 在推进职业院校信息技术
应用方面已经较为充分地发挥了特殊的功能,未来也 必然成为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和理性 选择。
大赛也同时面对显著的挑战。一是与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其他重点工作融合 不充分。虽然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推 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设 计,在客观上起到协调和引导资源开发、教师培训、教学改革创新等重点工作,但在顶层设计上,这些工 作之间尚缺乏有效的统筹安排,为赛而赛的现象在职 业院校中依然存在。
二是职业院校普遍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环境支持。随着大赛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支持信息化教学设 计和实施的信息技术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 职业院校的日常教学环境存在显著的局限性,也加大 了大赛优秀成果在日常教学中推广应用的难度。三是区域发展显著不平衡。从过去的几年看,各 地区举办区域内比赛大赛的情况各不相同,区域性赛 事发展状况和参赛全国大赛的成绩都呈现出显著的不平衡现象,大赛优胜奖过于集中。教学信息化发展程 度较高的地区往往也是经济发展程度较高、职业教育 办学水平较高的地区。由于区域基础条件和重视程度 的差异性,大赛在客观上可能会加大区域信息化教学 创新发展的差异程度。2.优势与劣势 大赛现有优势分析: 一是大赛以其权威性和创新性成为职业教育信息 化的一面旗帜。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目前 在教师信息化教学领域唯一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性赛 事,五年来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职业院 校教师参与其中,已经成为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 代化的重要抓手,在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技 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大赛引领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大赛不 断创新比赛项目和评分标准,特别是设置具有典型引 导意义的信息化实训教学项目,如“万用表的组装与 检测”、“声光实用型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建筑桁 架模型设计”等项目,紧密围绕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改 革,体现实训课程教学变革的项目化、模块化方向,切实引领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改革实践。大赛同期举 办“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报告会”,汇聚程建 钢、祝智庭等数十位国内知名专家的优秀报告,对教 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引领性十分突出。三是大赛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竞赛体系。由于大赛 自身层次性的不断丰富、范围的持续扩大、标准的逐 步完善,加上大赛成果共享渠道畅通,其影响力越发 深远,推动大批参赛教师正在或已经成长为职业院校 的教学改革领军人物和推进信息化教学的骨干力量,大赛这一平台,已经成为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变 革最有力的机制之一。大赛自身发展的劣势所在: 882 0 1 4 年 12 月 中国远程教育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一是总体规模难以有新突破。按现有的大赛模 式,由于受到承办比赛院校的条件制约,全国职业院 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规模很难再有大的突破。2010年 参加国赛共有256件作品,到2014年,参加国赛也 只有726件作品,且继续上升的空间极其有限。二是参赛专业轮转周期较长,组别设置连续性不 强。目前大赛覆盖的专业和课程基本按三年周期轮转 的方式设计内容组别,同一课程及专业的组别一般要 隔两到三年才有一次参赛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 师开展相关研究活动的积极性和持续性。三是竞赛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很多职业院校更 重视省赛、国赛的成绩,忽视院校的相关建设与推广 应用,参赛功利性较强,不利于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 性。部分地区的省赛和全国大赛显示了较高的水平,引领性和创新性显著,但部分专家与教师认为,大赛 作品与日常教学有较大距离,推广较为完善的信息化 教学研究理论和优秀的参赛作品大多处于初级阶段。
四、完善大赛制度的建议
今后一段时期,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思 路,将会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按照制度化、规范化、常态 化的要求,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为抓手,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工作,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 量。[8] 以这一思路来指导大赛制度的完善,逐步形成 信息化教学持续助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新 常态,就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1.以信息化教学大赛为驱动,统筹推进职业教 育信息化建设。大赛是考量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的量 规,大赛成绩客观反映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的综合应 用水平。职业院校和教师只要存在参赛获奖的需求,就能在大赛机制下激发潜在的创新动力,推进信息化 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进程。在 未来一段时间内,只有以举办大赛为契机统筹和引领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各地区和院校才能真正协调 好教学实际应用与信息化建设项目两个方面的工作,预防和纠正“为了建设而建设”的倾向。2.适当扩大国赛规模,完善多个层次的区域竞 赛体系。如加强与行指委、教指委的沟通与协作,设 计基于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信息化教学专项比赛。可 以按专业大类分区域进行比赛的方式,充分利用最新 的信息技术环境,突破场所条件的限制,适当扩大国 赛的参与度,缩短专业的轮转周期,突出各专业大类 的特色。
3.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校级多级竞赛与 选拔体系,让更多的教师拥有参赛的机会,激发教师 更多地参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实践,“以赛促 学”、“以赛促改”,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4.成立研究和推广团队,提高大赛科研水平与 服务水平。大赛不仅仅是一项赛事活动,更应是一个 集研究、创新、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要保证大 赛引领的方向的科学性和成果应用的普及性,就必须 从顶层设计上建立较为完善的研究队伍和研究机制,深入系统地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的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 与模式,成立包括获奖选手在内的推广团队,广泛推 广先进理念、优秀成果和优质资源。[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0.[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通知(2010-2014)[Z].北京:教育部,2010-2014.[3]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组委会.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 大赛参赛教师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010-2012年)[M].南京:江苏 教育出版社,2013.[4] 关于公布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名单的通 知[Z].北京:教育部办公厅.[5]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 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的通知[Z].南京: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 院,2010.[6]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 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Z].沈阳: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7.[7][8]《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闭幕式上的讲话》教 育部副部长鲁昕[R].2014年11月3日.收稿日期:2014-10-30 作者简介:谢传兵,助理研究员,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10013)。
侯小菊,硕士,国家开放大学工程中心、教育部职 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100039)。张少刚,研究员,国家开放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100039)。责任编辑 三 川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