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常规指导性意见

时间:2019-05-13 02:2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常规指导性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学常规指导性意见》。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常规指导性意见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指导性意见

为规范我校数学教学,切实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拟定小学数学教学常规指导性意见,望全体教师认真执行。

一、关于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计划和学科教学计划等。

1、教研组工作计划应依据上级教研工作计划和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组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计划由教研组制定,经全组教师讨论认可后,于开学后半月内交教导部门审定存档。教研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计划内容包括:①指导思想;②工作目标;③教研组情况;④研究专题及举措(重点阐述);⑤教研组活动安排(体现研训一体化)。

2、备课组计划由备课组全体成员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学实际,经集体讨论后由备课组长执笔完成,计划内容包括:目标要求、教学进度、集体备课安排(每期至少开展6次针对不同单元整体的集体备课)、学科竞赛活动、综合性学习(或活动课)等工作安排及主要措施。备课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没有设备课组的学校,由教研组统筹安排。

3、学科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一般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依照备课组教学要求,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本学年总的教学任务,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拟定教学进度,提出教学质量目标,明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具体来说,一份学科教学计划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①指导思想;②学情分析;③教学内容;④教学目标;⑤教学重难点;⑥实践活动安排;⑦教学进度;⑧提质设想;⑨业务提升措施。

4、计划制定后,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计划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各责任部门和相关人员应及时对照计划,结合工作进度,对工作质量和效果进行反思,并写出书面总结,交教务部门存档。

二、关于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坚持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

(一)备课程序

备课的程序为:个人钻研——集体备课——修改教案。

1、个人备课。

(1)认真钻研教材,详细查阅有关教学参考书和资料;(2)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

(3)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①教学目标的三维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本教材在单元中的地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

②三维目标的协调要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中,前一个目标属“知识技能目标”,后两个目标体现了新课程以发展为本的理念,属于“过程性目标”。在教学中,应该牢固树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意识,并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促成各个目标之间的协调统一与相互促进。

③三维目标的呈现要求。对每一个目标都要有相应的内容、过程和相应的措施加以落实;反过来说,也就是所用的每一个教学内容(包括题目)、创设的每一个教学情境都能体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并突出重点。

【教学内容】 ⑴《数与代数》

①第一学段(1—3年级),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

②第二学段(4—6年级),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继续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⑵《空间与图形》

①第一学段(1—3年级),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②第二学段(4—6年级),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的关系及变换;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⑶《统计与概率》

①第一学段(1—3年级),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②第二学段(4—6年级),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⑷《实践与综合应用》 ①第一学段(1—3年级),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②第二学段(4—6年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的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发挥教师群体优势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交流教学经验,统一认识,解决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平衡教师的教学进度,研究和改进教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1)内容和要求: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基本要求;探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探讨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结合试讲听课等活动,进行评课;规定时间、地点,安排好中心发言人。

(2)集体备课分为专题型集体备课和研究型集体备课两种形式。

专题型集体备课以单元知识研讨方式进行,建议以备课组(或片组)为单位,备课次数可以根据单元数目而定。具体流程参考如下:

第一步.精心准备:在备课(片组)组长的领导下,精心制定计划,分工协作,明确每个单元的主备人的牵头任务。主备人对所承担的单元作精心研究准备。

第二步.集体议课。在备课(片组)组长的主持下,主备人介绍对本单元知识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时数,教学设计的钻研理解,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删减、矫正,初步形成教学设计预案。

第三步.完善整理。主备人在集体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文 2

本设计。

第四步.设计补改。设计补改主要是体现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备课组成员在主备人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特点及自己对教材的独特处理等方面,再作调整补改,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第五步.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写出教学反思,反思集中在:一是捕捉和感悟;二是吸取和改进。反思内容可在下次集体备课时交流。

研究型集体备课以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方式进行,建议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每学期不少于2次。重点是对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创新、重点突破、练习设计等带有共性问题的研讨和新课程如何实施的学习培训。

具体流程参考如下:

组长精选课例→组员同课异构→集体研讨说课→各自修订教案→分班执教反思→再次集体研讨→再次改进教案→形成完整案例及理论提升。

(3)每一次集体备课要求有记载,有专题和课例研究过程性资料和终结性报告。(4)没有备课组的年级,在集体备课时,应将重点问题提交教研组讨论。

3、修改教案。教师应把集体备课的内容加以消化整理,在此基础上修改个人备课方案,提前写出分课时教案,力争做到思想教育、“双基”训练、能力培养的统一,要求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教学方法选择和过程设计恰当,作业设计符合学生实际。

(二)教案

1、教案要注明授课时间,内容通常包括:(1)教学目标,必须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2)重点、难点;(3)课型与教学方法、教学时数;(4)教学准备:如课前活动安排;媒体的选用(如音像材料、挂图投影、多媒体课件等);(5)教学实施过程,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有相应教学内容及教与学的程序,不能把教案写成单纯的知识提纲讲稿;(6)板书设计;(7)作业布置;(8)教学后记,总结本课或单元教学的得失。

2、新课教案分为常规教案和课件:

(1)常规教案。每课必须都有常规教案,按上述要求书写。不许用旧教案,不能以在课本、资料上写评注圈点为由而不写教案。通过集体备课所形成的电子教案,必须在教学主要环节写清楚设计意图或添补自己的个性设计。

(2)课件。应根据实际需要运用,要充分考虑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不能不切实际滥用,在教案中要有课件运用的说明。不能用课件代替教案。

3、教案检查采取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两种方式,查后在末一节处注明检查结果,并盖教务部门专用章。教案的质量主要看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设计是否恰当,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课堂教学检查的实际情况给予评定。

三、关于上课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环节。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形成性练习、布置作业等。

(二)具体课型 【新授课】

1、新授课的任务:使学生在已有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让学生经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探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新授课的程序: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联系现实生活,情境引入:可采用谈话、汇报、讲故事、玩游戏、现实场景、动手操作、情景图等方式,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然后分析情境信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挖掘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置学生于问题情境之中,顺势利导,导入课题,使学生饱含强烈的学习动机,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建构模型。此段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环节。本环节可通过以下四步完成:

a、独立思考,探索尝试。问题提出后,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思考,尝试解决,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可能不一,有的学生甚至存在疑难,在此情况下进入下一步。

b、合作交流,达成共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交流、合作,通过争论、讲解、操作、帮扶等形式,形成小组共同意见,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小组成员达成共识,并指定组员做好发言准备。

c、成果展示,质疑评价。各小组充分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逐步形成较统一的意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质疑、评价、互动,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参与精神。

d、教师小结,提炼升华。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不但要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引导、激励和点拨,而且要在活动结束后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小结,对于问题解决的方法,要进行提炼和升华,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促进思维模型的形成。

第三环节:拓展应用,提高能力。课堂练习是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由知识转化成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水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环节。本环节可分两步进行:

a、针对练习,巩固新知。针对例题类型,设计一组基本题。题量相对较大,主要目的是面向全体,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技能技巧。

b、拓展练习,发展能力。联系学生生活或变化例题特征,设计一组拓展题。拓展题要体现综合性、现实性、挑战性。题目不宜过多、过难,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不但拓展学生思维,更为以后教学做好铺垫。

第四环节:课堂评价,课后延伸。作为课的终结部分,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自己表现怎样,哪个小组或同学表现好。然后教师对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精神状态进行肯定,使每个学生都产生获取知识的喜悦,充满后继学习的信心。然后布置适量的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练习课】

1、练习课的任务: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牢固掌握;培养训练学生的技能技巧,使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练习,浓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2、练习课的程序:

第一环节:基本练习、揭示课题。是巩固阶段,首先配合练习内容,通过书本上的基本训练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必要时作一些概括性点评。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明确练习目标。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初步技能。

第二环节:变式练习、讨论评析。是深化阶段,在上一阶段进行基本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变式练习。练习的内容要体现层次,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设计练习。通过变式练习,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练习过程中,教师、学生共同评析训练结果,相互启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提高,进一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

第三环节:综合练习、整理总结。是综合阶段,综合练习题的设计既要有重点,又要有综合性。目的在于通过综合训练,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并把所学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之中。这一阶段的训练,要体现新旧知识综合练、疑难问题突出练、易混问题对比练的特点,帮助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有时还可以进行一些渗透性练习;有时也可组织限时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通过综合训练,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总结,使学生在获得整体认知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复习课】

1、复习课的任务:复习巩固某一部分知识,对知识进行归类、整理,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网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技能技巧,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及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2、复习课的程序: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上课开始,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入课题,或运用富有激发性、趣味性语言点明课题。然后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任务和活动要求。

第二环节:自主回忆,知识梳理。回忆,就是要求学生将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可学生自己想,可同桌相互说,也可小组合作,教师可参与到学生活动之中,但不做过多指导。通过回忆过程,把有关的旧知识再现出来,并且进行一些必要的梳理,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即此部分知识由哪些知识点构成,各知识点之间有何关系,能否举例说明。(此环节可课前完成)

第三环节:交流成果,完善网络。学生回忆的情况如何,知识梳理的效果怎么样,需让学生通过交流予以展示。可让一生或小组集体到讲台上汇报自己的知识梳理情况,可一边讲解,一边板书,一边出示有关的问题,其他同学进行及时评价或矫正。在此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展示和争论,不但达到了进一步深化知识网络的目的,也给学生展露自己的个性和智慧提供了有效的空间。

第四环节:典型示例,沟通联系。学生在对该部分的知识网络有了整体的把握后,为进一步深化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针对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情况,精选例题,进行总结或讲解,引导思维,揭示规律或方法。在解决例题的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提出疑问,也可由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沟通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求同求异,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灵活解决问题,拓展思维。

第五环节:组题训练,发展能力。组题训练是复习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复习课中的训练题设计与新授课、练习课中有明显区别。新授课中的训练主要是为了巩固刚学过的知识,基本题居多,侧重于知识方面;练习课中的练习则是侧重于技能向能力的转化,侧重于数学能力的形成;而复习课上的训练侧重学生知识结构向认知结构的转化,因此要设计综合性较强的习题,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能力的深化提高。

第六环节:总结评价,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指出仍存在的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的思考性作业,进一步强化、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试卷讲评课】

1、测试结束之后,教师必须抓紧时间阅卷,迅速统计数据,做好试卷分析,及时安排试卷讲评课。

2、教师在阅卷时就应开始进行试卷讲评课的准备工作。教师要将学生答卷情况做好记录,记清哪些试题答得好,哪些试题失分多;哪些是因知识性失分,哪些是因技巧性失分;哪些是普遍现象,哪些是个别现象等等。通过统计和分析,写好试卷讲评课教案。讲评结束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特别是根据学生考试中错误相对集中的试题,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有疏漏之处,并主动了解同学们对讲评的反应,以便课外个别辅导和实施补偿性教学。

3、讲评课中切忌面面俱到,从第一题按部就班地讲到最后一题。试题讲评课应该分类进行。一般来说可分三类。第一类,没有或很少有差错的试题,通常不讲评或点到为止;第二类,部分学生有差错的试题,视具体情况适当讲评;第三类,绝大多数学生有差错的试题,这类试题往往综合性较强,应重点讲评。在讲评的过程中不能只给学生提供正确答案,而应重视对解题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的讲解,为今后的教学做好深化和扩展的准备。

4、讲评课中不能教师包打天下、“一言之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让学生自己讲;对跨度大、综合性强、学生完成普遍感到困难的考题,也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由教师综合、点评,形成一个参考答案。

【数学活动课】

1、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儿童情趣的数学活动。每班都开展数学小组探究、数学故事会等活动。每期有1至2次全班性学生数学活动,活动参与面100%。每学年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的数学活动在2次以上。

2、和其他学科综合活动。在学校其他活动中,要渗透数学的学习与运用。

四、关于作业

1、作业布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有实效性。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和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

2、作业布置要形式多样,体现分层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书面作业、口头作业以及加强应用的实际操作性作业要合理安排,体现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3、作业要适量,原则上每课一次作业(形式可多样)。一二年级基本上不布置课外作业,中高年级学生课外作业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以内。

4、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原则上当天批改完毕,批改字迹要端正清楚,批改形式要规范统一(形式由学校自定)。

5、发现作业中有创意的解法和典型的错例要及时做好记录。对有创意的解法要予以表扬,对典型的错例要分析成因,予以纠正。凡要求订正的练习,学生订正后要及时复批。

五、关于学生评价

1、评价依据:教师对学生评价标准依据必须依托《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搞)》。

2、评价内容

⑴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生生间的相互评价。

⑵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⑶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3、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活动报告,还可以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等方式进行评价。

4、评价呈现: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定量评价可用等级制的方式。定性评价可以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等,用鼓励性的语言描述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

5、检测要求

⑴每学期大面积的书面检测不超过2次,要求认真做好试卷讲评和学生评价工作,能达到检测不同层次学生数学素养全面发展情况的目的。

⑵数学试题的命制要积极探索、实施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题型设计,要认真、规范制卷,时间、分数与题型要求统一,阅卷工作不得完全由学生完成。

⑶学生期评成绩的评定,建议按照4:3:3进行。即期末成绩占40%,期中成绩占30%,平时成绩(表现)占30%。

6、教学监督:学校有数学教学(含课堂教学与数学实践活动)监控机制。每期要有两次书面的备课检查,能体现各位教师备课的优、缺点。每期要有两次教学质量分析及反馈,定时评估教与学的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质量分析,诊断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埭头中心小学数学科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试行稿2013.9)

为了扎实推进课程改革,规范教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福建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印发莆田市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莆教[2012]初幼18号)以及莆秀教进„2013‟23号《秀屿区2013—2014学小学教研工作计划》精神,特充实完善《埭头中心小学数学科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一、课前准备(23分)

(一)学科教学计划的编制(3分)

新学期开学前,教师要编制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学期学科教学计划项目一般有:

1、班级学生概况分析;

2、学期教学总体要求;

3、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主要措施。(可写在《教师工作手册》上)。

(二)备课(20分)

1、教师要在深入领会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备课。教师要全面掌握、正确理解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基础出发,科学制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和考试”等各个环节,制定细化的要求和措施,增强备课的可操作性。

2、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按教学进度提前一周备好课,做好教学预案,不能临教临备,更不能教后补备;上课时应携带教案进课堂,严禁无教案(学案)上课。

3、教案编写内容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具准备、教学流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后反思)等。

4、编写教案时,教师要结合自己对教材文本的理解以及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提供的电子版教案进行适当合理的修订、补充,形成“二次教案”,修订的内容要通过下划线体现(每课时修改的比例不少于20%)。按课题撰写学情分析,按课时撰写教后反思(教学后记)。电子版教案要及时打印,带入课堂,每单元的第一课时要写明学校、姓名、任教班级、学科、授课时间。

二、作业批改(40分)

1.作业簿、课本、《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批改时,教师要严格遵循“先批改后讲评再补阅”的原则,能体现批改过程的要适当保留,要适切使用评语。

2、《课本》:一年级课本要全批;其它年级“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两个知识领域的学习内容可直接在课本上批改,并算为作业次数。

3、《作业簿》:一年级根据需要适量补充作业;二至四年级每周作业次数不少于3次;

五、六年级每周作业次数不少于4次。每次作业要有一定的质与量。

4、《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按课时全批。

三、测试评价。(12分)

1、试卷:每单元、期中、期末各一次书面测试。试卷要全批,及时分析订正再补阅。每次考试的成绩要造册,批改后要有简要的典型错例记录和纠错补缺措施。试卷要附上质量分析(基本情况;各部分知识掌握情况;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今后教学建议等)。(10分)

2、学具制作:每学期制作一次,作品要收齐全,评出等级并造册。(2分)

四、教研教改(20分)

1、听课:每学期校长听课20节以上,副校长、教导听课25节以上,教师听课15节以上。听课记录簿要有目录和页码,记录内容要详细(包括学校、班级、日期、执教者、课题、过程性评议及总评等)。(6分)

2、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每个月撰写1篇。反思要注意针对性与实效性,要用中心小学提供的教案簿书写,要有目录和页码。(4分)

3、教学设计:每学期撰写一份有创意的教学设计,要用中心小学提供的教案簿书写,要有目录和页码。(2分)

4、教学课件:每学期制作一节实用的教学课件,可由学校专人收集。(2分)

5、编制试卷:每学期编制一份合乎学情与课标的试卷,可用A4纸打印。(2分)

6、公开课:每学期上一节有质量的校级(或以上)公开课,教师人数多的学校可采用集体备课或专题讲座的形式,其做法与开展情况应在学校的教研计划与教研记录上体现。(2分)

7、教学论文:每学年撰写一篇较有见地的教学经验总结或论文,可用A4纸打印。(2分)

五、家校联系。(5分)

1、家访:每学期至少召开家长会1次,做好记录。(2分)

2、培优辅差:要有计划(含名单)、实施方案、过程性材料。其辅导材料至少每生每单元1次,可按月收集,材料要有学生原始的痕迹。(3分)

【说明】:

检查时,作业簿、《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试卷要按学生的座号顺序整理,数量必须与学生数一致,外观力求整洁。

埭头中心小学

2013.9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为了更好地实施《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范教学教研工作,提高教研教学效益,特制订本常规。

一、课前准备

第1条 教师应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是所任教学段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在全面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弄清本册教材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全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包括本册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所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学习水平,各单元教学时间的安排和教学进度,主要教学措施和准备开展研究的教研课题,以及准备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

第2条 教师应通过各种形式(课前检测、作业批改、个别交谈、辅导、家访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除了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外,还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兴趣要求、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深入了解,分析学业不良的原因。

第3条 每单元教学前,应系统钻研本单元教材,包括主题图、例题、习题、活动安排,做到“四个明确”(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本单元知识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三不随意”(不随意拔高教学要求,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不随意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4条 提倡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人员、定中心发言人),“四个统一”(统一本单元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统一双基训练内容及要求)。可以先集体讨论,然后同一教研组的成员分单元、分课时备课,再提供给本组成员参考使用,资源共享。

第5条 每位教师要认真写好分课时教案。教案应根据不同课型(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和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一般应超周备课。

第6条 教学目标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整合“三维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的积极情感。

第7条 按照教学目标,灵活处理教材,确定重点、难点和关键。对于重点内容和关键部分,应放在突出的地位,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切实掌握;对于难点,可以采用适当分散、预作准备等办法加以解决;对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要舍得花时间,把基础夯实。

第8条 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内外练习。教师应认真分析教材安排的习题,明确各习题的作用,挖掘各习题的内涵。练习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关键,注意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练习的层次性、开放性和趣味性。

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课外作业。

第9条 要充分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具、学具、电教设备等。

二、课堂教学

第10条 上课铃响教师应及时进入教室,组织教学,认真实施教学计划,避免教学的随意性。教师中途不得随便离开教室,或中断讲课与其他人员谈话。第11条 上课时教师要精神饱满,教态自然、亲切,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坚持用普通话讲课,语言清楚,表达严谨;板书整洁,字迹端正,布局合理,重点突出。

第12条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第13条 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和时间。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第14条 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要简单明了,有思考价值,有适当梯度;提问面要宽,注意因人而异;学生回答有困难时,要耐心启发;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不放过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和含糊之处。

第15条 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耐心启发,鼓励他们多问、多答。及时评价学生通过努力之后取得的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

第16条 每节课都应按时上下课,要合理分配好课堂教学时间。一般应在前15—20分钟完成主要教学任务,并保证有10分钟左右的练习,课堂作业在课内完成,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第17条 根据教学内容及现有条件,充分有效地运用教具和投影、计算机等电教手段,增强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活动。

第18条 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节教学。教学中应通过课堂观察、课堂提问、操作练习等途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调节教学过程。学生课堂作业时,应注意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第19条 中、高年级可适当布置课外作业,但目的要明确,针对性要强,并按有关规定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

三、课后教学活动

第20条 每节课后应认真分析教学得失,提倡课后及时修改教案,调整教学方法,以备后用。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练习中的典型错例,要及时做好记录。

第21条 要及时检查和批改学生作业,及时讲评学生作业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对错误较多学生的作业尽量做到面批面改。批改作业要用规范统一的符号,并注明批阅时间。

第22条 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与学生作业、考试等反馈的信息,经常地、及时地、有目的地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要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缺漏,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第23条 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四、评价与测试 第24条 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严格控制考试次数。考试应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命题,既考双基,又考能力,试题覆盖面要大,题型要多样,难度要适中。

第25条 考试前要做好复习工作,指导学生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考试后应及时讲评,做好试卷分析。

第26条 重视平时成绩考查。既要重视书面考查,又要重视口试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

第27条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五、教学研究

第28条 每个教研组教学研究要制度化经常化;每位教师都要经常反思自身教学,不停留于现状,超越自我,积极探究更有效的教学方略。积极开展叙事研究,提升自身的执教能力。

第29条 教研组每学期定一个或两个教学研究的重点(或课题)。坚持相互听课、评课,取长补短。每学期每位教师校内听课不少于10节。每次教研组活动要有详细记录。期末,由教研组长写出教研总结。

第30条 积极开展师本教研,每位教师每周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教学反思;每月写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每学期开一节教学展示课;每学期出一份试卷;每学年研究解决一个教学实际问题,写一篇教学研究论文(或课题报告)。

2012-08-20 3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常规(征求意见稿)

一、制订小学数学教学常规的总旨

为了更好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贯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

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有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常规来规范和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这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常规既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必要制度,又是引导教师努力学习新课程新理念,自觉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的重要措施.常规旨在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努力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常规的主要内容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常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批改与辅导、教学评价及教学研究。1.教学准备

教学前,教师为上好课需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这是教学的基础性工作,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准备过程是教学组织者(教师)、学习的主体(学生)及学习的中介(教材及教学资源)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整合形成基本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是主体,教师通过学习课程标准,学习教材,了解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逐步形成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了解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各学段目标;知道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及各学段的分布状况。

(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通读全册教材,把握本册教材与前、后教材的联系,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掌握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编制学期教学计划。确定本学期数学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加强对例题和习题的研究,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能创造性使用教材。

(3)全面了解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是教学极为重要的准备工作。一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基础知识,二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方法和习惯。尊重学生的差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给学生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佐藤学)(4)重视课堂教学设计。在明确单元教学要求,把握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制订明确而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适当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层次和环节,要设计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练习要有针对性、层次性,综合应用要有适度的开放性;板书规范清晰,布局合理,具有启发性,有助于理解知识脉络,提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的概括。

重视练习题的设计。教学设计撰写要求:目标明确、流程清晰、意图明显、预设充分、行文严谨、回顾全面。

市教研室刘老师在《情境串教学法》书中,介绍了十三种课型,每一种课型都从背景分析、教学基本流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5)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对于必需的教具、学具及课件(媒体)要及时做好制作等预备工作,教具、学具的准备要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在考虑教学价值的同时注意它的有效性。

2.课堂教学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场所,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和反思,自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1)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准时进入课堂,不空堂、不拖堂。

(2)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用普通话讲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生 动、准确。板书工整、有计划。

(3)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兼顾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关注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建立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以爱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善于倾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准确表达、善于阅读、专心致志(听讲、写作业)。

(4)遵循数学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理解、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5)有效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问要有思考价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活动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理好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6)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结构科学。必须留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认真组织好课堂的练习与反馈,及时调节,练习要有梯度、层次,适应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困生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7)动手实践、小组讨论等环节的安排要有明确的数学教学目的,注重实效。3.批改与辅导

作业批改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批改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了解教 学质量和改进教学的重要渠道。辅导是针对班级授课制下,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1)数学作业形式要多样。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可安排口头作业,书面作业,综合实践性作业等。作业的量要适度,既要重视基础性,又要联系生活,具有应用性,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2)作业的批改须及时、认真,以利于反馈,帮助学生学习反思。批改既要严格,更要正面鼓励引导,关注情感感染,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态度和习惯。

(3)对学生作业中有创见的解答或典型错误,要做好摘录,作为教学资源备用。对错误原因要适时作出综合分析,提出应对的措施和办法。

(4)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订正要及时。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可采取面批辅导、学生互助等多种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对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错误,可组织全班学生展开讨论、或讲解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纠正。

(5)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因人制宜的原则。辅导要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既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又要关注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既要关注个性化的学习,又要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6)辅导学生应耐心、鼓励质疑问难,对学生的提问要循循善诱,不随意斥责,杜绝讥讽、挖苦学生。以正面诱导和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自信性。

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 的教学。

(1)教学评价应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积极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成长记录和综合表现等多种方式,考试评价的内容要全面。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评价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出发,注意适度性和科学性。

(2)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3)加强命题内容与方式的研究,以数学课程和教材的要求编制试题。根据评价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恰当安排单元检测和期末考试。采取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4)认真做好单元检测,期末考试的组织、批改、成绩记载,以及试卷分析等各项工作.及时对检测的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反思与反馈,使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5)建立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评价体系,让学生、教师能多渠道获取信息,以利于反思、调整,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5.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独立学习与反思,同伴研讨与互助,专业学习与引领。

(1)教师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结合教学实践展开的教育教学研究即结合教学实践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进行系统的反思。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主动参与校本教研,努力提升专业素养。(数学素养课题)关于子课题

﹡教材编写对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研究 ﹡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教材使用中对丰富小学生数学素养评价方法的研究

﹡作业、习题、课外实践的设计与讲评对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研究 ﹡教师数学素养对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研究 分专题逐个击破,层层推进

(2)听课、说课等教学研讨活动,应前有准备,后有反思,活动中踊跃参与讨论、交流.研究持之以恒,不断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式。

教研活动提前了解课题,会议内容等;工作3年内的新教师,参加区级教研活动要写小结,其他教师参加市级以上教研活动要写学习体会。并于三天内上交教研员。不在篇幅长短,重在真情实感。

(3)结合教学实践,学习教育理论,与同行探讨,向专家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一、备课

1、认真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学习课程计划和《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认真学习教材。对照《数学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掌握教材的体系结构和编排特点,明确各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及其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弄清各部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分析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掌握学生基本情况。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了解学生对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方法等,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

4、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学校的教学条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2)多种教学策略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给学生留足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讲求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积极创造条件,采用模型、投影、录像和计算机软件、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活知识。(4)设计的问题有探索性、有指向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展开学生的思维过程。

5、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内外练习。对教材上各个层面的习题老师都应先做一遍,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把它们适当安排在课内或课外。练习的安排应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应保证有足够的基础练习题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之用。适当布置一些操作性、实践性作业。练习应有层次,对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都应提供不同的练习题。

6、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内容包括:本册教材的总体认识(内容、编排特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要求、班级情况分析、改革教学的设想、教学进度和重点研究课题。

7、制订课时计划。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教案内容包括:课题和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案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体现教师在教学上的特色和风格。

8、坚持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立人。集思广益,提高业务水平。

二、上课

1、课前应熟悉每课时设计,准备好教具,提前到课堂,准时上、下课。

2、每课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课堂中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3、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要逻辑地展示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做到结构合理,层次清楚,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注意展示数学的思维过程,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要科学安排教学时间,教学容量要适度。

4、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

5、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6、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节教学。通过提问、课堂操作、书面练习、讨论等多种途径获取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地控制或调整教学过程,使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全面落实。

7、上课时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教态亲切和蔼,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用普通话讲课,语言清楚,表达严谨,有吸引力。板书工整、布局合理,不写错字和不规范的字。

三、作业

1、教师对全册课本练习内容的安排、层次、形式、特点有一个通盘的了解,做到胸中有数。每节课练习的内容,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具有基础性、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2、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教学要求除安排书面练习外,还应注意安排一些活动性、实践性的练习,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作业规定的格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做到字体端正、书写整洁、认真细致,仔细检查。

4、及时收、发作业,认真全面地检查。对书写整洁、认真、正确率高、方法创新的学生的作业,要表彰鼓励。

5、注意收集和分析作业中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材料,作好记录,认真分析原因,及时讲评反馈。对错误较多的学生要加强辅导、督促检查,采取关心、爱护、鼓励等多种正面教育的形式,找出原因,认真地改进、提高该部分学生练习的质量。

四、学习活动

1、“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学生进行一种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教师应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及教材内容认真安排活动内容,积极开展1~2年级以“实践活动”为主题、4~5年级以“综合运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参加学习活动,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小制作、小调查、小游戏、小观察、小实验、小课题研究、小研究报告、数学日记等,可以以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师应对“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活动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评价以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与态度、能力与效果为主要方面,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以自我评价为主,进行开放式、全面性评价。

五、教学评估

1、重视平时成绩的考查和评定。在平时教学中,要有计划地通过对学生的日常观察(课内听讲、解题)、口头提问(课内回答问题或板演)、作业检查、综合练习、实验操作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和能力及个性品质发展的情况,及时诊断和改进教学。

2、学期末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好复习与考试。要及时批阅试卷,做好试卷的分析与评讲,并写出书面材料。

六、教学研究

1、每节课后,对感触较深的体会写出简要的教学后记。

2、每学期末要进行书面的教学工作总结。总结工作时,要对照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实事求是地分析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积极参与听课、上研究课、评课、说课等教研活动,用相应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改实践,每学期每位教师应积极撰写教学心得、教学论文或教改总结。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常规指导性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常规指导性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宁波市小学数学教学常规(试行稿)教师备课的常规 :备课是一切教学常规活动的起始阶段,它主要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设计教学方案两项内容。为了进一步规范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兵团第二师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试行) 为了规范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行为,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一) 备课 一、课型分类 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数学课可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和实践活动课。备课内容包括教学(活动)内容;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重点、......

    施工指导性意见(精选合集)

    施工指导性意见 一、路基台阶开挖 (一)清理表土及拆除 1、范围 为路堤两侧扩建用地范围及原路堤范围(含边坡坡面、护坡道等)内施工场地的清理、拆除和挖掘,以及必要的平整场地等......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为了加强教学管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科学、规范,适应小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对备、教、批、辅、......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为了更好地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贯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根据......

    上饶市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上饶市小学数学教学常规(试行) 一、 教学准备 1. 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了解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各学段目标;知道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及各学段的......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范文合集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一、总则 1.数学教学工作必须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有计划、有重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