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高中生物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高中生物教学探究
摘要: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过度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过度重视理论课程,忽视实践课程开展。基于此,笔者认为: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物教师应当树立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通过生物实验、生物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问题;对策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及社会竞争的加剧,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由传统的“知识核心”过渡到“能力核心”,进而使得教育体制也由传统的强化知识培养到能力培养上来,力求全面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强化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在夯实学生知识的基础之上,不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提升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生物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物教师应当本着“知识与技能”的教育目标,强化学生的生物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为促进学生生物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明确了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和传统单一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对于促进教育体制改革,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和综合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很多生物教师的教学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很多问题:
(一)过度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高考可以说是决定学生人生命运的考试,同时也是决定学校升学率、学校声誉的关键考试。生物学科作为学生高考过程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着较高的比重,因此,绝大部分教师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学的目标和重点都是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忽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必然趋势。这种过度强化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在生物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机械记忆、机械理解、题海战术,不利于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提升。同时,这种生硬的教育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难以提升学生的生物实践能力,最终使得高中生物的教学与现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严重影响了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过度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课程开展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开展生物实践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例如,生物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开展,教师通过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生物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有的思想和见解,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升。然而,在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中,理论知识的讲解基本可以说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形式,实践操作课程开展较少,学生的实践能力低下,“纸上谈兵”式的学习模式,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不利于学生生物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对策
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教师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转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将夯实基础知识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机整合起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树立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
思想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就教师的教育而言,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武装教师的头脑,促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基础。因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应当树立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在现代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例如,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指导学生构建生物知识网络体系,让学生能够从系统的、全局的角度把握生物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统筹能力、概括能力以及系统化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工具:如思维导图的运用等,让学生通过节点、分支等手段,理清生物知识网络结构,培养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
(二)科学开展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
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础,强化生物实验的开展,让学生在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形成很好的科学研究习惯、探究习惯以及观察习?T,为学生今后的生物学习奠定基础。例如,笔者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在学习细胞的相关知识时,就通过让学生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让学生对有丝分裂有更加直观的理解,进而对细胞分裂的过程理解更加透彻。和理论化的知识讲解模式相比,在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笔者也许会多花两个课时的时间,但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还是进行显微镜的操作,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可以说,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开展生活化的生物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科学地运用于实践过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提升。一般而言,生活化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教师可以通过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融合生活案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实现很好的生物生活化教学效果,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当结合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灌输的生物教学模式,将“知识与能力”有机地整合起来,通过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生物实践活动的开展等形式,不断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生物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邱斌.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1):54-56,60.[2]戴萍.生物科学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生物技术世界,2013(6):87.作者简介:张祖迷,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市第二十四中学。
第二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新县高中生物教师邵保锋,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此与各位分享我在教学中的点滴经验,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不吝赐教。我在教学一线工作12年,其中任备课组长5年,高三毕业班6年,两次参加高考阅卷。
因生物学科不参与中招考试,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而高考中生物学科分值相对较低,导致学生不太重视,高中生物教学有其独特性。我分享的主题是《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
一、明确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效率。1.精心备课,关注改革方向。
生物课程的教育价值取向: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加强生命关怀。
命题改革主要体现在:考核的认识水平强调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分析综合能力;考核的内容强调生物学核心内容;考核的目标强调考查学生理解了哪些知识,取得了哪些进步,是否达成目标。
我校采取集体备课学案制教学,效果较好。2.激情授课,夯实双基知识。
从事生物教学过程中,大胆尝试改革教学,在课堂上采取“究展评演”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效良好。
课件制作声情并茂,生动有效,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倡导并实施素质教育;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迪学生智慧。3.强化训练,实现难点突破。
分类评讲,滚动训练;重点评讲,重组训练;拓展评讲,变式训练;评讲留白,品味反思;
二、围绕核心素养,提升学习兴趣 1.注重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调查实验等有条件的都做,基本上可以开足教材上的实验。
建设学校标本室,采集菜花蛇、水赤练、金线蛭、宽口鲶鱼等一批镇馆之宝,引导学生参观标本室。
注重生物学经典实验的分析,提倡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做一名科学发现者。
2.关注学生,留意情感体验。
关注每一位学生。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理应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关注。要关注学生的继续发展,特别是学习的意愿、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健全发展。
3.适度拓展,培育学习兴趣。
积极加强学生探究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多个学生开参加研究性学习、全国中学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信阳市科技创新大赛并多次获奖。
开展“课前两分钟活动”,让学生轮流发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生物的兴趣。
带领学生调查校园植物,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怀,带领学生调查外来物种入侵,去乡下考查。
三、服务核心素养,提炼个人风格
1.加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传承实践经验。
向身边的典型学,坚持参与教科研活动;向新课改的开拓者学,钟启泉先生的《新课改的理念和创新》。外出学习,外出参加各种培训、讲座。专业学习,阅读专业期刊,从中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最新的知识。
2.勤于反思,注重学情调查,加强学法指导
经常采用直观教学,给学生分享先进的理念,传授有效学习的方法,同时总结出《有关理性学习的若干思考》。
教学中,更注重研究考纲和新课标,做了大量的高考题,总结高考题的命题特点,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备考。
针对学生学习中无效劳动太多的现象,引入“SQ3R”生的学习效率。
3.善于总结,将问题课题化,提供解决之道。
谢谢您的聆听!
祝愿您天天好心情!
学习法、高效记忆法等来提升学
第三篇:高中生物教学的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教学的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核心素养逐渐成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必将成为教学的主要导向。在高中阶段,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对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通过生物学习而逐步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念,以及解决社会生活中相关生物问题、适应社会发展的品格及能力,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1]。自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以来,相关学者对于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策略的探讨研究较多,生物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2-3]。但在如今普通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4]。作为课改的主要实施者,一线高中生物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知识,了解、学习最新的课程标准,更要将两者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之上真正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发展。文章对社会责任、生命观念、理性思维及科学探究四维目标进行一一阐述,将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与各素养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以便于教师在各章节教学中进行相关素养的渗透,发展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进而落实生物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社会责任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物学科涉猎广泛,跟生活中的饮食、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5]。社会责任素养即在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及相关技能后,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主动地参与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主动宣传生命、安全、环保等意识,并将其付诸实践的一种素养。要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核心素养,高一生物教师需在生物教学中挖掘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相关章节作为载体,对珍爱生命、环境保护、生产生活问题解决,以及分析、讨论社会热点议题等进行教育引导(如表1所示)。
二、生命观念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命观念素养即学生通过自己或他人提供帮助,观察、了解到一定的生命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特性等,形成对生命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具备对更大范围的相关生命现象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能力。生命观念素养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主要包括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结构与功能观及进化与适应观,其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的渗透情况。
三、理性思维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理性思维指的是在一定的思维方向、充分的思维依据的基础之上对现象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类比等的一种逻辑推理思维,主要包括归纳与概括思维、模型和建模思维、批判性思维、演绎和推理思维。诺贝尔奖得主劳厄曾说过:“教育是将已学习过的东西都遗忘以后所剩下的东西”。同样,生物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学生获得并且永远牢记生物课本上的知识,更是通过相关生物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素养。
四、科学探究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科学探究素养是指具备从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此外还包括团队组织、交流合作及创新的能力。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高一生物教师可充分利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相关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素养的渗透和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认识到实验、学习及生活中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进而促进终身发展。
五、结语
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发展,教师仍然起着主导作用,作为一线高中生物教师,及时了解、学习最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将课程标准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形成满足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品格及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篇:核心素养视角下农村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策略探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农村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小学语文的教学逐渐有了新的要求,即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但是,由于核心素养的提出时间较短,在当前的应用中还存在各方面的问题,其中主要的有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定位缺陷、教学方法单
一、教学模式落后等,为此,小学语文教学高年级的教学应该在目前的语文教学的情况下进行不断改进,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为此,本文就核心素养视角下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完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科目中的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在升学和成长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同时,随着我国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相关部门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为此,小学语文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应该坚持以核心素养的为核心,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的的各个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其次,将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写特点相结合,构建高效、有序的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老师的教学质量。最后,老师应该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带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语文知识的熏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单一
小学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场所,而有效地语文教学方法则是增加学生语文知识量的重要手段。但是,就目前小学语文高年级的教学方法来看,大多数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都与实际严重脱节,甚至有的老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显得生硬和古板。有相关学者就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当前的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并不满意,仅仅依靠简单的记忆性学习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在学习,容易引发学生的厌烦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小学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小学语文教学的定位目标能够为老师指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序开展。但是,就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定位情况来看,还需要进行不断地完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而教学定位情况来看存在各方面的问题,首先,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阶段性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很难与当前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生的学习素养,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引导老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中的首要任务,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需要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都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部门将小学分为了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阶段。因此,学校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进行小学语文高年级语文教学,需要仔细的分析这三个阶段性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构建与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相符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去翻阅、查询各种资料,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既需要保留一定的童真,又需要将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并且主动的探索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⒄庑┲?识另如狗自己的语文知识网路系统中。例如学生在学习《火把节》一课中,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各个民族的风俗和习惯,然后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设备,让学生观看火把节的相关视频和图片,以此为背景将学生带入到课堂的学习中。这种学习方法,既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学校应该在多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充分调动多媒体现代设备对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同时,语文教师还应该全面分析目前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和就教学现状,并且及时的发现语文节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相关部门注意以下各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突破传统“背多分”的思想观念,不能过分注重语文课文的背诵,而应该强调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其次,语文是我国中华文化的不断沉淀,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因此,老师应该将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将语文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这种与生活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写作技巧,并且将其灵活的应用到自己的语文写作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核心素养作为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还存在各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及时的分析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的采取针对性措施,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任亚东,卢梅英.核心素养视阈下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教学策略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44).[2]曹丽芳.核心素养视角下农村初中朗读教学策略初探[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7,(06).(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应店街镇云石完小)
第五篇:美术核心素养探究教育
美术.核心素养.探究教育 ——高中美术教育对话与思考
义乌市城镇职业技术学校 蒋华剑
摘要:当前美术教育迈入核心素养时期,亟待对美术教学进行改革,重视美术基础教育改革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需要每一位美术教师能够基于核心素养,把握正确的美术教学价值导向,彻底改变过去“以教材为本位+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格局,有机嫁接美术教材与学生素养,实施美术探究教育,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内化,实现美术课堂“乾坤大挪移”,给学生“留下”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美术教育;核心素养;探究教育
引言
美术是人类为了生存所需,对现实状态进行自主改造或改变的一种独特思维方法,是人类不断更新创造思想的生命动力。然而,我国当前美术基础教育中,对美术的教育仅仅停留在低水平技能传递或低水平模仿层面,滞后的美术教育理念,导致美术教育成为“掌握美术技能的简笔画”。2015年,我国教育部召开主题会议《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试框架和命题》中,明确提出美术学科课程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观点。随后,各地展开关于“美术核心素养时期美术教学的思考”报告会议,数以万计的美术教师聚集分享自己的教学理念与经验,对美术教学改革进行对话与思考。
1.基于核心素养取向的美术教育改革
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关于“美术核心素养”教学改革浪潮,然而很多美术教师已经固步于“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当然,这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掌握,未能有效转化为美术“素养与能力”。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基于美术核心素养视角,探寻美术教育新视野,找准美术课堂教学“准度”,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与运用”能力,促使其转化为美术“素养与能力”。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五大方面: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新实践、文化理解,因此基于核心素养取向的美术教育改革,应围绕这一基点,教师应主动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改革,教学中深入浅出,为学生引入美术真实案例,呈现直观形象的美术素养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认识美术素养的重要性与价值,教师应促使“知识与技能”美术教学,转向“核心素养”教学,改变当下美术教育“学以待用”的现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美术学习情境,抛出美术学习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掌握美术课程知识,养成美术核心素养,向“以用带学”的美术教学靠拢。
2.美术核心素养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
余文森教授在其文章《美术教学重心的挪移》中指出,为学生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是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与运用”方式,是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很多一线美术教师,存在教学观念转变困境,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对于美术教师而言,是一大困难,需要他们基于教学主题,以学生生活经验为支撑,为学生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延续美术教育,自主探究获得美术知识,运用美术技能,解决美术问题。
基于此,笔者认为高中美术教学应回归本体,回到人身上,以“人”为中心,以教学问题、教学实践、学生主体为“三重”回归,确立高中美术教育新选择,构建“回归问题+回归实践+回归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见图1)。高中美术探究教育的关键点在于:在问题探究活动中,学生探究解答问题后,转化为自身知识,促进学生美术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美术基础知识、美术技能、美术体会与感悟的学习,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图1 高中美术探究式教学模式
从图1的高中美术探究式教学模式看,美术教育是基于教师与学生两大主体角色,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美术时,应考虑美术学科特点、学生群体特征、教师个体优势、教学设备状况四大要素,灵活开展探究教学;美术教育“情境”与“反馈”为两大贯穿要素,链接美术探究教育的全过程,美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情意”,促使探究顺利实施;“反馈”引领美术教育“航向”,是美术“教”与“学”的调控行为,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适度修正美术教育,确保美术教育最优化运行;美术教育核心为:“探索(观察)+研究(思维)+运用(建构)”,在美术教师引导下,学生行为对应为“探索+研究+运用”,学生心理对应“观察+思维+建构”。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探究教育应围绕“探索(观察)+研究(思维)+运用(建构)”这一主线,实现美术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3.美术教育跨越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探究教育是值得广大美术教师深思的,如何在美术探究式教学模式指导下,链接美术教材,实施美术核心素养教育是关键,笔者以湘教版《美术鉴赏》教材中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一课为例,探讨美术教育的跨越,从知美-制美-知美,与高中美术教学进行平等对话,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探究教育进行反思。3.1教学内容
本课是湘教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中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主要内容是讲述了美术家自我认知及其与社会关系。绘画类别中,肖像绘画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类别,很多艺术家善于以肖像绘画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但是自画像作为艺术家自我表现的一种最佳形式,亦是类属于肖像绘画的形式。《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学设计,集中体现了美术是人类最重要文化传承载体之一,在文化情境中,学生鉴赏美术作品,发现生活情境中的艺术美,体现美术课程中的人文气息。自画像表现形式多样,本课中包括自我定位与自我认同、浓缩的人生、场景中的自我三种画家创作意图形式。自画像作品中,或多或少表达了画家自我意识与人生经历,一扇久闭的大门缓缓向我们开启,等待我们了解,等待我们共鸣。
3.2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地处义乌市郊区,自身对美术作品的了解与欣赏不多,通过笔者在美术课的观察发现,学生对美术鉴赏兴趣浓厚,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但由于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整体文化水平较差,生活经验局限,难以理解美术理论内容,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借助美术图片进行对比鉴赏,增加学生对美术的直观理解。同时,笔者提出应注重发挥学生的探究学习意识,鼓励学生自主查找资料,自主探究与体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特征,解读美术作品中的美术语言。基于学生对美术家生活与工作的想象,结合具体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解读教材,理解美术思想与内容,恰当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以问启思,以问促思,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探究中寻得答案,获得知识,养成核心素养。
3.3教学对话
(1)美术作品的渊源与底蕴
美术作品的渊源与底蕴是美术家创作的灵魂,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美术作品深层次挖掘,为学生讲授美术作品的渊源与底蕴,帮助学生加深对美术作品学习层次,引领学生美术创作制高。如,笔者在讲授《埃及墓室壁画》、《拉斯科岩画》时,给学生讲解、分析作品的渊源与底蕴。这些艺术创作背景很简单,并非“真正”的“艺术家”创作,创作源于生活,表达了人们思想的追求与向往,是人们意识形态的迸发与累计,并不存在“创作意识”。通过讲授这一点,希望学生能够明白,一个人如果没有思想层面的认知,缺少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就不会有美术作品的渊源与底蕴,就不会有真正的“美术作品”,美术作品只能是“掣风浮云”、“空穴来风”。
(2)美术作品理解自主权下放
对于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具有较为完善的意识形态,笔者在教学中,适当的下放学生的自主权,激发学生思维意识创作,培养学生美术作品创作灵感。如,笔者在讲授《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时,没有直接讲述真蒂莱斯基自画像特殊的原因,为了让学生捕捉美术作品的创作灵感,笔者让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章,整理资料,寻找真蒂莱斯基艺术创作风格独特的原因。学生们经过自主探究学习后,得知真蒂莱斯基所处社会背景下,女画家将自己画成淑女,是一种文化教养,自画像中突出画家身份,打破了人们传统习惯看法,表达自己是“自食其力”,不标榜自己的画家才艺。笔者将美术作品的理解自主权下放,给学生抛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寻得答案,利于激发学生美术作品的创作灵感。
(3)教与学交互对话有效联接
在美术教育中,围绕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实施探究式教学策略,有效联接教与学交互对话,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热情,产生美术学习热情。如,在《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讲授中,笔者优化设计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艺术家身平介绍、美术作品创作来源,还包括艺术家的经典美术作品,美术课件真可谓图文并茂,由浅入深,为学生提供直观美术作品欣赏学习。此外,笔者还在多媒体课件中,穿插了美术家生活、美术作品创作背景及作品相关问题,如,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中,笔者提出问题“图2中,哪副画是画家?为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学生们回答:“都是画家,三幅画中的人物相似。画家自比为是神的化身,在自画像中力图坚持画家的尊严,回归正道。”学生通过表达自己观点,融入美术作品学习,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美术作品鉴赏能力,教师也要对自画像相关知识点进行讲授,指导学生学习自画像具体操作方法,进一步感受自画像绘画方式,创作自己的自画像,从学到会,从会到用,真正领域自画像内涵、特征、创作之法,探究学习美术作品,拥有美术核心素养。
图2 猜一猜谁是画家?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透过艺术家的自画像,真正把握艺术家审美意向与人生理念,勾勒艺术家生活境况,领悟美术作品中蕴含的艺术家人生信息,将绘画艺术进行延续,即“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4.结论
通过对美术“核心素养”的一词的学习,笔者感触颇深,结合美术教学实践反思,笔者认为基于核心素养取向的美术教育改革迫在眉睫,美术教学不应驻足不前,应将美术“有声有色”的表达出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美术艺术的理解,探究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美术教育,与高中美术教育对话,思考高中美术教育价值取向,明确高中美术教育改革思路,提出高中美术教学应回归本体,回到人身上,以“人”为中心,以教学问题、教学实践、学生主体为“三重”回归,确立高中美术教育新选择,构建“回归问题+回归实践+回归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践行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探究教育,且行且珍惜,让核心素养成为美术教育向往与追求,围绕核心素养思考美术教育实践,渗透以人为本的美术教学思想,犹如“返璞归真”,让美术教育“如沐春风”,承载生命关怀使命,走得更远!参考文献:
[1]李冬梅,聚焦美术的核心素养与绿色教育[J].新课程,2015(7)
[2]梁涛,合作式探究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11)[3]巫晓疆,实现高中美术教育审美价值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