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中特实践报告
一、文体是调查报告
二、调查报告包括标题,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结果,调查分析,合理化建议
三、思路清晰,观点正确,言之有物
四、引用参考文献,按顺序加以注明(序号「」作者姓名,文章名称,期刊名称,年月,期,页码)3000字以上
选择题目:
一、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用人标准的现状调查;
二、医学生基层就业状况调查;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调查;
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状况调查;
五、和谐校园,节俭型校园建设情况调查;
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
七、我国实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效果调查;
八、现阶段劳资矛盾状况调查;
九、网络意识对网民行为的影响调查;
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效果调查。
第二篇:毛中特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3、邓小平理论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为我国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提供了良好机遇。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地分析了失误产生的原因,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和巨大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4、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实力。”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6、中国无产阶级的基本有点和自身特点:
7、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依据①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②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地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③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④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又包含4小点)a近代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间隙b农村革命根据地有较好的群众基础c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使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d相当力量红军的存在和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9、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度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10、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村阶级政策);贫农和下中农一起,约占农村人口的60%到70%,都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从而解决了农村依靠农民大多数和建立无产阶级优势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包括原来是贫农而在土地改革后变成的下中农以及老中农的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11、(为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①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②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③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性问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12、(为什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①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②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因为不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都要靠发展。③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无论国内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正确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我们党就能够从容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前进。
13、(每一点后要结合实际解释说明)(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①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领域,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推动力量。科学技术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生产要素,使生产力的各个要素的质量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③科学技术使管理日益现代化。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科学技术与管理的结合,使社会生产力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4、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南方谈话):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①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②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16、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排除了个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无偿地占有他人劳动成果。每一个劳动者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劳动,社会根据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收入分配。
17、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18、为什么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增加,推动着消费结构升级,形成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使我国有条件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理念②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由于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再加上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因此我们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③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由于我国基本国情没变,社会矛盾没变。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要解决好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等问题,我们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19、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提高自主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④统筹区域发展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①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②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到2020年进人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21、三个转变(多选):①促进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③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2、资源节约型社会: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②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③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④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23、基本民主自治体系: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24、依法治国的意义: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④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5、中特文化地位和作用: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要内容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主题,树立共同理想;精髓,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基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8、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③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9、如何发展文化产业?①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建设,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②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改革中贯彻“创新为主、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调动社会力量,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3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因依据:①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②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③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31、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相帮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3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3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略)
34、加快改善民生建设的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社会和谐社会。
35、优先发展教育,建立资源强国: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②优化教育结构③推进教育改革创新④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36、为什么要发展就业?(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就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这是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坚持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互动,积极发展经济和调整结构,以发展促进就业,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②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③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要统筹城市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37、深化收入体制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②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第三篇:毛中特调研报告
贵州师范大学xx学院xx级xx班xx2011年9月
“毛中特”社会实践课调研报告
第 1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四篇:毛中特社会实践报告
潍坊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所在院系: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姓名:张其凤
学号:11051140334
任课教师:赵纪梅
时间: 2013年5 月
大学生网络社交
目的和意义: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圈,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工具,尤其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互联网技术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一种新的交际方式。网络交际由于其快速、便捷、廉价等优点,迅速成为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社交网络作为大学生网络活动的新兴载体必然存在一定的利弊,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总结其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都产生着影响,让大学生看到网络给他们的交际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指导他们合理利用网络进行社交。
一、大学生网络交往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根据在潍坊学院一二年级的调查报告显示可知:只有百分之十的大学生较好的利用了网络,他们觉得利用网络可以更方便的获取信息和资源,开阔了视野并且获得了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我们可以在课下利用网络做蓝鸽英语作业,也可以听我们的网络选修课,还可以学习其他我们感兴趣的知识领域,例如photoshop、会声会影等。百分之三十五的学生只使用网络来享受例如聊天、看电影、看电视剧等。而其余的学生表示步入大学后没有了方向感,失去了动力和目标,遇到问题后情绪也易低落,不能进行有效自我调整,会因为感到无聊上网,在网上交友,在这其中大部分男生都沉迷于游戏,有时还通宵玩游戏,不但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反而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考试挂科、预警、降级试读,甚至自动退学,这种现象几乎存在于每个专业、每个班。
大学生网络交际从总体上来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大学生无数便利和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消极影响,有的大学生因为迷恋网络甚至患上了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因此必须对此引起注意和重视。
一、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利于弊
(一)利:
1、如今网络上资源共享越来越多,信息的传播,文化的交流只在瞬息之间。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大学生的潜力。方便大学生查阅资料,解决学习上的难题。
2、网上交友前所未有的跳出了世俗的交友观的束缚。网络实实在在的开辟出了一个崭新的交际渠道;拓宽了我们的交际范围。
3、网上朋友相隔远,不会有什么利益冲突,更不必担心袒露心灵会带来不良的后果,所以才乐意地把自己的事情讲给未曾谋面的网友听。通过倾诉使心理得到自我调节,还有在网络上能够结交到各样的人物,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可以在网上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你烦心时,可以向他倾诉。
4、网络促进大学生的友情互动,共同提高。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它的交互性,它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媒体中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迅捷通道。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封闭的,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总多多少少有些顾忌。而网络正好提供了花样繁多的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情感驿站等虚拟空间使广大学子网民可以直抒胸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充分表达和表现自我,结交各种朋友,相互介绍经验,共同进步
(二)弊:
1、网络可能使大学生思维狭隘化、被动化。大学生对这社会的认识,往往是仅仅在接收他人给出的信息和观点,而并没有充分地消化和体会,也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缺乏用理性的视觉来审视问题和现象的锻炼,这必将导致大学生个体思维的片面化和被动化。
2、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一些大学生平时下午和晚上经常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真正在网上学习的寥寥无几。网络以其高度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在带来知识和便捷的同时,也充斥了不少思想颓废甚至反动的内容和论调,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重要转折阶段,对事物的辩别力和判断力往往不足,且大学生对新新事物都会有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自身意识形态受网络异样不健康信息的侵蚀,进而无法把持自己,造成恶性循环
3、大学生对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的迷恋,使得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减弱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人际交往的减少很容易加剧自我封闭心理,造成人际关系淡化,导致大学生只满足精神需求而脱离现实的现象出现。网络使得大学生的情感得到认同与满足,使得大学生对网络有了强烈归属感和依赖感.对现实产生了厌倦与冷漠,在这种消极的不为世情所动的抵触心理下,一些学生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到紧张,不适应,产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逃避和恐惧,造成人际关系障碍。
4、网络是虚幻的,没有人也没有办法对网上的“个人资料”进行审核网络因不受现实的制约,在网络中的随意性很强,各种可能都有发生。网络使沟通变得自由与便捷,也使行骗更难让人识别。别有用心者打着交友的旗号图谋不轨,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如何利用网络进行交往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
网络交往是一把双刃剑,在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人际交往、满足大学生多种心理需求的同时,也由于网络的隐匿性、虚拟性、监督机制匮乏等因素以及部分大学生对网络交往认识的不足,致使网络交往也对部分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在接受信息的同时我们要学会客观的选择,去粗取精、去委存真,而理性思考的前提是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涉猎更加广泛的知识。虽然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倾诉与发泄的场所,作为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我们要在情绪宣泄之后寻找到现实的解决办法,而不能将网络视为逃避现实、自我膨胀的庇护者。只有树立其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识,增强道德判断力和是非、善恶判别能力,才能更好的利用网络。
2、控制好上网时间
时间就是金钱,作为大学生我们的空余时间很多,但是要学会合理分配自己的上网时间,要保证自己的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不受影响。如果时间和其他条件都许可,上网聊天可以交友,可以作为一种别致的休闲活动。网络聊天具有快捷、及时、平等、自由的特点,大学生通过网络聊天可以和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另外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通过确立新的目标而努力实践,是我们在大学四年中最根本的问题,而与周围同学的交流沟通则会使集体荣誉感成为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又一动力。现实中成就感的获得始终是高于网络的,这样的话我们就能不会沉迷于网络了。
3、提高学习主动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从大一到大二,学生在利用网络做作业这一方面,逞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随着专业学业的深入,网络学习也越来越频繁。作为学生,应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义务,端正对待大学生活的态度,努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面对网络的各种诱惑,不应把适度的放松当作无节制的沉迷,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来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挑战。网络资源的获取是较难的一个环节,致使耗费的时间也最多。因此,提高网络资源的管理能力,是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网络资源的数量和资源种类丰富,例如聊天室。有的聊天室有专门的学习房间,比如聊天室,专业知识聊天室,有的BBS有对专门的技术问题的讨论和留言,大学生们可以在这些地方学习到很多东西,既使有的实在不懂,还可以向有关专家学者发邮件咨询。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精神,有些网络BBS上,就某个热点问题的讨论可以让同学们辨明是非,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加强自己的参与意识。
小结:网络之所以能风靡全球说明它的优点很大,但不可否认互联网的存在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利用好了获益匪浅,一旦利用不好就有可能走上歧途,所以从一开始接触互联网开始就应该有合理的引导,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迎接心理挑战,克服不良诱惑,合理利用资源打开视野、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时间安排:
2013,05-30上午设计调查问卷,下午对大一大二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2013-05-31至2013-06-02整理、总结并撰写报告。文献参考:
1、论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
2、网络时代青年社会化范式的转型
3、网络人际互动对大学生心理的冲击和挑战
4、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心理解析
大学生网络社交调查报告
1、请问你的性别为? A.男 B.女
2、你认为自己平时的课余时间多吗? A多 B一般 C较少
3你平时通常在什么时间上网?大约一次多长时间?—— A随时 B没课的时候 C周末
4、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5、与网友聊天时是否填写真实个人资料? A是 B否
6、是否会与网友见面? A是 B否
7、有道困难时是否会与网友求助? A是 B一般不会 C从不
8、你在社交网络上交的好友大约占你自己所有好友的* A.80%及以上 B.50-80% C.20-50% D.很少
9、你上网的主要途径是?
A.个人电脑 B.书馆 C.网吧各院系对外开放的机房 D.手机
10、你会选择在网络上寻找另一半吗 A.不会 B.可以考虑
11、.你认为自己的网络形象与现实中的自己比较起来?
第五篇:毛中特实践教学辅助材料
团体作业一:制作PPT
1、近代帝国主义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可从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等方面着手)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成果表现
3、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可从生态发展现状入手,作为大学生应该怎么做)
4、台湾的过去与现在,预测两岸关系的未来。(以时间为线索分阶段,抓重点)
团体作业二:社会活动
5、做公益:走进敬老院或服务社区或幼儿园(课堂展示、交流)
6、参观黄岛民俗馆或青岛民俗馆(课堂展示、交流)
团体作业三:策划
7、做一款环保策划方案,以滨海大学生为环保主体,青岛开发区为服务对象
团体作业四:辩论赛(班级间)
1、大学生可不可以拥有奢侈品
2、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3、人类的和平共处能否真正实现
观后感参考视频资料
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32集)、《长征》(8集)
网络课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流变》
中国人民大学 电影:《走近毛泽东》 电影:《我的1919》 电影:《走近毛泽东》 电影:《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电影:《湘江北去》 电影:《百年小平》 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
电影:《我的1919》 纪录片:《复兴之路》之《峥嵘岁月》 电影:《建党伟业》 电影:《建国大业》 电视剧:《井冈山的斗争》
电视剧:《金色摇篮》 电视剧:《寻路》 电影:《圆明园》
电影:《南京!南京!》 电影:《南京大屠杀》 电影:《一九四二》 电影:《火烧圆明园》纪录片《圆明园》 电影:《金陵十三钗》 电影:《钱学森》 文献纪录片:《复兴之路》之《中国新生》 电影:《开国大典》 文献纪录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纪实》 采访:《荣毅仁与荣氏家族百年传奇》 电影:《活着》
《蓝风筝》、《中国命运大决战》 《决战之后》 《再生之地》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电影:《中国合伙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失孤》、《亲爱的》
读后感参考书目
1、《共产党宣言》通俗读本
2、张维为:中国三部曲《中国触动》《中国震撼》《中国超越》
3、关于毛泽东的书:人大出版社 对毛泽东的研究丛书共八本 《毛泽东传》、《毛泽东的思想》、《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与乌托邦主义》、《毛泽东的政治理论》、《从革命到政治:长征与毛泽东的崛起》、《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基础》
4、《毛泽东传》美 罗斯.特里尔
5、《独领风骚.毛泽东的心路历程》
6、《平凡的世界》
7、《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
8、《世界社会主义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9、《中国经济未来新走向》
10、《社会热点面对面》
11、《时事报告 大学生版》
12、内蒙轩主编《马克思靠谱》,人民东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