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有效性练习活动策略研究反思(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02:5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数学有效性练习活动策略研究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数学有效性练习活动策略研究反思》。

第一篇:小学生数学有效性练习活动策略研究反思

小学生数学有效性练习活动策略研究反思

教师:陆安菊

【摘要】: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为了克服作业中存在的一些低效的,无效的问题,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练习中不断得到锻炼。基于此,我确立了《小学生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开发具有地方性的、符合学生实际的特色作业,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在本课题研究中,我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作业存在普遍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矫正的策略;其次通过反复地实验研究,探索出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策略的策略;最后归纳、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模式。” 【关键词】:作业普遍存在问题的分析 作业设计的模式策略

【正文】:开展了“小学生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策略研究”这项教改实验。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作业方式,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让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能在指导实践中掌握科学的方式、方法,探索出小学生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策略的途径和方法。在县教研部门的指导下,在校科研领导小组及本人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的实验研究,已见成效,现将实验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练习的功能也应与之相匹配,把握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原则,克服作业中存在的一些低效的、无效的问题,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练习中不断得到发展,成为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值得认真、深入研究的课题。作业设计的研究关系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效。作业设计的研究关系到学生学习成果的推进。作业设计的研究关系到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作业设计的研究关系到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通过调查,我发现目前绝大多数老师作业的设计都很枯燥单

一、缺乏新意、留与形式。作业的设计纯粹应付工作,在做作业时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为了应付老师或家长的检查,往往草草了事大大降低了作业的正确率和相应的练习效果和预期效果。

基于此,我确立了《小学生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小学生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学生的数学作业的设计进行个案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让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作业设计的改变,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并能在指导实践中掌握科学的方式、方法,探索出改变作业中存在的一些低效的,无效的问题,开发具有地方性的、符合学生实际的特色作业,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

二、实验操作

研究对象:开阳县第三小学一(1)班

(一)小学生作业设计现状分析研究.从上面的调查不难看出,绝大多数老师作业的设计都很枯燥单

一、缺乏新意、留与形式。作业的设计纯粹应付工作,在做作业时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为了应付老师或家长的检查,往往草草了事大大降低了作业的正确率和相应的练习效果和预期效果。

通过研究发现,作业设计枯燥单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知识、心理和不良习惯造成的。

1、知识方面的原因。教师往往为了巩固当天所学只是便会设计一些简单的作业进行复习巩固。

2、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许多老师为了敷衍作业,不愿动脑筋设计练习,直接布置一些简单机械的作业。

3、习惯方面的原因。这样单一枯燥的作业也是从老一辈教师那里延续的作业设计的习惯。

(二)小学生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针对小学生作业设计低效、无效的原因分析,我通过反复地实验研究,最终探索出以下的矫正策略。1.作业要有趣味性

做作业对于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课外布置一些既与当天所学知识有关,又有趣味性的作业,能把教学很好地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对作业的单调印象有所改变。(1)联系生活

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它“源自生活,服务生活”的特点。计算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平时布置作业,如能很好地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不仅能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一门抽象难懂,又没用的学科。我在学习一百以内加减法后,向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去菜场买一回菜,与卖主比比谁算得准又快。第二天课上交流时,大多数学生都羡慕地说:“算不过他们,虽然他们都是做生意的人,没上过什么学,可他们计算时却是有快又准。”我就对他们说:“那是因为他们天天与这个打交道,应了一名话‘熟能生巧’。”这项作业让学生体会了数学知识提炼自生活,又为生活提供便利的特点,数学在他们心中变得平易近人了,也教育了学生“熟能生巧”——作业是必要的。(2)形式灵活

长期以来,数学作业就是在完成课外的一两页练习的方式已成定律。当然,这是一种必要又有效的作业方式。但是教师在其中也可以做些改变,增加一些新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做得有趣些。

在学了多位数乘法后,我教给学生一个“猜年龄”的方法:让被猜者把自己年龄除以3,余数告诉你;再把年龄除以5,余数告诉你;再把年龄除以7,余数告诉你,你把三个余数依次乘70、21、15,得到的积相加,再把和连续减去105至不够减(一般0-2次足够),即能猜得对方的年龄。课外作业就是让他们调查并猜出3-5名教师的年龄。

这些新颖有趣的课外作业不仅巩固了学生课堂内的知识,培养了他们对计算的兴趣,也从侧面培养了学生的非智力能力。2.作业要有开放性

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存在于比较复杂的,信息不完备的现实情境之中,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此,在设计作业时,要与现实性和挑战性相结合,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作业,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如: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小主、小猫和小猴每人得到一元钱,小猪立刻买了许多好吃的一会儿就用完了。小猫拿着一元钱舍不得用,把它存到了储蓄罐里,每天都拿出来看看。小猴用这一元钱做生意没过多久就赚了许多。想一想,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3.作业要有针对性

教师要力设计好每次作业。作业设计好了,既能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轻松做得愉快,又能通过作业反馈教学效果,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要避免“题海战术”,精心设计每次作业。

设计作业时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不能一概的、做无实效性的作业。作业目的是巩固学生当天所学知识,它们是拓展、深化知识的基础性作业。学生必须熟经营活练掌握,才能进一步深入学习这类习题必不可少,这类习题可以是基本题。如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的体积计算后,可以设置这样的基本题或单一题:

1、一个长方体长6厘米,宽4进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4.作业要有层次性 层次性是指作业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基础不等、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作业分层设置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做的题,作业不固定只做哪两题,这样的题会导致“优生”不够吃,“差生”吃不了。给每个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强化技能,学的余力的学生优级化知识结构,作业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如教学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后,第一层次为基本题,第二层次可为应用性习题。要做一个长为12分米、宽为10分米、高为7分米的木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木板?如果在它的上面和四周刷上油漆,刷油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第三层次是扩展性习题: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2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用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至少要多少块小正方体

5.作业要有实践性。

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富有一定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如你身边哪些物体是长方体?要计算出它的表面积或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亲身经历,在观察、操作、实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去探索知识,解决问题,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动脑、勤于实践的习惯,以致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6.作业要有多样性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形式的多样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注意这一点,数学作业的布置也要注意这一点。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我在设计课堂内外的作业时,就努力做到形式的多样性。

(1)基本计算和基本应用题相结合。各种类型的计算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因此,不管最近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我都注意让学生练习几道计算题,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我还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早自习等时间让学生分析几道基本数量关系。日积月累,学生的分析能力便有所提高。(2)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相结合。对于很多教师和学生来说,一提到作业,大家多数都会认为是书面作业。殊不知,口头作业也很重要。在某些情况下,口头作业甚至比书面作业更重要。比如,在学习过口算之后,让学生到教师或组长那儿说说是怎么算的。他能把算理说清楚,他就肯定能算出来。再比如,在学习过《两步计算应用题》之后,让学生说出教师任选一题的分析过程。这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有好处。但由于口头作业在布置和检查上有一定的局限,许多教师很少采用这种方式。但我认为,这种作业方式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另外,小学数学作业的形式还有很多。比如,操作性作业,调查性作业等等。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形式都是有效的和可利用的。7.作业要有自主性

设计自主性作业,让学生做知识的建构者。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必应享有学习的主动权。在作业设计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为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作业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出问题。

比如:一位教师在单元复习时,让学生整理单元知识网络,并根据整理的内容设计阶梯练习,分为三个阶梯:一级——基本题,可参照例题编写;二级——变化题;三级——开放、实践题。并建议喜欢自己做的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组成小组合作完成。

通过这样的自主性作业,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探究事物之间联系的基本方法,增强了主人意识。自主性作业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个性、特长,较好地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奠定了基础 8.作业的量要适中

作业量过多,会给学生造成压力,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赶时间,这样的作业质量不高,学生在书写上潦草,计算上粗心等,还要避免繁琐、机械、重复的作业题,这样的题会使学生压恶,形成了要数量不要质量的心态,达不到做作业的目的。

三、结论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现代数学论认为:获取数学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运用知识去解决科研、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新课程的作业观认为:“要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所以,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应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当然,学生的课后作业尤其显得十分重要,它时时刻刻激发着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通过开发具有地方性的、符合学生实际的特色作业,促使学生全面的发展。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得出提高小学生作业设计的几个要点是: 1.作业要有趣味性。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仅要考虑教学的需要,还要充分考虑学生求奇、求新、求趣的心理特征,善于挖掘语言教学中的“趣”,努力提高作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牵动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需要。当学习对作业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不会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而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而且知识也掌握得迅速和牢固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原动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去完成作业。课外布置一些与计算有关,又有趣味性的作业能把教学很好地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对计算作业的单调印象有所改变。如教学完“乘法口诀”后,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玩,学生与家长玩。再如教学《可能性》这一课后,可以设计“猜球”、“猜硬币”等游戏作业,课后,学生相互之间玩一玩。

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仅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而且培养了他们用数学语言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令学生感觉到数学作业是一个游戏的地、学习的乐园。2.作业要有开放性。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结合教学内容,题型适度开放,就会给学生一定程度的思考自由和选择的余地。这时学生所探索的内容已不只是靠模仿和套用教师的例题就可以解答的问题,而是需要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由于题型的非常规性,就促使学生在寻求解答过程中主体结构认识的重建——收集信息并加以处理,寻找恰当的解题策略,追求优化及方法的迁移等。也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强化积极探索和创造的心理态势,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新的领悟。过去所习惯的训练题都有固定的形式,学生通过大量机械、单一的训练学会复制知识,因而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突出。有的教师认为创新素质的培养需要专门的研究性学习或项目活动来进行,平时布置作业还是以巩固“双基”为主,有的教师用来训练的“实际问题”,往往是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人为编造。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有意识地开发,收集、创造一些实际问题情境来为学生的作业服务,使学生有机会应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存在于比较复杂的,信息不完备的现实情境之中,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此,在设计作业时,要与现实性和挑战性相结合,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作业,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我们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课外,拓宽知识来源,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学生通过自己查资料,除了从课本中获取信息之外,增加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并利用课外作业的机会,超越课本,有计划、有目的地广泛进行课外阅读有关数学知识的科技书,或利用网络的优势,收集有关数学人物事迹、数学常识。学生加以累积,做摘录笔记,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处理,让作业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体现数学的生命活力。

如教学“时间”后,根据教学的内容,我设计以下课外作业:

A你平时在家锻炼身体吗?请你选择一项活动,具体做一做,记录一分钟内的次数(拍球、跳绳、跑步),或者在学习方面(写字、阅读、口算)。B了解你们家庭成员在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事情。

C查阅有关数学资料,了解各行各业在一分钟内都能做哪些事情。

在这样的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走出课堂,来到街头、商店、超市、银行、公司„„处处都有学生的身影。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又如,在学完“统计”后,可以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调查一个星期你们家扔掉多少的塑料袋,画出统计图,进而说一说为了保护环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些调查式的实践作业中,学生求真、求实,回归生活的“大课堂”。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既学到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而且富有生活的时代气息。3.作业要具有针对性。

我们教师要避免“题海战术”,精心设计每次作业。设计作业时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不能一概的、做无实效性的作业。作业设计的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所学内容和生活实际。不搞统一形式,允许存在多种类型的作业方式,但是必须是紧密结合了当堂数学课学习的内容。4.作业要有层次性。

层次性是指作业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基础不等、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和快慰,可以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这是人健康发展的起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先天禀赋和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都有“露一手”的机会,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组作业,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教学中,我把作业分为三个层次。A组,基本题。重在“双基”训练。一般适合“学困生”;B组,综合题。重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一般适合“中等生”;C组,创新题。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适合班上少数“尖子生”。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自定作业时不再有困难,即使有,只要同学或老师加以点拨,他们便会完成。这极大的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的数学基础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我还相机鼓励大家向更高层次的作业挑战,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在作业中,教师要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体验到成功,尤其是创新成功。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学完“能被3整除的特性“后可设计以下题:

(1)基本题:下列哪些数是3的倍数?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 检验基础性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2)综合题:在12 28 33 45 120 125 200 这些数中: 是2的倍数的数有: 能被3整除的数是: 有约数5的数:

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的数: 既是5的倍数又有约数3的数是: 能同时被2、3和5整除的数是: 进行综合运用,形成新的知识结构。(3)发展题:

从0、1、2、3、4、5、6、7中,选出四个数字,排成能被2、3、5整除的四位数有哪些?

5.作业要有实践性。

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亲身经历,在观察、操作、实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去探索知识,解决问题,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动脑、勤于实践的习惯,以致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动手的过程,也是学生动脑的过程。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这一过程,让学生知动而学,变单一动笔作业为手脑并用,挖掘出学生头脑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实践体验,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求学生每做完一次作业后,认真小结:梳理好知识点,归纳出新方法,领悟到新经验,掌握新知识的运用。操作实践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形象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纯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如学完“认识图形”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学过的图形,并将这些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最后将图形拼贴成美丽的主题图画。6.作业要有多样性。在设计课堂内外的作业时,就努力做到形式的多样性。教师针对某一数学知识采取不同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设计的练习。如:口算、口答、板演、操作、游戏、导演式、情境式、诗歌式、手抄报、日记、调查报告等等。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练习效率,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五年级下册学完“约数和倍数”,下课前可设计这样一个游戏:请同学们按要求离开教室。老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如果你的编号能被卡片上的数整除,你就可以先出教室。(出示卡片“2”、“0.3”、“3”、“5”、“1”等)。再比如:简单的计算题,可以几人一组,每人当一次“导演”,出题大家做。

7.作业要有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必应享有学习的主动权。在作业设计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作业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自主性作业,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探究事物之间联系的基本方法,增强了主人意识。自主性作业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个性、特长,较好地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奠定了基础

8.作业的量要适中。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严格控制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课外作业量不得超过一小时。提倡增加自主型、实践型、活动型作业,不留机械重复性作业。

四、研究成效

1、本课题研究的小学生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得到同行认可。

在我校组织的“学生作业设计”的专题研讨会上,我为全校老师提供了一节观摩课,受到予会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不断探索研究,逐步构建了小学生作业设计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初步形成了一套提高小学生作业设计有效性模式。

2、提高了自身的教科研水平。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研究,我的教科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学经验得到丰富,科研能力得到提高;使我懂得了怎样结合教学实践在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设计学生的作业,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作业设计变为理论指导下的科研活动;在我校组织的课题研究成果汇报会上,我的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受到领导与老师的好评;我在研究中得到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他们为我提供了很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平时,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严格执行互听互评课制度,在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在学习中成功,在不断反思中提高;另外,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各类报刊、杂志,不断学习有关作业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评价理论,使我更新了观念,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科学地、生动地上好每一节课,坚持在实验中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经过我的努力,本人撰写了《如何设计学生的作业》、《如何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教学论文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好评。

五、研究中的困惑与不足

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和不足。困惑主要有:现在的小学生作业的设计普遍受到时间、地点以及学生的家庭条件的影响,如何能转变目前学生的这种现状,使我们设计的行之有效的作业能够的应运。不足之处主要有:在教学中,我们一线的教师虽然都越来越重视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还没有让学生的家长对学生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有足够的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通过家长会或与家长个别交谈等形式,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做到:家校联手,共同担起培养孩子数学算能力的重任,我想,这样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出,而学生的有效预习则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长久以来我发现学生的课前预习虽然每天都在进行着,但是收效甚微,没有达到预习的真正目的,是“伪预习”。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更不要说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造成学生不求甚解、敷衍应付,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因此 “学生有效预习”的落实,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举足轻重,值得探讨和研究。

但是,怎样预习才有效?是我们要思考的。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提出了《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研究课题。

二、课题立项的依据

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而且学生就是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因此,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三、概念的界定

《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就是在小学阶段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为初中阶段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在老师的培养、指导下,已具有一定的预习习惯和能力,但还存在无效的或高耗低效的现象,在半年时间内,我将从指导学生自学例题、有效查找资料、有效思考、有效质疑解惑等一系列好习惯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

四、研究方法

1、访问法:访问师生,有什么提高预习有效性的良策。

2、观察法:观察学生日常的学习情况。

3、调查问卷法:采取问卷方式进行学生、家长问卷调查,针对问卷结果分析摸清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围绕养成良好课前预习习惯的实验内容开展小组竞赛,增强学生自主意识。

4、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研究方案。

五、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学生学会预习、乐于预习、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学生的数学习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六、研究过程

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小学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现状,从中发现存在问题,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培养计划;其次,以四(1)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培养兴趣、教会方法、养成习惯三个方面入手,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一方面要注重理论学习,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勤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在“预设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调整计划→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过程中,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然后,对实验班再次实施调查,并与前次调查进行对比,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研究结论;最后,把课题研究成果在校内甚至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以实现成果共享,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2、有效预习方法的研究

数学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概念课、计算课、操作课等,而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用不同的方法来预习。因此,教师应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在课堂上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各种知识的预习方法。

(1)数学概念课的有效预习策略。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概念不清,一切无从谈起。然而,这个重点又恰恰是一个难点,因为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的反映,非常抽象,而不少孩子抽象思维差,要掌握干巴巴的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所以,加强课前预习很有必要。最基本也是最简易的数学预习方法是课本标记预习法,可以用简短的几分钟阅读课本,做些简单的圈点标注,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新的数学知识,还可以使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读一读要找出定义中的关键字,进一步思考这些关键字起的作用,若把它去掉有什么后果,力争对概念进行完整的理解。

(2)数学计算课的有效预习策略。

首先要让学生能看懂例题。老师应该相信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有一定的学习经验的,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应该建立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无论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在计算课的编排上都会以例题的形式出示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了预习的平台。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这些方法了,到了

课堂上,我们就可以专心致志地解决学生在预习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把知识学得更深、更广。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练习。新教材往往会在计算课中创设一个情境,以其中的一种情况作为例题,而剩余的几种情况则为学生提供了尝试练习的机会。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通过计算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学生初学预习时教师应设计好难易适度,具有学法指导性的、可操作性强的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在课前提前呈现给学生,并对预习提纲作必要的解释,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刚开始预习训练时,可以适当降低要求,目标不要定得太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弹性要求,才能使中下层学生不至于遇难而退。

(3)数学操作课的有效预习策略。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其中免不了要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这就使得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中多了动手操作这个内容。那么,对于这样的数学知识,我们在课前应该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

布置任务时应首先让学生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弄清操作步骤。第二要准备好做实验的材料,先与父母合作试着做一做,完成一个表格。第三可以把你在做实验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记录下来。布置的预习任务就要侧重于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通过自主探索,才能不断的生成新知。在上课时,先让学生汇报在家里做实验的情况,遇到的困难。我帮他们分析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找到实验失败的原因,改变实验中材料,然后在老师的点拨下,以及在和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得到提升。

七、科研成果

⒈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在预习时,对自己不懂的内容都做了标记。听课时,就会主动的、有重点的听课;教师在审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后发现学生较集中、较典型的问题,教学

时也会有针对性的施教,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2.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所关注的课题。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数学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甚至比掌握数学知识更为重要。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在预习中学生学会了看问题—提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思维活跃起来,能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看待一个问题;能够结合实际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这证明在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形成的过程中,自学能力逐渐建立起来,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3.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学会了探索和创新。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教学能否达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能否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索、创新精神”,预习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4.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树立了自信。

不知大家是否有这样一个体会,当你提出一个问题时,敢于答问的学生往往比不敢回答的学生来得自信。假如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预习,那么他对内容的熟识程度要比没有预习的同学来得强,回答问题正确的概率一般也要比其他同学高,课堂上的表现也会显得得心应手。

八、研究后的思考

虽然,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主动预习习惯基本养成,但对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由于时间所限,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教师在对学生的预习习惯培养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由易到难,先扶后放,循序渐进。

2、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重视反馈,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3、注意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学生互相督促。

4、注意持之以恒,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定期展示预习成果。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

课题组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有效教学,投向了教师的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手段、有效教学评价等直接关系学生成长的关健要素。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一堂课的效果如何,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的教师教学行为来实现,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二)研究意义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教师只要在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的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各种组合和发展方法的可能性,我们就会发现课堂教学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也许这正是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

学生的主体性即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积极能动的思考问题,获取知识的内部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也是有效教学的价值体现。当下,教育应该为我们的民族培养具有鲜活特性和创新意识的个体。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的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是我校数学教学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3、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能够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4、学水平。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为了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关注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很强,但缺少实践的针对性。而我国学者相对于课程改革以前来说,现在更加关注新课程观念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如有效教学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等。这些研究特点是:①倡导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②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③对传统的“注入式”、“操练式”教学方法的摒弃。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缺乏学科针对性,未能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缺乏具体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尤其缺乏一线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所积累起来的具有切身体会的课堂教育教学经验。因此,基于国内外研究经验、理论积累以及我县教师自身的特点,本课题紧紧扣牢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主阵地,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和更新教育观念、深刻自我反思等方面的教师的行动研究,来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从而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构建小学数学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及操作策略。

三、课题的界定和假设

(一)课题的界定

1.有效教学: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的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2.策略: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

3.有效数学教学策略: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备有为发展学生一切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课题的假设

1、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2、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3、通过研究,使学校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特色。

4、通过研究,取得了全校推广研究的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收集并整理有效课堂教学案例,剖析影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特征,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理念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建构有效教学的课堂,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具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

(1)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转变数学教师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形成学校有效教学特色。

(2)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合作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成为会学习会创造的人才。

(二)研究的内容

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研究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系统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其中,科学性对应的是与学生的发展规律相适应的问题,先进性对应的是创新和特色的问题,实践性对应的是结合本校师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教学水平现状的问题。通过此课题研究实验使教师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在此基础上,指导我校数学教研工作,促进我校数学教学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层面向纵深发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策略?”结合我校实际初步探索:

1、“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观念、基本方法、基本模式。

2、实施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3、构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评价体系。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访谈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对该课题全面展开研究。

(1)文献研究法: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对课题研究有理论支撑和有重要指导作用的文献资料。

(2)调查访谈法:调查访谈分析目前小学六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现状。

(3)行动研究法: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定期邀请专家诊断指导。

(4)经验总结法:定期反思经验,形成论文或研究报告,科学概括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方案准备阶段(2011年3月初至2011年4月初)

(1)确定课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结合我校数学学科教学实际,拟定《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

(2)理论学习。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明确进行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案例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有效教学的策略。

(3)制定方案。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征求课题组成员意见,制定整体方案讨论稿,对方案进行研讨、修改、定稿。

(4)开题报告。召开课题组成员和参与讨论课题活动的教师会议,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方案实施阶段(2011年4月中旬至2011年11月底)

(1)案例分析。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月开展说课、听课和评课,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2)交流小结。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

(3)撰写论文。每学期都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论文,并依次补充,初步完成专题论文。

总结验收和结题(2011年12月)

(1)论文交流。对已撰写的论文进行充实、完善和交流。

(2)总结经验。探讨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总结经验,准备结题工作,并为后继研究做准备。

(3)研究结题。召开课题阶段性成果报告会,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对研究课题进行现场评审,鉴定和验收。

七、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论证报告、阶段性报告和结题报告。

2、收集有效教学的典型案例,并把它整理成案例集。

3、撰写论文,总结影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特征。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为我们课题组购置了《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效教学》等理论书籍,有先进的现代学习理论作支撑,有可能借鉴的成功经验,利于我们找到自己的研究视角,尽快获得成果。

2、课题组成员老师长期在教学实践和科研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个人能力和集体攻关能力强。

3、我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学校有良好的教研氛围。学校愿意提供可靠的政策、经费及物质保障。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一)人员组成:

1、课题主持人

李凌娟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数学一级教师,课题报告执笔人。

2、课题组组长、副组长

陈宝根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参与计划制定

撰写开题、结题报告撰写论文。

蔡华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小学一级教师,参与计划制定

3、课题组成员

袁卫兵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撰写开题、结题报告、撰写论文

马翠萍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撰写开题、结题报告

朱健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问卷调查

黄美琴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设计访谈提纲撰写论文

史忠余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数据收集整理撰写论文

(二)课题分工:

李凌娟 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和全面工作,承担课题研究总报告 陈宝根 负责参与计划制定撰写开题、结题报告、撰写论文。蔡华 负责参与计划制定

袁卫兵 负责参与撰写开题、结题报告、撰写论文 马翠萍 负责参与撰写开题、结题报告 朱健 负责参与问卷调查 黄美琴 负责参与设计访谈提纲 史忠余 负责参与数据收集整理撰写论文。

第四篇: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策略分析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策略

内容提要: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外阅读在农村小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不到保证,教师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指导方法上都很欠缺,阅读过程和结果的监控往往做的很少。因此,培养农村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形成终身的阅读技能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课外阅读有效性家校携手推荐书目方法指导更新观念

正文: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寻求更广阔的教育途径,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不够明显。主要原因如下:

一、课外阅读的氛围不浓

离孩子最近的人,往往给予他们的影响最大。受农村生活环境的局限,大多数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普遍缺乏阅读习惯,大多数家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亲子经历极少,家长不能够及时有效的监督、指导孩子读书;有些农村教师本身的文化底蕴不是很高,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能给学生树立读书的榜样,在学生的兴趣激发、阅读指导以及阅读评价上也缺乏适当的手段,致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放羊式”,没有为学生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课外书的“质”和“量”有限

由于农村孩子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在购买课外书上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不能经常去够买课外书,所拥有的课外书数量有限;即使有能力购买课外书的学生,因为缺乏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在书籍的种类选择上比较单一,大多是一些学习辅导(其中主要是作文)类、童话故事类、漫画卡通类的课外书籍。对于其它类书籍,比如《百科知识大全》、经典名著、人文类等方面的书籍,即使适合他们阅读,他们也不会选择来购买。所以课外阅读书的质量和数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三、缺乏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大多数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放羊式”的。缺乏家长和教师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方法指导,他们喜欢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不会选择性的读书,读书的过程中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读书的类型单一;读书的过程中不懂的地方不去请教、探究;没有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阅读时囫囵吞枣、受益不深;缺少老师的多元化评价等。学生的课外阅读经常是没有目的性,经常是盲目性更多一些,因而也感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四、学校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

这是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原因,也是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最大区别。城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藏书丰富,学生家中也不缺藏书,而农村却很欠缺。农村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基本上就是摆设,利用率很低,没有发挥它们最大的优势;学校现有图书内容陈旧,数量有限,长时间没有更新,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严重不足;学校几乎很少或根本就没有开展过课外阅读活动。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不到保证,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

诚然,农村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受到了种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是,我们只要潜心探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依然能够探索出一些引导农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将近一年来的不断实践探索、大胆尝试中,觉得以下几点略有实用性。

一、家校携手,共同营造读书氛围

虽然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但是依然可以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确保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来源;注意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教师要多读书,要把自己的读书体会、感悟、与收获应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撰写随笔或读书笔记等,为学生树立读书榜样。学校也应该把检查教师读书情况纳入工作考核细则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营造氛围,创造条件。

二、推荐书目,保证阅读质量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一文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学生不仅要读书,而且还要读多方面的书。但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和自身年龄特点的限制,在书籍的购买选择和阅读选择上较为迷茫,不知道什么样的书适合他们的年龄、身份去读。因此教师就要帮助家长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再推荐选择读物时要做到内容健康、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类型要多样化:儿歌、童话、古诗、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要涉及到。

三、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读书,就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还要会读。教师的引导、点拨、渗透、讲解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加强阅读方法的实践摸索、理论学习,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为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读书指导,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章可循。如:指导学生科学的安排课外阅读时间;指导学生有计划的确定课外阅读量;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选择课外读物;指导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学会积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重视学生读书过程的多元化评价,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四、加强学校图书资源建设

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学校的图书资源对学生能够进行更广泛的课外阅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在课外阅读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作为学生成长的摇篮--学校,就更应该做好学校图书适和阅览室的建设,不要让这些部室形同虚设。首先领导要更新观念,淡化应试教育意识,树立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新观念,克服资金紧缺等种种困难,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利用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让学生畅游书海;其次,加强提高图书管理员的业务水平,积极更新适合学生可阅读的书目,保证学校藏书的质量和数量,确保每个学生有合适的书可读;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读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朗诵比赛、手抄报展等活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总之,我们农村教师肩上的担子更重,我们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要继续为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进行探究摸索,找出一条有效的指导路径,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引领学生踏进书海之门,让我们的农村学生也能亲近书本,爱上阅读,在尽情的阅读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感受成长的快乐。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_4(范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 课题组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有效教学,投向了教师的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手段、有效教学评价等直接关系学生成长的关健要素。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一堂课的效果如何,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的教师教学行为来实现,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二)研究意义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教师只要在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的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各种组合和发展方法的可能性,我们就会发现课堂教学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也许这正是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

学生的主体性即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积极能动的思考问题,获取知识的内部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也是有效教学的价值体现。当下,教育应该为我们的民族培养具有鲜活特性和创新意识的个体。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的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是我校数学教学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3、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能够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4、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为了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关注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很强,但缺少实践的针对性。而我国学者相对于课程改革以前来说,现在更加关注新课程观念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如有效教学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等。这些研究特点是:①倡导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②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③对传统的“注入式”、“操练式”教学方法的摒弃。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缺乏学科针对性,未能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缺乏具体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尤其缺乏一线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所积累起来的具有切身体会的课堂教育教学经验。因此,基于国内外研究经验、理论积累以及我县教师自身的特点,本课题紧紧扣牢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主阵地,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和更新教育观念、深刻自我反思等方面的教师的行动研究,来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从而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构建小学数学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及操作策略。

三、课题的界定和假设

(一)课题的界定

1.有效教学: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的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2.策略: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

3.有效数学教学策略: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备有为发展学生一切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课题的假设

1、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2、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3、通过研究,使学校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特色。

4、通过研究,取得了全校推广研究的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收集并整理有效课堂教学案例,剖析影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特征,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理念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建构有效教学的课堂,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具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

(1)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转变数学教师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形成学校有效教学特色。

(2)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合作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成为会学习会创造的人才。

(二)研究的内容

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研究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系统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其中,科学性对应的是与学生的发展规律相适应的问题,先进性对应的是创新和特色的问题,实践性对应的是结合本校师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教学水平现状的问题。通过此课题研究实验使教师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在此基础上,指导我校数学教研工作,促进我校数学教学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层面向纵深发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策略?”结合我校实际初步探索:

1、“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观念、基本方法、基本模式。

2、实施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3、构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评价体系。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访谈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对该课题全面展开研究。

(1)文献研究法: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对课题研究有理论支撑和有重要指导作用的文献资料。

(2)调查访谈法:调查访谈分析目前小学六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现状。(3)行动研究法: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定期邀请专家诊断指导。(4)经验总结法:定期反思经验,形成论文或研究报告,科学概括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方案准备阶段(2011年3月初至2011年4月初)(1)确定课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结合我校数学学科教学实际,拟定《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

(2)理论学习。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明确进行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案例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有效教学的策略。

(3)制定方案。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征求课题组成员意见,制定整体方案讨论稿,对方案进行研讨、修改、定稿。

(4)开题报告。召开课题组成员和参与讨论课题活动的教师会议,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方案实施阶段(2011年4月中旬至2011年11月底)(1)案例分析。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月开展说课、听课和评课,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2)交流小结。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

(3)撰写论文。每学期都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论文,并依次补充,初步完成专题论文。

总结验收和结题(2011年12月)(1)论文交流。对已撰写的论文进行充实、完善和交流。

(2)总结经验。探讨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总结经验,准备结题工作,并为后继研究做准备。

(3)研究结题。召开课题阶段性成果报告会,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对研究课题进行现场评审,鉴定和验收。

七、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论证报告、阶段性报告和结题报告。

2、收集有效教学的典型案例,并把它整理成案例集。

3、撰写论文,总结影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特征。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为我们课题组购置了《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效教学》等理论书籍,有先进的现代学习理论作支撑,有可能借鉴的成功经验,利于我们找到自己的研究视角,尽快获得成果。

2、课题组成员老师长期在教学实践和科研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个人能力和集体攻关能力强。

3、我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学校有良好的教研氛围。学校愿意提供可靠的政策、经费及物质保障。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一)人员组成:

1、课题主持人

李凌娟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数学一级教师,课题报告执笔人。

2、课题组组长、副组长

陈宝根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参与计划制定 撰写开题、结题报告撰写论文。

蔡华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小学一级教师,参与计划制定

3、课题组成员

袁卫兵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撰写开题、结题报告、撰写论文

马翠萍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撰写开题、结题报告 朱健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问卷调查

黄美琴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设计访谈提纲撰写论文 史忠余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数据收集整理撰写论文

(二)课题分工:

李凌娟 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和全面工作,承担课题研究总报告 陈宝根 负责参与计划制定撰写开题、结题报告、撰写论文。蔡华 负责参与计划制定

袁卫兵 负责参与撰写开题、结题报告、撰写论文 马翠萍 负责参与撰写开题、结题报告 朱健 负责参与问卷调查 黄美琴 负责参与设计访谈提纲

史忠余 负责参与数据收集整理撰写论文。

下载小学生数学有效性练习活动策略研究反思(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数学有效性练习活动策略研究反思(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中段数学计算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中段数学计算有效性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在查阅小学生平时的数学作业时,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不少学生的计算错误率比较高,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不感兴趣等原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上集镇北塘小学:赵红阁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发展需要数学教育改革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练习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练习有无效练习与有效练......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

    (一)省内外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现状 课外阅读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前苏联教......

    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课堂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研究开题报告 数学科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枣碧乡中心学校 陈劲松 如今的有效教学真是一个热门话题。那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呢?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发展需要数学教育改革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教师只有在课前对教材认真钻研、思考,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