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教师的有效观察对幼儿自主游戏的有效帮助
浅谈教师的有效观察对幼儿自主游戏的有效帮助
执笔:冷静娟 安吉智博幼儿园
【摘要】
俗话说:换位思考,当教师真正学会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看待游戏,才可以让幼儿得要真正需要的帮助,而不是教师主观的自我判断,有时候,教师给的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孩子需要的,在教师眼里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往往就是这样的小帮助,却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无限的帮助。幼儿毕竟不是大人,在游戏中难免有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教师也无法参与每一个游戏,当孩子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听取多方的“证词”,做一个间接的观察,尽量把事情还原,然后再客观的给孩子一个恰当的帮助和解决方案。让孩子在教师的适当干预中,得到必要的帮助,让游戏可以顺利的进行。
教师有效的观察,就像一双无形的双手,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轻轻地拉孩子一把,让孩子在自主游戏中可以更加顺利。
教师有效的观察,就像一张宽厚的弹簧床,在每一次接住孩子的时候,可以把孩子抛得更高,去触碰更高的天空。
教师有效的观察,就像一架梯子,在孩子一次一次的自主游戏中,让孩子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让孩子在自主游戏中汲取无限量的知识,成为在自主游戏中最大的赢家。
【关键字】
教师有效观察 幼儿自主游戏 有效帮助
一、如何理解幼儿自主游戏
自主游戏即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建构的过程。可是当前,幼儿园在开展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儿童是游戏的主人,儿童对游戏活动能自主地选择、支配,在游戏中充分享受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自主性。游戏自发行为是趋乐性的,儿童在游戏中因为需要的满足而获得快乐,同时游戏对儿童良好个性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儿童阶段年龄在三至六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良好的个性能使孩子有积极的上进的生活态度,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地施展和发挥出来。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现自主性游戏促进儿童良好个性发展的思想。
游戏是儿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我们应该利用儿童这种强烈的活动动机诱导他们,使他们在自由、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生活、去探究、去创造,从而促进儿童良好个性的发展。
1、强调游戏的自发性。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指出:“自发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身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他揭示了游戏在于儿童的内部需要和自发活动这一游戏本质。所以指导自主游戏必须充分体现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必须改变过去对幼儿游戏作外部强加,充分尊重并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创设幼儿游戏的良好环境氛围,激发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让幼儿自己创造游戏。
2、注重游戏的互动性。
杜威强调:“教育过程是儿童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真正合作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在这个游戏过程里,教师应是游戏伙伴,不是“自上”的指导者,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产生互动。
3、释放游戏的童话性。
蒙台梭利认为:“每一个幼儿都有一种创造的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能依靠他的环境,构筑起一个精神世界”。对儿童而言,游戏是真实的生活和想象世界的统一。生活的真实为幼儿的游戏表现提供了条件,虚构的童话想象使幼儿游戏充满了想象和创造。为此,自发游戏的指导策略要重视引导幼儿对生活的体验,放任幼儿在游戏中的不真实和幼稚的行为,把儿童当儿童看,重要的是站在儿童的立场看儿童的游戏。
二、教师如何做到有效观察
1、与幼儿在游戏中成为同伴,与幼儿处与平视中。
俗话说:换位思考,当教师真正学会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看待游戏,才可以让幼儿得要真正需要的帮助,而不是教师主观的自我判断,有时候,教师给的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孩子需要的,在教师眼里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往往就是这样的小帮助,却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无限的帮助。
这是教师以与幼儿同样的游戏者身份,通过游戏的语言和行为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当教师投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往往能够吸引幼儿玩得更有兴趣,因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教师可通过模仿幼儿的游戏来对
幼儿游戏施加影响。如:中班时科科小朋友,在用积木搭“大高楼”,但他把小块积木放在下面,大块积木放上面,因此“大高楼”总也搭不高,站不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坐到他身边,也拿一堆积木搭“高楼”,一边搭一边说:“我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这样我的大高楼就能搭的很高,很高”。教师所采用的这种平行游戏的指导方式可以传递成人对幼儿游戏关注的态度,增进幼儿游戏的兴趣,同时成人的行为本身已成为幼儿可参照的范例或榜样,便于幼儿掌握游戏技能。教师还可直接参与到幼儿游戏中,与幼儿一起共同游戏,如和幼儿一起下跳棋,和幼儿一起捉迷藏,到娃娃家作客等,在有角色扮演的共同游戏中,作为游戏参与者的教师可以扮演适宜的角色加入幼儿游戏。在和幼儿共同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幼儿想法,调动和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或扩展情节,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提高幼儿游戏的能力和水平。如到公共电话亭打电话的人很多,教师可扮演打电话的人到邮局询问:有手机买吗?帮助幼儿拓展了“手机商店”这一主题;教师扮演的客人到娃娃家假装发现娃娃发热,并劝“爸爸妈妈”应带娃娃到“医院”看;,教师扮“顾客”到“商店”买商店里没有的东西,引发幼儿自己寻求代替物,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游戏中的陪审团
幼儿毕竟不是大人,在游戏中难免有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教师也无法参与每一个游戏,当孩子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听取多方的“证词”,做一个间接的观察,尽量把事情还原,然后再客观的给孩子一个恰当的帮助和解决方案。让孩子在教师的适当干预中,得到必要的帮助,让游戏可以顺利的进行。
教师以旁观者身份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是指教师站在幼儿游戏外,以现实的教师身份干预幼儿的游戏。它能更明确直接地向幼儿传递教育的意图,而且也便于教师同时影响更多的幼儿。但教师须特别注意尊重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愿望,切忌以成人意志代替幼儿意志。
三、有效观察如何助推幼儿的自主游戏
1、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及时到位,确保自主游戏可以顺利开展
教师在游戏中,应该要拥有敏捷的思维和敏感的意识,在孩子左右为难的时候,及时给予孩子一些必要的、正确的帮助,不管物质的还是精神上的,这种帮助,就像一双无形的双手,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轻轻地拉孩子一把,让孩子在自主游戏中可以更加顺利。
2、在游戏后及时反思,为以后相同情况保留经验
在细心的观察之后,教师所应该做的工作就是及时地进行记录和反思。把观察的情况书面化,然后针对收集的情况,进行反思,看看当时对孩子的观察是否到位,如果有介入,是否得当,若果没有介入,是不是需要介入,还是不介入比较好。为下次遇到相同情况,可以做得更好,更加准确。这种帮助,就像一张宽厚的弹簧床,在每一次接住孩子的时候,可以把孩子抛得更高,去触碰更高的天空。
3、在多次游戏中总结经验,让孩子的探索没有障碍
孩子在多次的自主游戏之后,教师就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游戏特性,对于孩子的在游戏中的各种情况,可以做到应付自如,让孩子及时得到高质量的保障,这是对孩子自主游戏最好的支持,合理的对策,正确的应对,有效的处理,恰到好处的帮助,这样的帮助,就像一架梯子,在孩子一次一次的自主游戏中,让孩子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让孩子在自主游戏中汲取无限量的知识,成为在自主游戏中最大的赢家。
第二篇:如何引导小班幼儿进行自主、有效的游戏活动
如何引导小班幼儿进行自主、有效的游戏活动
教师:凌曦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往常孩子们在幼儿园时,游戏常常由我们老师来精心安排,孩子则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动的听从调动,在我们看来,似乎是在组织游戏活动,而在孩子们的心里,却只是在完成我们布置的任务,并不觉得是在进行游戏活动。如何使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如何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玩什么,怎样玩,玩多久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放开手,给予他们自由发挥潜能的机会。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主动进行的活动。现在,孩子们不再是直接面对老师,面对同伴,面对教育要求,而是通过与材料的互相作用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开学初我就发现我班的幼儿特别喜欢游戏,每次到了玩游戏的时间,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催促我快点,快点。一听我说:“我们现在开始玩游戏了”一个个兴奋的大喊:“哇噻”非常高兴。我发现游戏的“力量”真是大,它可以不费多大力气把平时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喜欢独自玩耍的皓皓吸引到大家中间来,成为厨房里不可缺少的一名重要成员——大厨师;它可以把性格十分内向,平时不爱说话的心怡变成一个站在美容院门前大声叫喊:“谁来理发,谁来理发,凌老师你来理发,好吗?”心怡变成了和平时完全不同的心怡。所以,我决定,要好好利用这支“神气的力量”为我和孩子们“服务”,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班的孩子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十分依恋父母和家庭,没有安全感。我们就在区域活动中设置了两个“娃娃家”,让孩子通过摆弄玩具、抱抱娃娃、做做爸爸、妈妈等情景活动,使幼儿感到幼儿园的亲切、适意,有种家庭的温馨的气氛,从而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设计材料时,我们发现富有情景性的游戏材料能激发幼儿游戏、学习的兴趣。如在使用小勺喂食的活动中,我们投放了各种形状的图片和自制的装饰好的大嘴盒子让幼儿来喂小动物和娃娃吃饭,这样一个富有情景性的游戏材料,一下子吸引了很多孩子的参与。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告诉我们,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且能看到结果的游戏材料才能吸引他们,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依据这一年龄特征,我们设计了“美丽的花瓶”的操作材料,把饮料瓶修剪成花瓶状,在把一片片彩色的花瓣插在花瓶中,经过幼儿自己的操作,一个个漂亮、鲜艳的花瓶陈列在我们小(2)班的美工区。我们还设计了“布偶飞盘”,把各种花布剪成各种图形缝好,添上小辫子,就可以拿在手玩耍了。这个游戏的提供很受孩子们的欢迎,他们稍作尝就能得到结果,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手眼协调平衡的目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我班幼儿在活动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的幼儿不停地活动,喜欢高强度、富有竞争性和刺激的游戏,注意力不易集中。这类幼儿即使被要求从事安静的活动也很难安静得下来,反而会弄坏玩具,影响游戏进行。相反,另一些幼儿则喜欢从事一些较为安静的活动,在从事大运动量的活动时往往因疲惫而不能长时间坚持下去。所以,在设计组织游戏时应该既有动态活动,又有静态活动。让好动的幼儿扮演黑猫警长、大灰狼等大体力、富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的角色;让喜欢安静的幼儿从事扮演妈妈、客人等角色。同时,我们在选择游戏时,也注意了情节的生动有趣,要吸引不太喜欢这一游戏的幼儿也参加进来。例如:在抱娃娃的游戏中一些好动男孩子就不能很好的融入角色,拿着娃娃扔来扔去,我们就设计了一些情节来吸引他们,使其也能积极参与。
小班孩子的认识活动基本上都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注意力不稳定,根据这一年龄特点,我们在设计时,首先考虑到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内容,然后用不同的材料形式去完成同一个学习目的,如“秋叶和水果”主题中,我们提供了给水果穿衣服、给水果梳小辫、水果配对、排序、水果拼图、水果蛋宝宝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供幼儿选择,使他们始终对活动保持一定的兴趣。
工作以来我还发现虽然同一内容可以运用不同的游戏材料,但是同一种游戏材料也可以完成不同的学习目的,尤其是小班孩子的材料提供更应体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随意到有要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装饰“美丽的花篮”,刚开始投放时,是幼儿随意地在花篮周围插上花瓣,当孩子掌握了这一技能后,我们又在花篮上各增添了红、黄、绿颜色的标记,请幼儿进行颜色的配对,由此在目的上又递进了一层,最后还将孩子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里,让大家都看到成功、体验成功。就这样一环扣一环,幼儿才会被漂亮的花篮所吸引,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游戏学习活动中去。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自主性活动,而不是成人强加的活动,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有权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由展开、自发交流游戏的情节、内容等;有权以自己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纠纷等。游戏的主导者应该是幼儿,幼儿游戏的主题、玩具的选择及游戏的进行都应由幼儿自己来确定,教师只需为幼儿自主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必要的准备和帮助,幼儿才是自主游戏的真正主人。平时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要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更不能包办代替幼儿的游戏,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权。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如:游戏的玩具、材料投放要以幼儿需要兴趣为出发点;游戏的情节、内容要是幼儿自己经验的再现;游戏中出现矛盾、纠纷要以幼儿的方式来解决;游戏中的环境布置也是幼儿自己的事情;游戏中的规则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确定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这样幼儿才愿意自觉遵守。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经验。因此教师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这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
总之,撒开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的去选择游戏的方式方法、规则要求、角色材料,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游戏过程中,教师做到“放”、“导”结合,会让幼儿更深地体会“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从而也会体现出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真谛。
第三篇:如何对中班幼儿角色游戏进行有效讲评
如何对中班幼儿角色游戏进行有效讲评
摘要:教师及时发现游戏中的问题,采用由点及面、粗中求细、投幼儿所好的策略,切实有效地和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提高幼儿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的情感和社交能力,同时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有效评价
角色游戏是孩子最喜欢、最快乐、最自能由表现的活动,也是获得情感发展、社会性交往最多的活动。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幼儿积累了更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也由直觉行动性开始转向具体形象思维,游戏表现出更丰富的内容。但是幼儿年龄尚小,社会经验欠缺,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做法。角色游戏的需要和幼儿有限的能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导致游戏不能顺利进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给予适宜的指导。那么,如何使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更为有效,使幼儿从游戏活动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通过长时间的观察、研究,个人觉得对每次的角色游戏开展有效的讲评显得极为重要。
角色游戏的讲评作为游戏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幼儿的游戏经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游戏的讲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出现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而不能很好地发挥讲评效果。几个代表性的问题如下: 1.讲评草草了事,只局限于形式。
游戏的讲评来源于对幼儿游戏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但是由于观察目标不够明确,或缺乏一定的观察方法,教师不能及时地发现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讲评环节中,教师只能就游戏规则以及幼儿游戏的整体情况作简单且笼统的讲评,纯粹是让整个游戏活动有一个完整的结尾。2.讲评内容孤立,缺乏问题的延续性,不能做到有目的、有计划。
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习惯于就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评价。因为问题的出现是随机的,评价也就变得毫无计划,只能就事论事,缺乏长远的考虑。在下次的游戏中,又习惯性地着眼于新问题的讲评,而忽略了讲评过的问题的重复发生,使得讲评没有目的,没有计划,缺乏延续性,幼儿游戏发展得不到提升。
3.讲评不能提供引导性策略,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得不到发展。
幼儿依赖性较强,游戏中遇到问题习惯报告老师。这个时候老师往往有两种做法:直接处理解决;鼓励幼儿自己动脑经解决。两种方法都不可取,直接解决,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把问题再抛给幼儿,对于缺乏经验的幼儿来说影响游戏的继续开展。缺乏合适的引导,导致幼儿缺乏在“跳一跳,够得着”的方式中体验自己解决问题的喜悦。在讲评活动中,教师不能给予幼儿做出引导以及给出适当的解决方案,使得幼儿在下次游戏的时候对此类问题仍然束手无策,幼儿在游戏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始终得不到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不断地改变讲评的方式,丰富讲评活动的内容,使讲评活动有效进行。具体做法如下:
方法一:由点及面,深入挖掘。
案例:今天轮到两位动作慢的幼儿在银行发钱,银行的队伍排了很长。昊昊急着去医院,直接插到了队伍的前面。嘉宝不乐意了,一边挤昊昊一边说:“老师说取钱要排队,你插队了。”昊昊没有理睬,准备取钱。嘉宝火了,准备推昊昊。我及时制止了危险的发生,让昊昊排到了队伍的最后。游戏继续正常进行。
评价:游戏结束以后,我把昊昊和嘉宝请到了前面。“插队”看似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却隐藏着安全隐患。针对游戏中的安全问题,抓住这个良好的教育契机,组织幼儿讨论:当发现有人违反游戏规则时,该如何处理?提醒幼儿以暴制暴会制造更大的安全隐患。引导幼儿说教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动用群众的力量。
接下来的游戏中,违反游戏规则的现象时而出现。幼儿之间能相互提醒,避免矛盾冲突的发生。幼儿开始关注身边的事情,相互的提醒,并有一定的安全意识,知道防范于未然。分析:在游戏中存在各种矛盾冲突。在引导幼儿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幼儿意识到不恰当的解决方法,会导致更大的问题发生。同时,让犯错的一方明白,看似小小的错误,会引起重大的事故,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以后的游戏中幼儿能够彼此提醒,不再重犯。但是如果当时停下来集体式教育会影响到游戏的进程,不利于游戏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引导,以保证幼儿游戏的延续性,将游戏活动顺利的进行到底。讲评时提出,并组织幼儿讨论,使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个幼儿的心中。
方法二:粗中求精,深入研究。
案例:娃娃家是每天游戏中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客人们出出进进很频繁。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忙着招待客人,家里凌乱不堪。
评价:游戏结束之后,请幼儿自己来说一说今天游戏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请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一说:娃娃家总是很乱。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幼儿自发的集体讨论,得出各自认为有效的方法,如:控制客人的数量,客人来做客先插卡,插卡袋满了就不能再接待客人;同时接受礼物时要有选择性,家里不需要的东西可以委婉的拒收。
通过讲评后,大家一致采用了幼儿提出的看插卡进客的方法,限定了娃娃家的人数。现在娃娃家干净整洁多了。客人们也能安心地坐下来喝茶聊天。由于不用忙着招待客人,爸爸、妈妈的活动也变得丰富了。妈妈可以抽时间带着宝宝去逛超市,去看快乐舞台的表演。爸爸想出了各种招待客人的方法。当蛋糕店开业以后,他给宝宝过了生日,请客人们一起分享生日蛋糕。大家的活动变得丰富多彩了。
分析:到了中班,角色游戏都能比较有序地正常开展起来,但是每个区域的活动内容都比较粗糙,没有得到提升。针对游戏中长期存在的一些现象,要引导幼儿想出好的解决办法,减少游戏中一些重复而枯燥的内容。教师可以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幼儿参照约束自己的行为。幼儿的规则意识得到了提高的同时,整个游戏也变得井然有序了、内容也更丰富,不但扩大了幼儿交流的范围,也让幼儿通过游戏了解了成人生活的丰富多彩。
方法三:投其所好,深入发展。
案例:平时就爱滚在地上的豪豪小朋友,今天扮演起了娃娃家的宠物。妈妈在前面走,豪豪跟在后面爬。一边爬,一边发出“汪汪”的声响。由小朋友来扮演小狗在地上爬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如果直接制止这种行为,就表示否认幼儿游戏中的创意,不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
评价:在游戏结束时,针对这个现象,引导幼儿讨论:这样做有什么不好?如果娃娃家要养宠物我们需要怎样做?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可以用毛绒玩具代替小朋友做宠物,就像毛绒娃娃代替娃娃家的孩子一样。于是,小猫、小狗被孩子从家中带了过来。
接下来,宠物商店、宠物医院、宠物美容院也随即产生了。商店里的宠物饰品也热销了起来,到医院里给宠物看病的人也多了,宠物美容院的生意可好了,游戏变得更丰富有趣。
分析: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有些孩子会出现奇特的想法。虽然这些想法源于生活,但是孩子们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他们的做法欠缺。如果这个信息不被老师及时关注并推广,一个好的游戏点子在下次游戏中就不一定能闪现。幼儿无意间的想法得到肯定以后,往往能促使他更大的发展,想象出更多的更成熟的点子,使游戏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而言之,要组织好角色游戏的讲评环节,必须在仔细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了解幼儿游戏现象背后的教育价值。在讲评的时候,教师要依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切合其游戏能力实际,讲评点要根据其价值进行有效取舍,做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从孩子的游戏中不断地积累讲评的方法与策略,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幼儿的游戏经验和能力,使孩子们的游戏越玩越丰富,越玩越有创意,促进角色游戏更加深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班角色游戏案例[C].版权所有:小精灵儿童网.2010.08.03.2.冯淑娟.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拓展和延伸策略[J].早期教育2010,(7):87-88.3.吴学香.角色游戏讲评的策略[C].现代教育教学网.2010.01.06.4.陆婷婷.注重讲评的作用,有效推动角色游戏发展[C].嘉定教网.2009.06.15.5.许丽萍.巧用五个来源,深化角色游戏情节[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0.04.
第四篇:幼儿自主游戏观察记录表
幼儿自主游戏观察记录表
大一班 黄玉池 今天的晨间自主游戏是在操场上进行,小朋友三五成群各自组成小团队,凌志小朋友,雅芯小朋友,雅馨小朋友围坐在一起,他们找了一个很大的拱桥状积木在讨论,若有所思的样子,原来他们要搭一个大房子,但大积木却怎么也立不起来,于是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凌志说:“要是有东西扶着就好了”雅芯说:“我来扶着”雅馨拿来两块方形积木说:“可以用这个来顶住它”雅芯放了两块积木在拱桥积木后面顶住,但是他们把手放开后大积木因为太大了,还是会往旁边倒,几个小朋友又在那里尝试了几次,换了不同的积木尝试,但效果都不佳。细心的雅芯发现拱形积木的一边脚是不平的,凌志和雅馨说:“难怪搞不好了,那不如我们把它反过来放就好了,反过来的这一边很平整的。”说干就干,几个孩子马上把大积木反过来,他们觉得拱形门变好高,还拿了两块小积木搭成小台阶,正好把大拱形积木扶住了,然后他们在不远处搭了一个房子,这次他们学会找了一块平整的三角积木当屋顶,所见所思: 从幼儿的游戏状态看幼儿的游戏水平——大一班这次晨间建构游戏对幼儿投放同一种材料进行,幼儿的建构游戏大部分是几个人一起完成自己的想象和设计的作品。建构同一内容的幼儿能够互相合作,共同讨论,把自己独特的创意分享给同伴,能与同伴一起讨论共同合作完成一个作品。整体体现合作游戏。通过对幼儿的观察,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一步指导的合作游戏,以提升幼儿游戏水平。
从幼儿的建构作品看幼儿建构能力——幼儿能运用垒高、平铺、架空、围合等技能,结合已有经验创造出自己想要作品。
第五篇:从观察入手 有效指导游戏
从观察入手,有效指导游戏
教研活动主题: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我们应观察什么? 教研活动类型:案例剖析 互动研讨
一、问题产生的背景:
《纲要》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强调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倡导并重视幼儿的兴趣、需求,保证幼儿每天都有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幼儿拥有现实的快乐生活和环境。游戏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有着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年来我们从教师们的困惑入手,研究如何观察,有效的指导幼儿游戏,实现孩子在游戏中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教师在游戏中观察目的不明确,基于观察的适时介入也很少,在如何通过观察,发现有效信息,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形成有益的行为,如何记录与分析观察的现象与结果,更好的了解幼儿、指导幼儿等方面存在着问题与困惑。基于以上问题,我们经过讨论,设计开展了系列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让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跟踪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的基础上,通过研讨互动来帮助教师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使教师逐步明白,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应观察什么,才能有效提高幼儿游戏水平,促进幼儿发展。
二、研讨活动准备与目标:
准备:教师连续观察的活动实录、观察记录表若干、白纸若干
目标:
1、在连续对幼儿进行跟踪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的基础上,通过研讨互动来帮助教师提高对幼儿游戏观察的水平,初步掌握观察分析的方法。
2、通过研讨、专家引领,帮助教师掌握观察的目的,以及在游戏中进行有效指导的策略与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的发展。
三、教研活动过程回放:
一)交流近阶段做观察记录的心得体会(点、面结合,感悟、体会最深刻的)
主持人:观察是了解幼儿的窗口,观察是幼儿园进行有效教研的基础,但如何进行有效观察也是我们要不断学习的功课。前期,我们老师进行了5—10天的跟踪观察,或对个别幼儿,或对某个区域,老师们也有一些感想和困惑。在这里,我们借助这次教研活动的机会,让大家畅所欲言。
教师A:
1、在幼儿游戏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观察的重要性。在进行游戏观察时,老师如果能够及时捕捉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这能帮助教师更好的指导孩子活动。
2、在游戏活动中,老师是观察者、支持者。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应该给予语言上的鼓励和材料上的帮助;当孩子想和老师进行交流时,老师应采取积极应答的方式。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如果不对孩子的求助给予及时的应答,则会阻止孩子在游戏中的发展。
3、材料的提供应该是开放的。例如: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将地毯也提供在材料区内,让幼儿在游戏中有更多材料的选择,发展了游戏情节,所以老师应该根据孩子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材料。
4、老师提供材料的难易程度应该根据孩子不同差异来提供。有时孩子在玩游戏时没有持久性,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个是孩子不会,第二是孩子已经完全会玩这个游戏,这时候教师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增减游戏材料,调节游戏难度,促进游戏的发展。
教师B:我是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的观察,观察目的是:中班阅读区域,孩子最喜欢什么类型的图书?
1、在一次观察中发现:××小朋友看书时很感兴趣,边看边指着书说:“赖皮蛇,打死你。”这时候旁边小朋友就应答道:“这是动画片。”我又观察到:小朋友们在看书时谈论的话题还会和主题相联系,经过反思,我感到为幼儿提供的图书可以是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也可以和主题内容相结合。
2、在另一次阅读区域的观察中,我想了解一下幼儿坚持阅读的时间,大多数幼儿能坚持读书到15分钟,只有一个孩子在6分钟时离开,问他原因,他说,他想找一个同伴说说话。
3、通过观察,我还发现在阅读区域中女孩子比男孩子的语言多,男孩子一般属于附和状态。我在思考:是不是中班女孩子的语言能力要比男孩子强一些。我的困惑是:在活动中,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是不是要进行指导?
其他老师的观点:在孩子有错误的时候,看什么错误,如果对后面有不良的后果,老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如果没什么阻碍的话,教师可以在评价的时候再和孩子进行交流。科学性的问题是要进行纠正。例如:蜘蛛几条腿,孩子说7条腿,老师一定要给他正确的答案。
教师C:我观察的目的是:在小班泥工区中,材料的提供和规则的建立是如何促进幼儿游戏开展的。
本班孩子由于上过托班,有一定的泥工技能。在一次泥工区的活动中,我们把上一主题的活动延伸到泥工区,内容为串糖葫芦。一开始提供的材料是每个人一根筷子,当材料不够时,又提供了18根筷子,结果我们发现筷子还是不够,为什么会不够呢?反思后发现,孩子有先来后到的,先来的就串了好几串。因此我们就制定了这样的规则:每个孩子先串3根,然后进行包糖果的游戏。规则建立后,孩子们不仅完成了这个游戏,还发展了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搓、团、压等技能,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再进行一些创新的方式。可见,规则的建立可以促进孩子的发展。但是有点困惑的是:提供18根筷子是不是限制了孩子的技能?
教师D:在游戏活动中,作为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观察,目的性要明确,首先要确定观察点。我发现本班有个孩子的规则意识比较差,我就想了解他有没有喜欢的游戏,对他喜欢的游戏他又是怎么玩的。观察发现,他比较喜欢游戏,玩什么游戏的时候都很开心,但对一些需要动脑的游戏,他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了,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如:正在玩游戏的时候,他经常会跑下位,转一圈后,再回来继续游戏。对于他喜欢的游戏,如棋类游戏,他就比较投入,能熟悉规则,遵守规则,在别人不对的时候,他会帮助别人。通过观察,发现他对于自己喜欢游戏的就能遵守规则。反思:老师可以通过用表扬、鼓励的方法,进一步激发他参与其他的游戏。在材料提供上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让幼儿有一定的成就感。如:在拼图上,可以提供20、30、40块的拼图。在活动中,老师也可以参与进去,并对孩子进行指导。
教师E:观察孩子在“建筑工地”游戏中是否合作。
在观察中发现:大部分孩子有合作的欲望,他们在游戏中有明显分工,同时还有语言上的交流,如有的孩子负责搭建,他会对别人说:“你去帮我拿××来”。有的孩子由于平时生活经验比较丰富,语言的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好。当他搭好的积木被旁边小朋友不小心碰倒后,他就重搭,第二次碰倒后,又重搭,第三次又被别人弄倒了,我想他不会再搭了,结果他还是又搭起来了。在游戏中遇到问题的,他自己解决。有的孩子在游戏过程中,都是一个人玩,不去和别人交往,当自己搭出来后会自言自语。还有个别孩子不参与游戏,也不帮助别人,只是在旁边看看,直到游戏的结束。由于是在观察中,老师没有介入游戏,一直到游戏结束,这个孩子都没有参与,但他也很开心。这是我的困惑: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怎么办?
主持人:在建筑技能上还是要让孩子掌握一定的技能,在以后指导建筑区的时候再进行观察。
教师F:在智力区观察孩子玩飞行棋游戏,他们经常会出现争吵、悔棋的现象,所以观察目的就是:幼儿是否懂得游戏的规则以及能否按规则进行下棋。
观察发现:
1、有的孩子掷骰子的方式不对,多数都是男孩子,可能由于男孩子力气比较大、容易兴奋。
2、有的孩子掷骰子方向不对,往往是向下和向上抛。
我的困惑:
1、是否要纠正孩子的习惯,老师在帮助孩子纠正后,是否会影响孩子情绪?
2、出现悔棋现象,有两种原因:对规则的了解程度会影响孩子游戏。例如:离终点还有两步的时候,扔到5的时候,有的说,我到家了,有的说,还要往后退。由于意见不统一,大家就吵,最后少数服从了多数,这个时候老师是否要制定规则?
教师D:这是大班的普遍现象。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可以提供一个盒子,让孩子在盒子里掷骰子,还可以在瓶子里掷。对于如何抵达终点才是胜利,棋纸上的规则是点恰好,就可以回家,但是我觉得游戏规则只要大家都默许了,老师就不需要干预。
专家:不赞同,对于大班幼儿在他们规则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应该给予一定的规则意识,这个时候老师应该告诉孩子正确的规则,当孩子规则不对的时候,老师可以进行介入,当出现原则性的、安全性的时候,老师也应该介入。
教师A:老师的介入还是必要的。我班有个孩子喜欢玩敲小球的游戏,我们制定的规则是要求匹配的,由于这个孩子没有匹配,因此别的小朋友就不太好游戏。第一、二天的观察老师没有介入,第三天,我们和孩子就变个问题共同进行讨论,孩子就改变了,我发现托班的孩子特别喜欢寻求老师的帮助,当孩子遇到问题就会告诉老师,如果老师没有介入,他会自己尝试解决,但如果是在游戏规则方面的问题,老师是要介入的。但是在孩子之间发生一些小的矛盾的时候,老师可以等待,让他们自己解决。疑问:孩子是对颜色的不认识,还是不懂规则?
教师H:孩子认识颜色,但是由于他比较喜欢红色,所以每次都选择红的球。
教师D:有的孩子会用一些方法,老师可以等待。但是对于不会方法的孩子你应该怎么办?他会上去就抢。疑问:老师在什么时候的情况下可以等待。
教师A:在孩子发生争执的时候,老师可以及时介入。
二)、欣赏录像:(幼儿游戏)
主持人:每人观察的点不一样,感悟、体会也是不同的,通过这次讨论,可以促进自己的成长,通过智慧的碰撞,使我们收获的更多。
这里,有一段幼儿游戏活动的录象,请参与活动的老师和我们一起做个现场观察记录,借助大家的力量来提高我们有效教研活动的水平。
1、各幼儿园教师根据录像写观察记录。时间:10分钟
2、智慧火花碰撞,交流观察记录(各园代表踊跃发言)
3、总结归纳。
主持人小结:
大家观察的点各有不同,从观察中可以了解孩子的需求(物质、心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进行验证修改,使我们能通过有效的观察使游戏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放松活动(叠宝塔)
要求:用A4的纸叠宝塔,5个老师一组进行合作:4个老师叠,一个老师记录创作过程。在制作过程中,不可以说话,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进行交流。
1、各园老师折纸;
2、相互交流。
四)、反思、碰撞:今天的教研活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幼儿园1:
1、在活动中设计完整、有环节,环节相扣,但是第一个活动的时间比较长。由于每个人观察都是有重点的,能不能根据重点给予一定的时间段。这样给我们参加教研活动老师也讨论。
2、资源共享。对于出现观察的问题,老师应该怎么解决。在后面老师互动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对于介入:老师可以适当介入。老师可以用朋友的身份和他共同探讨,这样孩子会获得更多。
好的观察是在研究过程中,在最普通的、最自然的过程中反思内容后面的问题,这样使我们活动更丰富。
幼儿园2:
气氛很好,但是第一个环节时间长,所以好多老师提出的困惑没有得到解决。特别是飞行棋这个环节,我们没有办法就某一个问题来进行讨论,如果能抓住大家共性的问题来进行讨论可能会更好。赞同某老师的观点:因为在游戏的时候,我和女儿经过妥协后,我们达成一致,这样孩子的兴趣会更好。
幼儿园3:
1、在看其她老师进行研讨的时候,对自己也是一个提高。对于棋类游戏: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游戏。
2、看得出老师在平常工作中非常认真,两位园长都参与,会对活动更有效。在一个教研活动中,点太多了,如果能把大家都困惑的地方拿出来讨论,和其他幼儿园的观点进行碰撞,可能效果会更好点。
今天的观察录像,也让我们掌握了一些方法,促进以后我们的观察记录。
幼儿园4 :
老师遇到的更多的是困惑,通过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有的观念是否正确,自己也比较模糊。大家在研讨当中,应该把困惑的地方提出来,让专家帮助我们提升经验。
三、专家点评:
专家1:
现在的活动更侧重在“以园为本”的开展,星星幼儿园在连续观察了10天后,取得的一手资料。感想:越来越不懂孩子了,孩子给予的东西越来越需要思考。今天听了大家的观察记录后,感到重视观察一点不为过,我们有必要继续观察孩子。今天每个老师观察的点不同,因此前面交流时候比较散,以后可以就一项活动(如:棋类游戏执骰子)进行讨论,前面老师想的用瓶子的方法可以尝试,棋类游戏在大班很有必要,值得研究。
对于托班于老师的观点,老师观察后应该适时的给予孩子一定帮助。
专家2:
今天活动非常好,改变了过去幼儿园独自做,本次活动我们所有的人都参与到其中。以往我们过分强调了孩子的自主性,让参与的老师做连续的观察,在活动中做些游戏的安排。今后的活动,我们希望事先沟通,这样可以把我们的想法加进去。表现有亮点:反映在大家比较用心去做。对这个教研形式慢慢熟悉了,让每个人都说话,让大家都是有准备而来,而不是空着而来,同时也加强了记录的方式。
建议:对于教研方式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把时间进行一些控制,作为主持人,不光要总结,还要卡准时间,对于说的好的给予奖励。
关于介入问题,你觉得需要就介入,不需要就不介入。游戏乱是因为没有机会玩游戏,跟老师的随机活动有关,没有一定的规则。例如玩飞行棋:如果妥协后,有一定的规则,可以进行。其他老师形成妥协后,强者总是压着弱者,因此不可以妥协。按照孩子的年龄,可能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例如:80分有的20分跳,有的10分跳。那应该怎么去按规则去游戏呢?都是按分数跳的。但是下棋是按走多走少的,概念上不一样。
五、教研活动反思:
1、通过一段时间的连续性观察,老师们对幼儿游戏的情况有了一定了解。他们观察到孩子的特长爱好、能力经验及其弱点,从而了解了幼儿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教师进行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2、教师要在活动中细心地观察和适时介入,要学会从幼儿游戏行为和情感态度中分析他们的需要、经验背景以及动作、语言、情感、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的现有发展水平。
3、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观察游戏了解幼儿,通过环境的创设和适当的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如果不是细心的观察,我们很容易从以前的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以往过多的干预转变成现在放羊式的活动,孩子走到哪里是哪里,似乎这样就能体现出尊重孩子,殊不知这样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如果不恰当的介入活动,也会抑制孩子发展,如果过早介入,他们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而如果介入晚了可能就会引起一些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或使孩子形成一种遇到困难时退缩的习惯等等。因此,在游戏中,我们应该细心观察幼儿的各种行为表现,适时、适度的介入孩子的活动之中,而且还应该注意介入幼儿游戏活动的方法。
4、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材料提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互动来进行探索和学习的,因此,在创设环境时,我们应该了解哪些环境因素会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怎样的环境能吸引幼儿游戏,并在游戏中激发多种经验的产生等等。在投放游戏材料时,数量应该充足、种类要丰富全面,以满足每个幼儿的游戏需要,适合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并且能及时的更新和添置,游戏空间的划分也是不可忽视的,以免造成各个区域之间的相互干扰。
5、在教研活动中,老师遇到更多的是困惑,大家可以将自己的困惑提出来通过集体的智慧来解决,同时也请专家帮助提升。
6、教研活动的形式多样,有小组讨论,有大组交流,也有案例分析,参与的教师和观摩者都能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