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索

时间:2019-05-13 02:0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索》。

第一篇:“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索

“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索

摘要:“微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均产生较大影响。在当前背景下,大学生心理以及思想素质也受到较大影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改变原来教育模式,对其进行创新,从而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要求。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6008902

在当今社会,伴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以及发展,人们生活以及学习各个方面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其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均发生改变,进一步影响其心理以及思想发生很大变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应当顺应当今社会发展特点,对教学方式以及方法进行创新,从而使思政教育发挥其应有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思想水平。

一、“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而言,由于其特殊智力禀赋以及环境优势,很容易在新型信息技术方面成为敏感群体,在对信息文化的新型传播方式方面,大学生具备便捷渠道以及巨大扩散效应。所以,在“微时代”,大学生更容易成为引领者以及推动者。另外,这种简便短小信息文化传递方式,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以及社会心理状态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有一些新问题出现。

1.大学生的“微行为”

“微行为”所指的就是特定“微时代”背景之下所产生的行为。对于“微时代”背景之下媒体语言来说,其一个重要时代特色就是短小,比如微博及微小说,其要求表述一次应当控制在140字之内,而对于微电影放映时间往往在300s之内[1]。这些与当今社会中人们较快的生活节奏比较适应,使人们在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的信息接收方面更加方便高效。然而该要求也导致信息不可避免地有不完整及琐碎等缺点出现,因此在表达上也缺乏深度及系统性表达内涵。媒介属于文化载体,然而由于“微媒介”要求内容简单,导致媒体工具具有很强选择性,因而破坏文化内涵完整性。所存在的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大学生生活及学习,在对知识学习过程中不求甚解,缺乏深入探索精神,在了解社会问题方面比较肤浅,未做到持续关注以及深入研究。这些均对大学生言行举止以及人生态度产生直接影响,导致大学生群体表现出一种浮躁心理。

在“微时代”背景之下,追求高速传播为十分重要的另外一个时代特点。对于任何“微媒介”而言,其作用主要就是使人际关系链条得以继续延伸,将舆论影响力扩大,以最快方式将自身生活态度、基本观点以及社会观察与价值取向向最多人传递[2]。这样一来很容易有为快速传播而将事实夸大甚至扭曲现象产生,选择极端态度以及言语对价值取向进行表达,然而对道德基本规范以及社会主流价值漠视,产生对大众文化逆反而对小众文化追求等心理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其正处于形成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重要时期,对于社会上复杂舆论环境以及读取大量信息,虽然在新鲜事物的吸收方面其具备较强能力,但是辨别是非能力比较差,在抵制不良影响方面其能力也比较差,这些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着十分明显表现。

2.大学生的“微心理”

“微心理”所指的就是在特定“微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心理。在“微时代”背景之下,人们在网络人际空间方面空前增大,通过网络环境,对于任何人都能够随意认识,并且能够随意说任何话,由于关注度而引起的自我价值肯定能够使寻求实现自我价值心理得到满足,能够将在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人际关系挫折感抵消,所以对于这种虚拟空间中所产生需求满足感更加依赖,而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际关系放弃。对于大学生而言,其进入全新的陌生环境,有些学生对于大学生活无法很好适应,对于大学中人际关系有惧怕感以及疏离感产生,从而将精力放在构建网络人际关系方面,从中寻求满足感。这样虽然能够使由于现实挫折所产生的心理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是无法从根本上将人际关系供求中所存在的矛盾进行彻底解决,进而造成人际关系恶化。这种恶性循环会使得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自卑情绪加重,从而有自闭行为产生,进而导致大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

二、“微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

随着当前“微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能够不断进行创新。在信息传播方面,“微平台”具备快速、便捷以及即时性等特点,对当今社会生活、文化以及思想均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当对“微时代”背景之下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所存在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全面分析,对于当前思政教育工作中所存在的新规律深入掌握,对当前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新方法进行努力探索[3]。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当对“微平台”进行充分利用,对“微平台”优势进行充分发挥,对当前思政教育中的新路径进行积极探索,从而使思政教育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1.通过“微平台”构建教育引导平台,丰富教育内容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要能够与当前时代发展相适应,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新型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应用,并且与大学生群体特征相结合,对大学生群体所存在的现实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从而使其具备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以及高度理想信念。首先,教师应当对“微平台”技术特征、媒体缺陷以及传播优势进行全面透彻了解,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当利用其优势。另外,应当提高网络信息媒介的素养,对“微平台”技术加深了解以提高操控能力,通过“微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平台构建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微平台”在思政教育中所具备的作用[4]。其次,高校可以将在微平台上所要发布思政教育有关资料集中力量制定出来,对“微平台”进行深入利用,从而全面系统地进行思政教育。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微平台”作为技术平台仅仅具有辅助作用,使开展的思政教育更加广泛生动,其作用就是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通过引入新元素与新思路,从而系统规范且有目的地进行思政教育。第三,对于“微平台”的使用学校应当鼓励并支持,比如在学校内可将教育“微平台”自上而以下建立起来,组织专业教育队伍负责“微平台”信息发布,通过生动的语言,与学生内容贴近,从而使思政教育得到较好开展。

2.以“微平台”构建信息传播平台,使信息加速传递

从当前情况而言,大学生中很少有人主动积极学习思政理论知识,所以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当对“微平台”所具备的集聚效应充分利用进行引导宣传,使大学生能够对思政教育理论进行主动学习以及了解。一方面,教师可通过“微平台”将学生比较关注的信息发布出来,比如考证信息、奖学金信息以及就业信息与考研信息等,从而将学生吸引来,使固定信息阅读群体形成,也就是所说的“粉丝群”。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平台”与学生之间分享自身经历、真实案例以及榜样故事,将正面且积极信息向学生传达,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另一方面,在学校内通过对“微平台”进行构建,通过统计点击次数、转播次数以及评论数量能够对信息传播范围进行了解,并能够了解工作效用、认可度以及接受度,对学生关注热点以及舆论焦点随时了解。特别是在出现紧急突发事件时,利用“微平台”能够将舆情预警向学生及时发出,使信息快捷传达,对虚假信息或者不实信息及时进行澄清以及阻断,从而保证舆论从正面影响学生思想、生活以及学习各个方面。

3.利用“微平台”构建双向沟通平台,加强师生互动

在当今高校内,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所选择的教育方式主要为理论课教育,在课堂上教师积极讲述,但是学生的学习投入度特别低,并且师生之间很少交流。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微平台”属于双向沟通平台,其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使学生有机会与教师之间进行双向沟通。教师在向学生教授思政知识过程中不再选择传统模式,而是利用“微平台”即时与大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隐形”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成长[5]。教师应当利用“微平台”对学生思想动态以及心理需求及时了解,对于大学生所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协调积极解决,将解决意见以及建议发布在“微平台”上。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当对双向沟通平台进行较好利用,通过“微平台”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交流,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将学习以及生活中所存在的困难第一时间解决,与学生之间成为朋友,从而使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得以形成,使思政教育实效性得到提高。

三、结语

在“微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对教育方式进行创新,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应当对“微平台”进行合理有效的应用,将合理教学模式以及方法创造出来,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沟通,同时应当对现代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注意,从而使教育效果得到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于卓灵,梁丽.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索[J].青春岁月,2013,(33).[2]朱琪.“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大学教育,2013,(9).[3]胡红霞.微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1).[4]曹德欣.略论“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5]刘静.“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2,(23).

第二篇:微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微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吴小霞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微媒体的崛起契合了人们在日渐疏离的环境中互动交流的需求,尤其在大学生群体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微媒体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积极作用,又不可避免地产生消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掌握微媒体的传播特点及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创新工作方式与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效,更贴近时代要求。

[关键词]微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媒体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产物。微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及交流沟通方式,也改变着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及思想状态,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须探索如何把握利用微媒体的特点与积极作用,使微媒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思想政治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微媒体时代的内涵与特点

微媒体主要是指以个人为主体的推广媒介,如微博、微信、微电影、微电台等。尤其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应用软件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信息获取和社交行为的便捷,人们的身份、地域、阶层的界限被淡化与模糊,交流沟通不再受到时间距离等客观因素的牵绊,世界变得很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6月底,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04亿,网民使用率30.6%。[1]而微信的受欢迎程度更是势不可挡,它已不单单只是一个充满创新功能的手机应用,它已成为中国电子革命的代表。据腾讯公布官方数据表明,微信用户已达6亿。在年龄方面,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达到78.4%。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4%,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最大,而大学生群体正是处于这个年龄阶段。微媒体所引领的以裂变化、碎片化、零散化、即时化为特征的新兴文化形态、传播方式乃至生活形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重新定义了我们的生活。

(一)传递的信息更加碎片化,用户定位更精准

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媒体发布的信息不只是官方的、正式的,更多的是个人用户通过及时快速更新信息、利用图片链接多媒体形式推送、转发评论,并以“1-N-N”的传播模式迅速覆盖大量受众,广泛影响其他人的思想意识与行为。其中,微信公众号信息发布后,发布者可以通过后台显示的阅读率和分享率准确知道信息的传播效果,信息到达率很高。

(二)传播速度快,更具时效性

精短的字句、即时生动的图片或视频,相比传统媒体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阅读长篇幅的文字报道,大学生在信息资源大爆炸的时代更愿意选择快捷的微媒体。

(三)贴近生活,容易互动

微媒体中使用的语言无需像电视新闻或者官网发布中采用正式的官方语言,而是可以更加口语化,受众相互之间可以全天候在线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微媒体代表的是一种贴近民情的平民文化,一种去精英化时代的草根文化。如微传播可以用风趣幽默的方式表达严肃的正式话题,突破了政治传播的常规方式。2014年深受网民喜爱的网络动漫《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时长仅为5分钟,在网上推出仅仅几天之后,在各大网站的点击率就超过1000万次,远远超出了同类视频。该视频被网民称为“接地气”“亲民、顺民”“很萌”。[2]

(四)原创性强,更凸显个性

用户可以随时把自己的经历、心情及感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用生动短小的视频在网络【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传播或分享。受众既是信息的生产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在传播信息张扬个性的同时,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在得到大众的关注点赞时,情感需求也得到极大满足。这也是微媒体受到年轻群体青睐的主要原因。

二、微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社会参与度与主人翁意识

处于微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积极主动接触新事物、新思想,不再受限于课堂上传统的教师讲授或书本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通过移动客户端和移动网络便捷快速地获取各类信息,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素养,锻炼了判断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虚拟网络允许自由发言,让大学生们随时随地可以参与时事政治、社会热点话题、理想信念等范畴的观点讨论,提高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度,增强了主人翁的自我意识,微媒体信息传播的即时性提高了教育效率。

(二)及时传递信息,提高教育效率

微媒体能在第一时间把准确、有价值性的资讯推送到受众手中,避免信息衰减或延时带来的负面效应。教师可以选取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正能量信息传送到目标学生群体,并加以正确引导,增强点对点交流,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效率。

(三)激发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与积极性

微传播的便捷性与跨时空性,能有效地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唤醒大学生们参与公益或社会互助活动的热情。大学生用指尖就能轻而易举地完成义举和爱心接力,让他们切身体会到每个人都可以用爱和善意来创造价值,回报社会。同时,大学生也可以是公益活动的发起者、执行者和监督者,充分地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和道德自主性,而且丰富了微公益的活动方式。

三、微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消极作用

(一)扭曲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

微媒体中受网络炫富现象的影响,大学生群体中出现浮躁、贪慕虚荣、哗众取宠等心理,把拥有财富作为个人价值和成功的标识进行炫耀,扭曲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

(二)影响大学生文化素养修炼

“微阅读”行为对大学生文化素养修炼产生负面影响。手机移动阅读的流行,使大学生的阅读场所、阅读载体、阅读方式都发生很大变化。大学生见缝插针地在闲暇、无聊及等候的碎片时间里阅读,无法专注深入,从而形成一种浅阅读习惯,只看图片不看文字,只看标题不看内容,容易出现认识片面化,患上思维“惰性”。这种方便快捷的阅读对于需要凝神静思的传统阅读构成威胁,酿成大学生眼界的短视,知识积淀的浅薄,核心价值观的偏离。

(三)容易诱发非理性行为

“微政策”“微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信息过滤网缺失,导致低级、庸俗甚至错误的言论无法抑制。对于辨别能力较弱的大学生来说,容易被网络群体心理左右,从而放弃自己的理性判断而加入了乌合之众。然而,偏激、狂躁、非理性情绪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煽动,就容易诱发暴力行为,危害社会治安。

(四)削弱社交能力,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微媒体使大学生习惯依赖网络交流,削弱了他们与人面对面言语交流的表达能力,甚至出现陌生人恐惧症,形成社交障碍,对将来进入社会就业产生严重影响。大学生群体中的“微信控”或“微博控”,过度依赖网络社交工具,还容易出现错觉,把虚拟生活当成现实生活,容易忽视现实世界的多姿多彩,从而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四、微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探讨

(一)加强对优秀传统价值观的传播与转化,传递青春正能量

总书记曾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善于挖掘大学生中的微榜样,即在学生中树立典型榜样,将其先进事迹写成微文或拍成微视频或微电影,又或是整理成专题微杂志,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宣扬新时代社会主义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形成科学的榜样选择与树立机制。

(二)改变传统思政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基本都是通过由教师念读教科书、结合PPT讲授、黑板板书、印刷学习资料等方式灌输给学生。这些手段已经不足以吸引大学生们放下手机抬起头颅听课了。思政课教师可以把具有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的素材融入教学内容,带领学生们对网络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对千万网民的观点进行筛选,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热情。课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软件,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制作主题教学微课,线上与学生答疑互动,支持多种学习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三)推广媒介素养教育,加强网络道德规范

媒介素养是一种辨别正确应用新媒体的能力和知识模式,是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和生活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获取媒介信息的意义及独立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是对繁杂的媒介信息选择理解质疑、评估、表达思辨性应变的能力,也是一种针对所有公民的学习能力。[3]西方许多国家已经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中,从小学至大学均有相应的教育内容,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媒介,能够鉴别和判断信息,能够使用媒介为自己学习等各方面作铺垫。我国高校应大力推进媒介素养教育,在大学教育体系中导入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结合各高校的优势力量,这是解决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之一。在课程的设置上,采取开设实践性课程与多元理论性教育课程相结合的模式。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相关讲座、主题沙龙等活动形式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新媒体观念。

(四)成立“微团队”,建立“微体系”,引导网络舆论向正确方向发展

高校可以由学院领导牵头,成立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微管理团队(“微团队”)。由学院领导负责宏观掌控微平台的整体运营及发展方向,全体辅导员负责微观管理及运行操作,洞察各种信息和舆论方向,把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学生骨干负责在学生热衷登录的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收集、筛选与整理,随时关注学生群体中的热点话题并及时进行反馈,便于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制订信息审核发布流程,制订“微平台”上的信息转发或推送的条件与方式,建立信息追踪与监测过滤体系,防控负面舆论及虚假信息的传播,对错误和歪曲的观点进行反驳,发布正面观点,力争形成一个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的网络环境。此外,微团队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微平台网络操作技术进行学习,不断提高使用微媒体的能力。

(五)搭建“微平台”,加强“微阵地”建设

高校可迎合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偏爱,鼓励基层党、团组织开设微信公众号,建设好网络虚拟组织社区平台,组织多形式的党团主题活动,如红色主题微视频大赛、网络读书微文比赛等。在新活动载体的互动中加深学生对活动主题的理解,发挥思想领导作用。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微平台,倡导开展“微公益”活动,发扬青年志愿者精神。一直以来,学生群体都认为公益事业是由单位或企业参与的活动,离自己很遥远。高校可以利用共青团志愿服务微信号或微博平台,推出不同主题的公益志愿活动,让参与公益活动成为习惯,在学生中传递“水滴石穿”的精神,传承“团结就是力量”的优良传统。

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可以主动开设个人专题微信公众号,设立主题板块,定期发布有关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资料、讲义、图片、视频、科研论文等信息,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抢占“微阵地”。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创建不同的微信群,如毕业生群、学院学生干部群、班长群等,建立情景化虚拟社区,与学生进行有目的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综上所述,在微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微传播的影响力,创建学生工作【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管理“微体系”,守好“微阵地”,凝聚“微力量”,形成“微影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融进他们的心灵,增强正确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培育实效,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持新鲜活力和时代号召力。

[ 参 考 文 献 ]

[1] 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 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 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6(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03-83.[3] 刘建民.基于传播学视角的微博德育文化功能管窥[J].高校媒体,2014(3):86-100.[4] 叶雄坤.微媒体视阈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5):17-21.[5] 陈培涵,俞国锋.微媒体语境下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99-103.【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第三篇:“微时代”下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微时代”下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摘要:社会形态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文思想的不断创新,造就了互联网时代。而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通讯“微时代”早已融入到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每一个角落,在“微时代”的社会大环境下,有必要研究分析“微时代”的涵义和特征,充分利用“微时代”的各种传播介质创新当下大学生管理工作的运行模式,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微时代;管理模式;传播介质;创新

信息革命的到来、互联网的发展,更是让我们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以互联网通讯技术为基础的“微时代”早已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微博、微信、QQ等信息即时传递工具早已被人们所熟知并运用,并已成为当前人们相互认识、交流、联系的主要方式。

“微时代”的各种技术和作用对当下大学生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当代大学生这一群体也是“微时代”环境下各项技术和通讯方式的主要应用群体,如何抓住“微时代”这一重要机遇,将“微时代”的各种先进技术利用到大学生管理工作当中,以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改善大学生生活、学习环境,是当下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

一、“微时代”下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概述

(一)“微时代”的表现特征

1.即时性

信息技术的改革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原本遥远的距离不再遥远,信息的传递变得非常迅捷和及时,并且实现了不同移动终端之间能够将文字、语言、图片和视频等实时进行传递。利用已经具备高技术的移动终端、互联网技术和先进的网络设备,把各种信息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传播出去并且让广大群众接收到各种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即时性。所以,“微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即时性。

2.多样性

“微时代”背景下信息之间的传递需要通过传播介质,即传递信息所用到的手段和工具。互联网是“微时代”下实现信息及时传递的主体工具,人们通过各种移动终端进行信息资源的相互传递。微博、博客、微信、QQ等多种不同的传播媒介已经成为“微时代”下人们最喜欢、最常用的信息传播方式。多种不同类型的传播介质丰富了“微时代”下信息资源的传播广度和深度。所以,传播介质的多样性成为了“微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3.扩散性

“微时代”下各种信息资源的传播不再局限于点和点、点和面之间的传播,而是能够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裂变式的扩散。微信朋友圈上的信息资源可以让不同的朋友看到,朋友转发之后又可以让朋友的朋友看到,微博上的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粉丝”进行传播,这些都将信息资源在广度上进行了不断的扩散,使得信息资源几乎可以覆盖到所有群体;贴吧、论坛让不同的人可以进行信息资源的交互和讨论,将信息资源在深度上进行了扩散。所以,“微时代”具有扩散性的特征。

(二)“微时代”下的大学生管理

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造就了信息资源传递的巨大变革,互联网早已融入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而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微信、微博、QQ和微型电影等不同传播介质对信息资源的传播,推动了“微时代”的到来。青少年作为“微时代”的应用主体,对“微时代”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而高校已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微时代”的重要影响。一方面,“微时代”对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改革提供了巨大的资源优势,利用“微时代”的各种优势特点,高校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可以更加及时、有效和全面,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方向,从而准确细致地解决各种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微时代”同样对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工作产生了不小的压力。一些不良思想、负面信息等同样会迅速在大学生之间传播,这对高校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如何把握舆论导向,完善监管手段和力度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二、“微时代”下大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巨大的舆论压力

“微时代”背景下,巨大的信息资源通过各种传播介质迅速地在大学生之间进行传播,各类信息、各种思想传播于大学生之间,多元化的舆论内容对大学生认知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有一定帮助的,但学校教育中,主流教学思想应当是占主体地位的,这就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大学生作为仍处在学习成长的阶段,对于多元化的巨量信息资源的接收缺乏判断力和自控能力,难以做到选择性地接收不同种类的信息资源,高校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给了大学生更多的自由,而同时,高校在对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其主流思想是需要严格而理性的被接收,这就对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如何能够正确的把握舆论导向提出了考验。

(二)单一的管理模式

在传统的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中,一般采用的仍然是比较单一的管理模式,渠道窄、形式固定,由上而下进行管理,但却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管理工作的难度,能够较好的把握主流思想,减少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频率,相对比较稳固。而“微时代”下,各种传播媒介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大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等各个领域,信息资源可以不受时空的局限,迅速及时的进行传播交互,这就对原本比较主动的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将单一的大学生管理模式和多元化的“微时代”信息传播进行有效的结合,困难重重。

(三)实名制的管理

目前的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的网站、论坛、贴吧等多数采用实名制方式,以便于对学生的言论、思想进行管理。之所以采用实名制,是为了防止出现虚假反面等不负责任的言论和信息。但是不可否认,采用实名制之后,很多学生就会产生顾虑,言论和思想被动的被限制了,学生的很多想法、意见和态度就不能更加真实直观的表达出来,管理者就不能更好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而“微时代”下的网络中,主体的身份、名称、信息等都可以是虚拟的,这就打消了学生的各种顾虑,能够让学生充分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言论和想法,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管理者无法对学生的虚言妄论进行必要有效的管理。如何解决高校网络实名制和“微时代”网络虚拟性之间的矛盾,形势依然严峻。

三、“微时代”下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一)加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微时代”的各种传播媒介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学习、娱乐当中必不可少的使用工具,很多大学生通过微信和朋友进行聊天交流,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各种信息资源,通过微信认识结交新的朋友。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布各种正能量信息,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等形式和同学之间建立朋友圈、公共聊天讨论平台,加强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起良好的信息资源交互模式,发挥“微时代”各种传播媒介的优势。

(二)实时关注舆论动向

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微博平台、论坛上等发布的各种信息和言论,往往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传播媒介,参与并融入到大学生的圈子里来,了解和关注校园的舆论动向,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思想趋势,针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要适时的进行纠正和引导,预防不良思想的形成以及恶意势力对大学生思想的误导与利用,以确保校园的舆论导向能够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提升学生的认知和判断力

学校应当勇于、正确面对“微时代”对大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各种冲击与挑战,从正面教育引导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让学生能够正确有效的通过“微时代”的各种传播媒介获得有用的信息资源,并能够有意识的对所要接受的多种信息进行科学的筛选,抵制、拒绝各种负面的、不良的信息。同时,还应确保并适当的给予大学生更加实质性的言论自由,强化大学生的辨别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促使其积极自主的传播充满“正能量”的信息资源让,从而真正发挥“微时代”下传播媒介的各个优势与作用。

(四)丰富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授课内容条件下,教学所使用的课本,其内容往往不能随时进行更新,致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过于单一和狭窄,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与视野的开阔。而“微时代”背景下,多种多样的、大量的、大范围的、前瞻性的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及时迅速的传播,所以,学校和教师应当对这些新兴的传播媒介加以利用,从中收集、筛选多样化、多层次的信息,丰富课堂教学以及业余学习任务的内容,以供学生们学习与参考,激发广大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兴趣,拓宽大学生的眼界与知识面,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

(五)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由于“微时代”各种传播媒介使用的广泛性、自主性和随意性,使得一些低俗的、负面的、消极的不良信息在大学生之间迅速传播,这对大学生的成长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少数大学生还因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学校在充分利用“微时代”的各种优势功能的同时,更应当加强与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从网络基础技术、舆论导向、道德宣传等各个方面对大学生管理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培养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分辨是非素质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等,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校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微时代”背景下,各种信息即时传播工具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最善于应用的信息展示和交流平台。因此,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充分的利用“微时代”下的各种技术,则当下高校对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和手段将会得到巨大的创新,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也能随之不断提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看到“微时代”各种新兴技术的优势与好处的同时,还要清醒的认识到,任何新兴事物的运用都是两面性的,即有利也有弊。所以,在“微时代”背景下对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应当慎之又慎,在此基础上积极发挥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争取找出一条能够适应时代潮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秦洪涛.利用微博平台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8).[3]李静.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4]金永淼“.微博”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5]吴小英.微时代视阈中高校网络德育困境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4).[6]沈晓琴.论“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精细化路径思考――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例“微博”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读书文摘,2011(06).[7]盛惠莉.影响有影响力的人――怎样有效利用官员微博“意见领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6).(作者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第四篇: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_价值观念

时间:2012-07-24 18:57:30作者:刘朋朋

论文导读::加深大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的理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论文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内容、环境和对象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必须努力拓展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1课堂教学层面——发挥课堂主导作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肩负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我国人才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教学摘要途径。[1]

在教学方法上:一是以现实事例强化理论的说服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行课堂举例教学,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化深奥的道理为浅显,化抽象的理论为具体,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二是以师生互动增强课堂的亲和力。改变填鸭式、教条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师生互动,在思想、信息、情感等方面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配合,充分调动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手段上:结合多媒体技术价值观念,依靠网络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空间和渠道。一是利用多媒体手段,把史实和材料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大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的理解;二是围绕中国革命历史,开展红色经典教育,鼓舞和激励当代大学生;三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红色网站,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领域,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生力量。

2教师层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素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热爱思想政治教育、深受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主要从以下四个层面入手:第一,辅导员队伍建设cssci期刊目录。高校辅导员是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员。辅导员队伍既要保证数量,更要确保不断地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向着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型方向发展,严格辅导员准入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任免制度等,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能否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全面而又生动地加以讲授,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深入钻研理论,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理论素养;强化教师培训,严格教师考核,提高教师待遇,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第三,其他教师队伍。高校所有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在对专业课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培训,使全体教师都能够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思想道德的基本要求,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第四,学生骨干队伍。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对全体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要培养学生的优秀骨干,把优秀的学生尽可

能地吸收到党内来。通过这种方式,在学生中形成导向价值观念,树立典范,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2]

3组织层面——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组织、协调和实施的重要作用。高校党团组织在培养和造就新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负有光荣的使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以党的建设为龙头,把党的政治主张贯彻到大学生中,引导大学生的正确追求;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选拔、培养、发展工作,通过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教育和实践锻炼,提高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素质,为壮大学生党员队伍奠定基础;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要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结合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特点进行分层次的教育,以旧带新,构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层次体系,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学生社团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细致、扎实、全面。高校党团组织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上,充分发挥其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4校园文化层面——创设浓郁文化氛围,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为学校营造了特有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首先抓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具体来讲,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从思想上来看,全校师生员工应给予高度重视,一手抓学科建设,一手抓校风学风建设;从制度上看,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保证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从自身素质上看,全体师生员工必须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修养,教师培养良好的教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领导培养良好的领导作风,为校风的建设共同努力。

其次,要充分发挥活动载体的作用价值观念,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寓思想教育于文化活动中,在活动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再次,要重视发挥各类组织载体的独特作用,尤其是学生社团的组织载体作用,将社团及其活动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格局中,加强思想政治的引导,使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载体cssci期刊目录。

最后,要树立学生公寓的阵地意识,主动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先进文化占领学生公寓,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宿舍文化,使学生公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延伸。

5网络层面——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网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的教学、科研、学习、服务等各个领域,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身心健康、价值观念和政治取向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鉴于此,如何趋利避害、利用网络优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第一、加强人才培养,建立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借助网络技术来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第二、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建立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高校应全面加强校园网和思想政治专题网站的建设,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体系,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

平台,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综合运用法律、技术、行政手段,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监控管理机制。运用多种手段,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强化对上网信息的监控,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络上传播,最大限度地阻止不健康信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3]

6社会实践层面——加强实践活动,构建贯穿大学生全部学习生活的实践体系

社会实践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巩固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积极开展“红色之旅”价值观念,组织学生到革命史馆、改革开放前沿地参观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增强对党的感情,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此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另一方面,组织开展专业性的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让大学生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优势,强化专业意识,在实践中加强专业知识的运用,在实践中进一步接受教育;

同时,高校要与基层广泛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社会、高校、政府都要从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突出“产、教、研”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实践基地的思想道德教育两个功能。

此外,还要利用好寒暑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俭学,这些都为大学生深入社会基层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机会,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寓思想教育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

参考文献

[1]周方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119-121.[2]刘志超.思想理论教育创新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6-7.[3]周贤群.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措施研究[J].商情,2010(5):21-22.

第五篇:在探索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探索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近日,XX大学举行庆祝建党90周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报告会暨第二届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与做法进行总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进行分析,对辅导员工作进行探讨交流。论坛共收到论文30多篇,7名辅导员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关注90后学生心理环保,开展“绿色批评”

目前大学生的主体是90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崇尚自由,思想活跃,张扬个性,勇于竞争,自尊心强,但社会阅历和社会知识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抗挫折能力相对较弱。针对这一特点,化工院辅导员郑璇提出,要关注学生心理状况,注重学生心理环保,依据当时的具体环境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情绪状态及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批评策略,开展“绿色批评”。

以辅导员为单位设立年级班团委

石工院学生规模较大。学生工作往往因班级和人数太多而较难组织,学院与班级学生工作也容易脱节。因此,石工院进行了以辅导员为单位设立年级班团委的尝试。

年级班团委由年级班长、大班长、年级团支书、年级生活部长、年级学习部长组成。年级班长作为整个年级班委的领导,直接负责辅导员与年级事务的连接和处理;年级团支书直接管理各支部的团支书,其它学生干部各有分工。

“年级班团委是由辅导员直接领导的学生年级组织,通过自身的基础力量加强年级建设,为年级的每个同学服务,加强了辅导员对年级事务的管理。成员自己申请职位锻炼,自己评估自身锻炼程度,从而达到学习工作两不误的效果”,杨火海说。

网络班会,研究生班级交流形式多样化

针对研究生班级成员参与意识弱,集体认同感不足等问题,研究生部辅导员钱广提出要进行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途径是班级交流形式多样化。利用班会、QQ群、同学录、飞信等多种方式开展交流,让同学对集体产生逐渐归属感和依赖感。部分同学在二年级后会常到异地学习研究,这时通过网络召开班会,商讨班级事务,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即使在自然班级消失的情况下,网络班级也将作为班级的精神家园永不消失。

下载“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新时代特征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版)

    浅析新时代特征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生力军,他们与其他青年群体一道,共同肩负着发扬光大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重任,承载着中华民族振兴腾飞的百年......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

    摘 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网络思政教育应该着重提升网络资源的吸引力、队伍建设的执行力、内容载体的感染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八大创新[优秀范文5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八大创新 [摘要]在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思想发生了许多新变化。要根据这些新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不断强化、完......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

    【摘要】我国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时代,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生活方式,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了契机。互联网的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业......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查报告社会科学部社会科学部承担着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的工作任务。学院领导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改工作,指导社会科学部教师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文章

    把握大学生需求,探索改进和加强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 电信学院黄颢波 我以辅导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工作的角度,谈谈我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1.03

    锐意创新注重实效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在思想......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强校大讨论发言材料汇编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为学院强校建设做贡献 学生处 常顺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强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