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科学教学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科学教学
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体系,其作用具有整合性。核心素养的内涵:1个核心3个维度6大素养:一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三个维度: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时间创新。
1.科学精神: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家长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1理性思维,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真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2批判质疑,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批判;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3用于探究,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
2.问题解决: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一举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指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3.技术运用:重点是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和优化等。
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综合表现;是素质教学内涵的具体化。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实验和责任。
小学科学的核心素养:科学精神;科学探究;理性思维;科学态度(这里的态度指的大态度的概念)
核心素养对教学的影响:1关注孩子的整体成长入手;2关注最基本的方面(学科核心素养);3明确本学科所承担的任务(与其他学科的界限是什么);
如何落定:如何培养理性思维?如何培养技术运用的能力?今天围绕一点来说说。
如何培养理性思维
关注学生思维:两种不同标准的分类;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学生的学习,往往从形象思维开始,逐步向抽象思维方向发展;这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方面;发展顺序:实物——图像——符合(文字)。
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构成孩子发展的两种思维方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承担了感性思维(形象)的发展;科学等学科承担着理性思维的发展。
理性思维: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建立在证据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一种建立在严密的逻辑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理性思维是形成科学文化的基础:科学文化的表现之一;假说——寻求证据(正是和证伪)
培养理想思维从证据开始:尊重实施、尊重证据,一证据说话是理性思维的开始,即实证意识。证明从何而来?观察和实验,逻辑推理。
磁性真的消失了吗?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鼓面、皮筋、钢尺发出声的时候„„
怎样让学生信服?继续增加证据和逻辑说服力。感受音叉的震动、观察音叉的振动。证明一些物体的声音与振动的关系。证伪也是另一种证明方式。思考使物体停止振动,它们还能发声吗?不振动能发出声音吗?
例如:《水珠从哪里来》,学生的想法:杯口流水;杯壁渗水;杯口漏气;杯外气体。
排除法的教学设计:带盖子的瓶子;气体是否跑出来?红冰块来解决杯壁渗水;冷的空杯子和常温的空杯子进行比较。空杯子外的水珠
很多学生一直坚持水珠的渗透出来了的;很多学生认为是外面的气体变来的。
生:把水倒掉,看空杯子会不会出现水珠; 生:发现冷的空杯子也能出现水珠; 生:水珠不是里面渗出来的; 最后用冷杯子和常温杯作比较,确定受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探究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途径: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体验,思维类型的教学方法;思维发展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所以探究式教学不在乎热闹,更重要的是思维参与和思维发展。
在思维层面上:可以做得更好。
一个值得思考的笑话:某日,老师说:树上有10只鸟,打死一只,还有几只啊?生:用无声枪打的话就还有9只。理性思维的人注重证据:阿基米德“死光”实验结果无效。
《点亮小灯泡》的例子。天天公开课,可以上网看看。
第二篇: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科学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科学教学
摘要: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发挥特长、贡献智慧的主阵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高效课堂落到实处”是每一位科学教师积极努力的方向、勇于攀登的科学高峰。本文提出了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如何加以纠正与优化,如何探寻到初中科学课堂改革的新支点,旨在真正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诠释。受新一轮课改新的育人思想的指导,我们许多教师都认为它增加了我们科学教师的教学难度。然而,我们却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其组织运行过程是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师生在良好、和谐、创新的课堂教学中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也只有在良好、和谐、创新的课堂中,才能有更多的人得到全面发展。于是,如何守住课堂教学这份沃土,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便应运而生了。
一、重视双基落实,关注过程方法
新的科学教材、基础知识都是以问题情境为切入点,通过探究活动得出。但从试卷答题情况分析,许多考生对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各种活动(包括实验、探究、思考与讨论等),失分比例偏高。这些现象说明,我们的课堂教学离新课程的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地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科学探究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等过程,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获取基础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感受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二、注重思维培养,凸显科学本质
学生答题不规范,语言表达不科学,解题思路不清晰,分析问题思维不严密等,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较弱的反映,也是学生基本科学素养不高的直接体现。不时给学生来点“思想换血”,植入一粒创新的“核子”,让“板结一块”的思维,碰撞出电光石火般爆破性革命,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讲坛上也讲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作为扮演初中学生学习、体验科学知识的引领者、组织者的科学教师,更应充分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创造性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架起采撷科学知识的“云梯”。
三、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全面发展
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首先强调师生通过课堂教学有效地传授和获取知识,只有掌握知识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其次,他坚决反对那种只给知识,不重视发展智力的教学。他说:“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种种原理、结论和推理一股脑塞进儿童的脑子,往往不让儿童有可能哪怕接触一下思维和活的言语的源泉,这就捆住了他们的幻想、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翅膀。孩子时常有富有朝气的、积极的、活跃的人变成了仿佛专门用于背诵的机器。”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而已。”正如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欢欣和鼓舞”。
四、留意科技成果,体现科学在身边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换言之,生活是教育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教育只有和生活结合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要是脱离了生活实际,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育必须与生活相结合,生活是教育的灵魂和根本。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留意最新科技发展和成果,关注时事新闻及热点话题,不断积累,用科学的视角加以思考,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学生学习的科学知识只有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科学源自生活,又走到生活中,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并且,只有鲜活的情感体验,才能成为最具有价值的科学知识,才能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
五、巧设科学实验,展现科学特色
科学新课程正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发现为基础的一门学科,而“科学实验是一项集观察、注意、想象、分析、思维、概括、创新等于一体的探究性活动,可以揭示科学本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科学特色”。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童天生是具有好奇心与求知欲的,他们不断地努力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一个人要想使现有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必须亲自从事发现的行为”。而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实验教学则是最简便、直观、有效的教学方式。
1.巧设课堂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卢梭说:“教育的艺术,就是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因此,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广阔天地,在与科学知识应用密不可分的生活环境中,到处都能找到观察、思考、实验的课题。让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切身体验的科学现象迁移至课堂,融入科学课堂,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样的实验,同样可以作为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的延伸与拓展,让科学课堂在实验教学中淳美绽放。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童天生是具有好奇心与求知欲的,他们不断地努力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而课外小实验引入课堂,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思维。如研究流体的流速与压强关系,可以呈现以下几组实验:
2.巧设课堂实验,唤醒学生的主动探究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的主动参与者”。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扩充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然规律,指导他们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数据的加工整理和分析归纳,进而总结提炼出科学规律。将科学探究内容列入新课程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寻求科学真理的探索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学生实验,提升自己积极主动进行探究实验的科学意识。研究大气压时,先让学生自带几个吸盘,做个预备实验。
3.巧设课堂实验,鼓励学生的自主设计
努力使学生从实验的具体情况出发,通过启发引导、点拨指导达到控制实验难度,降低思维台阶,逐步提高实验设计水平,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目的。在科学教学中,发挥好探究实验的作用十分重要,特别是寻找最优的实验设计方案。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信息、记忆信息、理解含义的简单过程,而是学习者个人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判断、分析、检验,批判、抛弃、接收的过程。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探究实验进行必要的改进,加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目的,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4.巧设课堂实验,点亮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类开启自我、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是人类一切创造活动的不竭动力。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演示实验,教师要更新实验思路,改变过去为做实验而做实验的意识,让实验能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我们坚信: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应该掌控科学实验这个“法宝”,实验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寻求科学真理。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在创造这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于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创造这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心理趋向。如在研究欧姆定律时,可以提供器材,引导学生重新设计这样的实验(如下图所示),既让学生思考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定性关系,又让学生明确短路的危害。
5.巧设课堂实验,评价学生的优点、亮点
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科学探究小实验。同时,要真正把实验教学落到实处,要注重科学实验的考查。纵观近年的中考题,实验题所占的比值一直居高不下,而且学生的失分总是很严重,实验探究成了许多学生得高分的“瓶颈”。设计实验的试题虽然比较开放,素材来源广泛,但这些试题往往与我们做过的课本实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能理解已做过实验的原理,熟悉和掌握使用过的仪器,利用学习过的理论和方法,认真分析试题所给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去多方位思考、分析、归纳、拓展,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如,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教材给的是图甲的试验装置,而教师如果能出示图乙的试验装置,让学生预测、分析、归纳实验现象与结论,就能使学生的能力不断提升。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初中科学课程是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课程。”而作为对科学本质和科学素养最好载体的课堂教学则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科学教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沃土,是检验科学知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学生获取和检验科学知识的重要媒介和空间,是鼓励学生科技创新、开发学生科学潜能、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第三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浅析谈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浅析谈
摘要:初中阶段是人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科学这一综合科目,是催化学生创新思维的引擎。教学中注重突破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的价值,在倡导合作与自主的教学理念里,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理念;思维互动;核心素养
一、引言
教学改革是时代科技快速发展的需要。适应而且推进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下一代。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不但是科技文化的继承,更是实现行为能力上的创新。科学的教学理念、思维互动是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学习发展方向导航。
科学教学是通过教材系统化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实现核心素养的一个有效平台,而不是单纯的知识?_列。教学中实现学生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一线教师急需探讨的问题。实现“授之以渔”的教学观念,必须在教学中深刻地体现出来,不要为了追求知识的表象而忽略了知识的来源与可以继续创新的潜在因素。特别是初中科学教材,是人生启迪智慧丰富能力的基础科目,突破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观念,契合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理念与能力目标的统一
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行为,如果仍然停留在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学思想里,就无法摆脱陈旧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方式滞留在讲授模式上,学生在被动学习的课堂里,依然无法放飞自由的想象,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将是一片荒芜。思想决定了行动,教学中只有老师认识到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深远意义,教学方法上才会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行为才会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适合人生发展的自主能力和合作能力,转变学习观念,从老师要我学的观念中转变为我要主动学的学习态度上来,使教与学的思想形成统一,为核心素养的提高奠定了理想的思想基础。
三、教与学之间的思维互动
初中科学课程的内容包罗万象,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综合。教材安排的章节错落有致,既尊重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又遵循了知识在积累过程中难度的递增。初中七年上册的第一章第一节就明确了发现知识的方向“科学在我们身边”,这不仅是知识内容的导入,更是学习方向的指引。教学中老师的教学动态,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鼓励学生会学、学会、引导学生爱学、乐于探究。
1.发现身边知识
纵观初中科学教材,无论知识具备可视性特点还是不可视特点,都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切实体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这一基本规律。教学中的思想引导可以提示学生发散思维,把运用到生活的知识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是教学中教育学生具备发现能力的关键。如教学《物质的构成和特性》中“汽化与液化”“凝华与升华”的知识内容,就可以运用学生再次认真观察身边的一些现象,对这一物理现象产生认识。最简单的自主探究方法就是让学生“认真”地吃一次雪糕。在学生有目标的“吃”中,认识到雪糕上面“粉”一样白花花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冰,是凝华;雪糕刚拿到手里时有“白烟”是空气中的水遇冷凝结成小水珠是液化,而玻璃杯里装满热水遇冷时,外壁的“汗”,是空气中的水遇冷凝结成小水珠,是液化。这些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习以为常的现象中,以科学的角度进行的物理现象的认知,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主动探究熟悉事物中蕴含更多科学道理的探究欲望。
2.开发学生思维
学生的创新能力来源于思维的开发。亚里士多德曾说:“所有的创新思维都是由疑问和新奇开始的。”
(1)制造悬念,开发思维。有意制造悬念,训练学生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老师可以设计问题作为对学生思维的开发。问题的提出就是实现学生思维扩展的促进,老师的问,是学生产生方向的思维目标:大家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吗?实验证明物体振动速度与音调是怎样的关系?声音是学生的熟悉的事物,在熟悉的事物中根据问题的悬念,动脑回忆声音的相关情况,动手操作验证声音的由来,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却在老师设计的层层深入的悬念问题中得以剖析,形成思维深处科学的验证,在豁然开朗的探究过程里,加强了主动探究更多关于声音知识的欲望
(2)开放学习空间,突破传统思维。空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科学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不该仅局限在教室里完成教学。结合教学内容的可行性,把课堂教学转移到适合学生观察体验的其他地点,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态空间里给学生更多自我发现的惊喜。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整个校园就是学生的课堂,校园里五彩纷呈的绿化就是学生最好的学具。学生带着科学的学习任务,在校园的绿化的花草树木中再一次审视它们时,许多的惊奇发现是课堂里无法实现的。
(3)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是创新思维的基础,熟知已知的学习内容,是为知识的进一步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俗话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那么夸什么是使其正确发展的关键。老师对学生学会知识的认可、对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认真态度、对有难度问题的解决,都是值得夸奖的学习表现。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要求学生在课本知识以外更多的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具备这种超越教材的探究能力培养,过于牵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对知识温故能知新的思维培养,也就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学观念从学生被动学习的灌输,转换到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汲取。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教学的核心思想出发,坚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能够自由探究,主动发现,是科学教学新视角下的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动力之源。
参考文献:
[1]钱耀清.开放式教学在初中科学实验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S5).[2]鲍明娟.初中科学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4).[3]周智健.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实施开放式教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2).作者简介:
朱剑军,浙江省义乌市,浙江省义乌市城西街道望道中学。
第四篇: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
教学
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仙居横溪小学 吴伟城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针对当前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良好开展的课程教学基本理念,同样也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本质要求。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充分反映数学的价值和本质,充分体现小学数学课程基本的理念和总体的目标。基于此,本文针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展开分析和研究。
一、为学生构建真实的问题教学情境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正式的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的教学当中,不能仅仅通过教师的讲授进行培养,还应该让学生置身于不同的问题教学情景当中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真实的问题教学情境就需要将现实生活和数学问题有效的结合起来。教师应该多多留意当前数学教学中能够与社会生活相关联的问题,并且能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的那个汇总设置这样真实的问题教学情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并且,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充分应用到生活当中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提倡运用多元化的课堂学习方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该贯彻小学数学新课程的重要要求,运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小学生各方
面能力提升的过程中都不能够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同样在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当中也是这样。教师教授知识是小学生获取知识非常重要的途径,当时并不是唯一的获取途径,学生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进行合作学习,倡导构建个人的知识结构。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应用合作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构建更高的知识体系。同时,合作学习还能够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思想,并且能够加深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三、整合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能仅依靠教材当中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与教材当中的内容进行整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将教材当成是一种权威,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就将学生的学习面缩小了,限制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拓展,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转变这种教学模式,利用有效的资源,融入到教材当中进行有效的教学。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一项具有较强综合性的素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当中应该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联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针对当前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良好开展的课程教学基本理念,同样也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本质要求。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真实的问题教学情境,提倡运用多元化的课堂学习方式,整合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第五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教学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体系,其作用具有整合性,核心素养的内涵:1个核心、3个维度、6大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三个维度: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作为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小学科学可在培养孩子发展核心素养中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设计科学探究活动。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地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创设科学探究活动,要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持续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必须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有层次的探究任务,发挥出教师的主体引导作用和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感受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经过完整的探究活动,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知道了证据的重要性,运用科学的思维解决了自己的发现的问题。在批判自己的方法的和质疑同伴的过程中,不断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强烈的好奇心,使得学生不断深入探究。
其次,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学习。
学习内容相对抽象,不便于开展证实的探究活动,需要借助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学习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特点,让学生适当采用自主学习完成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养成乐学善学和勤于反思的习惯,并且形成信息意识。
桌后,在课内外科技活动中进行实践创新。
陶行知指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周围的热点问题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尝试将创意转化为有形物品,并且以科学小论文、科学小动画、科学小发明等形式呈现。
综上所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科学教学重点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三项素质,这就需要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巧妙利用自主学习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拓展活动。当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其他素质也可以在科学教学中有所渗透。