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好信息技术课的感悟
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感悟
雒城二小:王友谊
当今世界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普及,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由此而生的是,我们小学教育,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无疑成为了小学教师的最大挑战和考验。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手段和工具。结合这一目标,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就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起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引导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教材、教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师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合作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审视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与学生互动,促进学生共同发展。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还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更是层出不穷,信息技术教师更应当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游刃有余。
二、了解自己的学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具体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让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次,教师还应当不断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充分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备出适应学生发展、适应课堂教学需求的好课。
三、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排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生都喜欢新奇、有趣的事情,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及学生的记忆效果。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创设一种和谐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感兴趣的事件或环境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相对突出,而且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枯燥使得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法不适应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
1.形象教学法
小学生对物体的感官认知超过了理性认知,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实物模型,形象性地直接感知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有优势,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如《计算机的组成》一课教学开始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不说电脑术语,而是让学生自己接触电脑。首先告诉学生计算机各部分的名字,然后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将名称与电脑实物配件相结合,接着引导学生看看每个部件的线通到哪里,看看那里有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小学生不仅可以很快地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位,而且可以了解相互之间是如何连线的,更可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在各个学科都得到了运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也不例外。任务驱动法是教师提出一系列的任务,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学环节的设计应具有灵活性,教师应当精心分析教材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其次,教师应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担当 2
指导者、引导者的角色,在不束缚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加以指导;最后,教师应做到赏罚分明,及时对学生的作业作出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以便学生能及时地纠正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如在学习《动画自己做》一课时,教师可将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一个娃娃从北向南跑;两个娃娃同时同向赛跑;接力赛跑。这样一来,学生通过简单的动画制作入手,慢慢进入教学内容,完成学习目标,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既可以轻松愉悦地上课,又可以获得成就感,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
3.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即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获得知识。这种方法经常还用于在小学课堂中,而计算机课程的特殊性,更加促进了游戏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分量,有主人公的意识,敢于参与,勇于表现,慢慢地把“学计算机”变成“玩计算机”。如学习“鼠标、键盘”一课时,教师可先教会学生使用鼠标,再讲一些基本的键盘知识,让他们慢慢地学会控制计算机,同时借助一些益智游戏帮助学生熟悉计算机,如:“金山”系列的操作等,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控制鼠标、键盘,熟练掌握电脑的开启和关闭。如此一来,既可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电脑基础知识,又容易让学生接受,实现“寓教于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好这门课程。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统分结合上好信息技术课
统分结合上好信息技术课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应用
三门峡市义马市第一小学·王红欣
内容摘要: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做到在学中练,在练中学,逐步把知识内化,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这一直是困扰每位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大问题。笔者通过自己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找出了一条“统一规划,分散教学,综合练习,提高技能”的教学之路,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关键词:信息 技术 统一 分散 综合 提高
统分结合上好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不仅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还极其富有创造性,同时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性课程。它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做到在学中练,在练中学,逐步把知识内化,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一直是困扰每位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大问题。笔者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探讨,下面就来谈一谈笔者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统一规划,分散教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围绕这一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具体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进度,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结合每节课的内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节课中教师预定的任务。此教学法多用于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内容的教学,其核心在于任务的确定。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注意力集中,比较容易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但经过笔者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它也存在着各个任务之间缺少相互联系,整册课本教学结束后各知识点相对孤立等缺点。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统一规划,分散教学的方式对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改进,其具体操作是:在开始新课的教学前,先引导学生自行学习新课内容,使他们对本册内容有个整体认识,然后根据本册教学内容的安排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本册教学内容后,完成一具体的作品,做为本册教学效果的检测和验收,并且要求学生现在就开始着手准备收集相关资料,为完成最后的作品做好准备工作。
例如:在教学《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的过程中,在开学的第一节课就把我们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讲给大家,并且结合实际情况要求每个学生在学期结束时,制作一份有关“六一”儿童节的电子报,并在“六一”儿童节期间进行评选,对优秀作品进行打印、展评并颁发奖品和奖状。在给学生介绍了WORD 2003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后,留下上机作业:自己设计,自己上机制作一份A4纸张大小的彩报,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版面设计不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美观大方。让学生自己去采集资料,在资料收集完成后,又适时地对他们进行引导,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比如在文字底下配上图画,在一张纸上分小块进行编排,艺术字或图画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放置等等。我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综合使用WORD2003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努力去实现这些要求,不一定都能实现,但必须去尝试。于是他们就在机房积极思考实践起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取得成功的是在文字底下配上图画的效果。一位同学利用图片的环绕效果,使用“无环绕”方式,使得图片和文字能够重叠摆放,但是图片挡住了文字,也就是说文字在图片的下方,于是使用图片的叠放次序使它置于最底层,这样图片就被“压”在了文字下面。但效果还是有些不好,因为图片的色彩对比比较鲜明,文字尽管覆盖在上面,却有点显乱,再想出最后一招,将图片设置为“水印”,最后的效果十分满意。第二个问题“小块文字进行编辑”也得到了圆满解决。这时我又及时地提出了下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WORD 2003的文字编辑是从左到右。但是如果我想先在左边写一小段,然后在右边写一小段,怎么办?同学通过脑力激荡,巧妙到想到了利用“绘图”工具栏里的“文本框”和“竖排文本框”来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够利用“线形”和“虚线线形” 他们还将文本框的方框线进行随意美化。但是,有的同学不想要这个文本框的方框,而只想在里面写文字,他们就想出将“绘图”工具栏里的“线条颜色”设置成“无线条色”或“白色”。还有其他诸如对所插入的WORD 2003艺术汉字不满意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调整。如将艺术字的线条颜色、字体颜色和填充颜色进行改变等等。线条颜色和字体颜色有四十中调好颜色和自己调颜色以及“带图案颜色”等等,至于填充颜色,花样就更多。除了四十种现成颜色,还可以自己调色,可以有填充效果,填充效果又包括过渡(双色、单色、预设);纹理(预设纹理、其他图形纹理);图案(各种效果)和图片(任何来自文件的图片)填充等等。于是,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们将这些技巧都最科学地表现在自己的作业中了。通过同学们的精心编排设计,经过一个学期的时间,几乎每个同学都能够利用word2003中的一些功能和技巧来完成自己在文章编排上的想法,从而达到了在学中练的教学效果。
二、综合练习,提高技能
学习的精髓,贵于动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动手做一做,要比单纯依靠“纸上谈兵”得来的知识,来得更具体、更全面,也更直观。众所周知“实践出真知”,动手操作是知识的生长点,任何动手操作的成功,都是对知识的升华和内化。在我们动手探索的过程中,可能我们刚开始并不是很清楚里面所包含的规律,蕴含的知识,但是操作的过程,也正是我们发现规律,探索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我们所完成的具体任务之间相互碰撞、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最终生成我们自己的知识。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基础性应用技术,它的特点就是:应用。如果我们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了一些计算机某些应用方法和技巧,而在日常工作学习不加以利用,一段时间过后,这些方法和技巧就会像过眼烟云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了使学生所学信息技术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我们必须在适当的时候根据学生所学的内容,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综合性、实用性的题目,来要求学生独立或联合完成,从而为学生提供综合练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提高技能,掌握知识。
例如,在完成了《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中关于“画图”部分的教学后,时间上刚好到了学校准备“六一”节目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有关“画图”的基本知识,同时也是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我和年级组的教师一起组织学生开展了一场计算机画图大赛,作为“六一”的辅助项目,为六一节的到来增添喜庆气氛。在大赛开始前,就明确地告诉同学们,这次大赛的所有要求:比如作品的内容、作品的风格、上交的时间、评奖的比例、评奖的范围、奖品的类型,从而使学生心中清楚明白,并对所有同学不断进行动员、鼓励,告诉他们不要有自卑感,只要你用心去画一幅画,就一定能画出一幅最美的图画,这幅画不仅会被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而且还要在教室中张贴,让同学参观、展评,并且还可以把它和奖品拿回家,让自己的父母了解自己在这一年在计算机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同学的自信心和荣誉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积极地投入到计算机绘画的创作中,他们充分利用计算机课的上机时间进行创作,有条件的同学,甚至还把这门作业带回家,在家中进行构思、创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每个同学都终于拿出了自己最满意的作品,用彩色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的墙报中,同学之间通过互相评比,从中推选出最优者,并颁发了奖品和奖状。而同学之间也通过这种互评,互相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
总之,学是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练是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必经之路,在学中练,在练中学,二者相辅相成,永无止境。
第三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摘要: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是对小学教师不小的挑战和考验。我们要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创设一种和谐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另外课堂纪律对于教学也有着助长和致弱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实践机会;教学方法;课堂纪律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普及,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课成为了小学的必修课程,而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则成为了小学教师的不小的挑战和考验。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手段和工具。我结合这一目标,从以下几方面探析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重要的是要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教师的“干”讲,根本起不到作用,学生还会出现厌学情绪,便无兴趣可言。相反,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创设一种和谐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感兴趣的事件或环境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我们可以把计算机键位学习放在游戏之中,因为男孩子很喜欢玩游戏,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警察抓小偷” “青蛙过河”,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有的孩子就会问老师,到底用那个指头来击键。学生通过游戏,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相对突出,而且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枯燥使得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法不适应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
(一)、直观教学法
小学生对物体的感官认知超过了理性认知,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实物模型,形象性地直接感知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有优势,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如“计算机的组成”一课教学开始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不说电脑术语,而是让学生自己接触电脑。首先告诉学生计算机各部分的名字,然后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将名称与电脑实物配件相结合,接着引导学生看看每个部件的线通到哪里,看看那里有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小学生不仅可以很快地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位,而且可以了解相互之间是如何连线的,更可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学习兴趣。
(二)、鼓励创作法
学生其实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三)、学以致用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学Word时,可以利用所学的字体、段落、艺术字及插入剪贴画等手段制作班级板报和贺卡,也可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语文、科学、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解决课堂纪律问题
课堂纪律对于教学有着助长和致弱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和影响,相信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纪律是良好的,对教学起着助长的作用。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下面就一些常见的问题和对策进行说明。
(一)、教学内容引起的纪律问题
学生玩游戏,上网,却不喜欢听课„„这类问题,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使内容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与热情。教师不能对学生玩游戏的现象视若罔闻,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管理。比如通过反面典型教育学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沉迷于游戏会造成的严重后果、通过谈心等方法疏导学生,淡化他们的游戏情结、通过屏蔽、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减少学生下载、安装、运行游戏的机会。
(二)、教学软硬件引起的纪律问题
机器数目少于学生人数,不能一人一机;机器配置低,运行速度慢;机器故障率高,影响正常使用„„解决的对策:一是做好硬件、软件的维护和更新工作,为教学的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二是教师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对不能正常使用的机器进行及时的维修,确保机器的正常使用;如果因为条件有限,确实不能保证学生一人一机,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可采用分组上机的制度。
(三)、教学方式方法引起的纪律问题
由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引起的“乱”,讨论,辩论演变成了“吵”论;小组讨论变成了小组“聊天”;小组协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分工不明,部分学生做其他事„„解决的对策:教师在采用某些教学方法(如讨论,辨论等)时,应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在活动开展之前,必须把活动的规则告诉给全体学生。教师不仅要把活动的规则告知全体学生,更要把违反规则的处罚告知全体学生,使学生明白在活动中,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的,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避免出现失控现象。
(四)、学生起点不同引起的纪律问题
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起点不统一,水平高的学生无事可做,水平低的学生做不出来„„解决的办法一是提高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二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内容和任务。比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可设计若干个层次不同的任务,由学生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
以上只是我平时教学的几点体会,作为一门较新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计算机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第四篇:浅谈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浅谈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
贵族石阡民族中学 雷远江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中学计算机教育也在正在蓬勃发展,不断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吃透教材,充分掌握各个软件教与学的特点。由教学生“学会”变成教学生“会学”,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知识和学习实践中自我筛选和设计目标,自己寻找学习内容,自己确定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以及自我管
理学习过程的能力。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把握好新教材的教学宗旨。首先吃透新教材,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对课本中Word、Excel等十余个软件逐一操作,对使用过程中自己发现的问题和预见学生会出现的问题逐一记录下来,在讲课和上机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指导。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对每个软件按课本要求,只介绍部分主要功能,其余的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大胆使用。作业布置得灵活,学生们做的有的比书本或教师要求的更好,这就开发了学生潜能。由原来的教学生“学会”使用各个软件变成教学生“会学”,会探求各软件中包含的各项功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学习知识会更主动,兴趣会更浓,培养好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今后自己学习、迅速掌握新开发的软件有很大好处。
二、教师大胆放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一个内容讲得细细道道。这种做法本人认为不妥。其弊有四点:
1、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容易形成被动学习。
2、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扩展,思想容易被框死。
3、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本人认为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在《上网浏览》教学中,由
于这一课内容较多,学生一下子掌握所有内容比较困难。其中,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索是一个难点。于是,本人在开始授课时没有把网上搜索这一内容放进去,先把网址的填写和网页的浏览讲解完,然后让学生操作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即想查找一些信息或访问某个网站但又不知道在哪个网站上,网址是什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动脑筋自己解决。能解决最好,如果无法解决,大家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一下。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真是事半而功倍。又如在讲解网页修饰这节内容时,可先展示一个已经修饰好的网页,并让学生与上一班级制作的网页相比较,从而提出任务一:给网页添加背景、修改字体、字号、颜色。学生可以通过“帮助”、网页学习网站等获得操作信息。学生因为已经学过word字处理软件,任务一很容易就完成了,于是再展示一个网页进行比较,并提出任务二:给网页添加图片、动画、音乐、水平线等内容。教师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指导学生使用在word中已经学习的方法去操作以达到知识的迁移。最后教师总结。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个个都带着十足的好奇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网页装扮得五彩缤纷,个性十足。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和体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
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针对当前各班学生的差异、存在的具体问题加强各个环节的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以及信息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掌握信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差异是实际存在、不可避免的。那么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如何做到上好这门课程,使学生整体素质都得到提高呢?
我们认为这需要加强教学中各个环节的研究。从电子备课、课堂讲解、上机训练、个别辅导、布置作业等。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备课、课堂上既要让学生学好所讲的内容,掌握重点、排除难点,又要灵活处理好问题,这在上机课中是经常出现的,象机器出现故障,软件设置出现问题,学生操作不当等,处理不好,很可能就完不成教学要求,更不能使一些差生达到教学目标。上机中为了减少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差距,可以把学生分成好、中、差几类,对学生进行辅导时,针对三类学生给出不同的要求。尤其在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没有计算机液晶投影仪这类高档设备教室网络软件情况下,只凭信息课教师一人是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的,这个
时候要充分发挥那些计算机特长生的优势,辅助教师完成为同学排除障碍,指导其它学生具体操作等工作。利用他们的优势,让他们带动差生,互相协作、共同进步。通过课堂45分钟让全体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信息知识。课上知识扎实了,课下才有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
四、采取多种手段,及时巩固课棠知识。
1、少讲多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本人认为,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
2、分段教学。在教学中也可采取分段授课,分段练习的方法,教师先讲授一段知识,然后让学生练习。完成后再讲授下一段知识,再让学生练习。通过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及时吸收教学内容,及时消化。教师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非常顺利地接受新知识,而且也比较容易消化知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很理想。
3、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这种手段主要是针对一些知识性课程。这一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微机的基础理论知识,比如在《初认WIN98》教学中,我把桌面同各种图标名称、作用等做成匹配题,让学生通过移动对象进行配对,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巩
固了知识,培养了学习兴趣。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的速度逐步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多方面、多渠道、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否则必将为社会所淘汰。课堂教学是学好每一门课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主体参与,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式,适当的运用到每一节课中,并不断总结好的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总之,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第五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作者: 何海梅
单位:广西桂平市木乐镇中心小学
邮编:537202
电话:***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也逐渐加快了步伐。为使我们的接班人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抓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是基础。本文就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作出探讨。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课 教学方法 学生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普及,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课成为了小学的必修课程,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无疑成为了小学教师的最大挑战和考验。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手段和工具。我结合这一目标,从以下几方面探析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一、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作为教师应及时调整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如电子板报评比活动、电子小刊物评比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上进的环境中制作自己所感兴趣的电子板报、电子刊物,不仅提高了小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和求知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更新原有的教学计划,在出色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多进行信息教学的革新,增加学生的新鲜感,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教学的任务。
二、加大信息教学的实践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让小学生掌握获取、传输、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计算机作为信息传导中最重要的平台和媒介,让小学生能够及早地掌握其基本的技能和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计算机作为一种电子产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程序性,一般情况下,以严密的教学教程和技术要领为教学重点,但是小学生的具象思维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应该以实践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只需对学生进行要领的点透,而着重对其进行实践上机的指导,让小学生在亲身接触计算机的过程中,了解并熟悉信息接收、传导的操作方式和流程,使其较为轻松地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要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作为一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拓展教学领域,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将学习活动讨论、信息技术学习征文、“我与信息技术”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活动纳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展现自己,畅谈自己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所收获的一些小知识、小窍门或小故事,通过与同学们的共同分享与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先进的同学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还可以有效地激励和帮助后进同学,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尽快地加入到先进同学的行列,有利于在全班营造出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强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四、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相对突出,而且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枯燥使得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法不适应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
1.形象教学法
小学生对物体的感官认知超过了理性认知,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实物模型,形象性地直接感知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有优势,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如《计算机的组成》一课教学开始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不说电脑术语,而是让学生自己接触电脑。首先告诉学生计算机各部分的名字,然后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将名称与电脑实物配件相结合,接着引导学生看看每个部件的线通到哪里,看看那里有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小学生不仅可以很快地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位,而且可以了解相互之间是如何连线的,更可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即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获得知识。这种方法经常还用于在小学课堂中,而计算机课程的特殊性,更加促进了游戏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分量,有主人公的意识,敢于参与,勇于表现,慢慢地把“学计算机”变成“玩计算机”。如学习“鼠标、键盘”一课时,教师可先教会学生使用鼠标,再讲一些基本的键盘知识,让他们慢慢地学会控制计算机,同时借助一些益智游戏帮助学生熟悉计算机,如:“金头脑”、“拼图”、“成语挑战屋”等,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控制鼠标、键盘,熟练掌握电脑的开启和关闭。如此一来,既可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电脑基础知识,又容易让学生接受,实现“寓教于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好这门课程。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思想,更新理念的工作,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多进行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新想法、新理念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中,让小学生的信息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未来竞争更为激烈的信息社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1,(3).[2]齐仁德.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3).[3]周建平.游戏教学关论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