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乘名师之船 寻名师之路 孔维
乘名师之船 寻名师之路
手捧着名师之路的入场券,心里万分感激。带着对学习的渴望、对教学的执着,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名师之路”培训学习。本次的培训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本次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是我人生中一笔最珍贵的财富。
首先出场的是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语文教研员,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北京语文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小语十大年度人物之一的吴琳老师。她为我们带来的是部编版二年级快乐读书吧中的整本书阅读《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导读示范课。
吴老师以简单的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看这部动画片吗?出示剧照。为什么喜欢呢?”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就被提起来。进而她又教学生认识书的封面,引导学生关注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内容,从而引出目录的作用。“考考你”环节,吴老师设置了难易不同的各个问题,供学生讨论。“大头儿子长大了想做什么?”“像小头爸爸一样的爸爸”,这个答案只要阅读过的孩子都能回答出来;“外婆的葱地里开出一朵朵鲜花,这是谁的功劳?”这一问题,激起同学们的一阵讨论,因为这里面涉及了科学知识。小组合作做游戏:解读红皮书封面镜头,它们分别是出自哪个故事?分享其中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同学们都踊跃的发言,在分享的过程中,吴老师逐渐引导学生将书中文字转化为画面去理解故事,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自己。最后,谈谈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吴老师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多个人物进行评价,从而引出爱的关怀这一主题。课后吴老师小结了读书要手脑并用,多思考、提问。同时,还向同学们推荐儿童故事。吴老师的讲座《阅读策略教学与整本书课程设计》解决了我们的困惑:为什么要读整本书?为什么要亲子阅读?读书有什么好处?大量阅读能否提升阅读力? 她解读了阅读的三重境界:蚂蚁式阅读、蜘蛛式阅读、蜜蜂式阅读,同时倡导我们选取蜜蜂式阅读。因为一个优秀的阅读者总是能够有意识地在阅读中使用策略,从而与文本进行互动,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内涵。最后,吴老师向我们解读了优秀阅读者使用的阅读策略及整本书阅读课程设计。接着,带来示范课的是周益民老师,他是海门实验学校教师,儿童阅读推广人,曾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学科带头人等称号。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百余篇。他选取的是整本书阅读《有这样一个巨人》,课题引入是:如果让你拥有一项特异功能,你最希望是什么?有这么一个巨人,你愿意和他交朋友吗?紧接着,引入新课自读片段,拟小标题。“你问我答”每组选一位代表负责回答大家的提问,问答完毕还请学生点评。通过观看电影片段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线索。讨论:当吃人巨人要吃人时,好心眼巨人决定拯救大家。在拯救大家的过程中,他们要克服哪些困难?借此讨论引出情节设置及作者,最后推荐作者的其他著作。两位名师的课堂给我们呈现了许多显现的、内隐的精彩,言语根本述之不尽。最后点评的是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语文教研员,全国小学语文会汉语拼音专业委员会理事,陕西省小语会副秘书长李琦老师。除过深入专业的点评外,她还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的趋势:整本书阅读。
走进名师课堂,领略名师风采,感悟名师教学智慧,准确把握语文教学新的思想和理念,明确语文老师应具备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学的方向、目标和任务,逐步引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积累、运用语言,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言素养,构建高效课堂。
名师把我们带到语文教学的新天地。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做好、做专阅读教学,才能乘名师之船、寻名师之迹、行万里之路。
第二篇:名师之路(共)
“名师之路”之“解读新课标,实践新课堂”
全国小学课改十年回顾与展望教学观摩会
心得体会
华池县上堡子小学 朱娜
2012年11月8日至12日,在县教研组的组织带领下,我们英语组一行30多人有幸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参加了“名师之路”之“解读新课标,实践新课堂”全国小学课改十年回顾与展望教学观摩会。会上,我们观摩了全国知名教育专家、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一等奖大赛获得者、青年才俊9人的课共11节,聆听了大师们的精彩报告共8场。名师们高超的教学艺术,精心的教学设计无不让人由衷地赞叹和敬佩,深受启迪和教益。专家们科学、巧妙且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简单、务实、高效的教学活动,切适、有效的课堂激励评价,深厚的教学素养自然地展示于课堂,使所有在场的英语教师享受其中,受益匪浅。三天的“名师之路”小学英语老师课堂教学观摩会是短暂的,而留给我们的思索却很深很长。而我们也从这些大师的课堂上看到了课改的又一次华丽转身,看到了英语“洗尽铅华见本色”的自然美,生态美。
根据此次的西安观摩之行所取得的收获,用来改进自身教学现状是非常及时可行的,对于刚教学3年的我而言现在的教学应该是朝如何掌握小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策略,从而增强个人执教能力这个方向去实践努力。此次去西安学习,收获是丰硕的,对于培训的步骤和内容也正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所或缺的,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于本次观摩后的感受体会:
感受一、转变观念,开拓教学思维
在11 月8 日上午培训中,我们听了全国著名英语特级教师龚海平的示范课和他的专题讲座,他的课是一节看似平淡却能给人留下影响的课,是一节和学生聊天式的课,积极有效的组织教学,环节循序渐进,他的课上并不是围绕设定的内容而讲,而是和学生讨论相关的话题来进行教学,一整节课学生的兴趣高涨。讲座的内容是解读新课标、实践新课堂,在他的报告中,他说所有的课堂都是有效的,没有无效的课堂,只是程度和技能的差异。强调一点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英语教师,应有一种紧迫感,应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我,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劝导大家应有紧迫感,提高自我意识,不错处于新时期的教师应是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开拓进取,善于创新的新型人才。他指出学习英语是为了能用英语做事,而不是只应付考试。
感受二,故事传递信息,经验沉淀知识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由王进春老师精心设计了一堂生动的英语课,他虽然是男老师,但是非常放的开,充分运用了体态语和手势语,爱玩好动使学生的天性,王老师带着学生玩,在讲授little bee(小蜜蜂)一词的拼写时,打破了常
规的指读和拼读。他自己带上小蜜蜂的头饰,很幽默的说自己的名字叫小蜜蜂,很愿意和大家做朋友,谁能拼出他的名字。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很乐意跟老师学,接着师生互换,很难掌握的单词就在游戏中解决了,让学生在既新鲜又紧张的气氛中学习,一节课学生们都沉浸在游戏中。赵刚的报告讲的是这些年他积累的经验,有教学上的,有生活上的,丰富多彩的演讲让在场的老师们掌声不断。让我更要考虑以后在生活和教学中的方式和态度。
感受三,要教好学生,教师的基本功要扎实。在张鲁静老师的示范课观摩中,我向张老师学习到了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尤其是她精心的备课和有条不紊的教学过程,值得我虚心学习。从中见识了她在课堂教学中最新的教学理念、精彩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独特的的教学风格、灵活的教学管理、优秀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手段、新型的师生关系等等,她都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我的教学提供了榜样。后来在张老师的精彩报告中,让我认识到了分析教材,分析学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写好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我今后要更加努力提高我的专业素质。
总之,本次培训对我来说的确是受益匪浅,从中不但开阔了我的知识视野,同时也吸取了不少新的教育方法和理论,但是在我心中还有一点遗憾,就是自己所学远远不能满
足教学的需要,在此我衷心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开展一些类似的培训活动,多给我们一些学习的机会,这次的观摩会深深的触动了我,我想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既是时代使然,更可以超越时代,因为他们的教学艺术着眼的是学生生命的发展。名师们魅力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这是我要毕生的精力去追随的……
第三篇:名师之路 相伴而行
名师之路 相伴而行
—参加西安、洛阳著名小学内涵发展与办学特色观摩活动感悟
2017年4月16日至21日,我有幸随名师之路赴西安、洛阳两地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名校观摩学习。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我们先后在西安东城二小、曲江南湖小学、西安小学、洛阳第二外国语学校、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洛阳市西工区西下池小学五所学校进行了参观学习。期间观摩了课堂教学并与授课教师交流互动,听了学校领导的专题讲座,参观了校园文化,每天学习结束后学员相互交流体会。这次学习,使我深受启发,下面主要谈谈参观学习后的几点感受:
一、以生为本,素质教育抓落实
我们所参观考察的学校都是西安、洛阳两地的著名学校,这些学校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办优质教育,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着眼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五育并举,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兼顾。大到学校的硬件设施,小到校园中的一草一木,无不展现着良好而又务实的育人氛围,无不体现着素质教育旺盛的生命力。例如曲江南湖小学,该校的校长是清华大学毕业,德国留学8年后回国,他接受了德国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出以爱养德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就是塑造人;让学生享受高起点、高品位的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与坚强的意志,成为有人性的人。他们认为只关注分数是不行的。这所学校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管理,学生自发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参加社会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感及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树立爱心意识、责任意识和维护正义的精神。又如洛阳市西工区西下池小学,学校倡导的教育价值观念是“关注主体、科学创新”,倡导的教育理念是“爱和自由,让师生成为自己,”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命;在规则中享受自由;在爱的陪伴中完整成长。学校从课堂教学、文化布置都渗透着自己理念。然而我深知,这些学校所形成的教育规模、管理风格和办学特色无不渗透着教育者的教育智慧,无不凝聚着他们辛勤的汗水。
二、注重细节,校园文化氛围浓
参观的这些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建筑设计布局合理,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名人画像、雕塑、格言警句随处可见,学生的绘画作品、书法作品、小制作、工艺品等在细微之处体现着教育者为学生才能的展现和拓展所做的努力与良苦用心。特别是洛阳外国语学校他们不但坚持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地面也会说话,地上画着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以26个字母开头的常用单词等,他们这些做法对我们都是一种启发和提醒,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进入了一种常态的话,那么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才能的展现无疑是一种促进。
三、特色办学,各取所长求创新
我们所观摩的学校都是在当地乃至全国知名度很高的学校,而他们的办学特色也是各有千秋。如东城二小以课题“智慧交流品质提升”为抓手,深入细致地开展校本研修,探索出“边学边交自主领悟”的课堂教学模式、“四交四合”校本研修模式。曲江南湖小学,是2014年成立的新学校。教师年轻充满活力,学生个性张扬,特长鲜明,社团活动丰富多彩而具有时代气息,是一座新潮而又充满希望的学校。洛阳外国语学校从教育管理者到教师实行双语教育,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实行英语教学,聘请外教,体现着超前的办学思想以及外国语学校的办学特色。百年名校西安小学秉承“沐浴书香唐韵、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实现“实验性、示范性、特色化”为目标开展各项活动。她内涵丰富的校史展示着她的博大精深、沉郁雄浑,科学精神与民族精神激励着全校师生求学奋进、成才报国。学校开设特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信息技术效果显著,孩子们编的电脑程序让所有观摩教师赞不绝口。
此次考察学习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不论是听课、评课,还是参观、听讲座,对我来说都是受了一次极好的教育,也是对我教学工作的鞭策。
第四篇:2013“名师之路” 西安培训有感
与新课标同行,探索课堂精彩
——2013“名师之路” 西安培训有感
2013年的4月,在西安电子科技校区举行了“名师之路”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活动。期间聆听了全国数学界著名专家的精彩课堂与观点报告。时间虽然安排得很紧凑,但如此近距离地领略名师的风采,受益匪浅,收获颇多。学习当中,我们时不时会有许多的惊叹与触动,对课堂出现的精彩片段仍记忆犹新,对数学教学有了一些思考。
1、教给学生生活化数学。北京市昌平区城关小学的柏继明校长给我们带来的一节一年级的示范课《数数与计算》,课上,柏校长不是生硬地搬出例题,而是课的伊始就以学生素材进行教学:她一开始就问学生,有一个学生我很喜欢她,正着数她在这排的第三,她是谁呀?接着又问,还是在这一排倒着数她是第三,她是谁呀?接着又问,那这一排一共有几个人?两次举手的都是一个人,让学生在鲜活的例子中一下就明白了两个第三是同一个人,最后引导学生列算式3+3-1„„整节课,柏校长创设一个又一个生活情境,就像和学生谈心一样,抛出一个又一个生活问题,请学生解决。学生也在帮助老师解决生活的问题中找到了一个个数学规律,也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的问题,不是为学而学!
2、我们感受到了大师们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
华应龙老师的《台湾长什么样》一课,没有设计精巧的课件,只出示了“台湾南北纵长约395千米,东西宽度最大约144千米,海岸系长约1139千米,面积约为3.6万平方千米”,另外给学生提供了4个长4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完全没有花哨的成份。华老师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基于课堂生成的教学,以及亲善的教态,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画台湾长什么样中不断进行自我修正,一次又一次完善自己的作品,从中学生学到了很多,整堂课显得朴实、自然、水到渠成。
华应龙老师做了《教育即融错!》的报告,华老师在接下来的专题报告中向在坐的阐述了什么是“教育即融错”,融错是指把课堂教学中的差错作为一种教学资源,相机融入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这与我国古代“相克相生,相反相成”等哲学思想是相契合的。
为什么是融错而不是容错?这是因为课堂并不只是要容纳差错,更重要的是要把差错融化为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落花若有意,流水亦含情。”教师只有艺术地处理随机生成的差错,巧妙地彰显差错的宝贵价值,才能把真正富有价值的内涵植入学生的生命活动之中,促进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融错的要义在于,随机融入,自然生成,而不是事先进行的刻意安排;敏锐发现差错背后的意义,揭示其内在的矛盾、张力,巧妙彰显其积极意义,而不是简单地否定学生;充分挖掘并利用差错资源的价值,培养学生直面错误、超越错误的求真人格,将教学活动引向心灵深处,而不仅仅是促进认知的发展。
3、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听了一节徐长青老师的示范课《重叠的数》,在课堂开始,徐老师让学生在纸条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对名字进行评价,又让学生在另一张纸条上写下名字,接着,联系学生的生活,以学生感兴趣的小品故事--两对父子3个人进理发店的故事,让学生从这轻松故事中初步体会了“重复”的含义,但徐老师并没有指出这就是“重复”,是在徐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呼之欲出的“重复”。接着又让学生做一些学生们经常做的“划拳”、“抢椅子”这一游戏,并且故意制造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从而让学生从这些简单的游戏中体会、领略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集合的思想。后来在介绍集合圈时,老师并没有直接说这就是集合圈,而是利用看似滑稽可笑的肢体语言,有效的向学生解释了集合圈的用途,接着在让学生往集合圈里贴名字的时候,徐老师却把问题推给学生,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学生凭着自己主人翁的精神和智慧解决了难题,全场霎时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孩子们在无意识的情境中有意识的思考,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同时,在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的刘德武老师的课也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中出示狮子、大象、狮子、大象这样的图片然后问学生:“这一组里有什么?”接着出现蛋糕、汉堡、冰激凌这样反复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一组有什么,有什么办法让人家知道他们是一组的?等等,就这样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脑去解决,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刘老师就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4、我们体会到了大师们追求自然和谐的课堂。
徐斌老师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一课,朴实的教学风格,给应用题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听了他的课,是我真正领略到了大师的风采,徐斌老师的课堂,是那么的惬意,那么的舒适,不像是在领着孩子学枯燥的数学,而是正像徐斌老师自己的评价,那是在“玩好数学”,是在感悟“数学好玩”。
这节课没有多余的包装,不加色素,原汁原味。让我们体会到一种理性的返璞归真的美。听了徐老师的课,让我深刻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应采取多种生活情境使学生掌握方法,更应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使我知道不但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多下苦功,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多创设一些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等,还要注意自身的语言表达。“策略”的教学不是单纯方法的总结和问题的解决,而应该是策略意识的培养和应用意识的增强。只有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方法,顺其自然地引导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徐老师本节课的导入很好,和孩子的谈话“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策略?”开始,从参观路线的“原路返回”,引入数学思维的“倒推”,可谓精彩。“喝果汁”的例题,由“一个杯子的两次变化”——“两个杯子的一次变化”——“三个杯子中的两个发生一次变化、一个两次变化”——口头展示四个、五个、六个„„的变化。徐老师层层递进,逐步设疑,使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学习,不再是无趣、无味,而是能举一反三,自己探索。整节课都是老师在导,孩子在做,教师扶着孩子走路,该放手的时间就放手,这就是大师的风采。
徐老师在课堂中对孩子的关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处理甲、乙两杯果汁的问题上,徐老师提出你们可以通过示意图或者列表来分析,接下来处理三杯果汁的问题时,给学生提了这么一个要求:“你可以先填表,再列算式;也可以只列算式,不填表;还可以光填表,不列算式。”单单这样的一句话,就把所有不同层次的孩子,都照顾到了。
本节课还有一个亮点就是通过对比教学,学生知道什么时候用“倒推策略”,什么时候用不上——即如果知道现在的求原来的就用倒推策略,如果知道原来的求现在的就不能用倒推策略,学生的理解是深刻的。学生在先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上,进而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策略意识。徐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很轻易地被他那清晰地思路带着而进人到数学活动中,更何况是小小的学生们,难怪学生的学习热情都是很高涨的,学习的兴趣如何浓厚。
5、刘德武老师的一节课《找规律》,下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在一年级的“找规律”这节课中,令人难以置信地是,刘老师一改往日我们所见的“看一看、说一说、涂一涂、画一画、摆一摆”的经典老套路,从感知规律、找规律、用规律、发现数学规律的美四个环节引导一年级的小朋友经历了一次次深层次地数学思维的穿越。而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部分孩子居然非常有兴趣地参与到这一次次的思考中(其中还有一个小男生得意地说太容易了,要求更难的挑战),即使一年级的小朋友受词汇量的限制,有时不能完满地表达出来自己的想法,但精彩的回答还是时有迸发。
在这节课中,同学们不仅找到了像“红球、黄球、红球、红球、黄球、红球、红球、黄球、红球”这么难以辨认的复杂规律,而且还能够运用所学的新知去解决了像“红旗、绿旗、红旗、绿旗、绿旗、红旗、绿旗、红旗、绿旗、绿旗、A、绿旗、红旗、绿旗、B、红旗、绿旗、C”以及“1()2 8,1 4()8,1 4 2()”这些思维性非常强的问题。听完课后,我不禁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刘老师就能够这么大胆的把这些思维性极强的综合知识融入到一年级的“找规律”的起始课中,而且为什么他居然还能够做到让一年级的小朋友愿意学并且学得会呢?到底该怎样辩证地使用教材?怎样设计一节有数学味的好课?
似乎看出了我们听课老师的疑虑,刘老师在他今天的讲座开始前简短地为我们阐述了“找规律”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1、找“规律的什么”;
2、怎样让同学们感受到“规律”;
3、板书应该突出什么;
4、思维发展的体现。在刘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中,我慢慢感悟到了名师备课的全面与深刻,看到了参天大树扎在地下汲取营养的庞大的根系,明白了刘老师曾说过的“没有一个名师是被培养出来的”道理。
6、注重探究与交流,改变了数学概念的教学方式。真正有价值的数学,一定是进入学生内心的数学,而不是浮于华丽外衣之上。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对数学概念的把握,理解是必要的,也是枯燥的,但体验它的实际意义与建构心理表象更是不可忽视。这个认识源自牛献礼老师《认识面积》的教学。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牛老师没有直接奉献真理——把书本上现成的面积的概念告诉学生,而是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后,教师就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摸一摸、折一折。通过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面积和周长的区别,形成了面积的表象。整个新课的学习,教师看似淡化了定义概念的教学,实际上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强化了定义概念,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借助于课堂这个思维“运动场”,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理解了什么是面积。数学教学也真正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在不经意间,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面积,并区分了面积的周长两个概念,这充分说明牛老师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灵性、动态生成的课堂,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道渠成,行云流水,他使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节轻松、活泼、实在的数学课,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概念教学”的新“天窗”!
总之,听了徐老师的课,收获远远不止这些,在往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多观摩像徐斌等教学名师的课,多接受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来完善充实自己的课堂教学,再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形成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
第五篇:其它收获——“名师讲堂”学习心得之五(共)
其它收获——“名师讲堂”学习心得之五
关于议课:
1,在价值的课,就是你的教,触动了我的思考。2,学生的不早不晚角,不能简单地归因为学生不会。
3,给思考一种方法,给孩子一个台阶,给思维一个着力点。4,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不精彩的课。5,让学生获得方法,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6,研究名师,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研究名师的提问。
吴正宪语:
1,幸福在哪里,就在课堂里。
2,种下一颗种子,让他们在以后发芽。
3,慢慢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保持独立思考能力。4,引导学生概括、归纳,提取本质属性。
5,小学需要慢下来,需要多一些感性,照顾好每一个学生。
6,一个优秀的教师,一这不是一个照本宣科的人。
教学,有时要做加法,有时要做减法。(不要抱着课本,死盯着考试,像木偶一样缺少思考地走着。)7,张丹对吴正宪小学数学教育思想的研析
1,给学生好吃而有营养的数学。2,你得从事业中获得幸福,做个幸福的人。
3,名师的核心特征:提出鲜明的教育主张;进行系统的创新实践。4,教师要对学生有深刻的爱。
5,要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6,要有鲜明的人格魅力。
7,什么是基本问题,就是一辈子都在思考,但一辈子都没有的答案,那就是基本问题。哲学的三大基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8,数学是一种感觉,他不是各种公式,就像是一篇文章不等同于语法一样。
9,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关注。
10,儿童的思维过程,就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过程。
11,交流是一个倾听和倾诉的过程,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12,学生的思维决定教学的过程。13,好教师的备课是网状的。14,要适度做一些学生研究。
15,不认真研究经典课,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只是找到差距。16,避免思维的碎片化。
17,公诉的学习策略只有两个:设计挑战性情景和交流互动(合作学习)
18,让学生跑,最终他离数学的本质并不远。19,尊重的前提是“换位思考” 20,我们做不到,但是可以学习。21,在错误中增长智慧。
22,与其别别扭扭,不如和学生高高兴兴过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