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殷玉珍心得体会
学习《初中化学学科教学建议》心得体会
书院中学
殷玉珍 2014.2 作为一名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化学教师,在学习教学建议带来的新观念,新方法,新思路的同时,也时时处处感受着困难和压力。在通读了新课程标准及配套教材后,结合自己近年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我学习后的体会。
1、教育理念的转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基础教育也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各学校逐步开展起来。新课程标准对一线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科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应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建议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2、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
新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3、今后我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和加强的方面:
(1)、重视化学学科的“正面”教育。注意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如正确看待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在弊之外还有其利的一面。
(2)、重视化学史的教育意义在对学生科学思维及精神上的积极影响。
(3)、重视化学在社会、生活、科学三方面的联系,让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
(4)、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特别是八个必做实验。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意识。
(5)、重视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以此指导实际教学。吃透课标、教材,灵活实施教学。
(6)、用心上好每一节化学课,勤写教学反思、心得,大胆写教学论文。
(7)、“让思绪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多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多听、多接触,才有可能使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断地从无序到有序。
(8)、拓宽视野,用好资源,防止自己知识的矮化和老化,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9)、重视精选习题,力争做题高效。在试题讲解时也要挖掘题目本身可能存在的情感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10)、发现并总结自己教学中的成功经验,记录、研究、处理自己存在的不足。
总之,学科教学建议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此为指导,吃透教材,继续脚踏实地工作,更加勤恳、用心教学,使自己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快速的成长起来!
第二篇:殷素玉事迹材料
用爱撑起一片快乐的“心空”
——雪堰中心小学道德模范殷素玉事迹材料 她小巧玲珑,文静素雅,踏实稳重,从不张扬。这就是雪堰中心小学平凡而又普通的殷素玉老师。
还记得1990年,带着青春的无限激情,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真诚,她踏入了教育这片热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转眼间已经24个年头了。二十四年,有着太多的酸甜苦辣。三尺讲台,一支粉笔,没有豪情壮语,没有惊心动魄,“爱”是她全部的内涵。
一、爱洒童心,以心动心
教师是爱的职业,从事的是爱的教育。一个教师,只有走进学生心灵,才能让其“亲其人,信其道”,成为他们真正的朋友,达到心与心的交融。
作为一名班主任,她尊重学生,千方百计地呵护学生的心灵,从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入手,关爱每一个学生。在平时的工作中,看到学生气色不好,精神不佳,她总要上前问一声寒暖;学生突然病了,她会及时打电话通知家长,亲自带他去看病;学生病假后回到学校,她会主动为学生补课;还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学生的头发、手指甲长了,及时提醒他们去剪;学生的书本掉在地上,她会马上弯腰捡起来把它放好;看到桌子乱了,地上脏了,她二话不说,亲力亲为;课间活动时、放学时她总要嘱咐学生一定要注意安全;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原因,不断调整学习方法,促使进步;对个别调皮捣蛋的学生,也从不当众训斥,而是用一颗真诚的爱
心去感化他、教育他„„这些虽然都是一些小事,但是这点点滴滴都已打动学生的心灵。
二、满腔热忱,以心育心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她每天用爱编织着珠链,用爱心搭起桥梁。
记得她接任三(1)班班主任的第一天,刚踏进教室,就被一个追逐打闹的小孩撞了个满怀。孩子们哄堂大笑,然后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老师,他叫张守豹,是个也是个懒惰大王。”“老师,他有点笨的。”„„孩子们天真无瑕的话语使她内心受到震撼,直觉告诉她,教育好这个孩子不会那么容易。她没有批评张守豹,而是请他做好,帮他整了整衣服,把快要掉下的红领巾重新佩戴好,并鼓励他说;“老师相信你能进步,我们大家都会帮助你的,要努力哦!”他低着头不说话。后来,才解到他是个外地生,父母都是文盲,平时没时间管孩子,打工挣点钱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生活。面对着这样一个孩子,她丝毫没有看不起,反而给他更多的关心,号召全班同学一起帮助他。只要看到他有一点点的进步,就及时表扬鼓励他。如今,同学们不再嘲笑了他了,因为他在各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无私奉献,以心交心
从教以来,她时刻铭记着“爱生如子,无私奉献。”尤其是对贫困生,更是倾注自己的满腔热情。
班里有一个外地男生叫林宏,一家四口租住在一间不满10平方米的阴暗潮湿的小屋里。父亲在厂里打工,母亲一边带着幼小的妹妹,一边捡垃圾。林宏刚到班级,一脸的愁苦,双眉紧锁,整天不讲一句话。课堂上总是低垂着头,上学总是迟到。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下班后走进了林宏的家,见到了他的母亲,可没见到林宏。原来他在放学路上还在捡垃圾里的废品。而且每天中午他要回家自己弄吃的,经常是冷馒头、凉水。了解情况后,她向全班同学说:同在蓝天下,我们决不能班集体中的一个同学落下。同学们听后,商议好,决不能袖手旁观,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用集体的关爱去温暖林宏那颗自卑的心。于是同学们试着去亲近他,送他笔,给他本子、作文选。成绩好的同学约定每天利用课后时间帮他补习功课。班里有什么活动也都拉着他一起参加。她也为林宏同学操了许多心。教室里谈心,操场上聊天,在心灵上给他阳光,给他雨露;还为他争取到了学校的补助费,并且还利用课余饭后为他补习。
不久,林宏不再忧郁,不再自卑,笑容爬上了他的脸。课堂上他也敢高高地举手。他和同学们融成了一体。在抗震救灾活动中,他把捡垃圾得来的两块硬币捐给了灾区。在献爱心捐废活动中,他毫不犹豫地把捡来的废纸捐了出来。让人想不到的是,他在两次古诗词考核中取得了99分的好成绩。是老师的爱温暖了林宏幼小的心灵,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潜心教学,硕果累累
教学中,她潜心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及时进行反思,转变教育观念,勇于探索教学规律。她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进修的机会,及时把学习经验应用到教学上。自踏上三尺讲台那天起,她时刻铭记着老前辈的教诲:教书是良心活,可不能亏了孩子们呀。于是,在教育教学中,她一直信奉“爱的教育”,让学生徜徉在爱的海洋里。因为爱,她收获了爱,收获了丰富的教育教学成果。
她曾多次上过公开课,尤其在“凤凰语文校园行”活动中执教的《狼和鹿》观摩课受到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教学之余,不断研究、总结,撰写的十几篇论文获奖,另外还有两篇论文发表。开展的中队主题活动《让健康美德成长护航》受到老师、家长的一致好评,并获得武进区二等奖。在武进区班主任工作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少先队论文《营造育人环境,陶冶高尚情操》和《切实抓好队干部队伍的建设》分别获全国二、三等奖,《依托中队文化,培养队员素质》获武进区二等奖。辅导的学生习作多次获奖或发表。先后多次被评为镇“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以及校“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 “勤朴之星”等荣誉称号。另外,她在武进区“青年教师形象技能比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在武进区美文诵读比赛中获二等奖。在2008被评为武进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在2012被评为武进区师德先进个人。
她深知:这是大家对她的肯定与鞭策,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如今,她正以优秀教师的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懈努力着,恪守着自己的誓言,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最美丽的火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她始终无怨无悔。
第三篇:班主任论文殷素玉
师爱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雪堰中心小学 殷素玉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而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中最令人棘手的就是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是转化后进生的法宝。
我班有个学生叫李正洋,记得他三年级刚转来时,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学生总是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想做一个他人喜欢的念头。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以前的班主任老师。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奚文君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奚文君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奚文君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奚文君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奚文君同学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奚文君同学的帮助。在以后的日子里,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还主动每天留下来打扫卫生,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奚文君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 案例分析:
自身的性格特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够完善等原因,使李正洋成为了“后进生”。我觉得改变这类孩子的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善待他们,关注他们,给他们无私的爱,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生活的自信心。
1、以人为本,真情付出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李正洋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自信地抬起头,融入班集体,各方面有了进步。
2、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李正洋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奚文君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李正洋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最终学习有了进步,自信欢乐的笑容绽放在他的脸上。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李正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树立了较强的自信心,变得性格开朗,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关心集体,也受到了其他同学的尊重,简直是换了一个人。历经此事,我深深地感受到: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我们要想真正读懂“每一本书”,看清“每一个世界”,就必须 用师爱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热爱之情,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长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
第四篇:殷玉玲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杨家湾小学 殷玉玲
每日一句: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主题演讲;介绍钱塘江大潮的成因
阅读导航;1.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色 2.课文还从哪看出钱塘江大潮的雄伟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师生交流,品读。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板书)观潮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
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以文代文;阅读《第一次见到长江》回答3.4题 五.小练笔;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
第五篇:盛玉珍读后感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经常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为此,学校推荐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
拿起这本书,先翻看序言及封底的读者反馈,都是非常感动人的字眼,心中先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一打开书,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我这个老师没有特别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这是雷夫对自己教学生涯的总结。我非常喜欢雷夫说的这句话,因为,我也是个没有特别突出创造力的人,雷夫给予他的学生在他能力范围内的最宝贵的东西——时间,我呢,我给予了我的学生们在我能力范围内的认真、执着、一丝不苟。带着这样的心情,我走进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
雷夫老师具有我最敬佩的品质——独慎!这是一个即使无人督促、频繁应试、环境颓丧的状况下依旧对教育怀有热诚,对学生怀有爱心,为信仰不懈努力的人。看着他书中所描述的点点滴滴,同样身为教师的我对他的许多观念深表认同。借雷夫老师的观点,说说自己的教育理想。
1、以信任代替恐惧。
“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现在,我能这样趋于平和,是因为我也终于明白,与其火冒三丈地学生发火,不如再讲一遍,甚至十遍……正如雷夫老师所说:“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2、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
“绝对不可拿某个学生的考试成绩跟另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身兼教师和母亲角色的我,也一直在学习和改进当中,我会用自己过去的行为作为标准来衡量我的成功或失败,但从来不拿自己和另一个老师或其他父母相比。”
盲目与比自己好的同学相比,容易产生自卑感;与比自己差的同学相比,容易使人自满。只有与过去的自己相比,才是动态公正的。自己战胜了自己的过去,自己总是在战胜“过去”,那么进步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我近两年促进学生进步的一个方法,也许对于那些总是对孩子说“你看人家某某某,可比你好多了”,实际却在无形中伤害着孩子们的父母,这句话更有价值。
3、犯错的孩子需要我们的支持,而非嘲弄。
“我让他们知道,对犯错的孩子大吼会适得其反的:大吼通常是因为想好,然而批评孩子只会让„犯错者‟更容易出错——他会不知道怎样做才好。第56号教室的学生明白,善待出问题的球员不只是正确的做法,也是明智的选择。”
善待孩子,这是雷夫老师想要告诉大家的。可是,我认为这同样也是一种信任感的体现——在这样一个没有嘲笑、抱怨的环境里,每个孩子都不担心犯错,因为他们知道,即使犯错,他们也会被谅解并且得到最好的帮助。我喜欢这一段是因为我觉得,不仅犯错的孩子需要善待,父母、孩子、伴侣、、朋友,都需要我们这样善待!这样,信任、温馨才会在我们之间蔓延。
4、学生要学会为自己练习,不是为老师练习。
“无论孩子要精通的技能是什么,都必须先学会在没有老师陪伴和指导下自行练习。”
有一部分学生,在校时作业整洁、干净,正确率高,家庭作业却龙飞凤舞、丢三落四,错误百出。我们的孩子,是在为老师学习吗?我们老师(包括我),常常为了能看到学生干净整洁的作业,就监督学生做作业。这样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陋习。应当训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在任何状态下高效地学习。
5、延迟享乐。
“第56号教室教孩子一个道理:会存钱且谨慎用钱的人,多半财务状况都优于为了立即享乐而乱花钱的人。”“最好的东西会留给懂得等待的人。”
雷夫老师在教室里融入经济教育,孩子们用自己的努力换取模拟的钱,模拟储蓄,并参加模拟的拍卖会。渐渐地,孩子们明白在玩乐和努力间保持平衡,因为他们明白今天的努力将为他们开启另一扇门,通往更美好的明天。我们的孩子明白这些吗?当然很少有人明白。因为我们的孩子是及时享乐的,并且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他们没有机会从这一套模拟社会经济法则的系统中体会延迟享乐的真谛。不过,作为母亲的我或许将来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尝试一下。
几个晚上仔细研读了这本《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佳作,掩卷深思,受益匪浅,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
盛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