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桂林听课记2014秋(范文)
听“2014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课”心得体会 博白镇一小 冯淑萱 2014年10月27日至30日,两年一届的小语盛会——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在丹桂飘香的广西桂林如期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32位优秀青年语文教师登台赛课。我很幸运参加了本次活动,在桂林市体育馆观摩了其中的16堂比赛课,受益匪浅。
从教教材到教语文,文本只是交给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课本内容,更要教给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习学习语文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受到情感熏陶。上课的这十六位教师特别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本次大赛课的教学设计更关注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更趋向于儿童化、生活化,体现趣味性、语用性。重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注重在语境中开展理解与表达的训练,关注语文能力形成的过程,重视教学环节的开发、丰富,学生的参与度比较广阔。
比如海南杨佳慧老师执教的苏教版四(下)阅读课《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这是两首叙事类的古诗,杨老师以读为本,初读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再读诗句,读出画面;拓展生平,读出情感,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杨老师根据叙事类古诗的特点,借助化诗为文的方法让孩子熟读成诵,上得扎实、朴实。
湖南肖勇胜老师执教的湘教版六(上)表达课《情景体验作文》:肖老师通过激“趣谈话,引出小鸟”——“ 情境体验,个性表达”——“ 说写结合,升华主题”——“ 发散思维,自主写作”这样四个板块,课堂尊重真实,现场感强,孩子非常感兴趣,课设计得有弹性,课堂设计被大赛组委会评为创新奖。
湖北王桢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四(上)读写结合课《跟我走吧》:王老师注意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发现生活中有意思的元素,唤起学生对家乡事物的真实感受。把握学情准确,方法多样,而且手段应用比较恰当。
广东王晓辉老师执教的苏教版四(下)阅读课《第一次抱母亲》:从课前谈话的十分钟起,王老师就精心作了预设。课前谈话以言语交流的形式为主,而且与课文的学习有一定的巧妙联系。整堂课的课风与文风基调比较一致,特别是预习单的使用,三个“没想到”的聚焦和“翻山越岭”、“年复一年”的语用选点以及两次“抱”的对比教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安徽许静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六(上)阅读课《丰富的音响世界》:许老师从“初聊音响,激发兴趣”、“联系单元,梳理要求”、“感受音响,深入交流”到“学有余味,巧妙总结”。板块非常清晰,而且老师为学生精心组织了口语交际的元素,交流内容有生活情景。
四川毛静老师执教的语文S版五(下)表达课《学写读后感》:毛老师“举一得法”——“返三受益”,是一堂有阅读活动参与的阅读体验作文课,老师的方法指导意识非常强。陕西淡洁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五(下)阅读课《人物描写一组》:淡老师以三篇课文为研究材料,通过阅读、抓重点语句品味及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来捕捉人物特点的方法。单元组块方式大胆,阅读思维跳跃。
北京张聪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六(上)阅读课《伯牙绝弦》:张老师“知音文化”打动人心,古文拓展和大量的信息阅读夺人眼球,上得儒雅„„
参加了这次听课活动,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次活动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青年语文教师独特的魅力。她们博采众长、开拓进取,使她们的教学带有浓浓“语文味”,更不乏诗情画意的教学风格。我深知只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当然也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精练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等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篇:罗秋桂林听课学习体会
桂 林 听 课 心 得 体 会
六圩镇中心小学:罗秋
2012年11月22、23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桂林举行的“2012年全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领略了广西区以及外地2位优秀教师代表的各种教学风采,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新课改的根本前提。新课改不仅仅只是单一的教材改革,还有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师要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展开并实施新课程的探索与研究。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只是师生交往“平等中的首席”。
二、营造一个和谐的对话氛围
充分利用好课前谈话,使师生之间有一个零的距离的接触,尤其是教师面对自己不熟悉的学生以及台下的数百余名听课的教师,能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
1、课前传话筒的游戏。
2、猜老师的名字的含义。
3、课前设想:你们想象会是个怎样的老师给你们上课?
4、谈自己来桂林对山水和小吃的感受。让学生介绍小吃。
5、课前练读和本节课文章相关的古诗。
6、课前作文分享。观察上课场地、新老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7、拍手听节奏,模仿动物叫声。
8、课前创设音乐氛围,学生对老师评价。向老师提出一个问题。
教师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给老师一个拥抱,一个微笑。
教师提出希望: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自信、回答赢得别人的掌声。
利用好课前的短暂时间,可以跟学生聊一些和课堂教学有关的话题,也可以聊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这些话题看似“闲扯”, 实则是师生间的一次心灵对话,通过这样的对话,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
课前谈话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而是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要让学生真正视教师为学习的伙伴,关键是教师要“蹲下来”、“俯下身子”看学生,要放下架子,跟学生打成一片,消除了老师高高在上的姿态。
三、注重了写字教学的指导
大多数教师认为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事,中高年级的老师不必在课堂上留时间来写字了,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生字的能力,加上课堂时间有限,中高年级学生的作业量相对来说较大,课下让学生照抄就行了,我们很多时候对学生在写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久而久之,学生写字笔顺不正确,姿势不正确,握笔方式不对,书写不规范,大小不一,歪歪扭扭,越写越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字,有这样的一些要求: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参加本次评选活动的老师大多是讲的中高年级的课文,而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都注重了写字指导环节。书写可在课前指导,可在课中指导,亦可在课后指导。不少老师都在黑板上画出田字格,在田字格中书写。教师的书写要高学生一筹,每一个字都得写得很认真、规范工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如《雷雨》一课,教师在指导书写时,用投影展示了学生在教师指导前后书写的关于穿插汉字,让人很容易地看出了学生明显的进步。很多教师都强调了写字的姿势:和方法:“头正、肩平、背直、足安”,“一看、二写、三对照”。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这是教
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写字的浓厚兴趣,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而又必须做到的。
四、对阅读教学的点滴思考
一天半的学习尽管非常的短暂,但在阅读教学上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学生的自主预习的重要性,不但让学生把生字读音读准确,还要弄清楚生字词的意思,学好生字词是教好语文基础的基础,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孩子少做题,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要求读谁像谁,要设身处地的着想人物的特点和当时的语言环境。
(三)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一点,朗读能读出情感,默读能读出文本后的意境。
(四)学生的说、读要以教师的评价为主,他们十分关注教师的评价,教师的书写和朗读要高学生一筹,学生读不好时,教师要亲自出“马”,因为老师是文本对话的首席。
(五)教师要完全体现以学生为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要释放学生。
(六)体会到教学语言要有节奏感,哪里要高,哪里要低,哪里要留有空白,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关键要营造一个静场,让学生静心读书,静心思考,静心体会。
(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两个角色,既是组织者,又是引导者。
(八)学生的读、说出现问题时要当机立断,错的要不容放过,一定当场给予指出,教师要敏锐的发现问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泰戈尔说:“天空不留下痕迹,但鸟已飞过。”不觉中,一天半的学习给我留下的是浓浓的感悟。感悟,让我们品味课堂之美;感悟,让我们体验教学之美;感悟,让我们享受教学艺术之美„„让我们用最有效地教学手段创造高效高质的语文课堂,共同期盼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
第三篇:桂林听课心得
文化之旅 精神之旅
—— 2014年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开元小学 刘 淑 萍
首先我感谢吴校长李校长及校领导能给我去桂林参加“2014年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学习的机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事。到桂林一游是有辛的,到桂林听课是有福的。下面我就把我参加这次活动的收获和今后的做法向大家作以汇报。
大家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次听课的地点是独秀峰山脚下的“国学堂”。我们了解到了不少知识,开阔了视野。那里的文化氛围很浓厚。每天听课前都有十来分钟的文艺节目欣赏。那些节目犹如文化大餐前的开胃菜,让人兴味盎然。有诵读习字表演,一群可爱的学生在古筝配乐中翩翩起舞,师生共同书写中国汉字,再配上桂林上水的背景,让我们感觉仿佛到了人间仙境。一首铿锵有力的《少年中国说》,表达了中华学子的赤子之心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情怀。让我们在场的所有人激动不已。
在全国小语会精心策划组织下,本次大赛围绕“创新”与“改革”,全面筹备了全国小语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教学研讨活动。会上展示了32节阅读与习作表达的精品课例,分别在国学堂和体育馆两个地方进行。执教教师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小语会严格选拔推荐产生,充分展示了各地区最高研究水平,呈现出各种优秀课程形态,带给与会的老师们鲜活的课堂和深刻的启示。我认真倾听了16位青年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总的看来,每位选手都倾注心血,精心准备。在文本的挖掘、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活动的安排上都下足了功夫。他们的课堂都崇尚简约之美,简约中又不失巧妙构思、个性创意,充分彰显了他们对当前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给我们奉献了一份宝贵的精神大餐。
收获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听课中我特别注意每个教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教师在每个环节提出的要求清楚准确,不仅借助流畅清晰的引导话语,把教师的意图传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激发了孩子们思维的流畅性;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习作教学写心理话:从课前2分钟的互动到整个写心理话的习作过程中,老师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她是这样导入的:我们来教个朋友,朋友就要互相分享交流。我想发图片到朋友圈,你们能帮我写几句话配上吗?孩子们跃跃欲试,都在给老师出谋划策。最后老师谢谢孩子们的帮忙。很容易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老师通过展示具体案例教给学生怎样写心理话。要注意写给谁,写真事,写真情。这样学生有法可依,有话可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轻松信任的状态下写下自己的心理话,一点没有畏难情绪。
专家们分别对邓剑东老师执教的表达课《我是“小小推销员”》中的视频范例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策略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教学环节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学生们参与学习积极性高涨,个性化表达很有创新意识。无论是
课堂演绎,还是学生的创意表达,都触动了在场的专家和老师们,助推了我们对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考。
收获
二、有效朗读,实现语言积累。
语文课堂因朗读而美丽,因朗读而丰厚,因朗读而感人,没有精彩朗读的课堂是不能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八位老师的语文阅读课堂都特别注重朗读方法的训练和指导。专家也认为小学的朗读以正确朗读、熟读、烂熟于心、脱口而出,只要我们词汇量够了句子够了,这样的朗读理解自然提高。老师的这堂课朗读重视了。用普通话朗读,规范语音,主要看规范语言的输入,这项任务要考朗读,无论哪个年级。我认为要把语言材料积累放在第一位。如:吉林钟鹤童老师所上的二年级课《与众不同的麻雀 》,男老师上课如一个慈祥的父亲,耐心地给孩子教课文朗读。孩子们被他声情并茂的朗读深深的吸引。他也像一个孩子一样带头饰和孩子们有感情的表演朗读课文。好像一群可爱的小麻雀对话。很自然的走进课文学习生字、句子、理解课文。尤其是读课文表演,学生演的栩栩如生。再如《圆明园的毁灭》,山西的李润滋老师能够用自己的朗读带动大家,读出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愤怒憎恨,唤起孩子们的爱国之情。在有效的朗读中使学生领会文章的内涵也实现了语言的积累。应该让学生读书,让学生积累语言,都靠大量的阅读。靠朗读。无论是哪个年级,都应该把学生语言的积累作为我们重要的语文教学。所以我们应该把语文材料放在前面。
收获
三、注重方法,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高效性
许多老师很注重方法的指导。阅读课有老师的师范朗读。表达课有范例引领,习作课有范文指导。
如江苏陈宏斌老师职教的《古诗两首》,通过诵读古诗,想象画面,读出自己的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先领着学生学习第一首古诗《石灰吟》,然后指导学生按照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学习第二首诗《墨梅》。最后总结这类托物言志诗的方法,为今后自学此类诗奠定基础。
学写导游词浙江的藏学华老师给出了赵洲桥一段课文和与它对应的导游词做对比,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探究导游词与课文的不同之处,感受导游词的特点。教师再适当点播,学生自主选择内容学写导游词。一节课学生自学会了写导游词还进行了修改,与同学交流分享。各个都象个小导游在给大家介绍,学习效果非常好,这种探究学习是有效的更是高效的。
总之通过这次观摩活动,我收获很多,它引领着目前我们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那就是语文课一直是在学习体会文章的内容,不是体会感悟,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标的转变,是革命性的,带有根本性的转变。语文课的性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方向。
第一个转型是从原来以围绕思想内容理解转变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然后教学过程组织也是围绕语言文字的运用来组织。第二个转型是语文课要从教师讲的课文课堂形态,转变为学生的语文实践的课堂教学常态。
今后我将把这次学习当作起点,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适应目前新的语文教学要求。以上是我这次听课收获和粗浅的认识,说的不好或者有不到之处还请校长和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今后努力的方向
1、老师们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
我的写作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是:我们现在习作课老师写的时间太短,指导时间过长。那么宝贵的练笔机会老师都在指导,写作的知道应该放在阅读课,大量的写作方法应该放在我们的语文课上。而不是放在作文课上。习作课讲方法时间严格的控制不超过10分钟。留着时间让学生去写作,学生互改。
口语交际课关键是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老师在教学上过多的注重了方法的指导。当学生口语交际或习作时遇到问题是老师再去做指导更好。我不赞成把方法抽出来指导,再去练习。
口语交际课存在普遍问题是: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没有长进。老师更注重环节的设计。比如《我是小小推销员》学生学得很轻松。老师的设计是特点。层次很清楚。问题是学生的表达没有明显提高。环节不用太多,内容页不用太多。比如介绍毽子可以采用学生介绍了之后老师介绍,然后学生再来介绍。比如毽子介绍时,再分小组讨论应该怎么介绍,再请小组分享介绍。老师提出不同的对象应该怎么介绍,还介绍毽子,但是对不同的对象。
口语交际课,也是教学内容选择问题,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和学生的实践,可能过多注重方法指导,其实学生的实践比理解这些抽象的规律的方法要更实际,老师适当的组织一些方法。,我不赞成脱离语境来理解方法,对于小学生的理解很困难,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原来的水平长进上并不明显,在环节的设计上,如重庆的《推销》,他从课堂设计来看很不错,老师调动学生的兴趣一环扣一环,看似很清楚,问题是学生的表达在原来的基础上没有明显提高,环节设计不一定多,学生介绍了点评一个,学生没有反复没有修改,没有进一步的练习,我当时在思考,比如毽子,每个小组听了他的介绍,我们小组再来思考怎么介绍,上台展示看谁的更好,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再提出面对不同对象不同的介绍,数学十以内的加法就是一堂课的知识,语文课的容量远远超越数学课,我们要研究怎么找准教学内容,我们要更加适合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
我们应该感谢各个省带来的课例 无论这次课怎么样都代表个人,不起决定作用。《推销》《鱼游到了纸上》《导游词》整节课的启示从整体上的设计是成功的。局部的设计是成功的。教什么的研究得到了加强。低段教生字教朗读。这次拿出的课形式各样?
一、设计得到了重视和加强
阅读课是不是在教阅读的方法,语言的教学就是在教语言运用方法,这次课有体现。口语交际是在教更规范更有语言的智慧,我们要教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技能。教什么符合学生实际需要 不必要处处教 教学的内容目标当中那些是不用教那些是点一点 哪些是重点的。无论是古诗还是词,选入课本是有不同目的的,所以他选的古诗词都不难甚至口语化。内蒙古老师的课我在想老师应该教哪怎么教体现了生本理念,其实就是方法问题,体现了发展为本,体现在一下几点教什么的设计得到了重视和加强。1.教什么符合了年段目标的要求。
2.教什么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语言的教学就是叫语言运用的方法。口语交际是在教提高口语交际的方法。在生活中各个地方都有口语交际。
二、怎么教体现了生本理念。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1.关注学生的真是生活实际。2.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学生的学习实效。
教师不能一厢情愿的设计学法,要落在学生的发展上。例如教学写导游词的教师引入的范例教学法的元素,给学生播放录像,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写导游词的老师是先教后放,而福建的教师是先放后教。4.关注学生的学习评价。
相机评价、生生互动、专项评价等等。
三、教学设计有所突破
1.注重整体性的思维设计。如天津的课站在单元的基础上提炼 2.增强了读写结合的意识。动笔的时间更多了
四、教师的素质成为关键
教材理解、课堂驾驭、教学机智、板书设计等体现,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达到情切儒雅
有关教学问题的思考
一、立足核心概念明确教什么
教什么不深、不透、不解;教科文还是教语文。
例如口语交际的推销、导游词与心里话、劝说的不同;出现非语文的现象;教师的主导地位,逼着学生说老师的话。
二、立足新思想实现教育的创新 不比赛,坐下来研究新思想。
第四篇:桂林中学公开课的听课心得
桂林中学公开课的听课心得
此次,我们小组到桂林市中学听荔浦中学义老师的公开课——等效法处理重力场和电场的复合场问题。这是面向高三同学的一门复习课,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力学和电学知识,分析解决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能力。
等效法是物理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在效果不变的前提下,将较复杂的问题转为较简单或者是常见的问题,从而达到简单明了,干净利落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义老师在上课之前便将本节课的主要思想——等效法用最简洁的语言给同学们进行了介绍,使同学们对等效法有了一个大概的观念。而后,老师就摆动小球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作的选择题进行讲解。老师先对小球在B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受到水平向右的电场力qE,竖直向下的重力mg以及绳子给予小球的拉力T。此时,小球是静止状态,所受合外力为0,则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便于绳子拉力等大反向。由于重力与电场力都是大小与方向不变的恒力(设为mg‵),所以它们的合力也是不变的。老师在讲到这点时,突然就带我们回顾小球在重力场中的受力分析,然后,通过两者的对比,让同学们无比清晰的看到他们的共同点:小球在重力场中受到的重力mg和在重力场与电场构成的复合场中受到的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mg‵的效果是类似的,不同的只是两者的大小的不同而已。这样,老师就很好地将一个很复杂的带电球体在复合场中运动转化为一个简单小球在重力场中做简谐振动的运动问题,从而同学们利用简谐振动的知识很快地答案写出来。
紧接着老师便将带点小球在重力场与电场中的竖直上抛运动对同学们的等效法思想进行巩固。竖直上抛的小球受到了电场力qE与重力mg,两者都是恒力。则它们的合力(设为mg‵),方向与水平夹角为а。对此模型进行受力分析之后,老师就开动我们的想象,将这一个模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а,得到了一个只受到竖直向下的mg‵,初速与水平夹角为а的物体斜抛运动。同学们通过斜抛运动的相关知识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只有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为零时,此时的物体的合速度就是最小值。这样,一个复杂的带电小球在复合场中的竖直上抛运动就转化为一个简单的物体在重力场中的胁迫斜抛运动。
课堂上的主角并不是只有老师,还包括底下的同学们。所以,老师在详细地通过上述两条例题来解释等效法之后,让同学们上台来运用等效法解决问题。在对同学解答过程的分析中,老师先从方法上肯定了这位同学的是正确地运用了等效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就解题过程中的小失误进行指出和改正。这样的现场做题测试会更好地让同学们理解到等效法的精髓。
义老师最后在讲解了一条例题作为本节课的一个知识巩固与总结,对同学们的本节课堂知识的回顾,从而使同学们对物理中等效代换法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为以后熟练地运用等效代换法解决物理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其他老师对本节课上的评价上,一位老师指出的一处不足:在开讲第一条例题是,义老师很直接地对摆动的的带点小球运用等效代换法进行分析与解题,而没有给同学们一个思考的空间,也未对该物理模型进行传统的分析来巩固以前学到的基础知识。这为随后要介绍的等效代换法有个很好的的对比,是同学们在更清晰地了解等效法的同时又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
通过此次的听课,我感受到了老师在上课时要注意的问题与运用的技巧是那么多。上课讲解新的知识时也要注意与旧知识的回顾与总结,通过新旧对比来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知识吸收与运用能力。课堂上老师通过对比类比等手段可以为自己的教学过程带来很好的效果。
以上便是我此次听课的点点心得感受,如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希望您能一一指出。
第五篇:记桂林兴安的一个历史事件
记我家乡的一个历史事件 ——桂林米粉的创始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1003班
10211086
周璐萍
记我家乡的一个历史事件 ——桂林米粉的创始
天下人都知道,桂林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山清水秀洞奇石美,因此,每年桂林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旅游业十分发达。其实,来了桂林,你要做的不仅仅只是游山玩水,你还需要开怀的吃上一顿,此时,桂林米粉就是你最好的选择。
桂林市兴安县是桂林米粉的发源地,我就是兴安县人。每年我们都会举行“桂林米粉节”。那时候,整个兴安都沸腾了。在银杏广场,一场又一场的大型文艺演出吸引了全市市民的眼球,演出当中的必唱歌曲就是《我的家乡水灵秀》和《桂林米粉甲天下》。我们还会有很多很多的娱乐活动,如吃米粉大赛、“天下第一碗”评比、美食一条街等等。米粉节历时五天,吸引了很多很多的美食爱好者。不过话说回来,您可千万别以为桂林米粉仅仅只是作为一种节日项目而存在的,其实几乎全市的市民,不管男女老幼,每天的早餐就是桂林米粉!不紧不慢地,起床了,打下二两米粉,吃个痛快再开始一天的忙碌,这就是桂林人的生活。说了这么多关于桂林米粉的盛况,我们都很好奇:桂林米粉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它的起源吧。
在我的家乡,桂林米粉的传说讲了好多年,不过都有各种版本,到底谁也不清,也没几个人去考证它,我们桂林人就称它是“搞不懂的板路”。其中一个传说是说当年秦始皇派史禄率领民工开凿灵渠,灵渠修通了,秦始皇由丞相李斯陪同,微服游览桂林山水。他老哥子有个嗜好,爱用鲤鱼须、鱼肚来下酒,脆啊。来到漓江一看,哇,漓江里的鲤鱼用手就捧得起,乐得他乱拍屁股,叫船家赶快弄来。可是一餐不晓得要用多少条鲤鱼才能炒得出一海碗,秦始皇在漓江上游了半个多月,杀了成千上万条鲤鱼。急起漓江里的鲤鱼王乱跳,发誓要把秦始皇的游船拱翻去,让他葬身鱼腹!河伯知道了警告它说,帝王之事乱来不得,你赶紧另想办法吧。鲤鱼王急中生智,用大米磨浆制成了鱼须(米粉)、鱼肚(切粉)(桂林米粉中圆形的叫米粉,扁形的叫切粉,都统称米粉)。秦始皇吃了之后,拍案叫绝,从此桂林米粉就问世了。
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成了千古暴君,老百姓不喜欢他了,于是干脆把桂林米粉的传说内容改头换面,说成是桃花江上有个摆渡的年轻人,救了漓江的鲤鱼王,鲤鱼王问他要什么报答,年轻人是孝子,说老母亲有病,胃口不开,鲤鱼王听了,就教他学会了制作米粉的工艺,老母亲一吃,又可口又消化,病也好了。因那年轻人是瑶族人(广西主要少数民族就是苗瑶侗壮),所以传说讲米粉最早是瑶族同胞做出来的。而现在,即使是机械化米粉作坊里,都会挂一条木制的鲤鱼,就是根据这个传说来的。不过传说归传说,桂林米粉到底是谁创始的呢?在桂林当地最有权威的说法是这样的:秦王嬴政为了统一中国,派屠睢率50万大军征战南越,紧接着又派史禄率领民工开凿灵渠,沟通湘江、漓江,解决运输问题。可是南越少数民族勇猛强悍,不服秦王,秦军三年不解甲。由于南越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秦军水土不服,加上粮食供应困难,大量士兵经常挨饿、生病。这些西北将士,天生就是吃麦面长大的,西北的拉丝面、刀削面是他们的美味佳肴。如今他们远离故土,征战南方,山高水深,粮食运不上来,又不能让士兵空着肚子行军打仗,于是只有就地征粮,以解决食为天之大事。在南方不长麦子,长的是水稻,是大米。但是如何把大米演变成像麦面一样让秦军将士接受,史禄把任务交给军中伙夫们去完成。伙夫根据西北饸面制作原理,先把大米泡胀,磨成米浆,滤干水后,揉成粉团。然后把粉团蒸得半生熟,再拿到臼里杵舂一阵,最后再用人力榨出粉条来,直接落到开水锅里煮熟。合面团不舂,而米粉团通过舂,使榨出的粉条更有筋力,桂林米粉节的时候听介绍说旧时米粉从二楼悬吊一根拖地也不会断,其筋力可想而知。
秦军郎中采用桂林瑶山里的草药,煎制成防疫药汤,让将士服用,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题。为了保健,也是由于战争紧张,士兵们经常是米粉、药汤合在一起三口两口就扒完了。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了桂林米粉卤水的雏型。后经历代卖米粉师傅的改进、加工,而成为风味独具的桂林米粉卤水。现在好多北方人还不知道“卤水”是什么呢。桂林米粉卤水用了草果、茴香、花椒、陈皮、槟榔、桂皮、丁香、桂枝、胡椒、香叶、甘草、沙姜、八角等多种草药和香料熬制,这些草药全是专治腕腹疼痛、消化不良、上吐下泻的。这就难怪桂林老年长寿者,都有爱吃米粉的嗜好,以至于现在人们也天天都吃。
这样,桂林米粉,从秦王朝就开始产生和生产了,也就是说,我们桂林人吃米粉,已经吃了两千三百年啦。
总而言之,要谈到桂林兴安的历史文化,绝不能不说的就是秦始皇嬴政。知道为什么在其他地方的桂林米粉总是没有桂林本地的诱人风味吗?那是因为桂林米粉是用灵渠水浸泡后做出来的,桂林米粉的卤水也是灵渠水熬出来的。有句话就说:兴安水美,甘甜清醇;兴安米好,洁白如银。灵渠是当年秦始皇率领三位将军(他们分别是设计师、发明家和工程师)前来开凿的。灵渠沟通了湘江、漓江,解决了当地的运输、用水问题,至今仍造福兴安百姓。所以在兴安县粟家桥附近有一组三将军-秦皇铜像,在灵渠附近有一座秦皇宫,里面恢复了是当年秦皇的起居生活的建筑,表达了我们兴安人对秦文化的怀念与重视,可以看出始皇在我们兴安人心中的地位。民以食为天,始皇为我们创造了米粉、开凿了灵渠,我们的吃喝都不用愁了,怎么能不纪念着始皇呢?
是啊,这是我们桂林人解不开的粟米情缘,秦文化——渗透了我们的骨髓,我们仿佛就是在那里浸泡出来的人们,走到哪里,都是这个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