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举办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预通知
关于举办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预通知
教职成司函〔2015〕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
根据《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安排,我部将继续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现就有关事项预通知如下:
一、比赛时间
2015年11月,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二、比赛项目 1.中职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公共基础课程组(数学、物理、化学)、专业课程一组(资源环境类、能源与新能源类)、专业课程二组(轻纺食品类)、专业课程三组(教育类、休闲保健类、体育与健身类)、专业课程四组(文化艺术类、司法服务类)。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参赛内容自选,不限课程(公共基础课)和专业。(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设两个小组,分别限定教学内容。备选方案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官方网站公布,大赛组委会在网上投票的基础上研究确定比赛内容。
2.高职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公共基础课程组(英语)、专业课程一组(农林牧渔大类)、专业课程二组(交通运输大类)、专业课程三组(财经大类)、专业课程四组(旅游大类、公共事业大类)。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参赛内容自选,不限课程(公共基础课)和专业。(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设两个小组,分别限定教学内容。备选方案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官方网站公布,大赛组委会在网上投票的基础上研究确定比赛内容。
三、赛项要求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1)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
(2)教学设计可针对1-2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原创,已用于课堂教学(含实训场所、网络环境等),教学应用效果突出,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以个人或教学团队的名义报名。以教学团队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或教学平台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1)参赛作品应依据信息化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创设学习环境,改进教与学方式,实施课堂教学。
(2)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学习(训练)内容,教学时长原则上控制在35-45分钟。
(3)参赛教师应选用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专用平台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资源免费使用范围仅限于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教师可将大赛专用平台及其教学资源下载安装到本地计算机使用。大赛专用平台尚未覆盖的资源,参赛教师可自行选取或制作,通过平台添加个性化教学资源的功能导入后调出使用,自行添加的资源须保证无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以个人或教学团队的名义报名。以教学团队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主讲教师为第一完成人。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针对给定的实训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1)参赛教师自定义教学情境,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用好现场提供的设施、设备和数字资源,解决实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参赛教师应充分使用现场提供的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用具,完成规定的操作,并展示操作效果。
(3)教学设计应是参赛教师的原创,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4)以个人或教学团队的名义报名。以教学团队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
四、比赛内容 1.参赛内容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和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3号)或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8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2.参赛内容为高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的,应参照相关课程“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3.参赛内容为专业技能课内容的,应依据教育部已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或《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五、比赛方式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本赛项采取先网络初评后现场决赛的方式进行,赛前完成教学设计。参赛教师录制不超过10分钟的讲解视频(录制软件不限,具体音视频技术指标要求另行通知),讲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及教学的实际效果。经网络初评入围决赛的参赛教师,决赛时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10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本赛项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根据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案实施课堂教学(35-45分钟),录制课堂教学视频提交大赛组委会,由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
提交的课堂实录视频应保证视频音轨信号完整、连贯,清晰反映师生课堂教学情况,画面可在不同机位间切换(具体音视频技术指标要求另行通知)。课堂实录视频应与教学设计、教案内容一致。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本赛项采取现场比赛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20分钟(含现场操作),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六、参赛要求
1.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为单位组织代表队参赛,各代表队参赛教师须经各省级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选拔产生。省级比赛原则上于2015年8月10日前完成。
2.参赛教师须为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每位教师限报一个赛项的比赛。3.已参加过往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得一、二等奖的作品不得参加2015年比赛。
4.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作品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参赛者承担。
5.经作者同意,大赛组委会统一组织对大赛成果的公益性共享。
6.比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禁止参赛教师进行省市、学校和个人情况介绍。7.各代表队报送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参赛作品,每个小组不超过2件;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参赛作品,不得有课程(公共基础课)或专业类(大类)的重复;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参赛作品,每个教学内容限报1件。
七、其他
1.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有关信息将在大赛官方网站(www.xiexiebang.com)公布。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专用平台可从大赛官方网站登录,该虚拟现实三维互动教学平台(www.xiexiebang.com/itc/)为大赛教学资源支持平台,各赛项参赛教师均可申请免费下载平台软件及其教学资源。
3.资料报送、网络报名等要求另行通知。4.联系人:刘俊,010-66096722。附件:
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名额分配表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2015年4月15日
第二篇: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感悟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感悟
2016年11月26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在济南职业学院,山东商业职业学院进行比赛。我作为一个观摩人员观看并听取了比赛的全过程。通过此次比赛感悟很深。在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教学模式改革。学生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什么是信息化教学呢?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全新的教学方式。
信息化教学的方式
1.线上线下两种教学资源,在信息化教学中网上自主学习,成为新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网上公开课,微课,慕课。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网上学习,线下思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自主性。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2.移动互联网融入学习。我们所存在的时代是一个网络的时代,移动终端,及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资源随时随地共享,相关App软件的应用,增强了学习的便捷性。
3.三维模拟数字化教学,使教学更加简洁直观。通过三维数字化技术,简单方便快捷的了解所学习的内容。与传统教学相比,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更加直观的展示了产品的构造。
4.游戏引入相关教学。通过各种游戏,通关游戏,纸牌游戏。等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通过信息化教学可以促进教学考评的变革,改变传统的学习考评方式考期末考的方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 阶段进行综合考评。这种考评更能体现学生综合学习的效果。信息化教学更加侧重学生的过程性考核。
6.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互能力加强。通过手机APP。聊天软件等方式增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学生对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能力。
7.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教学方法改变的同时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思维也会相应的提高。8.任务驱动导向改变以往教学方式。明确教学任务,以教学任务为导向。提高学习效率。
9.建立建设校园资源库。丰富教学资源。给同学们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的平台。10.运用翻转课堂课前发布任务,课上提出问题,以教学任务为导向,提高教学效率。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及课后总结。
信息化教学必将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基本的技能。提高信息化教学的力,也是为了学生更好更加方便的学习。
第三篇: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解析
摘 要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信息化教学领域唯一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性教师教学比赛。自2010年开办来以,大赛吸引了30万职业教育一线教师积极参与,在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分析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背景、举办成效和发展趋势,并以高职组教学设计分赛项为例,分析参赛应做好的准备工作。
关键词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教学设计分赛项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2-0043-04
一、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简述
(一)背景简介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始办于2010年,第一届主要参赛对象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大赛名称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自2012年起,将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纳入大赛参赛范围,大赛更名为“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此项赛事由教育部主办,教育部职成司、教师司、信推办、工信部人教司和承办省教育厅共同组织实施,是考核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国家级赛事,致力于“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1]。
(二)赛项设置
6年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从参赛院校级别到分赛项设置都发生了较大变化。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只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化教学设计两个分赛项;2011年,增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教学分赛项;2012年,将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纳入参赛对象;2013年,中职组比赛取消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教学分赛项,增设信息化实训教学分赛项;2014年,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赛事都取消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分赛项,增设信息化课堂教学分赛项,同时参赛选手由个人参赛拓展到团队参赛;2015年,高职组取消网络课程分赛项,增设信息化实训教学分赛项。至此,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职组和高职组均设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实训教学、信息化课堂教学3个分赛。见表1。
二、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举办成效
(一)引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目前在信息化教学领域唯一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性赛事,大赛的权威性以及影响力不言而喻。仅2015年,就有来自全国3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和解放军的989件作品,2277名教师参加了全国总决赛。由于进入全国总决赛有严格的名额限制,竞争激烈,所以参加国赛的选手基本都是经过校赛、市赛、省赛层层推荐、选拔才获得国赛参赛资格的。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有5万~6万教师直接参与该项赛事,大赛开办6年来,累计教师参与人数达30万人次。
从2011年起,在大赛官网上专门设获奖作品视频展示专栏,供教师观摩、学习。这些优秀获奖作品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开发、教学组织实施、教学成效、特色等在信息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具有一定引领作用,为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普及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
(二)提升参赛教师个人信息化教学能力
校、市、省、国家4级选拔的竞争机制有力激发了教师学习、应用信息化的意识,由“被动茫然”走向“主动认知”。此外,从2011年起,大赛组委会在国赛期间增设了专家报告。省、市、校等各级组织单位在选手备赛期间,围绕大赛开展的各类专项培训,从教学顶层设计、教学组织实施、信息技术手段、教学仪态仪表等多方面提升了参赛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执教能力。据大赛发展报告统计显示,平均每位参赛教师在备赛期间参加的各类专项培训时间累计达2.35个月[2]。
大赛对教师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和深远影响远不止赛前、赛中,更体现在赛后。据调查显示,赛后90%的教师能继续推广、应用大赛作品和成果、坚持开展信息化教学,78%的参赛教师能通过经验介绍、讲授公开课、组建信息化教学团各队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3]。另外,参赛教师在参与信息化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技术应用、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主动性更强了,绝大部分参赛教师成长为学校信息化教学方面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个别教师成长为该领域的专家。
三、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发展趋势
(一)从重技术走向重应用
第一届大赛就设立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分赛项自2014年起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信息化课堂教学分赛项;高职组也在2015年取消了网络课程分赛项的评选,增设了与中职组相同的分赛项――信息化实训教学。从中不难看出,在大赛的开办前期,更重视技术开发,强调信息技术和手段的先进性。而这几年的大赛,整体导向是偏运用,更强调信息化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如何推广与应用。先进的教学软件、优质的网络化教学资源只有在应用中才能发挥它的价值,才能体现它对教学的贡献。
(二)从重设计走向重效果
2014年、2015年,大赛组委会对各分赛项的评审指标进行了调整,其中教学设计分赛项原来的一级指标“内容呈现”和“技术应用”被“教学过程”指标取代,分值调整为30分。同时增设了“教学效果”这个一级指标,增加了“创新”指标的分值。见表2。
从教学设计分赛项评审指标调整来看,单独列出“教学效果”这个一级指标,而且分值为15分,说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期望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从重教学设计走向重教学实施,从重教学实施走向重教学效果,实现了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理想与愿望。
(三)从重参赛走向重普及
2014年,大赛组委会将个人参赛拓展为团队参赛。赛制调整的引导性显而易见,就是让更多的职业院校教师参与到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中来,让更多的职业院校教师将信息化技术手段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此外,在一级评审指标“总体设计”中,增加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设施,系统优化教学过程”这一表述。见表3。强调学校信息化教学设施的整体布局要能有效支持信息化教学的普及。从而,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化大赛已不是单一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开发与应用,更关注学校乃至于整个职业教育体系对信息技术的接受与推广。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分赛项参赛分析
(一)选题是成功的开始
比赛不同于常规教学,主题要有突出的特色和现实意义。换句话说,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参赛。有些教学内容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是核心课程的重点内容,但由于过于专业需要有一定基础知识才能理解,所以这样的选题虽然“重要”,但不“大众”。例如,《成本会计》中的成本会计报表的编制,需要有成本项目核算、产品成本计算等相关知识做铺垫,非专业人士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听得明白,搞得清楚。还有些教学内容可以对非专业人士讲得明白,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实用,属于热点内容,但往往会出现撞车现象。例如,《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时间价值”,2015年全国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分赛项中入围总决赛的参赛作品共计127件,分“公共基础课程组别(英语)”“农林牧渔大类”“交通运输大类”“财经大类”“旅游与公共事业大类”5个组别进行比赛,平均每个组别25项作品。“财经大类”组别中以“资金时间价值”为选题的参赛作品为3件。此外,“公共基础课程组别(英语)中”涉及“商务会餐”“酒店服务”“英文求职、简历撰写”的选题也很容易冲突。
虽然关于选题,在评审指标中并没有明确的要求,但优质的选题可以让作品在评审时增色不少,同时也有利于推广、传播和应用。在选题时,除了要关注其特色和现实意义外,还要考虑这一选题所涵盖的教学内容是否对信息技术有较强的依赖;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对学生有效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是否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如果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能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难点和重点,没有引入信息化元素的必要,这样的选题也是失败的。
(二)总体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分赛项,核心是“设计”,所以对教学组织与实施的设计是大赛考核的重点,历年大赛评审指标中关于“教学设计”的分值都是最重的。
2015年关于总体设计指标的内涵描述可以概括为:
有依据。指标描述除了要求“教学目标明确”,还要求“有据”,即要对职业院校的教学对象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教学内容要符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要求,教学重难点要得当。
有策略。教学策略一定要符合国内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近年来,国外比较流行翻转课堂,国内也有很多专家学者在研究,所以很多作品中都提及该理念,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无法实现,反倒弄巧成拙。
有技术。大赛要求作品能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设施,这是对“信息化”的基本要求,但不过分强调技术的高精尖,而是更注重技术的应用价值。
有反思。比赛作品应该是已经在实际教学中实施过的教学任务,所以要求有完整、规范的教案。所谓完整,隐含着包括教学反思、教学过程调整等在内的,留有教学实施痕迹的,课程组教师能根据教案上课等在内的诸多细节体现。
(三)教学过程
教学组织实施过程要淡化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和中心地位,所以纯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不会引起特别关注。反之,分组研讨、组间对抗、课堂汇报等这些能体现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等理念的教学组织形式却非常容易被接受。同时有真实实践环境的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没有真实实践条件的要通过虚拟信息技术让学生模拟操作,这样职业教育“做中教、做中学”的优势与特色才能被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四)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大赛作为一项比赛,在引领教师理念、技术、教学能力等方面提升的同时,却不能直接带动课堂教学的变革”是大赛自开办以来受到的主要质疑[4]。如何让优秀的大赛作品在实际教学中推广与应用,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一直是大赛举办方的不懈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召集相关部门及专家多次召开会议研讨,对评审指标进行调整,增设“教学效果”这个一级指标,同时淡化对技术本身的追求,取而代之的是对“技术应用”的关注。从大赛评审指标的调整不难看出,信息化技术已经不是“用不用”的问题,而是“用得怎么样”的问题。所以教学效果一定要在参赛作品中有所体现,而且还要对比说明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后效果的改进与提升情况。当然,教学效果不仅表现为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更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更浓了、学习主动性更强了等学习态度、学习意识的转变和提升。这些都可以用教学现场学生学习过程的图片、视频来体现,既真实又具有感染力。
另外,通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模式等的重构与改变也能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可以结合教学总体设计来阐述并组织实施。
(五)特色创新
即便特色创新在历年大赛的评审指标中所占分值不断调整,最高时20分,最低时10分,2014年、2015年都是15分,但这项指标始终都在一级指标评审体系中,足见创新的价值。创新包括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教学组织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等。创新要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与专业相结合、与课程相结合、与职业院校学生的特色及认知规律相结合,而且这种创新不能曲高和寡,要具有较大推广价值、要具有普及性,契合大赛“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这一主导作用。
(六)作品展示
所有信息化教学设计作品都需要提供讲解视频(不超过10分钟)、教案、说课稿等相关资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讲解视频。其基本理念是:让外行听懂作品中讲授的知识,让内行认同作品中的教学组织形式,让观者有视觉上的冲击、听觉上的享受。“听懂”就是要将深奥的问题生活化、实例化,有“原来如此”的感悟;“认同”就是要将杂乱的知识点串成线、程序化,有“提纲挈领”的逻辑;“冲击”和“享受”就是通过应用信息化手段,让专家评委有继续欣赏的渴望,信服该教师团队确实有这样的能力应用信息化手段上好该节课。
第四篇:关于举办2014年山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通知
关于举办2014年山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通知
时间:2014-05-05 11:22 来源:本站
鲁教职处函[2014]7号
各市教育局职成教科(处),各高职院校教务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高我省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根据《关于举办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4〕13号)要求,现将我省2014年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1.组委会
主 任:徐曙光 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党组成员 副主任:梁斌言 山东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处长
钱乃余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委 员:姜玉亭 山东省教育厅职成教处调研员
亓俊忠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石 冰 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
孙宝水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职教专业教研部主任 2.秘书处
秘 书 长:徐红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院长 3.仲裁委员会
主 任:梁斌言 山东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处长 副主任:姜玉亭 山东省教育厅职成教处调研员
孙宝水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职教专业教研部主任
二、比赛时间地点
1.比赛时间:2014年7月5日。7月4日下午报到。2.比赛地点: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三、比赛项目
1.中职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语文组、公共艺术课程组、石油化工专业类组、医药卫生专业类组、公共管理与服务专业类组。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参赛内容不限课程和专业。(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设“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建筑桁架模型设计”两个教学内容组。
2.高职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语文类课程组、资源开发与测绘专业大类组、电子信息专业大类组、轻纺食品专业大类组、文化教育专业大类组。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参赛内容不限课程和专业。(3)网络课程比赛
参赛内容不限课程和专业。
四、赛项要求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
(1)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
(2)教学设计可针对1-2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原创,已用于课堂教学(含实训场所、网络环境等),教学应用效果突出,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以团体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或教学平台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与教学效果。(1)参赛作品应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创设学习环境,改进教学方式,实施课堂教学。
(2)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学习(训练)内容,教学时长不超过45分钟。
(3)参赛教师应选用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专用平台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资源免费使用范围仅限于2014年山东省和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大赛专用平台尚未覆盖的资源,参赛教师可自行选取或制作,上传到大赛专用平台后使用,上传的资源须保证无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此赛项为个人赛,不接受团体报名。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针对给定的实训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设备操作的能力。
(1)参赛教师应按照自定义的教学情境,整合要求使用的设施、设备和数字资源,解决实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参赛教师应充分使用要求的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用具,完成必须的设备操作,展示操作效果。
(3)教学设计应是参赛教师的原创,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以团体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
4.网络课程比赛
本赛项考察教师在学习环境网络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方式多样化条件下,设计、制作网络课程的能力。(1)参赛作品应体现学习过程管理的特点,满足网络条件下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的需求,推动课程内涵建设,促进教学模式改革。
(2)参赛作品应针对一门课程进行开发,已经用于教学实践并在公共网络开放共享的网络课程。
(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自主建设或参与建设的网络课程,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鼓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方参与,以团体名义报名的,须由职业院校在职教师为第一完成人,企业人员可作为团队成员,成员不超过5人。
五、比赛内容
1.参赛内容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和公共艺术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3号)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厅〔2013〕2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2.参赛内容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基础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8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3.“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应参照中职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有关内容,“建筑桁架模型设计”应参照中职土木水利类专业基础课程《土木工程力学基础》及相关课程内容,具体见附件1。
4.参赛内容为高等职业学校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课程教学内容的,可参加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赛项语文类课程组比赛。
5.参赛内容为教育部已发布《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所含专业的,应依据有关专业教学标准的教学要求进行制作和设计。
六、比赛办法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本赛项采取先网络初评后现场决赛的方式进行,赛前完成教学设计。参赛教师使用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专用软件,录制不超过10分钟的讲解视频,讲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及教学的实际效果。经网络初评入围决赛的参赛教师,决赛时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10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本赛项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根据教学设计进行不超过45分钟的实际课堂教学,录制成视频提交大赛组委会,由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
提交的课堂实录视频应与教学设计内容一致,应保证视频音轨信号完整、连贯,视频应清晰反映师生课堂教学情况,视频画面可在不同机位间切换,不允许另行剪辑。具体音视频技术指标要求另行通知。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本赛项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向大赛组委会提供讲解教学设计录像和相关材料,讲解教学设计录像20分钟(含必要的设备操作)。
4.网络课程比赛
本赛项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者向大赛组委会提供网络课程的网址和有关材料,由组委会组织专家网络评审。
七、奖项设置
1.大赛按比赛项目设一、二、三等奖,分别为项目参赛总数的10%、20%、30%,颁发获奖证书。2.根据全国信息化教学比赛分配给山东省的各项目名额,原则上按对应项目获奖名次推荐参加全国信息化教学比赛,如果遇到多件作品属于同一小组,超过国家规定同一小组的最大报送数量时,并由后面排名最高且满足条件的作品替补参加国赛。
八、参赛要求
1.中职以市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参加比赛并负责报名,各代表队参赛教师须经各地市或各高职院校选拔产生。名额分配见附件2。
2.参赛教师应是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性别、年龄不限。每位教师限报一个赛项的比赛。
3.已参加过往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得一、二等奖的作品不参加2014年比赛。
4.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作品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参赛者承担。
5.经作者同意,大赛组委会将在非商业用途统一组织对大赛成果的共享。6.比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禁止参赛教师进行个人情况介绍。
7.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每个市每个小组的参赛作品不超过2件。如:同一代表队不可报送3件中职语文组的作品参赛,同一代表队不可报送3件高职资源开发与测绘专业大类组的作品参赛。
九、资料报送要求
1.中职以市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报送材料(名额分配见附件
2)。
2.2014年6月15日前填写《2014年山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报名表》(附件3)和《2014年山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报名汇总表》(附件4),将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3.2014年6月25日前报送如下材料: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项目报送纸质教案5份、说课稿5份、讲解视频光盘1份,所有文字材料的电子文稿应一并刻录到光盘中,报送的材料应与比赛现场使用的一致;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项目报送纸质教案5份和课堂教学录像光盘一个(教学录像格式见附件5),文字材料的电子文稿应一并刻录到光盘中;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项目报送纸质教案5份、说课稿5份、讲解视频光盘1份,所有文字材料的电子文稿应一并刻录到光盘中;
(4)网络课程比赛项目。报送参赛作品的网址及评审所需的其他材料(如教师用账号、学生用账号等)。
4.每个参赛作品的材料用档案袋单独封装,档案袋封面要粘贴单项“报名表”。材料的其它位置不得出现参赛教师的任何信息。纸质材料须用A4纸打印,纵向左侧装订。
5.讲解视频需用大赛组委会提供的免费录制讲解视频专用软件录制,软件和使用教程在大赛官方网站(www.xiexiebang.com)下载。
十、其它事项
1.各市各高职院校要按时间要求报送参赛材料并电话确认。联系人:尚玉新;电话:***;邮箱:xxhjxzz@163.com;通讯地址:济南市旅游路4516号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邮编:250103。
2.各代表队在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过程中,如有非报名或非材料提交方面的问题,联系人:张宗国:***,frankzzg@163.com;徐红:***,xuhonglele@163.com。
工作QQ群:203456687(请各市及高职院校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加入)附件:1.2014年山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职组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内容
2.2014年山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名额分配表
3.2014年山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报名表
4.2014年山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报名汇总表
5.2014年山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视频格式及技术参数
山东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
2014年5月5日
第五篇:关于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解析及信息化教学设计高级研修班”的通知
关于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解析及信息化教学设计高
级研修班”的通知
各职业院校: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培训必修课,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与个性化教学的能力。为了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及参加信息化大赛的水平,利用重构教学模式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效果,我单位决定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解析及信息化教学设计高级研修班”,请各单位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培训结束颁发培训课时证书,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及承办单位
二、主要内容
1、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实战解析
①历年信息化教学大赛要求的变化及趋势分析
②信息化教学设计赛项评分参考标准
③信息化教学大赛赛项设计规律
④赛前教学设计理论的准备
⑤如何选择满足赛事要求参赛内容
⑥参赛团队的组建大赛说稿的创作与注意事项
⑦大赛说稿如何与媒体联姻
⑧大赛PPT的创新性设计
⑨信息化教学比赛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⑩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作品设计与实例分析
2、基于大赛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①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念与策略
②如何选取合适的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③基于课程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
④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中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应用模式
⑤多元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
⑥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设计项目
⑦课堂教学设计的“五循环”
⑧教学设计的九项程序流程
⑨如何利用教学模式重构提升教学效果
三、时间地点
四、与会对象
1.各地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职教处负责人,各教育科研机构的职业教育科研人员、领导等。
2.各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校长、教学副院(校)长,办公室主任,教务处、督导处领导,系主任,信息化教学建设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等。
五、报名事项
1、会务费用1680元/人,住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本次会议由当地会务公司协办,会务正式发票由当地会务公司统一开具。
2、请各参会代表将报名表发至会务组指定报名邮箱,会务组收到回执后将在会前一周发送《报到通知》,告知具体会议地点安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