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案导学四课型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划分与评价
“学案导学四课型”教学模式下的学习小组划分与评价
“学案导学四课型”指学生在学案引导下,学习的过程通过“自主课”、“展示课”、“训练课”和“总结课”四种课型来完成。“自主课”要求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认真读书、查资料、书写学习报告,思考、讨论、交流、提出疑问,以“反馈卡”的形式,把问题反馈给老师,以便老师及时掌握学情。“展示课”是核心。是老师在批阅学生的学习报告,研究了学生的反馈卡,进行二次备课后,提出展示问题,抽签决定进行小组展示。各小组对展示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交流和探究后抽签决定展示者,展示后师生进行质疑和答疑,老师对学生的展示做恰当的点评和引领。“训练课”是检验学习效果,提升学习能力,发现学习中存在的漏洞并及时补救。老师根据一个单元的学习重点、难点,设计试题,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设计展示题目,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展示,教师点评引导补充,找出错误原因,寻找解决办法。“总结课”是指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总结、反思、提升,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根据在学案的引领下,总结规律、方法、形成知识结构图后,学生展示,教师精讲点拨,形成知识体系。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单元,对小组进行合理划分,精细管理,科学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一、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的原则。
总的来说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具体应遵循四个原则。
1、核心原则。由学习成绩较好且有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形成一个小组的核心。
2、互补原则。每组成员根据学生的性别、能力水平、学科成绩、脾气性格、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交叉搭配,实现性格、性别、学科能力等方面的互补,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
3、自愿原则。小组成员应以自愿申报,组长选择,班主任把关,使小组成员之间关系融洽有内聚力。
4、均衡原则。通过综合测评,使小组间实力基本均衡,使小组之间有竞争性。
二、采用“环形座位法”。
“环形座位法”故名词义就是圆圈形的座位法。具体做法是,班级三面设置黑板,消除座位的前后概念;把学生分成六至九组,每组六至九人。分布在教室内的不同区域内,小组内成员的座位安排本着互帮互助的原则,按“AABBBBCC”或“AABBCC”依次排列,围成一个圆圈形,使所有学生都能面对面。其中,A层两个同学在对头坐在B和C层同学中间,确保A层同学能够照顾到B层和C层的同学。
“环形座位法”的优点是教师可以与每位同学零距离接触,方便了解学情,增强了师生的亲和力;方便“兵教兵”;为学生展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消除了前后排的概念,更加公平,便于学生的互相监督;师生板演时,学生要转身看黑板,不断改变姿势,有利于消除疲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等。
三、划分学习小组,形成小组文化,明确小组分工,提炼小组精神。
1、班主任对学习小组长进行专门的培训,明确职责目标,指导小组商讨形成共同的组名、组训和组规,甚至可以有组幑,让小组成员的学会自我管理,从而提高学习小组的管理水平和学习成绩。
2、每班按本班的实际情况分成六至九个学习小组,每组六至九人。每小组设组长1名,纪律监督员一名,每科设学科长1名。全组的每个成员都应该是小组长,或纪律监督员,或学科长,使他们都要参与学习的管理,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小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长应由学习成绩较好且有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全组学习的组织工作,主要包括小组分工,奋斗目标和小组章程的确立,学习任务的布置,学习时间的调配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
纪律监督员应由小组中纪律观念强,有原则性和管理能力的同学担任。纪律监督员的职责是负责监督、记录本组成员的违纪情况,包括自主课,展示课,公共自习及其它场所。并要对违纪同学进行适时、适度的提示和教育。
学科长就由本组中在本学科有权威的同学的担任。学科长的职责是负责本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安排,收集并上交学习报告,反馈卡给班级科代表,配
合科代表组织展示课的抽签,组织本组成员对本组展示内容的组内讨论,形成最佳方案,提升展示效果。
4、确定小组的组名、组训、组规及组徽。制定小组的奋斗目标、口号或誓词。每天都要利用一定的时间宣读誓词或口号,提炼小组精神。特别是组规必须是由组内同学自己制定的,认为是“我”应该做到的,且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自觉做好的,绝对不能是别人强加给他的。
四、建立健全小组管理制度,精细管理。
1、制定班级小组竞争(评比)细则。内容包括学习、生活纪律、卫生、文明礼仪等方面。每周由班长和各组长汇总,每周一班会时间班长组织班会,总结上周存在的问题,明确下周的目标和任务,各组组长代表做表态发言。班主任点评,明确班级目标。每月后要有一个专栏,做为班级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依据。
2、制定学习规范。比如:自主课上自学阶段要保持安静,不能打扰其他同学学习,要认真书写学习报告;交流阶段要轮流发言,学会倾听其他同学意见,相互补充,大胆论证,做好记录,完成反馈卡。小组交流时不仅要讨论答案的对错,而且要弄清为什么?错在哪里?错误的症结在哪里?包含哪些知识点?用了哪些方法?展示课上不能推诿,轮流展示,一人展示后,其他同学补充完善,要学会倾听,做好记录和反思。等等。
3、实行小组轮值制度。班级管理以小组为单位,每天一个组值日,每组要安排一人为值日班长。对全班各组从纪律(课堂、课间、宿舍)、学习(学案、学习报告、作业)、生活(宿舍内务卫生及整理、教室及担当区卫生、早间操、集会)等认真检查,每天汇总评比,第二日晨会时间做全面讲评(周日可利用晚自习时间)。
4、实行定期培训制度。班主任要定期培训组长、学科长和纪律监督员,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任课教师要对学科长定期指导,提出明确要求,提高学科指导能力,提高课堂展示的实效性。
5、实行小组动态管理。根据当月小组在全班的表现和评价结果,根据已制定的条例对组长及成员的分工和角色要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学生有合作意识上形成思维定势,使小组内更具竞争力。
五、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保持小组合作学习的长效性。
1、评价的目的是约束小组各人行为,培养团队意识;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使学生时刻保持“善于交流,勇于展示,敢于质疑”的积极状态,带动整体的进步!
2、评价的原则。
(1)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评价学生的最终目标和尺度。(2)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3)由个人评价向以小组评价转变,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4)确定学生在评价体系中的位置,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实现教学相长。
3、评价的内容
(1)日常行为表现的量化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教育活动的过程评价;对学生日常遵规守纪、生活习惯、文明礼仪、卫生习惯的结果性评价;对学生好人好事等激励性评价。
(2)学习行为及结果量化评价。主要包括学习小组的建设和管理的过程评价;课堂学习行为表现的过程性评价;学生学习报告、课后反思总结等学习习惯的结果性评价;小组和学生学习成绩的结果性评价;评选优秀小组和个人的激励性评价。
4、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法。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充分调动所有同学学习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争做遵规守纪的模范的原则。根据班级小组竞争(评比)细则和学习规范。对日常生活行为和学习行为、学习成绩等进行量化考评。班级要统一设计记录及汇总表格,由小组长或班长负责保管使用。主要方法有:
(1)小组内的自评和互评。小组内的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遵规守纪。评价由组内的所有成员共同参加,组长记录组内所有成员的优点和本组还需改进的问题。评价采用日组内通报,周汇总,月评比。评出本组“乐于助人奖”,“学习努力奖”,“遵规守纪奖”,“展示最佳奖”等班级评价方案中设置的奖项。
(2)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评价由各位任课老师负责,各学科长负责记录。评价内容包括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情况,点评、质疑情况,遵守课堂纪律情况,完成学习报告情况,反馈卡上交情况等。评价采用周汇总给班长和班主任,月评比。
(3)小组成绩和个人学习成绩评价。小组成绩评价由班主任负责,个人学习评价由班主任指导小组长完成。评价内容包括小组总成绩对比、优秀学习小组评选,学生成绩各次统计及学生名次变化统计等。评价时间为月考、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后。由各小组长对以上项目进行统计,班主任复核汇总,并给予相应的加减分和物质、精神奖励。
(4)班主任对小组合作学习和所有学生的总体评价。班主任每周一第八节课前将一周来的小组量化和学生量化情况汇总,打印并张贴在教室外的公开档内,做为对班级小组量化的根据。每月根据小组和个人的生活和学习等方面汇总,对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第二篇:青龙一中历史教学学案导学四课型的实践
浅谈学案导学四课型实践的心得体会
青龙一中
吴雅文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课堂,是学生自我关照、自我修正、自我成长的地方,而非教师表演的舞台。”我觉得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角色的转变。“学案导学四课型”教学模式在我校刚刚推行,下面就从我个人开始着手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简要谈谈学案导学四课型教学体会。
做法:
我们高二历史组在胡校长的带领下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大力推进四课型教学:自主课、展示课、总结课、训练课。自主课下发学案,学生自主学习,写学习报告。展示课学生主管课堂,是真正的课堂主人。总结课学生进行一章的知识结构总结,写学习报告,使学生对本章内容有个整体把握。训练课主要是进行单元小测。
展示课上之前的课间,学生进行抽签,然后在展示黑板书写自己组的问题答案。上课铃响前基本已经写好了。上课之后进行小组内的展示交流,目的就是统一答案,尤其是把不爱学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小组长负责本组内所有同学都弄明白自己组的问题,可以让所有的人都到自己组的黑板前进行。这大概需要5-7分钟。然后是全班展示,各个小组轮流讲自己组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老师只重点点拨,有时候学生讲的很完美,基本不用老师再说什么。学案上的检测题是按照各组抽签的顺序依次讲解,回答,也就是说,抽到展示题的第一题的,可以回答选择题1-2题,以此类推,每个小组就都有任务了。
训练课的展示课,实际就是以前的试卷讲评课,以前的模式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现在学生是主角了,具体做法是:不给学生答案,让学生讨论确定,这可以把题分给各组,如一个组分5个题,讨论之后把答案写在自己组的黑板上,然后进行全班的展示交流,每个组负责自己组题的讲解。全班都不会的就交给教师讲解。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把试卷下发后,每个组就自己组成员的错题进行讨论,然后把错题的答案确定,并且弄明白为什么错了。这种方法用时较长。自己可以灵活把握。然后可以让学生分析失分原因,写在学习报告上上交。
收获:
(一)、教师的角色真正转换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以前的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掌握的好与坏只是通过提问几个同学来了解,也不能全面的掌握,课堂上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的接受,效果不好。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也可以说教师就是导演、而学生就是演员。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既取决于教师的导的作用,也更决定于学生演的作用。学生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讲解决定了对一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二)、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的面貌焕然一新了。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使部分差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习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了。这样一来,好学生更加努力了,差学生被带动起来了,课上不再有睡觉的了,整个班级的面貌焕然一新了。(如17班的马力强,以前一天8节课,他可以趴桌子6节课,同学们给他起个外号:“觉主”。但自从课改后,上课基本看不到他再趴桌子了,而且抢着展示的次数多了,查阅资料比一般同学的还多,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
(三)、提高了课堂效率,学习效果。
因为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起来了,学习效率自然也就高了,也正如胡校长所说:自主课学生看了一遍书,写了一遍学习报告,展示课小组又交流展示一次,然后各组又展示了一次,这几次下来,只要是用心的同学,他的记忆效果肯定比以前老师教给他的要好的多。如这两次单元小测,好多以前的差生的成绩明显提高了,他们自己也感到非常的高兴。18班的吴春明是个体育生,第二单元的历史测验结束后高兴的对我喊:老师我对了不少。我问他比以前进步了吗?他说进步了。我问这种教学方法好吗?他说好,起码我以前老是睡觉,现在很少睡了,所以成绩就好多了。
思索:
因为这种课刚刚推行,不可避免的存在了一些问题:(一)、关于学案的问题:
1、学案质量的保证。没有高质量的学案,就注定了事倍功半,而且会导致师生没有了信心,所以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的设计学案,特别是学案的前面几个问题的设计更是关键,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
2、、全体老师的参与度。使用学案的老师要真正愿意走进备课老师的思想,才能体会设计的动机和目的,才能有效的使用,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前的老师的集体备课是非常重要的,要集全体老师的智慧为一体,创造一张高质量的学案,提高教学质量。
3、使用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在学案的使用中要有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意识,灵活的运用,把握好课堂。因为学案是一周之前编订的,在编订过程当中由于时间问题,不可能像在讲课之前的备课那么周到,所以真正使用时有时会临时改正一些问题,并不能拿了就用。
(二)、关于多媒体问题:
很多老师认为这种课型多媒体就没用了,也不再用了,但我认为这种课型不能排斥多媒体教学,尤其是有些课应该必须给学生一些该展示的东西:如我们刚刚学过的京剧的脸谱;山水画、花鸟画的欣赏;字体的演变;人物的简介;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的一些视频片段等等。
(三)、学生讲课的浅显问题:
学生的时间、精力、理解能力等等,决定了学生讲课比较浅显。如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民主与科学的内涵,与新道德,新文学之间的关系,这是学生不能讲出来的,所以我们老师就要给讲出来,老师的作用也正在如此。但并不能说学生讲课就不行。事实证明,只要给他充足的时间,学生有时不比我们老师讲的差。
(四)、老师的负担问题
老师都感觉太累了,一天下来筋疲力尽,一天备课、上课,做学案,批改报告、成长册。几乎没有多少休息时间,学校要求的听课,很多老师都说完不成。
除以上几点外,还有一些小问题,如学生抄袭学习报告现象的存在、有时一节课写不完学习报告,自主课与展示课挨的近学生准备不充分等等。
总的来说学案导学四课型教学模式营造了一个全新的课堂模式,为学生创造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 3
系,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第三篇:浅谈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模式下导学案与小组合作关系
(二〇一一年)江苏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参评申报表 编号:
注:本表由论文作者自填。注意:
1、编号及本表最后两栏不填。
2、论文分类要填正确,参见类别填写。
3、单位名称一定要写明所在县(市)。字迹要清楚。
4、严禁论文抄袭,凡引文要注明出处。
5、本表可复印,并装订在每一篇论文的首页,一式一份送审。
[类别填写:文科类:小语、中语、英语、历史、地理、音乐、体育(卫生)、美术(书法);理科类:小数、中数、物理、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电教);综合1类:德育(政治)、心理(情感)、幼儿(家庭)教育、特殊教育、职业(劳技)教育、校外(社区、环保)教育;综合2类:教育学(教育理论的运用与探讨、课程、教学法等)、教管(人事、制度、财务、后勤、校企、班级、团队、督导、校园基建等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终生教育)、其它类]
浅谈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模式下导学案与小组合作的关系 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或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式教学模式主要在于改变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倡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获得学习主动权的教学模式。其根本点就是教育以启发学生智能,引导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从中引导学生把潜在智能发挥出发,与传统的教法模式相比,突出的特点是启发学生思维,积极参与动作技能形成的活动过程,以学生可接受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和中心环节,构建适应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和学生主体性发展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我校从2008年开始,作为江宁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验学校,学习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以“导学案”和“小组合作学习”为抓手,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和指南针。我校统一使用的“导学案” 是指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集体备课的结晶。是集教案、学案、笔记、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做合一”的载体。其核心是从学生的当前情况出发,在教师占有大量资料和综合把握的前提下,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导学,导练,导结;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通过近三年的努力,我校课堂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运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导学案教学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有的老师完全放手给学生,没有适当的总结和点拨,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的思维没有得到提升;有了导学案,学生有了预习,都知道了这节课要讲什么,就可能失去了学习新课的逻辑的严谨性,在教师往下引入的时候,学生都知道老师要讲什么,失去了新鲜感,“情境创设”成了“揭密后的魔术”,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是不利的。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主要问题表现在时机不当、分组不科学、规则不明、时间不足、评价不全几个方面。再者学生展示时的语
言组织毕竟不如教师,经常出现课堂不能完成教学任务,需要“拖堂”和问题。怎样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人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谈谈如何充分利用导学案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打造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1、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体会现实成功的“导学案”设计。
教师不是要去塑造学生,而是提供条件。比如母鸡孵蛋,我们只能给它提供适宜的温度,而不好代替它孵。同样的,我们也不好代替学生学。
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学习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导学案设计与传统教案不同,传统的教案形式是立足于教师的“如何教”,而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如何学”,要做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导学案的 “导” 就是引导、指导;“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根本要求; “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
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让导学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而不是习题集,练习册。
因此,教师在编制导学案的时候,应高度注意下列问题:
(1)钻研教材是根本。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教师应该自信研读教材,仅仅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重难点,提炼知识脉络,研究学法,探寻规律,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
(2)目标落实是关键
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要课课有目标。整个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根据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环节和学习过程。目标怎么定?如何学?如何练?如何检测?所有的导学环节和当堂检测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吻合。
(3)梯度上升是必然
导学案多涉及的课堂内容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式上升, 要学生探究的每一步,指令需要清晰明了,又前后贯通,不能模棱两可,让学生似懂非懂。内容有了梯度,学生就有了挑战,学起来就有了兴趣。
(4)优化课前学习、课后作业布置等方面相关教学环节
有意义的课前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利用“导学案”精心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使课前的预习真正成为学生先行探究的自主学习活动,从而优化其导学功能。
通过“导学案”,就课外作业的内容、形式、批改、评价以及过程管理进行设计,优化学生作业练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将具体策略转化为学校的教学常规,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 “路线图” ,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导学案的编制过程是对教师业务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综合体现。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因此导学案的编写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
2、通过“导学案”与“小组合作学习”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效互动”。
课堂内外的“有效互动”,指的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之间相互作用,并在彼此之间发生积极的改变的过程。所谓“相互作用”,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也包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积极影响,还包括教师、学生与教学资源的积极影响。
教师的“教”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变;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对自己的教学手段做出恰当的调整,要“以学定教”;在课堂中,教师要围绕着学习内容,为学生营造自主发言的空间,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对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内外围绕学习内容而展开的互动(合作学习),我们更是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因为这种互动如果组织得好,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改善产生重大作用,而组织不好,其反作用也是很大的。在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如何实现教材、“导学案”、课件、教具之间的优化整合,这是值得思考的探讨的课题。
(1)课前预习,组内互学
组内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针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案中的分层次问题等进行分工,然后组内交流,并记录疑点。导学案的设计意图和目的是十分明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生的超前预习或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大部分的知识,老师通过对学生学案的检查和分析,提取出老师需要讲解的重点和难点,把更多更自由的时间教还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
(2)课中展示,组组互学
在课堂预习成果展示中,教师要尽量请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回答,以此增强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和团队荣誉感;在预习疑点展示汇总之后,分组讨论并交流其他
组的疑点,从而达到组与组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实现知识与知识的交汇与碰撞。小组合作学习借助小组的优势和资源,通过有效的组织,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给学生更充分的交流和学习时间。
(3)课后反思,组内互帮
在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还是有部分学生“吃不饱”,另一部分学生完不成任务的现象,这反映了我在导学案编写中分层次教学方面还有待完善。组内互帮可以使这些优生把在教师帮助下解决的问题和学会的知识教给其他组员,达到了以优带差、共同提高的分组目标。
3、“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教学评价——当堂训练。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
对学生而言,“当堂训练”的目的在于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对教师而言,这样做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以便于教师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宽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同时也为教师在课外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供依据。
当堂训练时间设计一般不少于15分钟,以便让学生能及时地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习题主要是课本上的习题或稍作改编(防止学生去找现成答案),不能太难,量不能太多。检测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运用新知的能力,二是调查学生自学的效果,发现暴露的问题。特别注意让2-3名后进生板演——因他们暴露的问题最多,最有典型性。
在内容的设置上,要坚决摒弃死记硬背,摒弃课堂新知的简单重复,最好是引导学生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而在训练形式上,要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训练内容。这样的课堂训练犹如“实弹演习”,不但能拓宽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更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培养独立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的态度。而且,这也是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的有效手段。老师要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归类,特别要注意后进生有哪些问题,那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倾向性的,哪些是个别的。千万不能马上辅导。
总之,导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实现学案中学习目标的手段。借助“导学案”和“小组合作学习”改进现行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参考书目:
1、《杜郎口旋风》
2、金华一中《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教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4、赖配根《解放“学习力”——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背后》民教育》2009.12)
(《人
第四篇:导学案教学模式
导学案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体现在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学习,体现在学生能根据自身水平和需要有选择的学习,体现在学生能独立自主参加学习的全过程。学案教学模式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学案”的作用:它可以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
一.导学案设计
设计好“导学案”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尝试以下做法: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指导纲要,即“导学案”。其内容包括“学习目标”、“课前复习与回顾”、“新知导学”、“新知探究”、“巩固训练及达标检测”等,根据每单元谈论话题的不同可以灵活掌握内容设置。特点是:让学生结合导学案预先了解所学的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导学案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在设计“导学案”时,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生的情况而变,没有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格式。但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的“导学案”设计一般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一)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学习目标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及主攻方向。导学案中学习目标体现三维性: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通过了解知识结构来实现的,应在导学案上明确体现,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去落实。而能力与德育目标虽然提出了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来培养与体现,需要师生通过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
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在老师设计一个知识结构框架的同时,适当留出部分内容,由学生尝试着总结概括,连接知识链条。
(二)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
“导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通过小组的自主合作形式,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解决重、难点的过程中,找出问题,有针对性、有目的的 向 老师质疑。从而在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解决了知识的重、难点,并逐渐的引导学生找到“会学习”的切入点。
(三)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自学纲要。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像理化生学科是和人类生活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自然科学,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设计学法指导,即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让学生掌握方法性、规律性的东西,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难度,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及时小结反馈——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还要有一部分,就是对学生自学探索后的反馈。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和质疑。及时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上面,老师在课前收集反馈信息,准备好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指导。这样既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又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达到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五)课堂检测——注意知识的运用与升华
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技能、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检测题目,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
依据以上方法和要求,“导学案”就可以编制成功了。“学案”提前下发,可以使学生在正式上课前能预先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的链条,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这样学生依靠自己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前进行初步预先消化。学生暂时不能理解和解决的真正疑难问题留待课堂学习。课堂45分钟就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学习,并对于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恰当的质疑。进而强化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生在自学时可能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预想到的问题。预先得到这些问题反馈,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教学相长。
第五篇:探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探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学习方式。
一、“学案导学”的基本概念
近年来,我们市里教师们开始流行利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研,那什么是“学案”呢?“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对教师而言,它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舞台;对学生来讲,它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探究和集体合作的能力,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调控为手段,注重学法指导和学习能力培养,有效地发展学生个体素质结构、提高教学效益的教学体系。教师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学案预习,了解和初步掌握课本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对疑难问题的积极思维、探究和讨论,对本内容进行较深入的理解和挖掘。这样,在课堂上师生就有了共同的、感兴趣的话题,这就为课堂教学中师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时空余地。从教师的角度上看,教师可以集中精力采用交流研讨、成果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启迪创新;从学生的角度看,通过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力得以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陶冶,个性得以发挥。
与过去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课堂上的主角是学生,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学生需要自己学习,自己思考,在课堂上阐述自已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有时还要自己动手实践,课堂变成了学生大显身手的舞台,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案导学的精髓在于“学案”加“导学”,它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学会与会学,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学理念。而这种教学模式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学习方式,既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又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学案”的编写
(一)学案的编写。
学案教学中,学案的设计是关键,学案设计是实施学案教学的重中之重,高质量的学案是成功实施“学案导学”的基础。根据“学案”的理论依据、核心理念和课堂教学原则,在充分了解学情、吃透教材、理解课标和教学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将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及实施要求和学生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素编写成“学案”。其内容及模式
1、三维目标 将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地写在教学案中,使学生在展开学习活动之前就能明确学习目标,并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学习活动。
2、重点难点 指出本课时中的教学要求,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学习的方法。
3、预习模块 体现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是以学定教的基础。复习梳理学习本节课需要的基础知识,自主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可采用填充、图表、练习等各种形式。
4、教学模块 落实以教导学之精神,进行课堂主干知识的学习,是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的体现,要精讲精评,短时高效,教学设计思路要清晰、贴近学情并符合认知规律,重在解疑释难、导学启思、解决问题。
4、精练反馈 设置部分习题,难度较低,目的是巩固课堂知识,落实基础。这也是教师把握课堂教学效果的所在。
5、课堂小结 梳理本课知识要点、重要的方法及教学思想等
6、拓展延伸 此环节是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迁移、发展学习的过程,它的关键是教师要设计好拓展延伸的内容,要分层设置,分层要求,使之具有层次性、综合性、启发性、典型性和创造性,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拓展运用。
7、课后作业 把握层次性、针对性和适量三个原则,精心设计课后练习题。这些习题要涵盖主要教学目标,难度由小到大,题量适度,以确保作业的效度和信度,让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8、教、学后记 教师教的心得及其修改、补充;学生学习心得、体会或错误订正等。
(二)学案编写原则。1.主体性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学生主动求知而设计的学习活动案例,所以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做到心中有“人”。
2.探索性原则。
设计的学案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关键在于所设计的导学问题是否有探索性。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导学问题链。问题设置要科学,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并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创新性原则。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案设计也要强调内容创新,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敢求知,求新求异。
4.灵活性原则。
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应尽可能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5.发展性原则。
学案不应是教师“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专利,而是无条件向学生开放的,融合师生共同心智、和谐共振的学习方略。这样,学生与老师的思维相互碰撞,融会贯通,不断发展。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依案预习,指导检查。
教师首先将编写打印好的“学案”提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以“案”为依据,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整理”部分。在预习中获取基本知识,体验成功,发展能力。因此,教师要认真指导、督促、检查学生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整理”部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己获取部分知识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二)组织讨论、精讲点拔。
上课时,教师应检查学生完成“学案”预习的学习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就“阅读思考部分”展开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引导、点拔、答疑,教师针对学生讨论、回 3 答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搜集、整理信息,进一步调整确定精讲的内容,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或教材难度较大的问题或学生一时半会很难弄清的问题,或带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学生一时还不能有效掌握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重点讲解,抓住要害,理清思路,以问题为突破口,使重点得以解决,难点得以突破,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反思领悟、能力训练。
通过以上各环节的学习、讨论、讲解,结合学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小结,把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同时回顾学习目标,检查目标是否达到,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同时通过“学习训练”进一步使知识、能力得到深化,使知识得到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在对学生完成能力训练的评价过程中,进一步分析学生最终掌握知识的程度,反馈下一步教学的要求。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学案导学”应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任何方法都不能简单地搬用,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学案的使用也是如此,教师应通盘考虑,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学案不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条。传统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期望学生按预定设想作出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导,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这是课堂教学悲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将“死的”学案变成看不见的手,支配着“活的”教师学生。事实上,名师的高明之处,就是善于在多变的教学情境中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推波助澜,让课堂高潮迭起,以实施有灵性的教学,倡导有灵气的学习。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运用学案组织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以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适应了现在学生的特点,也体现了这个时代的要求。这是教学领域一种新的创新,也是向高一层次进军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